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同等学力考试指导:中国新闻史测试题(一)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2011年全国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卷2011年全国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经把()称为“控制法国报纸的巨头”。
A. 夏尔·哈瓦斯B. 贝纳德·沃尔夫C. 保罗·朱利叶斯·路透D. 梅尔维尔·斯通答案:A2. 人类传播史上,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结束、文明时代开始的里程碑是()A. 语言的产生B. 文字的出现C. 印刷术的发明D. 报刊的诞生答案:B3. 战后法国最有影响的政治报纸是创办于1904年的()A. 《人道报》B. 《前进报》C. 《解放报》D. 《红旗报》答案:A4. 创刊于1876年,现为日本一份有全国影响的综合性经济报纸,拥有“东京十二台”的报纸为()A. 《产经新闻》B. 《每日新闻》C. 《日本经济新闻》D. 《朝日新闻》答案:C5. 由沙皇彼得一世倡导出版的、标志着俄国近代报业诞生的报纸是()A. 《新闻报》B. 《同时代人》C. 《祖国纪事》D. 《莫斯科新闻》答案:A6. 世界新闻史上第一次与事件进程同步传送的新闻是由()传送的。
A. 哈瓦斯通讯社B. 沃尔夫通讯社C. 路透通讯社D. 港口新闻社答案:C7. 1980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会上,“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是()A. 《政治宣言》B.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C. 《哈拉雷宣言》D. 《交流为人类服务》答案:B8. 法国第一份日报是1777年元旦创办的()A. 《法兰西报》B. 《巴黎新闻》C. 《报纸》D. 《论辩报》答案:B9. 被列宁称赞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无与伦比的机关报”是()A. 《真理报》B. 《消息报》C. 《火星报》D. 《新莱茵报》答案:D10. 法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是()A. 《世界报》B. 《人道报》C. 《费加罗报》D. 《法兰西晚报》答案:C11. 17世纪初,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诞生,其标志是()的出现。
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秦汉时期,朝廷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的主要形式是( )A.露布B.诏书C.朝报D.进奏院状2.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是( )A.《各国消息》B.《遐迩贯珍》C.《****丛谈》D.《万国公报》3.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 )A.《澳门月报》B.《昭文新报》C.《汇报》D.《述报》4.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国闻报》B.《湘学新报》C.《湘报》D.《知新报》5.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留日学生报刊是( )A.《开智录》B.《译书汇编》C.《国民报》D.《浙江潮》6.1911年,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革命派报刊是( )A.《神州日报》B.《商务报》C.《大江报》D.《时报》7.1911年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从100多家猛增至( )A.200家B.300家C.400家D.500家8.民国初年,共和党——进步党系统在北京出版的重要报纸是( )A.《时事新报》B.《大共和日报》C.《国民公报》D.《庸言》9.袁世凯执政期间出台的《出版法》颁布于( )A.1913年4月B.1914年4月C.1914年12月D.1915年12月10.《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刘半农11.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发表于( )A.《学灯》B.《觉悟》C.《晨报副镌》D.《每周评论》12.五四运动期间,著名学生报刊《湘江评论》的主编是( )A.毛泽东B.萧楚女C.恽代英D.瞿秋白l3.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 )A.《向导》B.《犁头》C.《先驱》D.《政治周报》14.《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与主编是( )A.恽代英B.瞿秋白C.毛泽东D.陆定一15.北京平民大学于1923年设立报学系,系主任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戈公振D.黄天鹏16.十年内战时期曾使用《少女怀春》等化名在国统区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是( )A.《布尔塞维克》B.《红旗》C.《上海报》D.《无产青年》17.上海《文汇报》创刊于( )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18.193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是( )A.《中国青年》B.《全民抗战》C.《群众》D.《国民公论》19.《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作者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胡乔木D.范长江20.揭开“拒检运动”序幕的事件是重庆国讯书店自行出版( )A.《延安归来》B.《延安一月》C.《西行漫记》D.《塞上行》21.1950年,最先实行公私合营的私营报纸是( )A.《大公报》B.《文汇报》C.《新民报》D.《大报》22.195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其作者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陆定一2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957年3月在北京成立,会长为( )B.范长江C.邓拓D.吴冷西24.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于( )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文汇报》D.《解放日报》25.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对全国地方电台实行军事管制的时间是( )A.1966年6月B.1967年1月C.1967年10月D.1968年1月26.1975年4月,《红旗》杂志所发表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的作者是( )A.张春桥B.姚文元C.陈伯达D.康生27.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焦点访谈》开播于( )A.1993年B.1994年C.1995年28.《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由中国记协理事会通过的时间是( )A.1990年B.1991年C.1992年D.1993年29.香港《明报》创刊于1959年5月22日,第一任社长是( )A.胡文虎B.胡仙C.查良镛D.沈宝新30.澳门的电视事业始于澳门电视台的创建,开播于( )A.1980年B.1981年C.1982年D.1984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2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公民新闻2.文化帝国主义3.万国公报(上海)4.默多克5.微内容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析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
