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和现有控制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59.15 KB
- 文档页数:7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1序号工序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级别·控制措施备注L E C D1.1 工前准备施脚手架搭设的准备与组织工作无安全技术措施或未交底施工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各种伤害3 6 713631.所有施工项目均应有针对性且可操作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且经参加施工的全员交底并签字认可后方可施工。
2.施工人员对无安全技术措施或未交底有权拒绝施工。
2序号工序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级别·控制措施备注L E C D2.2脚手架搭设的准备与组织工作违章违纪工作及违反安全要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各种伤害3 6 713631.按《规程》标准作业,施工中严禁打闹、抛物等违章违纪行为。
2.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不得擅自篡改。
3.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方案和安全措施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若方案或措施有错误,应及时与技术人员协商解决4.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酒后进入现场。
3序号工序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级别·控制措施备注L E C D5.安全装置及设施严禁私自拆除、挪用。
6 进入现场佩戴安全帽3.3 脚手架搭脚手架搭设(架子工)脚手架及脚手板选择不合格。
人员伤害5 5 61531、钢管和扣件质量要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相关规定,钢管应用48~51㎜(外径)壁厚3~3.5㎜,管长度以4~6.5m及2.1~2.8m为宜,弯管压扁裂开不能用;当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kg.m时,扣件不得发生破坏。
2、脚手板采用合格的木板、竹条帘。
每块质量4序号工序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级别·控制措施备注L E C D设不宜大于30kg,木板厚不小于5cm;禁止使用腐朽、扭纹、破裂及有大横节的脚手板,木板宽宜20~25cm。
44. 脚手架搭设不规范。
人员伤害高处坠落6 7 729441、钢脚手架立杆、大横杆应错开搭设,长度不得小于50㎝,承插式的管接头搭设长度不小于8㎝,水平式承插式接头应有穿销,并用扣件连接,不能用铁丝绑扎。
脚手架安装拆除作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措施表1. 脚手架安装作业危险源辨识1.高处作业风险:脚手架需要搭建在高处,工人需要在悬空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可能会出现跌落、坠物等安全问题。
2.脚手架质量问题:脚手架的搭建需要符合相关要求,否则可能会出现承重不足、稳定性不佳等问题。
风险控制措施1.减少高处作业风险:工人需要佩戴安全带与安全帽,脚手架需要设置围栏和安全网,防止工人跌落或坠物。
2.提高脚手架质量:使用符合标准的脚手架材料、工人需要有相应的搭建经验及证书,检查脚手架受力情况,保证其稳定性。
2. 脚手架拆除作业危险源辨识1.高处拆除风险:脚手架需要拆除在高处,工人需要在悬空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可能会出现跌落、坠物等安全问题。
2.脚手架零件拆卸不当:工人在拆卸脚手架的时候,如果拆卸不当,会造成脚手架失稳或者部分坍塌。
风险控制措施1.减少高处拆除风险:工人需要佩戴安全带与安全帽,脚手架需要设置围栏和安全网,防止工人跌落或坠物。
2.脚手架零件拆卸正确操作:工人需要遵循正确的拆卸流程,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教育,确保脚手架拆卸安全。
3. 脚手架安全管理1.安全教育:在脚手架作业前,需要进行相关安全教育,让工人了解脚手架搭建和拆卸过程中的危险源和控制措施。
2.安全检查:需要定期对脚手架进行安全检查,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工人培训:需要对工人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让其掌握相关的技能,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以上是脚手架安装拆除作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措施表。
在脚手架作业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重要问题,面对危险,工人需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遵循相关安全规范,确保自身的安全和脚手架的安全。
脚手架施工方案的危险源识别与风险控制脚手架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施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舞台等工程项目中。
然而,脚手架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源,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控制,可能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脚手架施工方案中的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脚手架施工中存在的一些潜在危险源。
首要的危险源是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例如脚手架的承重能力不足、支撑点不稳固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坍塌等情况,造成人员伤亡。
其次,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危险源,比如工人操作不当、材料质量不合格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脚手架的结构不牢固,存在隐患。
针对这些危险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在设计方案阶段,必须确保脚手架的结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脚手架的承重能力、支撑点的稳固性,并合理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护网、固定支撑等。
其次,在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施工方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
