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第二题
- 格式:ppt
- 大小:364.50 KB
- 文档页数:12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1.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受到生态系统的容量的限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所构成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时应,那么就能达到生态经济平衡的结果,如果两个系统彼此冲突,那么就可能出现生态经济失衡的状态;人类社会有可能通过认识生态经济系统,是自身的经济活动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度”,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3. 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
4.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5.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规律,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林业综合集约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挥,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生态经济型林业。
6. 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方式,高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模式。
7. 生态需求:所谓的生态需要,就是人类为了获得包括维持可持续生存和满足发展需要等方面内容在内的最大福利而产生的对生态产品的需要。
8.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用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第一章复习重点1、生态经济学认识观察事物的观点是生态经济的。
2、生态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是整体性观念、综合性思维、协调性目的和战略性任务。
3、生态经济学是应用生态经济观点和规律认识生态经济系统内的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科学。
4、生态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5、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意义:(1)为制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既发展经济,又建设优美舒适可供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2)为设计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提供依据(3)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基础脆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研究生态经济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改变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生产方式,转向以环境资源节约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以及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需要。
第二章复习重点1、生态供给阈: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所需要的系统各成分的量的规定。
2、任何经济过程的“行动准则”都是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两方面的相协调和相配合。
3、生态经济战略是持续发展观点的运用,包括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两方面相结合和相统一。
4、机会成本:是指为开发某一生态系统或要素而舍弃的对同一生态系统或要素原有开发经营方式的全部价值。
5、宏观经管生态经济系统的任务是进行战略、策略和预测三方面的综合研究。
6、经济系统面对资源的稀缺性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7、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因而研究时要讲求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理论性特点。
8、人口的增加对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带来的影响是社会压力。
9、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0、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生态系统能持续、稳定、适度和协调发展。
第三章复习重点概念:1、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通过技术中介耦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新的复合系统。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注:此答案前两章有题目对应,方便核实是否题目对应,后面仅为答案,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第一章1、价格对资源短缺的正常反应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为什么?答:短缺将提高价格,因此降低需求,直到等于新的更少量的供给。
因为这导致减少短缺,而非强化短缺,所以这是一个负反馈循环。
但是,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提高,在价格升高前买进并囤积,强化了短缺,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循环。
第二章1、假设州政府正决定一条景观非常怡人的河流的保护长度。
社区中有100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有同样的逆需求函数P=,其中q是保护长度,单位是英里,P是他或她为保护q英里的河流愿意支付的单位价格。
如果保护的边际成本是每英里500美元,在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应该保护多少英里?经济剩余有多大?答:a、这是一个公共物品,因此将100条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P=1000-100q。
这条需求曲线在P=500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此时q=5英里。
b、净效益可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其高为500美元,底为5英里。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5×500=1250美元。
2、假设一个正常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是P=80-q,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是MC=1q,这里,P为产品价格,q是需求和/或供给的数量。
a. b. c. d. 答:a、令MC=P,所以80-1q。
解得q=40,P=40。
b、消费者剩余=800美元。
生产者剩余=800美元。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1600美元=经济剩余。
c、边际效益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的2倍,因此MR=80-2q。
令MR=MC,得到q=80/3和P=160/3。
如右图,生产者剩余是价格曲线之下和边际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
可以通过求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得到。
矩形面积=80/3×(160/3-80/3)=6400/9 直角三角形面积=1/2×80/3×80/3=3200/9 生产者剩余=3200/9+6400/9=9600/9美元消费者剩余=1/2×80/3×80/3=3200/9美元d、①9600/9美元>800美元②3200/9美元3、假设要求你评论一个拟议的控制石油泄漏的政策。
生态经济学习题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考量生态经济学习题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考量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系统提供的各类生态资源和功能,能够满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满足人类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以确保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在生态经济学中,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考量是密不可分的。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生态系统服务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许多经济价值。
例如,提供食物、清洁水和空气以及提供材料和能源等生态系统服务是各个国家经济体的重要基础。
此外,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生态系统服务也提供了就业机会以及创造了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投入产出分析和偏好评估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考量1. 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鼓励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以保护环境和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2. 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正和经济分配的公平性。
