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设备新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20.10 MB
- 文档页数:61
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在不断进行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升级和改造。
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建设对于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智能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能化建设的意义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智能设备的应用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器、监控设备和通信技术,实现对电网设备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二是在智能决策与管理上,通过数据分析、智能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网运行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
智能化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一旦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故障对电网的影响,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2. 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通过智能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电网运行数据的全面分析和优化,使得电网的运行更加高效和经济。
4. 为电网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智能化建设是电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电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
通过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对电网设备和用电负荷等信息的智能感知,以提高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能力。
3. 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通过智能设备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对电网的深度监测和控制。
4. 电力物联网的发展。
未来,电力物联网将成为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电网设备和工艺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三、关键技术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其中包括智能感知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设备与通信技术以及电力物联网技术等。
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配电网新设备、新系统及其智能化应用。
文章基于第23届国际供电会议(CIRED 2015)规划分会(Session 5)(简称CIRED2015-S5)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圆桌会议16(RT16)中的专题报告,首先介绍了目前配电设备和配电系统方面的技术进展,并给出了智能配电网理念在配电设备以及配电系统方面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然后介绍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概括介绍了欧盟及瑞典、挪威的智能配电网发展路线,旨在使读者能够了解配电网技术发展方向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
0 引言配电网是目前电力系统创新性发展最为集中的地方,大多数配电网的创新发展都集中在配电设备以及配电系统的技术进步方面,各种新材料、新元件和新系统都在不断测试和试点应用中。
这意味着在设计未来电网时要考虑其性能;就配电系统的运行而言,这还意味着未来电网的运行需要有更高的资产管理水平,并且可以承受更大的运行风险。
CIRED是国际上唯一致力于配电领域的传统国际会议,共有6个分会:网络元件、电能质量、运行控制和保护、分布式能源、配电系统规划和电力市场。
其中配电系统规划(CIRED2015-S5)分会主要讨论了4个议题,包括风险评估和资产管理、网络发展、配电网规划、规划方法及工具。
本专题系列共有7篇文章,主要围绕CIRED2015-S5的议题,从如何消纳高占比可再生能源角度介绍当前规划技术的最新进展。
专题系列文章之一基于议题1归纳总结了各国配电系统采用的风险评估和资产管理策略,给出了配电网消纳高占比可再生能源的风险管控方法。
配电系统技术发展的大致方向是:设备小型化、系统集成化、引入直流、更加智能化。
本文基于议题2着重探讨和研究了配电网技术发展方向,以便于能够更经济、安全和可靠地消纳高占比可再生能源。
主要内容包括:①配电网设备和系统2个层面的创新性技术发展;②智能电网理念在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发展方面的实际应用;③交直流配电网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④欧盟及一些欧洲国家(瑞典、挪威等)的智能电网发展概要。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2017版)《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2017版)》是在2014版基础上,由国网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单位系统梳理电网技术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工作成果,以“先进成熟、普遍适用、影响重大”为原则总结提炼,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配电与用电重点推广新技术。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一、技术原理与特点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是指采用环保气体为主绝缘、真空灭弧、所有高压带电部件(进出线装置除外)全部密闭在微正压(≤金属箱体内、用少量固体绝缘材料作支撑、连续运行性不低于LCS2A、具备零表压条件下正常开断额定短路故障能力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按其应用功能可分为环网柜(RMU)和开关柜(充气柜、C-GIS)两大类,以干燥空气、纯N2或其它合成环保气体为主绝缘,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对SF6气体的依赖,且制造成本与原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相当。
主要有欧式和日式两种结构。
欧式结构的气箱采用薄金属板焊接,制造工艺简洁,能保障规模生产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运行的可靠性;日式结构采用厚金属板焊接,体积大,防腐处理工艺落后,整机的机械联锁复杂。
