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率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4
门诊次均费用
住院次均费用
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专科门诊量:每年递增≥5%
专科收治病人数:每年递增≥5%
病床使用率:≥90%
病床周转次数:≥20次
平均住院日:≤21天
收治病种数≥3种
优势病种占住院患者比例:≥70%
中医治疗率(住院)≥80%(优势病种:≥80%)特色疗法使用率:≥50%
辨证论治优良率:≥90%(优势病种100%)
中药汤剂使用率:≥60%(优势病种≥80%)
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95%
入院出院诊断符合率:≥95%
入院三日确诊率:≥95%
治愈好转率:≥90%
患者随访率:≥50%
甲级病历率:≥90%
专科制剂优势病种使用率:≥50%
住院区域外病人比例≥30%
住院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100%
门诊优势病种占患者比例:≥70%
门诊区域外病人比例≥15%
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10%
门诊中医治疗率≥60%(优势病种:≥80%)。
中医治疗率的计算方法
x
一、定义
中医治疗率(TCR),也称为中药治疗率,它是一个措施中医药治疗效果的重要参数,指的是患者的实际症状或病症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其标准病理指标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比例。
二、计算方法
1.根据临床诊断,计算中药治疗率需要统计以下两部分:
(1)病患人数:统计患者人数;
(2)恢复正常率:计算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其标准病理指标是否恢复到正常的比例。
2.计算中医药治疗率的公式如下:
中医药治疗率=恢复正常率(%)/病患人数
3.实施中药治疗率计算的步骤:
(1)首先,临床医生要将患者按照中医药治疗的不同方案进行分组;
(2)统计每个分组的患者人数;
(3)接受中医药治疗1个月后,进行标准病理指标测量,计算恢复正常率;
(4)按照上述公式,计算每个分组的恢复正常率;
(5)总结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中药治疗率。
三、注意事项
1.在计算中药治疗率时,一定要仔细记录每一例患者的病史及其中药治疗的不同方案;
2.临床医生要准确计算患者的标准病理指标,以获得准确的恢复正常率;
3.在计算恢复正常率时,选择的指标一定要与中医治疗有关;
4.要注意保持客观的科学态度,准确分析,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便准确计算中药治疗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六)患者满意度≥95%.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
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
50日;2。
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二)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 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等.(三)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PCA).六、急诊科质量与安全指标:1。
正确解读“中医治疗率”
陈子纲
【期刊名称】《中医药管理杂志》
【年(卷),期】2007(15)11
【摘要】"中医治疗率"是医疗行政部门对中医医院坚持中医办院方向的一个硬性考核指标,在整个中医医院的管理和考核体系中占有较重的分量。
文章提出中医治疗率与药物应用的比例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中医治疗率主要应该关注在对于疾病的治疗上是否体现了中医的理论特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所有诊疗方法都应该是属于中医的。
【总页数】3页(P812-814)
【关键词】中医;治疗率;解读
【作者】陈子纲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
【相关文献】
1.正确解读中医养生理念 [J],
2.正确解读中医养生理念 [J], 温长路
3.正确的治疗来自于正确的辨证--几例疑难病的中医治疗 [J], 李国勤
4.中医解读生活中三种食物的说法正确吗? [J],
5.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中医院里中医难称绝对主角[J], 刘燕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特色优势鼓励和考核办法》为进一步端正中医医院办院方向,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并将特色转化为特色优势,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满足与丰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医疗需求,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安全的中医药服务,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现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如下鼓励和考核制度。
一、医疗方面1、中草药收入7%列入个人绩效,内外妇儿病房采用中医传统项目治疗费10%提取归申请科室。
2、用药合理,掌握药物的禁忌症、适应症,使用剂量、用法正确,不得无原则乱用,发现1例不合理用药罚款100元。
3、提高中药的使用率,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住院病人中医治疗率总体比例不低于6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例不低于70%,内科病房中草药治疗率≥80%,未达到使用比例每减一个百分点罚款5元,纳入科室当月绩效。
4、年终绩效考核中对科室开展中医特色项目及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加分。
5、年终对中药饮片使用率较高的科室及个人给予表彰。
二、病历方面:1、中药处方格式书写及中药方药记录格式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2、住院病人、留观病人、门(急)诊要求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书写3、凡是中医格式的病历,缺中医内涵的,视为丙级病历,按丙级病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每份处罚100元。
4、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诊治工作。
辨证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病程中有记录。
中医辨证准确率达到100%,证候分型及诊疗1方案、治则要相符,不得出现拷贝致舌苔脉象前后矛盾,辨证分析参照诊疗指南及教科书,不得胡编乱造。