通过消除贫困、促进教育和健康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全面的社会发展。
3. 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避免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可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4. 企业责任: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企业应遵循环保法规,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技术和创新,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三、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可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也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1. 自然资本: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自然资本的一部分,提供了人类社会的物质和非物质需求。
保护和提升自然资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生态补偿: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评估,可以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弥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生态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B 生态环境问题C 经济发展问题D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A 整体性B 开放性C 稳定性D 独立性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调节气候属于()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支持服务D 文化服务4、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代内公平”主要关注的是()A 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B 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C 同一时代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D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5、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不包括()A 减量化(Reduce)B 再利用(Reuse)C 再循环(Recycle)D 再制造(Remanufacture)6、以下哪种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森林D 天然气7、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基于()A 生物生产面积B 人口数量C 消费水平D 技术水平8、绿色 GDP 核算中,需要扣除的是()A 环境污染损失B 自然资源消耗C 生态破坏成本D 以上都是9、生态补偿的主体通常是()A 受益者B 破坏者C 政府D 以上都有可能10、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农业的特点()A 综合性B 高效性C 单一性D 持续性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生态经济学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_____和_____。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3、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是经济、社会和_____。
4、常见的生态经济模式有_____、_____和_____等。
5、自然资源的分类可以按照其属性分为_____和_____。
6、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7、生态系统的价值包括_____价值和_____价值。
8、影响生态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9、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_____;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浙江财经大学《生态经济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9e B.-9e C.6e D.-6e E.-4e 2、曲线y2=2x 与y=x-4所围区域的面积为( ) A.6 B.12 C.18 D.24 E.26 3、动物肉一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前不久,某专家宣布,他的研究团队已首次利用动物干细胞在实验室培育出了人造肉,这种人造肉在口感和成分上与动物肉非常接近。
该专家认为,这种人造肉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目前人造肉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动物肉,且产量极低,近期还很难有技术突破的可能。
B.以植物蛋白为原料,模拟动物肉外观和口感的人造肉已在素斋中广泛使用。
C.上述实验中人造肉制造需要加入大量的动物血清,而要获得动物血清仍需要饲养大量动物。
D.目前宇航员在太空中自主栽培蔬菜已成为可能,但肉类蛋白的获取只能依靠饲养黄粉虫,其口感大大逊于动物肉。
E.目前关于人造肉研发的风险投资正在不断加大,而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却持续走低。
4、 A.cos (ax2+b ). B.cos (at2+b ). C.sin (ax2+b ).D.sin (at2+b ).E.sin (ax2+b )dt .5、A.K<J<I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B.I<K<JC.K<I<JD.I<J<KE.J<I<K 6、 A.(1-x2)3+ C.B. C. D.x3+ C.E.-x3+ C. 7、 8、因为照片的影像是通过光线与胶片的接触形成的,所以每张照片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生态经济学作业小组成员:赵小瑜学号: 222014303240032刘星学号:222014303240026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生态危机:严重的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称为生态危机。
2.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3.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4.循环经济: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二、简答题1.大气污染分为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
主要包括:1、工业污染: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为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
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污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是重要的污染物。
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4、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已被列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建筑物本身,2)室内装饰和装修材料,3)室内使用的家具。
生态经济学习题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考量在当今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关注重点。
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考量,并探讨其在生态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1. 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考量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涵盖了供给生产性资源、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文化与精神需求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学中,生态系统服务被视为一种自然资本,其价值可以通过经济评估来衡量。
首先,供给生产性资源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森林可以提供木材、草原可以提供牧草,这些资源直接参与到经济生产中,对于农业、林业和渔业等行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和物资供应的角度对这些资源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源管理和决策。
其次,生态系统服务还具有调节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
生态系统通过调节气候、水资源、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功能,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例如,湿地可以调节水资源,避免洪灾和干旱,为农业和城市供水提供保障。
这些调节功能的经济价值可通过分析其对降低风险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来衡量。
