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区集中运输巷作业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69.50 KB
- 文档页数:75
采区运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管理采区运输工作,有效保障矿山运输安全和生产秩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采区内所有运输车辆和相关人员。
三、运输许可1. 采区内所有运输车辆需办理运输许可证,方可进入采区进行运输作业。
2. 运输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一年,过期需重新办理。
3. 未持有效运输许可证的车辆,禁止进入采区内进行运输作业。
四、运输车辆管理1. 所有运输车辆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符合运行要求。
2. 车辆驾驶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驾驶证。
3. 车辆装载量需符合安全标准,严禁超载。
4. 使用老化严重或者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禁止进入采区。
五、安全生产1. 运输车辆在进入采区前,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和货物状态良好。
2. 驾驶员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谨慎驾驶,确保运输安全。
3. 货物需经过固定的装卸点,避免杂乱无章的堆放。
4. 禁止在运输途中吸烟、酗酒、使用手机等影响安全的行为。
5. 遇到突发情况,需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
六、运输管理1. 采区设立专门的运输管理部门,负责车辆调度、监管和管理。
2. 运输车辆需按照指定路线行驶,不得随意更改。
3. 货物装卸需有专人负责,确保安全顺利进行。
4. 驾驶员需按照规定的作业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工作,避免疲劳驾驶。
5. 针对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运输计划时,需提前申请并获得批准。
七、违规处理1. 对于擅自修改运输路线、超载、未持有效许可证等违规行为,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2. 严重违规或者造成事故的运输车辆及驾驶员,将被永久禁止进入采区。
八、责任追究对于发生的事故及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进行处理。
九、附则1. 本制度解释权属于矿山管理部门。
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就是采区运输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所有相关人员严格遵守,确保矿山运输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目录第一章概况—————————————————— 2第一节概述—————————————————— 2第二节编写依据——————————————— 2第二章概况————————————————— 3第一节矿井概况——————————————— 3第二节自然条件状况————————————— 3第三节井田煤层地质构造及其它———————— 4第四节工程概况————————————————8第三章支护材料及工艺————————————9第一节支护材料———————————————9第二节喷射混凝土——————————————11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14第一节掘进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14第二节辅助运输————————————————23第三节施工设备————————————————25第四节作业方式————————————————25第五节循环作业————————————————26- 1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一采区运输大巷。
二、巷道用途:运煤。
三、巷道工程量:煤巷220米,岩巷140米。
四、预计开工时间:2011年6月8 日竣工时间:2011年9月20日第二节:编写依据本规程以:1)《山煤韩家洼煤业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2)《山煤韩家洼煤业整合项目地质说明书》3)《井工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4)《煤矿安全规程》5)《煤矿各工种操作规程》6)《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编制。
- 2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位置韩家洼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小京庄乡毛官屯村南,距县城28Km,行政辖区隶属大同市左云县。
井田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7′29″~112°39′47″北纬39°44′55″~39°46′26″。
地面无建筑物,周边无采空区。
井田形状呈多边形,南北宽约1.5 km,东西长约3.3km,面积4.5212km2。
煤矿综采作业规程————————————————————————————————作者:————————————————————————————————日期:工作面简介该工作面地面位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束会川以西,治沙站林场以北一带。
盖山厚度80米左右。
井下位置:位于5-1煤层西盘区西翼,东~南为5-1煤层实煤区,北为西运输大巷,西为1503机掘巷。
5-1煤层结构简单,赋存形式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层平均厚度2.1米,采后地面将会产生裂缝。
该工作面使用MG-170/410-WD采煤机落装煤,使用SGZ-630/180型运输机。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150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第二节:煤层结构情况一、本工作面开采煤层情况见表2。
表二:煤层情况表煤层厚度(米)1.8~2.5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度)1-30煤层硬度(f)2.1 20 3可采指数1 变异系数(﹪)稳定程度稳定煤质为特低灰、特低硫长焰煤。
煤种牌号:CY41第三节:煤层顶底板情况一、开采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3表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表煤层顶底板情况顶板名称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老顶 砂质泥岩 15.3 深灰色砂质泥岩直接顶 砂质泥岩 6.0深灰色砂质泥岩或细粒砂岩伪顶 粉砂岩 0.1~0.5 深灰色局部赋存 直接底粉砂岩3.0灰褐色、含植物根部化石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基本没有,对综采影响不大。
