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 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 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 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 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 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导析:C A项,搭配不当,不能创造……进程,应该改为加快……进程。B项,缺少 主语,“导致”和“受”同时出现,让句子没有主语了,删掉一个就可以。D项,第一 个分句属于句式杂糅,《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既作“发布”的 宾语又作“显示”的主语,要在“发布”后面加“的”使句子结构完整。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 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 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 苦而已!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 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 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 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 匠,一个要做火夫吗?笑话,笑话,他们绝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 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8.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答案: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接着分析吃苦的意义。然后 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享福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9.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1)举例论证。第④段列举圣贤豪杰的例子,第⑤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 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的观点。 (2)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大学》、王阳明的话,有力地论证了享福 的危害。 (3)对比论证。通过正(第④段)反(第⑤段)对比,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1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安顺市某中学将开展 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 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导析:D A项,玄虚(xū);B项,搽(chá)粉,足智多谋;C项,大儒(rú)。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2.(原创题)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送孩子出国留学不该盲.从.,应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策。 B.实际上大量的证据表明,这种说法非但没有夸大甚至还可能是打了折.扣.的。 C.好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更应该墨.守.成.规.保持下去。 D.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过不了多久就会不.攻.自.破.的。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 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 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 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导析:A 根据“工程是一把双刃剑”和“但……”的内容来分析,第一空填写“一 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第二处应该承接下文,应该 填写“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故选A。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阅读选文,完成5~7题。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 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 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 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 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 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 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 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 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论证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思路:方法+内容+效果。 答题模式: 1.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注意:答“论证了……论点”时,先看文段是否有分论点,没有时答中心论点) 2.比喻论证:通过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 易懂。 3.对比论证:通过……和……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了……论点。 4.引用论证:通过引用……,有力地论证了……。(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增 强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增强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 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 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小明,你是好样的,学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遵守,点赞!我们都要 向你学习。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5.请概括出文段中的事例论剧。
答案: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6.选文第①句与后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
答案:总分关系。 7.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案: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2018宜宾)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18 怀疑与学问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程.颐(yí) B.塾.师(shú) C.渺.茫(miǎo) D.停滞.(zhì)
启迪 默守 异端 愚昧
玄虚.(xu) 相得益彰 搽.粉(chā) 足志多谋 大儒.(rǔ) 舍身求法 诓.骗(kuānɡ) 自欺欺人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 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 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 够支持得住国家!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点击进入 名师点津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4.(2018黄石)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工程是一把双刃剑: ① 。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
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 ② 。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 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 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 景观 B.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 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 外观 C.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 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 景观 D.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 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 外观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10.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答案:(示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 法家。 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亲手抄写,天气寒冷,手指无法屈伸,但他仍 坚持抄录。正是他吃得苦中苦,才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 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 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 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答案:马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是由繁到简。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 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1)上联: ① ,下联: ⑤ ; (2)上联: ④ ,下联: ② 。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 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 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 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导析:C “墨守成规”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不合语境,应换成“坚持不懈” 或“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