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6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评审结果
- 格式:doc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5
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评审结果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辽教办[2015]44号)文件精神,学校组织了2015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
经学生个人申报,部门评审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确定我校2015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80项,其中省级甲类项目30项,省级乙类项目30项,校级项目120项,现予以公布。
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领导小组
2015年5月29日
1 / 7
2 / 7
3 / 7
4 / 7
5 / 7
6 / 7
7 / 7。
XXXX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精神,结合《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教高函(2019)13号),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成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完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构建大学生创业训练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实施原则: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团队合作、求实创新、培养能力。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XXXX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科研院、社会科学处、实验室管理处、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任组员。
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政策、协调资源、组织评审、监督实施过程、管理经费、验收成果、实施奖励等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学院成立XXXX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小组成员由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学生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担任。
工作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负责本学院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包括组织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实验条件、验收项目结果、管理经费、项目安全管理等工作。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各专业收费明细表
学校执行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采取“奖、贷、助、补、勤”等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承诺不让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深造机会,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
入学后,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协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一)根据政府有关政策,设置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国家助学金(4000元/人、3000元/人、2000元/人)按困难程度评选,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学校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三)学校设置优秀学生海外研学项目奖学金,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等高校合作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师教育和英语能力提升研学课程。
经过相关程序遴选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相应项目费用(学费、住宿费、交通费)50%的奖励;若是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全额奖励。
(四)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申请生源地贷款或校园地贷款。
(五)学校设立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勤工助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经2016年9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构建科学合理的重点学科管理体系,加强和规范学校重点学科的管理,促进学校各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提高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益,提升我校学科建设综合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学科是学校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而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学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特色高校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