同时,施工方需要培训工人,提高其操作技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也是确保脚手架安全的重要措施。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如发现任何隐患,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此外,施工方还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风险控制的另一个关键是加强监管和协作。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脚手架施工的监督力度,确保施工单位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
此外,施工单位间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只有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局面,才能够维护脚手架施工的安全稳定。
总之,脚手架施工方案的危险源识别与风险控制对于保障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规范的施工操作、定期的检测维护和有效的监管协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脚手架施工中的风险。
脚手架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一、背景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工具,如搭建在高楼大厦外部的大型金属脚手架,或者是在室内进行装修时搭建的小型木质脚手架等。
脚手架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但是脚手架的搭建和使用也存在不少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的视角出发,对脚手架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
二、风险分析脚手架的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搭建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脚手架的搭建需要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工人才能进行,否则会导致脚手架垮塌、坍塌等事故,严重者甚至会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2. 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使用脚手架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非法冒险攀爬、过重的物品和人员上脚手架等,都有可能引发脚手架坍塌,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 检测及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脚手架使用后需要进行检测和维护,如果脚手架的质量不好或者维护不当,会造成脚手架的损坏或失稳,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三、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1. 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对参与脚手架搭建和使用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意识,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不合格或者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惩处,保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作业纪律。
2. 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安装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识和防护装备,如安装红色警戒线、设置安全网、穿戴安全带等,保障脚手架搭建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3. 建立检测和维护制度建立脚手架检测和维护的制度,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不符合要求的脚手架,确保其安全性。
4. 采用优质的材料和工艺在进行脚手架的搭建和使用时,需要采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的材料和工艺,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确保脚手架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总结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脚手架的搭建和使用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通过制定科学的规范和措施,加强教育和培训,选择高质量的材料和工艺,可以有效减少脚手架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和效率。
脚手架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1)危害分析脚手架作业通常作业人员都处于高处作业的环境下,坠落的危险特别大,同时在脚手架的搭设上也有因不合格的材料、不规范的搭设可能导致的风险,因此对脚手架的控制十分关键,主要在于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和架体失稳造成的垮塌事故。
(2)控制措施A、采用钢管脚手杆,优先使用“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搭设之前,架设作业人员应对所用各类材料进行检验,确认合格之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应选用外径48~51mm,壁厚为3~3.5mm的钢管。
B、木脚手板应使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为200~300mm、长度不大于6m的坚韧木板;不得使用腐朽、破裂、大横透节的木板作脚手板。
钢脚手板不得有严重锈蚀、油污和裂纹;捆绑脚手板用的镀锌铁丝宜为8号。
C、从事脚手架搭设的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且身体情况符合高处作业的要求。
D、搭设脚手架,离电线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安全距离不足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E、脚手架搭设过程当中,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章程,附近和下方不得有人作业和通行,作业区域应当设置警示带,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
F、脚手架搭设完毕,架设作业班组必须按施工要求先进行全面自我检查,然后通知项目部、业主单位和脚手架使用单位,三方共同进行检查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
G、验收后的脚手架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特殊情况下需作局部修改时,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同时应当由原架设班组操作,完成后仍需覆行检查交接验收手续。
H、必须要把每一个不完整的脚手架在通道处隔开,每处都应该挂警告标记牌。
