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作文1000字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社火的起源与发展作文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是西北地区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等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
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
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
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原始社会中,人类为战胜野兽而生存,常在猎兽之后庆贺,或聚会扮兽庆贺,教育后代,树立智、勇、谋各方本领,这是最早的扮兽戏和“村傩”活动。
后来,每逢迎神报赛、庆贺集会,必然举行游艺活动,锣鼓火把助威,狮子龙灯游行,人群相随,显然是“人威”助长了“神威”,就形成了“社火”风俗。
高跷民间称高拐子,踩高跷的人身着历史戏剧人物服装。
一般扮演的有《断桥》《盗仙草》《挑黄袍》《唐僧取经》《八仙过海》《包公赔情》等戏剧中的人物。
在强烈节奏的锣鼓音乐伴奏下,做行进队列或场地定点表演。
如表演断桥,由许仙,青蛇、白蛇3人用秦腔调唱台词,加以简单的手势动作。
旱船旱船,用竹子做成船形,再用彩纸或彩绸粘糊,有船姑娘驾船,走碎步,犹如船在海中行走一样,由一老翁走在前面,手拿浆板,做摇船样。
跑竹马跑竹马,用竹子做骨架,扎成马形(也有驴形),以彩绸或彩纸装饰,表演者腰围竹马,宛如骑马一样,男女成双成对,编队穿梭奔驰、跳跃、对唱,乐感强烈,节奏鲜明,气氛热烈。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
“文化大革命”期间,古代剧目停演,社火也被斥为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四旧之一,被禁演。
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
现时,社火从根本上不再是表达人们对“神”的崇拜,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甘肃社火醉关公》你们看过甘肃社火里的醉关公吗?那可真是一绝啊!有一年春节,我在甘肃的一个小镇上赶上了社火表演。
那场面,人山人海的,热闹得就像一锅煮开的粥。
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盼着社火队伍快点过来。
等啊等,终于听到了锣鼓声,“咚咚锵,咚咚锵”,那声音越来越近。
社火队伍里各种各样的角色都有,可最吸引我的就是醉关公啦!只见那扮演醉关公的汉子,那扮相可太威风了。
红脸膛就像熟透了的大红苹果,长长的胡须在胸前飘着,那胡须黑亮黑亮的,每一根都好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他穿着一身绿袍,上面的花纹精美得很,在阳光下闪着光,就像有小星星在上面似的。
再看他头上的帽子,那帽子上的装饰可精致了,有绒球,还有各种小珠子,随着他的动作晃来晃去。
他手里拿着青龙偃月刀,那刀看起来沉甸甸的,可他挥舞起来却轻松自如。
不过啊,他是演醉关公,所以那步伐是晃晃悠悠的,就像真的喝多了酒一样。
他一会儿往左歪,旁边有个演小兵的赶紧跑过去扶他,还笑嘻嘻地说:“关将军,您可小心点。
” 醉关公把眼一瞪,大声说:“吾没醉,拿酒来!” 那声音洪亮得很,把周围的人都逗笑了。
他走着走着,突然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我在旁边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可别摔坏了呀。
可他呢,马上就稳住了身子,又摇摇晃晃地向前走。
这时候,有个小孩子在人群里喊:“关公爷爷喝醉啦!”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醉关公走到一片空地上,开始耍起刀来。
他把刀舞得虎虎生风,那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就像一条银龙在他身边飞舞。
周围的人都不自觉地往后退了几步,让出更大的地方来。
他边舞刀边嘴里念念有词,虽然我听不太清楚他在说啥,但感觉那气势就像在战场上杀敌一样。
旁边有个老人对他身边的年轻人说:“这演醉关公的,有两下子,把关公的神韵都演出来了。
” 年轻人连连点头,眼睛都看直了。
表演结束后,醉关公和其他社火演员一起走了。
我还在那儿回味呢,那醉关公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甘肃社火里的醉关公啊,真是给节日增添了太多的乐趣,就像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让人吃了还想吃,看了还想看呢!真希望每年都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
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
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一个特别带劲的事儿——社火!这社火啊,可是咱
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可真是不一般!
社火一出场,那场面,简直就是热闹非凡!敲锣打鼓,欢天喜地,感觉整
个世界都沸腾起来了。
大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兴
奋得像小猴子。
你看那舞龙的队伍,巨龙在空中翻腾,活灵活现,仿佛真要一飞冲天。
舞
龙的大哥们那叫一个卖力,汗水湿透了脊背,可手上的动作丝毫不乱,这劲头,真让人佩服!还有那踩高跷的,一个个高高在上,却走得稳稳当当,就像在平
地上散步一样。
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扮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有孙悟空,
有猪八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再瞧瞧那扭秧歌的大妈们,手里拿着红绸子,腰肢扭动,步伐轻盈,那股
子欢快劲儿,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还有划旱船的,划船的大哥左摇右摆,
船里的“姑娘”娇俏可爱,一唱一和,别提多有趣了。
社火不仅是一场热闹的表演,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它把大家聚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亲情。
在这个快节奏的
现代社会里,社火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让我们的心能找到归属,能感受到那份温暖和亲切。
所以啊,咱们可得把社火好好传承下去,让咱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感受到这份独特的魅力!让社火这朵传统文化的奇葩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社火作文1000字社火作文1000字一:昨天下午,奶奶神秘地对我说:“明天上午九点有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社火表演,你去不去看呀?”“什么?社火表演?”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
“太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社火表演。
”晚上,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听了后,妈妈就毫不犹豫地说:“好,我明天带你去看社火表演。
”耶!我再一次一蹦三尺高。
早上,我急急忙忙地起了床,赶快吃完了早饭,就抓紧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马路上。
这里人还没有多少。
我左右看了看,发现了一个又靠前又在中间的位置还没有人。
就是那里了,我赶快来到了那个位置,站好,准备着看社火表演。
等呀等呀!我们还没有看到社火表演,我不停地问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开始呀?”那时的一分钟可真是像一年呀!正在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这时,一个整整齐齐的自行车方队慢慢地向我们骑来。
当他们骑进的时候,我一看,只见他们头上戴着头盔,穿着统一的红衣服,我再仔细一看,让我大吃一惊。
这个自行车方队竟然由老奶奶和老爷爷组成,这是老年骑游队。
再一看,他们一个个笑眯眯的,精神也特别饱满。
老年骑游队过去了,我隐隐约约地听见了敲锣打鼓的声音,往远处一看,一些穿着黄衣服,头上包着黄头巾的人,有的打着腰鼓,有的敲着镲,真是震耳欲聋,地好像都晃了起来。
咦?那是什么?我踮起脚尖,头使劲往上伸,看见从远处的上方飘来了一条长长的龙,龙头晃来晃去,显得神气十足。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些穿着红色衣服和黄色衣服的叔叔在拿着舞龙棒舞龙,只见他们各自拿着自己手中的棒,跑来跑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一边好奇地想一边往前看,只见一个人拿着一个铁棍,上面有一个可以来回转动的球,爸爸告诉我这是双龙戏珠的宝珠。
突然,那个拿宝珠的人开始左摇一摇,右摇一摇,龙一直盯着宝珠,跟着宝珠跑,慢慢地,龙有规律地叠起来了,然后,龙又欢快地抖着身子,拿宝珠的人一下子把宝珠举得高高的,龙也跟着站了起来。
龙继续向前走着,嘿!狮子上来了。
看!那一只只狮子随着前面打鼓的节奏,跳来跳去,跳得特别高,有的狮子和别的狮子在一起,好像在玩耍,也好像在说悄悄话。
乾县社火,作文
乾县的社火真热闹!今年的社火比往年更漂亮,简直像一场梦!
