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互相咬尾如何处理下篇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猪打架应该怎么处理_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猪打架应该怎么处理1、分圈饲养在养殖小猪的时候,如果饲养密度较大的话,就会出现空气质量较差、活动空间较小的现象,就会导致小猪互相撕咬和打架。
在养殖小猪的时候,可以根据小猪的体型、性别和年龄分圈饲养,这样不仅比较方便管理,还可以避免疾病快速的传播。
2、饲料充足小猪在投喂的饲料量较少的时候也会出现打架的现象。
在养殖小猪的时候,每天最好投喂3次饲料,可以在早上的7点、中午的11点和晚上的6点投喂饲料,这样就可以保证饲料比较充足,而且在给小猪投喂饲料的时候不能选择发霉或者变质的饲料。
3、遮盖气味猪的嗅觉是比较敏感的,如果猪群中出现了一头比较陌生的猪,就会对其进行撕咬。
想要在猪群中放入陌生的小猪的话,就需要先放在猪群的旁边,让猪群适应陌生猪的气味,或者在陌生猪的身上撒上猪群的尿液,这样也可以快速地熟悉。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猪合圈时可带笼头或者找个栅栏或者其他能让猪看到的东西可避免猪打架。
通常猪咬架产生应激反应时,需将被咬伤以及出现应激反应的猪拖出隔离,用酒精或者醋精喷洒其全身,对出现严重应激反应的猪实行静脉放血,将猪耳背面的静脉血管划开,中大猪放血100-200毫升,小猪放血50毫升,待其缓转呼吸正常后再对症下药。
猪的生活习性猪具有拱土觅食的特性,这是非常突出的特征,它的鼻子也属于高度发育的器官,在觅食的时候,嗅觉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它喜欢吃甜食,在白天的时候一般会采食6-8次,晚上采食的次数会增加1-3次。
它是群居动物,不过也是具有竞争性的,经常会出现大欺小、强欺弱的情况,如果说猪群越大,这种表现也会更明显。
养猪需要注意什么1、在给猪喂食的时候,需要根据猪的采食量和体重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可以适当地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补充猪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2、在给猪投喂饲料的时候需要定时定量,饲料的配方和喂食的时间在确定之后就不要随意更改,这样可以养成猪的条件反射,帮助猪消化和吸收饲料。
猪咬尾巴什么绝招能解决?治疗猪咬尾巴的偏方猪咬尾巴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猪尾巴被咬烂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发炎高烧,或者感染其他的病毒引发其他疾病。
那么猪咬尾巴什么绝招能解决?猪咬尾巴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猪尾巴被咬烂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发炎高烧,或者感染其他的病毒引发其他疾病。
那么猪咬尾巴什么绝招能解决?发生咬尾的原因如下:1猪群密度过高,饲料营养不平衡。
2体外寄生虫刺激皮肤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出现外伤。
3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作用,也可出现咬尾现象,要及时驱虫。
4猪贫血、尾尖坏死也可诱发猪只咬尾咬耳的恶癖,除此之外还可见咬及其他部位,如咬蹄、腿、颈和跗关节。
猪咬尾巴什么绝招能解决?据悉可以在尾巴上涂抹一些苦味但无毒的药水,当猪互相撕咬时会闻到或尝到苦味,从而放弃啃交尾巴。
但这只能治标不治本,应适量给药,并调整饲喂方案,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物质。
根据猪咬尾巴的症状轻重,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咬尾现象较轻的猪群,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群实施1-2次喷雾,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圈舍内放置褥草、轮胎等玩具,可以帮助转移猪的注意力,也可以在猪尾巴的尾部抹油,能够防止再次咬伤。
猪咬尾巴的预防措施针对猪咬尾巴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改善饲料管理,进行投放全价料,并在饲料中加入富含钠、钴、钙、铜等矿物质,适当加入一些维生素B的添加剂。
对于把尾巴被咬破的猪,需要单独隔离开来,根据咬伤情况进行适当处理:1、伤势不严重的猪,在清洗伤口后,涂紫汞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2、对伤口出血的猪,则需要压迫止血,有局部炎症的擦红霉素软膏。
