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的别称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
毛笔知识中国古时代,人们就以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因笔之用而爱之切,这是文人墨客的习惯。
中国人用毛笔绘画、写字成为世界东方独特的艺术。
书画艺术家们遇到得心应手的毛笔,则爱不释手,倍加呵护,视如宝之、爱之、惜之。
书画艺术家们十分讲究选用毛笔:即,选定品种,并熟知毛笔性能,在使用过程中,运用笔的柔、软、钢、健等的特性,使之提、顿、起、伏、轻、重、快、慢等,每个运笔环节好象音乐的节奏,武术的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要使用毛笔,就需要了解到毛笔的制造过程和毛笔的特性。
笔者介绍的根据,有二方面:其一,是哈尔滨市同尚笔庄于同尚经理和笔师于占涛的讲授内容、个人笔记的整理。
其二,引用(李兆志著《中国毛笔》新华出版社)和参考文献中部分文房四宝等有关著作和论文等。
毛笔也有些别称,介绍如下:不律,毛笔之古称,我国最早能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记载不律谓之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吴谓之不律”。
毛生:毛笔的代名,出自古籍《雪鸿轩天》书中:“不得不急具备毛生,代述、鄙衷”。
秦以前说法不一,楚称“隶”,吴称“不律”燕称“沸”,到秦代时才称为笔,并传有“秦将蒙恬造笔”之说。
毛颖:毛笔的别称。
唐(韩愈作《毛颖传》)称笔为毛颖。
镂金管,(指刻雕成不同杆饰的金属笔管,以示贵重美观,古来有之,明(屠隆《考磐余车》)中记载,“古有金管,银管……镂金管……然皆不若白之薄标者为管、最便于用”笔之妙尽矣。
毛锥子:毛笔的贬称。
也称为毛锥。
《新五代史》中有后晋大将史弘肇斥、部同朝文班语;“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三司使五章则回敬;“如果没有毛锥子、怎么筹备军饷,总么安邦治国?宋陈栖《负暄野绿》中记载“世称笔之锋颖锐者为毛锥子。
”墨曹都统;毛笔的别称。
系文人好奇游戏所假设和名字。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中载初唐书家薛稷,曾把吮墨为生的毛笔戏封为“墨曹都统”,黑水众王兼毫洲刺史。
管城子;毛笔的代称。
唐(韩愈《毛颖转》)中记载;秦始皇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管城子”至此,毛笔得管城子美称。
毛笔别称
弗管翰毫述聿颖
白毫宝管宝帚斑管箔管不律不聿昌化苍毫寸管寸毫寸翰翠管管城管子管锥管翰管素狗毫毫管毫锥毫颖毫翰毫素黑子湖颖灰笔金管兼毫兼豪尖奴尖毫健毫鸡距鸡毫君举狼毫狼圭龙须鹿毛鹿毫狸毫栗尾麟管麟角毛颖毛锥毛生佩阿秋毫纤锋漆管弱管弱毫弱翰软毫软豪柔毫柔豪柔毛柔翰三副手管霜毫霜兔鼠须鼠毫素管胎毫秃友兔管兔毫兔翰兔颖彤管文锋苇管象管象笔仙毫修毫熊毫玄毫宣毫羊毫银管银毫银翰颖毛硬毫硬豪玉管筠管圆锋圆毫越管紫毫紫圭诸毛中书
迟锋郎管子文管城子管城侯尖头奴龙须友镂金管麟角管毛中书毛元锐毛锥子毛文锋毛先生秋兔毫三寸管山马毫石獾毫实相枝鼠须毫退锋郎文章货玉兔毫月兔笔猪鬃毫中山毫中书君中书令
八体书生冰清玉洁藏锋都尉黑水郡王毫州刺史尽心处士毛州刺史墨曹都统畦宗郎君翘轩宝帚三寸弱管三寸弱翰三寸鸡毛文翰将军右军书法珠圆玉润。
描写毛笔的词语1.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2.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一笔而下,观之若横冲直撞骏马凌空而去绝尘而去;又例如蛟龙飞天确权复加,源自空无,又归为虚旷,这近乎疯癫的完整的生命力的冲动中王士性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观其力而更添,身姿展而不夸赞,毛笔迹流水行云。
6.杜氏杰有骨力而毛笔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7.群鸿戏海,舞鹤游天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9.怀素笔例如壮士挥剑,神采动人,而转盘缓急,莫不中节。
10.举毛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
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
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11.毛笔字形正自得交叠,大大小小,额滴合合,线条厚薄变化显著,跌宕起伏存有并致。
最末一行写下撕了,撕得简直必须飞溅,但这样的弯曲并不死板,反而更见到民主自由,彰显出来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合为格调。
陈容方外险要,他结字造型或自得或正,或重或轻,存有“去例如雷霆交恼怒”之美。
他行笔灵敏,用笔有力,发力沈重。
12.毛笔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13.老师的毛笔字,就是成年累月的寓意,一笔笔铿锵有力。
14.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15.老师的毛笔字,例如花瓣般,香气享负,越发清芬。
春秋战国,诸侯称雄。
此时,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
