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学生有
- 格式:doc
- 大小:460.00 KB
- 文档页数:25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详细版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潘省初第⼀章绪论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1)陈述理论(或假说)(2)建⽴计量经济模型(3)收集数据(4)估计参数(5)假设检验(6)预测和政策分析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不重要因⽽未被引⼊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数据? 试举例说明⼆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字或某⼈⼀⽣中每年的收⼊都是时间序列的例⼦。
横截⾯数据是在同⼀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公司、国家等)的数据。
如⼈⼝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产总值、全班学⽣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数据的例⼦。
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估计量是指⼀个公式或⽅法,它告诉⼈们怎样⽤⼿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
在⼀项应⽤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如Y就是⼀个估计量,1nii YY n==∑。
现有⼀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5.107413096104100=+++。
第⼆章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略,参考教材。
请⽤例中的数据求北京男⽣平均⾝⾼的99%置信区间NS S x ==45=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中⽣的平均⾝⾼在⾄厘⽶之间。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原假设120:0=µH备择假设 120:1≠µH 检验统计量()10/2510/25XX µσ-Z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此样本不是取⾃⼀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第一章导论⒈单项选择题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测量B.经济C.统计D.数学⑵狭义计量经济模型是指()。
A.投入产出模型B.生产函数模型C.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D.模糊数学模型⑶计量经济模型分为单方程模型和()。
A.随机方程模型B.行为方程模型C.联立方程模型D.非随机方程模型⑷计量经济研究中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A.总量数据B.横截面数据C.平均数据D.相对数据⑸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虚拟变量数据D.混合数据⑹横截面数据是指()。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的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的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的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的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⑺样本数据的质量问题,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
A.时效性B.一致性C.广泛性D.系统性⑻对模型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和大小合理性进行的检验,属于()。
A.经济意义检验B.计量经济准则检验C.统计准则检验D.稳定性检验⑼在计量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二级检验指的是()。
A.经济意义检验B.计量经济准则检验C.统计准则检验D.稳定性检验⑽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领域主要有()。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验证和发展经济理论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C.结构分析、生产技术分析、市场均衡分析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⒉多项选择题⑴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时,要求指标统计()。
A.对象及范围可比B.时间可比C.口径可比D.计算方法可比E.内容可比⑵一个计量经济模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变量B.参数C.随机误差项D.方程的形式E.数据⑶计量经济模型成功的三要素包括()。
A.理论B.应用C.数据D.方法E.检验⑷以下可以作为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解释变量的有()。
第二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
首先,本章从总体回归模型与总体回归函数、样本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函数这两组概念开始,建立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总体回归函数是对总体变量间关系的定量表述,由总体回归模型在若干基本假设下得到,但它只是建立在理论之上,在现实中只能先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获得样本回归函数,并用它对总体回归函数做出统计推断。
本章的一个重点是如何获取线性的样本回归函数,主要涉及到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学习与掌握。
同时,也介绍了极大似然估计法(ML)以及矩估计法(MM)。
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是对样本回归函数能否代表总体回归函数进行统计推断,即进行所谓的统计检验。
统计检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检验样本回归函数与样本点的“拟合优度”,第二是检验样本回归函数与总体回归函数的“接近”程度。
后者又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是否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影响关系,通过变量的t检验完成;第二,检验回归函数与总体回归函数的“接近”程度,通过参数估计值的“区间检验”完成。
本章还有三方面的内容不容忽视。
其一,若干基本假设。
样本回归函数参数的估计以及对参数估计量的统计性质的分析以及所进行的统计推断都是建立在这些基本假设之上的。
