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16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其中转基因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但与此同时,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应用、影响和安全性四个方面来探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和应用转基因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细胞中,使其生成新的物种。
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物种的基因或DNA序列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体,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等领域。
在农业方面,转基因技术可用于粮食、烟草、棉花、蔬菜等作物的改良。
通过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可以让植物获得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性状,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生产治疗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新药以及生产疫苗等。
二、转基因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破坏生态平衡转基因生物进入生态环境后,可能会对其他物种产生不良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转基因植物可能对传粉昆虫造成影响,使得蜜蜂等传粉昆虫死亡,导致植物无法繁殖。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过多的抗生素或农药等有害物质,进而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3、产生基因污染转基因生物可能会通过传播方式,导致非转基因生物的基因被污染,进而导致基因资源的丧失。
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1、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由于水平限制和基因漂变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和性状表现与预期不一致,进而导致可持续性或安全性的问题。
2、转基因的辨识和追踪问题转基因生物的辨识和追踪是实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
但是,目前尚无较好的转基因生物鉴定和检测技术,其真实性仍存在争议。
3、风险评估问题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涉及到对其安全性、健康效应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研究进展及问题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人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由于导人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它对整个社会经济、人类生活及思想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首先,在生物制药及医疗方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其次是在动植物新品种培育方面,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区别于常规育种的一种新育种技术,它加快了育种进程、丰富了育种方法,人们可通过人工的方法修饰或改良一些有用基因,使这种新品种产生优良性状,让其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
另外是在环境方面,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影响,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可得到一些有用生物,而这些生物可将一些污染物清除。
同时,生物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产生。
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创造了新的技术,产生了新的产业,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正如当年进化论刚提出时,大部分人感觉不可接受,但正是这些科学的事业推动着人们的社会发展。
文中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及其生物安全产生的影响,旨在为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及现状转基因作物是利用生物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有目的地导入目标作物的基因组中,人为地加强或减弱某种生物功能,从而获得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新品种(系)的过程。
转基因作物育种是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发展最早、进展最快的研究领域。
1972年美国科学家伯格,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猿猴病毒DNA和噬菌体DNA切开、重组,得到了第一批重组DNA分子,标志着DNA重组技术开始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与核心。
198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分别宣布将卡那霉素基因导人烟草和将大豆基因转入向日葵,标志着植物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
1986年美国批准首批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这批作物主要是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2.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学习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学习难点:(1)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
(3)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会,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实施。
一、转基因成果1.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_。
(2)使用___________ ____,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_______________,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____________或人类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3.转基因植物方面(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________、_______、抗除草剂、______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以种植________ _______最多,其次是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以及___________ ____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基因改造生物带给人类收益还是危害5 月16 日消息:通过基因改造的生物是否会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对环境的危害?面对基因改造生物可以带给人类的巨大收益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人类该何去何从?昨天,在由国家环保总局主办,由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生物安全培训班上,到会的各路专家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到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上。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司柏成寿告诉记者,通过基因方式对生物体进行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很多物种在改良后产量有了增加,也增强了防御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改良后的品种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
他举例说,像“抗虫棉”,这种棉花经过一定的基因转化后,可以使自然界中原来危害棉花的害虫死去,但它也可以使很多非目标的有益昆虫死去。
还有一些农作物被注入一种抗除草剂基因,当农田中施加除草剂时,所有的杂草都会死去,只保留下农作物本身。
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抗除草剂的农作物会和杂草出现杂交,这种杂草就被称为“超级杂草”,消灭起来就非常困难。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许崇任和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刘标还列举了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转基因作物事件,包括:将巴西豆的基因转入大豆,虽然可以改良大豆营养组成,但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
转Bt 基因玉米可以提高有益昆虫绿草蛉的死亡率和延长发育时间。
用食转基因马铃薯的蚜虫饲喂瓢虫,会影响瓢虫的生殖力及存活。
而蚜虫是温带作物中重要的害虫,瓢虫是其天敌。
通过基因改造的生物是否会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对环境的危害?面对基因改造生物可以带给人类的巨大收益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人类该何去何从?昨天,在由国家环保总局主办,由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生物安全培训班上,到会的各路专家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到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上。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司柏成寿告诉记者,通过基因方式对生物体进行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很多物种在改良后产量有了增加,也增强了防御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能力。
