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节《光的折射》预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用具】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玻璃砖、激光笔、水槽、水、圆表盘、碗两只、硬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空盆现硬币”视频(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引导学生思考:思考问题:我们如何看到物体?光的传播路线是否改变?演示: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问题:筷子为何折断了?提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两种介质),光的传播路径改变,引出折射的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光的折射问题引入:问题一:展示视频“海市蜃楼”,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问题二:放大镜为什么能起放大作用?问题三:前面学了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如水中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又反射回到空气中,进入人眼形成的像。
但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可以课件呈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②同时出现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③入射光线分解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是反射光线,弱于入射光线,故看起来偏暗)。
2.相关名称①一点:点O 为入射点(又为反射点、折射点)。
② ⎭⎬⎫二辅助线:法线NN′分界面水面相互垂直 ③三光线⎩⎨⎧ AO 叫入射光线OB 叫 光线OC 叫 光线④三角⎩⎪⎨⎪⎧ ⎭⎬⎫入射角为 与法线NN′的夹角反射角为 与法线NN′的夹角二角关系为:相等折射角为 与法线NN′的夹角探究点二 光的折射规律以下方案任选一个:方案一:用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_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3.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课前预习1.请回顾一下光的传播特点以及光的反射现象;2.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包括什么是光的折射、什么是折射角和入射角等基本概念;3.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三、新知学习1. 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传播速度和两种介质的光密度有关。
2. 折射角和入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分界面上的法线所成的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光的折射规律关于光的折射现象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斯涅尔定律又称为光的折射定律,它表示为:光线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的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一个常数。
数学表达式为:折射定律其中n1、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光密度。
当光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变小;当光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变大。
四、学习重点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五、学习方法和建议1.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折射现象的理解;2.多思考,多练习,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练习1.请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角,入射角的概念;2.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1.5和1.2,求光从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种介质的入射角和折射角;3.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七、拓展延伸1.了解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折射望远镜、眼镜等;2.了解光的折射对大气中的光学现象的影响,例如彩虹、大气折射等。
八、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其中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分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情况会怎样呢?(实验探究一: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也就是说光不再沿(,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折射现象实验探究二:研究这个现象需要什么器材呢?师生共同选出器材,光源水水槽教师引导:有了这些器材,该怎样用才更加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有关概念:法线;界面;折射角;折射光线注意事项:1、让学生观察光线进入水后沿什么方向进行?向界面还是法线偏折?2、注水前后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时推断,光从空气射入水时,传播方向是否变化?怎样变化?3、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
4、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让学生看看光线偏折吗?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让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到光线(处改变了传播方向。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会,不会3、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向(偏折。
(光线从水斜射空气中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向(偏折。
即光路是((可逆不可逆,光的反射现象也有类似的情况。
《光的折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识别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知道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知道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3、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如池水变浅、筷子弯折等。
4、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透镜成像、海市蜃楼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的折射规律。
(2)解释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2、难点(1)理解光的折射规律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三、知识回顾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______;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好像折断了;在游泳池里,看起来池水好像比实际的浅。
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这都与光的折射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五、新课讲解(一)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现象: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当它进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2、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5、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0°。
(三)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1、池水变浅从池底射向水面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所以看起来池水变浅了。
第四节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2.会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课堂学习:一、认识新概念1、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请说出入射光线_______,反射光线_______折射光线________;入射角______,反射角______折射角______。