其二,参数估计量统计性质的分析,包括小样本性质与大样本性质,尤其是无偏性、有效性与一致性构成了对样本估计量优劣的最主要的衡量准则。
Goss-markov定理表明OLS估计量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
其三,运用样本回归函数进行预测,包括被解释变量条件均值与个值的预测,以及预测置信区间的计算及其变化特征。
二、典型例题分析例1、令kids表示一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educ表示该妇女接受过教育的年数。
生育率对教育年数的简单回归模型为β+μβkids=educ+1(1)随机扰动项μ包含什么样的因素?它们可能与教育水平相关吗?(2)上述简单回归分析能够揭示教育对生育率在其他条件不变下的影响吗?请解释。
清华大学《计量经济学》配套习题和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基本知识类题型1-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1-2.简述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动向。
1-3.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1-4.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结合?试述三者之关系。
1-5.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它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1-6.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1-7.试结合一个具体经济问题说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1-8.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9.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1-10.试分别举出五个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并说明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有和异同?1-11.试解释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12.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1-13.常用的样本数据有哪些?1-14.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随机误差项?简述随机误差项形成的原因。
1-15.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哪些类型的关系式不存在估计问题?1-16.经济数据在计量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1-17.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⑴ S R t t =+1120012.. 其中S t 为第t 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亿元)、R t 为第t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亿元)。
⑵ S R t t -=+144320030.. 其中S t -1为第(1-t )年底农村居民储蓄余额(亿元)、R t 为第t 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亿元)。
1-18.指出下列假想模型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1)RS RI IV t t t =-+83000024112... 其中,RS t 为第t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RI t 为第t 年居民收入总额(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之和),IV t 为第t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__________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解释变量的__________检验。
计量经济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单选ADABD BAACB ACBD二、多选ABCD BCDE BCE ABC三、四、略第二章一、单选CBDDD BCDDD ADBDC ABBDD BDAAD BBCB二、多选ACD ABCE ABC BE AC CDE ABCE CDE ABCE ADE ABCDE ABCE BCE三、判断×××√×四、五、略六、计算与分析题1、(1)令Y=1/y,X=e −x ,则可得线性模型:Y= + X+u。
0 β 1 β(2) 1 =sinx,=cosx,=sin2x,=cos2x,则原模型可化为线性模型X 2 X 3 X 4 X Y= 1 + + + +u。
β 1 X 2 β 2 X 3 β 3 X 4 β 4 X2、(1)设 1 = ,= ,则原模型化为Xx12 X 21xy= 0 + + +u;β 1 β 1 X 2 β 2 X(2)对原模型取对数:LnQ=LnA+αLnK+βLnL+u,设Y=LnQ,a=LnA, 1 =LnK,=LnL,则原模型可化为:X 2 XY=a+α1+β +u。
X 2 X(3)模型取对数:Lny= 0 + x+u,设Y=Lny,则原模型化为β 1 βY= 0 + x+u。
β 1 β(4)由模型可得:1-y= ,从而有:1 exp[ ( )]exp[ ( )]0 10 1x ux u+ −+ +−+ +ββββexp( )1 0 1 x uyy = + +−ββ取对数:Ln x u ,设Y= Ln ,则yy = + +−0 1 )1( ββ)1(yy−原模型可化为:Y= + x +u 。
0 1 ββ3、显著;=4.8387,=0.0433;[0.7186, 0.9013],不包含0。
S0 ˆβS1 ˆβ4、(1)yˆ=26.2768+4.2589X(2)两个系数的经济意义:产量为0 时,总成本为26.2768;当产量每增加1 时,总成本平均增加4.2589。
计量经济学习题集与答案解析1习题讲解(一)一、选择题1、样本回归函数(方程)的表达式为( D )A.i i i X Y μββ++=10B.i i X X Y E 10)(ββ+=C.i i i e X Y ++=10ˆˆββD.ii X Y 10ˆˆˆββ+= 2、反映由模型中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离差大小的是( B )A.总离差平方和B.回归平方和C.残差平方和D.都不是3、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不包括常数项),n 为样本容量,RSS 为残差平方和,ESS 为回归平方和,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构造的F 统计量为( B ) A.TSSESS F = B.)1(--=k n RSS k ESS F C.)1(1---=k n TSS k ESS F D.TSSRSS F = 4、对于某样本回归模型,已求得DW 的值为l ,则模型残差的自相关系数∧ρ近似等于( C )A.-0.5B.0C.0.5D.1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检验异方差( D )A.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B.怀特检验C.戈里瑟检验D.D-W 检验6、根据一个n =30的样本估计tt t e X Y ++=10ˆˆββ后计算得D.W.=1.2,已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35.1=L d ,49.1=U d ,则认为原模型( C )。
