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分区存储管理(2012)
- 格式:ppt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四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按(B)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A. 地址递减B. 地址递增C. 长度递减D. 长度递增2. 采用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中(D)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为作业分配的分区不能小于作业长度B. 可同时在多个分区中各装一个作业C. 不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存放在一个分区中D. 一个分区中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3. 不适宜采用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的存储管理方式是(D)。
A. 页式B. 段式C. 段页式D. 可变分区4. 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采用了页式存储管理。
如果允许并行工作的道数为n(n>1),则系统中同时建立的页表数一定为(C)。
A. 1B. nC. <=nD. n+15. 在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中,可供用户使用的主存区域起始地址存放在(B)。
A. 基址寄存器B. 界限寄存器C. 限长寄存器D. 相联寄存器6. 重定位的含义是(C)。
A. 把主存中的一个程序从一个区域重新定位到另一个区域B. 把绝对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C. 把逻辑地址换砖成绝对地址D. 把辅助存储器中的程序定位到主存的某个区域7. 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由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
因而,分页的工作是在(C)时进行的。
A. 用户编制程序B. 地址转换C. 操作系统装入作业D. 系统初始化8. 采用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中(D)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为作业分配的分区不能小于作业长度B. 可同时在多个分区中各装一个作业C. 不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存放在一个分区中D. 一个分区中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9. 在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若发现所要访问的页面不在主存储器中,则硬件要产生一个(C)中断。
A. I/OB. 缺段C. 缺页D. 访管10. 主存储器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与其对应,假定这些地址用n个二进制位来区分,则主存储器的容量为(D)。
A. 2n个字B. 2n-1个字C. 2n-1个字节D. 2n个字节11. LRU页面调度算法总是选择(C)页面调出。
操作系统_复习_判断题(T)1.CPU和通道的关系是主从关系,CPU是主设备,通道是从设备。
T(T)2.Linu某操作系统属于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T(F)3.LRU页面淘汰算法会出现Belady异常现象。
(F)4.LRU页面调度算法总是选择在主存中驻留时间最长的页面淘汰。
F(FIFO)(F)5.P、V操作是可以被中断的原语操作。
F(T)6.SPOOLing系统由专门负责I/O的的进程以及输入、输出井组成。
T(T)7.UNI某的最大特点是分时、多用户、多任务和倒树型文件结构。
T(F)8.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的优先级是所有进程中最高的。
(T)9.按最先适应算法分配的分区与作业要求的存储容量最接近。
T(F)10.并发性是指若干个事件在不同时刻发生。
F(F)11.并发性是指若干个事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交替发生。
F(F)12.不同的进程必然对应于不同的程序F(F)13.采用分页存储技术可以将逻辑上独立的代码装入一段连续的物理内存。
(T)14.采用静态资源分配方法可以预防死锁的发生。
T (T)15.操作系统“生成”是指能产生最适合用户自己工作环境的操作系统内核。
(T)16.操作系统对系统的资源的利用率越高,用户越满意。
T(F)17.操作系统是一种工具软件。
T(T)18.操作系统中的缓冲池主要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
T(F)19.操作系统中用于创建子进程的原语是在用户态下完成的。
T(T)20程序的并发执行必然导致资源共享和资源竞争。
T(F)21.磁盘上的文件必须以记录单位进行读写。
F(F)22.磁盘上的文件都是以记录单位进行读写的。
F(F)23.磁盘上的文件以记录单位读写。
F(F)24.磁盘是共享设备,多个进程可在同一时刻对其访问。
F()25.磁盘是共享设备,每一个时刻可以有多个进程与磁盘交换信息。
(F)26.磁盘移臂调度的目标是使磁盘的旋转周数尽可能小。
F(F)27.当进程数大于资源数时,进程竞争资源必然产生死锁。
操作系统练习题3-4章一、判断题1. ( )系统发生死锁时,其资源分配图中必然存在环路。
因此,如果资源分配图中存在环路,则系统一定出现死锁。
2.( )虚拟存储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假想的特大存储器,它并不是实际的内存,其大小比内存空间大得多。
3.( )操作系统的所有程序都必须常驻内存。
4.( )通过任何手段都无法实现计算机系统资源之间的互换。
5. ( )一旦出现死锁, 所有进程都不能运行。
6. ( )所有进程都挂起时, 系统陷入死锁。