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含水岩组可划分为两大类:即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
二、其它水源的分析煤层情 况描述5-1#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稳定,煤层为1.8-2.5m ,平均煤厚2.1m 。
局部含一层夹矸。
区域评定为稳定煤层,埋深68.37~91.63m 。
倾角0~3度。
该工作面碎屑岩类含水岩组中,火烧岩体裂隙潜水承压水,有其特殊性。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演马庄矿27112(下)运输巷及切眼编号:JⅠ—201502作业规程编制单位:掘一区编制人:靖永明施工负责人:王伟总工程师:刘一新编制时间:2015年1月23日参加会审人员签名:技术科:安监科:防突科:机运科:地测科:通风区:供应科:调度室:企管科:编制人:施工区队长:安全副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安全矿长:分管领导:总工程师:会审时间:年月日摘要27112(下)运输巷及切眼掘进工作面北部及西部为2709、27111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为F147断层、二七下段采区三条下山,东部为27131(下段)工作面采空区。
27112(下)运输巷及切眼掘进工作面由A点开口,巷道设计长度438.9m。
1、掘进目的:服务于27112(下)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运输、行人及掘进后的支架安装。
2、顶底板性质:二1煤层顶板为砂岩及砂质泥岩锈结的金属网假顶;底板为泥岩,厚8.8m,深黑色,富含植物化石。
3、地面标高:+93.5~+94.6m,工作面标高:-161~-193m,煤层埋深:254.5m~287.6m。
4、支护形式:27112(下)运输巷及切眼掘进工作面采用矿用11#工钢架梯形棚支护,运输巷规格:梁长×柱长=2.8m×2.8m,上部净宽2.6m,下部净宽4.6m,巷高2.4m;切眼规格:梁长×柱长=3.6m×2.8m,上部净宽3.4m,下部净宽5.4m,巷高2.4m。
每棚使用4块连板加固,连板采用长700mm、宽60mm、厚10mm的钢板制作,一板四孔(前后两端各两个),每端相邻两孔间距120mm,棚距(中-中)0.5m,两帮扎角均为1.0m。
5、施工工艺(1)27112(下)运输巷及切眼掘进工作面的施工方法为机掘或炮掘。
(2)施工工艺流程机掘:开工前检查(审帮问顶、检查瓦斯、顶板、支护、设备)→割煤、装煤、运煤→临时支护→永久支护→清理验收。
矿井轨道运输一般管理规定矿井主要运输巷道作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由运输队负责管理使用,采区级工作面的斜巷运输由各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运输设施由使用单位按标准维护,实行管理责任制,并悬挂管理牌。
一、斜巷(斜坡)提升一般规定:1、信号规定:一停、二上、三下、四慢上、五慢下。
2、串车规定:严格按本规定第七条执行。
严禁超保险绳长度挂车。
但提升支架车时,每次只允许提一个支架车。
3、平板车连接方式规定:提升或下放平板车时,必需按规定使用平板车专用销子。
专用销子必需使用专用闭锁,否则不准连车。
4、各岗位特别工种人员,绞车工、信号把钩工必需经过培训,熟识并把握有关规定,持三级机构培训IC证上岗,严格按本工种的操作规程操作,遵守本岗位平安责任制。
5、每次提升到上平台后,必需先落下挡车梯、关闭阻车器、插入挡车桩,然后按规定摘除车辆。
每次下车前,必需按规定检查后,确认无误,才能拔出挡车桩、打开阻车器、升起挡车梯,按规定下放车辆。
6、各斜巷(斜坡)的运输设备及平安设施,使用单位必需每天全面检查一次,发觉问题准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7、凡是在斜巷(斜坡)作业的单位,开工前必需按规定安装好平安设施,否则不准开工。
二、斜巷(斜坡)提升信号把钩工留意事项1、信号把钩工留意事项:1)、必需熟识所在工作巷道的基本状况,本岗位信号装置、通讯设备、一坡三挡等平安设施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2)、接班时要仔细检查信号装置、车辆及连接装置、保险绳、钩头等的完好状况,检查平安装置是否齐全牢靠,特殊要查看老钩头15米以内的钢丝绳是否有打结、硬弯、磨损、锈蚀、变形和断丝状况,检查斜巷内是否有行车障碍,是否有人工作,假如不符合要求时,准时处理,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正式提升。
3)、提升前必需具体检查信号装置、通讯装置、一坡三挡、行车红灯是否完好、齐全、灵敏牢靠。
4)、提运前由责任单位负责,具体检查轨道是否符合行车要求,地滚是否超高(地滚最高处不得超过道面40mm),超过必需经过处理合格方可作业。
宣威市松山矿业有限公司松山煤矿松山井作业规程掘进工作面名称:2120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编制人:王远平矿长:段志豪施工单位:松山煤矿掘进组编制日期:2019年7月23日修改日期:2019年10月24日会审意见作业规程贯彻学习签字记录目录第一章概况 (2)第一节概述 (2)第二节编写依据 (3)第二章地面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3)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3)第二节岩层赋存特征 (3)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8)第一节巷道布置(附后:巷道布置图) (8)第二节支护设计及规定要求 (8)第四章施工工艺 (12)第一节施工方法 (12)第二节打眼方式 (13)第三节爆破作业 (13)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 (16)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16)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图表) (17)第五章生产系统 (17)第一节通风系统 (17)第二节防尘系统 (20)第三节消防及防尘洒水系统 (20)第四节防灭火 (21)第五节供电系统 (21)第六节瓦斯检查 (22)第七节排水系统 (22)第八节运输系统 (23)第九节通讯系统 (23)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3)第一节劳动组织 (23)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24)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5)第一节施工准备 (25)第二节特殊安全措施 (26)第四节一通三防 (32)第五节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34)第六节爆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35)第七节机电运输管理 (40)第八节其他 (47)第八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49)第一节瓦斯灾害预防措施 (49)第二节安全避险途径 (50)第三节水灾避灾路线 (51)附: 1、通风系统图 (53)2、供电系统图 (53)3、运输系统图 (53)4、排水系统图 (53)5、通讯系统图 (53)6、监控系统图 (53)7、人员定位系统图 (53)8、防尘系统图 (53)9、压风系统图 (53)10、避灾线路图 (53)11、巷道布置图 (53)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巷道名称:21201首采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用途:该巷道为岩巷、半煤岩,用于首采工作面煤炭运输。
