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___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_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33
地理34个省级行政区和简称很难记?来,看这里!听到有同学说我国34个行政区和简称不太好记,那今天帮主大大就为大家支招啦!这次可要记清楚哟~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比较复杂,现根据有关材料汇总如下.省级行政区名称后面()里的字是它的简称.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3、西藏自治区(藏)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三、两个特别行政区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四、二十三个省1、黑龙江省(黑)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2、吉林省(吉)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3、辽宁省(辽)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4、河北省(冀)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5、山西省(晋)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6、青海省(青)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7、山东省(鲁)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8、河南省(豫)古称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9、江苏省(苏)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10、安徽省(皖)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11、浙江省(浙)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12、福建省(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13、江西省(赣)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14、湖南省(湘)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15、湖北省(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16、广东省(粤)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17、台湾省(台)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18、海南省(琼)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19、甘肃省(甘或陇)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20、陕西省(陕或秦)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21、四川省(川或蜀)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22、贵州省(贵或黔)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23、云南省(云或滇)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综上所述,省级行政区名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地理位置命名: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西藏、海南、陕西、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二、古代官府名称或辖区名称命名:如安徽、甘肃、江苏、福建、四川等.三、赋予一定纪念意义的命名:如重庆、天津、新疆、宁夏、辽宁等.四、以境内中心城镇命名:如吉林、上海、北京等.五、以境内河湖名称命名:如浙江、青海、黑龙江等.六、与民族名称相关的命名:如内蒙古、台湾等.七、其他:如贵州、香港、澳门等.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一、以历史名称命名:如沪、渝、桂、冀、晋、鲁、豫、鄂、粤、琼、秦、蜀等.二、以境内河湖山脉名称命名:如赣、湘、贵、浙、陇等.三、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四、综合上述几类情况命名:如闽、皖、黔、滇、黑、辽、青、藏、甘等.两首小诗送给大家,大家看看哪个更适合你,记得对号入座哦~神州火炬铁公鸡,京津沪渝直辖市特区港澳兼望台,蒙新桂宁藏自治冀晋辽吉黑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时湘粤琼川云贵秦,甘青东南海万里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五江云贵福吉安 (新疆,黑龙江,江西,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四西二宁青甘陕 (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海内台北上重天 (海南,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重庆,天津)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汇总1、我国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位于热带(2)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3)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2、我国领土四至: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最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最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3、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大陆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向海上延伸12 海里。
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水)。
5、行政区划(识记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地图形状)—— 34 个(图在最后)6、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人数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特别行政区7、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少数民族分布——西南、西北和东北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云南省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地形(1)我国陆地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主要地形和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个丘陵)(3)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阶三级阶梯状分布。
(4)三大阶梯的主要地形单元及分界线①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二级阶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③ 地势影响: a.有利于海上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对气候)b.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c.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9、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1)800mm 年等降水量(2)冬季0℃等温线(3)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5)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7)水田和旱地的分界1(8)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10、气候(1)气温分布特征:1 月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7 月除青藏高原普遍高温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2)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3)热量带和熟制(按照平原去背,比如华北平原—暖温带两年三熟)11、河流(1)河流的功能:供水、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2)内流区内流河:无法汇入海洋的河流(最大:塔里木河)补给来源:冰雪融水补给(西部内陆)汛期夏季,看温度外流区外流河:能汇入海洋的河流补给来源:夏季风雨水补给(东部季风区)(3)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等12、长江(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1)发源:青藏高原(青海)唐古拉山脉,从上海汇入东海(2)流经的省份:青、蜀、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3)流经的地形区(考剖面图):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三游的分界点:湖北省宜昌市江西省湖口市(4)上游A、优势: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宝库)、航运价值高(黄金水道)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②河流水量大 B、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对策:植树造林(5)中游问题:洪灾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措施:裁弯取直原因:自然:①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② 降水多且集中在春夏两季③ 流域广,支流多,来水量大人为:①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②中下游围湖造田对策:①开挖分洪渠,修建堤坝②植树造林③清理河道淤塞④中下游退耕还湖(6)下游问题:水污染严重对策:治理和保护河流13、黄河(几字形!)(1)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巴颜喀拉山脉,最终从山东汇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Ⅰ预习案学法指导:请参照地图册填写与识记我国主要的领海、内海、半岛、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一、课本助读(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在___________,无寒带,(二)中国四至点:读课本69页,找出中国四至点,在书上勾出并识记(三)中国的疆界和邻国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根据右图填写以下内容14个陆上邻国: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12 13 14 。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15 16 17 18 19 20 。
(四)中国濒临的海域、半岛、岛屿(分别填写名称与其对应的大写字母)根据右图填写以下内容濒临的海域:A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等辽阔海域。
我国的内海包括与;半岛:较大的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岛屿:主要有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大岛屿)及其附属岛屿 ______________(我国第二大岛屿)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
(五)中国的行政区划1.全国行政区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街道)三级。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请你按照图中根据所标的小写字母填写出相应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省会。
并熟记各省的位置。
我国大陆临海的省级行政区自北向南依次有哪些?三、预习自测1.关于我国的国土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二位B.最大的岛屿是海南岛,纬度最低的半岛为辽东半岛C.舟山群岛主要在黄海海域D.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河口,全长约18000千米2.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B.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C.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在曾母暗沙D.南北跨度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我的疑惑Ⅱ探究案学法指导:根据预案中所知道的内容完成探究问题1,根据区域地理中的比例尺内容完成探究题2,课堂上认真讨论,积极展示、点评,大胆质疑,共同完成探究案。
如何记住中国34个省,简称及行政中心如何记住中国34个省,简称及行政中心方法一:借助下面这首诗来巧记三海陕藏庆新甘,四江云贵福吉安。
山宁湖广河成对,川内港澳台京天。
