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可穿戴实时监测保护系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33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老年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新型的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主要包括主控制器、传感器、电源、显示屏等模块。
主控制器采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备低功耗、高性能等特点,满足手环对实时数据处理和系统控制的需求。
传感器包括心率检测、血氧检测、步数统计等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式锂电池,为手环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
显示屏采用OLED屏幕,可显示时间、步数、心率等数据。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算法及数据处理等方面。
操作系统采用RTOS(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算法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算法、运动监测算法等,用于对手环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则涉及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同步等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老年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血氧等生理数据,并通过传感器模块将数据传输至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显示屏展示给老人或家属查看。
同时,当发现异常数据时,可及时向手机发送报警信息,提醒家属或医生注意。
2. 运动计步运动计步功能通过传感器模块实现。
手环内置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老人的运动状态,统计步数和运动量。
老人可通过手环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同时也可为医生提供参考数据,帮助医生评估老人的健康状况。
3. 远程通信老年智能手环可通过蓝牙或Wi-Fi与手机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同步。
家属或医生可通过手机APP查看老人的健康数据和运动情况,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关爱和照顾。
四、实现过程及关键技术1. 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在硬件选型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性能稳定、功耗低的STM32微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为此,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一种重要解决方案。
该设备通过集成的多种传感器,实现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追踪,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管理手段。
本文将介绍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老年智能手环的基础,主要包含STM32微控制器、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部分。
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控制通信模块等任务。
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监测、血压监测、步数统计等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电源模块负责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通信模块则负责与手机等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老年智能手环功能的关键。
在软件设计中,主要包含操作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部分。
操作系统采用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模块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数据处理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有用的健康信息。
数据传输通过蓝牙等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手机等设备上。
三、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老年智能手环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步数等健康数据。
通过集成的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这些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有用的健康信息。
同时,手环还可以设置心率、血压的警戒值,当超过警戒值时,及时向老年人发出提醒,避免因健康问题造成的意外伤害。
2. 社交互动除了健康监测功能外,老年智能手环还具备社交互动功能。
通过蓝牙等通信方式,老年人可以将手环与手机等设备进行连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聊天、语音通话等互动操作。
同时,手环还可以与家人或医护人员共享健康数据,方便家人或医护人员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3. 运动记录与提醒老年智能手环还可以记录老年人的运动数据,如步数、运动时间等。
基于STM32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课程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作者:陆翔白培瑞王鹏杨业旺孙农亮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8期[摘要]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课程,设计了一款能够二次开发的人体生理参数实验教学平台。
该文分析了平台架构,对光电容积法测血氧脉搏原理和加速度传感器计步原理进行介绍,并对开发平台步态及心率准确性进行测试,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实现了预期功能。
[关键词] 生理参数监测;可穿戴;嵌入式;运动计量;光电容积法[基金项目] 2018-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8KB140);2018-2021年度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本科教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BJRC20180505);2016-2021年度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资助[作者简介] 陆翔(1982—),男,博士,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视觉跟踪和计算机视觉研究;白培瑞(1971—),男,博士,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图像分析、视觉跟踪、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研究。
[中图分类号] TP368.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8-0382-03; ; [收稿日期] 2020-03-31引言随着社会技术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自上世纪50年代兴起了一门以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在与医学技术结合的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笔者所在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立于2017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的原理及方法,笔者设计了一款能够测量人体生理参数并且能够二次开发的學习平台。