你是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基因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基因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基因技术带来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但是人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尚无定论,有人说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安全无害的,可以放心的食用。
但有的人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转基因神武及产品对人是有害的,不能食用。
故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转基因安全健康正文:转基因技术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
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
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着科学的进步,促进着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思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它也是21世纪高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现实的与潜在的生产力。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的一转基因技术,如今更是渐渐地走进普通人家的生活,然而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对它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而我认为这种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
一方面,我国曾经获得了抗虫害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有人曾提出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但是对于抗虫害转基因水稻用的那种生物毒素(简称Bt蛋白)本身其实是没有毒的,只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且毒素蛋白要和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结合,才会让昆虫中毒。
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在人身上。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我们在吃食物时一般是要加热、煮熟才吃的,Bt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实验表明,Bt蛋白在60摄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钟就失去活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第一篇:转基因是什么?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改变其基因组成,使其获得人工选育或基因工程方面的优势,以促进农业、医药等各类领域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方法将特定的DNA序列从其中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成功地导入到另一个物种中,从而使其以期望的方式加以表达。
然而,转基因技术虽然带来了显著的优势,但也引起了许多关于其安全性的问题和争议。
第二篇:转基因的安全性从理论上讲,转基因生物并不一定具有负面的影响。
由于转基因的技术是基于已有的天然物种基因进行的,因此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并不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违背。
在实际应用时,转基因技术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很多优势。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以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强的抗病性、保鲜性以及更富营养等优势。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加入到基因组中的DNA序列会不会被误判位于目标组织以外?由于目前没有严格的安全检测标准,一些担心问题提示,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
其次,还有一些人认为,在进入食物链之前,转基因物质可能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金属生物,从而导致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在消费者选择食物时,转基因成为了其中的制约因素之一。
第三篇:相关应对措施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生物安全政策和标准,以规范有关转基因食品开发和生产的相关工作。
同时,各国也都开始实施严格的安全监管工作,以确保投入市场的转基因产品或作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更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提高转基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他们通过紧密的研究和探索,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和生物学效应,从而识别和预防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和安全风险。
总之,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全面、更严谨的科研数据支持和更加细致、准确的安全监管体系,才能确保转基因的发展真正造福人类,并保障其质量和安全性,有利于合理解决能源、食品、药品等领域发展问题,更好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对转基因的理解和看法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系:生态学系专业:生态学课程名称:生物安全___学生姓名:魏西诺学号:2015053974对转基因的理解和看法生态学魏西诺 20150539741.生物安全与转基因转基因涉及到了生物安全领域,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重视。
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发展兴兴向荣的这个时代,许多不同功能的转基因生物被研发创造,其中有些转基因动植物和微生物在农业及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然而人们对转基因生物还是缺乏足够多的认识,对于他们的安全性还是有很大的担心,因此到目前为止有不少国内外的学者认为生物安全就是指“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种观点无疑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在事实上有很多事情都能够影响生物安全,而并非只有转基因生物,对于人类而言,生物安全不仅仅是指我们自身的安全,还应该包括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安全。
影响生物安全的因子是多方面的,除了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之外还需要包括:对外来入侵生物、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各类生物及非生物的控制和管理,因此这应该是一门研究影响生物安全主要因子的发生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科目。
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担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物技术和转基因工程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项困难,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评估是消除消费者心理压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自从转基因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疑问无非分为以下几种:转基因被释放到环境中后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抗虫植物体内的转基因因子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害?是否会致癌?是否会干扰食用者的遗传基因?这些问题目前虽然尚未能被解答,但是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研究来使这些谜题逐渐浮出水面。
2.转基因的定义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是指遗传物质和结构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生物。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3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含解析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
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转基因产品。
2.探讨转基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影响。
1.科学思维:通过辩论会理性地、负责任地参与讨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2.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理性看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转基因微生物(1)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的原因:微生物的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和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