第一句包含海南、上海、青海、陕西、西藏、重庆、新疆、甘肃8个省级行政区;第二句包含黑龙江、浙江、江苏、江西、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9个省级行政区;第三句包含山东、山西、宁夏、辽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10个省级行政区;第四句包含四川、内蒙古、香港、澳门、台湾、北京、天津7个省级行政区。
方法二:借助口诀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五江云贵福吉安 (新疆,黑龙江,江西,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四西二宁青甘陕 (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海内台北上重天 (海南,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重庆,天津)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记忆各省简称: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鲁晋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如何快速记住我国34个省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中国省份的口诀记忆我国的行政区域省份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五江云贵福吉安 (新疆,黑龙江,江西,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四西二宁青甘陕 (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海内台北上重天 (海南,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重庆,天津)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记忆各省简称: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鲁晋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1.有些省的简称就是这个省中的一个字或是几个字。
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辽宁省-------辽,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江苏省 ------苏,浙江省------ 浙,四川省 -------川,云南省---------- 滇或云,陕西省 ------陕或秦,甘肃省 ------甘或陇,青海省------- 青,西藏自治区 ------藏,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澳门地区 ------澳,台湾省 -------台2.有些省的简称是另外的一个字,要记忆。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二、中国的疆域1、领土面积2、四个至点3、陆上疆界与邻国4、我国海域5、隔海相望的国家6、岛屿、半岛、海峡、内海三、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划分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形状、简称、行政中心3、面积最大: 新疆跨经度最广:内蒙古跨纬度最广:海南省邻国最多:新疆邻省最多:内蒙古和陕西海岸线最长:广东岛屿最多:浙江少数民族种类最多:云南第二章人口和民族一、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总人口数:第六次人口普查:13.47亿,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前五位的省区:河南、山东、广东、四川、江苏二、人口分布不均1、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的3倍2、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分口分布地理界线)原因:东南地区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农业交通经济人口和城镇密集;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交通和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1、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是2、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
原因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困难?3、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进入现代型。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四、中国的民族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56个民族2、汉族人最多,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最多3、各民族的分布特征: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一、中国的主要地形区(一)主要山脉 (二)四大高原(三)四大盆地熟记书上相应的表格内容 (四)三大平原(五)三大丘陵小结: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二、中国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 、 三大板块交界处,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和 (2)我国四大地震带:2、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4、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分布在山区的陡坡。
高考总复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人口考点解读考点提示了解我国疆域、邻国、省级行政区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及成因。
复习建议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及其特点。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去,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知识清单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________,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2.经纬度位置:(1)跨纬度大,大部分属于________带,无寒带;(2)东西跨经度大。
3.行政区划:包括________个省,________个自治区,________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分布不均,我国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岸2.温带3.23 5 44.东多西少计划生育考点聚焦填图绘图中国省区、地形区的位置需要大家非常熟悉,才能顺利做题。
而非常熟悉这些区域,方法只有一个,那便是多看图册,而看图较为枯燥,如果能够在看地图册的同时进行反复的填图绘图训练,收效会很大。
因此第一部分给大家准备了空白图。
大家按要求一边读图一边完成要求。
1、中国政区填图:将图2中各省区标号填写在图1中。
并在图1中填写省区名称、简称、标注省会城市及名称。
图1图22、①用铅笔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温度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三大经济地带的分界线;②在空白处概括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③在空白处分别描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④在空白处分别描述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在中国经纬网中:①用铅笔填写重要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渭河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江南丘陵、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阴山、贺兰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小兴安岭、台湾山脉。
中国地理专题知识点汇总01 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最南4度N,最东135度E,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
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02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早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03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土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小小地理家认识中国省级行政区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由34个省级行政区组成。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逐一介绍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并带领小小地理家们一起了解这些地方的地理特点。
一、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它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势较为平坦,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油田资源,是中国的粮仓和重要能源基地。
二、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这个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包括山脉、高原和平原。
气候主要为寒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和湿润的夏季。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三、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和山东省。
这个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华东地区的地势主要为平原,气候多样,有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华东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四、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这个地区地势多为山脉和丘陵,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热带农业资源。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华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五、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有高原、山脉和盆地。
西南地区气候多样,有高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湿润气候。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旅游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六、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个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包括沙漠、戈壁和盆地。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属于大陆性气候和寒温带干旱气候。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
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6.中国内海:渤海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中,小聚居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3、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委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2、对河流的影响: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崔,影响流域范围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晚形成峡谷急流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随劣质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高愿地区经济滞后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愿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4、中国气候一、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南北温差大,0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2、夏季气温分布:全国普遍高温,除疙瘩高愿外,温差不大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愿地势高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东南西北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2、时间分配: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雨季长,年际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