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
- 格式:docx
- 大小:19.81 KB
- 文档页数:5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毒物是现代工业化的副产品,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毒性差异较大,经过工业生产后往往随着排放物、废气的形式进入环境中,对人类、生态和环境均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致癌物质是指能够引起某些器官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的化学物质,包括一些腐蚀性化学品、放射性元素、气体、液体和固体。
工业毒物中常见的致癌物质有苯、氯乙烯、氯丙烯、二硝基苯、多环芳烃等。
这些致癌物质能够破坏人体的DNA分子,导致细胞发生突变,最终引起癌症的发生。
许多工业生产从业人员接触过这些化学物质,他们的癌症发病率要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
2.有害物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工业毒物中的有害物质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许多工厂将危险化学品放在室内,没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工人的呼吸系统、肝脏和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导致肺癌、皮肤过敏等疾病。
3.化学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工业毒物中的许多有机化学物质可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感官、行为和情绪出现异常。
例如,苯并芘化合物、氯化苯胺、四氯化碳等化学品就能够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神经受损,导致心理疾病、中毒等症状。
4.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今天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夫妻的配偶存在受孕困难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与长期接触工业毒物有关。
许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生殖系统。
例如,苯、砷、镉、铅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都会影响人的精子质量、男性的生殖能力和女性的生育能力,甚至会促进染色体畸形的产生,增加婴儿先天性畸形出生的比例。
5.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各类器官的影响长期接触工业毒物的人群有可能出现各种器官的疾病。
例如,苯、氯化苯胺等有机物质会直接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长期接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导致人的呼吸系统感染,引起咳嗽、哮喘等疾病。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一、工业毒物概述工业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有机气体等。
这些毒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等。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毒物的工作者需要有相应的防护意识和技术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常见工业毒物及其特性1.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易燃性和毒性,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重金属:具有毒性和蓄积性,如铅、镉、汞等。
3.有机气体:易燃易爆、对呼吸道刺激和中毒作用明显,如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三、防毒技术培训内容1.毒物的识别和分类:通过外观、气味、特性等方式识别常见工业毒物。
2.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佩戴:包括呼吸器、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装备的选择和正确佩戴方法。
3.急救处理:应急情况下的毒物接触处理方法和急救措施。
4.工作环境监测:学习使用监测设备对工作环境中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5.个人卫生: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四、防毒技术的重要性工业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防护意识和技术是保障工作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防毒技术培训,工作者能够提高对工业毒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五、结语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的编写旨在提升工作者对工业毒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工作者们能够重视防毒技术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以上是针对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工作顺利,安全第一!。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1)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吕昊南(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1002 学号:3100904037)摘要:工业毒物正在危害着我们社会群体以及生长生活环境,我们要辨识工业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工业毒物,毒物危害,工业毒物的防治措施,工业防毒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引言: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
化学品的广泛应用,人类生活已离不开化学品,同时人类受到化学品损害的危险也在增加。
我们应该怎样区别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避免毒物对人体,对环境造成危害是重中之重。
一.毒物与工业毒物的概念及分类:1基本概念1).毒物:(1)一般来说,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2)通常是指在小剂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有毒与无毒意义上是相对的:(1)毒物只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与毒性(2)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能出现毒害作用“毒物本身不是毒物,而剂量使其成为毒物”(德国医生帕拉塞尔士)2).生产性毒物(工业毒物):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作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
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中毒: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2.毒物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原料、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辅助原料。
2)按按化学结构分类:无机化合物一般按其理化特性来分类,有机化合物则按其结构式或官能团来分类。
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在某些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3)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麻醉性气体、溶血性气体、致敏性毒物。