第三条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包括三个层级: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第四条重点学科建设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坚持学科建设的指向性、科学性、前瞻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秉持“统筹规划”、“凸显特色”、“错位发展”、“申硕引领”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各重点学科所在的二级院(系、部)负责本部门的学科规划、学科申报、学科评估等工作。
主要职责是:(一)指导本部门的重点学科制定与实施建设规划和计划;(二)落实本部门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各项措施,审核重点学科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三)配合学校做好本部门重点学科的遴选、中期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审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决定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学校学科建设的具体管理部门是科研处,承担学科建设的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是:(一)执行上级重点学科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学术委员会决议,负责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学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检查监督计划完成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二)负责组织编制学校校级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制定校级重点学科的政策和规章,协调指导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负责组织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评估和考核等工作;检查监督校级重点学科经费使用情况。
第八条重点学科建设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推优名单一、优秀学生教育学院:(37人)张友娟覃容虹黄嘉辉郑林雍慧周锦怡张亮仪黄伟青姚敏玲邱晓婷张丹榆曾惠贤李欣张倖陈颖双林珊李云娇陈伟华陈慈娟王曼妮朱雪芳幸欣江洁虹方少珍梁雅玲杨义敏蔡玉婷胡佳红许舒婷陈智欣何欣然刘妍玲邹诗韵任红叶颖茵吴佳欣陈乐咏马慧婷朱沁怡政法系:(44人)陈秀燕黄鸾娇梁莹滢张丹红梁志冰苏文婷黄翠菊丘雅梦朱容霞罗林青王雪黄金莲黄嘉琪翁铃纯黄红梅曾惠花阮银燕邱清怡方姣姣陈敏华罗小珍陈丹婵张洪娜梁嘉敏杨慧芳陈晓冰李锦萍王晓漫邓超燕黄道娇欧嘉欣周雪梅赖梅王妙玲赵婉余黄咪咪周诗敏黄少钿王青梅郑冬韵罗钰婷叶捷玲冯美欣吴卓霖中文系:(31人)柯雅婷张丽敏方明慧邓海琪黄靖莹吴茵黄美玲陈嘉丽刘雪琪陆海军余燕妹付雪晴李丹阳陈佳佳莫艳芳李惠梅刘春芬吴文燕陆牡丹姚进体高少滢江思敏马骏伟林露蔡金纯黄慧婷陈润明罗佳欣陈木生陈土弟庄菲菲外语系:(36人)刘健吴倩霞郭慧敏吴泽璇杨丽珊彭茗李海珍李立东丘少燕杜晓静陈诗炜陈嘉敏谢晓君林晓婷曾晓雯胡锴琳岑旭芳凌燕秋丁海婷陈洁霞吕淑瑶黎翠仪陈家慧梁碧君何海丽赖清华龚映芳马晓琳邓雯丹陈佳媛欧阳伟勇张芷姗张鑫张高美张敏潘晓娴数学系:(37人)谢泽萍代本富任旭静郑妙君方洁华刘婷婷陈煜娜汤绮婷林靖黄艳赵春燕李蝶吴晓敏林丹如朱晓怡陈秋琳陈少婷杨丽君张艺耀庄丹萍廖婉文王怡欢李华美谭绮文王春影黄利敏戴建美刘春梅谢金云叶心怡吴秋燕沈虹林生辉周钰敏罗俊河张婷郭东明物理与信息工程系:(24人)袁健豪许文彭顺邹圣祥林淑娟李慧清彭向旋郑振业李洁怡陈紫恩黄靖娴江远霞蒋子旋黎惠蓝饶慧娟翁观容吴慧谊钟秉谷崔梓恒黄连生李华富林国伟吴泽锐伍雨虹化学系:(18人)彭晓蓉林巧文张玲玲叶芷君赖辉信赖思妍钟奕玲邹宏泽苏惠玲莫婷婷黎健良陈苑清吴量华婷潘美君赵榕潘嘉烨李燕君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8人)郑秒璇莫维珍梁小玲郑翠萍林丹燕黄丹妮陈雪贞何翠玉梁茵瑜彭志鹏陈剑芬陈思敏邓小翠蔡秋煌林晓纯洪银凤孙婷琪谭秀文梁艳兰曾嘉美赖鸿艳王梅杨文丰骆妙华黄善宜张彬彬曹莹邓凯文体育学院:(29人)张玉贤张坚超张佳镇朱丹丹刘家源梁焯锋曾东业张文峻潘家振黎思颜李咏雪谭迪妮罗章幸张小亮蔡冠能罗思媚陈枚英叶嘉武陈官弟谢耀潘胡莉萍陈金凤林如荣邓夏丹赖丹燕莫永杨刘龙杰许世达吴博励美术学院:(35人)冯达辉陈斯欣江龙洲苏意杭李上兰吴婉敏巢海淇梁文姬刘泳秀温丽丽罗春妹马敏慧郑紫旋曾景韵罗剑协陈玉妍李静怡梁嘉裕陈宽华梁莹莹李炳秋何绮雯曾海雅黄金妹黄淑瑛程耀乐陈铭熙粱舒欣万佩芬罗敏诗邓文轩王创哲朱穆朗苏镇宇邹竞伟计算机科学系:(23人)肖鸣悦张秋玲杨海涛何海鹏陈燕珠蔡铠琳丘海燕高婧茜陈玲古柳坚陈华黄冰纯邝炜杨旭纯黄艳杨伟蒋吉旺邓慧雯何坤穗陈艳端林世强丁玉珠项文伟音乐系:(24人)江琪敏麦佳何海薇周芬丽肖俊霓邓健军陈鸿懿李建鹏黄远锋谢淑怡王露李治麦燕椿范秋玲叶宇冰王林锋胡丽仙马嘉莉梁文成文霞林丹琪张智欣吴柳茹刘苏二、优秀学生干部教育学院:(6人)罗茵雅谢泽纯萧文晖林曼娜谢荣庄燕琼政法系:(7人)蔡晓芬吴致和刘雪梅梁国婷邓雪华谢楚菲中文系:(2人)田亚男黄蓥外语系:(6人)王洁怡陈小敏罗丽婷陈泽慧郑思淼戴绮彤数学系:(8人)陈浩亮张婷陈兴义李凌凌李均集蔡升苗李烨庄尚华物理与信息工程系:(1人)陈小雪化学系:(3人)刘兰芳陈少琴吕梓旗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人)盘秋萍陈映慧体育学院:(2人)刘梅菊熊倚梅美术学院:(7人)卢丽娴魏云华陈烨王湫婷林宇霆区家辉邹翠银计算机科学系:(1人)凌华洋音乐系(4人)吴嘉健吴怡玟高慧琼李宏达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教育学院:(6人)张友娟黄伟青张倖朱雪芳胡佳红叶颖茵政法系:(6人)陈秀燕丘雅梦翁铃纯王晓漫赵婉余黄咪咪中文系:(4人)柯雅婷张丽敏付雪晴马骏伟外语系:(6