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习目标】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学习诊断】1、清朝前期,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的城市是()A、南京B、广州C、上海D、宁波2、清政府只开广州商埠,关闭其他开放港口后,广州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是()A、“广州十三行”B、市舶使C、市舶司D、理蕃院3、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是(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②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学习过程】一、普读求是(认真阅读课本,标记关键词)1、建筑成就:北京城是在的时候,在的基础上修建的。
由、和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蜓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4、戏剧: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他的代表作是《》,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清朝中后期,成为戏班荟萃之地。
后来,以、为基础,在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是。
5、书画:明朝书法以、见长,著名书法家是,兼有“”之美。
明朝的绘画,以、画居统治地位,著名画家是。
清朝的进一步发展了的手法。
二、质疑释疑(请将你的疑问说出来,我们帮你解答!)【自主建网】完成“普读求是”2\3表格【效果检测】《新课堂》单项选择填空【知者加速】材料解析题。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课程目标:
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优中考网xYzKw]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
准备有关书法绘画的图片
学生准备:xYzKw
阅读四大名著原著或缩写本(寒假期间布置)
本课前分小组演绎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形式不限
查询有关郑板桥的资料或小故事
请学习国画的同学仿郑板桥的风格画一幅以竹子为题材的国画
学优中考
教学过程学优中考学优中考网xYzKw]。
初 一 年级 历史 科 自主探究 学案 班级 主备:任渊 时间 : 月 日学习内容: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清明文化(一、二)(3)、明朝的书法以______和_______见长,著名书法家________的作品兼有“____________”之美。
(4)、明朝的绘画以__________和________居统治地位,著名画家__________善用泼墨。
清朝的“____________”发展了他的___________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二、合作交流1、组长引领,对以上知识深入研讨,达成共识。
(5分钟完成)2、小组内两两说记,熟悉以上内容。
(6分钟完成)三、展示反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并陈述理由)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古代对北京的称呼 ①大都 ②蓟 ③京师 ④涿郡A .②④③①B .②④①③C .④②①③D .③②④① ( ) 2、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项是____ ( )A.《水经注》和《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和《天工开物》C.《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3、我国传统的医学称为中医学。
下列医学名家都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 ( )①华佗 ②李时珍 ③扁鹊 ④张仲景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4、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_____ ( )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5、明朝的说书人在说书时不可能选择的内容是______ ( ) A .《红楼梦》的爱情故事 B .郑和下西洋 C .开凿大运河 D .戚继光抗倭6、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 7、“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读到? ( )A .《西游记》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红楼梦》8、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 )A .《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学习目标:认识和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学及艺术方面的成就重点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四大名著 难点: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一、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121-124、127-130页内容,用你习惯的符合或者不同色彩勾划重点知识,然后完成下列知识表格和填空,25分钟完成)1、 紫禁城和明长城(1)、明成祖在_________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第二十一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2.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长城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归纳明朝三大科学巨匠和巨著,分析明代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能力培养目标:1.雄伟的北京城、明长城既是我国和世界古代建筑的瑰宝,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继承和创造能力。
2.明朝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也是科学家、思想家勤奋努力、勇于钻研的结果。
二、教学方法:综合法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建筑特点。
2.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传统科学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北京——那么北京最雄伟的古代建筑是:——天安门和故宫。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筑、科技。
请同学阅读教材,并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和《明长城示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明北京城是什么时期兴建的?它的建筑特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明成祖时营建的;特点有二,第一,布局严整,第二,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想一想,北京城分哪几部分?[答]分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
[教师综述]北京城最里面的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
宫城外面是皇城。
有太液池、万岁山,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的太社稷。
这种左庙有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的传统形式之一,皇城外面是京城,周围20公里,有9座城门,中央官署分别于皇城南面两侧。
京城里店铺林立,商店繁荣。
后来,京城南面又加筑了外层,这里有最繁荣的街市,可分为工业区和商业区。
整个北京城被高大雄伟的城墙所环绕,街道宽广笔直。
这也是古代都城建筑布局的传统形式。
其次,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观看一组关于长城和故宫的图片,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2、新课教学(1)北京城是否就是故宫?结合课本北京城的图思考总结北京城的布局特点?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
特点: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2)活动:让学生做导游,介绍紫禁城学生可以分成两组,男女生各一组,三分钟准备时间。
分别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适当的图片以加深认识。
通过上述介绍,你能总结故宫布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故宫以外,长城也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之骄傲。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2.认识我国古典建筑和科技著作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隐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紫禁城及科技巨著。
难点:认识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建筑篇1.长城:明代长城的起止点:____________________长城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宫:故宫修建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布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科学技术篇1.《本草纲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工开物》: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材料一:汉人晁错所云: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去矣。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阅读材料一回答:历代统治者为什么修建长城?2.材料二:秦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学生姓名使用时间月日编写质量评价完成水平评价【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1、知道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重点);3、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1、班班通多媒体系统、《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导学案、历史地图册等。
2、课前自学法、课堂讨论法、及时小结法。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阅读课文P121-P124,并标注在课文中。
)一、预习导学1、建筑成就⑴北京紫禁城:时修建的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⑵明长城:东起,西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科技成就⑴的《》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⑵的《》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称为“”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达标检测】(一)书面作业1、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
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
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A.紫禁城B.圆明园C.颐和园D.天安门2、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A.赵州桥B.大运河C.故宫D.长城3、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科学遗产。
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知识,大部分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中。
明朝时,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医药学家是()A.孙思邈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4、下列我国古代科技著作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组是()A.《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与《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与《水经注》D.《天工开物》与《水经注》5、“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
课题: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认识:明朝时,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学习重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建筑特点
学习难点明朝科技发展的条件
二.前置自学
1. 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朝代不断整修,但大规模的修建则是在。
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多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由于明朝的提高,的繁荣,促进了的发展。
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巨匠和巨著。
其中,卓越的医药学家编写的
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写的,反映了明代我国的生产面貌。
还强调相协调,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最后阅读材料)
三.交流展示
四.合作探究
明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学习些什么?
五.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江苏省无锡市教研中心许伟江苏省无锡市西新中学戴文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造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4.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5.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6.重视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搜集资料多、信息价值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好、声音洪亮、有独到见解、回答较全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笔记好、参与讨论热烈、活动有创意、本课中学习有进步,尤其对积极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的给予嘉奖……)都作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单一的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设计一张从无锡到北京累计100分的“长跑竞赛”表,对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参与,挖掘其优点给以加分(如上述),看谁先“到达”北京,以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初一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人教课标版初中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过程与方法: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讨论: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特点。
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物,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和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课前准备:图片《北京明代皇极门》、《北京天坛》、《北京八达岭长城》、《嘉峪关长城》。
地图《秦长城》、《明长城》表格《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由秦始皇、匈奴、孟姜女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生答:长城。
(二)讲授部分: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1.北京城展示图片《北京明代皇极门》、《北京天坛》等。
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选几位代表发言。
答案要点:A、城市布局严整。
北京城有三重,最里面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
宫城外面是皇城,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的太社稷。
左庙右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的传统形式之一。
皇城外面是京城,中央官署分列于皇城南边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