我喜欢看那些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跳肚皮舞,他们像会飞一样,在空中虚虚地转圈,还会跳各种各样的动作。
有的拿着长长的彩带,在空中画出迷人的图案,有的敲着大鼓,发出震天动地的响声,还有的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像小猴子、大老虎,它们摇着尾巴,扭着身子,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社火上也有很多好吃的!我最爱吃油炸糕,外酥里嫩,香气扑鼻,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香甜的味道。
还有糖葫芦,酸酸甜甜,让人觉得很幸福。
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社火,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爸爸说,社火是古代人祈求风调雨顺、国运昌隆的一种民俗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
我虽然还不太懂,但我相信,社火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深深的祝福。
社火不只好看,还很好玩。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我们放鞭炮,打灯笼,玩得可开心了。
我们还相互交换分享着美味的零食,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我只希望,每年的社火都能像今年一样热闹,也希望乾县的社火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独特的文化魅力!。
陇南文县社火作文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and customs of China are gradually fading away, and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spects of this loss is the decline in the popularit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known as "shehuo," or "社火" in Chinese. As a locally cherished folk art form, "shehuo" ha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y Chinese towns and villages for centuries. Unfortunately, this once-thriving art form is now facing extinction in many regions of China, including the town of Wenxian in Longnan, Gansu Province.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风俗逐渐消失,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社火”的流行度下降。
作为一种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社火”在中国许多城镇和村庄的文化遗产中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
不幸的是,这个曾经蓬勃发展的艺术形式如今在中国许多地区,包括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命运。
First and foremost, "shehuo" is a form of traditional folk performance that combines elements of drama, music, dance, and acrobatics. It is typically performed du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such as theSpring Festival and Lantern Festival,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vibrant costumes, lively music, and dynamic choreography. "Shehuo" performances often depict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as well as historical events, and are accompanied by a festive atmosphere that brings communities together in celebration.首先,“社火”是一种结合戏剧、音乐、舞蹈和杂技元素的传统民间表演形式。
社火作文800多字英文回答:Social fir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ctivity that is held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It is a unique and exciting event that involves lighting large bonfires to celebrate the end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 origins of social fi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times when people believed that the bonfires could drive away evil spirits and bring good luck for the coming year.During the social fire festival, people gather around the bonfires to watch the flames dance and to enjoy the warmth of the fire. It is a time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come together and celebrate the end of the festive season. The atmosphere is filled with joy and excitement as people sing, dance, and make wishes for the year ahead.The tradition of social fire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and is still celebrated in many partsof China today. It is a time-honored tradition that brings people together and strengthens the sense of community. The bonfires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fireworks, lantern displays, and other festive activities, making it a truly spectacular event.中文回答:社火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通常在元宵节期间举行。
家乡的习俗闹社火醉关公作文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特别热闹、特别带劲的习俗,那就是闹社火。
而闹社火里最让我着迷,也最让大家伙儿津津乐道的节目,就是“醉关公”了。
每到过年的时候,整个村子就像被点燃的鞭炮,一下子热闹得不行。
闹社火的队伍就像是一条欢腾的长龙,在村子里穿梭。
这其中,演“醉关公”的角儿那可真是全村人的焦点。
演“醉关公”的叔叔那扮相,真是绝了。
他那红脸膛就跟真的关公似的,那长长的胡须,黑中透着亮,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挂在下巴上。
再看他那一身行头,绿战袍一披,风一吹,就跟那战场上得胜归来的将军一样威风。
头上戴着那顶帽子,帽檐上的装饰随着他的走动晃呀晃的,可神气了。
要说这“醉关公”,精髓就在这个“醉”字上。
那位叔叔演起来可真是入木三分。
只见他一手拿着青龙偃月刀,这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就跟真能斩妖除魔似的。
他迈着那有点踉跄的步子,一步三晃悠,就好像真喝了好几坛老酒。
