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内容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一、前言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
三、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内容应该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还可以引入一些创新项目如健身操、户外探险等,以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四、年龄段划分体育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划分,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身体发育、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幼儿园体操课、小学综合体育课、中学选拔课以及大学选修课等。
五、教学方法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可以采用示范教学、分组对抗、体验式学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培养兴趣。
六、教师培训为了保证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教师应具备全面的体育知识和教学技能,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并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七、设施与器材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足够的场地、设施和器材支持。
学校应该配备宽敞的操场、标准的运动场地,并提供各种体育器材和器械,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体育锻炼和训练。
八、社会资源的整合学校可以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等机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来支持体育课程的实施。
可以邀请专业教练来指导学生的训练,举办体育比赛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九、评估与考核体育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技术和成绩的评判。
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参与体育比赛的表现等进行评估。
十、家长参与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概述:体育教育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从体育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体育教育的目标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力,更重要的是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锻炼肌肉、增强体质,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此外,体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容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多样化,包括体育运动、健身锻炼和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等。
体育运动方面,学校可以设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
健身锻炼方面,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如武术和太极拳等,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学校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座、讲解、示范和实际操作等,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际运动锻炼。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体育教育的评价方式体育教育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综合考评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质水平、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体育竞赛成绩以及学生自主制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等。
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育,发挥个人潜能。
五、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体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科教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科学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分析加载工具单因素方差分析工具的扩展改进后,完全能够满足了体育统计中单因素方差分析的需要,可以替代专业数据分析软件。
此外,通过使用VBA 编程,可以将单因素方差分析工具操作简化,只需在指定位置录入原始数据后,样本量相同和不同的多重比较检验由系统自动选择完成,计算出检验结果,并且做出相应统计结论,全部结果中文显示,该方法有效地扩展了数据分析功能,实现数据分析自动化。
参考文献:[1]祁国鹰等.体育统计应用案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56[]张宝珍等利用x 进行医学统计方差分析[]中国公共卫生,1999,15(2):138.[3]王家华等.利用VBA 在Excel 中建立决策分析系统[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2):80-82.[4]黄荣梅.用Exc el 开发MIS 的方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3(1):70-71.[5]程光文.利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 进行医学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13(1):10-11.[6]Micros of t Excel Visual Ba sic 参考(作者简介:郭强1967-,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施海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前言课程体系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
随着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逐步贯彻落实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的体育教育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虽然我国体育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改革力度与深度不够,落后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尤其在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成效不大。
因此深入研究与分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前课程体系现状1.1内容和形式陈旧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虽然经历了多次变化,但无实质性变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界定了新课程的性质,指出体育与健康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各学校的实施,各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逐渐深入,并对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完善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并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审美情趣及兴趣爱好的取向、社会实践活动的穿插、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标签: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所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
新课程标准水平不仅注重培养运动技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程序上把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也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使之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相辅相成,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运动,又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同时又满足了他们渴求自我学习和追求成就感的心理。
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框架,明确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之间的紧密联系。
研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情境教学与体验学习等,旨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
同时,建立了全面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强化家校合作等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多元化评价1 引言与背景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新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出台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体育领域,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强调体育精神、健康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评”一致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1.1.2“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重要性“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的紧密关联和相互支撑。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通过科学的学习评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最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的习惯。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阐述1.2.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路径和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27卷第5期2009年10月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 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 on Vol .27No .5Oct .2009收稿日期;修回日期5作者简介赵 兴(6),男,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校体育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探析赵 兴(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 116023)摘 要:为探究适合时代发展特点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在理论上分析和研究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构成、分类与划分,提出新的体育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思。