7. ( )优先数是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 一旦确定不能改变。
8. ( )虚拟存储系统可以在每一台计算机上实现。
9. ( )在虚存系统中, 只要磁盘空间无限大, 作业就能拥有任意大编址空间。
10. ( )在内存为M的分时系统中, 当注册的用户有N个时,每个用户拥有M/N 的内存空间。
11. ( )大多数虚拟系统采用OPT(优化)淘汰算法是因为它确实可以得到最小的缺页率。
12. ( )在作业调度时, 采用最高响应比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可以得到最短的作业平均周转时间。
13. ( )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 页面淘汰所花费的时间不属于系统开销。
14. ( )进程优先数是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 必须根据进程运行情况动态改变。
15. ( )参与死锁的所有进程都占有资源。
16. ( )页式存储管理中, 用户应将自己的程序划分成若干相等的页。
17. ( )存储保护的目的是限制内存的分配。
18. ( )在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 页面长度是根据程序长度动态地分配的。
19. ( )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不一定是死锁状态。
20.有m个进程的操作系统出现死锁时, 死锁进程的个数为1<k≤m。
21. ( )优先数是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 优先数大的进程首先被调度运行。
22. ( )所谓最近最少使用(LRU)页面调度算法是指将驻留在内存中使用次数最少的页面淘汰掉。
23. ( )由于现代操作系统提供了程序共享的功能,所以要求被共享的程序必须是可再入程序。
操作系统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快的是()。
A、内存B、寄存器C、CacheD、磁盘正确答案:B2、时钟中断事件属于()中断事件。
A、程序B、自愿性C、外部D、输入/输出正确答案:C3、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若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空闲区表”中的空闲区可按()顺序排列。
A、大小从大到小B、大小从小到大C、地址从大到小D、地址从小到大正确答案:B4、从静态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进程必须拥有而程序所没有的?()A、常量数据B、全局变量C、进程控制块D、代码正文正确答案:C5、()不是管程的组成部分。
A、对局部于管程内的数据结构设置初始值的语句B、对管程内数据结构进行操作的一组过程C、局部于管程的共享数据结构D、管程外过程调用管程内数据结构的说明正确答案:D6、下列关于父进程和子进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子进程执行完了,父进程才能执行B、父进程创建了子进程,因此父进程执行完了,子进程才能执行C、撤销子进程时,应该同时撤销父进程D、撤销父进程时,应该同时撤销子进程正确答案:D7、某计算机系统中有8台打印机,有K个进程竞争使用,每个进程最多需要3台打印机。
该系统可能会发生死锁的K的最小值是()。
A、3B、4C、2D、5正确答案:B8、分页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若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则当分配的物理页面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
A、减少B、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C、增加D、不变正确答案:B9、产生内存抖动的主要原因是()。
A、内存空间太小B、CPU运行速度太慢C、CPU调度算法不合理D、页面置换算法不合理正确答案:D10、()存储管理兼顾了段式在逻辑上清晰和页式在存储管理上方便的优点。
A、分页B、段页式C、可变分区D、分段正确答案:B11、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预防死锁的发生,可以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但破坏()条件是不太实际的。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
A.方便用户B.提高内存利用率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2、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B.请求页式管理C.段式管理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3、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B )。
A.源程序B.目标程序C.可执行程序D.非执行程序4、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D )。
A.符号名空间B.虚拟地址空间C.相对地址空间D.物理地址空间5、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1C]划分问题。
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2C]变成[3D],静态重定位由[4D]实现,动态重定位由[5A]实现。