他的眼神也是醉醺醺的,但又透着一种威严。
时而眯着眼,像是在回味美酒的香醇;时而又猛地睁开眼,那目光犀利得就像能穿透人的灵魂,仿佛在说“哼,莫要以为我醉了就好欺负”。
这时候,周围的观众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小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脖子上,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老人们呢,一边看一边点头,嘴里还念叨着:“演得真像,真像啊。
”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则是在旁边起哄叫好,时不时地学着“醉关公”的样子,假装拿着武器晃悠两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醉关公”在队伍里走着,一会儿停下来耍耍刀,那刀在他手里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他舞得虎虎生风,可那脚步还是带着醉意,让人忍不住为他捏把汗,又觉得他潇洒极了。
一会儿呢,他又对着周围的人群拱手作揖,那架势就像是关公在和兄弟们打招呼,这个时候人群里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记得有一次,演“醉关公”的叔叔可能是太入戏了,在耍刀的时候,那刀差点就飞出去了。
这可把大家吓了一跳,不过他反应也快,顺势就做了个醉倒又猛然起身的动作,还大喊一声:“好酒误事,好酒误事啊!”这一下,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更加欢快了,大家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正月十四家乡的社火作文600字
正月十四,回家乡过年的路上,熟悉的火把映入眼帘。
哦,那就是村里的社火啦!一年一度的社火节,承载着家乡人民世世代代的喜庆与祈福。
家乡这个小村落,虽然偏僻却别有一番热闹景象。
老伴们总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忙活,将一年来储备的树枝柴火堆积如山。
到了当天,全村的男丁儿个个兴高采烈,扛着长长的竹竿,熊熊燃烧的火把在肩上熊熊作响。
"哗啦啦"的火苗在夜空中肆意舞动,火星四溅,热浪扑面而来。
我们孩子们就站在一旁,张大了嘴巴看个不亦乐乐。
农村的孩子可不像城里娃娃,只能在电视里看到这等热闹场景。
当火把渐渐燃尽,社火的高潮也就来临了。
顷刻间,满地都是烧成余烬的木柴,火星在黑夜中肆意飞舞。
有的孩子会踩着火星跳来跳去,就像过家家一样;有的孩子会将火星浇上水,发出"嗤嗤"的声响。
社火过后,大人们会开始烧香拜佛,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平安。
我们孩子则开始捡拾遗留的木炭,有的拿去生火做顿丰盛的夜宵,有的则将它们带回家,作为新年的吉祥物。
正月十四的社火,就是我对家乡年味最浓郁的记忆。
虽然现在在城里工作,但每逢这一天,我总会想起熊熊燃烧的火焰,回味着那份质朴的热闹与喜悦。
天水社火作文范文
天水社火是陕西、四川、重庆等地区农村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庆典活动。
它寄托着人们对天地祈祷和祛灾消灾的美好祈愿。
天水社火的庆祝活动非常热闹,人们自发组织起各种表演节目、游艺活动,如舞狮舞龙、鼓文场、跳花棍、走钢丝等民俗表演,增添了浓郁的年味。
除了欢乐的氛围,社火祭祀中也有严肃庄重的仪式。
祭司们恭请神像,诵读经文,燃放鞭炮,焚烧香烛,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社火活动时间一般持续三天三夜。
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人们抛开了工作劳作的烦恼,收获了片刻的欢乐与祥和。
天水社火传承了农耕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展现了乡村淳朴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共同呵护和传承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吧。
青海传统文化社火作文
《热闹的社火》
咱青海的传统文化社火,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
每年到了特定的时候,各个地方就开始热热闹闹地搞起社火啦。
记得有一年我去看社火表演,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啊。
我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前面,就看到各种角色闪亮登场。
有那扮成大头娃娃的,摇摇晃晃,特别滑稽可爱,还有扮成孙悟空的,拿着金箍棒,上蹿下跳,那叫一个灵活,真跟电视里的孙悟空似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踩高跷的队伍。
那些人踩在高高的木跷上,还能走得稳稳当当的。
有一个大叔,脸上化着浓浓的妆,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高跷上一会儿扭扭腰,一会儿摆摆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当时就在那儿想,这大叔可真厉害啊,站那么高还能表演得这么好,要是我,估计早吓得不敢动了。
要说这社火啊,就是咱青海人的热闹,就是咱青海人的欢乐。
大家聚在一起,看着表演,笑着闹着,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就是咱青海的社火,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社火,真希望每年都能看到这么精彩有趣的社火表演啊。
以后的每一年,我肯定还会继续追着去看社火,继续享受这份属于我们青海人的独特快乐!。
山西晋中市举办社火活动作文
《热闹的晋中社火活动》
在山西晋中市,有一个特别热闹的传统活动,那就是社火啦!
那场面,真的是绝了。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社火,大老远就听到了喧闹的
声音,好家伙,还没到地方呢,就已经感受到那种欢腾的氛围了。
等我挤到前面,那景象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各种表演队伍依次亮相,有舞龙的,那龙长长的,在人们的舞动下就好像活了一样,上下翻飞,威风凛凛。
还有踩高跷的,那些人穿着特制的鞋子,高高地站在上面,还能走得稳稳当当的,就像在平地上似的,我都担心他们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摔倒了,可人家厉害得很呢!
然后是扭秧歌的队伍,大爷大妈们穿着鲜艳的衣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
笑容,那步伐,那姿态,真叫一个带劲儿。
他们手上的扇子和手绢也跟着舞动,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我看着看着,都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的节奏晃起了身子。
最有趣的是划旱船,一个人装扮成坐船的样子,另一个人在旁边假装划船,两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们还时不时地做出一些搞笑的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旁边的一个小朋友笑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一个劲儿地拍着手。
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一会儿看看这边,一会儿瞅瞅那边,感觉每个表演都那么精彩。
这时候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再加上周围这么热烈的气氛,我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不知不觉,社火活动结束了,可我还沉浸在刚才的热闹里。
晋中的社火活动真的太有魅力了,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好好感受这热闹非凡的社火!。
作文:正月十四看社火
正月十四,我来到文化宫,等待着我梦寐以求的社火表演,更加期待着妈妈今天的演出。
那里已经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洋溢着过节的喜庆气氛。
我还在愣神,社火的队伍就已经来到了我们面前。
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化着浓浓的妆,像唱戏里面的古代人物,有拿着扇子扭秧歌的,有带着长胡子老爷爷划旱船的,有猪八戒背媳妇的,有小媳妇骑毛驴……真是精彩啊!
“看!妈妈!”我大喊。
他们听到我的声音,顺着我的手看去,果然看到了妈妈在向我们招手呢!
