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和热机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5
“内能与热机”复习课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温度,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知道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知道热量的概念,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和质量、温度变化有关。
2、知道比热容概念,理解比热容反映物质吸放热的能力。
能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热机工作过程。
4、知道热值概念,会利用热值进行计算。
会查燃料的热值表。
知道热机效率有初步认识,能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自主梳理】1、温度表示____。
常用单位:___,符号___。
冷冻食物温度-20℃读作____。
2、测量温度的仪表是____,工作原理是_______,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和___。
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它的量程是____,分度值是____。
3、因为_____,每个分子都具有动能;因为_______,每个分子都具有势能。
物体内()由于____而具有的____以及____的()叫做物体的内能。
所有物体都有____能,物体的内能与____和____有关。
4、水沸腾时,____热,内能____,温度____。
判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一定越剧烈();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同一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5、改变物体内能两种途径是____和____。
举例:让手暖和起来的不同方法。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____。
举例:____,_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____。
解释“塞子弹起”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是______,过程是______,结果是______。
判断: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同一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6、实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______;工具:_____测量质量,____测量温度,____测量加热时间。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能与热机》课堂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课程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知识的力量,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3、知识: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理解并能应用比热容,知道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教学内容分析:内能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
内能跟八年级时所学的看不见的运动有一定的联系,这要求学生要重拾旧课本,使知识前后连通。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能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对于学习内能有了一定的帮助,比如刚接触内能,一定会想知道影响内能的因素,具体是怎么影响的,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内能这一重点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2.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的概念,会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会计算热机效率。
五、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及应用实例,比热容的理解与应用计算,热机效率的相关计算和提高措施。
学习难点:综合计算。
解决办法:重难点内容逐一展开、由浅入深、逐一突破、循序渐进。
六、设计思路按照知识点回顾—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应用的步骤来逐一展开,达到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