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古建筑消防安全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特别是对于这些古老的建筑,消防安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由于这些建筑的年代比较久远,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造方式、内部布局等方面与现代建筑有很大不同,因此消防安全保护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难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消防安全保护意识的提高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第一步是提高人们的意识。
虽然现代消防技术发展迅速,但对于古建筑,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细致周到的保护措施。
因此,需要加强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宣传普及,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意识。
特别是对于管理古建筑的单位和个人,更应该认识到这些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并且制定有效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使其真正达到预防、排查、消除火灾隐患的目的。
消防设施及措施的建设好的消防设施和措施是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重要保障。
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水池、消防水枪、消防电梯、消防栓、喷淋设备等。
在建设这些设施时,需要考虑对于古建筑本身的保护,不能影响其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
例如,在某些古建筑中,需要预留管道或者暗盒等设施,使其能够满足消防设施和措施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于消防设施的使用、维护进行规范和指导,确保其正常运行。
现代化消防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化消防技术保护文物古建筑,是提高消防安全保护水平的重要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气体灭火技术,利用惰性气体进行灭火,不会残留化学物质和烟雾,对于文物和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还可以采用无线烟感探头和智能防盗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消防安全的实时监测和处理。
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是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
这需要对于古建筑进行详细的火灾风险评估,制定合理有效的消防预案,并为应对特殊情况如火灾等紧急事件提供应急指导和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应急处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结语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保护。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调研报告1. 背景1.1 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护文物建筑及其珍贵文物的安全。
1.2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中国某省的文物建筑展开,包括古代宫殿、寺庙、古民居等。
1.3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资料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全面调研。
2. 分析2.1 文物建筑的特点文物建筑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古代宫殿的大规模建筑、寺庙的木结构和古民居的砖木结构等。
这些特点使得文物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2.2 存在的问题2.2.1 消防设施不完善:由于文物建筑的历史悠久,很多建筑内部没有安装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等。
2.2.2 防火材料老化:文物建筑中使用的木材、纸张等材料易燃,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其防火性能会大大降低。
2.2.3 疏散通道不畅:由于文物建筑的结构特点,疏散通道往往较窄,存在堵塞和阻碍疏散的问题。
2.3 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消防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3. 调研结果3.1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状况较差。
其中,有些文物建筑存在无消防设施、防火材料老化、疏散通道不畅等问题。
3.2 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文物建筑未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消防设施的安装和维护,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格执行的情况。
4. 建议4.1 完善消防设施针对文物建筑的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消防设施,如可燃物防火涂料、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等,确保文物建筑内部及周边的消防设备齐全。
4.2 加强防火材料维护定期对文物建筑中的防火材料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的材料,提高文物建筑的防火性能。
4.3 改善疏散通道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增加文物建筑的疏散通道宽度,确保人员疏散的畅通。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顶尖的建筑技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由于其建造年代较早,施工技术和材料有限,导致古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因此,本文将探讨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及防火对策。
一、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1.结构松散。
古建筑一般采用木结构和砖石墙体结构,缺乏钢结构和混凝土墙体结构,建造材料容易受到火灾的破坏,导致建筑结构容易倒塌。
2.防火设备缺乏。
古建筑一般缺乏消防安全设备,如自动报警、自动喷水、防烟排烟技术等,对于火灾的及时监测和扑救存在较大难度。
3.火源密度大。
古建筑内部一般采光较差,照明电线也难以配置,导致民居内的火源密集度非常高,很容易引发火灾。
4.消防通道狭窄。
古建筑为了保护隐私和安全,内部通道较狭窄,容易堵塞和产生人员阻挡,加剧了灾难的损失和后果。
二、古建筑的防火对策1.加强灭火器材配备。
在古建筑内部增设灭火器材,保持高出火源的灭火设备,及时扑灭火源。
2.优化室内设施。
安装自动喷水、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装置、排烟等装置,提升火灾多项保障机制,加大火灾预警。
3.进行现有建筑改造。
通过钢结构、混凝土墙体等材料对古建筑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抗火能力。
4.提升宣传教育意识。
