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资料】上海市16区县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赏析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2020年初三二模汇编——古诗文一(精校Word版含答案)长宁区(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2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甲】诗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所作,【乙】文选自《》。
(2分)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两种兵器,此指战争。
B.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竹简,此指书册。
C.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此指苟且偷生。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这种心,此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之心。
8.《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以上用原文回答),甲乙两者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0.下列对诗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篇作者都通过叙写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B.甲、乙两篇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身处困境的艰难。
C.甲诗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乙文从人的物质需求写起,上升到人的精神修养。
D.甲诗抒情,悲哀沉痛;乙文说明,慷慨激昂。
【答案】6.文天祥《孟子》(一题1分,错一字扣一分)7.B(2分)(选项中对本义和语境义的解释都是错的)8.舍生取义(1分,此空多写不扣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分)为信仰(理想、正义)不惜牺牲生命(1分,此空如抄原文,写“舍生而取义”等,扣1分)9.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古诗赏析专题浦东(18-2):(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傍晚的景色,《题破山寺后禅院》则写的是的景色。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描写了幽深宁静的山间风光。
B.两首诗都表达了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C.两首诗都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山林之静。
D.两首诗都在尾联含蓄委婉点明了题旨6.晴天早晨(或填“初日清晨”)(2分);7. D(2分)虹口(18-2):(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7题(4分)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加点词“余”的意思时是________ _。
(1分)7.本诗描写了诗人时的所见所思,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一个词是(3分)6.剩余,剩下(1分)7. 登楼远望(登高远眺或登楼观景,2分)愁(1分)青浦(18-2):(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黠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拟把”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婉约词,词牌名是“蝶恋花”。
B.这首词紧紧围绕上阙中的“望”字展开。
C.“伫倚”“望极”表明词人挂念远方的人。
D.最后两句表明词人对其所恋忠贞不渝。
6.打算7.B闵行(18-2):(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4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上海市各区县2020届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综合运用专题三、综合运用(10分)全文结束》》年3月16日20时30分,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在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4岁。
为悼念和追忆贺爷爷,初三(3)班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
24、活动一:请从下列材料提取信息,简要介绍贺爷爷。
(3分)①说起中国当代美术史,就绕不开贺友直这个人,在20世纪60年代,贺友直的连环画与齐白石的变法丹青,李可染的长江写生等,影响了中国一代美术人。
②贺友直为连环画尽心尽力了一辈子,八多岁时,仍孜孜以求,耕耘不息,黄永玉说他有一种类似宗教的虔诚,贺老用他那富有生命力的白描形式把现实生活与中国传统画手法结合得尽善尽美,也使通俗的连环画登上了艺术的大雅之堂。
25、活动二:由于人们阅读方式改变以及动漫业竞争之诸多因素,作为一个画种,曾红极一时的连环画已濒临消亡。
为宣传和传承连环画这门艺术,请你提出两个建议。
(4分)宣传方面的建议:传承方面的建议:26、2000年,79岁的贺友直受邀去法国某学院讲课。
开讲前,贺老在黑板上几笔画了个自画像,镇住了满堂的学生。
此画后来被制成地砖,铺在昂古莱姆市法国国家连环画和图像中心的广场上。
请仔细观察左边的贺老自画像,抓住一点,探究其寓意。
(3分)三、综合运用(11分)24、他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很难绕开的人物,影响了中国一代美术人。
他一辈子执着于连环画的创作并在创作方面开拓了新境界。
(3分)25、例如:宣传方面的建议:板报宣传、主题班会等。
传承方面的建议:建议学校开设连环画赏析拓展课;积极参加连环画绘画技艺学习班等(4分)26、观察点:谢顶的形象以及脸部特写上未画嘴,却突出了耳朵和镜片背后清澈、犀利的目光。
感受点:(1)尽管年事已高,仍要孜孜以求。
(2)作为艺术家,重在要冷静地倾听和明锐地观察。
(3)做人做事不在于说,而在于行。
(以上任意答一点即可)(3分)普陀区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7题(10分)【材料一】《辞海》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科幻小说”的定义如下: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
2020年初三二模汇编——古诗文二(精校Word版含答案)长宁区(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曹玮用兵①曹玮知镇戎日①,尝出战小捷,虏②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行阵。
众将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③军。
不若弃之,整师.而归。
”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虏去玮十里,闻其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整师待之。
向暮,虏至,玮使人谓之曰:“大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兵马,明日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
②旦日,玮鼓军而进,一战克敌,遂弃牛羊而班师。
③既克,玮曰:“吾知虏伺机必还,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精已疲,力已尽,投其所好而安之,则气衰而难鼓矣。
吾以此取之。
”(选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地重镇。
知镇戎日:主镇镇戎的时候。
②虏:古时对外族二段蔑称。
③縻(mí):束缚。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玮侦虏兵去.已远()(2)整师.而归()12.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A.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B.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多次侦察。
C.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D.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侦察。