3、对于已引起全身感染的猪,可以肌注青霉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猪异食癖发病原因及防治,看了不后悔!?提示:每日九点为您播报,尽请关注!如果养猪场的光照路程时间不足、气温较低的话,比如在冬春季节,则很容易诱发猪异食癖,猪异食癖除了环境的影响之外,饲养不当、营养不均衡、代谢机能紊乱等都会引起猪异食癖的发生,也是养猪场中的泌尿系统,会使猪长期异食,从而消瘦、厌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防治很有用处:猪患异食癖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特别是喜食鸡粪、食尿、拱地、啃木棍,有闹圈、跳栏等现象。
互相咬斗是出血性异食癖中较为恶性的一种,表现为猪对外部刺激敏感,举止不安,食欲减弱,目光凶狠。
话虽如此只有几只互相咬斗,逐步由多头参与,主要是咬尾,少数也有咬耳,被咬猪尾部脱毛出血,猪群进而对血液雷鼠产生异嗜癖,危害逐步扩大。
被咬猪常出现前部皮肤和皮毛脱落,影响增重,严重淤斑时可继发感染骨髓炎和血管瘤,若不及时处理可并发败血症等,从而导致死亡。
1、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空间狭小、饮水不足、同一圈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争夺位次等是发生异食癖的诱因。
2、环境因素:冬秋季节发病率比较的原因可能是干燥和高尘环境导致了猪烦躁并出现攻击行为。
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蓄积,猪舍光照过强猪处于状态而焦躁不安,猪受到惊吓、天气的异常变化、猪圈潮湿等均会造成猪产生不适感最终引发啃导致弄断等异食癖。
3、个体差异:同一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驯养同一品种间体重差异过大的猪,因种类和生活特点差异,互相矛盾、相互争雄而发生咬架。
个体之间差异大,在占有睡觉面积和抢食占有上常出现以大欺小现象。
4、疾病因素:猪患有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可引起猪体皮肤脸部刺激而烦躁不安,在猪舍摩擦而导致耳后、肋部等处出现渗出物,对其他猪产生激发促进作用作用而诱发咬尾。
猪体内寄生虫病,特别是猪蛔虫,刺激患猪攻击其它猪。
猪只体内荷尔蒙刺激导致情绪不稳定也可发生咬尾现象。
5、营养水平:肉类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营养不了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时候,可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猪咬尾最有效治疗方法
猪咬尾是一种猪舍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常见于密集养殖环境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预防措施: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并确保养殖环境干燥、清洁,避免过度拥挤,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物,如玩具、木材等,以减少猪之间的争斗和压力。
2. 剪断猪尾:将猪尾的末端剪掉一部分,降低猪咬尾的伤害程度,但这只是一种临时的治疗方法,不解决根本问题。
3. 环境改善:改善猪舍的空间布局,增加猪的活动空间,减少猪之间的争斗,提供充足的栖息物和环境刺激物,如垫木、玩具等,以降低猪咬尾的发生。
4. 使用苦味剂:将苦味剂涂在猪尾上,使猪不愿意接近和咬尾,但苦味剂并不是长期有效的解决办法。
5. 饲料添加剂:添加一些特殊的饲料添加剂,如纤维素、饲料中抗氧化物质等,可改善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肠道问题,从而降低猪咬尾的发生。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为参考,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兽医的建议来决定。
此外,改善养殖环境和规范管理也是预防和控制猪咬尾的重要措施。
猪咬尾巴瘫痪怎么办?猪咬尾巴喂什么药好?猪咬尾巴瘫痪怎么办?猪咬尾巴喂什么药好?猪咬尾巴以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尤以12-16周龄的猪易发生。
猪咬尾巴瘫痪怎么办?猪咬尾巴喂什么药好?猪咬尾巴以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尤以12-16周龄的猪易发生。
猪咬尾巴瘫痪怎么办?1、隔离若在某头猪的尾巴上发现了初的咬伤,可以将被咬的猪和咬猪的猪都从这一栏中隔离出去,这样就可以避免问题扩大。