此图中,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我们将光的介质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光的折射规律:1.光在折射时,_____光线、_____光线和_____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两侧;3.(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_________偏折,即折射角____入射角;(2)当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_____偏折,即折射角_____入射角;(3)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_.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
5.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三:光的折射的实例1.池水“变浅”(看到池中的鱼“变浅”)现象解释:因为,光由_____斜射入______中,在______处发生了偏折,折射光线_____法线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的_____,比实际位置____.2、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偏______的原因解释:因为光由________斜射入_______中,在_______发生了偏折,折射光线__________偏折,折射角_________入射角,所以看到的_____像比实际偏_____。
3、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光的折射的例子?基础检测:1.某同学在湖边看到“鱼在云中游”,其中“鱼”是由光的而形成的,“云”是由光的形成的。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光的折射学案新人教版2、4 光的折射一、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学法教法1、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究合作,教师适时指导。
2、当堂巩固练习。
三、学教过程课前预习1、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
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2、画出光线的反射光线,写出光的反射定律。
一、光的折射现象什么叫光的折射?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光线如何传播,如图,试着画出光可能行进的径迹。
探究实验。
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
探究2: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
交流,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②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
探究3: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光线如何传播?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1、体验“叉鱼”。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
(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
“海市蜃楼”四、课堂练习1、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
3、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在水中出现的岸边树木的倒影B、潜水艇中的潜望镜C、汽车司机所用的观后镜D、从岸上看到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一些5题图4题图4、如下左图示,两条由空气射向玻璃和水的光线,分别画出对应折射光线大致位置。
5、如上右图所示,是两条折射光线,分别画出对应入射光线大致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上4.4《光的折射》导学案1. 学习目标•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了解光的折射定律;•掌握通过折射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导入与激发•引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水中看到的东西似乎扭曲了?•引入新知识:我们将学习关于光的折射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3. 学习与探究3.1 光的传播特点•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以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
•光的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
•光的透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3.2 光的折射定律•定义: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这样的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为入射角,θ₂为折射角。
3.3 折射定律的应用•通过折射定律,可以解答一些与光的传播和折射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更大?为什么游泳池底部看上去比实际要浅?4. 拓展与延伸•实际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了解光的折射对我们的影响,如:眼镜是如何矫正人眼的视力问题的?为什么地平线上的太阳看起来更大?•通过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光的传播和折射的现象,如:光的全反射、光的色散等。
5. 总结与归纳•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并通过折射定律解答了一些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光的折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6. 课后练习•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是什么?2.当光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什么关系?3.为什么游泳池底部看上去比实际要浅?7. 参考答案1.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4 光的折射(课时1)【学习目标】1.熟悉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学习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学习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学现象【基础知识】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叫,与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2.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②与分居法线双侧;③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⑤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⑥当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⑦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除发生折射之外,在界面上还同时发生。
光不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必然(填“改变”或“不变”)。
4.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前,笔杆仿佛“”了;放入玻璃杯中的铅笔仿佛在水面处变了,咱们看到的这些现象是光的形成的(填“虚像”或“实像”)。
【典型例题】()例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以下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途径的是()例2.如下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巩固练习】()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假设使这束光的入射角增大,那么以下判定中错误的选项是A.反射角变大B.折射角变小C.折射角变大D.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小()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假设入射角为45°,那么折射角可能为A.0°B.32°C.45°D.58°()3.(多项选择)以下关于光的折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折射光线必然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信的平面内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必然在同一个平面内C.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D.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如下图,能正确表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况的是()5.渔民在叉鱼时,为了能叉到鱼,应使鱼叉对准A.看到的鱼B.看到的鱼的下方C.看到的鱼的上方D.以上说法都不对()6.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像人“眨眼睛”一样,造成这种现象的缘故是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B.星光被其他星体刹时遮挡的结果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反射的结果D.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7.请作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难点和重点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新课引入:演示一: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演示二: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