3.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
4.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2010年9月胡锦涛在参观人大时指出要寻找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概括现在新闻传播的几个特点并进行论述。
2.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2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公民新闻【分析】学术前沿问题,要点是强调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不再由专业媒体组织垄断;当年热点问题,比较容易。
答: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
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
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
“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2.文化帝国主义【分析】比较老的概念,发展中国家为对抗西方的优势地位而提出,学术上有争议,认为凭空建构的,没有实质内容,如果是简答题要深入讨论,作为一个名词解释,只要答出西方国家带后殖民色彩的文化输出就可以了;稍难,老概念可能复习时忽略。
中国新闻史复习参考答案中国新闻史复习参考答案⼀、单选题(30道,每题1分,共30分)1、“新闻”⼀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D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是( C )A.进奏院状B.朝报C.邸报D.⼩报3、创办中国第⼀份近代中⽂报刊《察世俗每⽉统记传》的传教⼠⽶怜来⾃( A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份外⽂报刊是( C )A.《⼴州纪录报》B.《中国丛报》C.《蜜蜂华报》D.《中国之友》5、林则徐受命到⼴州查禁鸦⽚时,派⼈到澳门搜集外⽂报刊并把其中⼀些重要情报翻译出来,供当地和朝廷官员参考。
这些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B )A.《参考消息》B.《澳门新闻纸》C.《⾃西徂东》D.《夷情备采》6、王韬在⾹港创办《循环⽇报》,意在倡导( D )A.⽆产阶级⾰命B.资产阶级⾰命C.莠⾔乱政D.变法⾃强7、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编辑的报刊是( C )A.《中外纪闻》B.《万国公报》C.《时务报》D.《强学报》8、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军武装勤王起义⽽遭杀害的是( A )A.唐才常B.康⼴仁C.谭嗣同D.熊希龄9、因“苏报案”⽽受迫害的章太炎出狱后前往⽇本主编的报刊是( A )A.《民报》B.《新民丛报》C.《民⽴报》D.《清议报》10、1906~1907年间,与《民报》就⾰命和改良问题展开⼤论战的是( A )A.《新民丛报》B.《新中国⽇报》C.《苏报》D.《政论》11、1909—1910年间,在上海先后创办《民呼⽇报》、《民吁⽇报》和《民⽴报》的⾰命报⼈是( C )A.孙中⼭B.黄兴C.于右任D.章太炎12、1911年,因发表《⼤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和《亡中国者和平也》两篇评论⽽被查封的报纸是( A )A.《⼤江报》B.《楚报》C.《⼤汉报》D.《商务报》13、1912年3⽉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 )A.“⼈民有⾔论著作刊⾏及集会结社之⾃由”B.“⾂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论著作刊⾏及集会结社之⾃由”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命”D.“出版报刊必须履⾏登记⼿续”14、宣扬“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狱,不是好主笔”的是( D )A.《民⽣报》B.《不忍报》C.《群报》D.《民权报》15、民国初期,著名通讯《外交部之厨⼦》的作者是( A )A.黄远⽣B.邵飘萍C.徐宝璜D.陈独秀16、《新青年》杂志最初的主张是( A )A.反对中国儒家专制⽂化,倡导西⽅⾃由民主⽂化B.中学为体,西学为⽤C.尊王攘夷D.只有⽆产阶级⾰命才是中国的出路17、“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杂志刊⽂指出,这场运动是( D )A.“铲伦常,覆孔孟”的恶果B.胁迫治安的⾏为C.妄图颠覆政府的⾏为D.“学⽣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决”的⾏动18、《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A.徐宝璜B.邵飘萍C.⼽公振D.邹韬奋19、中国⼈⾃办的第⼀个通讯社是( C )A.国闻通讯社B.申时电讯社C.中兴通讯社D.中央通讯社20、中国第⼀个⼴播电台是由美国商⼈奥斯邦在上海创建于( B )A.1922年初B.1923年初C.1924年初D.1926年初21、在国共合作展开⼤⾰命时期,担当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政治周报》⾸任主编的共产党⼈是( C )A.瞿秋⽩B.张国焘C.⽑泽东D.李⽴三22、中共中央第⼀个政治机关报是( B )A.《共产党》B.《向导》C.《红旗⽇报》D.《前锋》23、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报》实⾏社长负责制后的⾸任社长是( D )A.萧同兹B.叶楚伧C.徐恩曾D.程沧波24、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称中央⼯农民主政府)创办的新闻机构是( A )A.红⾊中华社B.红星社C.红⾊新闻社D.红⾊新华社25、1934年11⽉,因主持的《申报》转向进步⽽惨遭暗杀的是( A )A.史量才B.⼽公振C.杨杏佛D.李公朴26、上海“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美晚报》副刊的编辑接到敌伪的恐吓信后,发表公开信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11年4⽉全国⾃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和答案全国2011年4⽉⾼等教育⾃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秦、汉时代中央向地⽅发布新闻的媒介是( )A、诏书B、烽⽕C、⽊铎D、朝报2、邸报开始采⽤活字印刷的朝代是( )A、唐B、宋C、明D、汉3、清代政府许可、民间报房印⾏的古代报纸是( )A、京报B、露布C、状报D、邸钞4、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近代中⽂报刊是( )A、《特选撮要》B、《察世俗每⽉统记传》C、《德⾂报》D、《蜜蜂华报》5、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份英⽂报刊是( )A、《⼴州纪录报》B、《中国丛报》C、《蜜蜂华报》D、《中国之友》6、曾任长沙《湘学新报》主编的是( )A、谭嗣同B、唐才常C、陈宝琛7、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请⼈翻译外报,后汇编成书,名叫( )A、《澳门新闻纸》B、《澳门钞报》C、《万国公报》D、《中西⽇报》8、孙中⼭提出的“三民主义”⾸次发表于( )A、《开智录》B、《⼆⼗世纪之⽀那》C、《京话⽇报》D、《民报》9、1909—1910年间,在上海先后创办《民呼⽇报》、《民吁⽇报》和《民⽴报》的⾰命报⼈是( ) 