最新《运动解剖学》-肌学复习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14.34 MB
- 文档页数:104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Ⅰ前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下,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一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及基本的了解,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影响的有关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体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去,为运动康复和运动训练活动及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供形态学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课程——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和体育测量与评价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同学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留给同学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4学时,理论24学时。
四教材:《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昌,3版,2015年3月。
Ⅱ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了解其基本观点与方法。
(二)通过列举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事例,提高学生对学习运动解剖学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
(三)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四)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和目的。
(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运动轴、基本切面)。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它涉及到骨骼、肌肉、关节、神经和血液等多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学习运动解剖学时,我们需要掌握各个身体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及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运动解剖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复习和理解这门学科有所帮助。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头部骨骼、躯干骨骼、上肢骨骼和下肢骨骼。
了解每个骨骼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至关重要。
2. 肌肉系统: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
人体有超过600块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我们主要关注的肌肉类型,它们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了解每个肌肉的名称、位置、起始点和插入点以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对于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至关重要。
3. 关节系统:关节是骨骼连接的地方,它们允许我们进行各种运动。
关节分为三种类型: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窝关节。
了解每个关节的名称、类型、结构和运动范围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非常重要。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协调运动的关键。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纤维,将信息传递给肌肉和其他组织。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协调和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5. 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带回到肺和肾脏进行排除。
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时能量供应和废物排除的过程至关重要。
在学习运动解剖学时,我们还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技术的要领。
例如,了解肌肉的收缩类型(等长收缩、等长伸展和等长收缩)、关节的运动范围和运动平面以及肌肉的协同作用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和预防措施,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康复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一、运动解剖学: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地位: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先导课程,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1、为运动实践提供解剖学知识和理论
2、为学习后续理论课程打下解剖学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1、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依存
2、局部与整体相互联系
3、人体形态结构是发展变化的
四、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五、方位术语:上:近颅者为上,下:近足者为下;
前和后:是指离身体腹侧面、背侧面的相对
远近的名词;
内:近内腔者为内,外:远离内腔者为外;
(是指人体某结构在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
内侧和外侧:人体某结构离人体正中矢状面
相对远近的术语;
近侧和远侧:肢体靠近躯干的部分称为近
侧,远离躯干的部分称为远
侧;
六、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概念:是指包围在细胞外面的透明的薄膜,
又称质膜。
功能:保护细胞的完整,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感受其周围环境的变化使细胞产生应答反应。
成分: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骨架。
糖蛋白或糖脂:具有物质识别、物质交换和接触抑制等功能。
2、细胞质:概念: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透明胶状物质称。
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