国内主要采用欧式结构,以干燥空气或纯N2为主绝缘的环保气体。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相对于敞开式空气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设备占地可减少50%以上,安全性可提高70%,耐受恶劣运行环境影响的能力提高90%以上,维护成本降低80%以上;相对于SF6气体绝缘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环保性可提高10000倍以上,安全性也显着提高,设备LCC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效降低,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排放任何可吸入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及温室气体,性价比较高。
二、适用条件(1)对环保要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区;(2)运行环境恶劣的地区(沿海、潮湿、高热、严寒、高海拔、具有腐蚀性化学气体或污秽严重地区等);(3)偏远、交通与运输不便、不易巡视维护的地区;(4)额定电流630A及以下、开断电流20kA及以下宜优先选用环保气体金属封闭环网柜;额定电流630A以上,开断电流20kA以上,宜优先选用环保气体金属封闭开关柜。
配网工程施工新技术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配网工程施工也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各种新型施工技术被应用于配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对配网工程的支持作用,提高了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从而确保了配网工程的高水平运行。
本文重点分析了配网工程施工新技术。
标签:配网工程;施工;新技术0 前言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配网工程的运行安全与质量备受关注,对此为了提高配网工程的建设质量,就必须掌握科学、先进的配网工程施工技术,将这些新型技术应用于配网工程施工建设中,从而确保配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达到配网工程的高效施工。
近年来,多种现代科技被应用于配网工程建设施工中,实际施工中不仅提高了配网工程的施工效率,也维护配网工程的施工安全,打造出了高质量、高水平的配网工程。
1 装配式施工技术主要依托于工业化手段来优化配网工程施工,有效地克服了以往施工中问题,例如:施工人员水平有限、施工周期长、干扰因素多等,最大程度地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1.1 配电台架变压器变台装配式施工此施工技术的中心为:整体上采购变台相关物资,台架变形为标准设计,就能确保母排、引下线、配电箱等达到一体化加工,再利用物料分类来打包配送,具体应参照安装标注线来安装变台,从而一方面确保成品率,确保安装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标准化变台。
1.2 架空线耐张段架线装配式施工此施工技术能够妥善地控制导线损耗,实际施工中,设计单位必须能够准确无误地测出必需的导线长度,供应商也要利用高密度激光计米器来调控加工,从而确保施工作业各个环节高效展开,削减了垂弧观测程序,保证高效架线,控制施工成本,减少安全风险。
整体来看装配式施工技术体现出以下优势:可以构建一个装配式结构体系,从而实现标准化建设,有效控制配网施工的各项投入,控制施工工期,确保部件的精度,此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施工中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过分要求,从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配网工程施工质量,降低了配网工程的作业风险,确保了配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
配电网技术的发展及未来展望一、配电网概述配电网是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者逐级配送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一般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
通常所指的配电网为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即从“变电站10(6)千伏开关柜出线端子”到“与客户分界点”。
但也有个例存在,如有些发达地区110千伏线路也用于配电网,而有些县域的35千伏线路也用于主网,因此配电网的电压等级主要取决于各个城市电网规模或者城市用电量。
配电网主要由相关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变电站、开关站、配电室、箱式变电站、柱上变压器、环网单元等组成。
根据不久前相关统计数据,国家电网公司拥有配电线路共计约360万千米,配电变压器共计约420万台,配电开关365万台。
二、配电网现有基本网架结构及特点1.10千伏配电网网架结构现状无论哪一个电压等级的电力网络,网架都是其根本所在。
因此优化网架结构,是提升现有配电网运行水平的基础。
就配电网目前的现状而言,架空线路整体以多联络或辐射式网架居多,其中城网以多联络结构为主,农网以辐射式结构为主;电缆线路整体以单环网网架为主,其中城网以单环网结构为主,农网以单环网、双射式结构为主。
2.存在的主要问题A+、A类供电区双侧电源的电缆环网结构尚未完全形成,部分区域不满足N-1要求,变电站全停时负荷无法站间全部转供。
B、C类供电区转供能力还需提高,部分架空网架结构不清晰,分段及联络点设置不合理,导线截面不匹配。
D、E供电区供电半径长,分段数少。
3.主要解决思路(1)加强整体规划。
原有配电网缺乏统一而长远的网架和接线规划,如哪一块区域的配电变压器过载了,就在哪新上配电变压器;哪里的配电线路供电“卡脖子”了,就在哪里拨接线路,等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而目前国内主网网架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整体规划相对比较长远。
(2)开展差异化建设。
依据《配电网技术导则》等标准中网架结构的建设目标,在电源点充足的供电区域,采取多分段、适度联络的方式;在电源点有限的供电区域,采取多分段、单联络方式;单一电源点的供电区域,采取多分段、单辐射方式。
浅析10KV配网智能运维新举措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配电网运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电力设备的管理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10KV配网智能运维成为一种新的举措,正在逐渐应用于电力行业。
本文将从智能运维的概念、技术与应用、优势与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智能运维的概念智能运维指的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在线监测、故障诊断、智能化运行管理等全方位的智能化运维管理。
通过对配电网设备状态、负荷情况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预测故障、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智能运维技术与应用在智能运维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配电网能够实现设备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智能分析,为运维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运维的应用主要包括:故障预警和诊断、设备状态监测、负荷预测和调度、智能化巡检和维护等方面。