(2)转基因酵母菌减少了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了啤酒的发酵期.(3)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基因工程菌来生产氨基酸、药物等。
2.转基因动物(1)将生长激素基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等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禽、家畜.(2)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
(3)建立了某些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3.转基因植物(1)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等新性状作物。
利用转基因技术显著抑制番茄中乙烯形成酶的活性和乙烯的生成量,从而培育成了转基因耐储藏番茄。
(2)我国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3)硕果累累的转基因成果在带给人们喜悦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1.争论的原因(1)原本是自然造就的生命形式被人为改造后出现了全新特征。
(2)人们所生活的国家或社会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对转基因技术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
2.争论的方面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发生激烈的争论。
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2.建立相应法规,如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的制定既维护了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转基因技术和已经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通过基因改造的生物是否会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对环境的危害?面对基因改造生物可以带给人类的巨大收益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人类该何去何从?到底转基因生物的利有哪些?弊又有哪些呢?我们将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上。
通过基因方式对生物体进行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很多物种在改良后产量有了增加,也增强了防御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改良后的品种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
他举例说,像“抗虫棉”,这种棉花经过一定的基因转化后,可以使自然界中原来危害棉花的害虫死去,但它也可以使很多非目标的有益昆虫死去。
还有一些农作物被注入一种抗除草剂基因,当农田中施加除草剂时,所有的杂草都会死去,只保留下农作物本身。
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抗除草剂的农作物会和杂草出现杂交,这种杂草就被称为“超级杂草”,消灭起来就非常困难。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许崇任和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刘标还列举了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转基因作物事件,包括:将巴西豆的基因转入大豆,虽然可以改良大豆营养组成,但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
转基因玉米可以提高有益昆虫绿草蛉的死亡率和延长发育时间。
用食转基因马铃薯的蚜虫饲喂瓢虫,会影响瓢虫的生殖力及存活。
而蚜虫是温带作物中重要的害虫,瓢虫是其天敌。
据了解,大规模应用转基因生物至今的十几年中,尚未出现因转基因生物引起的危害事件。
人类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
专家们认为,人类有能力控制转基因技术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关新闻资料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来说确实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安全性也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
年月日,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科学院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就“转基因植物和世界农业”发表联合声明,指出转基因技术在消除第三世界的饥饿和贫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认为应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研究,以保证转基因生物安全与应用的健康发展以及环境和食用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释放可能引起的危害及其控制摘要:转基因生物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生物释放就是它危害的一个方面,转基因生物释放会对环境、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或者潜在影响会加大。
此外,由于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面积很大,分布地域很广,在各地不同的环境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也不确定。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释放、物种、环境、人体健康、控制方法转基因生物是一个人造物种,它的存在是有利有弊的,转基因生物一旦释放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我们要认清转基因生物释放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找出合理的方法加以控制。
其危害性表现在:一、若释放到环境,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转基因生物会在自然界中自我繁殖,并和其近亲品种杂交,从而使得外来基因在自然中以不可控制方式传播,造成不可挽回的基因污染。
二、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可能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资源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其潜在威胁不亚于核扩散。
具体表现有:(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会转变为杂草。
(2)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可能会导致新型杂草产生。
(3)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
(4)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5)转基因生物可能危机生物的多样性。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其引入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致癌和其他遗传病。
这主要是因为:(1)转基因生物可能含有毒性。
(2)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
(3)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此外: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
农业专家袁隆平说,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生物商业化。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一、转基因可能会带来的有利方面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
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
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
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
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
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
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
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翻一番,达到130亿,而从1996年起到2025年的30年间,世界上粮食需求将增长一倍。
我国的粮食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而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供需差距会更巨大。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似乎正成为应对这种未来危机的选项。
目前世界上已有21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2005年已达到9000万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6%,而且近年来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在2005年达到50亿美元。
其中,美国是推广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的60%,其次是阿根廷、巴西,然后是中国。
转基因作物中大豆最多,其次是玉米、棉花和油菜——目前全球的大豆中有60%以上都是转基因大豆,而同样的比例在棉花是28%,油菜是18%,玉米是14%。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无疑是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瓶颈。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传统育种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粮食和作物品质的需求,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