吴国(今江苏)叫“不律”,燕国(今湖北)叫“x(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律称为“毛笔”。
笔的别名64例笔的别名 64 例斑管⽑笔。
以斑⽵为杆,故称斑管。
《怀素上⼈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元⽩朴《阳春曲•题情》:“轻拈斑管书⼼事,细折银笺写恨词。
”元汤舜民《⼀枝花•春思》:“闲拈斑管学张草,静对黄花诵楚骚。
”元汪元亨《雁⼉落过得胜令•归隐》:“风⽉供斑管,烟霞拥翠裾。
”宝管⽑笔的雅称。
《孽海花》第四回:“磨⾹⿊,润宝管,⾏⾏写定。
”宝帚⽑笔的异称。
宋陶⾕《清异录•宝帚》:“伪唐宜春王从谦喜书札,⽤宣城诸葛笔,号为‘翘轩宝帚’,⼠⼈往往呼为‘宝帚’。
”宝相枝⽑笔名。
宋陶⾕《清异录•宝相枝》:“开平⼆年,赐宰相张⽂蔚、杨涉、薛贻(矩)宝相枝各⼆⼗,龙鳞⽉砚各⼀。
宝相枝,斑⽵笔管也,花点匀密,纹如兔毫。
”彩毫画笔;彩笔。
亦指绚丽的⽂笔。
唐⽺⼠谔《忆江南旧游⼆⾸》:“曲⽔三春弄彩毫,樟亭⼋⽉⼜观涛。
”唐温庭筠《塞寒⾏》:“彩毫⼀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
”宋晏殊《胡捣练》:“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宋傅察《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四⾸》:“银钩落纸彩毫轻,醉写新诗⼊禁亭。
”犹彩笔。
唐黄滔《喜侯舍⼈蜀中新命》:“五⾊彩毫裁凤诏,九重天⼦豁龙颜。
”昌化笔神名,因以代笔。
《嫏嬛记》卷上引宋⽆名⽒《致虚杂俎》:“笔神⽈佩阿,研神⽈淬妃,墨神⽈回氐,纸神⽈尚卿,笔神⼜⽈昌化。
”宋胡仲⼸《将乐县》:“⼭如昌化到,⽔似⼷阳溪。
”翠管指⽑笔。
唐李远《观廉⼥真葬》:“⽟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鸾。
”宋柳永《凤衔杯》:“想初襞苔牋,旋挥翠管红窗畔。
”明孙柚《琴⼼记•家门始终》:“全凭翠管,巧将⼀段春织,风流写⼊宫商调。
”宋张纲《浣溪沙》:“腊⽇银罂翠管新。
潘舆迎腊庆⽣⾠。
卷帘花簇锦堂春。
”⼨管指笔。
南朝江淹《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管,备黩尺史,旷旬浃景,祈指遂宜。
”唐鲍溶《秋怀》:“恩荣不可恃,天道归⼨管。
”宋王安⽯《再⽤前韵寄蔡天启》:“侯⽅习篆籀,⼨管静尝擪。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本经史⽽为词章,盍展长才于⼨管?”⼨翰⽑笔的代称。
写毛笔的比喻句子1. 关于描写毛笔的句子春秋战国,诸侯称雄。
此时,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
吴国(今江苏)叫“不律”,燕国(今湖北)叫“x(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律称为“毛笔”。
可能是出于对毛笔的珍爱吧,历代的文人雅士还为毛笔另起了一些别称和雅号。
1 不律:毛笔之古称,我国最早能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记载不律谓之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吴谓之不律”。
2 毛生:毛笔的代名,出自古籍《雪鸿轩天》3 书中:“不得不急具备毛生,代述、鄙衷”。
秦以前说法不一,楚称“隶”,4 吴称“不律”燕称“沸”,到秦代时才称为笔,并传有“秦将蒙恬造笔”之说。
5 毛颖:毛笔的别称。
唐(韩愈作《毛颖传》)称笔为毛颖。
6 镂金管,(指刻雕成不同杆饰的金属笔管,以示贵重美观,古来有之,明(屠隆《考磐余车》)中记载,“古有金管,银管……镂金管……然皆不若白之薄标者为管、最便于用”笔之妙尽矣。
7 毛锥子:毛笔的贬称。
也称为毛锥。
《新五代史》中有后晋大将史弘肇斥、部同朝文班语;“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三司使五章则回敬;“如果没有毛锥子、怎么筹备军饷,总么安邦治国?宋陈栖《负暄野绿》中记载“世称笔之锋颖锐者为毛锥子。
”8 墨曹都统;毛笔的别称。
系文人好奇游戏所假设和名字。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中载初唐书家薛稷,曾把吮墨为生的毛笔戏封为“墨曹都统”,黑水众王兼毫洲刺史。
9 管城子;毛笔的代称。
唐(韩愈《毛颖转》)中记载;秦始皇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管城子”至此,毛笔得管城子美称。
还有一些笔的别称,就不一一例举了。
10 白居易称笔为“毫锥”,故《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此外,笔尚有“龙须友”、“毫州刺史” 玉管等诸多雅号。
2. 形容毛笔字的句子1.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
也代指挥毫写字。
2.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文房四宝---笔笔为文房用具之一。
起于上古,沿用至今。
“笔”字在甲骨文中已见有,为象形字。
古代笔的形式多样,如毛笔、竹笔、苇笔等。
本文所要讲的是毛笔。
毛笔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用具,因笔头,即书写部分以动物的毫毛制成而名。
有寸毫、寸管、寸翰等代称,又有毛锥子、中书君等戏称。