人)欧阳伟勇刘健李海珍谢晓君何海丽丁海婷数学系:(4人)谢泽萍黄艳张艺耀张艺耀物理与信息工程系:(3人)袁健豪崔梓恒陈紫恩化学系:(3人)彭晓蓉钟奕玲吴量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4人)陈思敏郑秒璇陈雪贞杨文丰体育学院:(3人)黎思颜张玉贤胡莉萍美术学院:(7人)冯达辉吴婉敏罗春妹陈玉妍李炳秋程耀乐邓文轩计算机科学系:(3人)肖鸣悦陈玲蒋吉旺音乐系(4人)江琪敏陈鸿懿麦燕椿梁文成二等奖学金教育学院:(12人)覃容虹黄嘉辉姚敏玲邱晓婷陈颖双林珊幸欣江洁虹许舒婷陈智欣朱沁怡陈乐咏政法系:(11人)黄鸾娇梁莹滢朱容霞罗林青黄红梅曾惠花邓超燕黄道娇周诗敏黄少钿王青梅中文系:(11人)方明慧邓海琪黄靖莹吴茵李丹阳陈佳佳莫艳芳李惠梅林露蔡金纯黄慧婷外语系:(12人)张芷姗张鑫吴倩霞郭慧敏李立东丘少燕林晓婷曾晓雯赖清华龚映芳陈洁霞吕淑瑶数学系:(12人)代本富任旭静郑妙君赵春燕李蝶吴晓敏庄丹萍廖婉文王怡欢谢金云叶心怡吴秋燕物理与信息工程系:(7人)许文彭顺林国伟李华富黄靖娴钟秉谷蒋子旋化学系:(6人)林巧文张玲玲邹宏泽苏惠玲华婷潘嘉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10人)邓小翠蔡秋煌林晓纯洪银凤莫维珍梁小玲何翠玉梁茵瑜骆妙华黄善宜体育学院:(11人)张坚超张佳镇朱丹丹李咏雪谭迪妮罗章幸张小亮陈金凤林如荣邓夏丹许世达美术学院:(7人)陈斯欣巢海淇陈烨李静怡何绮雯陈铭熙王创哲计算机科学系:(7人)林世强张秋玲杨海涛何海鹏古柳坚陈华黄冰纯邓慧雯音乐系(8人)麦佳何海薇李建鹏黄远锋范秋玲叶宇冰文霞林丹琪三等奖学金教育学院:(20人)郑林雍慧周锦怡张亮仪张丹榆曾惠贤李欣李云娇陈伟华陈慈娟王曼妮方少珍梁雅玲杨义敏蔡玉婷何欣然刘妍玲邹诗韵任红吴佳欣马慧婷政法系:(19人)张丹红梁志冰苏文婷黄翠菊王雪黄金莲黄嘉琪阮银燕邱清怡方姣姣欧嘉欣周雪梅赖梅王妙玲郑冬韵罗钰婷叶捷玲冯美欣吴卓霖中文系:(23人)黄美玲陈嘉丽刘雪琪陆海军余燕妹刘春芬吴文燕陆牡丹姚进体高少滢江思敏陈润明罗佳欣陈木生陈土弟庄菲菲外语系:(18人)张高美张敏潘晓娴吴泽璇杨丽珊彭茗杜晓静陈诗炜陈嘉敏胡锴琳岑旭芳凌燕秋马晓琳邓雯丹陈佳媛黎翠仪陈家慧梁碧君数学系:(19人)方洁华刘婷婷陈煜娜汤绮婷林丹如朱晓怡陈秋琳陈少婷李华美谭绮文王春影黄利敏戴建美沈虹林生辉周钰敏罗俊河张婷郭东明物理与信息工程系:(14人)邹圣祥林淑娟李慧清彭向旋郑振业李洁怡伍雨虹黄连生吴泽锐江远霞吴慧谊饶慧娟翁观容黎惠蓝化学系:(14人)叶芷君赖辉信赖思妍莫婷婷黎健良陈苑清潘美君李燕君赵榕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16人)孙婷琪谭秀文梁艳兰曾嘉美赖鸿艳王梅郑翠萍林丹燕黄丹妮彭志鹏陈剑芬石淑仪张彬彬曹莹邓凯文马兴泓体育学院:(15人)刘家源梁焯锋曾东业张文峻潘家振蔡冠能罗思媚陈枚英叶嘉武陈官弟谢耀潘刘龙杰赖丹燕吴博励莫永杨美术学院:(14人)谭永念苏意杭梁文姬刘泳秀马敏慧郑紫璇梁嘉裕陈宽华曾海雅黄金妹粱舒欣万佩芬朱穆朗苏镇宇计算机科学系:(12人)陈燕珠蔡铠琳丘海燕高婧茜邝炜杨旭纯黄艳杨伟丁玉珠项文伟何坤穗陈艳端音乐系(12人)周芬丽肖俊霓邓健军谢淑怡王露李治王林锋胡丽仙马嘉莉张智欣吴柳茹刘苏四、优秀学业奖学金马双燕林靖黄雪莹范丹萍谭展桥李亮慧宋丽斯李尧尧刘淑芳林晓专范云燕陈文婷蔡洁娜蔡慈虹汤利娜杨丽君林上飞陈思廷曹晓芳陈燚珊周儒陈贞妮刘玲玲郑诗韵罗萌霞周展旭林嘉茵李红邓石凤谭灶宜林婷婷梁汉波黄志荣苏洁温秋怡梁小倩杜正洪李侍蔓罗红莲陈昭婷李秋瑜梁意钟增华廖玉玲钟芮郭远静林颖杨少娜钟景就余珊珊胡燕杏刘怡昕王晓婷陈靖华尹灶婵杨蕴慧林春宝勾婉莹宋江玲莫丽芬赵聪林郑壹鸣任慧康陈丽芬陈舒欣冼颖秀林洁玲谢维锶胡静雯杨映红彭向远黄兆怡黄德曦吴采红黄廉渝李敏莹翁钰洁钟俊玲黄婉仪李家谊邱燕凤李燕梅钟锦霞曾明珠钟烨莹陈春燕黄芳林晓君邱翠连陈丽丽王韵谊吴思敏李慧珊陈淑欣利晓斌黄乔华林晓兰郑婉辉李晓旋庄西妹黄静妮谢静筠梁嘉欣谢奇峰赖珊珊张慧瑜罗露露王小娟陈月娇关月晖林冰珠覃桢桢康小娟黄诗雅刘萍珍黎洁鸿吴筠许梓颖陈少玲吴盈宜胡志玲陈敏仪林晓颖罗巧文黄一莹钟思裕欧阳惠池何维程俊明张平芳钟美娟赖碧玉韩梦璇吴玺高子婷吴秀凤游定东严映军冯桂添陆炳森钟文涛潘容泳林惠荣戴壹雪陈少娜何泽成龚明姝邓海霞张典谭春连丘雪岸梁小瑜张敏儿卢菁宜黄晓纯高俊杰罗煜烨张小曼袁秋琳黎倩瑜何婉仪邱芬娜黄丹丹卢静谊叶思媚谢韵宁郭纯敏林乐仪朱丽敏麦宇薇黄真真黄万洲李佳纯曾丽丽谢雨莎王嘉敏陈颖娴观丙林谢一珊容浩杰吴紫怡张泽蔓李旭权侯荣鑫陈辟莹林敏华陈佳妮吴婷陆海媚莫家标叶漫娟石淑仪梁云飞马嘉欣夏金仪钟莲娜梁金萍陶晓文李嘉铭钟嘉裕朱建华安生举徐杰星梁泽政曾美美谢世华冼佩露樊银清周亚晓梁韵诗陈思思封安娴徐丽媚方婷宋若琳吴倩欣吴雪纯王玉贞伍诗泳卢敏如黄绮莹郑平娟张敏怡朱锦明梁芷晴。
3“插花艺术”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设计初探——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王俊梅 袁敏璇 张梦娜 高桂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摘 要:鲜花产业因高科技系统的渗透与通信系统、电商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生产及销售等方面都得到极大地改进。
大众对鲜花的了解与接触变得比以往更加迅速与直接。
插花艺术课程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并契合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需求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本课程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从插花过程与个体学习信息加工过程切入,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需求问卷结果,梳理和精选陈述性和程序性两个知识层面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知识板块。
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延续课堂内容,使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尽可能地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关键词:插花艺术;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随着高科技系统融入鲜花种植业,由中央计算机控制鲜花各生长阶段的环境因子需求,实现整年都能种植和收获鲜花,且使植物生长周期缩短为自然生长周期的1/3,极大降低了鲜切花的生产成本[1]。