供选择的答案:[1]:A 地址空间 B 符号名空间 C 主存空间 D 虚存空间[2]、[3]: A 页面地址 B 段地址 C 逻辑地址 D 物理地址 E 外存地址 F 设备地址[4]、[5]: A 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B 执行程序 C 汇编程序D 连接装入程序E 调试程序F 编译程序G 解释程序6、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A )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B.若干地址不连续C.若干连续的帧D.若干不连续的帧7、(C )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B.页式C.固定分区D.段页式8、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B)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9、虚拟存储技术是( A)。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B.磁盘空间的大小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计算机地址字长11、虚拟存储技术与(A )不能配合使用。
A.分区管理B.动态分页管理C.段式管理D.段页式管理12、(B )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
一、选择1. 可变分区存储器管理系统中,若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空闲区表”中的空闲区可按( A )顺序排列。
A.长度递增B.长度递减C.地址递增D.地址递减2. 虚拟存储技术是—B—。
A. 扩充内存物理空间技术B. 扩充内存逻辑地址空间技术C.扩充外存空间技术D. 扩充I/O缓冲区技术3. 很好地解决了“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A—。
A.分页存储管理方法B.分段存储管理方法C.多重分区管理D.可变式分区管理4. 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B—引起的。
A.交换的信息量过大B.置换算法选择不当C.内存容量不足D.请求分页管理方案5. 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C—理论。
A. 全局性B. 虚拟性C. 局部性D. 动态性6. 分页系统中页面是为( B )的。
A、用户所感知B、操作系统所感知C、编译系统所感知D、连接装配程序所感知7.下列—A—存储方式不能实现虚拟存储器。
A.分区B.页式C.段式D.段页式8. 操作系统处理缺页中断时,选择一种好的调度算法对内存和外存中的信息进行高效地调度,尽可能避免—D—。
A. 碎片B.CPU空闲C. 多重中断D. 抖动9. 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C—。
A. 要求处理缺页中断B. 要求扩充内存容量C. 不要求作业装入到内存的连续区域D. 不要求作业全部同时装入内存10. LRU页面调度算法淘汰—B—的页。
A. 最近最少使用B. 最近最久未使用C. 最先进入内存D. 将来最久使用11.虚拟存储器实际容量受—B—限制。
A.物理内存大小B.计算机的地址结构C.磁盘容量D.数据存放的绝对地址12. 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A—的内存单元。
A. 地址连续B. 若干地址不连续C. 若干连续的页D. 若干不连续的帧13.页面置换算法中—A—不是基于程序执行的局部性理论。
A.先进先出调度算法B. LRUC. LFUD.最近最不常用调度算法14. 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A—。
沈阳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题目: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班级计算机131 学号********** 姓名杨光成地点实训F608 指导教师吕海华王黎明实验日期: 2015 年 5 月19 日cin>>flag;free(flag);}else if(choice==0) break; //退出else //输入操作有误{cout<<"输入有误,请重试!"<<endl;continue;}}}图12、分配主存(如图2)Status alloc(int ch)}}图23、首次适应(如图3)Status First_fit(int request){//为申请作业开辟新空间且初始化DuLinkList temp=(DuLinkList)malloc(sizeof(DuLNode));temp->data.size=request;temp->data.state=Busy;DuLNode *p=block_first->next;while(p){if(p->data.state==Free && p->data.size==request)图34、最佳适应(如图4和图5)Status Best_fit(int request){int ch; //记录最小剩余空间DuLinkList temp=(DuLinkList)malloc(sizeof(DuLNode));temp->data.size=request;temp->data.state=Busy;DuLNode *p=block_first->next;DuLNode *q=NULL; //记录最佳插入位置while(p) //初始化最小空间和最佳位置{if(p->data.state==Free && (p->data.size>=request) ){q->prior=temp;q->data.address+=request;q->data.size=ch;return OK;}return OK;}图4图55、最差适应(如图6)Status Worst_fit(int request){int ch; //记录最大剩余空间DuLinkList temp=(DuLinkList)malloc(sizeof(DuLNode));temp->data.size=request;temp->data.state=Busy;DuLNode *p=block_first->next;DuLNode *q=NULL; //记录最佳插入位置while(p) //初始化最大空间和最佳位置{if(p->data.state==Free && (p->data.size>=request) )q->prior->next=temp;q->prior=temp;q->data.address+=request;q->data.size=ch;return OK;}return OK;}图6图76、主存回收和显示主存分配情况(如图8)Status free(int flag){DuLNode *p=block_first;for(int i= 0; i <= flag; i++)if(p!