0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第1页共7页A、孙中⼭B、黄兴C、于右任D、章太炎10、1915年,在⽇本创建东京通信社的创办⼈是( )A、胡政之B、邵飘萍C、张季鸾D、陈独秀11、被称为新⽂化运动发源地的《新青年》杂志创刊于( )A、北京B、天津C、上海D、⼴州12、五四运动后中国⽆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的( )A、思想基础B、阶级基础C、组织基础D、读者基础l3、最早在中国筹建⼴播事业的是( )A、外国商⼈B、外国政客14、《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公振D、邹韬奋15、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报》实⾏社长负责制后的⾸任社长是( )A、萧同兹B、叶楚伧C、徐恩曾D、程沧波16、国民党当局开始在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设⽴新闻检查所的年份是( )A、1932年B、1933年C、1934年D、1938年17、1934年,在上海创办《新⽣》周刊的报⼈是( )A、邹韬奋B、杜重远C、⼽公振D、⾦仲华18、1939年初,与新华社脱钩、进⼊独⽴发展阶段的报纸是( )A、《解放⽇报》B、《新中华报》C、《解放》周刊D、《今⽇新闻》19、⽬前,被⼈们普遍接受的新闻定义,出⾃延安《解放⽇报》发表的⽂章( )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B、《报纸是⼈民的教科书》C、《新闻必须完全真实》D、《党与党报》20、1949年7⽉l3⽇,中华全国新闻⼯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平成⽴,筹备会主任是( ) 0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第2页共7页A、邓拓D、范长江21、⼈民⼴播事业与新华社脱离、⾛上独⽴发展道路的时间是( )A、1949年6⽉B、1949年9⽉C、1950年2⽉D、1958年5⽉22、刘少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的,同时必须是( )A、有⽴场的B、有分析的C、有质量的D、有党性的23、1957年3⽉24⽇,《⼈民⽇报》发表的《知识分⼦的早春天⽓》的作者是( )A、费孝通B、陈其通C、徐铸成D、储安平24、1961年,邓拓在《北京晚报》上开辟杂⽂专栏( )A、《三家村札记》B、《燕⼭夜话》C、《长短录》D、《杂家》25、⽂⾰初期最早进⾏“夺权”的报纸是( )A、《⼈民⽇报》B、《解放军报》C、《解放⽇报》D、《⽂汇报》26、1974年,“四⼈帮”批判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其真实⽬的是以此攻击( )A、周恩来B、邓⼩平C、胡乔⽊D、胡耀邦27、最早公开提出“两个凡是”⼝号的是1977年2⽉7⽇发表的中央“两报⼀刊”社论( ) A、《学好⽂件抓住纲》B、《马克思主义的⼀个基本原则》C、《⽬前的形势和任务》D、《在思想战线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场》28、报道邓⼩平1992年初南巡活动及讲话的长篇通讯《东⽅风来满眼春》发表于( )A、《⼈民⽇报》B、《深圳特区报》C、《中国青年报》D、《解放军报》29、早在1947年,新华通讯社就在⾹港设⽴了分⽀机构,正式登记成⽴分社是在(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30、澳门⽴法局正式通过《出版法》的年份是( )A、1949年B、1958年C、1980年D、1990年0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第3页共7页⼆、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少有两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新闻事业史1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A.露布B.进奏院状C.朝报D.观察使牒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A.任免、奖赏、奏折等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C.谕旨、小抄、章奏等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华人的宣传方法主要是()A.单纯阐发基督教义B.以新闻图画为主C.使用深奥的语句D.明说孔孟之道,实说基督教义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地点是()A.广州B.香港C.澳门D.上海5.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是1876年3月30日由《申报》创办的()A.《四溟琐记》B.《环宇琐记》C.《点石斋画报》D.《民报》6.我国最早认识报刊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是()A.魏源B.洪仁玕C.林则徐D.王韬7.梁启超所办的一份刊物被查封时,他的衣物书籍也被没收,“流浪萧寺数月”,这份刊物是()A.《强学报》B.《万国公报》C.《时务报》D.《中外纪闻》8.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刊是()A.《循环日报》B.《万国公报》C.《国闻报》D.《时务报》9.“苏报案”的直接导火线是()A.邹容《革命军》的出版B.《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的发表第 1 页C.《苏报》“学界风潮”栏的设立D.梁启超保皇理论的被批判10.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是()A.《申报》B.《大公报》C.《循环日报》D.《新闻报》11.清末因报道《中俄密约》而惨遭杀害的记者是()A.卞小吾B.詹大悲C.蒋虎臣D.沈荩12.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遇刺被害的名记者是()A.黄远生B.邵飘萍C.张季鸾D.胡政之13.从1916年起,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的是()A.刘少少B.徐彬彬C.胡政之D.张季鸾14.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记述国内外大事、刊载评论及学术文艺的著名大型综合性杂志是()A.《东方杂志》B.《小说月报》C.《教育杂志》D.《妇女杂志》15.国闻通讯社的社长是()A.张竹平B.肖同兹C.吴鼎昌D.胡政之16.暗杀《申报》主持人史量才的主谋者是()A.戴笠B.陈立夫C.汪精卫D.蒋介石17.范长江1935年为《大公报》采写西北通讯时的身份是()A.特约通讯员B.特派记者C.读者D.战地记者18.1942年5月在华北反“扫荡”中牺牲的著名报人是()A.赵石宾B.何云C.彭雪枫D.杨松19.在重庆采取“居中偏左,遇礁即避”编辑方针的报纸是()A.《大公报》B.《新蜀报》C.《国民公报》D.《新民报》20.1941年4月,中共在香港创办的爱国统一战线报纸是()第 2 页A.《光明报》B.《星岛日报》C.《华商报》D.《立报》2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发展成报业集团,在各地拥有分社()A.5个B.8个C.l2个D.25个22.1949年l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A.中央人民广播电台B.北京人民广播电台C.北京广播电台D.新华广播电台23.1957年6月8日发表影响重大的社论《这是为什么?》的报纸是()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解放日报》D.《文汇报》24.“文革”中大型彩色纪录片《毛主席和百万文化大革命大军在一起》的拍摄单位是()A.北京电视台B.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C.八一电影制片厂D.长春电影制片厂25.1978年5月11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报纸是()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解放日报》D.《文汇报》26.1982年发起我国首次受众调查的新闻团体是()A.全国记协B.北京新闻学会C.全国报协D.人民日报社27.最早报道1991年春邓小平在上海一系列讲话内容的报纸是()A.《解放日报》B.《文汇报》C.《新民晚报》D.《人民日报》28.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正式播放黑白电视的年份是()A.1959年B.1960年C.1961年D.1962年29.台湾“报禁”解除后创刊的第一家报纸是()A.《联合晚报》B.《台湾立报》C.《自立早报》D.《中时晚报》30.1990年6月澳门立法局正式通过了()A.《新闻记者法》B.《出版法》C.《新闻法》D.《广播电视法》第 3 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1年同等学力新闻传播综合----考前30练一、单项选择题1. 按照批判学者阿特休尔的观点,任何媒介都受制于某种( )。