斜巷及采区运输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斜巷及采区运输管理的工作流程,确保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适用于公司内部的斜巷和采区运输管理工作。
二、术语定义1.斜巷:指连接采区和出入口的倾斜的道路。
2.采区:指用于矿石开采的区域。
三、管理职责1.企业管理负责人对斜巷及采区运输工作负总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和检查。
2.运输工作负责人应对斜巷及采区运输工作负责,包含但不限于:–组织订立运输计划,合理布置车辆和人员;–引导车辆司机进行操作培训,确保驾驶员具备必需的技能和安全意识;–监督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及时解决运输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对斜巷和采区运输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提出改进措施;–建立健全运输管理档案,保管相关记录。
四、运输准备1.运输计划:运输工作负责人应依据生产计划和运输需求,合理布置运输计划,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车辆管理:对运输车辆进行管理,确保车况良好,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车辆正常运行。
要求驾驶员持有效驾驶证,经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路况检查:运输工作负责人应定期对斜巷和采区的路况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路面损坏和道路标识缺失等问题。
4.装载安全:运输工作负责人应确保货物的稳固装载,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负责人应定期进行装载培训,确保驾驶员具备正确的装载技能。
五、运输操作1.行车安全:驾驶员在斜巷和采区行驶时,应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减速慢行,保持安全间距,严禁超速行驶,严禁疲乏驾驶,并配戴安全防护装备。
2.通行管理:运输工作负责人应合理布置斜巷和采区的通行次序,避开车辆拥堵和交通事故。
斜巷通行时应保持单行道通行,严禁逆行和违规超车。
3.巡察监控:运输工作负责人应设立巡察监控点,定期进行巡察,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负责人报告情况。
4.废料处理:斜巷和采区中的废料应及时清理和处理,防止废料对运输过程造成威逼和障碍。
六、应急措施1.应急预案:运输工作负责人应订立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运输安全。
《运输作业规程》运输管理单项矿井名称:修编时间:第一章运输系统概况我矿井下运料平巷及材料下山轨道总计全长约2400m,其中运输平巷长约800m,材料下山长约1600m;井下大巷运输采用三部无极绳绞车双轨为主,调度绞车为辅将物料运至工作面材料堆放点,物料为1吨固定矿车装运,道轨型号为15Kg/m,无极车型号为JW —950/48—22,电机功率为22KW。
(附:运升运输系统图)副井提升系统为斜井双钩串车提升,担负全矿井的材料、设备提升任务。
提升装置为2JTP-1.6型提升机,配套电动机型号为JR125-8,功率95 kW。
滚筒直径为1.6m,宽度0.9m,最大提升速度为2.0m/s。
提升距离为126米,井筒倾角22 o。
提升钢丝绳结构为6×19+NF,公称直径为24.5mm。
提升方式为双钩串车,一次提升2辆车,每辆矿车载重量1.5t。
第二章小绞车技术特征及安装一、技术特征我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先主要使用JD一1型调度绞车,其具备防爆性能,操作安全简便,固定方法简单。
绞车型号牵引力电机功率绳速及拉力绳径容绳量JD一1型10KN 11.4kw 0.73~1.03m/s 12.5㎜400 m二、安装要求:1、安装小绞车的巷道,工程质量应达到优良品。
2、安装小绞车必须使用混泥土基础稳固。
混凝土基础严格按绞车厂家提供的基础尺寸浇注;基础预埋地脚螺栓应垂直于机座,下部必须有勾形,地脚螺栓直径应以小于绞车机座固定眼直径2mm为标准尺寸,杆体埋入深度与混凝土基础厚度相差不得超过50mm;如巷道底板为软岩或煤层时,还必须在混凝土基础坑内打锚杆进行锚固。
3、绞车外缘至支护或碹墙之间最凸出部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0.4米,至轨道外沿距离不得小于0.5米。
4、稳固绞车的地锚或地脚螺栓露出部分应能拧双帽,拧紧后螺栓头露出螺母1-3个螺距;绞车各部所加防松垫圈的规格、数量符合要求。
5、井下各采区上下山的绞车全部采用砼固方式,进硐室的绞车,当车辆运行方向与滚筒钢丝绳牵引方向不一致时,在硐室外适当位置安装别绳轮或改向轮,绞车安装有上下固定的护绳板。
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巷道为煤一采区1108工作面运输巷及切眼。
1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为形成1108工作面生产系统,满足1108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运输巷(B-E')长度为957.006米(平距);切眼(F'-E')长度为226.000米(平距)。
服务年限:2.0年。
四、巷道类别、巷道层位及巷道坡度:巷道类别:回采巷道。
巷道层位:1108运输巷由B点开口施工4米平巷后,按6°下山预计施工81.36米(平距)后进入煤施工层位,进入施工层位后沿煤底板施工;切眼沿煤顶板施111工。
巷道坡度:材料巷为0°~-6°;切眼坡度约为11°。
五、通风方式:局扇压入式。
六、使用机械:耙装机、调度绞车、喷浆机、风煤钻、风钻、水泵、局扇、综掘机、胶带运输机、刮板运输机。
七、预计开工和竣工时间:根据采掘接续要求,经研究决定自2013年8月开工,预计2014年2月竣工。
据依编写二第节一、采面设计及批准时间:工作面设计》。
1108该工作面设计名称为《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龙口煤电有限公司梁家煤矿1108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三、矿压观测资料:依据同煤层已施工及回采的1103工作面、1106工作面掘进支护经验,1109材料巷掘进期间矿压观测资料,以及煤2一采区巷道、煤2集中片巷道成功支护经验。