增强居民防火意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科普和演习,组织居民具有快速反应和自我救援能力,减少火灾事件的发生。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技术保障需要全面实施,从防火预防到消防救援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最大化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活动中古建筑消防隐患研究人员密集安全隐患灯会时拥有人员密集、人数众多、儿童众多等特色,火灾发生时,人员由于惊慌,极易造成践踏事故,增大人员劝导难度。
此外由于道路堵塞,可能会阻挡消防车等消防设备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错过分势控制最正确时段。
可燃资料安全隐患灯会中,灯布、支架采纳大批的可燃易燃的布展资料,这些资料与古建筑木质构造交叉在一同,增大了古建筑的火灾负荷,一旦这些可易燃资料、或许古建筑着火,火势简单延伸,烧成一片。
消防安全策略提高灯展地区古建筑耐火等级,降低火灾荷载大型灯会举办前应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用性能化剖析的方法对灯展地区的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及安全度进行剖析。
第一确立其耐火极限,并依据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防火标准校核该建筑的防火分区、分散系统等能否能与其原有的耐火等级相般配,如般配可不对其构造作防火办理;反之,那么应采纳对其构造进行防火保护或办理来提高其耐火等级。
当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消防设计的其余局部也不可以知足现行标准的要求时,应采纳增设消防设备的方式来抵达防火,即在不损坏古建筑的原有构造、不影响灯会展出时期知足古建筑装修成效的前提下,增设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的防火装置和排烟系统。
提高电气防火安全意识,加强电气设备设备的安全管理大型灯会灯展形式多样,灯展地区的用电装置也日趋增加,供电线路的容量、用电时间的不确立性,使电气火灾存有了必定的隐患,特别是灯展在夜晚举行.需要连续供电。
为保证灯展时期用电安全,可提升电气线路装置工作通电利用率,即除灯展地区不可以停电,关于其余供电网络就不需要所有供电,不工作的电气线路装置应不予通电,进而降低电气火灾的隐患,同时有益于找出由于其余要素而引发的火灾原由,真实找出造成火灾的首恶。
对灯展地区的沿街商店做好媒体宣传,举办扎灯艺人、景区职工消防知识培训等方式,使灯展参会人员充足认识到电气火灾的危害,掌握根本的安全用电知识。
提高防备电气火灾的消防安全知识。
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及灭火对策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对于研究我国历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城古建筑多为三、四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下,火灾荷载较大,如果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加强对古建筑的防火管理及火灾扑救,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的侵害,是各级政府、全社会有关部门和消防大队官兵共同的职责。
针对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切实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古城的消防安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古建筑火灾危一、古城区道路狭窄,无消防车道,消火栓稀少,不利于火灾扑救。
古城区古建筑形体高大,坐落严密,构建在居民区内,极易造成火灾,而且方圆周围消防水源稀少或距离水源很远;大多数古城古建筑,因消防通道狭窄,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万一发生火灾,极其不利于火灾扑救,往往小火酿大灾,造成重大损失。
二、诱发火灾因素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祠堂宗庙、名人故居等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
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举行大型活动时燃放烟花爆竹,古建筑内采用木板等可燃材料搭建临时建筑用作厨房、储藏室,祠堂宗庙,居民住宅内照明线路私拉乱接、任意拉接,以及古城区的家庭旅社、餐饮旅社……只要稍有疏忽,即可酿发古建筑火灾。
如今年3月25日凌晨5点26分,古城老菜场南门坨一居民住宅因私自乱拉乱接电线,导致火灾发生,该区居民及时发现火灾报警,消防队官兵快速赶到火场扑救,才及时控制了火势,阻止了火势蔓延,未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木质结构,组群布局,容易火烧连营。
现有的古城古建筑除少数为砖石外,多数以木结构为主,失火后火势蔓延迅速。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摘要: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文物古建筑可用来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支撑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展开。
但从现阶段消防检查情况来看,很多文物古建筑存在着一些消防安全隐患。
本文针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一、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1.1古建筑的耐火等级不高在我国文物古建筑当中,经常使用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根据火灾的实际荷载而言,与我国所规定的负荷标准差距非常大,出现火灾事故的风险比较大,并且文物古建筑的耐火性较低。
文物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经过了多年的干燥,变成了全干性的木材,水分非常少,更加易于燃烧。
尤其是已经腐朽的木材,质地疏松,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中有一点火源都会引发火灾。
在文物古建筑当中,木材构建是火灾蔓延的主要渠道,非常容易被燃烧。
并且文物古建筑的屋顶十分密实,如果出现火灾,烟雾很难扩散,屋顶便会不断加热,出现轰燃的情况。
文物古建筑构建的实际面积比较大,并且木材常使用拼接的办法展开连接,缝隙非常多,具备比较好的通风条件。
某些文物古建筑又是建立在高山之上,如果出现火灾,火势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蔓延,火势非常迅猛,会快速地出现立体燃烧情况。
1.2防火间距小,容易出现火势蔓延的现象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基础主要是类型丰富的单体性建筑,这些单体性建筑组成了多样性的庭院,在对庭院进行布局的时候,主要是廊院以及四合院等方式。
这样的布局方式在安全空间方面较为匮乏,如果某个区域发生火灾,没有进行有效且全面的控制,便会导致火势快速蔓延,相连接的木结构便会造成大面积燃烧,进而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
1.3缺少消防设施,火灾扑救难度大我国每个城市均有文物古建筑,大部分古建筑距城镇较远,通常情况下都是建立在自然环境清幽的山谷当中。
这样的文物古建筑消防水平比较低,缺少经专业培训的消防人员,并且没有对专门的消防设施进行装设,如若出现火灾,消防队难以及时且快速地到达,火势会不断蔓延。
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探讨在古建筑中广泛推广应用水系消防灭火器材、漏电保护装置等先进产品、技术和措施,以确保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对于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客观分析当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找准文物保护工作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点,采取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消防技术保障措施和管理办法。
一是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以人防为主的原则。