本文主要对光电容积法测脉搏原理进行介绍,通过生理参数传感器对人体的血氧含量以及脉搏进行测量;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人体运动参数并计算相应的运动消耗[1]。
此外考虑了开发平台应具有的可扩展性与开放性,预留了蓝牙接口与IO口,便于实现人机交互及功能拓展[2]。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逐渐提升。
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智能穿戴设备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健康助手。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该手环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准确的健康监测体验。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结合多种传感器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等,实现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活动追踪、提醒等功能。
系统主要由手环主体、传感器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
三、硬件设计1. 主控制器:选用STM32F4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满足手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需求。
2. 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指标。
3. 蓝牙通信模块:采用蓝牙4.2模块,实现手环与手机端的无线通信,方便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4. 电源模块: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配合低功耗设计,保证手环的续航能力。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RTOS(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 数据处理:通过STM32内置的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健康指标。
3. 蓝牙通信协议:遵循蓝牙SIG制定的标准协议,实现手环与手机端的通信。
4. 用户界面: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老年人操作和使用。
五、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通过传感器模块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体温等健康指标,并通过手机端展示给用户。
2. 活动追踪:记录老年人的步数、运动轨迹等信息,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
3. 提醒功能:设置闹钟、吃药提醒等,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远程控制:通过手机端App,家人可以远程查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和活动轨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六、系统测试与优化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测试和优化工作。
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概述智能手环作为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种,具有监测健康数据、提醒用户运动情况、记录运动轨迹等功能。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兴起的大背景下,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智能运动手环成为了当前科技研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二、研究意义1.传统运动手环的局限性: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多以简单计步、心率监测为主,功能单一,用户体验较差。
2.基于stm32的智能运动手环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
三、研究内容1.硬件设计:选择stm32作为主控芯片,设计适用于智能手环的传感器模块、显示屏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等。
2.软件开发: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运动数据采集算法、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存储管理等软件。
3.功能优化:利用stm32的性能优势,优化智能运动手环的多项功能,例如睡眠监测、跑步轨迹记录、消息提醒等。
四、研究方法1.硬件设计:根据手环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模块,并进行电路设计和PCB制作。
2.软件开发:使用嵌入式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包括移植操作系统、编写驱动程序和用户界面设计等。
3.功能验证:通过实际跑步、睡眠监测等场景测试,验证智能运动手环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研究成果1.硬件方面:成功设计出满足功能需求的智能运动手环硬件,并实现小型化、低功耗等特点。
2.软件方面:开发出稳定、高效的嵌入式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界面交互等功能。
3.功能优化: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实现了智能运动手环的多项功能优化,提升用户体验。
六、结论基于stm32的智能运动手环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市场前景,通过本研究的工作,成功实现了智能运动手环的设计和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七、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智能运动手环的功能和性能,并逐步推广和应用到移动健康监测、运动指导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健康数据和运动建议。
• 190•针对越来越多“猝死”事件的发生,本文设计一个可穿戴式心率监测报警器,可以实时监测佩戴者的心率,统计其步数,当数据发生异常时立即发送定位短信至目标手机进行报警。
本设计采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HXDZ-30102-ACC 血氧心率传感器和3轴加速传感器ADXL34负责采集心率、血氧、步数数据,SIM868 GSM/GPRS/GPS 模块实现GPS 定位和发送短信。
经过测试与对比,心率监测报警器正常工作,检测到的数据在正常误差范围内,运行稳定。
当下,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跑步、游泳、登山等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方式。
微信还推出了微信运动功能,记录行走的步数。
与此同时,学生跑步猝死的新闻、户外运动爱好人士因为运动过量引发急性心衰导致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智能手环,一般智能手环包括时间、计步、睡眠记录等功能,但其并不具备心率监测、报警等功能。
如果在运动或者日常生活中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心率,一旦出现异常能产生报警,那么就能减少由于心率问题产生的猝死案例。
1 系统设计本文拟设计一个基于STM32的可穿戴式的心率监测报警器,同时添加计步功能,用以统计运动步数。