另外在购买环节中,移动通信方式的便利性,APP、小程序等渠道的多样化,特别是电商的营销手段如套餐、秒杀、团购等方式的使用,让消费者能及时又便利地随手获得新鲜且价格优惠的花材,这些都为鲜花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对美好鲜花的追求和对插花艺术的学习。
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走向社会的潜力消费群体和创造美好鲜花艺术生活的人才后备军,对其培养会推进鲜花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渗入。
目前,00后大学生的个性愈加明显,对插花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大,但学习插花艺术课程后的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季、女生节等节假日仍然直接购买捧花、花束或篮花,鲜少自主插制。
高校的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如何应变这种趋势与需要,激发学生相对持久的插花艺术兴趣,值得教师深思!本文运用混合式教学理论,对高校插花艺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为了表彰和奖励我校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水平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l51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粤府[1995]64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粤府函[1997]3l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
第一条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包括:(一)在整体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成果;(二)在加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三)在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四)在加强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五)在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激发教师积极性,优化教学环境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六)在师德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七)其它突出的优秀教学成果。
第二条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条件教学成果奖的申报除符合第一条规定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成果完成者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成果完成者必须是学校的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申报优秀教学成果奖必须是在职期间完成的教学成果;(三)教学成果在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的基础上产生。
凡是已结题的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均属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四)凡集体申报的成果,成果完成者不应超过5人;(五)个人申报的成果,成果申报者必须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连续工作2年以上,并且每年年度考核结果都在“称职”以上;(六)申请教学成果奖的成果须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有2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申报说明(含申报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制2018年4月目录2018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汇总表 1 特色专业申报说明 2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项目申报说明18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申报说明32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申报说明43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建设申报说明55精品教材立项建设申报说明66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说明76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说明91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申报说明10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申报说明112教学团队申报说明12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说明138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申报说明152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162专业自拟特色项目建设书179佐证材料187附件12018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汇总表填报单位:(盖章)填表时间:填表人:联系电话:邮箱:说明:“项目类别”填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
感谢你的观看附件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特色专业申报说明一、特色专业内涵与建设目标(一)专业内涵。