推动单位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消防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制度,抓好消防安全组织、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具备迅速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及时引导人员疏散能力和发现火灾隐患能力,切实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在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寻求突破,积极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消防技术保障措施。
三是在规范文物古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的安装配备等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理念,吸收建筑结构、火灾报警、消防法律法规、文物古建方面的专家组成权威编写组织,重点考虑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安装,结合消防新技术的应用。
古建筑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作为唯一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
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
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浅谈淹没在民居中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古建筑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安全意义非常重大,是关系到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祖国负责的大问题。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措施古建筑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重要遗产,因此保护古建筑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工作。
而在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消防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探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应该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预防火灾的发生,二是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及时的灭火和疏散。
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第一步是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在排查工作中,应该从古建筑的结构特点、用火用电设备、火源和可燃物等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调查。
对于那些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应该进行及时的整改,修复并改进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同时,在排查中还要对古建筑的防火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在古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装修和改建工作。
在装修、改建以及其他维修工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消防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消防要求。
此外,在装修工程中也应该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建材和装修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和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古建筑的消防设施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应该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灭火器酒店站、破门器等。
在古建筑的各个区域,应该设置合适的消防水源,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同时,在古建筑的各个楼层和区域应该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出口,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快速撤离。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培训。
应该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培训中,应该重点介绍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相应的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此外,还应该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提高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定期检查古建筑的消防设施和防火材料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设施和设备,应该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转。
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古建筑是全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保护古建筑是全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古建筑面临较为严峻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安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需求日益提高,众多的古代遗址、庙宇开放为旅游景点,游客络绎,香火鼎盛,但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由于历史和建筑构造等原因,一些古建筑耐火等级较低、火灾风险大。
尤其是一些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消防水源缺乏,一旦失火,望火兴叹。
1古建筑消防安全特点1.1年代久远,建筑构建易燃与现代建筑不同,古代建筑的建筑方法多采用砖木构架结构,建筑构建多出于耐用考虑而采用富含油脂的木材,且由于年代久远,木料都已风干,极易燃烧。
同时,不少文物古建筑内还存放有字画、天帐、飘带等其他易燃物品,而且不少文物古建筑在修复过程中木构件表面涂刷过油漆,火灾负荷高,一旦起火,易形成立体燃烧,火势迅猛,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
1.2消防设施缺失由于文物古建筑建盖位置往往较为偏僻,因此大多数文物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
建筑周边除设置满足日常生活用水的水池外,很少考虑到消防用水的需要,未设置消防水池;建筑内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外,无其他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因此,文物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缺少基本的消防设施和装备,往往只能望“火”兴叹,易造成小火发展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的局面。
1.3无防火间距大多数文物古建筑由于受建造时期建筑艺术等局限性的影响,建筑间相互毗邻,通廊相连,未设置防火间距或防火间距不足,形成连片的古建筑群,一旦发生火灾,如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毗邻的建筑物很快就会大面积燃烧,容易火烧连营。