如果什么也不做,那就有着更大问题的风险。
如被感染的尾巴会非常痒,以至于被咬的猪会享受被咬的过程。
而咬猪的猪尝到了血的味道,从而导致全群猪都被咬。
咬尾多数源于转向的探究行为。
猪开始咬尾巴或者耳朵。
一旦它们尝到血,事情就从坏变得更坏了。
猪爱血的味道。
不是咬尾好斗引起咬,而是纯粹的享受。
2、断尾仔猪出生时立即断尾。
所以大型猪场母猪分娩时,给新生仔猪“三剪子”:一断尾、二打耳号、三断脐带。
其他的预防方法:在猪圈里悬挂铁环,车轮胎、木条、绳索和盐砖等,也可在猪圈放置稻草、煤渣或煤块等转移猪的注意力。
猪咬尾巴喂什么药好?1.给仔猪断尾,距尾根2/3处用电热钳断尾,消毒。
2.育肥猪应去势,并定期驱虫。
3.有咬尾恶癖的猪单独圈养,对咬伤的部位用0.1%高锰酸钾清洗消毒,并涂抹碘甘油,以防感染,严重者可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4.将尾部涂擦来苏儿、废机油、辣椒油等,其他的猪即不敢咬其尾部。
5.用黄连素液涂擦咬伤处,每日数次。
黄连素有杀菌消炎作用,奇苦无比,猪只再也不敢啃咬。
6.镇静剂的应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朱砂散,有镇静安神作用。
一个妙招解决小猪咬尾巴、打架养猪人,特别是养殖中的新人。
对于小猪打架,相互之间咬尾巴,非常的头疼。
因为小猪打架,有可能造成爆发链球菌等一系列的麻烦。
另外,小猪之间相互咬尾巴、打架,又是及其普遍的现象。
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办法也很简单。
不过我们要先分析一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一、五大原因:
1:小猪的天性
大家都知道,猪是驯化而来的。
打架,相互之间咬尾巴是猪的天性。
2:饲料的营养好坏
当饲料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咬耳。
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均可引起。
3:小猪个体差异
如果同一个猪内,饲养不同品种或猪个体之间差异太大,常出现相互咬尾巴、打架啊。
4:猪舍环境因素
猪舍条件差,如舍内温度,饲养密度大,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光照过强等会猪烦躁不安,惊吓应激等均能引发咬架。
5:体内外寄生虫
如果您猪场的小猪患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引起猪皮肤刺
激而烦躁不安,便会引起全圈猪相互咬尾、咬耳,甚至延续扩散到整个猪舍内的猪相互咬架。
二、解决的小妙招:
第一步,冰片拌红霉素软膏涂抹患处,2元钱搞定已经发生的;第二步,用穿心莲或苦参片捣碎+植物油,调和后局部涂抹猪耳朵和身上,防止再咬和打架;第三步,在圈舍放些皮球供猪玩耍,挂铁链栓上塑料球也可,分散注意力和精力,以便解决后患。
三、老师提醒,更有关键的是,我们把小猪咬耳,打架的症状解决以后,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该驱虫的驱虫,该增加营养的增加营养啊,比较,老师的原则是“急病治其标,缓病治其本,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猪咬架10个解决方案猪咬架是猪之间相互争斗的行为,往往会给猪的养殖过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这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猪的健康和幸福感。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10个解决猪咬架问题的方案。
1. 提供足够的空间猪咬架行为往往是由于环境导致的。
如果猪舍空间太小,猪之间的压力会增加,进而引发咬架问题。
因此,应该为猪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让它们能够自由行动,减少争斗的机会。
2. 定期换组长期相处的猪群易发生咬架问题,因为彼此之间形成了明确的地位等级。
通过定期换组,可以打破原有等级,减少咬架行为的发生。
此外,换组还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3. 适当的饲料管理猪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引发咬架问题。
如果猪的饲料供应不足或过多,它们可能会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咬架。
因此,饲养者应该准确计算饲料供应量,并确保每只猪都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
4.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猪是具有探索性行为的动物,它们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来消耗精力。