13.从全文来看,曹玮能够一战克敌的原因是什么?(6分)(1)(2)(3)【答案】11.(1)离开(2)军队(一题2分)12.D(2分) C(1分)13.(1)故为贪利以诱之(伪装贪利之举诱使敌方长途奔袭)(2)行得地利处以待之(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3)投其所好而安之(投其所好令敌军隔一夜再战,泄其锐气)(一小题2分,用原文语句或自己概括均可,顺序不论,酌情给分)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9-12题(12分)解缙①应制②题《虎顾.众彪③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2020年初三二模古诗文二汇编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2分)崇①奏捕蝗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捕蝗:“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瘞②,蝗乃可尽.。
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③耳。
”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拒御史不应命。
崇移书诮④之曰:“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⑤,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注释]①崇:宰相姚崇。
②瘞:yì,埋。
③特人不用命: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
④移书:传递文书。
诮:qiào,讥讽。
⑤无年:荒年。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蝗乃可尽.()(2)分道.杀蝗()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崇奏捕蝗倪若水纵捕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
(2分)【答案】10.(1)完,没有了(2)路11. C12.倪若水上言拒御史崇移书诮倪13.害怕被扣上“无德”的帽子;更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荒年,自己难辞其咎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鷧鸟①中计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
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
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
仍下啄,飞止如故。
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
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注释]①鷧(yì)鸟: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
善于潜水捕鱼。
②刍(chú)人:草人。
③假假:拟声词。
专题02诗词鉴赏、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0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______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3)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这两篇作品都与作战相关。
甲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_(姓名),词牌名是________。
乙文选自史书《_______》。
3.以下对两篇作品中描写沙场作战的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所占篇幅都不多B.都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C.都刻画了明君和忠臣的形象D.都强调了勇气是作战取胜的关键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既克,公问其.故。
5.两篇作品的主人公具有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但甲词重在表达______和_______;乙文则重在论述作战取胜的关键在于________和__________。
【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甲)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020年初三二模汇编——古诗文一长宁区(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2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甲】诗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所作,【乙】文选自《》。
(2分)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两种兵器,此指战争。
B.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竹简,此指书册。
C.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此指苟且偷生。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这种心,此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之心。
8.《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以上用原文回答),甲乙两者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0.下列对诗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篇作者都通过叙写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B.甲、乙两篇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身处困境的艰难。
C.甲诗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乙文从人的物质需求写起,上升到人的精神修养。
D.甲诗抒情,悲哀沉痛;乙文说明,慷慨激昂。
徐汇区(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8题(11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020年上海中考各区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2020年5月闵行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盖公者,齐之胶西人也,明《老子》,师事乐臣公。
汉之起,齐人争往于世主,唯盖公独遁居不仕。
及汉定天下,曹参为齐丞相,尽延问长老诸生以百数,何以治齐。
人人各殊,参不知所从.。
闻盖公善治黄老,乃使人厚币聘之。
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遂推此类,为参具.言之。
参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之,齐果大治。
及参入相汉,导盖公之道,故天下歌之。
盖公虽为参师,然未尝仕,以寿终。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参不知所从.()(2)为参具.言之()11. 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 曹参喜欢,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B. 曹参喜欢,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C. 曹参高兴,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D. 曹参高兴,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12. “齐果大治”在文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来回答)(4分)10.(各2分)(1)听从,顺从(2)详细地11.(4分)C12.(2分)天下歌之(2分)听从了盖公“治道贵清净”的建议。
如果写只采纳了盖公的建议给1分。
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
但是,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默写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 。
(白居易《卖炭翁》)______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向吾不为斯役,______ 。
(柳宗元《捕蛇者说》)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 。
刘禹锡《竹枝词》)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四条本市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类:(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三)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四)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