系统通过加速度计检测运动步数、血氧心率传感器监测心率与血氧,检测到的数据通过单片机处理后由显示模块显示;如果检测到的数据异常则会自动产生报警并发送定位信息短信至目标联系人,同时也可以手动发送定位短信给目标联系人以寻求获得帮助。
2 硬件设计考虑到心率监测报警器的可穿戴性,系统的硬件设计需考虑到尺寸、功耗及外观等因素。
系统硬件的选取与设计倾向于尺寸小、功耗低的芯片与电子元器件,同时需要设计良好的PCB 板布局与连线,以求获得较佳的性能与外观。
2.1 最小系统系统的控制系统采用STM32F103系列的单片机。
STM32F103C8T6穿戴式心率监测报警器设计与制作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工程学院 李文祺 高佳锋 尚玲珑 蓝 翔 肖志坚 郑定超图1 心率监测报警器电路图• 191•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 内核的32位的微控制器,是一款48管脚封装、低功耗的单片机,且性能稳定价格实惠。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针对老年人的智能穿戴设备成为市场的新宠。
其中,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设计及实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阐述如何利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一款具有多功能特性的老年智能手环,包括设计原理、功能模块设计以及软件算法等方面的实现细节。
二、系统总体设计1. 设计原理本系统以STM32系列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传感器模块收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将数据传输至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此外,系统还具有实时定位、通讯、运动监测等功能,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2. 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通讯模块等。
其中,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数据处理;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等,用于收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通讯模块则负责与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三、功能模块设计1. 健康监测模块健康监测模块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STM32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此外,系统还具有异常报警功能,当检测到异常数据时,可及时向用户或医护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2. 运动监测模块运动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运动状态,如步数、距离、运动时间等。
此外,系统还可根据老年人的运动数据,为其提供科学的运动建议和健康指导。
3. 实时定位与通讯模块实时定位与通讯模块通过GPS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老年人的实时定位和通讯功能。
当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手环向外界发送求救信号。
此外,家人或医护人员也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老年人的位置信息,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安全情况。
四、软件算法与实现1. 数据处理算法数据处理算法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设计应运而生。
该设计以实现健康监测、安全防护及简单互动等功能为主,通过穿戴式手环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安全的智能化生活体验。
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测试结果。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处理器,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实现健康监测、安全防护等功能。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1)主控制器:选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等特点,满足手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需求。
(2)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检测模块、血压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等,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3)通信模块:支持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方便与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互动。
(4)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式电池,具备低电量提醒功能,保证手环的续航能力。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算法及界面设计等方面。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结合多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算法,实现健康监测和安全防护功能。
同时,通过友好的界面设计,方便老年人使用和操作。
三、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功能通过集成的心率检测、血压检测等传感器模块,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通过算法处理和分析传感器数据,得出健康指标,如心率异常、血压异常等,并通过蓝牙或Wi-Fi将数据传输至手机或其他设备。
2. 安全防护功能手环内置GPS定位模块和紧急求助按钮。
当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快速按下求助按钮,手环将发送位置信息至家人或医护人员。
同时,手环还可设置电子围栏功能,当老年人离开安全区域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
3. 简单互动功能通过友好的界面设计和语音交互功能,使老年人能够轻松使用手环进行操作和互动。
例如,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手环的开关机、查看健康数据等操作。
基于STM32的老年人群智能防摔穿戴设备设计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安全保障。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一员,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基于STM32的老年人群智能防摔穿戴设备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功能。
设备的设计原理是基于STM32微控制器。
STM32作为一款功能强大且广泛应用的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丰富的外设等特点,非常适合智能穿戴设备的设计。
在老年人群智能防摔穿戴设备中,STM32微控制器充当着核心控制器的角色,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和设备控制等任务。
在设计中,设备采用了多种传感器来实现智能防摔功能。
首先,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检测老年人的身体姿态和运动状态,当检测到突然摔倒或跌倒现象时,立即触发设备的报警功能。
其次,心率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心率数据,当心率超出正常范围时,设备会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此外,该设备还配备了GPS模块,可以用于实时定位老年人的位置信息,以便及时救援。