I、作业人员应从斜道或专用梯子到作业层,不得沿脚手架攀登。
J、按照周计划对每个脚手架进行检查,并应准备一份书面检查报告,罗列出脚手架的缺陷和相应的纠正措施。
大风暴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如有松动、折裂或倾斜等情况,应当及时紧固或更换。
脚手架搭建中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工作平台作用。
然而,由于脚手架搭建依赖高空作业,并且涉及到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工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识别和控制危险源是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脚手架搭建中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方法。
一、施工前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在脚手架搭建前,必须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首先,要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搭建脚手架的具体位置和高度。
其次,要检查地面的承载能力,以确保能够支撑脚手架的重量和人员工作的负荷。
同时,还需要检查搭建脚手架附近的地下管线和电缆等设施,避免破坏或被破坏。
在危险源识别阶段,还需要考虑气候因素。
如当天气状况不佳时,如大雨、大风、雾等,要及时采取措施,推迟搭建,以确保搭建过程的安全。
二、脚手架材料的选择与管理脚手架的搭建材料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安全。
在选择和购买脚手架材料之前,一定要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合格的脚手架材料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并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脚手架材料的管理也至关重要。
搭建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标识和组织,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或过期材料的影响。
定期检查和维护脚手架材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确保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
三、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首先,需要为每位上岗工人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操作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操作脚手架。
其次,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提醒工人注意安全注意事项,并设置专人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
同时,为了避免高空作业带来的危险,必须使用安全设备,如安全带、安全网等,以提供工人的防护和保护。
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要确保搭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并设置适当的避雷设施,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四、脚手架拆除后的安全控制脚手架的拆除同样需要注重安全控制。
在拆除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脚手架的结构完好,不存在破损和变形等情况。
XXXXXXXXXXX工程脚手架搭设和拆除施工危险源分析、评估及控制措施一、危险源辨识:是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完善相关审核会签手续,钢管扣件材质,脚手架底部地基情况,扫地杆搭设情况,大/小横杆设置的数量及步距,连墙件设置的部位及数量,立杆间距及连接情况,扣件的紧固情况,上人爬梯是否按规范搭设(踏步步距、扶手、下部挂兜网、设置休息平台),作业层是否满铺竹跳板并设置米部位的防护栏杆,作业层下部是否拴挂水平兜网以及外部是否拴挂密目网,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作业人员是否具有作业资格和证书,搭设/拆除作业前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过程中是否按相关安全技术的要求进行作业,架体上是否大面积或凌乱堆放材料,脚手架拆除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是否经过检查验收。
二、风险评估:无施工方案或未按方案进行施工;基础不牢靠造成架体沉降/坍塌;杆件连接/防倾装置不符合要求导致架体倾倒、断层、垮塌,架体上作业时踏空/扶空或者无防护网从而导致高处坠落;,架体上作业时器具掉落或者材料大面积/凌乱堆放掉落后对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相关人员未经过技能培训;安全帽未戴;安全带未按规定拴挂;安全网未按规定设置;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监护;脚手架的立杆基础/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杆件间距;剪力撑/脚手架材质不符合安全标准;脚手架搭设好之后未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或不合格。
三、控制措施:1、项目部在脚手架搭设前编制好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报甲方、监理、分公司审批,通过审批并完善会签后方可组织施工。
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执行。
2、脚手架搭设前硬化地面或以木方支垫钢管。
3、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中的要求设置连墙件、剪刀撑,防止架体倾斜、变形甚至坍塌。
4、严格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中的要求设置水平防护与立面防护,满铺跳板,设安全网和防护栏杆,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拴挂安全带,防止坠落和物体打击。
脚手架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在建筑工地中,脚手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脚手架的建设是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重点之一。
由于脚手架建设环节众多,所以脚手架乃是建筑工地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缘故,故建设过程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将分析脚手架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并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脚手架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拼装不规范脚手架的拼装如果不规范会导致稳定性不足,使得脚手架出现倾斜、折断等情况。