发现上述情况按丙级病历罚款。
5、临床常见疾病诊疗中,应充分体现中医药诊疗方法,门诊使用中医药方法(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率≥70%,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5%、中医药治愈好转率≥90%。
病例诊断准确率,列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10宜昌市市级乙类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评分标准项目分值评分内容考核方法扣分标准一、基础条件121.床位数 2 专科床位数不低于30张;专病床位数不低于15张,或者高于医院设置病床的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
实地查看。
查阅医院近三年内科室设置及床位分配文件资料。
床位数每少1张扣0.2分;低于医院设置病床的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加扣0.5分。
2.设备配备 2 ①共用与专用的诊疗设备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②配备必要的中医专科诊疗设备;实地查看。
查阅医院与专科相关的诊疗设备清单和专科设备领物单。
设备不能满足临床业务工作要求扣1分;必要的中医专科诊疗设备每缺1项扣0.5分。
3.经费投入 2 ①建设经费做到专款专用;②本院对专科建设按计划足额投入专项经费查阅近三年以来医院对专科(专病)建设经费投入情况。
无建设经费投入计划或未投入不得分;按计划投入不足额每少1%扣0.1分;未做到专款专用扣0.5分。
4.信息技术应用2①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能够满足工作需要;②建立数据库,内容包括:项目所在科室业务工作信息、病人信息、医疗质量监测信息及本专科医学情报文献信息。
查阅特色专科(专病)计算机及相应配套设备设施配置情况及数据库资料。
无计算机不得分,打印设备或网络每缺一项扣0.2分;未建设数据库扣1分;数据库信息每缺一项扣0.2分,单项信息内容不全酌情扣0.1~0.2分。
5.接收进修人员2 建设周期内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1名。
查阅近三年以来专科(专病)接收进修情况。
未接收进修人员不得分;每少1人扣0.5分。
6.对口协作2建设周期内至少与1个以上专业相关的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单位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查相关协议、协作工作记录、取得成效证明。
未建立协作关系不得分,未开展协作扣1分,未取得较好成效扣0.5分。
二、基础管理201.质量管理 6 ①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③对重点病种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级中医医院设立标准
说明: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
(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球囊、吸引器、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X光机、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蒸馏水装置。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1张、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枕头2个、床头柜1个、床垫1.1条、床单2条、枕套4个、病员服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表1:中医医疗质量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2:中医护理质量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这部分满分为150分,实际得分应再除以1.5)
*开展中医辨证施护比例:二级医院≥3~5个病种,三级医院≥7个病种;全国、市重点专病专科应全部开展辨证施护。
**中医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指通过护理手段应用中医中药解决病人护理问题,不包括治疗项目(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褥疮护理、静脉炎护理)。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中药雾化吸入、中药灌肠/肛滴、中药熏洗、中药足浴、穴位按压、穴位敷贴、中药换药/敷药、中药坐浴/药浴、中药胃管注入、中药浸渍。
**** 各级重点专科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情况及实施效果:中医护理病历、中医护理手段/项目、相关中医护理论文/课题、论著/编写著作等。
附表3:中医制剂质量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4:临床药事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5:“双优”落实情况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6:“纠建”要求落实情况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7:人力资源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8:财务收费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9:院务公开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10:医院信息报送、统计报表、信访工作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附表11: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督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以下表格为100分制,检查得分除以5后,再与附表10的分数相加)4、。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实施细则一、中医质量管理考核(一)住院部中医质量考核1.科室中医治疗率(针对第一诊断的中医治疗)应≥60%,每降1%扣0.5分。
2.科室中医参与率≥90%,每降1%扣0.5分。
3.科室中药使用率≥90%,每降1%扣0.5分。
4.科室中医非药物使用率≥40%,每降1%扣0.5分。
5.科室中药饮片使用率≥30%,每降1%扣0.5分。
6.科室中医治疗技术开展率≥80%,使用项目需下医嘱并记录,同时进行登记,不达标每少开展一项扣5分。
科内未进行登记者按未使用处理。
7.应实施中医诊疗方案的中医病种方案实施率100%,降1%扣0.5分。
8.中、西医病历的中药(含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辨证使用率100%,每降1%扣0.5分。
9.所有临床科室应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科室并按规定使用中医综合治疗室,同时如实填写中医治疗技术内容于出院登记簿中,如未进行使用或登记者扣10分。