传说笔为秦人蒙恬所造,说秦将蒙恬率秦军伐楚,南下至中山,因见此处山兔毛甚佳,遂用以制笔,毛笔就此诞生,但此说可信度不高。
出土的甲骨片上已有先以毛笔书写而后刻划痕迹,东周的竹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发现有春秋时期的毛笔,湖南长沙左公山出土有战国毛笔,河南信阳战国墓亦出土有竹杆毛笔,系将笔杆一端劈开数片,笔头夹于中间,缠以细丝,再涂一层漆而成,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毛笔,其形状与今之毛笔相近,即将笔杆一端挖成空腔,笔头塞于腔内。
由此可见,蒙恬造笔的传说,实为开创性的改进了笔的形制。
汉笔的制造承袭秦代,但更注重笔杆的装饰,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
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也”。
又《西京杂记》“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值百金”。
由此可见,笔在汉代不仅仅是书写工具,已朝艺术品的方向发展,开后世皇室用笔奢靡之先河。
汉代制笔的另一贡献是在笔杆上刻以制笔工匠的姓名,如“白马作”、“史虎作”等。
后世制笔多刻工匠或笔之名,源于此。
汉王充《论衡》:“知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
汉代一尺约合23厘米,而土出的汉笔长度多在此数左右,故知汉笔的长度已有定数。
魏晋南北朝时毛笔种类繁多,工艺水平较前朝进步,最为明显的是注意采毫、选毫。
署名晋王羲之的《笔经》:“赵国平原广泽,无杂草木,惟有肥草,是以兔肥;肥则毫长而锐,此则良毫也”。
“唯八月寒暑调和,毫乃中用。
背夹脊有两行毛,此毫尤佳”。
采毫之后,“以纸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将薄沸,所以去其腻也”。
制作时“桀者居前,毳者居后,强者为刃,要者为辅,参之以〓,束之以管,固以漆液,泽以海藻,濡墨而试”。
书房雅话——说中国四大名笔书房雅话——说中国四大名笔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这笔墨纸砚;而这每一样,在古代乃至现代都有卓越的代表,有些甚至成为备受追捧的收藏品。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这“笔”。
宣笔毛笔的历史悠久。
秦朝之前各地对毛笔的叫法不一,楚国称毛笔谓“聿“(吁),燕国称笔谓“弗”,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毛笔才有了统一的名称。
宣笔可以说是毛笔的起源。
因为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颖之技先天下”之说。
关于宣笔的由来,自古就有蒙恬造笔说法。
唐代韩愈所著《毛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将蒙恬率军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区(即宣城境内),具体方位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区和泾县一带;另一说中山在今江苏省溧水县境内。
据《元和郡县志》二十八卷记载,中山在宣州溧水县东南十五里处,因唐宋时期宣州府地域广泛,溧水县属宣州管辖。
蒙恬发现中山兔肥毛长,质地最佳,于是以竹管为笔杆,兔毛(又称紫毫)为笔头制作毛笔,世人称“蒙恬笔”,为宣笔的鼻祖。
古代毛笔与现代毛笔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古代毛笔为了便于人们别在头发或冠巾上随身携带而将笔尾部削尖,因此古人有“簪笔”之说。
自秦到唐宋制笔主要集中在宣城,并与宣纸一起长期被列为“贡品”。
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
据考证,制作上乘的宣笔所用之兔毛应为秋天所捕获的长年在山涧野外专吃野竹之叶,专饮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而且只能选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弹性极强的双箭毛。
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取之不易。
只有这样的兔毛所制成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锐的要求,也才能被书画大家视之为“掌上明珠”,称之为“珍宝”。
所谓尖、齐、圆、键是这样的含义;尖:笔锋要尖如锥状,功用为利于书写钩、捺等笔画;齐:笔毛铺开后,锋毛平齐,功用为利于吐墨均匀;圆:笔根为圆柱体,圆润饱满,覆盖之毛均匀,功用为书写时流利而不开叉。
键: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能显现笔力。
兔毛(紫毫)之珍贵,有清代大诗人白居易《紫毫笔》诗为证: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州之人采为笔,千万毫中拣一毫,每年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中国的文房四宝笔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
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名称来历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