妈妈的节目演得不算晚,只见开场曲响起,妈妈向舞台中间跑去,这场表演就正式开始了。
震撼的声音响彻文化宫上空。
慢慢地,舞台上的人巧妙地围成了一个旋转的圆。
又令人连反应都没有反应过来地形成一个方阵。
这时,动作突然停止了,只见一男一女在舞台上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优美的舞姿结合在一起,这近乎完美的结合,令人无一不驻足痴望。
接下来是舞狮子,八只“狮子”起舞争鸣,那场面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紧接着,一个个高跷能手登上舞台,五彩交映,仿佛天使降临,如痴如醉,仿佛令人腾之云雾缭绕之中,连台下的所有观众“不可幸免”享受成为“天使”的美妙感受。
看了这些精彩的社火表演,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欢快的笑容。
每个人都在为明天的幸福生活送上真诚祝愿: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强大,祝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陕西的社火(作文范文)社火作文篇1元宵,算是陕西一带在春节最热闹的日子之一。
不管是从外地风尘仆仆回来的年轻人,还是步入暮年的老人们,提到元宵,提到社火,谁心中不是立刻想到了一幅热热闹闹的画面呢?而我也有幸观看到了一次社火表演。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的统称。
”外婆这样跟我解释,“走喽,去看社火了!”到了街上,我惊呆了,表演还没开始,街道就成了人的海洋,有的人举着手机,伸长脖子,焦急地向前方观望,有的孩子骑在父母身上,有的……忽然,前面有人叫了起来:“来啦来啦!”只见不远处,一排花车向我们缓缓开来,车上的人踩着高跷、身穿戏服、摆着高难度的动作,向观众们摇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穿白色戏服的小姐姐,她舞着水袖,妩媚多姿,更厉害的是,在她举着的一柄青色花伞上,竟还站着一个小姑娘。
尽管如此,她们依然神态自如,显然是科班出身的。
看到这儿,我不禁赞叹起了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是锣鼓队,他们穿着清一色的黄衣,手上操纵着各式各样的乐器,节奏简洁有力,给人一种热热闹闹的感觉。
锣鼓队后,向我们走来的是舞龙舞狮和旱船的队伍。
狮子头做的惟妙惟肖,那眼珠子生动得像要蹦出来似的。
瞧!长达五米的黄龙踏着歌声上场了。
龙时而向前冲,时而急转弯,时而绕圈飞舞,从高处看,就像一片黄色的海洋,不断飘动的龙纹酷似海上的波浪。
“咦,旱船来啦!”前后两人抬着一顶像船一样的轿子,里面坐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正在表演着《红楼梦》中的片段。
最后出场的是秧歌队,她们又唱又跳,队伍时而合拢,时而分散,许多观众也被这份热情所感染,跟着她们跳了起来。
歌声、锣鼓声、鞭炮声,洒满了大街小巷,也偷偷钻入了人们的心里。
社火表演就这么落幕了,临走时我不禁感叹,真的不虚此行啊!过了元宵,冰雪融化,大家又各奔东西。
这个元宵,这个社火,跟着人群的散去悄悄溜走了,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社火作文篇2过年对我来说最开心的就是放炮和看社火,盼望已久的社火表演终于来到了,这天是正月十五,我们兴高采烈地去广场看社火。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青海社火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乡一种独特的风俗——"社火"。
我的家乡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小县城。
这里终年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生活节奏很是惬意。
虽然我们这里地处偏远,但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每年农历春节后的第二个月初七,我们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社火"活动。
"社火"是门源回族同胞世代相传的一种祭祀活动,主要目的是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社火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就非常热闹有趣了。
全县各社区的人们都会提前准备各种祭品,如糌粑、青稞酒、白面馍馍等。
我最喜欢的就是看爷爷辈们制作"社火"用的木桩和草束。
他们会挑选最结实的树干,锯成大概一人多高的木桩,并在底部钻几个洞,以便点燃时通风。
草束则是用青麦草编织而成,大约有胳膊粗那么粗。
制作时,大人们总是满头大汗,但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终于,盼望已久的社火节来临了!一大早,全县的年轻力壮男子就会分头前往郊野山地,把已经准备好的草束和木桩运送到各个社区的广场上。
等到中午时分,广场上就堆积了参天的草垛和一根根笔直的木桩。
接下来就是最令人振奋的一幕了——点火!一个个身着盛装的老人家捧着蜡烛,缓缓走到木桩边,虔诚祷告,然后将烛火移向草束。
霎时间,熊熊烈火直冲云霄,浓烟滚滚。
我们这些孩子都会欢呼雀跃,在火堆旁跳舞,载歌载舞。
随着火焰越烧越旺,熏熏的烟气将满天的祝福一并送上天际……过了一会儿,温泉的热浪扑面而来。
大家会簇拥在火堆旁,喝着甜蜜的青稞酒,品尝香喷喷的小食,交头接耳,叙说着家乡的变迁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时,我们这些孩子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地奔跑嬉戏,没有大人的斥责,也没有作业的纠缠。
傍晚时分,社火渐渐熄灭,但大家的心中热火依旧在燃烧。
回家路上,我们会手牵着手,吟诵着古老的民谣,洋溢着对明天的憧憬和对家园的眷念。
武威的特色文化社火作文
武威,这个处于河西走廊的小城,虽然地处偏僻,但却拥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当明月高挂,整个城市就被社火的熊熊烈焰所点燃。
火红的柴火堆成人高,在年轻人的吆喝声中被点燃,熊熊燃烧着。
老人家们都说,社火就像是驱逐旧年晦气的仪式,新的一年才会兴旺红火。
孩子们最喜欢这个时候了,他们手持着自己亲手编织的草绳,在火边跳跃,看谁能跳得最高最远。
火光把大人孩子的脸都映红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有说有笑,热火朝天。
不时还有人往火堆里添些香薰之类的东西,让浓烟变得更香更浓。
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坐在一旁,品着小酒,吹着口哨,度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夜晚。