4)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脏、肾脏二.毒物的危害1.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的。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包括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毒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讨论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1.空气污染工业污染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多环芳烃等。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停留,并影响到人的呼吸系统。
长期吸入这些有害气体会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癌等病症。
2.水污染工业污染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汞、铅、氨氮、氰化物等。
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会被水生生物吸收,再进入人体,造成中毒和疾病,如胃肠道炎症、神经系统损伤、肝损伤等。
3.土壤污染工业污染也会导致土壤污染。
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渗透到地下水层中,同时在区域内的土壤里强烈累积,从而导致土壤污染。
被土壤污染的食品吃进人体后,会引起中毒和多种疾病。
4.食品污染食品污染也是工业污染对人体的一个重要危害。
工业工厂生产的食品中使用的大量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长期摄入这些食品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例如神经衰弱、恶性肿瘤、骨骼钙质流失等疾病。
5.噪声污染工厂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噪声,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引起耳部疾病、高血压等疾病,而这些病症也会间接地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总之,工业毒物的侵入人体的途径十分广泛,不仅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危害,而且也会间接地导致很多严重的疾病。
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来降低工业污染的程度,减少工业毒物的侵入人体的途径,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人们也需要认识到自身的权益,坚持确保自身的环保及健康权益不被侵犯。
常见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防护要点常见化学毒物主要有氯气、氨气、一氧化碳、苯系列物、亚钠、甲醛、硫化氢、易燃易爆物质、酸碱等腐蚀品和农药危害等,现将它们的危害及防护要点分述如下:1、氯气危害及防护要点氯气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工生产和自来水生产企业,应用十分广泛。
A.危害:氯属II级高度危害毒物,高浓度吸入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吸入可引起呼吸道粘膜症、肺水肿、眼和皮肤灼伤。
B.逃生:(1)沿侧风向逃离泄漏源。
--氯气比空气重,氯气泄漏后沿地面扩散和逃生时可登高逃离氯气危害。
(2)逃离时最好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
C.急救:(1)氯气遇水呈酸性,眼睛、皮肤受到刺激后,应使用0.2%~0.1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不少于30分钟,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自来水冲洗。
(2)呼吸道吸入引起急性中毒后,应及时使用“消泡净”防止肺水肿,必要时施行心肺复苏术、吸氧。
(3)吸入氯气量较大者应卧床休息,给以“舒喘灵”气雾剂,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2、氨气危害及防护要点氨气(液氨)可作为制冷剂使用。
A.危害:氨属IV级毒物,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死亡,吸入、接触并可引起灼伤、冷灼伤。
B.逃生:(1)氨气发生泄漏应及时戴好防毒面具。
(2)氨气较空气轻,逃生时先看准风向,沿侧风向逃生。
(3)将毛巾用醋浸湿捂住口鼻逃生。
C.急救:(1)接触氨气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处理。
(2)中毒时应使用“清沧1号”对咽部进行喷雾,严重者应实施心肺复苏术并送医院抢救。
3、一氧化碳危害及防护要点家庭使用的人工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A.危害:一氧化碳属II级中度危害毒物,它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窒息,急性中毒会引起头晕、无力、药迷甚至死亡。
B.防护:(1)厨房间及浴室加强通风。
(2)使用煤气时,人不离开灶台。
(3)停止使用,要及时关闭开关。
(4)发生泄漏,不能点火,动用任何可能产生火花电器、手机、电话等,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开门窗通风。
常见工业毒物最高容许浓度与阈限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工业毒物是指那些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与安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工业毒物最高容许浓度与阈限值标准。
这些标准是根据该化学物质的毒性、危险性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来确定的,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工业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与阈限值,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苯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广泛应用于染料、胶粘剂、塑料等工业生产中。
苯的主要危害是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标准,苯的最高容许浓度为5毫克/立方米,阈限值为10毫克/立方米。
苯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贫血、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甚至对骨髓、神经系统和肝脏产生损害。
二、氰化物三、氨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广泛应用于肥料、合成纤维、清洁剂等工业领域。
氨主要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都具有刺激性。
根据欧盟的标准,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5毫克/立方米,阈限值为18毫克/立方米。
长期暴露于氨会导致喉咙炎症、支气管炎、皮肤炎等症状。
四、苯酚五、氰化氢以上是关于一些常见工业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与阈限值的介绍。
工业生产中,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工人的健康与安全至关重要。
加强对工业毒物的监测与管理,减少毒物的排放与泄漏,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是每个工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
只有在落实好相关的标准和措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保护工人的健康与安全,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标准以当地法规为准】。