除了智能防摔功能外,老年人群智能防摔穿戴设备还具备其他实用的功能。
首先,设备配备了全天候实时监测模式,能够长时间持续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包括血压、血氧和体温等,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供医生或家属查看。
其次,设备还配备了语音交互功能,老年人可以通过语音与设备进行沟通,并获取相关信息和帮助。
此外,设备还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家属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监控。
在设备的保护方面,我们采用了防水防尘设计,确保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安全。
设备的外壳材料采用耐腐蚀、抗摔击的材料,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电路和传感器的完整性。
此外,设备采用可调节的手环设计,适合不同大小的手腕使用,提高了舒适度和佩戴稳定性。
总之,基于STM32的老年人群智能防摔穿戴设备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功能,为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该设备通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位置信息,能够及时预警和救援,帮助老年人避免跌倒和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实时心率监测的STM32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优化嵌入式系统在现代医疗和健康监测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时心率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健康监测功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心率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STM32微控制器设计和优化一个实时心率监测的嵌入式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测量心率。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心率测量传感器包括光电式传感器和心电图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利用红外线或绿色LED光源照射皮肤,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光的强度来计算心率。
心电图传感器则通过电极贴片直接测量心电图信号,并通过算法计算心率。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嵌入式平台。
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丰富的外设等特点,非常适合用来设计实时心率监测系统。
在选择具体型号时,需根据系统的功耗需求、外设要求和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系统的核心算法是实时心率计算。
我们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来提取心率信号。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在时间窗口内计算心率,并在窗口滑动时更新心率值。
在算法设计中,需要考虑滤波、噪声抑制和数据处理等问题,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心率测量结果。
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需要考虑传感器接口、数据采集以及解算处理等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将传感器与STM32微控制器进行连接。
可以通过模拟输入通道或者串行接口实现数据的传输。
其次,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数据采集电路,确保传感器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最后,需要设计合适的解算处理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用的心率数值。
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需要编写适当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
驱动程序用于与传感器进行通信和数据采集,可以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
应用程序则负责实时心率的计算和显示等功能。
可以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如FreeRTOS来实现并发处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在优化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功耗、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
2016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 基于STM32的可穿戴设备系统院系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05月16日摘要“可穿戴设备”是可穿戴技术在日常穿戴产品的设计中的应用,例如手表、眼镜、服装、鞋和手套。
广义的可穿戴设备是指功能全、尺寸大,不依赖于智能手机,实现了智能手机全部或部分功能,如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型的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本系统以意法半导体公司的基于Cortex-M3 32位高性能单片机STM32F103ZET6为核心,由GSM模块、GPS模块、MPU6050六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TFT彩屏、SD卡等组成了一个可穿戴设备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万年历、秒表、计步、闹钟、画板、日历、地图等功能。
地图获取的图片存放在SD卡中,GUI图片存放在8M的外置FLASH当中。
系统支持全触摸操作。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STM32单片机;TFT彩屏;文件系统;SD卡;GPS地图Title The Wearable Device System Based on the STM32 Abstract"The wearable devices"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arable Technology in the Daily wearable Product Design, such as the glasses, gloves, watches, clothes and shoes. Generally,The wearable smart devices including full-featured, large size, do not rely on smart phones to achieve a complete or partial functions, such as smart watches and smart glasses, etc., and only focus on a certain type of application functions, and other devices such as smart phones with the use of various types of conduct such as signs monitoring bracelet intelligent, smart jewelry. As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the change of user needs, application forms of wearable smart device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Wearable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a and industry, but due to the high construction cost and technical complexity, a lot of related equipment only is an idea.