第二天一早,只留下满地的灰烬。
但谁都知道,来年的社火又会如期而至,带给大家欢乐和希望。
这就是武威人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永不磨灭的人情味儿。
社火作文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社火作文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篇1《社火大会那天》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村里传统的社火节日。
从早上起来,家家户户就忙着准备了,妈妈还特意让我穿上了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说是给社火爷爷看的。
一大早,村口就挂起了红绸缎,写着一些福字对联,看着真喜庆啊!广场上也搭起了彩棚,里面摆着香案,上面摆满了果品、烤鸭、糖果,好香啊,我都馋了。
到了中午,广场上就热闹起来了。
姥爷姥姥穿着节日盛装,拿着祖宗像,有说有笑地来到广场。
妈妈告诉我,那是给祖宗们烧香拜拜的。
广场上立着一尊社火爷爷的铜像,它身穿红袍,目光威严,手持火把。
大家把香烛插满铜像四周的香炉,热闹地开始了"分火"仪式。
首先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他手捧一束火把,对着社火爷爷的铜像深深一鞠躬,然后用火把在香炉里点燃了香烛。
接着其他人就陆续上前,用老人家刚点燃的火把,一棵棵地点燃香炉里的香烛,场面好热闹啊!我也想去分一把火,就拉着妈妈的手往前挤。
终于轮到我了,妈妈蹲下身子,将手中的火把递给我。
我小心翼翼地把火把送到旁边的香炉边,看着那团火苗霎时间就点燃了香烛,那香味儿真好闻!分完火后,大家就又开始了拜祭仪式。
爷爷奶奶们捧着祖宗像,绕着铜像转了三圈,每转一圈就撒一把花瓣,很有仪式感。
接着是表演节目了,舞狮、舞龙、打旗杆、踩高跷,真是精彩极了。
我看得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一个精彩的瞬间。
晚上,广场上就更热闹了。
所有的灯笼都点亮了,映照在空中,好像一朵朵盛开的大花。
人们带着自己祭祀用的香案走过去,摆在社火台前,轮流献上祭品。
这时,一个老人捧起一柄火把,走到社火台前,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将火把插入台中。
那火把立即便燃烧了起来,火光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通红。
接下来,大大小小二十四个火盆也被依次点燃了,那光景实在太壮观了,整个广场好像都被火光包围了一般。
人们乐呵呵地在火光下聊天、互相拥抱、跳着舞蹈,祈祷来年能够阖家兴旺、平平安安。
甘肃社火醉关公作文在甘肃的大地上,有一种热闹非凡、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社火。
而这社火里的“醉关公”表演,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每次一出现,总能把整个社火的气氛推向高潮。
社火那一天,大街小巷都像是被点燃的鞭炮,噼里啪啦地热闹起来。
人们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就为了看这一场盛大的表演。
我呢,早早就找了个绝佳的位置,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就盼着“醉关公”出场。
一阵锣鼓喧天,那声音震得我耳朵都快麻了。
只见“醉关公”迈着独特的步伐登场了。
这关公的扮相可真是绝了!那红脸就像刚喝了一大壶烈酒,红得发亮,长长的胡须在胸前飘着,就像黑色的波浪。
身上的绿袍随风而动,那帽子上的绒球一颠一颠的,仿佛也跟着关公一起醉了。
你看他,手里还拿着那把青龙偃月刀呢。
不过这关公啊,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就像脚下踩了棉花。
他一会儿向左歪,像是要去和左边的云彩聊天;一会儿又向右倒,好似右边有什么好酒在勾他的魂。
那眼睛呢,半眯着,好像醉得都快睁不开了,可又透着一股威严劲儿,让人看了既觉得好笑又打心底里敬畏。
这时候,旁边的锣鼓敲得更带劲了,就像是在给关公的醉步打节奏。
打鼓的人啊,把那鼓槌抡得像风车一样,敲得鼓面“咚咚咚”直响,就像是关公那跳动的心跳。
敲锣的也不示弱,锣声“哐哐哐”的,配合着鼓声,就像在讲述着关公醉酒后的英勇事迹。
“醉关公”开始舞刀了。
本来舞刀是个很威风的事儿,可他这醉态下的舞刀,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刀在他手里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高高举起,像是要把天空劈开;一会儿又晃晃悠悠地在身边转圈,好像在和自己的影子玩耍。
他的脚步跟着刀的舞动,乱中有序,就像喝醉了还能把拳法打得虎虎生风的武林高手。
周围的观众都被这“醉关公”给迷住了。
小孩子们在人群里又蹦又跳,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喊:“关公爷爷喝醉喽!”大人们也笑得前仰后合的,一边笑还一边给旁边的人讲解着这“醉关公”背后的故事。
那些老人们呢,眼睛里满是怀念和喜悦,他们肯定是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看社火的场景。
社火八年级满分作文范例5篇社火八年级满分作文1每个人最留恋的地方,肯定只有自己的家乡了,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每一个都独具特色,引人注目.在我的记忆中,过年让人最印象深刻的,那就是社火.社火,在北方又称射虎,就是看灯火,猜灯谜的意思,也有杂戏.杂耍之意,寓意红火热闹.去年过年,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乡甘肃,见识了精彩的社火表演.家乡的社火从大年初三持续到初五,以初五的最为盛大.初五的哪天,我早早和哥哥出发,为的是占个好位置,好更近距离地观看街上的社火表演.一大早,表演的人就开始准备,他们穿好服装,来到街上开始巡游表演.等我们赶到巡游表演的地方时,路边早已聚集了不少的人.大街上一片喧闹,人们都在等待社火队伍的出现.等了小一会,锣鼓声越来越大,社火队伍终于过来了.社火表演丰富多样,有走高台,踩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各种各样的表演,巡游的人边走边表演,街上也叫好声连连.社火队伍向前推进,最后汇集到城市的中心广场,开始汇演.一开始,街上十分静寂,没有一丝吵闹声.过了一会,只听一声喊声,后面就威风锣鼓,鼓声震天,气势恢宏;接下来是踩高跷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紧接着在鼓声和歌声中,表演舞狮的登场了.只见两只狮子,两只狮子蹦来蹦去的,从这个高台上又跳到另外一个高台上,嘴里还叼着球,你抛给我,我抛给你,玩得很是开心.