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影响较大的连片被烧毁的古村落、大村寨的火灾,正是由于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而导致蔓延扩大。
1.4无消防车通道文物古建筑尤其是寺、庙、道观、陵墓等古建筑,大多建造在崇山峻岭、远离城镇的偏僻地区,交通不便,无满足现行消防车运行的消防通道。
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防范对策一、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现状1. 介绍文物古建的重要性文物古建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
保护文物古建对传承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文物古建的古老和特殊性,其消防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2. 文物古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文物古建的消防设施和设备严重缺乏,防火措施不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存在重大消防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文物古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文物古建火灾频发情况近年来,由于文物古建的独特性以及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文物古建火灾频发的情况时有发生。
每一起文物古建火灾都给国家文物古建保护带来沉重的打击,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火灾防范对策1. 加强文物古建火灾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文物古建火灾防范意识的宣传,增强人们对文物古建火灾防范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物古建火灾防范的氛围。
2. 完善文物古建消防设施和设备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完善文物古建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安装自动灭火系统、疏散通道设置、消防器材储备等,从源头上提高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水平。
3. 加强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文物古建的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提高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防范能力。
4. 加强消防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文物古建的消防演练,提高文物古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应对火灾的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5. 加强消防监督检查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结语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文物古建宝贵遗产的重大工程。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文物古建的火灾防范工作,为保护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灯会防火实施方案一、前言。
灯会是一项古老而又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灯会通常在人口密集、建筑复杂的城市地区举行,因此在灯会期间防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灯会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灯会防火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场地布置。
1. 确保场地畅通,在灯会举办地点周围设置足够的安全通道,保证人员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2.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灯会现场严禁燃放烟花爆竹,避免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
3. 安全隔离带设置,在灯会场地周围设置安全隔离带,禁止非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入。
三、设备检查。
1. 照明设备检查,对灯会现场的照明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照明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照明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2. 消防设备检查,对灯会现场的消防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消防设备完好有效,随时应对火灾。
3. 电气设备检查,对灯会现场的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电气设备无隐患,避免因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四、人员培训。
1. 火灾应急演练,对灯会工作人员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其火灾应对能力。
2. 消防知识培训,对灯会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其火灾防范意识。
3. 疏散逃生培训,对灯会工作人员进行疏散逃生培训,提高其疏散逃生技能。
五、应急预案。
1. 火灾报警程序,制定灯会火灾报警程序,明确火灾报警的流程和责任人。
2. 疏散逃生预案,制定灯会疏散逃生预案,明确疏散逃生的路线和逃生指示。
3. 灭火救援预案,制定灯会灭火救援预案,明确灭火救援的方式和程序。
六、总结。
灯会防火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灯会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项防火工作,才能确保灯会期间的安全稳定。
希望各地举办灯会的单位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灯会防火工作,切实加强防火管理,确保灯会期间的安全有序。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浙江省是文物大省,有着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建筑,这些文物和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确保消防安全,是我们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文物古建筑自身的特点及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盲点,使其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极易诱发火灾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火灾损失。
下面就文物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谈一谈如何搞好预防工作。
一、火灾危险因素(一)结构性因素。
文物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历经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含水量远远低于一般自然干燥的含水量(约在12_18%之间),成了全干材。
同时文物古建筑材料又多用油脂含量高的柏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建造,且其表层涂有大量的油漆涂料,极易燃烧。
(二)火灾负荷因素。
