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主要考点(精)
- 格式:ppt
- 大小:916.00 KB
- 文档页数:18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1一、重要考点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①学生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及设计思路,知道在探究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设置对照组重复实验。
②理解酶可以使一些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
2、酶的作用。
降低活化能,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地进行。
3、酶的本质。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4、酶的概念。
活细胞产生……5、酶的专一性。
本知识点可用多种的例子考查;另外学生要会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
6、酶的作用条件。
①学生会设计实验②要会分析温度和PH值变化曲线③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2④酶的永久失活7、ATP的结构简式。
写法;高能磷酸键的特点及个数;磷酸基团的个数8、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反应式写法;能量的来源及去向;意义。
9、《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了解实验的设计及变量的**;记住二氧化碳、酒精的检测方法。
10、有氧呼吸。
①主要场所(线粒体)及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嵴、酶)。
②过程(图解):三个阶段的场所、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要求学生要熟写有氧呼吸图解。
③理解有氧呼吸是彻底的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出大量的能量。
④反应式:熟写反应式;理解反应式中各种物质变化的阶段,元素的去向和来源,知道氧气的氧全部形成了水;会利用反应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反应物中的氧气与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11、区别有氧呼吸和燃烧(条件,能量的**)12、无氧呼吸。
①场所(细胞质基质)②过程(图解)③理解无氧呼吸物质的不彻底分解,大部分的能量贮存在酒精或乳酸中没有**出来,生成了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④反应式:熟写反应式(注意产生乳酸时没有二氧化碳产生);会用反应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注意各物质间的比值)⑤条件:无氧条件下,有氧时会抑制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产物的条件(产生乳酸的:动物在剧烈动物时;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胚缺氧条件下;乳酸菌等。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1.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6CO2+12H2O+光能→C6H12O6+6O2+6H2O。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光合作用中的两个主要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2.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体”中。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高能化学物质ATP和NADPH。
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电子从叶绿素分子被激发并传递给电子传递链,最终产生ATP和NADPH。
在此过程中,水分子也被分解,产生氧气作为副产品释放到空气中。
3.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基质内。
在暗反应中,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电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最常见的是葡萄糖。
暗反应中最重要的过程是碳同化,通过鲍斯-卡尔文循环进行。
暗反应的终产物为三碳糖(三磷酸甘油),它可以进一步合成葡萄糖。
4.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蓝藻素等。
其中叶绿素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光能。
叶绿素分子的结构使其能够吸收可见光中的蓝色和红色光,而反射绿色光,因此植物的叶子呈现出绿色。
5.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
光照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关键因素,光照强度过强或过弱都会抑制光合作用。
适宜的温度范围也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蛋白质结构,导致光合作用受阻。
6.光合作用的调节:植物对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自我调节机制。
当光照强度较强时,植物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流失,以避免过度脱水。
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植物会加大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浓缩,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7.生物光合作用的意义:生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为动物呼吸提供了必要的氧气。
总结起来,生物光合作用是一种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重点知识总结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生物体生存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植物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对维持地球大气成分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重点总结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首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
在暗反应中,植物利用光合成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碳同化作用。
其次,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温度适宜时,光合作用速率也会增加;而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光合作用速率也有促进作用。
再次,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是什么?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础,它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同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也对维持地球大气成分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最后,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氧气。
人类通过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体生存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们的地球资源。
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条件和产物A知识要点分类练夯实基础知识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
”这句话道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B、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C、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分析】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最好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我们的生活中。
金鱼缸要放置在温暖向阳的环境中。
【详解】A、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正确;B、光合作用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正确;C、光合作用不能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错误;D、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正确;故选:C。
2、如图3-6-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和▲。
(3)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能。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答案】(1)叶绿体(2)有机物氧气(3)光化学(4)叶【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据此可知,①是有机物,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
(1)由上可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A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的①有机物和②氧气。
(3)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
第三单元植物生长中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汇
总(人教版)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为:光能+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包括光能的吸收、光合色素的光能转换、光合电子传递和化学反应等过程。
叶绿素的作用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主要色素,它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产生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被植物用于生长和代谢,而氧气则释放到大气中。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的起点,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同时植物的有机物也是人类的食物来源。
以上是第三单元植物生长中的光合作用知识点的简要汇总。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6篇)生物光合作用学问点1一、天竺葵的试验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对比试验:用黑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然后移到阳光下照耀。
目的:做对比试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目的: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5、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育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7、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供应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意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供应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生物光合作用学问点2(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3)光合作用的实质A.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试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试验步骤: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看留意事项:a、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耗尽。
b、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试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试验结论:a、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试验结果: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E.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条件产物生物光合作用学问点31、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供应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老师)考点一、光合作用(一)叶绿素与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色素 叶绿素b (黄绿色)胡萝卜素 (橙黄色)类胡萝卜 主要吸收蓝紫光叶黄素 (黄色)2.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进行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所需条件光、色素、酶 酶、[H]、ATP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H 2O →[H]+02 ATP 的合成:ADP+Pi →ATPCO 2的固定:CO 2+C 5→2C 3 C 3的还原:C 3+[H]+ATP →(CH 2O )+C 5ATP 的水解:ATP →ADP+Pi能量转换 光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三)光合作用的过程1.总过程酶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叶绿体(3)CO2浓度:CO2是暗反应的原料,CO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反应的速度。
(4)矿质元素:例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氮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磷是ATP分子的组成成分。