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the STM32F103ZET6 as the core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STMicroelectronics Cortex-M3 32-bit high performance microcontroller,This system also use GSM module, GPS module, MPU6050 six-axis acceleration sensor module, TFT color screen, SD card and other components.The system has six functions such as the calendar, stopwatch, pedometer, alarm clock, Sketchpad, Calendar, Maps, and other functions. Map Get pictures stored in the SD card, GUI image stored in the external 8M FLASH.The system supports full-touch operation.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STM32 microcontroller;TFT color screen;The file system; SD card; GPS maps目次1 绪论........................................................ - 1 -1.1选题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1)2 设计要求.................................................... -3 -3 方案论证.................................................... - 4 - 3.1控制器方案 (4)3.2显示模块方案 (5)3.3加速度传感器方案 (5)4 硬件部分.................................................... - 6 - 4.1单片机. (6)4.2TFT彩屏 (9)4.3触摸屏控制芯片 (11)4.4MPU6050模块 (12)4.5SD卡 (14)4.6EEPROM存储器24C02 (15)4.7FLASH芯片W25Q64 (16)4.8蜂鸣器电路 (17)4.9GPS模块 (17)4.10GSM模块 (19)5 软件部分................................................... - 21 - 5.1开发工具介绍 (21)5.2程序框图 (21)5.3文件系统的移植 (22)5.4GUI程序的设计 (24)5.5主要功能的实现原理 (25)6 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 - 38 -6.1开机主界面测试 (38)6.2万年历功能测试 (38)6.3秒表功能测试 (39)6.4闹钟功能测试 (40)6.5画板功能测试 (41)6.6计步功能测试 (41)6.8测试结果分析 (42)结论......................................................... - 45 - 致谢......................................................... - 46 - 参考文献..................................................... - 47 - 附录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 48 - 附录二:部分源程序........................................... - 52 -1 绪论1.1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用单片机开发的智能化产品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基于STM32的可穿戴设备控制器设计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想要了解精确的户外环境参数,如:紫外线指数、温湿度、PM2.5等。
通过了解这些环境参数,能让她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皮肤保养。
目前女性们了解这些环境参数的手段非常有限,她们大多只能通过上网查询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实时信息来了解。
然而,这些信息往往定位到了县市级区域,无法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确定位。
因此,为帮助人们实时了解户外环境信息,研发出“基于STM32的可穿戴设备”。
本设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搭载多种传感器的综合环境监测平台,二是使监测平台与手机客户端通讯的蓝牙模块,第三部分则是用于显示环境参数的显示模块。
关键词:环境参数;实时;可穿戴设备;监测平台一、系统设计本系统包括搭载多种传感器的综合环境监测平台子系统和显示处理子系统。
系统充上电后,会先进入初始化模式,等待所有硬件(蓝牙模块的相互配对需要一定时间)都启动成功之后,搭载多种传感器的综合环境监测平台将处理紫外线指数、温湿度、PM2.5等环境参数,然后由串口将数据发送至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对数据做出分析判断,将监测的环境数据通过蓝牙模块发送到用户的手机APP 上,环境参数就会显示在用户手机屏幕上。
二、主控制器采用STM32F103C8微控制器。
它是ST公司推出的一款以ARM Cortex-M3为内核的32位微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高实时性等特点。
该芯片时钟频率最高可达72 MHz,片内集成256KB Flash、48KB RAM、一个CAN总线、11个定时器和3个A/D转换器,此外,芯片还提供13个通信接口,包括2个I2C接口、3个SPI接口、5个USART接口、USB2.0接口和一个SDIO接口等。
STM32互连系列还提供与其它STM32微控制器相同的标准接口,这种外设共用性提升了产品的应用灵活性。
如图1为主控制器STM32F103C8电路原理图:图1:主控制器STM32F103C8电路原理图三、蓝牙模块选用蓝牙模块HC-O5。
基于stm32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发布时间:2021-07-26T11:18:29.24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9期作者:王志敏荣家平张志敏沈清[导读] 在现代化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王志敏荣家平张志敏沈清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10摘要在现代化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养殖也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畜牧行业很多牧场主不知道该如何高效的科学的去养殖牧场内的养殖物,如果知道了这些动物的各项指标就可以有效地规避很多灾难性的疾病进而减少养殖方面的损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畜牧养殖者本文设计了一种以STM32为主控芯片,DS18B20、MPU-6050、MAX30100、ESP-8266等模块搭建的一款可穿戴设备来监测畜牧动物的各项指标。
它主要是应用于心率测量、温度测量、运动状态(姿态)测量等途径。
可以用手机APP实时监测各种数据并设置预警值,这样养殖者就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判定自己养殖物的身体状况。
经过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通信流畅。
