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会计》学习笔记-第五章固定资产02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章固定资产(三)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如下图所示:待摊支出分摊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100%××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工程的安装工程支出)×待摊支出分摊率【例题】甲公司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新建一个火电厂。
建造的火电厂由3个单项工程组成,包括建造发电车间、冷却塔以及安装发电设备。
20XX年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将该项目出包给乙公司承建。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建造发电车间的价款为1 000万元,建造冷却塔的价款为600万元,安装发电设备需支付安装费用100万元。
建造期间发生的有关事项如下(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1)20XX年2月10日,甲公司按合同约定向乙公司预付10%备料款160万元,其中发电车间100万元,冷却塔60万元。
(2)20XX年8月2日,建造发电车间和冷却塔的工程进度达到50%,甲公司与乙公司办理工程价款结算800万元,其中发电车间500万元,冷却塔300万元。
甲公司抵扣了预付备料款后,将余款用银行存款付讫。
(3)20XX年10月8日,甲公司购入需安装的发电设备,价款总计700万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4)20XX年3月10日,建筑工程主体已完工,甲公司与乙公司办理工程价款结算800万元,其中,发电车间500万元,冷却塔300万元。
24年cpa笔记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1. 固定资产原价。
- 这是计算折旧的基础,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入账价值。
例如企业购入一台设备,价款100,000元,相关税费2,000元,运输费3,000元,那么该设备的原价就是100000 + 2000+3000 = 105,000元。
2. 预计净残值。
- 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企业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预计净残值,一般按照固定资产原价的一定比例确定,如3% - 5%。
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如果固定资产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后,在计算折旧时要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基础。
例如,固定资产原价100,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00元,那么后续折旧计算的基础就是100000 - 10000 = 90,000元。
4.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例如,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可能是20 - 50年,机器设备可能是5 - 10年等。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 年限平均法。
- 公式:年折旧率=(1 -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 例如,某固定资产原价1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寿命10年。
则年折旧率=(1 - 5%)÷10×100% = 9.5%,月折旧率=9.5%÷12≈0.79%,月折旧额 = 100000×0.79% = 790元。
知识点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一)固定资产的特征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3.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2.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知识点二、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知识点三、外购方式·不同取得渠道下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确认外购方式(1)入账成本=买价+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如果是购入生产用动产设备发生的运费还需内扣7%的增值税)+安装费+增值税(如果是购入生产用动产设备发生的增值税则允许抵扣)+专业人员服务费(注意与员工培训费相区别,员工培训费不能计入成本)(2)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
(3)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三年以上)时,应当以折现值入账。
知识点四、自行建造方式(1)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间接费用)(2)出包方式下的会计核算入账价值=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安装设备支出+分摊的待摊支出在出包工程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共同的支出,如研究费用、监理费用等。
在账务处理时应通过下列公式分配计入相应的工程项目中。
第五章固定财产第一节固定财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固定财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一)固定财产的定义固定财产,是指同时拥有以下特色的有形财产:(1)为生产商品、供应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拥有的;(2)使用寿命高出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财产的定义看,固定财产拥有以下三个特色:1.为生产商品、供应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拥有企业拥有固定财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供应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即企业拥有的固定财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用于销售的产品。
其中“出租”的固定财产,是指企业以经营租借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财产,不包括以经营租借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后者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财产。
2.使用寿命高出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财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财产的预计时期,也许该固定财产所能生产产品或供应劳务的数量。
平常状况下,固定财产的使用寿命是指派用固定财产的预计时期,比方自用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表现为企业对该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
对于某些机器设备或运输设备等固定财产,其使用寿命表现为以该固定财产所能生产产品或供应劳务的数量,比方,汽车或飞机等,按其预计行驶或翱翔里程预计使用寿命。
固定财产使用寿命高出一个会计年度,意味着固定财产属于非流动财产,随着使用和磨损,经过计提折旧方式逐渐减少账面价值。
对固定财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均属于固定财产后续计量。
3.固定财产是有形财产固定财产拥有实物特色,这一特色将固定财产与无形财产差异开来。
有些无形财产可能同时符合固定财产的其他特色,如无形财产为生产商品、供应劳务而拥有,使用寿命高出一个会计年度,但是,由于其没有实物形态,所以,不属于固定财产。
(二)固定财产的确认条件固定财产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加以确认。
1.与该固定财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财产最重要的特色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在确认固定财产时,需要判断与该项固定财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
第五章固定资产(六)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生产车间使用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1)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应予资本化。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题】20×7年1月3日,甲公司对现有的一台生产用机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护过程中领用本企业原材料一批,价值为94 000元,应支付维护人员的工资为28 000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编制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对机器设备的维护,仅仅是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不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 122 000贷:原材料94 000应付职工薪酬28 000【例题】甲公司自行建造某项生产用大型设备,该设备由A、B、C、D四个部件组成。
建造过程中发生外购设备和材料成本7 320万元,人工成本1 200万元,资本化的借款费用1 920万元,安装费用1 140万元,为达到正常运转发生测试费600万元,外聘专业人员服务费360万元,员工培训费120万元。
2015年1月,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
因设备刚刚投产,未能满负荷运转,甲公司当年度亏损720万元。
该设备整体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A、B、C、D各部件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公允价值分别为3 360万元、2 880万元、4 800万元、2 160万元,各部件的预计使用年限分别为10年、15年、20年和12年。
按照税法规定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按10年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其初始计税基础与会计计量相同。
第五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资产的定义看,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即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用于出售的产品。
其中“出租”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后者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资产。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比如自用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表现为企业对该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