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琏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
自元代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生产的具有“尖、齐、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毛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称呼。
春秋战国,诸侯称雄。
此时,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
吴国(今江苏)叫“不律”,楚国(今湖北)叫“插(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律称为“毛笔”。
而白居易称笔为“毫锥”,《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如今用的毛笔,相传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
当下还有有知名的“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店毛笔。
但是毛笔的发明权不能全归功于蒙恬一人。
1954年,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发掘出来了整套的书写工具。
这证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经有所谓毛笔了。
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国人主要用毛笔写字。
尽管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资料表明,商代的日常书写并非‘刀笔文字’,而是与秦汉以后写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样。
商族人的日常书写是毛笔字。
可惜因为书写材料、毛笔字不能长久保存,唯有刻在坚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来,见证了商王朝的存在。
早期的毛笔远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就在一些岩穴中、石崖上绘刻有彩画、线画、浮雕等,这就是岩画。
绘制这些岩画,最初是用具有一定“笔”功能的天然物品,这些器具,算是最早的“笔”了。
埋藏千年的宋代毛笔,一支300万的明代毛笔,21图探毛笔前生今世一、毛笔的流变书契之事,以笔记之。
战国时期,笔取多名,有“聿”、“不律”、“弗”之称。
秦始皇时,方称为“笔”。
西汉扬子云有言:“孰有书不由笔”。
古来更是有“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之说。
“笔,述也。
谓述事而言之。
”《释名》毛笔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战国以前,当时制笔工艺极为简单。
在仰韶遗址中出土的不少彩陶上,花纹丰富,有学者推测这些花纹是用毛笔绘制的。
即,毛笔在当时可能就已经出现了。
彩陶几何纹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故宫博物院藏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了一只战国时期的毛笔,此发现说明,我国的毛笔,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同时也推翻了民间流传的“蒙恬造笔”的说法。
毛笔,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第二个阶段是秦汉时期,这时候较战国有了些许进步。
秦汉时期,笔杆较细,笔头直接置入笔管,当时的毛笔,属“散卓笔”一类。
散卓笔,即使用一、二种毫毛,散扎成笔。
汉代“白马作”毛笔,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第三个阶段是六朝到唐代,主要是以缠纸法制笔。
当时的人追求书写的字遒劲有力,“有心笔”因而风靡一时。
有心鸡距笔,日本正仓院藏第四个阶段是宋元以后,散卓笔成为了主流。
宋代之后,因为造纸术的发展,书写的篇幅明显增加,而“有心笔”已经无法满足写大字的要求。
无心散卓笔凭借其贮墨多、坚固硬挺、笔法可随意变换的优势,成为了主要的选择。
《苕溪诗》卷,北宋,米芾,纸本行书,故宫博物院藏元代之后,湖州产的湖笔兴起,此后毛笔不断发展,演变至今日所见的毛笔。
纵观历代毛笔,宋代可谓是毛笔的重要转型期。
其种类多样,形制经典,对后世毛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宋代毛笔的类别宋代毛笔,以宣笔为主。
宣笔,起自唐代,繁兴于宋。
宣笔盛行之时,一度成为毛笔的代称。
其中最有名者,当属诸葛氏所制之笔。
宣笔根据笔毛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兼毫笔。
〖文房四宝〗书写工具~~笔书写工具毛笔书法工具,主要有笔、墨、纸、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房四宝”。
了解各种书写工具的性能和特点,懂得如何选择、使用和保养,是学好毛笔书法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毛笔,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毛笔的品种越来越多,制作也越来越精细。