相比传统的配电网运维模式,智能运维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智能运维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大大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减少了停电时间和维修成本。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负荷情况的智能预测和调度,提高了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智能运维还能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化管理,优化设备运行方案,延长设备寿命,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虽然智能运维在配电网管理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和接入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投入,需要满足设备硬件和软件的配套要求。
智能运维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对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运维的应用也需要运维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培训。
10KV配网智能运维是一种新兴的配电网管理模式,正在逐步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
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其保护与控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研究旨在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供电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配电网保护与控制的新技术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我国配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明确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将重点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如自适应保护技术、智能巡检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等,并详细阐述其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
本文还将对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配电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二、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基础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将电能从输电网络分配给各类用户。
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的目标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同时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配电网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在电网出现故障时,迅速、准确地切断故障电流,防止故障扩大,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配电网保护设备包括各类保护继电器、自动重合闸装置等。
这些设备通过监测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判断电网是否出现故障,并在必要时切断故障电流。
配电网控制技术则主要关注电网的稳态和动态性能,通过调整电网的运行状态,实现优化调度、节能减排等目标。
控制技术包括电压控制、潮流控制、负荷管理等。
例如,通过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可以改变电网的电压水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优化潮流分布,可以减少电网的损耗,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电力系统智能化的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可靠、高效、安全、环保的供电服务。
而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智能配电传统电力系统中,配电是一个相对较为简单的环节,主要靠手动操作完成。
而随着智能配电技术的应用,配电过程实现了智能化。
智能配电系统可以通过对配电网路径的真实监测和数据采集,进而提高网路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设备的故障预测及远程控制等功能,从而提高配电质量和效率。
二、微电网技术微电网(MicroGrid)是指以小型独立电网为基础,通过智能化、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来实现高效、可靠、环保的小型电力系统。
可以在城市小区内、工业园区内和乡村等区域内建立独立的微电网,分别为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三、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将传感器与嵌入式微控制器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实现对于电力系统内部的温度、湿度、机器运转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
采用这种智能传感器可以大大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减少生产成本,保证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电力故障的发生率。
四、大数据技术电力系统涉及面广,设备复杂,数据量大。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
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更好地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
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电力系统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及系统安全性。
五、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在感知、决策、执行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智能选线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选线时,依据用电负载和线路容量的匹配电流、电压值、损耗和简单成本分析等因素来实现选线决策;智能预警系统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异常检测和判断,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
总之,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可以更加高效地对数据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电力设备的运转状况和供电质量,从而为供电服务提供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