如果猪舍的环境单调乏味,猪群之间的压力会增加,咬架行为也会频繁发生。
因此,饲养者可以适当增加猪舍内的玩具和娱乐设施,为猪提供更多的消遣方式。
5. 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猪极度饥饿或饱食时容易发生争斗行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饲养者需要掌握猪的饲养需求,确保它们在适当的时间内获得充足的饲料。
6. 防止繁殖期间咬架雌性猪在繁殖期间往往会变得易怒和具有攻击性。
为了避免咬架行为的发生,饲养者应将雌性猪单独放置,并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其压力。
7. 適應性饲养管理根据猪群的大小和性格,饲养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
例如,可以将一些问题性格的猪分别饲养,以防止其对其他猪造成伤害。
这样的灵活管理将有助于减少咬架行为的发生。
8. 犯錯时不处罚猪之间的争斗有时会因为分量不均或者误判而发生。
在发生咬架行为时,饲养者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惩罚犯错的猪,而是要尽量去理解猪群之间的复杂关系。
9. 经济性奖励制度为了减少咬架行为的发生,可以采用经济性奖励制度。
猪互咬尾巴、打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之友》 2016年第4期
原因
1. 环境因素:猪舍条件差,如舍内温度,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猪舍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烦躁不安,猪生活环境单调,惊吓应激等均能引发咬架。
2. 品种和个体差异:同一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个体之间差异太大,常出现互相争雄而发生撕咬。
3. 疾病:猪患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引起猪皮肤刺激而烦躁不安,在舍内摩擦而导致耳后、肋部等处出现渗出物,破伤后流血,出现血腥味,便会引起全圈猪相互咬尾、咬耳,
逐渐影响到临圈,延续扩散到整个猪舍内的猪相互咬架。
4. 天性:环境舒适,小猪咬其他猪的尾巴玩,更换品种,选择性格温顺的品种。
治疗方法
1. 降低猪群密度,育肥猪在 1.2 平方米/ 头较好,加大通风换气。
2. 改善猪舍保温条件,降低昼夜温差。
3. 定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
4. 在圈舍挂些铁链供猪玩耍。
5. 避免异常的声音和噪音刺激等。
6. 给全群猪鼻孔内喷洒70% 的酒精,每隔3 小时1 次。
7. 饲料中另加
0.4%~0.5% 的食盐、0.3%~0.5% 的小苏打。
连喂2~3 天,注意饮水要充足。
(朱逊)。
猪相互咬架的探索与防治作者:田文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本人长期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到过很多养猪场,经常遇到猪咬架现象发生,这成为养殖场比较头痛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饲养和管理成本,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经过多年探索,得到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1猪咬架的原因1.1应激因素1.1.1饮水应激。
由于水的供应不足或受限,导致猪与猪之间发生争执,出现相互撕咬的现象,比如:水嘴的位置过高或者过低,水嘴坏了或堵了等等,有的养殖户的圈舍内不是自由饮水,而是在喂猪时用水拌饲料喂,这样猪口渴而烦躁不安引起咬尾、咬耳。
1.1.2三度应激。
三度应激包括温度、湿度和密度,其中之一发生改变必然会对猪群造成影响,因而出现应激反应。
比如:天气突变,季节转换,圈舍供暖不稳定,忽冷忽热,猪只转舍温差过大,都会引起猪只应激性咬架。
尤其是夏季圈舍内温度过高,导致的热应激;湿度突变或过高,也会导致猪只咬架;圈舍的密度过大是导致猪只咬尾、咬耳常见原因。
圈舍温度过低,猪之间争夺温暖位置,或由于低温猪与猪之间相互拥挤在一起抱团取暖,由于接触过于紧密,造成纠纷增多,产生相互撕咬。
1.1.3混群应激。
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两群不同的猪混在一起,打破了原来习惯的社会层次位置,致使纠纷发生,比如:不同窝仔猪混居在一起,他们会互相争斗,攻击者会由于血液的味道,攻击受伤的猪只。
1.1.4饲料应激。
由于饲料供应不足,使得猪与猪之间发生争斗,还有就是日粮结构发生变化,如:猪只突然更换饲料,饲料配比不科学,饲料品种突然更换等等,也会引起猪只咬架,断奶应激性咬架就是这样的原因。