第二篇示例:工业毒物是指那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其接触可能会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业毒物包括苯、氨气、氯气、一氧化碳等,在一些特定的作业场所或生产过程中,这些工业毒物的浓度可能会超过安全标准,造成工人或环境的损害。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1)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毒物也日益增多,它们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了解这些常见的工业毒物及其危害,对我们的健康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一、铅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物质中,如油漆、汽油、电池、水管、建筑材料等。
当人暴露在铅中时,它会进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及血液系统等造成损害。
长期的铅中毒可以导致贫血、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低下和行为异常等病症。
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最为严重,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脑发育还未成熟,铅可影响儿童的智力和神经发育。
二、汞汞是一种重金属,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如水银温度计、灯泡、电池等。
汞的毒性很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或吸入,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长期的汞中毒可以导致头痛、口干、头昏、记忆力减退、手颤等症状。
特别是孕妇,如果遭受汞中毒,会对胎儿造成极大的危害,如胎儿畸形或智力发育异常等。
三、苯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中的有机化合物。
工业中广泛使用苯类化合物,如染料、塑料、橡胶等,它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
长期暴露于苯中,会影响血液系统、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会产生疲劳、失眠和胸口紧缩等多种症状。
长期接触苯还会增加患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癌症的风险。
四、氯化氢氯化氢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主要用于生产氯化铵、氯化钠等化学品。
暴露在氯化氢中会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的痉挛和肺水肿。
长期暴露在氯化氢中,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和肝脏的损害,引发口干、腹泻和恶心等症状。
氯化氢还可以与水蒸气形成强酸性气体,造成严重的酸雾污染。
五、甲醛甲醛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常用于生产工艺中,如木板、家具、建筑材料等。
长期暴露在甲醛中,会对呼吸系统、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损伤。
暴露在甲醛中,容易引起头痛、眼痛、鼻炎等症状。
长期暴露还可致使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癌症的风险增加。
以上这些工业毒物只是众多工业毒物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提高警觉,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有机化学——17常见有机毒物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与有机化合物相关的性质和反应。
虽然有机化合物在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具有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体和环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17种常见的有机毒物及其危害。
一、苯(Benzene)苯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广泛用于化工产业。
然而,长期接触苯可引发骨髓抑制、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二、甲醛(Formaldehyde)甲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挥发性物质,广泛用于建筑装修、纺织品及家具制造等行业。
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导致眼、鼻、皮肤刺激,并增加患上鼻咽癌和白血病的风险。
三、石棉(Asbestos)石棉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其纤维可用于建筑材料和热隔离。
然而,长期吸入石棉纤维会导致肺癌、间皮瘤等严重疾病。
四、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二硫化碳广泛用于合成橡胶和杀虫剂等工业过程中。
长期接触二硫化碳可能引发中毒性神经病变,且影响生殖系统。
五、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三氯甲烷,也被称为氯仿,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长期接触三氯甲烷可能引发肝脏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六、苯并芘(Benzo[a]pyrene)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常见于烟草燃烧、烤肉等过程中。
苯并芘被认定为人类致癌物,与肺癌和皮肤癌有关。
七、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合成纤维和塑料等行业。
长期接触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引发肝脏和肾脏损伤。
八、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是一种用于金属清洗和溶剂去污的化合物。
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可能导致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九、苯胺(Aniline)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和医药等行业。
然而,长期接触苯胺会引起贫血和肝脏损伤。
十、丙烯腈(Acrylonitrile)丙烯腈是一种用于合成纤维和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危害李芳材料化学1202班摘要:讲明了工业毒物的侵入人体的途径,各种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毒物的毒性分析。
着重分析了急性中毒的发生状况和救治原则。
然后做出了几个有关工业毒物安全事故的分析,最后对更好的避免工业毒物中毒事故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毒物,毒性,急性中毒,救治原则1引言工业毒物,以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存在于工业生产中的少量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
少量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者,称该物质为毒物。
这些物质以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存在于工业生产中者,称为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可按多种方法予以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如金属、醇、酮等;2、按用途分类,如农药、有机溶剂等;3、按毒害作用分类。
又可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加以区分。