关键词:穿戴设备,温度测量,心率测量,STM32Design of STM32-based wearable devicesAbstractAuthor:Zhimin Wang,Jiaping Rong,Zhimin Zhang,Qing shenIn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tific breeding is gradually into people's vision, in the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many ranchers do not know how efficient scientific farming in the pasture, if you know the indicators of these animals can effectively avoid a lot of catastrophic diseases and reduce the loss of breeding. This article designed a wearable device built by STM32, DS18B20, MPU-6050, MAX30100, ESP-8266 and other modules to monitor the indicators of animal husbandry. It is mainly applied to heart rat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ovement state (attitude) measurement and other ways. You can use the mobile phone APP to monitor various data in real time and set early warning values, so that farmers can determine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ir aquaculture with their own experience. After testing, the system is stable and smooth communication.Keywords: Wearables,Temperature measurement, heart rate measurement, STM321.绪论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1.1.1国外的研究现状在瑞典有一种嵌入式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利拉伐ARMTM系统[6]。
实时心率监测系统的搭建及基于STM32的数据传输技术应用搭建一个实时心率监测系统,可以让我们实时监测心率,并将数据传输至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对用户的健康管理提供支持。
在搭建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并通过合适的数据传输技术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通信。
一、搭建实时心率监测系统的硬件需求1. 心率传感器:选择一种高质量的心率传感器,可以使用光电式心率传感器、电容式心率传感器或压力式心率传感器等,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2. STM32系列微控制器:选择一款适合的STM32系列微控制器,如STM32F103C8T6,它具有丰富的外设和强大的处理能力。
3. 显示设备:可以选择使用LC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用于显示心率数据。
4. 其他器件:电阻、电容、压电蜂鸣器、蓝牙模块等。
二、搭建实时心率监测系统的软件需求1. 开发环境:安装Keil MDK开发环境,用于STM32的程序开发。
2. 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利用C语言进行编程,编写STM32的固件程序。
3. 心率算法:根据心率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算法计算出心率值,可以选择使用峰值检测算法或滑动窗口算法等。
4. 数据传输技术:在系统搭建中,可以选择使用串口通信、蓝牙通信或Wi-Fi通信等将数据传输至电脑或其他设备。
三、实时心率监测系统搭建步骤1. 硬件连接:将心率传感器连接至STM32微控制器的对应引脚,连接显示设备,并根据需要连接其他器件,如蓝牙模块等。
2. 程序开发:利用Keil MDK开发环境,编写STM32的固件程序,包括初始化外设、心率算法的实现、数据传输的设置等。
3. 心率算法实现:根据心率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编写心率算法,通过信号处理计算出心率值。
4. 数据传输设置: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技术,配置相应的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与其他设备的传输。
四、基于STM32的数据传输技术应用1. 串口通信:利用STM32的串口通信功能,将心率数据传输至电脑。
基于STM32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一、引言实验室环境监测是现代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保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针对这一需求,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旨在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参数,以提供及时的环境数据供科研人员参考。
二、系统硬件设计1. 硬件选型在设计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时,我们选择了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STM32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丰富的外设接口等特点,非常适合实验室环境监测的需求。
同时,为了获取环境参数,我们选用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模块,并通过I2C或SPI接口与STM32进行通信。
2. 硬件连接将选购的传感器模块按照其规格书中给出的引脚定义进行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者插座的方式进行。
为了简化设计,我们可以将多个传感器模块共用一个总线,通过地址寻址的方式与STM32通信。
三、系统软件设计1. 系统架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了分层的架构,主要分为底层驱动层、数据处理层和界面显示层。
底层驱动层负责与传感器模块进行通信,获取环境参数数据;数据处理层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并存储到内存或者外部存储器中;界面显示层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人性化的方式显示给用户。
2. 程序流程在系统软件设计中,我们需要编写一段代码来实现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的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初始化硬件引脚和相关外设,建立与传感器的通信接口。
然后,通过循环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计算。
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液晶屏上或者通过串口传输给上位机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四、系统功能实现1. 温度监测功能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实验室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液晶屏上。
用户可以根据温度数据来调节实验室的空调设备,以保持适宜的温度环境。
2. 湿度监测功能使用湿度传感器监测实验室的湿度变化,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液晶屏上。
电子电路设计与方案0 引言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受性别、年龄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成人静息时正常心率为60~100次每分钟。
心率过高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缩短寿命;心率过低则会导致供血供氧不足。
因此,在医学上,通过对心率的实时监测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1 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STM32主控通过I2C通信方式控制MAX30100模块采集心率数据,同时通过串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电脑端的MATLAB软件进行相应处理,处理完成后,MATLAB通过串口返回给主控处理结果,最后STM32控制OLED模块显示测量结果。