1.2营养因素饲料品种单一营养缺乏,猪在采食过程中无法满足正常的身体发育需要,比如猪只的饲料就是玉米面;其中蛋白质和能量配比不科学,可吸收的的氨基酸配比不平衡,维生素种类不够齐全或配比不均衡,饲料中可吸收的微量元素缺失或者添加比列不准确,都会产生应激反应造成相互咬架。
猪为什么要剪尾巴,猪咬尾巴是什么原因,怎么制止不咬剪尾巴可以防止猪打架,猪打架会咬对方尾巴,当尾巴轻度受伤会溃烂、发炎,在出血的时候还会引来更多的猪咬尾巴;重度受伤会感染细菌,导致猪瘫痪或者神经受损不能移动,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剪尾巴有利于猪的生长,还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一、猪为什么要剪尾巴1、防止猪打架:在养殖厂里大多都是高密度养猪,猪多了难免会打架,猪打架会咬对方尾巴。
如果尾巴轻度受伤会溃烂、发炎,出血的时候还会引来更多的猪咬其尾巴;重度受伤会感染细菌,导致猪瘫痪或者神经受损不能移动。
2、有利于生长:剪尾巴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还可以节约饲料,因为猪尾巴的生长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
二、猪咬尾巴是什么原因,怎么制止不咬1、原因(1)因为在猪群中位置比较低的猪,吃不到饲料而引起攻击,在褥草比较少的猪舍中,因为争夺褥草而引起咬尾巴的现象也比较多。
(2)猪舍内明亮的光线会导致猪应激,导致咬尾的发生。
(3)大部分猪咬尾都是因为异常的高温环境,这个时候猪不能进行打泥或者采用其它方式保持凉爽,就会因为烦燥而出现攻击咬尾行为。
(4)猪舍内饲养的猪数太多,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猪群的秩序不稳定引起咬尾。
(5)缺少比如维生素、铁、食盐等以及高能低纤维性的日粮也可以诱导猪咬尾。
(6)发生疾病也会引起猪咬尾,比如猪体内有寄生虫等。
2、如何制止(1)饲养猪的密度要适当,可以根据猪舍的大小而定,按照冬密夏稀的方法,让猪群密度适中。
(2)合理分群,把大小、品种、体质等相同的猪同圈饲养。
(3)保持干净的卫生、良好的通风、适合的温度。
(4)在仔猪的时候断尾,可以很好控制猪咬尾的发生。
(5)根据猪生长的不同阶段,投喂优质的饲料,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6)可以去势避免猪相互争斗发生咬尾。
(7)定期驱虫,根据寄生虫的发病时间对猪进行驱虫。
(8)还可以在猪舍里放置适合猪咬的东西,比如胶胎等。
猪咬耳咬尾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猪场咬尾现象在规模猪场经常发生,还很容易在大群扩散,很难控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里对咬耳咬尾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做以介绍。
猪咬耳咬尾现象又称“反不适综合症”,任何不适的因素均可引起猪咬尾现象发生,多发生在20~60kg体重生长猪群,在猪只采食和猪群活动期间表现明显。
当猪只受应激因素影响,食欲下降,进而咬斗,出现咬耳咬尾现象,被咬猪只的耳朵、耳尖和尾巴等部位出血、肿大,甚至坏死,严重可引起脓肿、跛行、瘫痪甚至败血症。
因为猪有嗜血性,如果控制不及时易扩散至大群,会大幅增加料肉比和不合格猪头数,甚至会影响出栏猪合格率0.5~1.5%水平(最易引起猪只瘫痪,属于公司往期现实案例)。
1.环境因素猪舍环境卫生差如NH3、H2S、CO2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猪群烦躁,刺激咬尾发生;环境湿度高,闷热、热应激也会引起猪只咬尾;猪舍圈舍结构不同产生咬尾的概率也不同,漏缝地板相对于水泥地面咬尾概率更大,这与污浊气体容易从漏缝板上升到地面有关2.猪的营养需要饲料营养不平衡时,会出现异食癖,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如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B组维生素缺乏;铁、铜、碘、锰、锌、钙、镁和食盐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可导致咬耳咬尾现象发生。
目前采用配合日粮饲喂,当饲料加工失误或存放期过长才会有这方面因素产生的可能。
3.管理(1)育肥猪饲养密度,目前饲养条件下育肥猪饲养密度与生产成绩的平衡点在0.75m2左右,当大于这个密度容易引起咬尾;猪群生长成绩相对较好的群体大小是在25~35头,每栏头数过多,容易造成猪体损伤,大栏饲喂且高密度饲养时咬尾发生概率大;(2)料位及水位,猪群每天有一定的采食高峰期,当料位水位不足时,会引起打斗,增加咬尾概率;(3)限饲,一些育肥场主动或被动采取限饲措施,当猪饥饿应激状态,一方面营养不足(抗应激营养素摄入不足)引起咬尾,另一方面饥饿应激状态下活动频繁,易引起打斗造成咬尾;(4)转群,猪群转群后需要熟悉料槽、水槽、以及周围设施,并确立群居顺序,常常发生打斗,转群体重差异大、并栏频繁或方法不当会加剧咬尾;(5)断尾,猪有探究特性,在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很容易被其他物体如摆动着的尾巴吸引,在应激状态下,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一定概率下会引起咬尾现象。
