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东南亚
- 格式:ppt
- 大小:25.65 MB
- 文档页数:42
《东南亚》练习一.选择题1.在超市里我们一般都可以买到味道好、口感佳的“泰国米”。
其实在东南亚还有两个国家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它们是()A.越南、马来西亚B.越南、缅甸C.老挝、越南D.缅甸、印度尼西亚2.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A.五海三洲之地 B.十字路口位置C.连接东西方铁路枢纽D.位于印度洋和大西洋间3.在世界上,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位于()A.五海三洲之地B.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C.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要地D.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4.陈毅元帅《赠缅甸友人》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根据诗句中所描述的区域,下列说法措误的是()A.诗句反映的区域华人和华侨比较集中B.诗句中的“江”’指的是长江C.诗句反映了该区域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该区域主要是黄种人5.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因为这里处于()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之间6.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A.红河 B.湄公河C.萨尔温江 D.伊洛瓦底江7.寒假期间,小伟一家要到东南亚旅游,他们的准备不恰当的是()A.小伟的父亲带了几把雨伞B.小伟的旅行包内塞了一件羽绒服C.小伟的妈妈准备了一瓶防晒霜D.小伟带了一件泳衣8.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9湄公河流经的东南亚地区典型的地表形态是()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B.地势低平,平原广布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地势高峻,雪峰相连10.关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人口、城市、农业区的分布说法错误的是()A.河流沿岸 B.河口三角洲C.沿海地区 D.山麓地带11.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A.泰国 B.柬埔寨C.老挝 D.缅甸12.关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B.中南半岛山环水绕,地势南高北低C.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D.地处亚洲与非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13.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B.高原为主,地面崎岖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地形复杂,中高周低14.寒假期间,宁宁一家到东南亚旅游,在那里见到许多会说汉语和写汉字的华人、华侨,这些华人、华侨的祖先来自()A.广东、广西B.浙江、福建C.广东、福建D.福建、海南二.填图题(共3小题)15.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及风土民情各具特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归纳两个地区在陆地组成上有何不同:.(3)A是,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要道.(4)东南亚旅游业发展迅速,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B国有著名的旅游景点.(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物产丰富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而且也是许多热带经济作物的原产地,如(至少填两种).16.读东南亚部分地形图与“曼谷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中南半岛上山脉与河流分布的特点是.(2)图中字母A为海峡,试简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试分析该地区成为世界主要稻米产区的自然原因.①地形方面:.②气候方面: .17.读东南亚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国家A是,国家B的首都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2)说出图中数字所示的海域名称①是;②是.(3)字母A所属的气候类型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分析】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
第一节东南亚1.东南亚=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大部分2.中南半岛北回归线穿过北部(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10月西南风、旱季11-5月东北风)(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赤道穿过(热带雨林气候)(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湍急)3.南亚和东南亚的旱涝灾害是西南季风导致的4.印度尼西亚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火山国)5.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之间)(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十字路口、咽喉)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新加坡港(花园城市)6.东南亚东边太平洋、西边印度洋中南半岛东边南海、西边孟加拉湾7.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油、椰子、椰油、蕉麻稻米(湿热环境):泰国、越南、缅甸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锡:泰国、马来西亚8.东南亚内陆国:老挝9.亚洲/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10.中南半岛各国首都沿河分布(水源、交通、防卫)11.东南亚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广东、福建人下南洋,“南洋”指的是东南亚第二节南亚1.南亚位于东半球,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东边孟加拉湾、西边阿拉伯海,恒河(圣河)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2.地形: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3.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4.南亚气候类型:主要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三季:雨季、凉季、热季)P43页图片凉季东北风,雨季西南风其他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温大陆、高山高原气候5.宗教发源地:佛教、印度教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国教)、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国教)、孟加拉国、马尔代夫6.泰姬陵在印度,伊斯兰教建筑7.南亚经济以农业为主(水稻)畜牧业(牛、羊)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恒河下游棉花:德干高原西部8.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7.1 东南亚知识要点知识点一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半球和半球。
2、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带,纬度。
3、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部,东临洋,西临洋,南与洲为邻。
4、范围:东南亚包括半岛和群岛的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而得名。
5、马六甲海峡:(1)东南亚地处洲与洲、洋与洋的“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位于半岛和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与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马六甲海峡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被日本称为“”。
6、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南部,是世界著名海港,有“”之称。
知识点二地形特征1、中南半岛(1)地势:大致。
判断依据是:。
(2)地表形态特征是:。
2、马来群岛(1)由2万个岛屿组成。
(2)大多数岛屿地势,山岭很多,平原,河流。
(3)这里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知识点三气候特征1、中南半岛:大部分为气候,终年,分两季。
每年6月到10月盛行季风,降水很多,为季;11月到次年5月盛行季风,降水偏少,为季。
2、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
由于,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3、这两种气候具有的共同特征,有利于和作物的生长。
知识点四河流特征知识点五社会经济1、人口和城市: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的地区之一,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大河的、以及地带。
2、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最集中的地区,祖籍多为、两省,以人种为主。
3、东南亚的传统民居是,屋顶坡面长且陡,便于排水。
4、中国的近邻:中国陆上邻国——、、。
世界最大群岛国家——(国、国)。
东南亚唯一内陆国——。
5、物产:(1)热带经济作物:、、、等(2)水稻生产国:、、(当地水稻种植业条件:气候;河流下游多,地形;水源;劳动力)(巧记:马棕泰橡菲麻子,印尼椰子泰国米)(3)矿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泰国、马来西亚6、拓展:东南亚成为中国人主要出游目的地的原因:(1);(2);(3)。
东南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二、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板书:㈣富饶的物产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总结:1.矿产资源:石油、锡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
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分布。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亚洲的一个局部区域——东南亚。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数据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熟悉东南亚的地理特征,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分析东南亚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2.教学难点:对东南亚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以及相关地理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地图和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资料等;3.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七章了解地区7.1东南亚(1)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2.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7.1东南亚(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