A.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B.不能判断是否存在一阶序列相关C.存在正的一阶序列相关D.存在负的一阶序列相关7、某商品需求函数模型为i i i X Y μββ++=10,其中Y 为需求量,X 为价格。
为了考虑“地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B )A.2B.4C.5D.68、可以用于联立方程计量模型方程间误差传递性检验的统计量是( C )A.均方百分比误差B.F 检验统计量C.均方根误差D.滚动预测检验9、下列属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是( D )A. t t t t X X Y μβββ++++=-Λ1210B. t t t t t Y Y X Y μββββ++++=--231210C. t t t t Y Y Y μβββ++++=-Λ1210D. t k t k t t t X X X Y μββββ+++++=+--11210Λ10、估计模型Y t =β0+β1X t +β2Y t-1+μt (其中μt 满足线性模型的全部假设)参数的适当方法是( D )A.二阶段最小二乘法B.间接最小二乘法C.广义差分法D.工具变量法11、考察某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与农作物产值的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i i i X Y μββ++=10(X 表示农作物种植面积、Y 表示农作物产值),采用30个样本,根据OLS 方法得54.0ˆ1=β,对应标准差045.01ˆ=βS ,那么,1β对应的统计量t 为( )A.12B.0.0243C.2.048D.1.70112、一无线性回归模型 的最小二乘回归结果显示,残差平方和RSS=40.32,样本容量为25,则回归模型的标准差 为( B )A.1.270B.1.324C.1.613D.1.75313、k 表示模型系统中先决变量的个数(含常数项),i k 表示第i 个方程中先决变量的个数(含常数项),i g 表示第i 个方程中内生变量的个数,识别的阶条件为1-<-i i g k k ,表示( B )A.第i 个方程恰好识别B.第i 个方程不可识别C.第i 个方程过度识别D.第i 个方程具有唯一的统计形式14、当随机误差项存在序列相关时,单位根检验采用的是( B )。
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D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2.一个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经过的检验有:( ABCD ) A. 经济准则检验。
B. 统计检验。
C. 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
D. 模型预测检验。
E. 实践检验。
3.对计量经济模型的统计准则检验包括:( BDE ) A.估计标准误差评价。
B.拟合优度检验。
C.预测误差程度评价。
D.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性检验。
E.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包括:( BCE ) A.误差程度检验。
B. 异方差检验。
C. 序列相关性检验。
D.超一致性检验 E.多重共线性检验。
5.计量经济分析工作的四个步骤是:(BCDE ) A.理论研究。
B. 设定模型。
C. 估计参数。
D.检验模型. E.应用模型。
二、简答题:1.下面设计的计量经济模型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GDP 在这里是定义方程)μ+⋅+=∑=i 31i i GDP b a GDP,其中,i GDP 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
μ为随机误差项。
第二章 练习题一、选择题:1.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A.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2.相关关系是指:( D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D.变量间的不确定的依存关系 3.进行相关分析时,假定相关的两个变量 ( A )A. 都是随机变量B.都不是随机变量C. 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不是随机变量D. 随机的或非随机都可以4.参数β的估计量βˆ具有有效性是指 ( B ) A. ()0v ar =βˆ B. ()βˆv ar 为最小 C. ()0=-ββˆ D. ()ββ-ˆ为最小 5.对于i i 10ie X βˆβˆY ++=,以σˆ表示估计标准误差,iY ˆ表示回归值。
计量经济学习题集标注版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计量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A 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B 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C 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 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2、相关关系是指【】A 变量间的依存关系B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 变量间的函数关系D 变量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3、进行相关分析时,假定相关的两个变量【】A 都是随机变量B 都不是随机变量C 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不是随机变量D 随机或非随机都可以4、计量经济研究中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A 总量数据B 横截面数据C 平均数据D 相对数据5、横截面数据是指【A】A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C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6、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D】A 1991-2003 年各年某地区20 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B 1991-2003 年各年某地区20 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C某年某地区20 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D某年某地区20 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7、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B 】A 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 原始数据8、经济计量分析的基本步骤是【B 】A 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C个体设计→总体设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9、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A 