=NULL)p=p->next;elsereturn ERROR;p->data.state=Free;if(p->prior!=block_first && p->prior->data.state==Free)//与前面的空闲块相连{cout<<"++++++++++++++++++++++++++++++++++++++++++++++\n\n";DuLNode *p=block_first->next;cout<<"分区号\t起始地址\t分区大小\t状态\n\n";while(p){cout<<" "<<flag++<<"\t";cout<<" "<<p->data.address<<"\t\t";cout<<" "<<p->data.size<<"KB\t\t";if(p->data.state==Free) cout<<"空闲\n\n";else cout<<"已分配\n\n";p=p->next;}cout<<"++++++++++++++++++++++++++++++++++++++++++++++\n\n"; }图8。
一、基本概念1 用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操作接口操作计算机,常见的操作接口有:终端命令、图形用户接口、和( ④ )。
① 高级指令② 宏命令③ 汇编语言④作业控制语言2 操作系统在执行系统调用时会产生一种中断,这种中断称为(④)。
① 外中断② I/O中断③ 程序性中断④ 访管中断3 在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处理器模式转换的操作是(④).①中断② 键盘命令③ 系统调用④ 程序调用4 ( ④)中断事件是正在运行的进程所期待的自愿中断事件。
① 程序② I/O③ 时钟④访管5 当用户程序执行访管指令时,系统( ④)。
① 维持在目态② 维持在管态③ 从管态到目态④从目态到管态注:管态又叫核心态;目态又叫用户态。
6 从作业提交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是(②)。
① 响应时间②周转时间③ 运行时间④ 等待时间7 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运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④)。
① 优先数调度② 先来先服务③ 短作业优先④最高响应比优先8 有三个作业J1,J2,J3同时提交,其运行时间分别是a、b、c且a〈b〈c。
系统按单道程序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④)。
① a+b+c ② 2(a+b+c) ③ a+2b+3c ④ 3a+2b+c注:原题"④3a+2b+t3”应改为”④3a+2b+c”9 以下选项中何种处理不属于系统内核的范围( ④ )。
① 进程调度② 执行原语③执行外设基本操作④命令解释10 在同步控制中,所谓的临界区是指(③ )。
① 一个缓冲区② 一段共享数据区③ 一段程序④ 一个互斥的硬件资源11 创建I/O进程一般是在( ②)。
① 系统调用时②系统初启时③ 有设备中断时④ 输入输出时12 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④ )。
①进程重新占有CPU并变为运行状态②进程保持等待状态③ 进程PCB移到等待队列首部④ 进程变为就绪状态注:原题漏掉第2选项。
13 在下列事件中不立即进入进程调度程序进行调度的是(④)。
一、单项选择题1.要保证一个程序在主存中被改变了存放位置后仍能正确执行,则对主存空间应采用()技术。
A.动态重定位B.静态重定位C.动态分配D.静态分配2.固定分区存储管理把主存储器划分成若干个连续区,每个连续区称一个分区。
经划分后分区的个数是固定的,各个分区的大小()。
A.是一致的B.都不相同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D.在划分时确定且长度保持不变3.采用固定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的最大缺点是()。
A.不利于存储保护B.主存空间利用率不高C.要有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D.分配算法复杂4.采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时,若采用最优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按()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A.地址递增B.地址递减C.长度递增D.长度递减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要与相邻空闲区合并。
在修改未分配区表时,使空闲区个数不变且空闲区始址不变的情况是()空闲区。
A.无上邻也无下邻B.无上邻但有下邻C.有上邻也有下邻D.有上邻但无下邻6.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采用“紧凑"技术可以()。
A.汇集主存中的空闲区B.增加主存容量C.缩短访问周期D.加速地址转换7.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页表是由()建立的。
A.操作员B.系统程序员C.用户D.操作系统8.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时,重定位的工作是由()完成的。
A.操作系统B.用户C.地址转换机构D.主存空间分配程序9.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时,一个程序如何分段是在()决定的。
A.分配主存时B.用户编程时C.装人作业时D.程序执行时10.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时,一个程序可以被分成若干段,每一段的最大长度是由( )限定的。
A.主存空闲区的长度B.硬件的地址结构C.用户编程时D.分配主存空间时11.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A.扩充主存容量B.扩充辅存容量C.实现存储保护D.加快存取速度12.LRU页面调度算法是选择( )的页面先调出.A.最近才使用B.最久未被使用C.驻留时间最长D.驻留时间最短13.若进程执行到某条指令时发生了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当该进程再次占用处理器时,应从()指令继续执行。