最后,最精彩的舞龙登场了.只见一条金龙和一条红龙制作的栩栩如生.威风凛凛,每条龙都有二十米长.两条龙在空中盘旋飞舞.忽上忽下.张牙舞爪.气势非凡.两条龙在空中不停争抢一颗龙珠,两条龙你争我抢,金龙显得霸气十足,一个飞龙在天,将红龙压在下面;红龙显得灵动十足,时不时来一个‘神龙摆尾’,拜托金龙的纠缠……大家都看津津有味,连声叫好.不知不觉,时间飞快的过去了,直到社火结束好一会,我才和哥哥恋恋不舍的往回走.家乡的社火,让我流连忘返,如果明年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观赏这属于家乡的社火.社火八年级满分作文2我的家乡在陕西,那里是一马平川的黄土高坡,也是辉煌先秦的发源地.在这个古朴亲切的地方,如果你听到平地一声高亢冲破天际的唱腔,那便是有人在唱信天游,如果有锣鼓铜钹喧天,那便是社火来了.社火是一种大型的民间文化活动,是家乡人庆祝春节的活动之一,更是一种传承已久的家乡风俗.若说春节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那么社火更是给春节增添了一抹浓重的古韵和红火.社火一般在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举行.每当初一过后,各地便陆续有社火登场.一大早,当大街小巷响起锣鼓铜钹声时,人们就知道社火来了,都纷纷从家里跑出来向声音汇集过去.在一块大的空地上,只见踩高跷的演员们第一个上场,他们脸上画着各种不同的脸谱,和京剧的脸谱十分相似,身着华丽的戏服,手拿棍剑刀叉等道具,踏着戏文的诵唱节奏,围着场地走圈.他们脚踩两米高的木棍(也叫高跷),如履平地,真是让人佩服啊!如果你仔细聆听戏文,就会发现戏文和他们的服装道具是相配的.第二个登场的便是旱船,它的上面像轿子,轿顶和四角都被各种美丽的花和鲜艳的饰品所装扮,轿的正面是一扇窗;旱船的下面像船,只不过〝船身〞由绸布围成,人站在里面,双手拿着船沿,走动间,船下绸布飘飘而起.一般船里面的人是小姑娘,外面划船的人是小伙子,他拿着船桨迈着轻盈的步伐,像鱼儿一样游走,后面的小船跟着小伙子的步伐忽左忽右,柔美而灵活.社火的节目还有扭秧歌.舞狮和舞龙等.越大型的社火有越多节目,小型的社火则不一定会有舞狮和舞龙.社火如此热闹.红火,那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社火起源于古代人民对古老土地和火的崇拜,中国诗人陆游的〝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的正是社火.每当严冬将近,冰雪将融之际,先民们就宰猪杀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和祖先,此时,终年劳作的先民们终于有了歇息的机会,他们欣喜若狂,打扮自己,在脸上涂上朱砂,把鸟羽缚在头上,狂蹦乱跳,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社火.他们祈福消灾,去恶辟邪,〝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风俗通义》),社火这一活动便这样千秋万代地流传了下来.社火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表达了收获与欣喜的丰富感情,它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武术.戏剧于一体,在锣鼓喧天间.在举手投足间.在妙曼舞动间…….带着人们走进古朴.欢畅.韵味十足的文化氛围,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社火八年级满分作文3元宵节早上,我起了个大早,叫醒爸爸妈妈,吃了早饭,就急急忙忙地出门了.你猜我们去干什么呢?我们要去看社火!到了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我们选了一个好位置,静静地等待着表演队伍的到来.随着一阵热闹的鼓声,表演队伍缓缓走来,大家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走在最前面的是老汉推车,前面一个老爷爷扭,后面一个老爷爷推车,车上还坐了个老奶奶.瞧!那老奶奶一手拿着羽扇,一手拿着大烟斗,还不时地朝人群吐个烟圈,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紧跟着的是铁棍,八个身穿红色衣服的老爷爷抬着一个轿子,那轿子很奇怪,不是里面坐人,而是上面站着两个身穿戏服,挥着长袖的女孩儿.看那几个抬轿的爷爷是多么卖力,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却怎么也挡不住他们满腔的热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身穿黄衣.头裹红头巾的老爷爷.他头上〝顶〞着一个小女孩,仔细一看,小女孩脚下踩着一个铁台子.哪里伸出来的铁台子呢?原来老爷爷身上背着一个架子,像书包似的,架子上伸出的铁台子,小女孩就站在铁台子上.走路的时候整个小女孩的体重都压在老爷爷的身上,但一点也感觉不到老爷爷吃力,老爷爷真厉害!社火真有趣!它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社火八年级满分作文4每当春节,家乡通渭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活动,然而最热闹.最有看头.最具传统艺术魅力的当属〝耍社火〞了.听!锣鼓喧天,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瞧!彩旗飘飘,远处那激昂腾跃的两条巨龙,时而蜿蜒盘旋,时而首尾呼应,时而腾空飞舞,似闪电,如长虹,雄伟庄严,却又灵活多姿……好一个〝双龙戏珠〞,赢得人海中一阵又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掌声.随着锣鼓声越来越近,只见两只雄狮眨巴着一双双铜铃似的大眼,摇头摆尾,威武走来.舞狮人一身武者打扮,好不精干!狮子围着张大约四尺高的桌子不停地跳动着,时而做出挠痒痒的动作,时而又显出一副乖顺的样子,舞者舞者,俩狮子显出一副憨样,趴在地上睡着了.顿时,舞狮人撸起袖子,挥着拳头对着狮子的头〝哈〞的一声大吼,狮子好似从梦中惊醒一般,先是张开倾盆大嘴,左右摆动着巨大的脑袋,突然一只狮子前腿纵然一跃,后退猛然一蹬,身子一拧,便〝嗖〞地一下跳到桌子上;另一只狮子紧跟其后,也跃然桌上,又一个纵跳,半身便搭在前一只狮子的后背上.围观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喊道〝好……〞巨龙开路,雄狮齐跃,寓言好运来袭,锐不可挡!旱船划来,一帆风顺.紧跟其后的〝旱船表演〞粉墨登场,船身装扮五颜六色,彩带绸花,绣球四角垂吊,船顶角插一大束鲜花,船舱四角前后各插四束鲜花,怎一个〝艳丽〞形容得了!远看彩船无风自动,近观才知人在飘移.整个船由青年男子男扮女装.粉脸红唇.绫罗绸裙.双手撑起船身,故名〝船姑娘〞.行走小步快进,以保船身平稳,动如船在水中行.划船老翁头戴斗笠,银白色的胡须直达腰部,裤腿紧扎.躬腰小步.手拿划桨.念念有词:〝哎呀,小心啊,船来了……〞.