A.文化B.传统C.权势D.制度2. 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
A.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C.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D.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3. 下列不属于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的是()。
A.真实B.客观C.公正D.局部E.快捷4.()是指人们对于同自身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事物感兴趣的心理。
A.求新B.求知C.求同D.求异5.()指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需求,即要求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变动的信息,满足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需求。
A.求新B.求知C.求同D.求异6. 下列属于新闻传播系统基本特征的是()。
A.整体性B.开放性C.目的性D. 最优化E.真实性7. 下列不属于新闻选择主要依据的是()。
A.新闻价值观B.社会主导价值观C.媒介编辑方针D.新闻政策法规E.市场规律8. 在新闻传播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A.媒体B.把关人C.新闻报道者D.经营管理者9. 新闻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是()。
A.选择事实—评价事实—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B.选择事实—加工制作—分析评论—受众接受—信息反馈C.选择事实—加工制作—分析评论—受众接受—信息复制D.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10. 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技术进步和政治民主C.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增长D.文化发达程度11. 新闻舆论产生的起点和依据是()。
A.新闻事实B.领导指示C.社会传闻D.民间传说12. 在中国新闻史上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办报方针的是()。
A.申报B.新华日报C.新记《大公报》D.新民报13. 近代新闻事业正式形成于()。
A.奴隶社会末期B.封建社会中期C.封建社会末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14.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要害是()。
第六篇新闻评论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新闻评论学答: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新闻评论学同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一样,是新闻传播业实务方面的基本学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二、简答题如何提高新闻评论工作者的素质?答:提高新闻评论工作者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新闻评论工作者要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还要求评论工作者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
此外,评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重要内容。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评论工作者在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和提高理论政策水平的同时,还应当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业务基本功的训练,尽量做到既懂政治、学识渊博,又有熟练的业务基本功。
(3)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新闻评论的特点,决定了评论工作者要有深入朴素的作风。
新闻评论不仅要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要讲道理。
对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说明“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
不凭死的书本”,而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掌握充分的材料,经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以,评论工作者首先要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作风。
评论工作者还应当有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
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对于评论工作者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也是敬业精神的一种表现。
总之,办好新闻事业,要靠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把评论工作做得更好,也离不开高素质的评论工作者。
第二章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论述题试述中国评论的发展历程。
答:新闻评论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它植根于悠久的政论传统,又与近代报刊的出现直接相关。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论述题 3. 名词解释题1.简述清末民初的新闻法制与新闻自由。
(清华大学2011年研)正确答案:(1)清末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后,中枢部门颁制法律的活动加速,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
自1906年至1911年的5年时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
其中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的条款,及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法律则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清新刑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
这些法律、法令的创制与颁行,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在封建统治的末年初步建成。
清末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办报和采访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首先是办报的自由。
《钦定宪法大纲》作为我国第一部近代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臣民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和出版的自由:“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还包括采访的自由、发表的自由。