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市场均衡分析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10、计量经济模型是指【C 】A 投入产出模型B 数学规划模型C 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D 模糊数学模型11、设M 为货币需求量,Y 为收入水平,r 为利率,流动性偏好函数为:M=a+bY+cr+u,b’和c’分别为b、c 的估计值,根据经济理论,有【A 】A b’应为正值,c’应为负值B b’应为正值,c’应为正值C、应为负值,c’应为负值 D b’应为负值,c’应为正值12、回归分析中定义【B 】A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B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C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非随机变量D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13、线性模型的影响因素【】A 只能是数量因素B 只能是质量因素C 可以是数量因素,也可以是质量因素D 只能是随机因素1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统计检验基础上的再检验(亦称二级检验)准则【】A. 计量经济学准则 B 经济理论准则C 统计准则D 统计准则和经济理论准则15、理论设计的工作,不包括下面哪个方面【】A 选择变量B 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C 收集数据D 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期望值16、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不包括【】A 理论B 应用C 数据D 方法17、在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中,不包括检验下面的哪一项【】A 参数估计量的符号B 参数估计量的大小C 参数估计量的相互关系D 参数估计量的显著性18、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政策评价时,不包括下面的那种方法【】A 工具变量法B 工具—目标法C 政策模拟D 最优控制方法19、在经济学的结构分析中,不包括下面那一项【】A 弹性分析B 乘数分析C 比较静力分析D 方差分析二、多项选择题1、使用时序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时,要求指标统计的【】A 对象及范围可比B 时间可比C 口径可比D 计算方法可比E 内容可比2、一个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经过的检验有【】A 经济准则检验B 统计准则检验C 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D 模型预测检验E 实践检验3、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四个步骤是【】A 理论研究B 设计模型C 估计参数D 检验模型E 应用模型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统计准则检验包括A 估计标准误差评价B 拟合优度检验C 预测误差程度评价D 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性检验E 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5、对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包括【】 A 误差程度检验 B 异方差检验 C 序列相关检验D 超一致性检验E 多重共线性检验6、对经济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进行评价时,采用的准则有【】A 经济理论准则B 统计准则C 经济计量准则D 模型识别准则E 模型简单准则7、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方向是【】A 用于经济预测B 用于结构分析C 仅用于经济政策评价D 用于经济政策评价E 仅用于经济预测、经济结构分析三、填空题1、计量经济学是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中的客观存在的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计量经济学练习册答案计量经济学练习册答案【篇一:计量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的经济数学模型。
2.参数估计的无偏性:它的均值或期望值是否等于总体的真实值。
3.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它是否在所有线性无偏估计量中具有最小方差。
估计量的期望方差越大说明用其估计值代表相应真值的有效性越差;否则越好,越有效。
不同的估计量具有不同的方差,方差最小说明最有效。
4.序列相关:即模型的随即干扰项违背了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
5.工具变量:在模型估计过程中被作为工具使用,以替代与随即干扰项相关的随机解释变量。
6.结构式模型:根据经济理论和行为规律建立的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直接关系结构的计量经济学方程系统。
7.内生变量:具有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参数是联立方程系统估计的元素,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决定的,同时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
内生变量一般都是经济变量。
8.异方差: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是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9. 回归分析: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其目的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
前一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应变量,后一变量称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
1.下列不属于线性回归模型经典假设的条件是( a )...a.被解释变量确定性变量,不是随b.随机扰动项服从均值为0,方差恒定,机变量。
且协方差为0。
c.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