作用的性质可分为:①刺激性,②窒息性,③麻醉性,④溶血性,⑤腐蚀性,⑥致敏性,⑦致癌性,⑧致畸胎性等。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则可分为:①神经毒性,②肝脏毒性,③血液毒性,④肾脏毒性,⑤全身毒性等毒物。
有的工业毒物主要有一种作用;有的具有多种作用。
目前世界许多化工厂附近居民以及在化工厂工作的员工都深受工业毒物的危害,那么如何使我们广大民众在受益于化工厂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免于工业毒物的荼毒就成了非常严峻的问题。
2 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
1.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
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
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毒物, 毒性, 工业, 分类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
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在化学工业中,毒性物质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有的作为原料,如制造硫酸二甲酯的甲醇和硫酸;有的作为中间体或副产物,如苯制造苯胺的中间产物以及苯生产二硝基苯的副产物硝基苯;有的作为成品,如化肥厂的产品氨、农药厂的产品有机磷;有的作为催化剂,如生产氯乙烯的催化剂氯化汞;有的作为溶剂,如生产胶鞋用的溶剂汽油;有的作为夹杂物,如电石中的砷和磷以及乙炔中的砷化氢和磷化氢;还有,如氯碱厂水银电解法的阴极用汞,以及氩弧焊作业中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等,多数都是毒性物质。
另外,塑料工业、橡胶工业中所用的增塑剂、防老剂、润滑剂、稳定剂、填料等,以及化学工业的废气、废液、废渣等排放物均属于工业毒性物质。
对于毒物的来源作全面调查,明确主要毒物,有利于解决毒性物质的污染和确定防毒措施,也有利于职业中毒的诊断。
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
它涉及毒性物质的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用条件。
例如氯化钠作为普通食用盐,被认为无毒,但是如果溅到鼻黏膜上就会引起溃疡,甚至使鼻中隔穿孔。
如果一次服用200~250g,就会使人致死。
这就是说,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以及所进行的加工过程,例如加热、加压、破碎、粉碎、筛分、溶解等操作,使工业毒物常呈气体、蒸气、烟雾、烟尘、粉尘等形式存在。
毒物存在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接触时中毒的危险性,影响到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病因。
2、工业毒物的分类在一般条件下工业毒物,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固体、液体或气体)存在。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
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
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
(1)苯
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苯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
酚是原浆毒物,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
另外苯有半抗原的特性,可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变态反应。
(2)甲苯
为无色具有芳香味的液体。
沸点100.6℃。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甲苯毒性较低,属低毒类。
工业生产中甲苯主要以蒸气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吸收很少。
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和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因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甲苯蒸气所致,出现头晕、头痛、无力、失眠、记忆力衰退等现象。
(3)四氯化碳
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油状液体。
熔点-22.9℃,沸点76.7℃。
不易燃、遇火或热的表面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四氯化碳蒸气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液体和蒸气均可经皮肤吸收,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3、硝基苯和苯胺
硝基苯是五色或淡黄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1.2037,熔点5.7℃,沸点210.9℃。
几乎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或苯互溶。
苯胺是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1.022,熔点-6.2℃,沸点184.4℃。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
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氧化变成硝基酚和氨基酚,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这类毒物还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贫血,也可直接引
起肝、肾和膀胱等脏器的损害。
4、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最常见的急性中毒,据1988年的全国职业病发病统计资料,窒息性气体中毒高居急性中毒之首;据化工部40年急性职业中毒死亡情况分析,高居首位的仍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竟占急性职业中毒总死亡数的65%,可见此类毒物的重要性。
根据这些窒息性气体毒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三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这类气体本身的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若在空气中大量存在可使吸入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机体缺氧。
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0.96%,若氧含量<16%,即可造成呼吸困难;氧含量<10%,则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属于这一类的常见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氩、氖等惰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血液以化学结合方式携带氧气,正常情况下每克血红蛋白约可携带1.4ml氧气,若每100ml血液以15g血红蛋白计算,约可携带21ml氧血;肺血流量约5L/min,故血液每分钟约从肺中携出1000ml氧气。
血液窒息性气体的毒性在于它们能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并妨碍血红蛋白向组织释放已携带的氧气,从而造成组织供氧障碍,故此类毒物亦称化学窒息性气体。
常见的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蒸气等。
细胞窒息性气体这类毒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从
而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造成生物氧化过程中断,形成细胞缺氧样效应。
由于此种缺氧实质上是一种“细胞窒息”或“内窒息”,故此类毒物也称细胞窒息性毒物,常见的为氰化氢和硫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