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2、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2、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难点:1、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2、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复习导入新课一、马六甲海峡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
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
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二、富饶的物产指导学生读图7-6“东南亚物产分布”完成下列任务1、从图上找出主要热带作物及其产地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2、东南亚矿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哪两种?(锡和石油)锡——泰国、马来西亚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3、讨论: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三、中国的近邻1、国家读图7-8,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缅甸——内比都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东帝汶(最新独立)其中与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东南亚》教材活动解析P32活动1.读图7-1,找出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说一说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2.在中南半岛上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说出这些河流的大致流向,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大洋的水系。
3.在马来群岛中,找出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菲律宾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看看它们是否都属于亚洲。
P33活动1.读图7-3,你认同玲玲和贝贝的观点吗?请谈一谈你对火山的看法。
图7-3火山下的民居2.根据所学知识,填表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
P35活动1.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2.马六甲海峡每天有数百艘船只进出,航运非常繁忙。
但是,海峡航道较为狭窄,还有礁石和小岛,影响海上交通安全。
读图7-1、7-4,如果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并说出理由。
P37活动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
此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
读图6-9、7-1、7-6,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中南半岛水稻的主要产区,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类型。
2.议一议,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P37活动读图7-1、7-8,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说出东南亚哪几个国家与我国大陆接壤。
2.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的名称叫什么?它流经哪些国家?注入哪个海洋?3.填写下列各国首都以及流经那里的河流名称,举例说出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P39活动构建地理“知识树”。
东南亚一、选择题1、东南亚位于 (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2.下列关于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与我国山水相连B.这里山岭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C.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D.这里的大河都注入印度洋3、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C、炎热少雨D、全年高温多雨4、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终年高温多雨B、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C、冬冷夏热,年较差大D、终年高温,冬雨夏干5、下列关于东南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B.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C.马来群岛全为热带雨林气候D.马来群岛的农业生产四季都有收获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常发生地震,该海域位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7、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国家是()A.菲律宾B.印度尼西亚C.新加坡D.马来西亚二、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M 海峡位于岛和半岛之间,地处_______地区(亚洲分区)。
图中A表示______洋,B表示________洋,M海峡是连接这两个大洋最近的海上通道。
(2)图中C是波斯湾,该海湾及其沿岸地区的_____(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从这里输出的矿产向东经M海峡主要运往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________,该国把M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3)D表示___ __运河,它是亚洲与_______洲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4)图中E是半岛,其主要气候类型对应右图中的F位于群岛,其主要气候类型是对应右图中的。
东南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构成的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5)了解马来群岛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培养借助图片资料体验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富饶的物产及其居民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复习知识。
1.东南亚的位置及组成。
2.东南亚的气候特征。
3.谈谈东南亚重要的海运交通枢纽所起的作用。
二、导入。
感谢同学们上节课的辛勤考察,我们大家对东南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出发了。
不过,我们到那去要知道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会品尝到哪些美食,还要了解是否会有语言障碍、可能突发的自然灾害等.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东南亚的农业、旅游、居民和自然灾害。
三、自主学习,领悟新知。
学生自由结成四组。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一组物产考察队:考擦富饶的物产与本地的气候之间的关系。
二组景观考察队:考擦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地区的经济影响。
三组居民考察队:考擦居民集中地区分布特点以及主要居民种族。
四组灾害考察队:考擦东南亚自然灾害现象及发生的原因。
1.富饶的物产课件展示:(1)粮食作物:经济作物:(2)把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名连线。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菲律宾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3)你知道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是和,分别属于的国家为和。
2.旅游景观。
学生搜集图片: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人鳄表演、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的狮头鱼尾公园、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本区的经济有何影响?3.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问题?东南亚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否相同?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读课本40页第二段,思考回答: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他们主要在什么时间来到东南亚?祖籍我国哪?他们为东南亚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去东南亚会有语言障碍吗?(不会。
7.1 东南亚课堂练习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一、单选题1.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B.土耳其海峡C.朝鲜海峡D.白令海峡2.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A.日本B.英国C.印度尼西亚D.美国3.小明计划暑假去东南亚旅游,以下景点中他不可能看到的是()A.花园城市新加坡B.缅甸仰光的大金塔C.埃及金字塔D.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4.读图,判断中南半岛当地的地形特征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丘陵广布,溪水北流C.平原壮美,一望无际D.高原辽阔,雪山连绵5.读下图,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下列城市位于湄公河沿岸的是()A.河内B.曼谷C.金边D.仰光6.下面是一些精美图片,其中属于缅甸的是()A.B.C.D.7.下图海峡中,地处东南亚交通要道咽喉的是()A.B.C.D.8.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是()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新加坡D.香港9.“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说明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什么特点?()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山河东西走向C.中间高,四周低D.四周高,中间低2022年11月G20峰会期间,由中国全流程负责的印尼雅万高铁举行了全面检测,测试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完全符合最初的设计要求,这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志性工程将在2023年六月底正式通车。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雅万高铁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包括()A.滑坡、泥石流B.高寒缺氧C.高温潮湿D.地震火山11.据图可知,影响雅万高铁线路选址最重要的因素是()A.城市分布B.地形C.气候D.河流二、填空题12.东南亚各国许多大城市分布在和。
13.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岛之间,位于该海峡最窄处的国家是。
14.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是。
15.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