搭设在不合理位置搭设在不合理的位置可能导致脚手架与建筑物摩擦、碰撞,从而使脚手架落下,造成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
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可能导致从脚手架坠落,应尽可能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控制措施建立脚手架专业队伍成立一支专业的脚手架施工队伍,由资格证明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确保脚手架建设过程中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同时也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
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在脚手架搭设前,应对施工人员展开专业操作培训,明确脚手架的安全规定及其使用要求。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完整的脚手架搭建规范知识,保障团队人员在操作脚手架过程中,能够判断与应对危险情况。
搭设安全网安装防护网,包括上部安全带,使工人身体系于防护设备上,有效减少高处工作时的风险。
加强监管和检测监管部门应加强脚手架施工的日常检测,发现与解决工人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在施工前,需要对脚手架进行是否安全的评估,如果存在不安全因素就停止施工并进行改进。
在建设脚手架的整个过程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管理,做好安全防范,做到安全避险与作业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搭设脚手架危险情况较多,如不加以正确的危险防范措施,将会直接影响建筑工地的生产安全,加强对脚手架防范的控制,对于帮助企业做好施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制:审核:审批:日期:二0xx年xx月xx日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xxxxxxxxx项目部目录一、脚手架工程作业活动流程图二、脚手架工程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三、脚手架工程危险源点控制措施四、脚手架安全管理标准五、脚手架验收报告单六、脚手架禁止使用牌七、脚手架安全检查表一、脚手架工程作业活动流程图二、脚手架工程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脚手架工程作业活动危险源辨(续表)脚手架工程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续表)三、脚手架工程危险源点控制措施3.1适用法规、标准的控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130-200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3.2执行公司规章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架子工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3.3 监督检查控制要点3.3.1 凡是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等不适应做高处作业的人员,均不得从事架子作业。
架子工在培训以前必须经过医务部门体检合格,要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凡从事架子工种的人员,必须定期(每年)进行体检。
3.3.2 脚手架支搭以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和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对于高大异形的架子并应报上级部门批准,向所有参加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3.3.3 操作小组接受任务后,必须根据任务特点和交底要求进行认真讨论,确定支搭方法,明确分工。
在开始操作前,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组长和安全员应对施工环境及所需防护用具做一次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开始操作。
3.3.4 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5米时,不允许使用木脚手架;使用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双立杆及缩小间距等措施。
并绘制搭设图纸及说明基础做法。
3.3.5 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50米时,应有设计计算书及卸荷方法详图。
3.3.6 悬挑式脚手架的悬挑或悬挑架应为型钢或定型行架,安装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脚手架危险源识别与预控措施
1、目的
对脚手架搭设和拆除过程进行危险源进行辨识,确保中、高度风险能得到有效控制。
2、范围
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整个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3、职责
3.1基建负责人:组织风险评价工作,并确认施工阶段的中、高度风险,及预防施救措施。
3.2基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配合基建负责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形成文件交审核。
在施工阶段,提醒监护人员按本规程执行。
3.3 项目监护人员:认真学习本规程相关规定,监护过程严格按本规程执行,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基建负责人和管理基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
4、内容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序
号
工序活动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
事故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
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备注
L E C D
7. 架子间距不当。
人员伤害 3 5 6 90 3
满堂脚手架的立杆间距不大于2m,
承重较大时大于1.5m,横杆竖向步
距不大于1.7m时,承重较大时不大
于1.4m;双排满堂脚手架的立杆间
距在1~1.5m以内,步距1.5~1.8m。
视建筑物层高而定,平台以每层楼
面平,每隔1~1.5m高设一道纵横向
水平拉杆。
8.
脚手
架拆
除
脚手架拆
除
脚手架施工时发生落物
人员机械伤
害
5 4
6 120 3
1、在防护栏拆除的各施工点设置
警示标志牌和临时护栏
2、搭拆过程中应注意随时清理落
到架面上的材料、工具,保持架
面上整齐有序,不要乱放材料、
工具。
9. 风雪、雷雨天气作业人员伤害 6 6 7 252 4
大雾、雷雨等恶劣气候或照明不足,
作业人员不得进行拆除作业。
10. 监护人员擅离监护岗位安全事故 3 6 3 54 2
监护人员必须严格监护,不得擅自
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