对于某些机器设备或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使用寿命表现为以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例如,汽车或飞机等,按其预计行驶或飞行里程估计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意味着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随着使用和磨损,通过计提折旧方式逐渐减少账面价值。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均属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3.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具有实物特征,这一特征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区别开来。
有些无形资产可能同时符合固定资产的其他特征,如无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但是,由于其没有实物形态,所以,不属于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加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需要判断与该项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
cpa会计固定资产知识点CPA会计: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知识点在企业的会计体系中,固定资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固定资产是指那些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预期以一定时间内或多次使用而产生经济利益并具有形态稳定的有形资产。
正确处理、评估和记录固定资产是CPA会计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的确认是指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明确列示固定资产的过程。
在确认固定资产时,CPA会计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计量。
一般而言,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购置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在使用过程中累计折旧,并以账面净值为依据进行减值测试。
公允价值法是指按市场价值进行计量,这要求CPA会计师具备一定的估值能力。
通过公允价值法计量固定资产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其市场价值。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企业重组、出售或处置资产时,公允价值法的使用更为合适。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减值固定资产作为长期使用的资产,其经济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CPA会计师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直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折旧计算方法,它按照线性关系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均摊到其预计使用寿命中。
减值是指固定资产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
CPA会计师需要对账面价值和可回收金额之差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如果发现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处理,并将减值损失计入损益表。
三、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在其预计使用寿命结束或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时,企业需要进行处置。
处置的方式主要有出售、报废和捐赠。
如果企业决定出售固定资产,CPA会计师需要将其出售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核对,并计算出资产损益。
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减去其账面价值和处置费用后得到的差额,即为资产处置损失或处置收益。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时,CPA会计师需要确认固定资产的报废并计入损益表。
此外,还需要合理处理固定资产的残值,以防止企业在处置过程中产生其他损失。
第五章固定财富第一节固定财富确实认和初始计量一、固定财富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一)固定财富的定义固定财富,是指同时拥有以下特点的有形财富:(1)为生产商品、供给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拥有的;(2)使用寿命超出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财富的定义看,固定财富拥有以下三个特点:1.为生产商品、供给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拥有公司拥有固定财富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供给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即公司拥有的固定财富是公司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用于销售的产品。
此中“出租”的固定财富,是指公司以经营租借方式出租的机器设施类固定财富,不包含以经营租借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后者属于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财富。
固定财富的使用寿命,是指公司使用固定财富的估计期间,或许该固定财富所能生产产品或供给劳务的数目。
往常状况下,固定财富的使用寿命是指派用固定财富的估计期间,比方自用房子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表现为公司对该建筑物的估计使用年限。
关于某些机器设施或运输设施等固定财富,其使用寿命表现为以该固定财富所能生产产品或供给劳务的数目,比如,汽车或飞机等,按其估计行驶或飞翔里程估计使用寿命。
固定财富使用寿命超出一个会计年度,意味着固定财富属于非流动财富,跟着使用和磨损,经过计提折旧方式渐渐减少账面价值。
对固定财富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均属于固定财富后续计量。
固定财富拥有实物特点,这一特点将固定财富与无形财富差别开来。
有些无形财富可能同时吻合固定财富的其余特点,如无形财富为生产商品、供给劳务而拥有,使用寿命超出一个会计年度,可是,因为其没有实物形态,所以,不属于固定财富。
(二)固定财富确实认条件固定财富在吻合定义的前提下,应该同时知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加以确认。
财富最重要的特点是预期会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
公司在确认固定财富时,需要判断与该项固定财富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很可能流入公司。
假如与该项固定财富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公司,并同时知足固定财富确认的其余条件,那么,公司应将其确以为固定财富;不然,不该将其确以为固定财富。
第五章固定资产(二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教材例5-2】2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
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
该设备价款共计9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在20×7年至2×11年的5年内每半年支付90万元,每年的付款日期分别为当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
20×7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甲公司并开始安装。
20×7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398 530.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假定甲公司的适用的半年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900 000×(P/A,10%,10=900 000×6.1446=5 530140(元20×7年1月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 5 530 140未确认融资费用 3 469 860贷:长期应付款 9 000 000(2确定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如表5-1所示:尾数调整:81 748.39=900 000-818 251.61,818251.61,为最后一期应付本金余额。
20×7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确认的融资费用=[(9 000 000-900 000-(3 469 860-553 014] ×10%=518 315.40(元。
(320×7年1月1日至20×7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7年6月30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 553 01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53 014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贷:银行存款 900 000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 518 315.40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18 315.40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贷:银行存款 900 000借:在建工程398 530.60贷:银行存款398 530.60借:固定资产 7 000 000贷:在建工程 7 000 000固定资产成本=5 530 140+553 014+518 315.40+398 530.60=7 000 000(元(420×8年1月1日至2×11年12月31日,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章固定资产(五)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一、固定资产折旧【例题·单选题】2011年11月20日,甲公司购进一台需要安装的A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950万元,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61.5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安装A设备时,甲公司领用原材料36万元(不含增值税额),支付安装人员工资14万元。
2011年12月30日,A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A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甲公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2014年度对A设备计提的折旧是()万元。
