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民主政治的扩展人民版
- 格式:ppt
- 大小:970.00 KB
- 文档页数:13
1-7-2民主政治的扩展一、选择题1.(2011·锦州模拟)下列关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共性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主要行使立法职能B.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主导地位,最高行政机构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C.代议制民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D.1688年后在英、美、德、法等国相继建立【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理解能力。
A项是代议制的核心,C项是代议制的作用,D项是代议制确立的时间。
三项表述都正确。
B项表述不符合美国。
【答案】B2.(2011·厦门双十中学模拟)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解析】A、C两项符合英国实际,而与德国不符;D项符合德国,而与英国不符。
故选B项。
【答案】B3.(2011·西工大附中模拟)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实行代议制民主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解析】题干中材料并未涉及内阁与总统的关系。
故选D项。
【答案】D4.(2011·九江一中)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在西方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没有被真正“关在笼子里”的是()A.英国国王B.美国总统C.德意志帝国皇帝D.法国总统【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拥有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利。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别讲述了法国与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具体的内容安排则是分别从两部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三大方面讲述的。
最后,教材通过英、美、法和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概况,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了总结。
●学情分析由于法兰西、德意志代议制确立过程是艰难曲折的,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政权更迭频繁。
所以学习中学生容易感到头绪烦多,应注意理清线索,搭建知识框架。
最后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总结,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能力有待培养。
●教学建议1.教法:启发引导法2.学法:(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2.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1789—1875年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这反映了()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专制王朝力量强大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解析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是因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相对强大。
所以保皇派与立宪派的斗争使得法国政权更迭,反映了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选A项。
答案A2.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A.否定巴黎公社B.阻止保皇派复辟C.确立共和政体D.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后,法国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共和与帝制的政体形式展开了反复较量,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为防止保守势力再次抬头,阻止保皇派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阻断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故B项正确。
答案B3.“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
”“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
”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解析“军队有一个国家”等字眼体现的是军国主义色彩,但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根本就未涉及专制主义、民族主义以及民主主义的问题,故选A项。
答案A4.下列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B.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C.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D.国家元首都“统而不治”解析德意志帝国的议会不具有完整的立法权,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和美国的国家元首都有权任命内阁成员,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两国都不符合。
第3节:民主政治的扩展[目标]: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宪法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3.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去寻找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结合其国内外局势探究其原因。
[温故知新]: 英国与美国两国的民主政体有何不同?[知识结构]:知识点1 法国1875年宪法1、历史背景: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政局极为混乱2、通过: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内容:①总统 。
②议会 。
③国歌: 国庆节④以法律条文确立了 ,阻断了 。
(2)结果及影响:积极方面 ;局限性: 。
知识点2 脆弱的德国民主(1)背景:德意志统一a.方式:以 方式打败了 ,领导人 ,领导阶级 b.完成:时间 ,标志 。
(2)帝国宪法内容:①确立帝国为 制国家;②确立了 政体。
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 ;宰相只对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 和 两部分组成 。
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3)性质:表明德意志帝国是 国 是虚, 是实。
(4)意义:①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②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问题探究】指出德意志的君主立宪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知识点3 总结(1)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通过 或 方式制订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以 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2)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亚洲[典型例题]:“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 C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C、德意志帝国D、意大利王国[基础演练]:1、(2005·烟台)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权力,表述正确的是( C )①行政权归总统②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有特赦权③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④在参议院的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⑤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2、(2006· 临沂)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B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D、外交权3、美国总统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 B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③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④均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B、法国的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皇帝是世袭的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通史概要: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
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代议制从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第三节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ⅰ人民版7.3民主政治的扩展练习【一】选择题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特点是①法律至上②议会主权③分权制衡④代议制民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所谓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以下有关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D、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3、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的内容应分别是〔〕A、世袭、君主、总统B、世袭、首相、议会C、选举、君主、议会D、选举、首相、议会4、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君主立宪D、人民主权5、以下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权力,表述正确的选项是〔〕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②有权任命文武要员,有特赦权③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④经参议院的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⑤有权缔结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6、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
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C、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7、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A.德国继承了普鲁土的旧制度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8、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败D.日俄休战9、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①都表达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②规定的政体相同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④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Notbyspeeches〔空话〕andresolutions〔决议〕ofmajoritiesamthegreatquestionsoftimedecidedupon–butbybloodandiron”这段话所反映的政策可能出现的国家是〔〕A、英国B、普鲁士C、美国D、法国【二】非选择题11、〔12分〕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改善民主政治的有效措施: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摘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总体趋向。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键,是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能力建设,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建设水平。
提高公民广泛有序地参与,是新时期促进社会主义主义民主发展的重要形式。
本文解释公民参与的内涵,研究提高公民参与的根本途径,探讨健全和完善公民有序参与的具体制度。
关键词:民主政治公民参与内涵根本途径具体制度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的以上两个条款,确认了当代中国的国家本质(或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标志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的规定是当代中国其他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人民当家作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主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一切其他形式的具体化的国家权力,都是由这一最高权力主体产生和派生的。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本质的要求、反映和体现,它最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从各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1]。
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民实现民主和扩大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的方式。
一、公民参与的内涵所谓公民参与,是指一国的普通公民,以国家主人的身份,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
这些公共事务是以与公民本人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性事务为基础,再逐步扩大到全国性的公共政策。
公民参与的概念与政治学教科书中常用的政治参与概念有很大的共同之处,但也稍有区别。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单元知识概要本单元贯穿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的统一大业。
内容承上启下,讲述了在经历了近代屈辱历史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艰难探索的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应重点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曲折性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但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也有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政府以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指南,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派参政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