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与Sci收录国内期刊投稿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197.50 KB
- 文档页数:13
ei投稿流程EI投稿流程概述EI(Engineering Index)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文献检索工具,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领域。
对于研究人员和学者来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稿到EI数据库中,是提高研究影响力和学术声誉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EI投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1. 确定投稿目标在投稿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投稿的目标。
EI数据库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包括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
因此,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EI期刊或会议是至关重要的。
2. 阅读投稿指南每个EI期刊或会议都有自己的投稿指南,包括投稿要求、格式规范、论文长度等。
在投稿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并遵守指南中的要求,以确保论文顺利被接受。
3. 撰写论文根据投稿指南的要求,撰写论文。
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
在撰写过程中,应确保论文的逻辑结构清晰,语句通顺,使用词汇丰富,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的出现。
4. 格式编辑在论文撰写完成后,需要进行格式编辑。
根据投稿指南的要求,调整论文的字体、字号、行距、段落缩进等格式,使其符合EI期刊或会议的要求。
5. 提交论文完成格式编辑后,即可将论文提交到EI期刊或会议。
通常情况下,EI投稿采用在线提交系统。
投稿者需要按照系统的要求填写作者信息、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等,并上传论文的电子版本。
6. 审稿过程论文提交后,进入审稿过程。
通常,EI投稿会经历初审、专家评审和最终决策等环节。
初审主要检查论文是否符合EI期刊或会议的主题和要求。
如果初审通过,论文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由相应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的时间通常较长,投稿者需要耐心等待。
最终决策结果可能包括接受、修改后再投、拒绝等。
7. 修改论文如果论文需要修改后再投,投稿者需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修改时应仔细阅读审稿意见,并对论文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修改完成后,重新提交论文。
8. 论文发表如果论文被接受,将进入论文发表阶段。
sci、ei、ssci收录检索证明一、概述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往往需要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而SCI、EI、SSCI等收录检索证明成为衡量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SCI、EI、SSCI的概念、特点以及获取收录检索证明的方法。
二、SCI、EI、SSCI的概念1.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属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一部分,是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由美国康普公司创办。
SCI覆盖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学术期刊,被广泛认可为国际学术界的权威数据库之一。
2. EI(Engineering Index)EI是由美国工程师学会开发的一种专业领域的文献检索工具,其收录范围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领域的学术文献。
EI数据库集成了包括EI Compendex、Inspec、Data Citation Index等多个数据库,被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广泛使用。
3.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也属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主要收录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文献,并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了检索、引文分析和作者排名等功能。
以上三种收录索引都是学术界和科研机构对学术成果进行评价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获取SCI、EI、SSCI的收录检索证明对于提升个人学术声誉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
三、SCI、EI、SSCI收录检索证明的取得方法1. 通过学术期刊投稿要获取SCI、EI、SSCI的收录检索证明,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向相关学术期刊投稿并最终被录用发表论文。
学术期刊的SCI、EI、SSCI 收录情况通常可以在期刊的冠方全球信息站上查阅,作者在投稿时可以选择已经被这些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进行投稿,提高文章最终被录用的机会。
稿件追踪如果投稿后没有收到来自期刊编辑部的任何信息,则应该通过电话、E-mail或信函等联系编辑部,核实稿件是否收到。
对于网络上传投稿,一般可以在该网址上进行在线查询。
完成稿件返修后也要保持联系并追踪稿件处理的进展。
为了稿件的顺利发表,投稿和返修后要保持与编辑部联系方式的畅通,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传真不通或E-mail长期不收而影响论文的发表。
2签署版权协议通常一篇文章被录用后,在接到录用通知的同时或稍后,你将收到版权协议书。
此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你(们)正式申明,你(们)将把本论文的着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权授予该杂志社,并保证该论文是作者原创,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发表或投稿。
填写版权协议书时,要求所有作者都签名(Signature),或者由通信作者代表所有作者签名。
签名需要亲手签署,使用英文、中文都可以,甚至签署一个符号也行。
手写签署的同时,还需要用英语打印出作者的姓名,然后再填上填表日期(Date)。
版权协议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杂志社,返回一般有两种方式:a)填完之后邮寄至表上注明的地址;b)传真传过去;c)填完之后扫描下来,作为电子文件附件发过去。
各杂志社的版权协议书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还需要填写作者的状态,有的还有详细的填写说明等。
二、如何提高SCI、EI期刊录用论文的可能性根据实践及有关文献介绍,笔者提出一些有可能提高论文录用率的参考建议。
1文章质是根本凡进入SCI和EI体系的期刊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期刊,加上全世界投稿数量巨大,它们对稿件的录取要求很高,没有明显创新价值的论文一般是不会被发表的。
2选题对口,并符合期刊所设栏目各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是科技期刊所普遍关注的领域,所以前沿问题的选题一般较易引起期刊编辑的重视。
由于国外对中文文献不太熟悉,所以有中国特色的结果或中文文献综述也相对较易被录取。
就论文类型而言,研究报告较易被录取,综述相对较难。
对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综述性的报道也比较为中外期刊所看重。
三大检索工具(SCI、ISTP、EI)收录检索技巧及核心期刊投稿导引三大检索工具(SCI、ISTP、EI)收录检索技巧及核心期刊投稿导引一、绪论1.三大检索工具简介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以国外四大检索工具SCI、ISTP、Ei、ISR为数据源进行学术排行。
由于ISR(《科学评论索引》)收录的论文与SCI有较多重复,且收录我国的论文偏少;因此,自1993年起,不再把ISR作为论文的统计源。
而其中的SCI、ISTP、Ei数据库就是图书情报界常说的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它创建于1961年,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 Garfield(1925.9.15)。
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我馆购买了1994年至今的数据使用权)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
它所收录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
从1990-2003年间,ISTP和ISSHP(后文将要讲到ISSHP)共收录了60,000个会议的近300万篇论文的信息。