通常这时,冲着看船姑娘而来的观众不计其数,因此人群一圈围着一圈,拥挤非常,简直密不透风!还好,小孩子们也可以从大人的两腿缝隙间,瞄得一眼〝船姑娘〞的芳容,也算不虚此行.热闹且有看头的社火种类多的不胜枚举,如:背大刀.穿戏服.画红脸.踩高跷的关云长等英雄豪杰;将孩童扮成仙子.神童并捆绑.扦装在设计牢固的铁支架上,再用长长的戏服将铁架遮盖,俗称芯子.好似仙人凌空垂悬,好不神秘威风!当然还有寓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扭秧歌.打腰鼓.蜡花舞.唱小曲,除过独具魅力的传统社火种类,还有与时俱进的广场舞等活动轮番上演.耍遍了村村社社.火遍了家家户户.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从各乡镇,各村社来耍社火.看社火的人密密麻麻,整个县城从城东到城西的马路上全是,走路都是脚尖挨着脚跟,寸步挪动.从早上九点一直持续到傍晚,城里的表演这才算罢!然社火还没耍完,社火队赶着黑夜,点起马灯,敲锣打鼓,边走边耍,又要返回到各自的村社.远远望去,群山间一串串的社火灯火如金龙翻山越岭,壮观之极!直到午夜_点,大家才将糊了马灯.船的纸.等物一并烧掉,寓意去病消灾.来年日子红红火火.无论天寒地冻,还是久旱无雪,都无法减弱家乡人看社火的兴头,更不会消减家乡人耍社火的劲头.大家还是一年又一年,年年自发举办,每家每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才的出才.有人的出人,宛如一家子,大家相互学习传统文化,相互传承传统文化.将〝社火〞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相传,永不熄灭!也将我们通渭人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精诚团结.勇于创新的精神代代相传!社火八年级满分作文5社火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的家乡,时序刚过腊月初八,村中爱好社火的人们就攒掇在一起,商量起了闹社火的事情.哪些人踩高跷,哪些人跳棒槌,哪些人打鼓子,还有旱船.舞狮.耍龙.膏药匠等人员确定下之后,于是便在统一指挥下,一边跳起来,一边忙着去置办行头,社火训练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社火队组建起来,主要是要出门走户,在弯弯曲曲的乡村小道上,边走边耍,边走边闹,每到一处,都会有鞭炮迎接社火队的到来.这一闹一耍,整个活动从正月头开始,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才算正式结束.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欢歌唱起来……三天年刚过完,正月初四一大早,就会从村委会大院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原来,今天要装束社火了,很快的,社火表演者的队伍便出现在了村庄的街道,那在前面开道的两个大狮子引着闹社火的队伍,先是去东方迎喜神,紧接着,就开始了本村人家去拜年贺喜.再后,是要去外村.机关单位等拜年的.若要被选中,前些年还要代表一县或一乡去参加区上或市上的社火调演.那演出的队伍中有扮丑花的.烧脖头.骚青年.媒婆子,还有大头和尚.娃娃乐等人物,真是包罗万象,雅俗共赏,皆大欢喜.懂历史的,会看出〝猪八戒背媳妇〞〝空城计〞.〝大破天门镇〞.〝七品芝麻官〞等,不懂历史的小孩子们以看热闹为主,看哪个扮相好,一时间,扮演者和围观者自然融入一起,都沉浸在热闹非凡的节庆中,一起去体会休闲,去感染世界,去分享五谷丰登的喜悦.社火游街时,社火的队伍往哪里游,人群就往哪里跟随;社火向哪边走,眼神就往哪边瞄.到处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身影都追随那红红火火.流光溢彩.神采飞扬.魅力四射的社火挪动脚步.游街结束后,就会来到一个专门表演的场子,举行完一些仪式之后,才开始表演.踩高跷的姑娘.小伙子们,穿着花花绿绿的古装,手中摇着扇子,唱着民俗歌曲,脚下高跷来去自如,不断变换着阵式.还有另外一个场子中,棒槌.鼓子.花丫头.旱船.太平车子等又在膏药匠的指挥下跳的更欢,声响更猛.你瞧,巨龙舞起来了,狮子上天梯了,大花轿抬上来了,多姿多彩的龙船划过来了,民族舞跳起来了,嘴里叼着烟斗的男扮女装的老太太.小姑娘扮成的老太太.动作夸张而又滑稽的媒婆……一个个角色都令人忍俊不禁,喜笑颜开.当然,有时在两队社火互相接迎.欢送的时候双方也会发生一些摩擦.但那是一种热闹,一种气势,更是一种艺术.在庞大的社火队中,耍狮子.龙灯舞.太平鼓是社火队的精华,尤其是表演太平鼓的鼓手们个个激情四射,阵阵铿锵的鼓声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韵味全体现在撼人心弦的鼓声中.每至此时,整个乡村沉寂了一年的土地好像已开始苏醒了.社火队走到了哪里,仅那艳丽明快的色彩,都会在这黄土地的冬日里卷起一股暖暖的春意.社火八年级满分作文。
陕西社火的风俗作文The traditional folk art of Shaanxi, known as "Shaanxi Shehuo," has a history dating back over 2,000 years. 陕西传统民间艺术,被称为“陕西社火”,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
Shaanxi Shehuo is a unique form of festive performance that combines folk rituals, music, dance, and acrobatics. 陕西社火是一种独特的节日表演形式,融合了民间仪式、音乐、舞蹈和杂技。
The main purpose of Shaanxi Shehuo is to pray for blessings, peace, and good fortune, as well as to drive away evil spirits. 陕西社火的主要目的是祈求祝福、和平和好运,同时驱逐恶灵。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other important occasions, Shaanxi Shehuo troupes can be seen parading through the streets, accompanied by drum beats and firecrackers. 在春节和其他重要场合,可以看到陕西社火团队在街头游行,伴随着鼓声和鞭炮声。
Shaanxi Shehuo performances often feature colorful costumes, traditional masks, and large puppets, creating a lively and vibrantatmosphere. 陕西社火表演常常以色彩丰富的服饰、传统面具和大型木偶为特色,营造出热闹活跃的氛围。
社火作文1000字