小猪互相咬尾如何处理下篇
引起猪咬尾症的应激原不同,应激反应又是非特异的,因此这种异常行为的起因是多方面的,且发生于不同的饲养阶段。
可见防制猪咬尾症的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并应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始终。
1.培育抗应激猪品种:
咬尾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较多,民猪少见。
可见不同猪的品种对应激的敏感性不同,这与遗传基因有关,因此利用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猪,淘汰应激敏感猪,可以逐建立抗应激猪种群,以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应激问题。
用氟烷测验可从猪群中剔除氟烷阳性个体,经过几个世代就可大大降低应激敏感个体的比率。
丹麦用氟烷法检查了兰德瑞斯、约克夏、杜洛克及汉普夏猪,在丹麦汉普夏猪中没有发现氟烷基因,只检出一头杜洛克氟烷阳性猪,兰德瑞斯氟烷阳性猪已降低3%左右,约克夏猪降至1.5%。
国内有些地方进行了这方面工作,选择杜洛克、大白猪、约克夏、汉普夏与本地猪杂交的第一代列为抗应激补充猪,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繁殖体系。
2、改善饲养管理
在集约化畜牧业中,人们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往往在饲养管理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猪的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与其自然生存环境相距甚远,所以现代化管理措施有些同时可能又是应激因素。
因此,要想防止或减轻应激造成的影响,有效防止集约化生产中猪
咬尾症发生,必须在猪的饲养、购销、运输和屠宰的全过程中改善饲养管理,为猪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3、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饲粮营养水平要能满足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不喂不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饲槽及水槽设施充足,注意卫生,避免抢食争斗及饮食不均。
当发现咬尾现象时,应及时对饲料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针对营养不足的部分尤其是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要及时补饲,以消除营养应激诱发的咬尾症。
4、给予良好的环境条件
猪舍建筑工艺(场址选择、场区布局、猪舍类型)和环境工程设计(通风类型、粪污处理方式等)以及舍内设施选择(饲槽、饮水方式选择等)都要符合猪正常生理要求,尽量为猪的生长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以避免酷暑严寒、贼风侵袭、粪便污染、空气浑浊、潮湿等因素造成的应激。
以上所说的是必须在仔猪咬尾前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那么当它已经出现咬尾现象是我们必须做以下两点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仔猪断尾
在仔猪生下当天,在离尾根大约1cm处,用钝口剪钳将尾巴剪掉并涂上碘酊或在仔猪生下1~2d内结合打耳号时,用钢丝钳子在尾下1/3处连续钳两钳子,两钳距离0.4cm左右,将尾骨和尾肌钳断,血管和神经压扁,皮肤压成沟,钳后7~10d,尾的下1/3即可脱掉。
该法简便,不出血、不发炎,效果好。
对仔猪断尾是控制咬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2.使用磨牙机
使用磨牙机的方法比较简单,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如果用养殖户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可登陆QQ空间www.69550373.q 观看视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