(5)水分:水分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缺少时可使光合速率下降。
(6)日变化:光合速率在一天中有变化,一般与太阳辐射进程相符合,但也有例外,如炎热夏天,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气孔关闭,CO2供给不足)。
2.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途径措施或方法延长光时补充光照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考点二、呼吸作用(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必需条件氧和酶不需氧,但必须有酶催化场所细胞质基质(①阶段)线粒体(②和③阶段) 细胞质基质(①和②两阶段)物质变化能量释放产生大量能量产生少量能量特点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没彻底分解,能量没完全释放联系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3.过程分析(1)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
光合作用有关资料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生命过程,它发生在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中,通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促使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获得了生长和生存所需的能量,也为地球上的氧气来源之一。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在光反应中,植物的叶绿体内的叶绿体膜上存在光合色素,当叶绿体吸收到光能后,它启动了一系列能量传递和反应,最终产生了氧气和能量丰富的化合物ATP和NADPH。
暗反应则是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固定为葡萄糖等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发生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源的重要来源,它支撑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生存。
其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维持氧气含量的重要来源,维持了地球上大气氧气的平衡。
此外,通过固定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还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候具有调控作用。
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光照强度、光谱组成、温度和水分等。
植物可以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的各种酶和调控因子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此外,一些生物体还可以通过控制气孔大小和数量等途径来调节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够维持生长。
光合作用的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也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和生活中。
例如,人们通过模仿光合作用的原理研发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用于太阳能的转化。
另外,植物的光合作用还被用于净化空气或废水、制备生物能源等方面。
结语光合作用作为自然界中至关重要的生命过程,不仅赋予了植物生命的能量,也让我们地球上的生物体得以生存。
通过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生命过程,为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考点12 光合作用(精讲+精练)目录一、知识点精准记忆二、典型例题剖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光合作用的过程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4、光(CO2)补偿点、饱和点的移动问题三、易混易错辨析四、2022高考真题感悟五、高频考点精练第一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3)实验结果色素种类色素颜色色素含量溶解度扩散速度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少最高最快叶黄素黄色较少较高较快叶绿素a 蓝绿色最多较低较慢叶绿素b 黄绿色较多最低最慢(4)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异常现象原因分析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滤纸条色素带重叠①滤液细线不直;②滤液细线过粗滤纸条无色素带①忘记画滤液细线;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二、光合作用过程(1)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叶绿体基质条件 光、色素、酶酶、NADPH 、ATP 等物质变化(1)H 2O ――→光能酶O 2+H +(2)NADP ++H +―→NADPH (3)ADP +Pi ――――→光能色素、酶ATP (1)CO 2+C 5――→酶2C 3(2)2C 3――――――→ATP 、NADPH酶(CH 2O)+C 5 能量变化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 和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 +、ADP 和Pi 。
①产物为(CH 2O):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②产物为C 6H 12O 6:6CO 2+12H 2O ――→光能叶绿体C 6H 12O 6+6O 2+6H 2O 。
③元素的转移途径a .H :3H 2O ―――→光反应NADPH ―――→暗反应(C 3H 2O)。
六年级科学:光合作用的解释
在自然界中,光合作用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具体来说,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其中的叶绿素是起关键作用的色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分为光能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能反应中,叶绿体内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然后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这是氧气的来源之一。
在暗反应中,植物利用光合成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成为葡萄糖,这是植
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
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提供氧气供其他生物呼吸,同时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支持自身生长和维持生命。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够帮助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减少地球上的温室气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
在六年级的学生学习中,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其
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是极为关键的。
通过深入理解和探究光合作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生物学和化学方面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总结
光合作用是植物为了生长和维持生命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为氧气和葡萄糖。
这一过程不仅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的能量转化,还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因此,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的生存和繁荣都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考点0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需要不断的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然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那么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哪些植物的结构参与了,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有机物的合成,便成为了我们这一考点的重点内容,这一节在中考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对待哦。
一.实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光合作用实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暗处理的目的: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耗尽(2)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唯一变量是光照。
(3)光照目的:进行光合作用(4)脱色目的:叶绿素易溶于酒精,直接加热酒精会导致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灾。
隔水加热:酒精沸点低,易燃;(5)检验淀粉:见光部分变蓝(进行了光合作用)遮光部分不变蓝(没有光合作用)实验结论和分析:【典例】1.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答案】B【解析】【分析】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淀粉遇碘液变蓝。
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
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进行遮光处理,以外的区域不遮光,B 错误。
C.叶绿素能够溶解酒精,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C正确。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变蓝,D正确。
中考生物考点解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其中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质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
本文将解析这两个考点的相关知识。
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的作用下,植物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它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分子中。
光合作用的公式可以表示为:6CO₂ + 6H₂O + 光能→ C₆H₁₂O₆ + 6O₂。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能转化和化学反应两个阶段。
光能转化阶段,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分子中。
化学反应阶段,植物利用ATP和NADPH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不仅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还能生成氧气,维持地球上氧气的来源。
光合作用对地球的意义重大,它是地球上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质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
这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的公式可以表示为:C₆H₁₂O₆ +6O₂ → 6CO₂ + 6H₂O + 能量。
呼吸作用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过程。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的参与,将有机物质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无氧呼吸在缺氧或有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产物含有乳酸或酒精,产生的能量较少。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人体每天进行数千次呼吸作用,以维持身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
呼吸作用还能够产生热能,维持体温的平衡。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生命活动中互为逆反的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而呼吸作用则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光合作用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实验的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另一部分不遮光,形成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2.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叶片见光部分遇到典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3、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可以概括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光能转变成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五、光合作用的应用A.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B.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C.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重点考点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答案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3、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4、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