此外,生态系统服务还满足了人类文化与精神需求。
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和生态旅游等都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非物质服务。
这些非物质服务的经济评估较为困难,但对于旅游业和娱乐业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考量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
在生态经济学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考量主要集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
首先,资源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考量。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壤、能源等。
然而,过度的资源开发和过度的使用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
因此,经济学家需要通过资源评估和经济激励机制等手段,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福建农林⼤学⽣态经济学试卷1福建农林⼤学考试试卷⽣态经济学试卷(三)1、⽣态经济学2、循环经济3、Ecological Agriculture4、⽣态经济系统5、⽣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前,世界上⼴泛流⾏的清洁⽣产⼯具有清洁⽣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态设计、⽣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和环境管理会计等,其中使⽤的最早和最多的⼯具是A 、环境标志B 、环境管理体系C 、清洁⽣产审计D 、⽣态设计2、由⼤⽓圈、⽔圈、⼟壤圈、岩⽯圈和⽣物圈组成的环境⼀般称为A 、地理环境B 、地质环境C 、宇宙环境D 、⽣活环境3、下列种类的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A 、⼟地资源B 、⽓候资源C 、⽔资源D 、矿产资源4、⽣态经济学的三个基本理论范畴是A 、⽣态经济协调,⽣态经济平衡和⽣态经济效益B 、⽣态经济系统、⽣态经济平衡和⽣态经济效益C 、⽣态经济系统、⽣态经济⽣产⼒和⽣态经济效益D 、⽣态经济协调、⽣态经济平衡和⽣态经济⽣产⼒5、⽣态经济学的核⼼理论是A 、⽣态经济⽣产⼒理论B 、⽣态经济效益理论C 、⽣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D 、可持续发展理论6、⼀般认为,⽣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遗传价值属于A 、使⽤价值B 、直接使⽤价值C 、⾮使⽤价值D 、间接使⽤价值7、从农业⽣产的运动过程看,作为农业⽣产对象的动物和植物其实质是⾃然⽣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农业⽣产的这⼀基本⾃然特点告诉我们,农业的本质是⼀、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A、⽣态农业B、原始农业C、传统农业D、现代农业8、产业带动型⽣态农业建设模式⽐较适⽤于A、长江中上游地区B、东北平原区C、沿海经济发达地区D、长江中下游农业区9、我国草地资源利⽤中存在的草原植物⽣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说明了我国草原的A、⽣产者效率较低B、消费者效率较低C、分解者效率较低D、还原者效率较低10、以下不属于渔业的⽣态经济特点的是A、渔业⽣态系统的⾷物链长B、渔业⽣态系统有更⼤的难见性C、渔业资源分布有⽴体性D、渔业资源分布有⼴泛性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态经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评价、、、和评价。
《生态经济学》课程作业学号: 311405040226姓名:袁程专业班级:自环1402作业得分批阅人签字批阅意见: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一、生态经济1、定义生态经济简称ECO,“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特征时间性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
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
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
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3、计量运用数学方法,对生态经济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各种运动进行的计算。
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据保护资源所允许的最大费用标准与开发资源所允许的最小效率标准,用相应的各种指标对包括工程项目、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国民经济计划在内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的评价。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2020 智慧树,知到《生态经济学》章节测试【完好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项选择题:上世纪 70 年月,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的() 。
选项:A:淡水危机B:石油危机C:核危机D:经济危机答案 :【石油危机】2、单项选择题:1972 年 6 月,结合国在瑞典国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经过了有名的 () 。
选项:A:《人类环境宣言》B:《增加的极限》C:《21 世纪议程》D:《里约宣言》答案 :【《人类环境宣言》】3、多项选择题:生态环境问题的突显深藏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与对峙,包含() 。
选项:A:公民与公民之间B:地区与地区之间C:国家与国家之间D:今世与后辈之间答案 : 【公民与公民之间 ; 地区与地区之间 ; 国家与国家之间 ; 今世与后辈之间】4、多项选择题: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在于?( )选项:A:人类传统文明的危机B:人类传统生产力的危机C:人类传统价值观的危机D:人类传统文化的危机答案 : 【人类传统文明的危机 ; 人类传统生产力的危机 ; 人类传统价值观的危机 ; 人类传统文化的危机】5、多项选择题:《我们共同的将来》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于人类将来的报告。
这份报告鲜亮地提出了三个看法 () 。
选项:A:一定全世界共同行动应付资源危机B: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可以切割C: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可以知足人类发展的需要D:一定为今世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答案 :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可以切割 ;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可以知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 一定为今世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6、多项选择题:绿色经济重申 () 之间的关系,推动了有关政策法例、市场规律与体系体制的系统化。
选项:A:提升人类福利B:降低生态稀缺性C:提升社会公正D:降低环境风险答案 : 【提升人类福利 ; 降低生态稀缺性 ; 提升社会公正 ; 降低环境风险】7、多项选择题:《2030 年可连续发展议程》于 2016 年 1 月 1 日正式启动。
智慧树知到《生态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IMPACTED框架中的P是指环境污染。
A:对B:错答案: 错2、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从横向的文明结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的。
A:对B:错答案: 错3、狭义的生态文明,其核心特征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
A:对B:错答案: 错4、狭义的生态文明,是继“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全新的文明形态。
A:对B:错答案: 错5、有关IMPACTED框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M表示经济活动与自然条件的时空匹配B:C代表消费C:T代表技术D:E代表效率,即单位GDP的资源消耗或环境影响答案: M表示经济活动与自然条件的时空匹配,C代表消费,E代表效率,即单位GDP的资源消耗或环境影响6、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基调依次为:A: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B:改造自然、依赖自然、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依赖自然D:依赖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答案: 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7、生态经济矛盾全面激化的文明阶段是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生态文明答案: 工业文明8、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植被与土地的破坏的文明阶段是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生态文明答案: 农业文明9、从横向的文明结构视角看,当代文明可以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五个侧面。