报刊对国家政治法律的言论自由按说是宪政的应有之义,但由于清政府在实行宪政上缺乏足够的诚意,因而允许报纸作为监督政府的舆论工具而存在的同时,法律对报道自由、评论自由又进行了诸多限制。
②报刊创办制度:从批准制到注册登记制。
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中采取的是审批制,规定:“京师特设一印刷注册总局,隶商部、巡警部、学部。
所有关涉一切印刷及新闻记载等,均须在该局注册。
”1908年的《大清报律》取消了审批制,采取了注册登记加保证金的制度。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第二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一章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考点一: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1.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极大改善了军阀混战状况,民营新闻传播事业获得了平稳发展。
具体见表2-11-1。
表2-11-1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2.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民国成立后,《申报》等民办商业性报纸已初具走上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经济实力,但因国民党当局实行新闻统制政策而以失败告终。
考点二: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1.“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统区出现了一批以抗日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民营报刊,其中以上海一地为刊发中心。
具体见表2-11-2。
表2-11-2“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2.战时民营新闻传播事业在内地的发展(1)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成为全国抗日新闻宣传中心,出现了一大批进步的抗日报刊,例如《抗战》《救亡日报》《文化战线》《战时妇女》《救亡周刊》《战时联合旬刊》等。
(2)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武汉继上海成为新的抗日新闻宣传中心。
1938年3月,中国青年记者协会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在汉口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大批报纸相继迁至重庆出版。
3.战后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抗战胜利之初,民营新闻传播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1)“拒检运动”1945年八九月间,重庆等国统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拒检运动”,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反对国民党的新闻出版检查制度。
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自行出版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9月1日,重庆16家杂志社宣布“拒检”。
同一天,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鼓励新闻界为争取新闻出版与言论自由而斗争。
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证据:1)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
2)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的客观条件:1)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
2)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1)内因:这是根本原因。
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
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中国古代报纸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反映。
2)外因:清代民间报房及其所办的报纸的没落,其历史背景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封建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打进中国市场。
从主观来说,由于官方对这类报纸控制过严,办报人除照录科抄和牌示之外,不能越雷池一步,古代报纸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从客观来说,则是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闻时效性较强的近代化新式报刊的出现。
3、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
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
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
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011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新闻学基础新闻史论一、名词解释1、定本制度2、《万国公报》3、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二、简答题1、简述清政府制定的报刊出版法律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三、论述题谈谈你对19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认识和评价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新闻学2、法兰克福学派二、简答题1、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2、简述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三、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新闻业务一、简答题1、简述录音采访的特点及其采访要求2、简述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二、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和报道要求三、应用题看材料《武汉300亿建全球第三高楼》,写不少于800字的评论。
材料如下:武汉市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及世界第三高楼——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8日正式动工兴建,其核心部位将建一栋606米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这也是仅次于迪拜塔(800米)和上海中心(632米)的全球第三高楼。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的武昌滨江商务区,与汉口百年外滩隔江相望,是武汉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
项目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据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介绍,商务区核心部位将建设一栋606米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计划打造为集超五星级酒店、国际甲级办公、高档商业、顶级公寓等为一体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