况文情及地质水地面相对位置第二章况采情采区开相对位置及邻近第一节地面附表1 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表表一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表水平名-450采区名一采工作面标高(米地面标高(米工作110 -364 +7.+10.7-325北皂前村东南,大莱龙铁路以东,梁家和小孙村以北,面位地疏港高速公路以西。
置西为集中轨道上山和大莱龙铁路压煤边界,东为疏港高位井下南为梁家村压速公路压煤边界,北为已回采的四置邻1106工作面,、、4112、4114、煤边界。
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一节概述 (3)第二节依据 (3)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4)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4)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4)第三节地质构造 (5)第四节水文地质 (5)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6)第一节巷道布置 (6)第二节矿压观测 (6)第三节支护设计 (7)第四节支护工艺 (11)第四章施工工艺 (16)第一节施工方法 (16)第二节巷道的施工方式 (16)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17)第四节巷道施工要求及管线布置 (18)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8)第五章生产系统 (19)第一节通风 (19)第二节压风系统 (23)第三节瓦斯防治 (23)第四节综合防尘 (24)第五节防灭火 (25)第六节安全监控 (26)第八节供、排水系统 (28)第八节运输系统 (29)第九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29)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0)第一节劳动组织 (30)第二节循环作业 (3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0)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32)第一节一通三防 (32)第二节顶板 (35)第三节防治水 (38)第四节机电 (39)第五节运输 (44)第六节其他 (46)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48)第九章生产环境安全评估 (5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9#层一采区运输巷,位于我矿井田北部,东、北部为实体煤;西部为9109准备工作面;南部为9#层西胶带运输大巷。
本巷道用于9#层一采区的原煤及材料运输,巷道向北掘进至340米后向东掘进490米,计划掘进830米。
二、巷道用途用于9#层一采区原煤及材料运输三、设计施工长度、服务年限及开工时间9#层一采区运输巷掘进长度为830米服务年限:至9107、9105、9103工作面回采结束;开工时间:2012年10月8日四、巷道平面布置开口15米做机电硐室,硐室宽度为5.5米;剩余段宽度为4.5米。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工程概况巷道名称35303运输顺槽以下简称:35303运顺巷道类别回采巷道施工层位5-3煤巷道布臵下口设计从二中车场开口施工联络巷转弯穿层平巷施工35303运顺,见5-3煤层顶板后沿5-3煤层顶板施工,上口设计从35301切眼开口沿5-3煤层顶板掘进施工。
本《规程》适用于从上口开口施工。
巷道设计长度918米巷道用途用于满足35303采煤工作面通风、运输、行人等要求。
服务年限一年计划开工年月2011年4月计划完工年月2011年6月备注我工区施工上段,开口位臵由地测科标定,放好中线后方可施工,下段由掘进二区施工。
二、工程施工设计平、断面图见附图一图三-1第二节编写依据一、《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计划通知书》二、《二0一一年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三、《二0一一年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四、35303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五、35303运输顺槽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六、《煤矿安全规程》七、《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第二章地面相对位臵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臵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水平名称+980水平采区名称三采区地面标高(m)+1204~+1480m+1342m 井下标高(m)+993~+1215m+1104m地面的相对位臵及建筑物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安家寨和周家寨,有部分耕地及荒地,上方有一条通往安家寨的乡村公路,无重要的建构筑物,工作面对应地表的村庄现已搬迁完毕;地形地貌主要为缓坡、冲沟、山脊组合;对应地表无水体,河流及铁路通过。
井下位臵及对地面设施影响35303工作面位于三采区中部,工作面北起+980水平大巷保护煤柱线,南止30101上部车场及30302回风顺槽(距30302采空区与30301采空区煤柱最小平距37m),西起35303运输顺槽,东止35303回风顺槽,工作面上限标高为+1215m,下限标高为+993m。
35303工作面对应地表的村庄现已搬迁完毕,无重要建构筑物,煤层最大埋深为287m,最小埋深为184m,平均为236m,预计掘进不会对地表设施造成影响;但受3煤层开采影响,对应地表开裂较为严重,地测科和工农办需加强地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演马庄矿2711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编号:JⅠ—201402作业规程编制单位:掘一区编制人:梁洪山施工负责人:王伟总工程师:马天军编制时间:2014年 2月8日审批意见:参加会审人员签名:技术科:安监科:防突科:机运科:地测科:通风区:供应科:调度室:企管科:编制人:施工区队长:安全副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安全矿长:分管领导:总工程师:会审时间:年月日摘要1、27112运输巷设计长度363.9m,掘进目的是服务于27112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运输及行人。
2、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0.1m3/min,最大涌水量0.3m3/min,掘进期间及时挖水沟排水。
3、27112运输巷采用矿用12#工钢架梯形棚支护,规格:梁长×柱长=2.8m×2.8m,上部净宽2.6m,下部净宽4.0m,巷高2.4m。
每棚使用6块连板加固,连板采用长700mm、宽60mm、厚5mm的钢板制作,一板四孔(前后两端各两个),每端相邻两孔间距120mm,棚距(中-中)0.5m,两帮扎角均为0.7m。