d.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参数?的估计量?具备有效性是指(b )??a.var(?)?0b.var(?)为最小 ??c.e()?0 d. e()为最小3.设q为居民的猪肉需求量,i为居民收入,pp为猪肉价格,pb 为牛肉价格,且牛pbqi??p??p??i t01i2i3i肉和猪肉是替代商品,则建立如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3?2和??1、?根据理论预期,上述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估计参数?应该是( c )3?0?3?0?20,??20,??10,??10,?a.? b.?3?0?3?0?20,??20,??10,??10,?c.? d.?4.利用ols估计模型yi??0??1xi??i求得的样本回归线,下列哪些结论是不正确的(d )a.样本回归线通过(,)点c.?y??b.?i=0 ??d.yi??0??1xi5.用一组有20个观测值的样本估计模型yi??0??1xi??i后,在0.1的显著的显著性作t检验,则?显著地不等于零的条件是t统计量性水平下对?11绝对值大于( d )a. t0.1(20)b. t0.05(20)c. t0.1(18)d. t0.05(18)6.对模型yi??0??1x1i??2x2i??i进行总体线性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 c )a.?0??1??2?0c.?1??2?0 b.?j?0,其中j?0,1,2 d.?j?0,其中j?1,27.对于如下的回归模型lnyi??0??1lnxi??i中,参数?1的含义是(d )a.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b.y关于x的边际变化率值的绝对变化量c.x的绝对量发生一定变动时,d.y关于x的弹性引起y的相对变化率8.如果回归模型为背了无序列相关的假定,则ols估计量(a )a.无偏的,非有效的c.无偏的,有效的a.格里瑟检验c.怀特检验b.有偏的,非有效的d.有偏的,有效的b.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d.杜宾-沃森检验9. 下列检验方法中,不能用来检验异方差的是( d)10.在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时,发现各参数估计量的t 检验值都很低,但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且f检验显著,这说明模型很可能存在( c )a.方差非齐性c.多重共线性 b.序列相关性 d.模型设定误差11.包含截距项的回归模型中包含一个定性变量,且这个定性变量有3种特征,则,如果我们在回归模型中纳入3个虚拟变量将会导致模型出现(a )a.序列相关c.完全共线性a.与随机解释变量高度相关重共线性13.当模型中存在随机解释变量时,ols估计参数仍然是无偏的要求(a)a.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独b.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同立期相关期不相关,而异期相关是有偏的 c.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同d.不论哪种情况,ols估计量都b.异方差d.随机解释变量 b.与被解释变量高度相关 12.下列条件中,哪条不是有效的工具变量需要满足的条件(b )c.与其它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d.与随机误差项不同期相关14.在分布滞后模型yt??0??1xt??2xt?1??t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长期影响乘数为( c )a. ?1b. ?2c. ?1??2 d.?0??1??215.在联立方程模型中,外生变量共有多少个(b )c. 3d. 4 x?e??y??i01ii的参数?0和?1的准则是使1.普通最小二乘法确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b )a.∑ei最小( b)1??i?0na. 22e(?)??ib.2?~n(0,?) id.a. 1 b. 2 b.∑ei2最小c.∑ei最大 d.∑ei2最大2、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要求模型误差项?i满足某些基本假定。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数量关系,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2.理论,确定,定量,随机3.数学方法4.理论,应用5.单方程模型,联立方程模型6.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7.解释变量8.外生经济,外生条件,外生政策,滞后被解释9.经济行为理论10.时间序列,截面数据,虚变量11.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12.对模型进行识别,估计方法的选择13.经济意义,统计,计量经济学,预测14.序列相关,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15.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16.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力分析二、单选题:1.B2.C3.C4.B5.B6.B7.A8.B9.B三、多选题:1.ABCD2.ABCD3.ABCD四、名词解释:1.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2.虚变量数据也称为二进制数据,一般取0或1。
虚变量经常被用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以表征政策、条件等因素。
3. 是指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序列之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用相关系数来衡量。
4.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在行为机制上的依赖性,作为结果的变量是由作为原因的变量所决定的,原因变量的变化引起结果变量的变化。
因果关系有单向因果关系和互为因果关系之分。
五、简答题:1.答: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2.答:(1)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看;(2)从计量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科中的地位看;(3)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看;(4)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过程看。
3.答:(1)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2)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3)要考虑所以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一个解释变量都是独立的。
《计量经济学》习题(一)一、判断正误1.在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时,回归分析是唯一可用的分析方法。
( ) 2.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是使残差平方和最小。
( )3.无论回归模型中包括多少个解释变量,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总为(n -1)。
( ) 4.当我们说估计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思是说它显著地异于0。
( )5.总离差平方和(TSS )可分解为残差平方和(ESS )与回归平方和(RSS )之和,其中残差平方和(ESS )表示总离差平方和中可由样本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
( ) 6.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F 检验和t 检验是一致的。