特色专业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较好的社会效益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适应面广、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
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二)建设目标。
校级特色专业建设旨在引导各各院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发挥办学优势,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形成科学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积极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服务。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一批高水平、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本科专业点,对省内同类专业和校内其他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培育申报建设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奠定基础。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奖励管理办法广东第二师范大学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宗旨和适用范围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优先学习,全面发展,促进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心理素质,鼓励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奖励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生是指参加我校高考的全日制国家任务学生。
第三条学校奖励学生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奖励评选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第二章奖励组织第五条学校学生事务处(部)负责本办法所列各类奖励项目的组织评审、材料审查,以及对各部门、各高校奖励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并对学校和上级行政部门直接负责学校将设立各种奖项以供日后参考,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各部门的评奖工作由部门领导(包括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领导)负责,并成立由部门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学生评奖小组。
院系编制初步评估清单后,1由总支部书记签字,院系盖章,报学生事务处(系)审核。
第三章奖励项目和方法第七条学生奖励分为集体奖励和个人奖励第八条学校设立下列集体奖励: (一)学生工作先进集体;(二)先进集体班;(3)文明宿舍第九条学校应当设立下列单项奖励: (一)优秀学生奖学金;(2)优秀研究奖学金;(3)特别奖学金;(4)专业奖学金;(5)优秀毕业生奖第十条学校对获得上述奖励的集体和个人,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表彰: (1)授予荣誉称号;(2)告知表扬;(3)颁发奖牌、证书、锦旗或证书;(四)奖励奖金或纪念品;(5)其他第十一条学校应当设立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奖。
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应具备以下条件:(1)在学校学生工作年度考核中,其成绩应在所有系、学院中名列前6名。
第一名是一等奖。
第二名和第三名是二等奖。
第四至第六名是三等奖。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评选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评选条件第二条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关心学生,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均可申报优秀教学奖:. 近两学年度(下同,略)平均教学工作量在课时以上(以正方教务系统统计为准),教学效果突出,学生网上评教成绩和校、院系督导或同行评价综合排名在本学院(系、中心)前以内;.没有调停课。
第三条在教学表现、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具体内容详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评分标准》。
第四条凡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教学优秀奖:.发生过教学事故;.年度考核出现一次不称职;.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表、试卷分析等教学文件不齐全。
第三章评选与奖励办法第五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每两学年评选一次。
第六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评选比例为专任教师的%。
评选以学院(系、中心)为单位,按的比例向教务处推荐候选人,不足人按一个人推荐。
第七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任教师,需填写《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申请表》,由各学院(系、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第八条教务处将候选人申报材料汇总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拟获奖名单,校内公示个工作日。
最后由主管教学校长签发文件公布,并颁发证书与奖金。