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简称GMOs)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新的或者改进的性状和表现形式。
转基因技术已经应用到了许多领域,包括农业、医疗和生物制药等。
然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领域包括农业、医疗和生物制药等。
在农业方面,转基因技术主要用于改良作物。
通过人工方式将一些有益基因的DNA片段,转移嵌入到目标作物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取一些有益的性状。
例如,通过转移具有抗虫性的基因,可以使植物获得对昆虫的抵抗力,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另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耐旱、耐盐碱等能力,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在医学和生物制药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用来制造药物。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生产人生长激素、胰岛素、白血病干细胞等。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尽管转基因技术在许多方面带来了福利,但是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1.品质控制问题转基因作物生产过程中,因为基因组的改变可能会对作物的品质和口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
2.生态环境问题由于转基因作物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和适应性,有可能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
例如,转基因作物中携带的转移基因有可能被传播到其他植物和生物,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3.安全性问题有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研究表明,转移基因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例如,有些转补基因可能会导致细胞凋亡和基因突变,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此外,转移基因也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或者毒性反应。
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管。
三.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估目前,针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估标准和指南。
实验室转基因生物安全重组DNA技术涉及到组合不同来源的遗传信息,从而创造自然界以前可能从未存在过的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s)。
最初,在分子生物学家中有人担心这些生物体可能具有不可预测的不良性状,一旦从实验室逸出将带来生物学危害。
这种担心在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西洛马市召开的科学会议上成为焦点。
在那次会议上讨论了重组DNA技术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第一个重组DNA技术指南。
接下来25年多的研究经验证实,在进行了适当的危险度评估并采用了适当的安全措施以后,可以安全地进行遗传工程工作。
重组DNA技术或遗传工程最初是用来将DNA片段克隆到微生物宿主中,以过表达特定的基因产物用于进一步研究。
重组DNA分子也已经用于获得遗传修饰生物体,如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以及转基因植物。
重组DNA技术已经对生物学和医学产生巨大影响,并且由于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核酸序列已经被了解,极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成千上万种未知功能的基因将采用重组DNA技术来进行研究。
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常规疗法,采用遗传工程技术将可以设计出许多新的基因转移载体。
同样地,采用重组DNA技术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将可能在现代农业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涉及到构建或使用GMOs的实验应首先进行生物安全评估。
与该生物体有关的病原特性和所有潜在危害可能都是新型的,没有确定的。
供体生物的特性、将要转移的DNA序列的性质、受体生物的特性以及环境特性等都需要进行评估。
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决定安全操作目标遗传修饰生物体所要求的生物安全水平,并确定应使用的生物学和物理防护系统。
生物表达系统的生物安全考虑生物表达系统由载体和宿主细胞组成。
必须满足许多标准使其能有效、安全地使用。
质粒pUC18是这样一种生物表达系统的实例。
质粒pUC18经常与大肠杆菌K12细胞一起使用作为克隆载体,其完整测序已经完成。
所有需要在其他细菌表达的基因已经从它的前体质粒pBR322中删除。
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辩论赛稿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大辩论。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可能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资源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其潜在威胁不亚于核扩散。
具体表现有:(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会转变为杂草。
(2)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可能会导致新型杂草产生。
(3)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
(4)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5)转基因生物可能危机生物的多样性。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其引入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二,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致癌和其他遗传病。
(1)转基因生物可能含有毒性。
(2)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
(3)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
(5)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降低生物的免疫力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
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1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1.1 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
1.2 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性和进化速度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
转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
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对转基因表达蛋白具有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1.3 杂草化释放到环境中的转基因植物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野生亲缘种或杂草。
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基因工程拥有巨大应用前景,因此世界各国对基因工程的后果已有了高度的重视。
这里说的“后果”,实际上就是涉及“生物安全性”问题。
生物安全性,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学说争论:有关基因工程改造过的生物产品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就像核技术开始发展时一样,有人坚决反对,也有人认为只要使用得当就能为人类造福。
那么基因工程改造过的生物及其产品到底有没有危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这个问题也不是一两年内可以解决的。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基因工程改造过的生物及产品基本都是安全的,这当然是与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法规以及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农业应用:1.增加农作物产品的营养价值如增加种子、块茎的蛋白质含量,改变植物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比例等。
2.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如抗病虫害、抗旱、抗涝、抗除草剂等性能。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4.生物固氮的基因工程。
把禾谷等非豆科植物转变为能同根瘤菌共生,或具固氮能力,将代替无数个氮肥厂。
5.增加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产率。
~构成全球药物原料的 25% ,如治疗疟疾的奎宁、治疗白血病的长春新碱、治疗高血压的东莨菪碱、作为麻醉剂的吗啡等。
6.培育畜牧业和水产业新品种。
7.其它如肥料等。
在农业上应用的基因工程迄今为止,只发现有一例改造有明显的副作用。
这个例子就是:巴西坚果中有一种基因,它制造一种称为清蛋白的蛋白质,科学家们把这种基因转到农作物中以期提高农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从而提高品质。
结果发现,蛋白质含量是提高了,但有些人对这种新加入的蛋白质过敏,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实验,结果该公司的科学家证实,过敏对象正是食用了该转基因果实才过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