( )7.当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时,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往往会低估参数估计量的方差。
( ) 8.如果随机误差项的方差随解释变量变化而变化,则线性回归模型存在随机误差项的自相关。
( )9.在存在异方差的情况下,会对回归模型的正确建立和统计推断带来严重后果。
( ) 10...D W 检验只能检验一阶自相关。
( ) 二、单选题1.样本回归函数(方程)的表达式为( )。
A .i Y =01i i X u ββ++ B .(/)i E Y X =01i X ββ+C .i Y =01ˆˆi i X e ββ++D .ˆi Y =01ˆˆiX ββ+ 2.下图中“{”所指的距离是( )。
A .随机干扰项B .残差C .i Y 的离差D .ˆiY 的离差 3.在总体回归方程(/)E Y X =01X ββ+中,1β表示(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1β个单位 B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平均增加1β个单位 C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1β个单位 D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平均增加1β个单位 4.可决系数2R 是指( )。
A .剩余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重B .总离差平方和占回归平方和的比重C .回归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重D .回归平方和占剩余平方和的比重 5.已知含有截距项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2i e ∑=800,估计用的样本容量为24,则随机误差项i u 的方差估计量为( )。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解答仅供参考)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建立经济模型,预测和解释经济行为和现象。
2. 异方差性:在回归分析中,如果误差项的方差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异方差性。
3. 自相关性: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如果一个变量的当前值与它的过去值存在相关性,这种现象称为自相关性。
4. 多重共线性: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如果两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高度相关,这种现象称为多重共线性。
5.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每个样本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选入样本,且各个样本单位之间的选择是独立的。
二、填空题:1.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是______最小二乘法______。
2. 如果一个变量的分布是对称的,那么它的偏态系数应该接近于______0______。
3.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______平稳性______是进行预测的前提条件之一。
4. ______工具变量法______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5. 如果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完全由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所决定,那么这个变量被称为______外生变量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导致异方差性?(B)A.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B. 自变量的某些组合导致误差项的方差增大C. 因变量和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D. 样本容量过小2.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如果发现数据存在多重共线性,以下哪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C)A. 增加样本容量B. 使用非线性模型C. 删除相关性较强的自变量D. 对自变量进行标准化3. 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自相关性?(A)A. 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滞后效应B. 因变量和某个自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C. 样本容量过小D. 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假设?(ABCD)A. 线性关系假设B. 零均值假设C. 同方差性假设D. 无自相关性假设E. 正态性假设2. 下列哪些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方法?(ACD)A. 工具变量法B. 加权最小二乘法C.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D. 广义矩估计法E.岭回归法五、判断题:1.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那么回归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A5、B6、A7、D8、C9、B 10、 B 11、C 12、A 13、D 14、C 15、A 16、C 17、D 18、C 19、A 20、 A 21、D二、多选题1、ABCD2、ABD3、ABCD4、ABC5、ABCD三、判断题4、1.√2. ×3.√4.×5.√6.√7.×8.√9.× 10.×四、简答题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计量经济学对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应用方面,分别如下:1)计量经济学对经济理论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量经济模型的选择和确定(2)对经济模型的修改和调整(3)对计量经济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用2)计量经济学对统计学的应用(1)数据的收集、处理、(2)参数估计(3)参数估计值、模型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的判断3)计量经济学对数学的应用(1)关于函数性质、特征等方面的知识(2)对函数进行对数变换、求导以及级数展开(3)参数估计(4)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2、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