下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可回收物就是适宜回收的生活废弃物,有些可回收物是可循环利用的。
B.吃了变质的饭菜会损害人体健康,应把变质的饭菜归为有害垃圾。
C.湿垃圾一定是潮湿的生活废弃物,但潮湿的生活废弃物并不都是湿垃圾。
D.表面干燥的垃圾不一定就是干垃圾,有些潮湿的垃圾却可能是干垃圾。
废旧手机,不易腐烂,随意丢弃会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部分材料可循环利用,你会将其归为哪一类生活垃圾?为什么?某小区要在垃圾投放口贴上图标以指导居民按类投放垃圾,请从下列图标中为可回收垃圾投放口选择最合适的一幅,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金山一、古诗文(35分)(一) 默写(13 分)1. 儿童相见不相识, 。
(《回乡偶书》)2.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3.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所欲也》)4.小慧和家人去旅游,山峦重叠间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山村,此情此景让她不禁吟起了《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二)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 题(22 分)[甲]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 鼓琴足以自娱: 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①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②,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注释]①愀,表情变化的样子。
②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
审,明察。
5.[甲] 诗的作者是(朝代) 的:[乙] 文的作者是宋代的(人名)。
(2 分)6.解释下列加点字(4 分)(1) 任.尔东西南北风(2) 行.修于内者7.下列对[丙] 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多利用自己而受到拘累的。
B.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让自己受到拘累的C.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
D.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多利用自己而使自己拘累的,8.对[丙] 文颜回“不愿仕”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上海市各区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宝山、长宁、金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
(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1点1分。
写法和情感各2分。
“同”2分、“异”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2020年二模古诗文(二)20-2宝山初三语文(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
但是,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_;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_。
(4分)A.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B.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C.逸马杀犬于道。
11.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9.(4分)A10.(4分)(叙述)A、B句的主语各不相同 B句相对啰嗦(或者说C句更加简洁)(或者从语序角度、过错方角度回答,也可以)11.(4分)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叙述)20-2崇明初三语文(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
2020高三二模:古诗鉴赏2020二模·长宁区九日渡江(明)李东阳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九日渡江:成化十六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南京)乡试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扬州北上,时逢重阳,遂作此诗。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广德元年,官军先后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消息,遂作此诗。
12.下列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两首诗的韵脚相同。
B.两首诗都有对仗句。
C.两首诗并非都是首句入韵。
D.两首诗中只有一首是七律。
13.下列对两首诗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九日渡江》第一联由景入情。
B.《九日渡江》第二联即景抒情。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首句领起全篇。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诗人的行踪为主线。
14.“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都连写四处地名表达“归心”,请比较其表达效果。
(5分)12.D(1分)13.D(2分)14.答案示例:两首诗都以四个地名连续转切,分别以“直过”“更东下”和“即从”“便下”等词衔接,节奏紧凑,绾合紧密,流转自如,渲染出归心之切。
李诗的地名收于“维扬”,重阳节还是免不了漂泊在外,在归程的急切和愉悦中,还透出一点孤独落寞之感;杜诗的地名则直指最终的目的地,急切回返的心情中充满了喜悦、兴奋。
(5分)评分说明:如果从距离的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2020二模·黄浦区闻角(唐)章孝标边秋画角①怨金微②,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
(2)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
【答案】(1)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两诗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野望》抒发了向伯夷、叔齐两位隐士看齐的惆怅、孤寂的情怀;《南乡子》抒发了诗人遥居异乡的思乡之愁。
【解析】【详解】(1)要求学生识记诗词写景的作用。
诗词一般写景的作用是:点名时令:既营造了氛围,也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有时也间接抒发了诗人的特定情感。
本题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写景时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野望》中:傍晚时分,诗人望着山野景色,看到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不禁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心情抑郁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的“采薇”之句。
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几分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欲望。
《南乡子》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2.《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句“结庐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D.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
2020上海各区中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诗文阅读宝山区:(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甲】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霍开,云归而岩穴晖,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_______(2分)(2)“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7.下列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化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8.上述两篇作品中,划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