第九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将作为本校教师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附则第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评分标准附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评分表附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评分标准说明:()同一研究项目不重复计分,以最高分计。
()总分不设上限,各学院(系、中心)可择优推荐。
附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评分表说明:()总分需填写折算后的分数。
⼤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申报说明附件4⼴东第⼆师范学院2015年校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申报说明为推进我校创新⼈才的培养,充分调动⼤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励⼴⼤学⽣⾃觉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的创新能⼒和创业能⼒,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5年度校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申报⼯作。
⼀、⽴项数量学校2015年⼤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将根据申报情况择优⽴项,2015年国家级、省级⼤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将从本次校级⽴项项⽬中遴选产⽣。
⼆、项⽬类型“⼤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包含创新训练项⽬、创业训练项⽬和创业实践项⽬三类:1.创新训练项⽬:本科⽣个⼈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的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作。
2.创业训练项⽬:本科⽣项⽬团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社会调查、市场分析等⽅法⼿段设计⼀项具有科技创新、⽂化创意和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制定⼀份完整、具体、深⼊、可⾏的商业计划⽅案,团队中每个学⽣在项⽬实施过程中扮演⼀个或多个具体的⾓⾊,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企业运⾏进⾏⼀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计划报告。
3.创业实践项⽬:学⽣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前期创新训练项⽬(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并以此为基础独⽴开展运营等实践活动。
三、申报要求1.各项⽬申报基本要求(1)创新训练项⽬在校全⽇制本科⽣个⼈或团队(不超过5 ⼈)可⾃由申报,⿎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组队;申请者要求品学兼优、学有余⼒,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申报创新训练项⽬要求:以创新为⽬的,以解决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企业研发及⾃然界和⼈类⽣活中的某⼀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创新和研究⽅法创新为主的课题。
(2)创业训练项⽬在校2012、2013级本科⽣团队(不超过5 ⼈)可⾃由申报,⿎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组队;申请者要求品学兼优、学有余⼒,对创业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有关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严格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通过“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开展,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省、校三个级别和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三种类型。
一、申报要求1.项目采取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面向我校本科生二、三年级学生,鼓励一年级学生加入。
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为2年。
由学生自主申报,申报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团队一般不超过5人),团队项目主持人限为1人,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每位学生一般只能同时主持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提倡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以梯队形式联合申报。
由中心发布通知,各学院(系)组织申报。
3.项目负责人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必须在其毕业前完成项目,以团队形式申报项目,团队内成员需形成跨年级的梯队4.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创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5.项目选题要求是思想新颖、目标明确、立论根据充足、研究方案合理、技术可行、经费预算合理、实施条件具备、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研究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或企业提出,学生选择。