4、施工过程中坚持使用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一梁三卡,禙紧禙牢。
5、运煤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配合皮带运输,运料采用矿车运输、绞车提升,平巷段采用人力推车。
6、爆破前,巷道内所有人员全部撤至反向风门以外新鲜风流中的压风自救处,并有专人负责站岗警戒。
7、掘进过程中,通风方式为压入式,实际需要风量为171m3/min,选择FD-1№6.3/60型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双风机和双电源,并且实现“三专两闭锁”。
8、根据27131切眼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的瓦斯涌出量,预测该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5m3/min,必须按规定加强瓦斯监测,安设甲烷传感器T l距掘进工作面≤5m,甲烷传感器T2距回风口10~15m。
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编写依据 (4)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5)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5)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5)第三节地质构造 (8)第四节水文地质 (8)第五节瓦斯地质 (9)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0)第一节巷道布置 (10)第二节支护设计 (10)第三节矿压观测 (13)第四节支护工艺 (13)第四章施工工艺 (17)第一节施工方法 (17)第二节施工方式 (17)第三节爆破作业 (18)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22)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22)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2)第五章生产系统 (24)第一节通风 (24)第二节压风 (27)第三节瓦斯防治 (28)第四节综合防尘 (29)第五节防灭火 (30)第六节安全监控 (30)第七节供电 (33)第八节排水 (34)第九节运输 (41)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45)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6)第一节劳动组织 (46)第二节循环作业 (46)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7)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48)第一节一通三防 (48)第二节顶板 (51)第三节爆破 (53)第四节防治水 (64)第五节机电 (65)第六节运输 (71)第七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75)第八节煤质 (80)第九节质量标准化及其他要求 (81)第十节其他 (83)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8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27112运输巷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27112运输巷掘进目的是服务于27112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运输及行人。
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述1、巷道名称:12501运输巷2、巷道位置及设计长度:12501运输巷位于12501辅运巷西侧,12501运输巷设计全长为(中-中、平距)2044m(不含硐室)。
服务年限:2.5年。
3、12501运输巷主要用途:采煤、安置采煤设备、运输、通风、行人(避灾)。
4、12501运输巷形状及断面:运输巷为矩形断面,荒高3.8m,荒宽5.2m,荒断面S=19.76㎡。
煤层倾角:(沿煤层底板掘进)约0-5°煤层平均厚度:4.91m附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第二节编写依据1、《长滩煤矿整合改造优化初步设计》(批准时间2009年11月)2、《长滩煤矿地质勘探报告》(批准时间为2008年7月)3、《12501运输巷平、剖面图》4、《12501运输巷图纸会审纪要》5、《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6、《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09年)7、《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8、《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2011年)9、《长滩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制度》(2012年4月)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地面、井下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水平名称﹢921水平采区名称12盘区地面标高﹢1030.2~﹢1113.5 井下标高﹢911.808~﹢928.00地面相对位置及建筑物12501工作面地表有西青公路及任家渠、西沟自然村。
地下位置及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该掘进工作面位于12盘区的南翼,东为12500工作面未采及井田边界,西为12503工作面未采,南为井田边界,北部为12盘区的北翼,掘进对地表无影响。
临近采区开采情况12501工作面为12盘区的南翼第一工作面。
东侧为未开采煤层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层及围岩5号煤赋存于山西组下部,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仓。
煤层自然厚度2.21m~7.8m,平均厚度4.91m。
资源储量利用度1.73m~7.20m,平均3.96m。
煤层倾角0-5°。
西一采区运输上山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工程概况1、巷道名称:西一采区运输上山;2、工作面位置及四邻采掘关系:(1)、地面位置:西一采区运输上山位于刀楞山以南,地表为基岩裸露的荒山沟壑区。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西一采区运输上山南部以1320回风巷为界;北部以西1120运输大巷为界,东部以西一采区回风上山为界,西部为未开采区域。
3、工程用途:该巷道主要用于西一采区各工作面的运输。
4、服务年限:西一采区回采结束。
5、工程量:23.289+163.367+416.120+3.356=606.132米。