(二)门诊部中医质量考核1.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
处方格式及书写不符合要求,扣0.5分/张。
2.门诊中药用药合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
用药不合理(不合理配伍,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扣1分/张。
3.门诊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每月处方,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70%,每降1%扣0.5分。
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每降1%扣0.5分。
二、病历书写质量考核(一)基本要求(1)病历记录内容的字意、词意错误扣0.5分/处记录。
(2)时间未采用24小时制记录者,扣0.5分/处。
(3)病历资料打印后未双签名或未手签名或代替手签名者,扣0.5分/处。
(4)记录内容不整齐不规范,存在空行、空格、对位不齐、字体字号不一、无故加粗等现象,扣0.5分/项记录。
(5)病历中眉栏项目未填、填写错误或未标注页码扣0.5分/页。
(6)病历字迹书写或打印不清楚,扣0.5分/页。
(7)纸质记录修改时用双线划在错处上,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
一级中医医院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
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有0. 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球囊吸引器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X光机针麻仪咼压火菌设备电冰箱蒸馏水装置(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被子1 . 2条褥子1 . 2条被套2条枕头2个床头柜1个床垫1 . 1条床单2条枕套4 个病员服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 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或痰杯1个病员服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中医诊所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中医药治疗率100%。
一、人员(一)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3年,身体健康;2.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经注册依法执业,身体健康。
(二)开展中药饮片调剂活动的,至少有1名具备资质的中药技术人员。
二、房屋(一)房屋相对独立;(二)诊疗区域布局合理,符合卫生学布局与流程;(三)至少设置候诊区、就诊区;(四)面积满足功能需要,并应当根据开展的诊疗范围不同具备下列条件:1.开展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调剂服务的,服务区域应当相对独立;2.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应当设置独立的治疗室。
三、设备(一)基本设备:诊桌、诊椅、脉枕、紫外线消毒设备、污物桶等;(二)有与开展诊疗范围相适应的其他设备(包括中医诊疗设备)。
四、有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流程,中医药技术操作符合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等有关规定。
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中医(综合)诊所是指以提供中医药门诊诊断和治疗为主的诊所,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
一、人员(一)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身体健康;2.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经注册依法执业,身体健康。
(二)开展中药饮片调剂活动的,至少有1名具备资质的中药技术人员。
(三)设置医技科室的,每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房屋(一)诊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卫生技术人员人均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二)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
开展有创性治疗的,应当设置观察室和处置室;(三)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符合卫生学布局与流程,每室(含中药存放、调剂区)不少于10平方米。
中医治疗率填表说明
中医药治疗率是指针对主病、主证以中医进行治疗的病人数占全部收治病人数的百分比。
1、中医治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各种剂型的中药药物疗法和非药物(含中医手术)疗法。
2、主病主证是指病人本次就诊的主病主证,以中医辨证第一诊断为主。
3、中医治疗方法是指针对病人的主病主证以中药各种剂型、各种途径进行治疗和/或以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的方法。
中医非药物疗法
4、中医药物疗法:包括以中药各种剂型、各种途径进行治疗(饮片、中成药、中药针剂、片剂、中药灌肠、穴位贴敷、药浴、中药雾化吸入等)。
5、中医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小夹板固定、针刀等
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标准者,列入中医治疗率统计范围:
1、针对病人主病主证,以中药各种剂型、各种途径进行治疗(饮片、中成药、中药针剂、片剂、中药灌肠、穴位贴敷、药浴、中药雾化吸入等),或同时采用西药辅助治疗(输液、输血、吸氧等),或为主病主证的诊断使用诊断性西药者。
2、针对病人主病主证以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者(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小夹板固定、针刀等)。
3、针对病人主病主证采取中医手术、手法进行治疗者(肛肠手术、皮肤疮疡引流、眼科中医手术、骨科中医手术等)。
4、病人主要疾病或主要症状虽曾采取西医方法治疗,但在本院就诊期间增加中医治疗手段后取得明显疗效者。
5、疾病的某一阶段,针对当时的主要症状,使用中医治疗方法后取得明显疗效者。
综合前期本科室收治患者情况,以中医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为主,若有个别特殊病例再另于备注中特别说明并纳入统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医治疗统计表
统计日期:年月统计者: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医治疗率汇总表(2014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