毛笔的种类很多,按笔锋的软硬性能分,有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硬毫笔,用刚性的兽毛制作。
常用的有狼毫笔(用黄鼠狼毛制)、紫毫笔(用兔箭毛制)、鼠须笔(用鼠须制)、鬃毫笔(用猪鬃制)等。
硬毫笔的特点是锐利劲健而富有弹性。
软毫笔,用弹性较弱的动物毛制作。
常用的有羊毫笔(用羊毛制)、鸡毫笔(用鸡绒毛制)等。
软毫笔特点是柔软圆润,容易濡墨。
兼毫笔,用软毫和硬毫按比例配制而成。
常见的有紫羊毛笔(兔毛与山羊毛各用一半配制而成的叫“五紫五羊”。
七成兔毛与三成山羊毛配制而成的叫“七紫三羊”)、紫狼毫笔(山兔毛与黄鼠狼毛合制而成,又称“乌龙水”)、白云笔(黄鼠狼毛与山羊毛配制)。
兼毫笔的特点是刚柔兼济,软硬适中。
按笔毫(位于锥形笔头中心的一簇毛称主毫,周围的一层毛叫副毫)的长度分,毛笔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三种。
长锋笔的笔锋长,蓄墨多;短锋笔的笔锋较短、较钝,蓄墨较少;中锋笔介于二者之间。
按笔头的大小分,有大楷、中楷、小楷,还有写对联、屏条用的屏笔、联笔,写匾额、招牌用的提斗笔,写特大字用的揸笔,写特小字用的圭(guī)笔等。
毛笔的种类据用料和加工的情况,毛笔杆上往往标有“极品”、“精制”、“加料”等字样,并有“净”、“纯”、“宿”之分,有的还刻印品名。
毛笔产地很多,以浙江省吴兴县(湖州)善琏镇所产的“湖笔”最为有名。
此外,湖南产的“湘笔”,安徽(huī)宣城等地产的毛笔也很有名。
怎样选用毛笔?首先,要注意毛笔本身的质量。
毛笔质量如何,决定于笔头部分。
质量好的笔头,锋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硬圆润,刚健有力,即“尖、齐、圆、健”。
“尖”,指笔锋尖锐如锥,蘸墨书写时,无论轻提重按,还是圆转方折,笔锋都能收聚不散;“齐”,指把锋润开捏扁平展时,笔毛整齐,有利于书写时做到“万毫齐力”;“圆”,指笔头腹部圆浑饱满,呈圆锥形,这样的毛笔吸墨量大,运笔时不散锋、书写的点画力感强;“健”,指笔锋富有弹性,劲健有力,笔毛铺开弯曲后收拢,能挺直而不变形。
介绍毛笔的说明文6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
有玉管、翠管等雅称,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
毛笔是汉族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
下面是介绍毛笔的说明文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介绍毛笔的说明文600字1在我国,笔的家族中的长者自然就是毛笔了。
它伴随着我国的文明史发展而发展,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毛笔出现的时间极早,在历史上地位很高。
古时的“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这其中的笔指的就是毛笔。
由此可见毛笔在古代文人墨客中所有的地位。
据专家研究,早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500年就出现了最为原始粗糙的毛笔,这种笔是由老鼠毛制成的,也就是鼠毫,距今有3500年,可谓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笔。
为何毛笔那么受人们欢迎呢?因为它不仅物美价廉,还是画国画、写书法的好工具,凭借着它,我们似乎更能品味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气息。
无数我们熟悉的人物和作品都与毛笔是分不开的。
例如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唐代欧阳恂、柳公权等人,一支支毛笔,代表了中国数千年灿烂的艺术和文化。
一支普通的笔,不知自己在为司马迁彻夜不眠地奋笔疾书,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一支普通的笔,不知自己在王羲之的手中挥墨飞扬,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一支普通的笔,不知自己正在书写着过去与未来??毛笔的分类有许多种。
笔毫就分为硬毫、软毫和兼毫三种,它们也分别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笔杆的制作原料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有紫檀木的,竹竿的,花梨木等。
现在,制作工艺也更为精细,笔头也有精选的羊毛、鼠须、鹿毫、狼毫等。
在这其中鼠毫笔为最佳,据说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用鼠毫笔所写的呢!更有一些人家,将婴儿的胎毛保存好,做成笔头,这就成了具有很大纪念意义的“胎毛笔”了。
文房四宝详细介绍:笔文房四宝详细介绍:笔作者:佚名来源:拙风文化网一、笔之起源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是毛笔。
相传毛笔是秦代大将蒙恬创造的。
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之说,都把蒙恬作为制造毛笔的始祖。