6、巷道设计方位及坡度: 根据《大水头煤矿西一采区设计说明书》,生产部下发的施工通知单,西一采区运输上山开口坐标为X=4067938.186,Y=86323.710,Z=1279.900。
巷道按三段不同的断面设计,西一采区运输上山巷道方位43°51′08″,先以坡度+4‰,掘23.289米车场,断面净宽3.6米,净高3.1米,再以12米曲率半径过渡,掘3.399米后,再以坡度-16°,断面净宽3.2米,净高3.0米向前掘进163.367米,然后以大断面(净断面15.27㎡)净宽4.8米,净高3.7米,施工416.120米至运输石门。
附:巷道工程平面示意图(图1-1)精选模板精选模板2、工程设计数量、参数一览表第二章地质说明书第一节施工巷道围岩特征1、煤层顶、底板情况:西一采区运输上山大部分地段布置在煤层老底板岩层中掘进,但由于西一采区运输上山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逆断层构造发育,造成部分巷道穿越煤层进入煤层顶板中掘进,据现有资料,该区域范围内煤层由于受强大的断层应力作用,煤层顶底板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掘进期间易大块状垮落,褶皱现象明显。
2、附:综合柱状图(图2-1)精选模板西一采区运输上山围岩综合柱状图图2-1系组柱状层厚(m)岩石名称岩性描述J J3········7.9中、粗砂岩灰白色,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11117东运输石门。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为形成11117东(1)工作面生产系统,满足回采时安装运输设备、通风、行人、管线敷设的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150米服务年限:3个月。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05年3月下旬开工,预计2005年4月下旬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采区设计说明书名称为《一采后组-700下山采区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2年12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11117东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5年1月12日。
三、矿压观测资料:断层附近围岩应力集中。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179.1m。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11117东运输石门开门点位于煤11底板粉砂质泥岩中,掘进时将穿过煤11到煤13之间的各岩层。
各煤岩层厚度及层间距详见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煤11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284m3/t.d,沼气相对涌出量为0.131m3/t.d,煤尘爆炸指数为30.81%,煤层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为低瓦斯煤层;煤13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591m3/t.d,沼气相对涌出量为0.213m3/t.d,煤尘爆炸指数为44.68%,煤层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为低瓦斯煤层。
附图:煤岩层综合柱状图2第 3 页共39 页第三节地质构造煤岩层倾向35°,走向125°,平均倾角约19°。
及分支断层的据已掘巷道和地质资料可知,该巷地质构造复杂,施工中将受F11影响,届时请技术科实测断层落差,同时加强断层处的支护。
第四节水文地质一、水文情况:影响生产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层石灰岩,井田内疏干。
煤矿行业运输标准第一章 斜巷运输第一章巷道一般规定一、巷道一般规定第1条:每个采区必须设有人行道 (不包括装备机械运人设备的采区) ,人行道坡度达15度时要设有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0.7m, 步距合适,通风良好,与每个工作面上下平巷畅通。
运输机上山兼做人行道的, 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8m,坡度达15度时要砌台阶, 台阶宽度不小于0.7m,同时溜子要设隔板,防止煤炭溢出,有利于行人。
第2条:巷道的净高、净宽、断面和安全距离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1、22、23条的规定。
斜井和主要上下山设永久水沟,水沟畅通。
第3条:斜井和斜长300m以上的采区轨道上下山(包括车场)都要实行封闭管理,禁止行人,各通道口挂禁止行人牌板。
确实无法实行封闭管理的巷道,要制定行人安全措施。
第4条: 在斜井和轨道上下山施工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
在运送综采支架等大型设备时,斜巷的联动挡车门、挡车栏等临时拆除不用时,要保证上车场变坡点下略大于一次运送设备的长度处有常闭挡车栏,下车场有常闭挡车栏,并正常使用。
第5条: 每天要保证足够时间安排专人对斜巷的轨道、地滚子、信号线路、上下车场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维修。
第6条: 斜巷施工和生产时,必须做到:原则上禁止在同一斜巷内多家同时施工,确需在同一斜巷内多家单位同时施工时,需制定安全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
巷道施工时必须有可靠的防跑物料、矸石等措施。
片口新开门时要停止过路提升, 装载点进入5m以上时恢复正常提升。
在轨道上下山各车场的信号附近安设局扇时,局扇距信号不得小于10m,且必须有消音器。
打点信号器、电话等,严禁设在片口的“牛鼻子”处,要设在信号室内,人员要在信号室内操作,信号室的位置和规格要在设计和规程中明确规定。
斜巷轨道上(下)山变坡点起坡点处都要使用由矿统一加工制作的拱弯道、底弯道。
保险绳与滑头的连接方式,必须采用插接方式固定连接。
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10502运输巷掘进作业规程施工区队:矿掘进队井巷名称:10502运输巷编制单位:技术科编制时间: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九日审批记录会审主持人:规程会审单作业规程复审记录单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 1 - 第二章地质说明书 ......................................................................................................................................... - 2 - 第三章施工方法及作业方式 ......................................................................................................................... - 3 - 第四章循环作业图表、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4 - 第五章管理制度............................................................................................................................................. - 4 - 第一节入井须知 ................................................................................................................................... - 5 - 第二节交接班制度 ............................................................................................................................... - 5 - 第三节敲帮问顶制度 ........................................................................................................................... - 6 - 第四节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 - 6 - 第五节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 - 6 - 第六节通风安全监测仪表的使用及管理制度 ................................................................................... - 6 - 第六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 ......................................................................................................................... - 7 - 第一节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 7 - 第二节矿压观测 ..................................................................................................................................... - 8 - 第七章爆破设计 ..................................................................................................................................... - 8 - 第八章生产系统............................................................................................................................................. - 8 - 第一节运输系统 ..................................................................................................................................... - 9 - 第二节通风 ........................................................................................................................................... - 10 - 第三节安全监测 ................................................................................................................................... - 13 - 第四节供电 ....................................................................................................................................... - 14 - 第五节供水 ....................................................................................................................................... - 14 - 第六节压风 ....................................................................................................................................... - 14 - 第七节排水 ....................................................................................................................................... - 14 - 第九章安全措施........................................................................................................................................... - 14 - 第一节巷道开口 ................................................................................................................................. - 14 - 第二节施工工艺 ................................................................................................................................... - 15 - 第三节机电管理 ................................................................................................................................. - 21 - 第四节运输安全措施 ........................................................................................................................... - 25 - 第五节防治水的安全措施 ..................................................................................................................... - 34 - 第六节防止、处理后路堵塞 ............................................................................................................... - 