5年内全部建成后,该楼将刷新武汉楼高的新纪录,成为仅次于正在兴建的上海中心大厦之后的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楼。
出席奠基仪式的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称,该项目是武汉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后的一大力作,代表武汉的新高度、新未来,也标志着武汉的腾飞。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第二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章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考点一: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1.《中外纪闻》《时务报》等维新派报刊的创办(见表2-5-1)表2-5-1《中外纪闻》《时务报》等维新派报刊的创办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1897年后,各地维新志士以及各界人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办报刊活动中,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应运而生,结束了外报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形成了学会、学堂、报刊“三位一体”的格局。
(1)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办的政论性报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国闻报》《知新报》《湘学新报》与《湘报》等。
(2)此外,还出现了专业性、纯商业性、文艺娱乐性、画报、白话等各类报刊,以及以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为受众的报刊。
3.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1898年6月“百日维新”开始后,光绪帝发布谕旨,正式承认近代报刊具有合法地位,民众得到了自由办报的权利。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定中国报律折》,在中国首次提出了报律的制定问题。
考点二: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1.从“报禁”开放到近代新闻法制的初步建成(1)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后,有限度地放宽“报禁”“言禁”,允许官民士绅办报,准许朝政信息公开传布。
(2)1905年后,清王朝开始着手制定言论和出版法律。
1906年,《大清印刷物件专律》颁布。
1906年10月《报章应守规则》颁布。
1907年,民政部颁布《报馆暂行条规》。
1908年,《大清报律》奉旨施行,至1911年经修改并改名为《钦定报律》再次颁行。
(3)清末颁行的新闻法律、法令以及由这些法律、法令构成的新闻法律制度,就形式而言,可列入近代资产阶级法制的范畴,但仍包括大量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腐朽陈规。
2.民族报业的复苏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至1906年后出现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2011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新闻学)一、名词解释1. 7 l5 s3 b o1 ~( x; @; }新闻本源2.新华通讯社3.《新青年》4.新闻体裁二、简答:1. 简述普利策的办报特色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三、论述:如何理解新闻批评的原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7 l5 s3 b o1 ~( x; @; }新闻本源新闻本源就是指产生新闻的根源。
在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即新闻的根本来源。
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2.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
中国国家通讯社,中国最大的新闻采集和发布中心。
其前身是“红中社”。
1937年1月改名“新华社”。
总社在中国北京,还分国内分社和国外分社。
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世界级通讯社而奋斗。
3.《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革命民主主义刊物。
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它经历了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民主主义刊物,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宣传中共成立阶段重要理论的无产阶级刊物三个阶段。
《新青年》宣传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思想准备。
4.新闻体裁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它往往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分析评论等。
消息包括动态新闻和综合新闻。
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和述评新闻。
通讯包括一般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和散文体通讯。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2011年7月新闻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A.《莱茵报》 B.《真理报》C.《新莱茵报》D.《莱比锡总汇报》2.1956年美国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和( )A.发展理论 B.新闻控制理论C.零和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3.第一次对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进行系统化表述的是( )A.徐宝璜的《新闻学》 B.甘惜分的《新闻理论基础》C.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D.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4.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A.新闻的社会价值 B.生产新闻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C.新闻的宣传价值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5.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局限性在于忽略了( )A.事实的时新性 B.报道的能动性C.受众的知新性D.新闻的本源6.新闻的本源是( )A.新闻传播者 B.新闻媒体C.事实D.新闻接受者7.新闻事实的信息量或重要程度如果等于零,其新闻价值( )A.很大 B.很小C.等于零D.不确定8.社会大系统规律与新闻内在规律之间的关系是( )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B.外在与内在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客观与主观的关系9.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是1987年创刊的( )A.