A.136.8B.144C.187.34D.190【答案】B【解析】2012年计提的折旧=1 000×2/5=400(万元),2013年计提的折旧=(1 000-400)×2/5=240(万元),2014年计提的折旧=(1 000-400-240)×2/5=144(万元)。
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年折旧率用一递减分数来表示,将预计使用寿命逐期年数相加作为递减分数的分母,将逐期年数倒转顺序分别作为各年递减分数的分子。
【举例】比如5年,折旧率分别为5/(1+2+3+4+5),4/(1+2+3+4+5),3/(1+2+3+4+5),2/(1+2+3+4+5),1/(1+2+3+4+5)。
【教材例5-5】沿用【例5-4】,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表5-2所示:年份尚可使用年限原价-净残值年折旧率每年折旧额累计折旧第1年5 1 152 0005/15384 000384 000第2年4 1 152 0004/15307 200691 200第3年3 1 152 0003/15230 400921 600第4年2 1 152 0002/15153 600 1 075 200第5年1 1 152 0001/1576 800 1 152 000【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20×6年5月10日购入需安装设备一台,价款为500万元,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万元。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会计》第五章讲义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缴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所建工程都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企业如有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1)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用于生产设备的工程物资,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2)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增加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完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思考问题】自营建造固定资产期间处置工程物资取得净收益?【思考问题】在建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损失?(3)建造固定资产领用工程物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
(4)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应负担的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为之提供的水、电、修理、运输等劳务,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也应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5)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
(6)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工程成本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思考问题】在建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单项工程自然灾害损失?【例题4·计算题】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
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同时建造一条生产线和一座厂房。
2012年1月至7月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1月10日,为建造生产线购入A工程物资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为建造厂房购入B工程物资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款项已支付。
202x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第五章知识点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治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实在认条件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本钱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本钱,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这些支出包含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本钱等,也包含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一)外购固定资产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本钱,包含购置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使固定资产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效劳费等。
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
(二)自行建筑固定资产企业如有以自营方法建筑固定资产,其本钱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企业以出包方法建筑固定资产,其本钱由建筑该项固定资产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含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筑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含为建筑工程发生的治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三)其他方法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本钱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过失处理。
在按治理权限报经批准前,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四)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存在弃置费用时需要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弃置费用最终发生的金额(终值)与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现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销金额作为每年的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章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特征:(持有目的+持有期限+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注:以经营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为固定资产,以经营方式出租的建筑物为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注意:(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要和自有资产一样进行确认,实质重于形式(2)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虽然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3)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等资产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外购入账成本=价款+相关税【a、关税b、增值税(如果是购入生产用动产设备发生的增值税则允许抵扣)】+相关费【运输费(如果是购入生产用动产设备发生的运费还需内扣7%的增值税)、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场地整理费、专业人员服务费(注意与员工培训费相区别,员工培训费不能计入成本)】注:1、员工培训费记入当期损益,聘请专业人员服务费记入成本(为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必要支出)。
2、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企业购建(包括购进、接受捐赠、实务投资、自行建造、改扩建等)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但只限于生产设备,像小轿车不能抵扣3、如果领用原材料建造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必转出,因为购入时已抵扣。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1.定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租赁)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2.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1)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设备等,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中获得未来经济利益,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如:飞机的引擎)(3)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完工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1.外购固定资产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包括:关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成本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价、税、费)(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A.买: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B.安装时发生安装费: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C.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注:(1)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或一笔款项购入多项资产中除固定资产外还包括其他资产,按照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延期支付,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摊销金额在完工前计入“在建工程”,完工后计入“财务费用”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现值)未确认融资费用(未付的利息)贷:长期应付款(未付的本息和)借: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自己买料、自己盖房)A.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会计(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和记录⒊自营建造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和记录注意:①在建工程领用工程物资②在建工程领用有本企业生产成品用的原材料③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成品④在建工程发生的借款费用(2)自营建造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记录⒋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记录(1)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盘盈固定资产初始成本=重置成本(2)盘盈固定资产的记录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