选择20 填空20 名词20 简答20 计算20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方便用记。
2、现在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和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虚拟性和异步性的特征。
3、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具有四大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系统还必须提供友好的用户接口。
4、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5、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人机交互,为此必须引入时间片的概念,并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6、微内核操作系统是建立在层次化结构的基础上的,而且还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和面向对象开发技术。
7、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是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分进别是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8、引入进程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入线程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9、进程由进程控制块、程序段、数据段组成,其中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10、由于进程的实质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故进程有动态性的基本特征,该特征还表现在进程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由撤消而消亡,即进程具有一定的生命期。
11、用户为阻止进程继续运行,应利用挂起原语,若进程正在执行,应转变为静止就绪状态;以后,若用户要恢复其运行,应利用激活原语,进程转变为活动就绪状态。
12、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有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3、在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时,应将临界区置于wait操作和signal操作之间。
14、进程通信的类型有共享存储器、消息系统、管道通信,其中管道通信利用共享文件进行通信。
15、高级高度又称作作业调度,其主要功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若干作业进入内存,并为它们创建进程;低级调度又称为进程调度,其主要功能是按一定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一个进程投入执行。
16、进程调度有抢占调度和非抢占调度两种方式。
17、在抢占调度方式中,抢占的原则有时间片原则、短作业优先、优先权原则。
实验2 可变分区管理一、存储管理背景知识1. 分页过程2. 内存共享3. 未分页合并内存与分页合并内存4. 提高分页性能耗尽内存是Windows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系统耗尽内存时,所有进程对内存的总需求超出了系统的物理内存总量。
随后,Windows必须借助它的虚拟内存来维持系统和进程的运行。
虚拟内存机制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速度比物理内存慢得多,因此,应该尽量避免耗尽物理内存资源,以免导致性能下降。
解决内存不足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添加更多的内存。
但是,一旦提供了更多的内存,Windows很可以会立即“吞食”。
而事实上,添加更多的内存并非总是可行的,也可能只是推迟了实际问题的发生。
因此,应该相信,优化所拥有的内存是非常关键的。
1. 分页过程当Windows求助于硬盘以获得虚拟内存时,这个过程被称为分页(paging) 。
分页就是将信息从主内存移动到磁盘进行临时存储的过程。
应用程序将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甚至不知道Windows使用了两种内存方案,而认为系统拥有比实际内存更多的内存。
例如,系统的内存数量可能只有16MB,但每一个应用程序仍然认为有4GB内存可供使用。
使用分页方案带来了很多好处,不过这是有代价的。
当进程需要已经交换到硬盘上的代码或数据时,系统要将数据送回物理内存,并在必要时将其他信息传输到硬盘上,而硬盘与物理内存在性能上的差异极大。
例如,硬盘的访问时间通常大约为4-10毫秒,而物理内存的访问时间为60 us,甚至更快。
2. 内存共享应用程序经常需要彼此通信和共享信息。
为了提供这种能力,Windows必须允许访问某些内存空间而不危及它和其他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从性能的角度来看,共享内存的能力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使用的内存数量。
运行一个应用程序的多个副本时,每一个实例都可以使用相同的代码和数据,这意味着不必维护所加载应用程序代码的单独副本并使用相同的内存资源。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1-3章练习题1、在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B)A、一维B、二维C、三维D、层次3、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C)次内存。