《圣荷塞信使报》 B.《报道或新闻报》C.《神州学人》D.《真理报》10.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A.生产关系层次 B.生产力层次C.经济基础层次D.上层建筑层次11.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是( )A.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B.反映舆论,引导舆论C.倡导科学,介绍知识D.提供娱乐,丰富生活12.最早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不受限制表达思想观点、了解别人不同意见的权利”的是( )A.约翰·弥尔顿 B.李普曼C.施拉姆D.托马斯·杰斐逊13.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自由的报刊”进行解释和阐述的是( )A.马克思 B.斯大林C.列宁D.恩格斯14.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规是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的( )A.《报章应守规则》 B.《大清报律》C.《大清印刷物专律》D.《暂行报律》15.关于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A.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毫无关系 B.新闻政策可以取代新闻法规C.新闻法规可以取代新闻政策D.新闻法规可以被视为法律化的新闻政策1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运行机制发生变革,新闻机构实行( )A.机关化管理 B.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C.商业化管理D.自由化管理17.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完全真实,还要力求做到( )A.相对真实 B.绝对真实C.本质真实D.逻辑合理18.要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必须发扬的工作作风是( )A.道听途说 B.调查研究C.捕风捉影D.闭门造车19.下列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中,属于非故意失实的是( )A.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歪曲事实 B.由于粗心大意写错了新闻中的数字C.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回避部分事实D.报道某先进人物时编造感人事迹20.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又标榜( )A.商业性 B.阶级性C.超党派性D.工具性21.要保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始终坚持革命立场,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必须坚持( )A.科学性 B.阶级性C.倾向性D.革命性22.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C.毛泽东D.梁启超23.经济危机中,媒体关于逆境中奋斗的各种典型的报道和对“化危为机”思想的宣扬,体现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原则,具体来讲是指导( )A.舆论 B.工作C.学习D.生活2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和( )A.教育人民 B.团结人民C.依靠人民D.贴近人民25.在发刊词中明确宣布自己是“全国广大工农群众之反帝国主义与反国民党的喉舌”的报纸是( )A.《红旗日报》 B.《新华日报》C.《解放日报》D.《人民日报》26.第一个使用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概念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C.毛泽东D.范长江27.新闻工作走群众路线,不仅要依靠群众,还要依靠( )A.党和政府 B.通讯员C.读者D.专业队伍28.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是及时、公开和( )A.持续 B.平等C.双向D.全面29.在新闻批评中,只对事不对人,通过揭露错误事实,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正方法并总结教训的批评方式是( ) A.点名批评 B.不点名批评C.他人批评D.自我批评30.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新闻职业道德条例是于1981年由中宣部拟定的( )A.《记者道德条例》 B.《报业信条》C.《记者守则》(试行草案)D.《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为标准,新闻事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它们包括( )A.集权主义阶段 B.社会主义阶段C.共产主义阶段D.自由主义阶段E.集团垄断阶段32.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既是客体也是主体,享有主动权和支配权。
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16.《每周评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历年真题【圣才出品】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一部分历年真题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2014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试卷I.新闻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竖三民”2.埃德加·斯诺3.北岩报团4.新闻把关人5.新闻线索6.辅题7.同题组合8.社论9.实况广播10.电视专访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2.简述新闻采访的任务。
3.简述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
4.与其他媒介的新闻相比,电视新闻有哪些个性特征?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黄远生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2.联系新闻工作实际,阐述正确引导舆论的基本方法。
四、实务操作题(3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作两条不同角度的导语,每条导语(含标点)不超过100个字(12分,每条导语6分);制作一则复合型标题(包括主题与辅题,4分);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配发一篇500字以内的短评(14分,其中标题2分)。
2009年,武汉开始在全市密集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市民可在所有站点免费租用自行车,买菜、出行、逛公园更方便,“满街都是自行车”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首批2万辆公共自行车一经推出,每天一大早就被“一抢而空”。
最多时,建有上千个站点,近10万辆自行车,近100万人办理租车卡。
杭州、太原及安徽、湖南等地先后来武汉学习,计划在当地推广。
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由企业出资建设站亭、配置车辆,政府免费出让广告资源作为投入。
这一项目曾引来众多商家的争抢,鑫飞达、中正通、龙骑天际等三家企业最终“脱颖而出”。
其中,鑫飞达拿下除青山区外的所有主城区运营权,几乎垄断了武汉市场。
同等学力考试指导:中国新闻史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A.纸的发明B.宋代邸报的出现C.现代报业的兴起D.电子媒介的普及答案:D.电子媒介的普及。