近几十年,随着考古新发现,毛笔的产生,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古居延地区的汉笔等都有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一座战国墓中出土的一支毛笔,笔身套在一支小竹管内,笔杆竹制长18.5厘米,径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是极佳的野兔箭毛所制,极宜书写简牍。
还有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支毛笔,其形制和战国笔大致相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良。
该笔在竹管的端部凿成腔,以纳笔头。
整枝毛笔纳入一个和毛笔等长的细竹筒中,竹筒中间的二侧,镂有8.5厘米的长方形空糟,以便取用毛笔,竹筒髹以黑漆,并绘有朱色线条。
蒙恬时代的笔,制作已非常精良考究。
蒙恬创笔未曾见诸正式的史书,据《史记》记载,他在做大将之前,“尝书狱典文字”。
唐韩愈《毛颖传》中说蒙将军南伐楚国,曾猎山兔而制笔,献于始皇。
毛笔因此有了“管城子”和“中书君”的别称。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蒙将军是一位制笔专家,在工艺改革上负有盛名。
二、笔之种类中国毛笔产地很多,依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大致分为“湖笔”和“湘笔”两个流派。
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产均属“湖笔”系列;江西以南大体上属“湘笔”系列。
种类1.笔的大小分为:按笔头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
毛笔的种类知多少毛笔的种类很多,难以计数,依据制笔的原料不同分为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几种。
(1)羊毫类。
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
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
比狼毫笔经久耐用。
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
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2)狼毫笔。
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
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
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
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3)紫毫。
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
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微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4)兼毫。
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
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
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
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
除此之外,还有用鸡毫、山马、鼠须、猪鬃等制成的笔。
毛笔除了以制作原料或用途划分外,还冠以雅号,如冰清玉洁、珠圆玉润、右军书法等等。
此类笔多数质量较好,大小适中,有数十种之多。
张贴者:植物二徐晓玫on January 04, 2002 at 13:53:43文章内容:◆毛笔的种类,依照笔头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毛笔的种类,依照笔头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
大------大斗笔:用于写匾额、招牌。
大对笔(联笔):用于写对联。
屏笔:用于写屏条。
大楷笔植笔中------中楷笔小------小楷笔圭笔:最小的笔。
◆毛笔的种类,依照笔毛的性质可分为:刚性(硬性)笔毛、软性笔毛、中性笔毛。
而这三种中的每种笔毛又各有软硬程度上的差别。
毛笔的种类知多少毛笔的种类很多,难以计数,依据制笔的原料不同分为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几种。
(1)羊毫类。
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
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
比狼毫笔经久耐用。
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
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2)狼毫笔。
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
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
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