34 - 第七节防止和处理漏、冒顶 ............................................................................................................... - 35 - 第八节过断层及破碎带 ..................................................................................................................... - 36 - 第九节“一通三防” ......................................................................................................................... - 37 - 第十节顶板管理 ................................................................................................................................... - 43 - 第十章灾害预防及避灾线路 ....................................................................................................................... - 43 - 第十一章事故应急措施 ............................................................................................................................... - 44 - 第十二章其它补充说明 ............................................................................................................................... - 47 -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地质说明书第三章施工方法及作业方式1、施工方法:钻眼爆破。
一采区集中运输巷
作业规程
1
-
目录
第一章概况—————————————————— 2
第一节概述—————————————————— 2
第二节编写依据——————————————— 2
第二章概况————————————————— 3
第一节矿井概况——————————————— 3
第二节自然条件状况————————————— 3
第三节井田煤层地质构造及其它———————— 4
第四节工程概况———————————————— 8
第三章支护材料及工艺———————————— 9
第一节支护材料——————————————— 9
第二节喷射混凝土—————————————— 11
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 14
第三节掘进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 14
第四节辅助运输————————————————23
第五节施工设备————————————————25
第六节作业方式————————————————25
第七节循环作业————————————————26
- 1 -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一采区运输大巷。
二、巷道用途: 运煤。
三、巷道工程量: 煤巷220米, 岩巷140米。
四、预计开工时间: 6月 8 日
竣工时间: 9月20日
第二节: 编写依据
本规程以:
1) 《山煤韩家洼煤业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2) 《山煤韩家洼煤业整合项目地质说明书》
3) 《井工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4) 《煤矿安全规程》
5) 《煤矿各工种操作规程》
6)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编制。
- 2 -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位置
韩家洼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小京庄乡毛官屯村南, 距县城28Km, 行政辖区隶属大同市左云县。
井田的地理坐标为: 东经112°37′29″~112°39′47″
北纬39°44′55″~39°46′26″。
地面无建筑物, 周边无采空区。
井田形状呈多边形, 南北宽约1.5 km, 东西长约3.3km, 面积4.5212km2。
第二节自然条件状况
一、地形、地貌及水系
本矿区属黄土高原平缓丘陵区, 地表大面积被第四系黄土覆盖, 地势较为平坦, 黄土冲沟发育, 呈树枝状展布。
区内地形总体上东南高西北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 高程为1565 m, 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部沟谷, 高程为1470m, 最大相对高差95m。
本区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北岸支系。
周边最大河流为元子河, 元子河主要支流酸茨河。
元子河: 分布于井田西部界外, 发源于马道头、郭家坪、坡屋村一带, 由东北向西南流经李石匠、增子坊、大马营等地, 向南经兰花口、朔州平原汇入桑干河。
该河为树枝状水系, 在小京庄-带河呈”U”字形, 河宽为
- 3 -
-3000m, 往下至增子房河床变窄呈”V”字形, 河宽为100-300m。
此河属季节性河流, 夏季暴雨时有短暂洪流, 流量很大, 洪水淹没范围仅限于狭小的山区河谷中, 枯水季节多干涸, 局部地段有泉水出露呈细流。
酸茨河: 发源于井田北部界外的黄家山、山峡村一带, 流经酸茨河村、增子房村汇入元子河。
全长11km, 汇水面积80km2, 为间歇性河流, 雨后有短暂洪水。
第三节井田煤层地质构造及其它
一、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的中南部。
总体形态为单斜构造, 西北部走向近东西向, 倾向北; 东北部走向北西20°, 倾向北东, 倾角2-6°, 一般4°。
在井田西部22号煤层揭露5条正断层, 落差为2-8m; 在井
田东部22号煤层揭露1条落差10m的正断层, 对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
井田内可采煤层共4层, 现从上到下叙述如下:
1.1、山4-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部, 煤层厚度0.35-2.87m, 平均1.37 m。
结构简单, 含0-2层夹矸, 为全井田赋存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顶板多为灰白色中细砂岩, 底板为灰色细砂岩。
1.2、 1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部, 上距山4-2号煤层平均60.62m。
煤层厚度0-4.27m, 平均2.02m。
煤层结构简单, 含0-3层夹矸。
井田大部分赋存并可采, 为较稳定煤层。
顶板为细砂岩, 底板为砂质泥岩。
1.3、 22号煤层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