解析:电子媒介的普及属于现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不属于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
2、以下哪个朝代最早开始发行邸报?A.明朝B.唐朝C.宋朝D.清朝答案:B.唐朝。
解析:唐朝最早开始发行邸报。
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最早出现在唐朝,主要发布官方消息和政府公告。
3、下列哪一项不是近代报业兴起的原因?A.商业的发展B.社会的需要C.印刷技术的进步D.政治的需要答案:D.政治的需要。
解析:近代报业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商业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印刷技术的进步。
政治的需要不是近代报业兴起的原因之一。
4、下列哪一项最符合新闻的定义?A.今天的风好大啊!B.昨天的比赛好精彩啊!C.这本书好枯燥啊!D.这条新闻好有深度啊!答案:D.这条新闻好有深度啊!解析:新闻是指对最新发生的事件或信息的报道。
选项A、B、C虽然都是对某种情况的描述,但并不符合新闻的定义。
选项D是对一条新闻的评价,符合新闻的定义。
二、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古代邸报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古代邸报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唐朝,官方开始发布邸报,主要发布官方消息和政府公告。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邸报逐渐发展成为以手抄为主的传播方式。
到了宋代,邸报开始出现印刷版本,但仍然以手抄为主。
明代以后,邸报逐渐发展成为以印刷为主的传播方式,并开始出现各种小报和抄报。
清代以后,邸报逐渐发展成为以官方发布为主的传播方式,并开始出现各种官报和公报。
2、请简述近代报业兴起的原因及特点。
答案:近代报业兴起的原因主要有商业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印刷技术的进步。
商业的发展为报纸提供了市场需求,社会的需要为报纸提供了内容来源,印刷技术的进步为报纸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代报业的特点主要有商业化和大众化。
报纸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面向大众读者,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媒体。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约翰·弥尔顿 2、“客里空” 3、拒检运动 4、《新青年》 5、现场直播6、新闻本源7、解释性消息8、社会责任论9、黄孩子 10、多媒体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新闻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马克斯、恩格斯的新闻伦理思想主要有哪些?3、采访提问类型主要有哪两种?各自有什么特点?4、新闻语言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三、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
2、试述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与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区别。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根据下面所附的新闻事实材料,为报纸改写一条消息(12分,字数:800字左右);并为消息制作一则复合式标题(5分);根据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材料,撰写一篇时评(13分,其中标题3分,评论正文10分;字数:600字左右)。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目前,教育部直属有六所师范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
按照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这一新政策,今后考入这6所大学的师范大学生,不用再交钱读书。
目前,除教育部这6家直属师范大学之外,全国还有90余家招收师范生的院校。
师范生受免费教育毕业后要到农村服务三年。
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后,学校在录取学生上将有所变化。
“以前录取只要成绩够了,直接在网上就能录取。
从今年下学期招录新生开始,按照国家要求,达到录取分数线以后,还要增加一个面试内容,面试要对学生具备不具备老师的素养等标准进行考核,具不具有启迪智慧的能力,如果面试不合格也不能录取。
同等学力在线视频培训免费试听/kcnet1840/
同等学力新闻史测试题问答题部分:
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3、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4、试述邸报的基本特点。
5、简述街桥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6、简述《万国公报》业务的变化过程。
7、如何看待汪康年、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时发生的分歧?
8、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
(梁启超提出的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梁启超早期的报刊思想与中期的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9、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
10、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11、王韬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12、简述王韬的办报主张。
13、“夷情备采”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14、《时报》报刊业务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5、简介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16、对兴中会时期的报刊应该如何评价?
17、“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18、“癸丑报灾”是怎么一回事?
19、评述19世纪后半期发生在《申报》与《上海新报》、《新闻报》之间的报刊竞争。
20、同样是外商报纸的《上海新报》与《申报》,其主要区别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21、《申报》创刊伊始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2、简介辛亥革命前《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大论战。
(论战双方,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论战的意义)
23、简述“五四”运动前《新青年》的创刊及其主要内容。
24、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报刊思想的意义。
(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的历史与特色。
为什么说邹韬奋是伟大的人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创办的三份新闻刊物的名称、创刊时间与地点。
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5、简述中国广播事业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