⒌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1)提取安全生产费的确认计量原则①提取的安全生产费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②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先通过“在建工程”账户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
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2)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的记录⒍存在弃置费用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记录(1)弃置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相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弃置费用的现值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2)弃置费用的记录①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记: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贷:预计负债②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摊销弃置费用的现值时,记:借:财务费用贷:预计负债二、固定资产的计量和记录(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和记录⒈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和记录(1)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但是,下列情况除外:一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二是,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注意的问题①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并计提折旧。
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②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
第五章固定资产(二)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教材例5-2】2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
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
该设备价款共计9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在20×7年至2×11年的5年内每半年支付90万元,每年的付款日期分别为当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
20×7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甲公司并开始安装。
20×7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398 530.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假定甲公司的适用的半年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900 000×(P/A,10%,10)=900 000×6.1446=5 530 140(元)20×7年1月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 530 140
未确认融资费用 3 469 860
贷:长期应付款 9 000 000
(2)确定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如表5-1所示:
尾数调整:81 748.39=900 000-818 251.61,818 251.61,为最后一期应付本金余额。
20×7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确认的融资费用)=[(9 000 000-900 000)-(3 469 860-553 014)] ×10%=518 315.40(元)。
(3)20×7年1月1日至20×7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7年6月30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53 01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53 014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18 315.4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18 315.40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借:在建工程398 530.60
贷:银行存款398 530.60
借:固定资产 7 000 000
贷:在建工程 7 000 000
固定资产成本=5 530 140+553 014+518 315.40+398 530.60=7 000 000(元)
(4)20×8年1月1日至2×11年12月31日,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20×8年6月30日:
借:财务费用480 146.9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80 146.94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如有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1)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用于生产设备的工程物资,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2)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工程完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3)建造固定资产领用工程物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应负担的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为之提供的水、电、修理、运输等劳务,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也应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4)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所建造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
(5)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工程成本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6)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来的折旧额。
(7)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
提取安全生产费时借:生产成本(或当期损益)贷:专项储备
使用提取的安全费用时(1)属于费用性支出,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借:专项储备
贷:银行存款
(2)形成固定资产的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
“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例题】甲公司为大中型煤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该煤炭生产企业按原煤实际产量15
元/吨从成本中提取。
2014年5月31日,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科目余额为6 000万元。
(1)2014年6月份原煤实际处理为200万吨。
(2)2014年6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安全生产检查费20万元。
(3)2014年6月份购入一批需要安装的用于改造和完善矿井安全防护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5 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0万元,立即投入安装,安装中应付安装人员薪酬50万元。
(4)2014年8月份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要求:编制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
(1)2014年6月提取安全生产
借:生产成本 3 000(200×15)
贷: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 3 000
(2)2014年6月份支付安全生产检查费
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20
贷:银行存款20
(3)2014年6月份购入及安装设备
借:在建工程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贷:银行存款 5 850
借:在建工程50
贷:应付职工薪酬50
(4)2014年8月份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5 050
贷:在建工程 5 050
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 5 050
贷:累计折旧 5 050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是一家煤矿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安全生产费,提取标准为每吨15元,假定每月原煤产量为10万吨。
2014年5月26日,经有关部门批准,该企业购入一批需要安装的用于改造和完善矿井运输的安全防护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设备预计于2014年6月10日安装完成。
甲公司于2014年5
月份支付安全生产设备检查费10万元。
假定2014年5月1日,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
生产费”余额为500万元。
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2014年5月31日,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余额为()万元。
A.523
B.650
C.640
D.540
【答案】C
【解析】5月31日,生产设备未完工,不冲减专项储备,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余额=500+10×15-10=6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