A、1B、2C、3D、44、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D)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D、动态和静态特征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移动技术优点在于(D)A、增加主存容量B、缩短访问周期C、加速地址转换D、集中空闲区6、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B)个等待进程。
A.0B.l C.2D.37、按照所起的作用和需要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属于(D)范畴。
A.用户软件B.应用软件C.支撑软件D.系统软件8、以下不属于分时系统优点的是:(D)。
A.响应较快,界面友好B.多用户,便于普及C.便于资源共享D.交互能力较弱,系统专用10、通常,用户编写的程序中所使用的地址是(A)。
A.逻辑地址B.物理地址C.绝对地址D.内存地址11、计算机系统产生死锁的根本原因是(D)。
A.资源有限B.进程推进顺序不当C.系统中进程太多D.A和B13、以下存储管理技术中,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是(C)。
A.动态分区法B.可重定位分区法C.请求分页技术D.对换技术14、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B)实现的。
A.段表B.页表C.PCB D.JCB15、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D)。
A.编译B.连接C.运行D.重定位16、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D)。
A.可以有多个进程控制块B.可以和其他进程共用一个进程控制块C.可以没有进程控制块D.只能有惟一的进程控制块17、采用轮转法调度是为了(A):A.多个终端都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B.先来先服务C.优先级较高的进程得到及时调度D.需CPU最短的进程先做18、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B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19、系统感知进程的唯一实体是C(A)JCB(B)FCB(C)PCB(D)SJT20、进程调度主要负责B(A)选作业进入内存(B)选一进程占有CPU(C)建立一进程(D)撤消一进程21、“可抢占”和“不可抢占”的优先级调度算法相比B(A)前者开销小(B)前者开销大(C)两者开销大致相同(D)两者开销不能相比22、进程创建原语的任务是B(A)为进程编制程序(B)为进程建立PCB表(C)为进程分配CPU(D)为进程分配所需的各种资源23、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A)决定的。
实验题目: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一、实验目的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是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重要方式,其主要思想是用户作业进行连续存储,每次按照用户的请求,如果内存中有能满足用户作业大小的空闲区,就采用不同的算法分配给用户,否则,不分配,可变分区容易产生外零头。
分区分配算法包括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等。
通过本实验可加深学生对存储器管理方式的把握以及分配算法的理解,并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个人PC机WindowsXP操作系统I5-2400CPU 3.10Ghz 2GB内存C-Free 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三、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变分区的的收回四、实验内容利用C语言或C++语言或Java语言实现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具体要求如下:1. 以一个一维数组模拟内存,数组类型为整型,共计1000个元素;2. 用一个单链表表示可变分区空闲表,链表每个结点表示一个空闲区,每个结点信息包括起始地址、大小。
3. 分区分配算法采用最佳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并将算法用函数实现。
4. 自己假设几个作业,包括作业的名称、大小,进入系统的顺序。
5. 初始内存中没有任何作业,随着用户输入的每一个作业的到来,动态为其分配内存。
6. 使用的算法用户要能够随时更换。
五、实验结果或实验代码(1) 可变式分区管理是指在处理作业过程中建立分区,使分区大小正好适合作业的需要,并且分区个数可以调整。
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内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求量分割一部分给作业;若没有,则作业等待。
随着作业的装入、完成,内存空间被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分区。
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有的分区空闲。
例如,某时刻内存空间占用情况如图1所示。
为了说明那些分区是空闲的,可以用来装入新作业,必须要有一张空闲区说明表,如表1所示。
表1 空闲区说明表图1 内存空间占用情况62241其中,起始地址指出个空闲区的内存起始地址,长度指出空闲区的大小。
1.以下不属于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的是(B )A.批处理系统B.脱机输入输出系统C.分时系统D.实时系统2.对于进程同步问题,若信号量的初始值为15,当前值为―5,则表示有(A )个等待进程。
A.5 B.10 C.20 D.153. 以下哪个不是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D )A.间断性B.失去封闭性C.不可再现性D.顺序性4.在操作系统中FCB是指(A )。