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6.(4分)(1)王维文忠(2)夜晚(日落)昏暗7.(4分)B8.(4分)第一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
第二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崇明区(二)阅读(甲)(乙)诗文。
完成6-9题(12分)(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缭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仅倦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涂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赖,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实甜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奔者胜,能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020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默写宝山区(一)默写(16分)1.终日不成章,。
(《古诗十九首》)2. ,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4. ,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5.幽美清雅的环境,能反映主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陋室铭》中“,”这两句话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答案】1.泣涕零如雨2.杏花疏影里3.晓驾炭车辗冰辙4.乃悟前狼假寐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解析】本次模考默写前4题都是古诗词中的,只有第5题出自文言文《陋室铭》,整体难度较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陋室铭》理解性默写的难度比较大,易错字比较多,例如:“辙”、“寐”的正确书写,学生要多花些时间和功夫来准备。
崇明区(一)默写(16 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4.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5.当你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屡遭挫折时,,你可以用柳永的的《蝶恋花》》中的“,”一句来劝勉自己坚持下去。
【答案】1.淡妆浓抹总相宜(3分)2.晴川历历汉阳树(3分)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分)4.亭亭净植(3分)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句2分,共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历历”“植”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奉贤区(一)默写(16分)1.万籁此俱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 ,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雨晴》)3.人面不知何处去,。
(崔护《题都城南庄》)4.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5.为人处事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义”两者关系时,我们应该做到“,。
2020年二模古诗文(一)20-2宝山初三语文(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1)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_______;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______。
(2分)(2)“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__。
(2分)7.下列对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4分)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换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8.上述两篇作品中,画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
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6.(4分)(1)王维文忠(2)夜晚(日落)昏暗7.(4分)B8.(4分)第一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
第二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20-2崇明初三语文(二)阅读(甲)(乙)诗文。
完成6-9题(12分)(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精选汇编试题精选汇编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________ 黄庭坚(一说刘潜)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①。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作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12.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水龙吟B.生查子C.浣溪沙D.水调歌头13.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
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
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即昭君墓时,不由触景生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
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
14.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12.(1分)D13.(3分)C14.(4分)下片由“青冢”触发感慨,巡猎看似“闲”实则“感”。
先写汉时民殷国富,不乏谋臣良将,天子却不能凭借实力巩固边防,将社稷安危托付于昭君之手,后两句转回现实,“戎虏和乐”“圣主无忧”看似赞扬国家安定,实则反讽宋朝对外国策。
借古讽今,借对汉时昭君和番的批判表达对宋朝面对外敌忍辱求全的激愤之情。
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
2020年初三二模古诗文二汇编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2分)崇①奏捕蝗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捕蝗:“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瘞②,蝗乃可尽.。
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③耳。
”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拒御史不应命。
崇移书诮④之曰:“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⑤,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注释]①崇:宰相姚崇。
②瘞:yì,埋。
③特人不用命: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
④移书:传递文书。
诮:qiào,讥讽。
⑤无年:荒年。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蝗乃可尽.()(2)分道.杀蝗()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崇奏捕蝗倪若水纵捕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
(2分)【答案】10.(1)完,没有了(2)路11. C12.倪若水上言拒御史崇移书诮倪13.害怕被扣上“无德”的帽子;更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荒年,自己难辞其咎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鷧鸟①中计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
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
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