6.每个申请项目必须有一名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指导教师,创业实践项目除本校指导教师外必须聘请校外指导教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和实施方案。
二、申报程序1.申报:每年11月份学生登录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选择对应的项目类别进行申报填写《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申请书分为二类: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书、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指导教师审阅并签署意见,提交所在院(系),院(系)工作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核后,由主管教学副院长登陆系统进行审批并提交中心。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6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审结果公示根据《关于申报2016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通知》(教字[2016] 9 号)的要求,经过学生申报、院(系)审核、专家评审,现遴选出符合要求的校级项目90项,报领导审批,确定以下建设项目立项,现予公示。
2016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公示名单序号院系课题名称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类别1教育学院“思维导图”与传统记忆方式记忆成绩的比较研究黄欣徐贵平创新训练项目2 借助电子设备记录信息对大学生记忆的影响邹诗韵吴妮妮创新训练项目3 大学生时间认知与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陈智欣徐贵平创新训练项目4 愤怒与任务难度对前瞻记忆的影响李嘉琪邱丽景创新训练项目5 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宿舍人际关系的关系,以情绪智力为中介范嘉鸣韩迎春创新训练项目6 幼小衔接蒙氏拼音课程建构的初步探索郭淼淼丁静创新训练项目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层次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林锦青杨青创新训练项目8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诚信人格的关系研究覃东明袁立新创新训练项目9 特殊教育专业报考态度研究——以广东省三所师范高校为例吴奕佳林潇潇邝红军创新训练项目10 家庭学习氛围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宁倩文杨青创新训练项目11 广州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创新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朱雪芳叶湛霞创新训练项目12 大学生契约精神现状的调查陈沛宇袁立新创新训练项目13 自尊、安全感与儿童的二胎抵抗心理的关系何欣然吴妮妮创新训练项目14 大学生独处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许舒婷韩迎春创新训练项目15 微信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张文慧陈智旭廖绿优创新训练项目16 广东省大学生深夜易引发负性情绪现象透析---基于E-prime反应时的实证分析叶颖茵邱丽景创新训练项目17政法系“速风科技”O2O数码产品销售平台建设梁永顺叶长茂创业实践项目18 在历史保育与商业活化中找到沙面古建筑群真正的新生黎翰文李克玉创新训练项目19 广州古村落的保护现状调查--以花都区为例吴依霖杨扬创新训练项目20 基层民主视野下的村级治理——以增城镇石滩镇下围村为例何盼王光松创新训练项目21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广州市文冲街石化社区为例李自娇叶长茂创新训练项目22 广州社区传承粤曲文化考察——以荔湾区西关为中心邱一帆张兴成创新训练项目23 广二师校园自行车租售服务中心王永鹏杨春方创业实践项目24中文系日本的先进教学经验如何适应中国——以佛山市实验学校贯彻《学习共同体》为例黄嘉红蔡晓创新训练项目25 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杨晓婧郑国岱创新训练项目26 HSK六级试题词汇多角度考察陈礼军罗宇创新训练项目27 初中生现代文阅读反思性学习能力探究——以初一学生为例郑暖暖桑志军创新训练项目28 《弟子规》歌曲改编的应用研究关碧梅余新明创新训练项目29 广州市非遗数字化保护现状调查蔡清梅李俊创新训练项目30 《弟子规》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蓝思玲余新明创新训练项目31 低年级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考评研究刘付桦郑国岱创新训练项目32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微信公众号的创意实践卢振星全艳萍周根飞创业训练项目33 基于认知视角的李清照词隐喻分析杨冬玲罗宇创新训练项目34 外语系商务英语人才工作经历调查及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戴绮彤张伟坚乐思伟创新训练项目35 数学系煋微文化工作室——校园文化、传统文化和岭南特色三位一体的创意文化手绘产品的研发及辐射潘春萍马一创业训练项目36物理与信息工程系基于蓝牙射频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王思阳郑誉煌创新训练项目37 气象五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林焕然郑誉煌创新训练项目38 一种土壤的自动灌溉系统李向欣郑志硕创新训练项目39 金牌精英教育辅导创业(训练)实践蒋子旋惠萍创新训练项目40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微课程资源开发梁昌骏林佩珠创新训练项目41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数字化实验指导书的设计与开发——以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指导书为例李明枫林佩珠创新训练项目42 