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绿人教部编版(共23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10.01 MB
- 文档页数:24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起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板书:绿)“绿”这个颜色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机、希望)让我们走进诗歌《绿》,去感受艾青绿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生字:瓶挤叉挥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教师强调:“叉”在本课中读“chā”。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满眼都是绿色)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想象绿色的泼洒,理解“倒翻”“到处”)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读完之后进行生字听写。
二、学习第二部分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形容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同的绿的列举)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风中的(禾苗)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倒影)是绿的;阳光下的(田野)是绿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课文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好景象,通过描述大自然中的绿色,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诗歌般的文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词汇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感受春天的美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体会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词,如“碧绿、嫩绿、淡绿、翠绿”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
2.文本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体会语言的韵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10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