现代建筑要求火灾负荷量平均每平方米的木材的用量,不宜多于0.03立方米。
在文物古建筑中,大体上每平方米含有木材1立方米(包括其它可燃物折合木材的用量),那么文物古建筑的火灾负荷量比现代建筑大31倍。
由此可见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性之大。
(三)扑救困难因素。
1.文物古建筑在设计建造上往往存在先天缺陷。
建筑之间大多间距很小,没有消防通道,更无法设立防火墙,消防设施及水源无法满足施救的需要,因而,对防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燃烧速度快,温度积聚迅速。
木构架建筑在起火以后,必须在15_20分钟内实施有效施救,否则会出现大面积燃烧,最高温度可达800_1000℃。
LOcALhOst 文物古建筑中的木材,由于长期的干燥和自然的侵蚀,往往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其牢固情况比疏松的松木还要差。
有的大圆柱,并非完整的原木,而是用几根木料拼接而成,外面裹以麻布,涂以漆料,发生火灾时,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成了火势向纵深蔓延的途径,加快了燃烧速度。
同时,文物古建筑的屋顶相当宽大且坚实,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雾和热量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导致轰燃现象,使古建火灾难以扑救。
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2T14:24:52.193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7月作者:李雯[导读]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化遗产极其丰富。
在文化遗产中,古建筑是很重要的构成,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创造力与生命力,蕴含丰富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
但在我国许多古建筑中会经常发生由于消防安全管理不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江苏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度假区大队李雯 215000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化遗产极其丰富。
在文化遗产中,古建筑是很重要的构成,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创造力与生命力,蕴含丰富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
但在我国许多古建筑中会经常发生由于消防安全管理不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因此,对于古建筑防火安全管理采取相关措施迫在眉睫。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防火对策引言:在古建筑的各项保护工作中,防火保护毋庸置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古建筑物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及价值特性,与现代建筑物相比,在防火安全保护工作上有截然不同的重要特性。
因此,要从文物古建筑特点出发,制定合理且可实施的相关管理措施,有效减少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现象的同时,保证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见证的文物古建筑可以继续更长久地流传下去。
1、古建筑消防特点古建筑多受到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影响以及设计建造者消防观念较为薄弱,因此布局较为紧凑,几乎没有文物古建筑留有消防通道,甚至有些地方消防车完全没有办法通行,所以当发生火灾时,极大程度上影响消防员救援工作。
多数古建筑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专职防火员,也没有充足的消防水源以及完善的消防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救援工作极大的困难。
2、当前国内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有资料显示,2003年至2013年国内古建筑总共发生417起火灾,被烧毁的建筑面积多达37526m2,着火古建筑中79.9% 的建筑为木质结构,14.8% 为砖木结构,其余结构只有5.3%。
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文物古建筑也成为了游客和民众们关注的重要景点。
但同时,文物古建筑防火水平不足和安全管理滞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文物古建筑承载了历史的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的珍贵财富,如何进行消防防火安全管理, 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物古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我国文物古建筑数量众多,虽然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修缮,但在安全管理方面始终存在一定的短板。
首先,消防设施缺乏。
大多数文物古建筑虽然经过多次修缮,但由于建成时间久远,其建筑结构和设计没有考虑到现代消防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防火防灾设施缺乏。
其次,消防意识不足。
大多数文物古建筑由各级文化遗产单位管理,但由于财力和人力等因素限制,他们对消防安全意识存在欠缺。
最后,缺乏专业消防安全人员。
现在多数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的单位并没有专职的消防安全人员,他们往往由文化遗产管理者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缺乏专业的消防安全人员支撑。
二、文物古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文物古建筑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其安全防范措施需要考虑与现代化消防安全管理相结合。
从防范措施的层面上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文物古建筑防火防灾水平和安全管理:1. 建立专职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消防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消防人员的作用,彻底改变目前保护文物和古建筑普遍面临的消防管理“盲区”,加强文物古建筑安全防范的能力。
2. 完善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施: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特点,对现有文物古建筑进行消防设施的完善,利用符合文物古建筑特点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栓等,对于文物古建筑,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防设施。
3. 开展宣传教育:树立消防安全意识, 增加民众对文物古建筑安全的认识和重视,定期举行消防演习,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推动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范工作。
4. 加强科技应用:通过引进现代化消防科技体系以及消防机器人、消防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提高文物古建筑防火防灾能力。
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探讨在古建筑中广泛推广应用水系消防灭火器材、漏电保护装置等先进产品、技术和措施,以确保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对于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客观分析当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找准文物保护工作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点,采取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消防技术保障措施和管理办法。