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3)紫毫。
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
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微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4)兼毫。
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
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
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
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
除此之外,还有用鸡毫、山马、鼠须、猪鬃等制成的笔。
毛笔除了以制作原料或用途划分外,还冠以雅号,如冰清玉洁、珠圆玉润、右军书法等等。
此类笔多数质量较好,大小适中,有数十种之多。
张贴者:植物二徐晓玫 on January 04, 2002 at 13:53:43文章内容:◆毛笔的种类,依照笔头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毛笔的种类,依照笔头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
大------大斗笔:用于写匾额、招牌。
大对笔(联笔):用于写对联。
屏笔:用于写屏条。
大楷笔植笔中------中楷笔小------小楷笔圭笔:最小的笔。
◆毛笔的种类,依照笔毛的性质可分为:刚性(硬性)笔毛、软性笔毛、中性笔毛。
而这三种中的每种笔毛又各有软硬程度上的差别。
一、管:《笺》:“彤管”,笔亦管也。
二、管子:唐《开元遗事》:有一书生,进谒李林甫,称笔为“管子”。
三、毛颖:宋陈渊《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
四、管城子:唐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恬赐之汤沐,而封诸侯管城,号曰管城子。
笔为蒙恬所造,故称。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曰:“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文兄有绝交书”。
五、管城侯:《文房四谱》有此一说。
又文嵩《管城侯传》:宣传毛元锐,学文锋,封为管城侯。
六、中书君:《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
封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
宋代苏东坡《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即咏此事。
七、毛锥:南宋杨万里《诚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剑右毛锥。
”
八、毛锥子:《新五代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
九、毫、毫素:晋陆机《文赋》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注:“毫,笔也,书谦曰素”,故亦作“毫素”。
十、毫锥:《白乐天集》:乐天与元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目为“毫锥”。
十一、秋毫:苏东坡《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十二、健毫、圆锋:《山堂肆考》:唐时,赶考举子将入场之际,嗜利者争卖“健毫”、“圆锋”名笔。
其价高过平时十倍,“号定名笔”。
十三、羊毫、狼毫、兼毫:湖笔的原料由羊毛、狼尾毛或两种混合制成。
羊毛笔头乘羊毫、狼毛笔头称狼毫、两种混合笔头称兼毫。
故有人也以羊毫、狼毫、兼毫等称谓“笔”之别称。
十四、龙须:《龙须颂》:“再释其笔,曰龙须友”。
笔有一副颂誉联:龙须作友,鸲眼流光。
“龙须”指笔。
十五、兔毫、麟管:楹联:“兔毫推赵国,麟管赐张华”,这里有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王羲之的《笔经》:汉时诸郡献兔毫,惟有赵国毫中用。
“下联出自东晋王嘉的《拾遗祀》:张华著《博物志》,晋武帝赐给名笔“麟角管”,作为鼓励。
十六、鸡距、鹿毛、鼠须、麟角:有一对联:“鸡距鹿毛花开五色,鼠须麟角笔扫千军”。
上联“鸡距”、“鹿毛”均为古代名笔。
前者典出白居易的《鸡距笔赋》:“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本之功。
”后者典出《唐书地理志》:蕲州蕲春郡士贡:白纾箪,鹿毛笔。
下联“鼠须”、“麟角”亦俱为古名笔。
《笔经》云:“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劲强有芒。
”“麟角”即为“麟角管”。
十七、佩阿、昌化:《致虚阁杂俎》:笔神叫做“佩阿”,又叫做“昌化”。
十八、湖颖:湖笔又称湖颖。
湖颖,是湖笔最大的特点。
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发亮的缝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这是其他笔所没有的。
故而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