仍下啄,飞止如故。
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
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注释]①鷧(yì)鸟: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
善于潜水捕鱼。
②刍(chú)人:草人。
③假假:拟声词。
古诗赏析专题浦东(18-2):(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傍晚的景色,《题破山寺后禅院》则写的是的景色。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描写了幽深宁静的山间风光。
B.两首诗都表达了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C.两首诗都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山林之静。
D.两首诗都在尾联含蓄委婉点明了题旨6.晴天早晨(或填“初日清晨”)(2分);7. D(2分)虹口(18-2):(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7题(4分)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加点词“余”的意思时是________ _。
(1分)7.本诗描写了诗人时的所见所思,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一个词是(3分)6.剩余,剩下(1分)7. 登楼远望(登高远眺或登楼观景,2分)愁(1分)青浦(18-2):(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黠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拟把”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婉约词,词牌名是“蝶恋花”。
B.这首词紧紧围绕上阙中的“望”字展开。
C.“伫倚”“望极”表明词人挂念远方的人。
D.最后两句表明词人对其所恋忠贞不渝。
6.打算7.B闵行(18-2):(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4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无言谁会凭阑意”中的“意”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_”。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残”字表达了主人公忧愁沮丧的心情。
B.“黯黯”写出了夕阳残照之下景色的灰暗。
C.上阙情景交融,描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顿生之状。
D.下阕直抒胸臆,书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之意。
6.春愁(2分)7.B黄浦(18-2):(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残照”的意思是。
(2分)7.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体现的精神是。
(2分)A.乐而忘忧B.锲而不舍C.挺身而出D.尽力而为6.(2分)落日(夕阳、斜阳)的余晖(光)/夕照(只写落日、残阳1分)7.(2分)B徐汇(18-2):(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望岳柱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2分)A.古体诗B.律诗C.绝句D.七言诗7.诗中“凌”的含义是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6.(2分)B 7.(2分)登上杨浦(18-2):(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7题(4分)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危:高楼B.伫:久立C. 疏狂:狂放不羁D.强乐:极致的快乐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目“蝶恋花”巧设比喻,含蓄表达了这首词思恋怀人的主题。
B.上型造了一位喜色中登楼望远,因相思而忧愁的主人公形象。
C.下情景交融,展现了主人公苦中求乐,仍难遭愁绪的的过程。
D.本词主题显豁,围绕“春愁”,写尽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6.D(2分)7.B(2分)长宁(18-2):(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山居秋暝(王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初平”的意思是;“春芳歇”的意思是 (2分)7.对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的律诗。
B.都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C.颔联和颈联都是工整的对偶句。
D.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6春水初生已与堤平春天的芳华凋谢了7、B嘉定、宝山(18-2):(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这首词作者是______(朝代)人,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抒发了出猎时威武豪迈的壮志豪情。
B.作者抒发了出猎时不可一世的壮烈场面。
C.作者抒发了失意时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
D.作者抒发了得意时为国立功的急切心情。
6.(2分,每空1分)苏轼在密州打猎7.(2分)C奉贤(18-2):(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 “孤蓬”喻指。
(2分〉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 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 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6.(2分)远行的朋友 7.(2分) D静安(18-2):(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7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鬓先秋”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觅封侯”用班超典故表达建功立业之志。
B.“关河”两句表明作者已长期不受重用C.“胡未灭”三句抒写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
D.“此生”三句表达作者对人生易老的感慨。
6.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2分)7.D(2分)松江(18-2):(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人借“鹤□楼□”来抒发怅然若失的感慨。
(从诗中选取两字填入空格)(2分)7.与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A.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B.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C.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2分去空7.2分 D金山(18-2):(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哪个地方的刺史时所作?()(2分)A.杭州 B.苏州C.徐州D.扬州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面初平”表明湖水丰盈,勾勒出暮春之景。
B.“乱花”写出暮春时节杂花稀少、稀疏的特点。
C.“没马蹄”表明杂草繁茂,把马蹄子都遮住了。
D.“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表明诗人流连忘返。
6.A(2分)7.D(2分)普陀(18-2):(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 “望极”的意思是。
(2分)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写境,下阕抒情。
B、词人借用细风、春草,歌咏了春天的生机。
C、痛饮狂歌终觉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
D、“终不悔”表现词人感情坚贞和态度执着。
6.极目远望7. B崇明(18-2):(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6.词中“”一字表达了作者悲愤、不甘的情感。
(2分)7.下列诗句中与《诉衷情》所表达的感情最相似的一句是(2分)A.可怜白发生。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欲说还秋,却道天凉好个秋。
D.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 空(2分)7. A(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