A.文件控制块B.作业控制块C.设备控制块D.进程控制块5.文件目录的作用是实现文件名到(B )的转换。
A.文件控制块B.文件物理地址C.索引表D.索引结点6.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两类接口,分别是用户接口和(A )A.程序接口B.文件接口C.进程接口D.管理接口7.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C )A.相同B.随作业长度变化C.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D.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8.设有5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1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B )A.2 B.3 C.4 D.19.对于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A)A.数据项B.字符C.文件D.记录10.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佳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分区按( D )进行排列。
A.容量从大到小B.地址从大到小C.地址从小到大D.容量从小到大11.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系统会出现死锁(C )A.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B.有多个并发的进程同时存在C.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D.资源数远远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远远超过资源总数12.共享变量是指(D )访问的变量。
A.只能被系统进程B.只能被多个进程互斥C.只能被用户进程D.可被多个进程13.若系统中有六台打印机,有多个进程均需要使用两台,规定每个进程一次仅允许申请一台,则至多允许(B)个进程参于竞争而不会发生死锁。
A.3 B.5 C.4 D.614.以下不是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的是(D )A.处理机管理B.设备管理C.文件管理D.数据管理15.一作业2: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6: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为(D )A.2 B.4 C.3 D.51.(D)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习题5参考答案Ⅰ问答题1.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1)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系统按照一定的算法把某一空闲的存储空间分配给作业或进程;用户不需要时,及时回收,以供其它用户程序使用。
(2)地址转换(地址重定位)。
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转换成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
(3)主存空间的共享和保护。
可用的主存空间可由两个或多个进程共享。
同时要保护系统程序区不被用户有意或无意的侵犯,不允许用户程序读写不属于自己地址空间的数据,避免各道程序间相互干扰。
特别是当一道程序发生错误时,不至于影响其它程序的运行。
(4)主存空间的扩充。
使用虚拟存储或自动覆盖技术提供比实际内存更大的空间。
2. 指出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不同点。
答:用户的源程序一旦编译之后,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进行编址,这种地址称为逻辑地址或相对地址。
为了便于CPU访问,内存中的每个物理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称为内存地址,即物理地址(也称绝对地址)。
3. 何谓地址转换(重定位)?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地址转换?答:当作业运行时,不能用逻辑地址在内存中读取信息,必须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转换成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这种转换称为地址转换。
实现地址转换的方法有:静态地址转换和动态地址转换。
4. 简述什么是覆盖?什么是交换?覆盖和交换的区别是什么?答:覆盖技术主要是指同一主存区可以被不同的程序段重复使用。
交换,就是系统根据需要把主存中暂时不运行的某个(或某些)作业部分或全部移到外存,而把外存中的某个(或某些)作业移到相应的主存区,并使其投入运行。
交换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用户并不知道。
操作系统按一定的策略采用“强占”和“礼让”的方法,把内存部分内容暂时放到硬盘交换区中。
覆盖是由用户控制,操作系统提供覆盖机制,用户给出该程序的覆盖结构。
覆盖机构将整个作业分为常驻和覆盖两部分。
子程序不会同时调入内存。
用户只要将最大的子程序作为覆盖区告诉系统即可。
第三章一、填空1.将作业相对地址空间的相对地址转换成内存中的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地址重定位。
2.使用覆盖与对换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3.存储管理中,对存储空间的浪费是以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4.地址重定位可分为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时,最好按尺寸法来组织空闲分区链表。