①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大小、参数之间的关系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②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显著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等;③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④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二者的联系:第一,计量经济分析所采用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参数的估计等,需要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完成;第二,参数估计值、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使用统计方法加以分析、判断。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详细版(总2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潘省初第一章 绪论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
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
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nii YY n==∑。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5.1074130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略,参考教材。
请用例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N SS x ==45= 用=,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故99%置信限为x S t X 005.0± =174±×=174±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至厘米之间。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原假设 120:0=μH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10/2510/25XX μσ-Z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 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计量经济学习题集》习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C5、B6、D二、多项选择题1、ABD2、CD3、AC4、CD5、AD6、BCD7、ABCD8、ABCD三、名词解释1、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同一总体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反映了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纵向发展变化过程。
2、横截面数据是总体内部各个个体单位在同一时间同一内容条件下的数据列,反映了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之间的横向数值差异。
3、内生变量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是由模型自身决定的,也就是说,其数值是求解模型的结果。
4、用于解释模型中各方程左边变量数值关系的变量叫解释变量,就是数学意义上的自变量。
5、外生变量是非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在模型之外决定的,在求解方程时就已经是知道的变量。
6、模型是现实系统的代表,计量经济模型是对现实经济系统的数学抽象,反映了现实经济系统中各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简答题1、答: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是:①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是建立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②虽然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交叉,但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计量经济学注重描述经济变量及其关系的随机性特征,具有独立的研究任务。
③数理经济学是提供理论模型的“空匣子”,而计量经济学的任务则是填充这个“空匣子”。
④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填充数理经济学这个“空匣子”的基本工具。
2、答:计量经济学的任务是以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之间的统一为充分条件,去实际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变量的关系。
3、答:不同之处:时序数据即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同一总体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反映了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纵向发展变化过程;而横截面数据则是总体内部各个个体单位在同一时间同一内容条件下的数据列,反映了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之间的横向数值差异。
相同之处:都是在所研究的同一总体范围内;数据列的各数据之间,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具可比性;都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
4、答:内生变量被认为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是由模型自身决定的,或者说是求解模型的结果;外生变量被认为是非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在模型之外决定的,在求解方程时已知数。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划分是相对的,是在设计模型时根据具体情况及研究目的所决定的。
5、模型是现实系统的代表,计量经济模型是对现实经济系统的数学抽象,反映了现实经济系统中各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计量模型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正确划分现实经济系统的边界,找到构造系统的要素和外部条件;②掌握用模型描述现实经济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以理论分析作先导和模型规模大小要适度的原则。
6、计量经济分析工作包括建立模型和应用模型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设定模型。
设定模型包括模型的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
总体设计一般用流程图或框图表示,以说明模型系统中包括哪些子系统和子模型,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结关系。
总体设计要求反映现实经济系统的机制,其关键是决定模型的合理导向。
个体设计的客观依据是经济活动中的微观行为。
个体设计要求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关键是正确取舍函数的自变量。