图1 系统总体架构图2 各模块设计分析■2�1 MAX30100模块2�1�1 模块介绍及检测原理MAX30100综合了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的传感器解,它集成了两个LED、一个光电探测器以及经过优化的光学器件和低噪声模拟信号处理器,可检测脉搏血氧及心率信号。
主要典型应用有健身辅助设备、医疗监控设备等。
MAX30100测量原理: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是借助光电手段在活体组织中检测血液容积变化的一种无创检测方法。
当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到指端皮肤表面时,光束通过反射到达光电检测器。
光检测器接收的光强呈脉动性变化,将此光强变化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便可获得脉搏的变化从而检测出心率。
2�1�2 MAX30100功能原理MAX30100集成了一个660nm的发光二极管(红色)和一个880nm的红外二极管,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可通过配置相应的寄存器来控制,即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可控。
其中,脉搏血氧饱和度需要光电检测器同时检测到两个波长的反射光后才能进行测量,而心率检测仅需要用到红外二极管。
基于STM32的心率实时监测系统涂颖,刘会衡(通讯作者)(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襄阳,441053)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No�JY2018003);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资助(No�D2*******)。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便捷的监测和保护措施,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系统架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功能实现及测试等方面。
二、系统架构设计1. 整体架构本系统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配合各类传感器、通信模块等,实现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活动记录、安全防护等功能。
整体架构包括硬件层、传感器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2. 功能需求分析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本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心率监测、血压监测、睡眠质量监测、活动量记录、紧急求助、远程通信等。
三、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选型选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丰富的外设接口等特点,满足系统需求。
2. 传感器选型及连接根据功能需求,选用合适的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活动量传感器等,通过I2C、SPI等接口与微控制器连接。
3. 通信模块采用蓝牙通信模块,实现与手机等设备的无线通信,方便用户查看数据和进行远程控制。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及开发环境采用RTOS(实时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提供多任务处理、实时调度等功能。
开发环境采用Keil uVision等IDE。
2.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包括驱动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驱动层负责与硬件及传感器进行交互;服务层负责数据处理、算法实现等功能;应用层负责用户界面、功能实现等。
五、功能实现1. 心率监测与血压监测通过心率传感器和血压传感器,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和血压,将数据通过蓝牙传输至手机等设备,方便用户查看。
2. 睡眠质量监测与活动量记录通过活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老年人的活动量,包括步数、距离等。
同时,通过分析睡眠时的身体活动情况,评估睡眠质量。
3. 紧急求助功能当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手环上的紧急求助按钮向家人或医护人员发送求助信息,实现快速求助。
基于stm32的智能手环课程设计一、引言智能手环是一种集合了多种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它能够监测用户的健康状况、运动情况等,并通过与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分析。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STM32系列单片机设计一款基于STM32的智能手环,实现对用户的心率、血氧、步数等健康数据的监测与分析。
本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TM32单片机的应用,以及智能手环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式。
二、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STM32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2.理解智能手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3.学会使用传感器对人体健康数据进行监测;4.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与智能手机等设备的连接;5.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了解健康数据的解读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1. STM32单片机的基本应用与编程(8学时)-学习STM32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使用Keil或STM32CubeMX等软件进行开发环境的搭建;-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STM32的编程;-实现基本的IO口控制、定时器中断、串口通信等功能。
2.传感器的使用与数据采集(12学时)-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学习使用STM32单片机读取传感器数据的方法;-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如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包括滤波、校准等步骤。
3.无线通信与数据传输(10学时)-学习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了解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实现与智能手机等设备的蓝牙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控制。
4.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10学时)-学习基本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了解心率、血氧等健康数据的解读方法;-实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相应的曲线和图表。
四、课程设计实施步骤1.硬件准备与搭建(4学时)-准备STM32系列开发板、传感器模块等硬件设备;-搭建硬件电路,连接STM32开发板和传感器模块;-完成硬件的初始化和配置,确保硬件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安全的日常生活产品变得尤为重要。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能够提供基础的健康监测功能,还可以在安全保障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概述本设计的核心硬件为STM32微控制器,搭配各类传感器模块,如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以实现健康监测和安全保障功能。