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画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的位置。
3.根据同学们所画的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此时的折射角(填上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4.请同学们试着画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的位置。
5.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此时的折射角(填上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6.当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时,入射角等于度,折射角等于度。
7.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是引起的。
二、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光的折射在白纸上放置一块玻璃砖,用激光笔对着玻璃砖的表面发出一束激光,会看到进入玻璃的光线发生了偏折,同时在作业纸上画出光线传播的大致路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在光线传播的大致路径上模仿光的反射现象,给光线和角标上名字。
光的折射(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
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
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
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
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
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
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
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况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
(在黑板上板书)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述相同。
第4节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2.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重点:光的折射概念及规律。
难点: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1.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从光速角度去记,光从光速大的介质(入射角)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折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现象——物体与观察者在同一介质中。
而光的折射现象——物体与观察者在不同介质中。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下图所示漫画,描述的是一位老人在河边洗澡时发生的故事。
漫画中的老人看到的水的深度比水的实际深度深还是浅?它对人们有何警示作用?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光的折射自主阅读教材P81~8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4.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5.如图所示是光线在空气中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形,其中MM′⊥NN′,∠3=∠6,指出入射光线是BO,折射光线是OA,界面是MN′,入射角是∠4,反射角是∠5,折射角是∠2,空气在界面的左侧。
知识板块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82~8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6.如图所示,星期天,小明和爷爷泛着小舟到湖中叉鱼,为了叉到鱼,小明应向看到鱼的下方掷鱼叉;如果小明改用激光枪捕鱼,则小明应瞄准看到鱼的位置开始射击。
方法指导:1.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时,注意人眼看见物体是有光射入人的眼中,人眼本身不发光,是物体上的光经折射后,折射光进入人眼形成的虚像。
2.折射所成虚像只是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经验的一种判断,实物的真实位置需要找准,这也就是渔民叉鱼时应判断鱼的像比鱼高且稍向后移。
《光的折射》学案
任务一:做一做,寻找身边的折射
任务二:试一试,感受折射的路径(在下框中画出光路图)
任务三:测一测,探究折射的规律
介质一:空气--水介质一:空气--玻璃
规律一: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二:折射角、入射角的比较及大小变化
(1)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线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垂直入射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入射角变大或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探究光路是否可逆?
任务五:想一想,享受理性的生活
周末小明与爷爷一起划船在湖中游玩,清澈的湖水中有鱼儿在游:(1)水中的鱼儿是虚像还是实像,是怎么形成的?
(2)小明想在看起来不深的湖水中洗澡,有经验的爷爷应该给他什么警告和解释?
(3)小明想用鱼叉叉水中的鱼,他应该瞄准哪个位置才能叉中鱼?为什么?(4)如果小明拿一个激光灯照水中的鱼,他又应该朝着哪个方向才能照住鱼?如何解释?
第1页/共1页。
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总第课时)
【预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预习重点】
1、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原现象。
【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1、观察图2.4-1,把一束光从空气斜着射入水中,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位迹如何?是偏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
2、什么是光的折射?
预习任务二: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___法线方向偏折。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
2、当光线垂直射向两个介质的分界面时,光线如何?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各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任务三:眼睛受骗
为什么插鱼时总是把叉子叉在鱼的上方?试用光路图解释一下
【预习诊断】
1、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B、平静的水面映出岸边树木的倒影
C、太阳光经茂密的树林在地上技射出一个个圆形的光斑
D、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像
2、画出图1中的折射光线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_______光线与______光线、_______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_______;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_。
(填“改变”或“不改变”)
【预习质疑】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光的折射》达标题A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而且小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总是大于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
A、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B、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C、光从水中射人空气时发生折射
D、光从空气射人水中时发生折射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灌满水的游泳池看起来变浅了
B、海市屋楼
C、部分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了
D、在水面上出现岸上树木的“倒影”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光垂直入射时,人射角等于0°,折射角也等于0°
B、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
C、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总是在法线异侧
D、一般情况下,折射角不等于人射角
5、小明从河边走过,他见到河水中有白云、树木、房屋、鱼、水草,其中属于虚像的有_________,属于折射成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6、在水中潜泳的人看到岸上的路灯,是变_________(“高”
或“低”)的_________(“实”或“虚”)像,这是光从____
_____射入发生的缘故。
7、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
反射角_______,折射角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