②估计参数。
估计模型的参数就是依据样本数据和方程的随机干扰项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统计估计方法,正确确定模型的参数值。
③检验模型。
检验模型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作统计检验;二是判断被估计参数的可信度及模型的功效。
④应用模型。
应用模型是计量经济分析工作的最终目的,包括运用模型进行经济预测,进行经济结构分析,评价经济政策和通过政策模拟提供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等内容。
习题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B5、B6、B7、C8、D9、D 10、C 11、C 12、C 13、B 14、C 15、B 16、B17、D 18、B 19、A 20、D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CD3、ABE4、CDE5、BDE6、BD7、BC8、AD9、ACD 10、BCD三,名词解释1、样本与样本指标样本是随机地从母体中抽取出的部分单位所构成的小总体。
样本指标2、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
3、抽样极限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限定的一个可能的误差范围。
4、不重复抽样也叫不放回的抽样,就是指当一个单位抽出后不再放回原总体,所以在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是不一样的。
5、存在着显著差异的概率称为显著水平,常用α表示。
6、临界值就是存在着显著差异的交界点。
7、由样本所构造的不含有待定参数的随机变量称为统计量。
四、简答题1、答:总体是有许多具有某种相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统计研究的对象,也叫母体。
样本则是从母体中随机抽出的部分单位所构成的小总体,也叫抽样总体或子样。
取得样本数据不是统计的目的,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总体,是从所取得的样本数据去推断估计总体的数值。
总体只有一个,而从总体中抽出的样本由于随机性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样本。
2、答:随机原则是指从被研究的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时,哪一个被抽中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要求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
遵循随机原则的意义在于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有足够的代表性。
3、答:五、计算题1、设X 为100件产品中优质品数目,并已知 p = 0.5 n = 100 Δp = |0.45 - 0.50|= 0.05 则σp 2= p (1- p )= 0.5×0.5 = 0.25p σ2 =10025.0)1(=-np p = 0.05 Z =05.005.0=∆ppσ= 1 (查表得F (z ) = F (1) = 0.1587) 所以P |X ≤45|= 0,1587 2、由于X ~ N (X , 4 ),所以σx 2= 4 ,并已知Δp = |x -X |= 0.1 ; 以及F (z ) = 0.95,则Z = 1.96根据 x ∆= Znxσ,则 n = 222xx Z ∆σ= 221.0496.1⨯=1536.64 = 1537 3、无偏估计E (1)= E (0.5 X 1 + 0.3 X 2 + 0.2 X 3 )= 0.5 EX + 0.3 EX + 0.2 EX = X E (2)= E (0.5 X 1+0.25 X 2 + 0.25 X 3 )= 0.5 EX + 0.25EX +0.25 EX = X E (3)= E (0.4 X 1 + 0.3 X 2 + 0.3 X 3 )= 0.4 EX + 0.3 EX + 0.3 EX = X 所以1 、2和3都是X 的无偏估计;有效性Var (1) = Var (0.5 X 1 + 0.3 X 2 + 0.2 X 3)= 0.25 Var ( X ) + 0.09 Var ( X ) + 0.04 Var ( X ) = 0.38 Var (2) = Var (0.5 X 1 + 0.25 X 2 + 0.25 X 3)= 0.25 Var ( X ) + 0.0625 Var ( X ) + 0.0625 Var ( X ) = 0.375 Var (3) = Var (0.4 X 1 + 0.3 X 2 + 0.3 X 3)= 0.16 Var ( X ) + 0.09 Var ( X ) + 0.09 Var ( X ) = 0.34因为0.34<0.375<0.38 , 所以3最有效。
4、已知x σ= 0.3 ,n = 4 ,F (z )= 95% 故Z = 1.96= 12.6 + 13.4 + 12.8 + 13.2 = 13n xx σσ==43.0 = 0.15x ∆= Z x σ= 1.96×0.15 = 0.294x -x ∆≤X ≤x +x ∆ 即 13 - 0.294 ≤X ≤ 13 + 0.294 , 所以X 的置信区间为2.706 ≤X ≤13.294 。
10284==∑∑f xf x = 28.4(克) 109.12)(2=-=∑∑ffx x s = 1.14(克) 11014.1122-=-==n s nxx σσ = 0.38(克) 又已知F [t 0.95, (10-1)]=95.45%,则t 0.95, (10-1) = 2262 ,所以x ∆= t x σ= 2.262×0.38 = 0.86x -x ∆≤X ≤x +x ∆即 27.54(克)≤X ≤29.26(克)可见,以95.45%的概率推算,该批食品的平均重量不符合规定要求。
(2)由表中可见合格率为p = 0.1 = 10%1109.01.01)1(-⨯=--=n p p p σ= 0.1 = 10%==∆p p t σ 2.262×10% = 22.62 % p – Δp ≤P ≤p +Δp得 P ≤32.62 %可见,该产品的合格率最多只有32.62 %的概率达95.45 % 。
6、1048494646485149504748+++++++++==∑nx x = 48.2 (克)110)2.4848()2.4850()2.4847()2.4848(1)(22222--+-+-+-=--=∑ n x x s= 6222.2 = 1.62(克)1062.122===n s nxx σσ= 0.512(克) 7、(1)依题意p =200190= 95% 20005.095.0)1(⨯=-=np p p σ= 0.015 = 1.5%(分母n 不减1,是因为除以199和除以200没有多大差别) 又已知F (z )=95.45%,则Z = 2 ,所以==∆p p Z σ2×1.5% = 3 %p – Δp ≤P ≤p +Δp 得 95% – 3% ≤P ≤95% + 3%92% ≤P ≤ 98%以95.45%的概率推算该批产品合格率在92%至98%之间。
(2)由(1)的计算结果可知不合格率在2%至8%之间,所以没有超过8%的不合格率。
8、提出假设:H 0:P ≤0.02 H 1:P >0.02右单侧检验,当α= 0.05时,Z 0.05 = 1.645 选用统计量Z Z =50098.002.002.0024.0)1(⨯-=--nP P P p = 0.639因为Z 0.05 = 1.64 > Z = 0.639,故接受原假设,该产品合格率符合要求。
9,假设检验:已知:X 0 = 850元 n = 150 = 800元 σx = 275元 建立假设H 0:X ≥850 H 1:X <850左单侧检验,当α= 0.05时,Z 0.05 = -1.645 构造统计量Z Z =150275850800-=-nXx xσ= -2.227 ∣Z ∣= 2.227>∣Z 0.05∣= 1.645,所以拒绝原假设,说明餐馆店主的确高估了平均营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