关键词:高校;体育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图分类号:G81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09)05-0075-03R es ea rch on P .E.Pra ctice C our s es Teach i n g C on ten ts System i n Un iver sit i e sZHAO Xing(P .E.Dep t of Northeast University,Da lian 116023,L iaoning China)Abstra ct:To p r obe int o P .E.p r actice c ourse teaching contents syste m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itting to age developing cha r acter,the author using literature com bined with P .E .teaching of universitie s and colleges,ha s a the 2or y ana lysis and research on m aking up 、sorts and set off of P .E .course of universities and c ollege s,puts f or ward ne w P .E .prac tice c ourses teaching contents syste m of universitie s .Key wor ds:Universities;P .E.p ractice courses;Teaching c ontents syste m CL Cn u m ber :G81217 Docu m en t code:A Ar ti c le I D :1008-2808(2009)05-0075-03 教育部于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2001年所颁发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个文件,经过五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使我国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从理论论证层面进入了实践检验阶段。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地发展。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及顺应世界潮流趋势与可持续化人才培养模式,而进行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之一,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等从而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体育;创新政策;教育现状一、引言高校体育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改革力度加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与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落后、缺乏活力和生命力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面对这种状况必须要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步伐;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学生成长需求与学习需要相适应,并具有特色化发展理念及模式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一)高校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当前,高校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时代下所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理论知识。
很多学校没有重视学生们对传统教学方式以及现代先进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大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体地位而是被管制着他们自己;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课堂上只是传授书本内容、死板地向教师灌输思想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到体育教育在社会中发挥它该有的作用和价值所在。
[1]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只注重于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等综合能力培养;其次是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终身锻炼思想理念淡薄、没有主动运用现代技术来提高自己工作中所需具备专业素养等等问题都使得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高校教师对于新时代下教学方法及内容不熟悉,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探讨了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模式、课程、资源整合、评价与改进、教师要求与培训的影响。
在总结了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研究带来的启示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展望进行了探讨。
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为未来的体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改、研究、教学模式、影响、资源整合、评价、改进、教师要求、培训、启示、局限性、未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都将面临着重新审视和改进。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和探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革。
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分析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程的影响,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和评价,以及研究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培训策略。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体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在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师培训等问题,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促进其专业发展。
新形势下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内容研究
作者:唐光耀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97-01
摘要通过对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及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就现阶段的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目标进行进一步内容细化,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新形势下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内容按照学校的教学思想,树立“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最终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容
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都是随着教育中的课程内容改革进行变化的最终落实形式,课程体系的内容改进展现了社会的变革和需求,想要将学校的体育课程体育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就应该从现阶段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问题入手,按照相关问题形式进行改变,适应素质教育的整体需求,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问题已经变成新形势下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内容剖析的热点分支。
一、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现阶段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观念以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落实与展现。
针对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大而复杂
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下,学校对于体育课程都不是十分重视,正因为这样的因素,导致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大而且复杂,这种复杂的项目不能适应于现阶段的学校学生,导致学生在学校上了很久的体育课程,还不知道该怎么锻炼自己的身体,也对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程度,更不用说针对体育课程有什么一技之长。
(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手段的重心颠倒
在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模式构建中,学校的各项体育都是以运动技能测评为标准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是以这种手段对自身的体育能力进行评估,但这样得教学模式与为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相差甚远,最终成绩的地位被无形的提升,目的的重心在不断下降,学生在对体育课程学习阶段常常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下,体育知识的积累也是为了应付各种“期中、期末”的测试而锻炼,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意义。
二、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内容的调整思想及理念
针对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内容的调整思想及理念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计阶段,首先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正确的人事教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从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投入到积极、宽松、和谐的锻炼氛围中,形成师生相互互动的教学模式,从而奠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在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阶段,还应该树立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培养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就是由素质教育的内容改革提出的,这种观念的完善将保证学生能够在这种学校的氛围下进行正确锻炼的目标规划。
三、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内容分析
(一)运动教育
在学校的教育中,课程属于知识的载体。
体育课程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那么这种身体练习所形成的运动技术也是与知识的一种类型。
将体育运动的技术上升为知识的范畴,这种知识的内容可以解释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运动技能的学习一直都是学校体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想要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其前提就是自身能够掌握适宜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
运动技能是现代人一种必备的生活前提,这种运动前提将是人们掌握生活技能、生产劳动技能的一种特殊训练形式。
(二)体育理论教育
当前,很多学校都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但是,那些健身原理知识很难再运动实践中进行表现,而且,这也课程讲授也缺乏系统的知识内容。
考虑到现阶段健康教育学和体育课程内容,这两者的知识构建可以合二为一,其知识内容也具有十分明显概念的兼容性。
当前,学校的教学计划都将健康教育学列为公共必修的课程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阶段,这门课程的讲授效果比较差,这种教学的改变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
鉴于此,在对体育理论教学阶段,可以将体育课程理论内容也变成必修的课程,从实践课程中专门分开一部分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改进模式不仅仅可以使得体育课程理论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还能够对于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培养有更为明显的促进。
(三)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一个考试形式,不是为了数据进行测试的一项内容,实施这种标准应该是一个手段,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形式的一种习惯、以此来提升自我的身体素质。
想要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应该将这项标准的内容规划到体育课程的内容中,并对体育课程进行课程化的内容管理。
四、结语
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内容应该按照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这种改进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有更为突出的体育能力展现。
体育课程体系的内容细化应该由相关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的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此来保证这种体育内容更适应学生的发展形势,也更方便让学生养成终身健身的目的,从根本性的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