一是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以人防为主的原则。
推动单位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消防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制度,抓好消防安全组织、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具备迅速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及时引导人员疏散能力和发现火灾隐患能力,切实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在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寻求突破,积极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消防技术保障措施。
三是在规范文物古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的安装配备等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理念,吸收建筑结构、火灾报警、消防法律法规、文物古建方面的专家组成权威编写组织,重点考虑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安装,结合消防新技术的应用。
古建筑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作为唯一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
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
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浅谈淹没在民居中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古建筑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安全意义非常重大,是关系到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祖国负责的大问题。
古建筑防火安全对策古建筑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但是由于古建筑的年代较久远,建筑结构老化、电气部件老化等问题也难以避免。
因此,古建筑防火安全对策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电气设备、消防器材、日常管理等方面,讨论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对策。
一、建筑结构防火安全对策古建筑多数采用木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燃烧速度和火势的蔓延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要想降低古建筑的火灾风险,首先需要加强建筑结构的防火能力。
方法如下:1、加强消防门窗的安装针对古建筑结构复杂、门窗难以安装的状况,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消防门窗。
如可以采用阻燃木门,或者在木门上加装金属板、玻璃、岩棉等进行隔离防火。
2、加强防火涂料涂刷防火涂料可以有效地减缓火势的蔓延,降低火灾风险。
对古建筑建筑物内部、外部结构和拱形结构等进行喷涂。
但是一定要确保涂料的使用期限,定期加强防火涂料的维护和更新。
3、加强隔离措施古建筑不仅仅是由木质构造组成的,还有比较独特的装饰和雕刻。
一旦发生火灾,这些灵活的装饰物不仅加速了火灾蔓延的速度,也加大了灭火难度。
因此,建议在木构件和装饰物之间添加隔离层,在发生火灾时避免火势蔓延,降低火灾产生的影响。
二、电气设备的防火安全对策古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往往是老旧的,由于长期使用和网站停电,电线和插头的外皮容易出现损坏和老化等情况。
为了保证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并保证古建筑内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低电压系统升级改造在古建筑中尽可能地减少用电量,避免过载,定期升级改造低电压系统,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及时更换老旧电气设备对于老化和损坏严重的电气设备及时更换,建议采用具有防火功能的电气设备,安装隐形开关等电气保护装置。
3、保证电气设备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加强日常管理。
减少电线和插头的老化和损坏,为古建筑提供长久的防火保护。
三、消防器材的防火安全对策消防救援能力是古建筑防火安全的核心。
古建筑消防器材的准备包含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水带等。
一、灯会的消防安全隐患
1.建筑结构安全隐患
古建筑一般采用木质或者砖木结构,耐火点低,极易造成火灾,而且古建筑形体高大,坐落严密,楼间距可能无法满足现今法规标准要求,火灾时容易蔓延,小火变大火,增大火势控制难度。
另外古建筑通常构建在商铺及居民区内,周边往往有与之同一时期的古街道,这些街道通常未经规划设计或是在设计上无法与现今法规标准契合,在救灾时会受制于街道太窄或被商家招牌或摊贩阻挡,消防车等设施难以部署。
2.人员密集安全隐患
灯会时具有人员密集、人数众多、小孩众多等特点,火灾发生时,人员由于恐慌,极易造成踩踏事故[3-4],增大人员疏导难度。
另外由于道路阻塞,可能会阻止消防车等消防设施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错过火势控制最佳时段。
3.可燃材料安全隐患
灯会中,灯布、支架采用大量的可燃易燃的布展材料,这些材料与古建筑木质结构交织在一起,增大了古建筑的火灾负荷,一旦这些可易燃材料、或者古建筑着火,火势容易蔓延,烧成一片。
二、消防安全策略
1.提高灯展区域古建筑耐火等级,降低火灾荷载
大型灯会举办前应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用性能化分析的方法对灯展区域的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及安全度进行分析。
首先确定其耐火极限,并按照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校核该建筑的防火分区、疏散系统等是否能与其原有的耐火等级相匹配,如匹配可不对其结构作防火处理;反之,则应采用对其结构进行防火保护或处理来提高其耐火等级。
当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消防设计的其他部分也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时,应采取增设消防设施的方式来达到防火,即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原有结构、不影响灯会展出期间满足古建筑装饰效果的前提下,增设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的防火装置和排烟系统。
2.提高电气防火安全意识,加强电气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大型灯会灯展形式多样,灯展区域的用电装置也日益增多,供电线路的容量、用电时间的不确定性,使电气火灾存在了一定的隐患,特别是灯展在晚上举行.需要持续供电。
为保证灯展期间用电安全,可提高电气线路装置工作通电利用率,即除灯展区域不能停电,对于其它供电网络就不需要全部供电,不工作的电气线路装置应不予通电,从而降低电气火灾的隐患,同时有利于找出由于其它因素而诱发的火灾原因,真正找出造成火灾的元凶。
对灯展区域的沿街商铺做好媒体宣传,举办扎灯艺人、景区员工消防知识培训等方式,使灯展参会人员充分认识到电气火灾的危害,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提高防范电气火灾的消防安全知识。
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人员等重点人员实行持证上岗。
在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上,经营单位要严格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