博师教育课外辅导创业(训练)实践姚惠馨张辉创业训练项目43 逸兴航空模型俱乐部创业实践陈晓君杨飒创业实践项目44 TST庭秘密护肤品淘宝店谢秋英姚玲英创业训练项目45化学系基于广东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化妆品设计及其校园市场的开发研究——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许婵芬邓朝霞创新训练项目46 基金属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葡萄糖传感器研究蔡晓吟霍朝晖创新训练项目47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以玉米芯为原料生物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应用观丙林赵丹华王红明创新训练项目48 新型环保多孔吸附微球的可控制备及应用陈梓莹赵丹华吴映红创新训练项目49 水溶性吩噻嗪-咔咯与DNA相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林泽檀史蕾江涛创新训练项目50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葡萄糖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林巧文杨剑萍创新训练项目51 基于水杨醛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响应性聚合物的光致变色材料的设计合成苏惠玲何强芳创新训练项目52 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梁嘉伟蒋辽川江涛创新训练项目53 基于雨污深度处理的大孔吸附树脂的改性研究林春城陈作义创新训练项目54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邹宏泽蒋辽川柳晓俊创新训练项目55 无酶型三维阵列TiO2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对人体血糖含量测定的研究彭晓蓉关高明创新训练项目56 水杨醛功能化环境刺激响应性星形聚合物的设计合成钟奕玲吴映红何强芳创新训练项目57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不同花期花瓣SSR-CpG岛的甲基化差异分析郑婉辉张爱玲创新训练项目58 梅菜中发酵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孙婷琪生书晶创新训练项目59 水产品中氟乐灵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开发陈雪贞穆洪涛创新训练项目60 重金属污染土壤根际AMF的分离培养与菌种筛选陈剑芬曾碧健龚玉莲创新训练项目61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及生物质量指数研究刘妮唐以杰创新训练项目62 白姜花多倍体植株农业性状的检测陈丽丽肖望创新训练项目63 湾咀头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刘经健李海生创新训练项目64 金姜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调控的研究林嘉茵涂红艳创新训练项目65 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硫化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邓小翠郭红梅创新训练项目66 铺地黍耐盐性研究陈姗姗关见留李志丹创新训练项目67 一种乳制品中硫氰酸钠双显色试纸的研制王淑娟梁岳刘凤银创新训练项目68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当代大学生环境素养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林佳奕胡继飞创新训练项目69 硫酸盐还原菌对污染河流重金属的吸附与固定机理黄斯婷刘金苓创新训练项目70 乐教教育服务机构包沛贤李杏姣创业训练项目71 红树林湿地重金属污染下的对人体健康潜在风险评估李华丽刘金苓创新训练项目72 白藜芦醇对亚硝酸钠致小鼠慢性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何翠玉钟苗创新训练项目73 铺地黍对水体污染物净化效果研究李凤麟高桂娟创新训练项目74 大学新生艾滋病知晓率的对比研究李远豪袁学文创新训练项目75 一种高通量、快速的亚硝酸盐检测方法的研究张媚健谢丽君创新训练项目76 多彩鲜切花染色技术研究梁雄基谢婕创新训练项目77 “烹饪科学”微信公众号的创建及创业训练马敏谊陈非创业训练项目78 南非叶草本饮料的研发梁晓莉穆洪涛创新训练项目79 食用菌家庭栽培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赵师婕吴映明创业训练项目80 体育学院广州市神州传媒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袁纯刚陈非创业实践项目81计算机科学系学海学习阅读平台曾祥俊朱雄泳创新训练项目82 大学生“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模式的探索何欣婷周如旗袁学文创新训练项目83美术学院与C2B模式配套的大规模家居版画定制生产创业实践研究高健敏谭毅谢应云创业实践项目84 小蝌蚪APP软件陈俊林蓝晓辉林海创新训练项目85音乐系双排键电子琴与音乐剧排演工作坊的实践研究肖子慧赵昕区洁创新训练项目86 校园民乐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之创新探究林丹琪郭瑞玫创新训练项目87 大众化钢琴教育探究李建鹏梁小玲魏鹂娆创新训练项目88 排瑶山歌研究——以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唐钰梅纪俊娟李俊创新训练项目89 高师视唱创新改编训练唐恩恩姚畅阿刘荣雨创新训练项目90 高师键盘演奏灵活性强化探索陈鸿懿梁小玲创新训练项目(排名不分先后)对以上评审结果,如有不同意见,请直接向教务处反映。
地点:综合楼B区1305办公室教务处实践科电话:34113001 或E-mail:zml@公示时间:2016年5月13日-5月17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 2016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