此外,手环还配备了蓝牙通信模块,以实现与手机端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功能。
三、硬件设计1. 主控制器:选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其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满足了老年智能手环的需求。
2. 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3. 蓝牙通信模块:采用蓝牙低功耗技术,实现手环与手机端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功能。
4. 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保证手环的长时间使用。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RTOS(实时操作系统),以实现多任务处理和低功耗管理。
2. 数据处理: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3. 蓝牙通信协议:采用通用的蓝牙通信协议,实现手环与手机端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功能。
4. 界面交互: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老年人使用和操作。
五、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通过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等,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将数据通过蓝牙传输至手机端进行存储和分析。
2. 安全保障: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老年人的活动状态,如发生意外跌倒等情况,手环将自动发送报警信息至手机端,以便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3. 远程控制:通过手机端APP,实现对老年智能手环的远程控制,如设置闹钟、查看健康数据等。
4. 低功耗管理:通过RTOS和硬件优化设计,实现手环的低功耗管理,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基于STM32可穿戴实时监测保护系统设计
摘要围绕可穿戴思路,从健康监测、实时防护角度出发,提出了可穿戴实时监测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案。
以STM32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主要包含智能手表和防护头盔2个模块。
实现了多功能手表、计步、体参测量、跌倒检测报警等功能。
关键词嵌入式处理器;可穿戴设备;体参监测;跌倒检测
中图分类号TP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5-014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子技术进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将电子产品嵌入到衣服、帽子、鞋、手表等物体上,形成智能穿戴设备,对方便我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帮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1]。
本文介绍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可穿戴实时监测保护系统设计,具有体参测量、多用手表、一键定位报警、运动数据采集、身体危险监测与报警等功能,适合户外运动、户外作业等各类人群的应用。
1 系统结构
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由微型智能手表和可嵌入帽子2个模块组成。
2个模块都以STM32微处理器为核心,既可相互配合工作,也可独立运行。
1.1 微型智能手表模块设计
微型智能手表模块主要由微处理器、脉率测量模块、计步模块、触摸屏、无线传输模块等组成。
在实现传统手表功能的基础上,还可监测脉搏体参数据,并根据人体运动时手势的变化,进行走动步数监测。
脉率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
将红外传感器嵌入手表底部,检测由于心脏周期性收缩和扩张产生的搏动心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整形后,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得出脉率数据[2-4]。
1.2 可嵌入式帽子模块设计
帽子模块主要由体温监测模块、人体姿态检测模块、GPS 定位模块、GSM通信模块等组成。
采用三维角度传感器MPU6050模块检测人体姿态信号,作为老人、户外作业人群等使用群体摔倒时的判断依据,实现摔倒意外监测功能。
采用单片机控制GPS模块,完成地理位置信息,实现户外定位、导航等功能。
系统设计最大特色是一体设计,采用无线供电贴片,取消所有外置接口。
这种设计能够大大加强可穿戴设备的防水防潮防尘能力,显著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2 系统软件设计
2.1 智能手表模块软件设计
手表模块软件部分主要负责多用手表的功能实现、脉率测量、计步测量和帽子端无线数据传输。
主程序流程如图3
所示。
采用前后台结构的模块化编程。
主程序完成各个功能
模块的初始化、通端控制。
手表、脉率测量、计步等功能,一旦启动,都有相应的中断程序负责监控处理,各个功能模块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后,按照指定的格式,将数据放在显示缓冲区。
主程序循环对显示缓冲区的内容进行屏幕刷新。
脉率测量程序利用STM32内置高级计数器来实现,通过计算预置系统时间内脉搏脉冲引起的计数器计数值来获得脉率信息,并进行数字滤波,消除工频干扰。
体参数据由2.4G无线传输模块,从帽子端接收到数据,手表端会进行数据正确性判断、整理,然后储存在外部储存器中,最后刷新屏幕进行显示。
2.2 可嵌入式帽子端软件设计
帽子端的软件部分主要负责人体姿态数据的采集、跌倒判断以及报警处理等,流程图如图4所示。
采用定时中断,获取MPU6050姿态数据,如果姿态数据在正常范围内,则进行卡尔曼数字滤波,减少数据干扰。
滤波后如果判断为跌倒姿态,则计数器Count加1,连续T次为跌倒状态,则启动报警,并发送定位信息。
调整参数T的大小,可以控制跌倒报警的灵敏度,
避免正常活动,如跑步、弯腰拾取物体等动作产生的误报警[5-6]。
3 结论
本设计开发了基于STM32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可穿戴
实时监测防护系统。
该系统可通过嵌入在头盔或者帽子中的模块实时监测人体体参数据显示在手表模块上。
当检测到用户摔倒、体温过高、脉率失常等异常情况时,能自动进行短信或语音报警并提供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
体参信息可长时间记录并能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健康状况分析,在线获取健身运动建议。
系统经过测试,实现了跌倒报警、脉率测量、地理位置发送、健康状况分析等功能,可在可穿戴式手表、帽子产品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封顺天.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4(3):52-57.
[2]楼然苗,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2版.北京:北京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3]赵祥,周建斌,周靖,等.基于Cortex-M3处理器的红外脉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5(6):
75-78.
[4]张家盛,张加岭,等.可穿戴式心率检测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2):107-108.
[5]刘莉,郑冬云,刘晓军.基于MPU6050的老年人跌倒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5(5):327-330.
[6]曲凤娟.可穿戴式跌倒检测与预警系统研究[J].科技视界,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