A:对B:错答案: 错10、基于IPAT方程,要控制CO2排放量,在T这个因子上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控制人口B:控制经济增长C: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D:调整产业结构答案: 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调整产业结构第一章1、导致复活节岛的文明衰落的原因,最准确的说法是:A:人口过多B:造神运动C:部族争斗D:人口和经济超越了资源承载力答案: 人口和经济超越了资源承载力2、环境承载力也称环境容量,指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排放污染物的阈值。
第二章生态经济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一、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理论是英国生物学家阿·乔·坦斯利(A.G.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
强调了有机体和痕迹不可分割的观点,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系统整体思想,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痕迹复合体。
是指由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和由气候、土壤、地貌、纬度等构成的环境系统所组成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体。
生命有机体和非生命的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能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生态体系。
系统是具有一定结构、能执行一定功能、占据一定空间的自然实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两个亚系统,即环境系统和生命系统。
1、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包括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空气等气候因子以及各种无机元素和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腐殖质)。
2、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生产者即自养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以及蓝、绿藻等光合细胞,他们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环境中的无机元素、水、二氧化碳这些无机物合成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类等有机物,它是世界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
(2)消费者是异养生物,根据消费对象又可分为草食动物(又称一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又称二级消费者)(3)分解者主要是指微生物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生性动物。
它们能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和动物排泄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元素,并且归还给环境,供生产者再利用。
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物种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定律)种的空间配置(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种的时间变化(生长/发育)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又称金字塔结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流动的基础。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生态经济学试卷八课程名称: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考试时间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请列举二个主要的国际环境组织(NGO):(1)罗马俱乐部、(2)绿色和平组织;二个主要的国际环境公约或协议:(1)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2、生态经济系统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有税收、补贴、价格管制、建立绿色GDP制度3、农业的发展可以简要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4、《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的是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京都议定书》允许的四种减排机制中,与我国直接相关的减排方式是绿色开发机制(CDM)。
5、生态生产力的循环转换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之间的循环转换,这种转换是建立在有机物与无机物。
循环转换的基础之上的。
经济生产力的循环转换是指经济系统中的劳动者生产力与物质资料生产力之间的循环转换,这种转换是建立在劳动力的生产和消费的基础之上的。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森林城:是具有森林生态环境的城市的简称,是城市和森林合理布局、密切结合并协调发展,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2、能值:Emergy,是指对在做功过程中的各种能量形式(包括生产产品和服务),用同一个能量单位来表示,一个产品的太阳能值是产生该产品需的等价的太阳能数量。
3、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或称生态空间占用,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估算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的生态生产性空间面积大小,并与给定人口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4、Non-Renewable Resources:即不可更新资源,是指长期内不具有生长能力的非生物性资源。
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石油、煤碳和金属矿产等。
经济09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生态经济学产生的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应学科的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的其他条件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物质流分析▪能量流分析▪信息流分析▪价值流分析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1、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法2、供需平衡法3、状态空间法4、生态足迹法5、模型预估法生态承载力的评价P=C/B•P——生态系统能够维系的人口数量;•C——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总体物质或能量产出;•B——一定营养水平下的人均所需物质或能量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思路1、衡量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生产力(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2、计算一定生活水平下可维系的人口数量(生活标准—人均消耗的热量和蛋白质的数量)土地承载力评价的内容(1)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作物的单产潜力评价作物的适宜性评价种植业生产潜力评定畜、禽业生产潜力的估算(2)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评价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人口营养水平探讨食物总需求量估算土地的供给量与人口需求量的匹配开发承载力潜力的对策土地承载力评价的方法(1)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土地的生产力,它表明人们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反映一个地区生产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
土地生产力又可分为土地自然生产力和土地经济生产力。
(2)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一种方式是按每年人均消费多少千克粮食计算。
另一种方式是按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卡的热量和多少克蛋白质,并将按不同的年龄、劳动强度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个“平均人”,并将不同粮食品种的产品分别折合成热量与蛋白量并计算为相应的农业生态区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两者相除即得到单位面积土地所承载的人口潜力。
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思路水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素包括:1、生态损耗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得到满足2、水体不发生富营养化3、水体水环境容量得到满足•需水量:•1、经济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2、生态需水量: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目标,而在天然生态保护和人工生态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