社火作文1000字一:昨天下午,奶奶神秘地对我说:“明天上午九点有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社火表演,你去不去看呀?”“什么?社火表演?”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
“太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社火表演。
”晚上,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听了后,妈妈就毫不犹豫地说:“好,我明天带你去看社火表演。
”耶!我再一次一蹦三尺高。
早上,我急急忙忙地起了床,赶快吃完了早饭,就抓紧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马路上。
这里人还没有多少。
我左右看了看,发现了一个又靠前又在中间的位置还没有人。
就是那里了,我赶快来到了那个位置,站好,准备着看社火表演。
等呀等呀!我们还没有看到社火表演,我不停地问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开始呀?”那时的一分钟可真是像一年呀!正在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这时,一个整整齐齐的自行车方队慢慢地向我们骑来。
当他们骑进的时候,我一看,只见他们头上戴着头盔,穿着统一的红衣服,我再仔细一看,让我大吃一惊。
这个自行车方队竟然由老奶奶和老爷爷组成,这是老年骑游队。
再一看,他们一个个笑眯眯的,精神也特别饱满。
老年骑游队过去了,我隐隐约约地听见了敲锣打鼓的声音,往远处一看,一些穿着黄衣服,头上包着黄头巾的人,有的打着腰鼓,有的敲着镲,真是震耳欲聋,地好像都晃了
起来。
咦?那是什么?我踮起脚尖,头使劲往上伸,看见从远处的上方飘来了一条长长的龙,龙头晃来晃去,显得神气十足。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些穿着红色衣服和黄色衣服的叔叔在拿着舞龙棒舞龙,只见他们各自拿着自己手中的棒,跑来跑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一边好奇地想一边往前看,只见一个人拿着一个铁棍,上面有一个可以来回转动的球,爸爸告诉我这是双龙戏珠的宝珠。
突然,那个拿宝珠的人开始左摇一摇,右摇一摇,龙一直盯着宝珠,跟着宝珠跑,慢慢地,龙有规律地叠起来了,然后,龙又欢快地抖着身子,拿宝珠的人一下子把宝珠举得高高的,龙也跟着站了起来。
龙继续向前走着,嘿!狮子上来了。
看!那一只只狮子随着前面打鼓的节奏,跳来跳去,跳得特别高,有的狮子和别的狮子在一起,好像在玩耍,也好像在说悄悄话。
还有的狮子头摇来摇去,仿佛在说:“今年的社火我又来了,我跳得好吗?大家一定很喜欢我吧!”最后,还有漂亮的旱船,大大的花车,穿着漂亮衣服跳舞的舞队,推着油桶的叔叔……真是太有趣了。
精彩的社火,我觉得表现出了我们民族的节日的喜庆,也在庆祝明日的元宵节。
社火作文1000字二:家乡的社火节家乡的社火节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晋华小学三年(1)班翟燃秋“人说山西好风
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歌中唱到的就是我的家乡-----山西晋中市,它位于太行山盆地。
这块土地上沉淀着悠久的历史和纯朴的民风。
每年年初,这里都要举办举世闻名的“中国(晋中)社火节”,从二零零一年至今已是第八届了。
“社火”起源于我们祖先对火与土地崇拜,“社”为土地、“火”能驱邪避难。
晋中社火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盛行于宋,丰富于明清,因其形式多样,被海内外誉为“东方一绝”是中华民间艺术的奇葩!家乡的社火节,是从每年的农历二十六开始,到农历的正月十八结束。
社火节期间,白天有大型的主题彩车巡演;晚上则彩灯高挂,还有大型的灯展。
尤其到了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更是热闹非凡。
白天,街头社火表演队表演的都是绝活,最引人注目的祁县秧歌、背铁棍、榆社霸王鞭、寿阳艾社和左权开花调都已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了。
夜晚,架火焰火晚会又将整个社火节推向社火活动的高潮。
全城人山人海,共同庆祝新春的来临。
整个晋中大地,处处欢歌笑语,暖意融融,到处都燃烧着家乡人民热情的旺火!这就是家乡的社火节,我的家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我为她而自豪!
社火作文1000字三:每逢春节,甘肃的各个境内便要大型举办一次文化娱乐活动----社火。
“社火”,顾名思义,于“火”有关,离不开烟火。
社火有白天的和夜晚的,分别
叫做“白社火”,“黑社火”。
民间通过把古代戏剧人物化装出来,通过铁芯子,高跷,骑马等等表现各种姿势,演唱。
而现代,形式更繁多了,将耍狮子,闹灯笼,游旱船,跑秧歌,打腰鼓,太平鼓,春牛,跑驴等等统称为社火的范畴。
相传明朝初年,大将徐达攻打兰州王保保城,久攻不克,徐达便将瑞鼓改为长形鼓,再将兵器暗藏在里面,摇身一变,成了一只社火队,混过关卡,破了城池。
时值今日,为缅怀英杰,祈求太平,好些社火队里仍有腰鼓,乾坤鼓,太平鼓等等。
特别是太平鼓,表演套路繁多,形式多样,有走路鼓,红拳架子等等,三指顶鼓,旋转举起沉重的大鼓,悠过头顶,十分娴熟,实为力与美的结合统一,显示了北方雄浑,豪壮的神韵。
改革开放的春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社火盛会,西和县秉承传统古老的文化氛围,又兼容民间现代舞蹈形式,使得今年社火有完美了一截。
西和县城街道内,各个单位的社火仪仗队浩浩荡荡地拉开了序幕。
猎猎的彩旗,咚咚的锣鼓,悠扬的唢呐声由远而近,远远映入眼帘的是用铁棍做成骨架,外表装饰绘画,花朵,彩绸,矛剑枪戟的彩车。
另有些架子上换站着或绑缚着装扮成各种各样的戏剧人物小孩,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
站在高处的装饰物上,显得玄妙奇巧,威武特别。
高跷更是绝
妙,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扮装成戏剧人物的化身踩在一米多高的高跷上面,伴着和谐的锣鼓声迈着娴熟的步伐,让人惊叹不已。
游旱是民间男女老少最喜欢的一种节目,船用竹,木,麦杆扎成,外蒙彩布,扎上纸花。
非常轻巧。
表演时将选一位美丽漂亮的媳妇,当然不分男女,将其系在舞者的腰间,入坐船状,另有几人扮装艄公,和船中的姑娘同舞对歌,犹如水面行舟。
活灵活现。
“妞秧歌”让人哑然失笑。
当男扮女妆的大媳妇摆动着扭动的身姿时,全场的人都几乎鼎沸起来。
“进状元”,“卧牛”可以说是我们地道的拿手戏,他们都象征岁月的和平盛世,物阜民丰,招财进宝。
最后扫尾的就是“耍龙”,“打狮子”和“打熊”了!这种暨表演与武打一体的体系演练,正是象征了驱赶瘟疫,迎喜接福的用意吧。
中国是龙的传人,龙是吉祥物,当龙在场中盘旋飞舞时,人们都抢着站在中间,让龙把自己缠上一圈,以暗示带来吉祥如意。
改革开放的今天,我相信家乡的社火将变得更完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