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26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描绘根的生长过程。
2.描绘芽的构造及其发育。
3.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特别是要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根尖的构造及其发育;
〔2〕叶芽的构造及其发育;
〔3〕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难点:〔1〕根尖的构造及其发育;
〔2〕叶芽的构造及其发育。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制作课件,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带叶的枝条,杨树的去叶枝条〔顶芽和侧芽〕,培养玉米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的生长,无土栽培的植物。
学生准备: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带叶的枝条,去叶的枝条。
幼根的生长
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①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 ②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氮、磷和钾需要量最多〕 和有机物。
幼叶——叶
芽轴——茎
芽原基——芽。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是既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的自然延续。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在合适的条件下,幼苗将继续长大,因此,本节接着“种子的萌发”,继续阐述“植株的生长”。
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植物的开花结果做好铺垫。
要完整理解种子发芽后怎样形成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本节主要阐述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和地上部分芽怎样发育成枝条,接着还要阐述了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直观性比较强,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有很强的兴趣。
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了种子的萌发,那么种子又是怎么样进一步成新植株的,对其有很强求知欲,另外本节有些内容直观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课标、教参、学情本人确立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自主学习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过度施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建议使用农家肥。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课标、教参、学情、教学目标确立如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3.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引导式、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
同时让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图片来进行教学,在整节课过程中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的氛围。
.教学准备幻灯片,花生的带有根的植株,长出根毛的大豆的根毛,显微镜,植物的枝条,玉米幼苗在蒸馅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的装置。
教学情境选择在生物实验室。
.教学流程学习目标 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2.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②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③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2.教学难点:①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②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授课人: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学会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进一步提高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一:幼根的生长---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通过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试分析回答:1、根尖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根主要靠哪个部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下列资料,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感悟、提升。
【链接资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株黑麦根毛约有150亿条,若连接起来,全长1万千米。
是北京到巴黎的距离。
总表面积大约是471平方米。
比一个篮球场的面积还要大。
3.及时归纳出根尖成熟区的特点及意义。
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教师强调: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97-99,思考以下问题: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总结要点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课题3.2.2 植株的生长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教材分析《植株的生长》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种子的萌发》之后学习的,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根尖的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各类无机盐,联系实际,能帮助学生的父母解决种植农作物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希望探索生物的奥妙,我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
我校学生来自各个乡镇,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比较熟悉,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容易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1.通过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和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内生长情况的不同,学会生物实验的一般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及得出结论。
2.通过调查或访谈,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并能有意识地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3.通过学生亲自培育根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和保护生物的美好情操。
2.通过调查与访谈,学会与他人交际,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
3.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4.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重点根生长最快部位的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难点根生长速度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具多媒体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教学导入由一段影片导入,让学生从感官上来理解植物的生长。
对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