6.在分页式存储管理的页表里,主要应该包含页号和块号两个信息。
7.静态重定位在程序装入时进行,动态重定位在程序执行时进行。
8.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如果页面置换算法选择不当,则会使系统出现抖动现象。
9.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采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淘汰算法时,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块数时,缺页中断的次数有可能会增加。
10.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淘汰是由于缺页引起的。
二、选择1.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 A 决定的。
A.内、外存容量之和 B.计算机系统的地址结构C.作业的相对地址空间 D.作业的绝对地址空间2.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的系统中,一进程在内存占3块(开始为空),页面访问序列为1、2、3、4、1、2、5、1、2、3、4、5、6。
运行时会产生 D 次缺页中断。
A.7 B.8 C.9 D.10从图3-8中的“缺页计数”栏里可以看出应该选择D。
图3-8 选择题2配图3.系统出现“抖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太大C.内存容量不足 D.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策略4.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D 。
A.进行存储保护 B.允许程序浮动C.允许程序移动 D.扩充主存容量5.作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那么经中断处理后,应返回执行 B 指令。
A.被中断的前一条 B.被中断的那条C.被中断的后一条 D.程序第一条6.在实行分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分页是由 D 完成的。
A.程序员B.用户C.操作员D.系统7.下面的 A 页面淘汰算法有时会产生异常现象。
第四章存储管理(习题一)一、基础题1、()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B页式C固定分区D段页式2、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次内存。
A、1B、2C、3D、43、分段管理提供()维的地址结构。
A、1B、2C、3D、44、在分段管理中,()。
A、以段为单元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B、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C、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D、每段是等长的5、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A、名称空间B、虚拟地址空间C、相对地址空间D、物理地址空间6、目录程序指令的顺序都以0作为一个参考地址,这些地址被称为()。
A、虚拟地址B、物理地址C、绝对地址D、重定位地址7、若调用指令LOAD 1 ,Data,经动态重定位后,其对应指令代码()。
A、保持不变B、会变化,随装入起始地址变化而变化C、会变化,固定在某一存储区域D、重定位项等于重定位寄存器内容8、下列()存储管理方式能使存储碎片尽可能少,而且内存利用率较高。
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C、分页管理D、段页式管理9、()要求存储分配时的地址连续性。
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C、段式管理D、段页式管理10、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B、提高内存利用率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11、()是指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一次分配完作业所需的内存空间,不允许在运行过程中再分配内存。
A、静态分配B、动态分配C、直接分配D、碎片拼接后再分配12、碎片存储容量()。
A、不可能比某作业申请容量大B、可能比某作业申请容量大C、在分页管理中,可能大于页D、在段页式管理中,可能大于页13、分页管理每取一数据,一般要访问()次内存。
A、1B、2C、3D、414、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整个系统的页表个数是()。
A、1个B、2个C、和装入主存的作业个数相同D、不确定15、页式存储管理中,页表的大小由()决定的。
A、作业所占页的多少B、操作系统C、计算机编址范围D、系统统一指定16、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的拼接技术
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的拼接技术是指将多个存储空间的物理空间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物理空间,这样就可以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存储效率。
拼接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是,首先将多个存储空间的物理空间拼接在一起,然后使用分区技术将拼接的物理空间进行分割,以便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专用的存储空间。
最后,使用文件系统技术将分割出来的存储空间进行管理,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存储空间中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