EI,即《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由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编辑出版。
EI期刊发表程序EI期刊是国际上知名的学术期刊之一,发表在EI期刊上是许多学者和科研人员的梦想。
然而,EI期刊的发表程序相对严格,需要作者们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EI期刊的发表程序。
首先,选择合适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
在发表论文之前,作者需要对EI期刊进行认真的了解和筛选,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期刊。
在选择期刊时,作者需要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期刊的知名度等因素,确保选择到合适的期刊。
其次,作者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论文。
在准备论文时,作者需要确保论文的内容完整、准确,符合期刊的投稿要求。
同时,作者还需要对论文进行严格的语言和格式审查,确保论文的质量达到期刊的要求。
接下来,作者需要将论文投递到EI期刊。
在投稿时,作者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填写投稿信息,并将论文按照期刊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在投稿之后,作者需要耐心等待期刊的审稿结果。
一旦论文被EI期刊接受,作者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修改和定稿。
在修改论文时,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确保论文的质量能够达到期刊的标准。
最后,论文将正式发表在EI期刊上。
一旦论文被正式接受并发表,作者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版权转让和缴纳版面费等手续。
同时,作者还需要做好论文的宣传工作,提高论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的来说,EI期刊的发表程序相对严格,需要作者们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顺利地将论文发表在EI期刊上,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赢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誉。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顺利发表在EI期刊上!。
四类核心期刊发表要求在学术界,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然而,不同的核心期刊对于论文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核心期刊可以分为四类,包括SCI、SSCI、EI和CSSCI。
针对这四类核心期刊,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发表要求,以便更好地撰写和提交论文。
首先,对于SCI和SSCI期刊,它们是国际上著名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发表在这两类期刊上的论文能够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这类期刊对于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要求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
同时,对于研究方法和数据的准确性也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要在SCI和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有独到的研究思路,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其次,EI期刊是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期刊数据库,对于工程技术类的论文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撰写论文时,需要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对于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也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要在EI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CSSCI期刊是国内较为知名的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对于社会科学类的论文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论文撰写中,需要注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合,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同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数据的合理性也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要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扎实的社会科学研究基础。
综上所述,不同类别的核心期刊对于论文的要求各有不同,但都需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
在撰写论文时,需要根据不同期刊的要求,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撰写,力求符合期刊的发表要求,提高论文的发表成功率。
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加强研究能力,才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学术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文投稿的一点经验【转载】1. 首先一定要注意杂志的发表范围, 超出范围的千万别投,要不就是浪费时间;另外,每个杂志都有他们的具体格式要求,一定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论文写好,免得浪费时间,前些时候,我的一个同事向一个著名的英文杂志投稿,由于格式问题,人家过两个星期就退回来了,而且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说投稿前首先就应该看清楚他们的格式要求;2. 论文写作一定要言简意赅,特别是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特别是摘要和结论不能重复,发现有很多论文这两部分没有差别, 个人认为, 摘要是引人入胜的"药引子",要留悬念;而结论是你论文得出的有证据的东西,要简单明了(很多人写了一大堆,把推测的结果都写上,这种论文质量很差); 另外,很多人认为数据越多, 发表的可能性越大,但经过读一些论文, 发现很多人的论文很烂, 感觉就是数据的简单堆积,所以,论文的重点应该在观点上,保证一篇论文一个新观点,已经足够了.3. 投稿时,一定要找和你做研究内容相近领域的专家作评阅人,最好是国外的,不是说国内的不好,但就怕有人和你(或你老板)有过节,而且国内的很多所谓专家水平一般,且小心眼;4. cover letter要简单介绍你的工作的创新性,这样便于论文的快速发表, 当然也应该客气几句,让编辑感到心里舒服,主要是夸杂志好之类的话; 有人写coverletter,就是写上题目、然后说很荣幸投稿之类地话,也有人干脆把摘要全写上,这样个人认为不好,一定用两到三句话说明你论文“新”在哪,这个非常重要。
5. 前些时候看到论坛上很多人说不能写信催编辑,个人认为没关系,必要催信能够让人重视你的论文,一定要让人感到,你的论文在这发不了,好多地方在等着发呢(但很多牛杂志,可不吃这套哟,人家不缺稿,嘿嘿). 当然写信的时候要客气,说一些快速发表对于学术讨论和促进工作等方面的重要性之类的话;6. 能写英文,就不投中文稿, 特别是不投中文杂志英文版, 好不容易憋了篇英文,还投到低水平的杂志,很不甘心; 最重要的是国内杂志要钱,而国外很多不要。
如何利用三大检索(EI,SCI,ISTP)查询文章的收录和引用本文主要介绍三大检索工具的各种版本在收录范围、检索性能上各不相同,著者字段使用方法比较复杂。
本文研究了各种版本的差异,以及具体检索个人文章被收录、引用情况的方法与技巧,最后介绍其它几种常用于科学评价的检索工具。
对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被称为三大检索工具的SCI、EI和ISTP已经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熟悉了。
它们之所以被誉为国际三大著名检索工具,源于其收录范围广,是来自全世界重要的科技期刊、连续出版物、会议、报告等,使得科研人员利用它们,通过检索科技文献,掌握科研动态,开展科研创新,因而对于科学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因为这三大检索刊物影响大,常常作为对期刊质量、人才与机构的科研水平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近些年来三大检索的评价功能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大至一个地区、省市,小至一个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评估,以及课题组、个人申报课题、报奖、评职称等等都以此作为参考指标。
清华大学图书馆往年一直订购这三大检索工具的印刷版,从1988年开始成为国内最早引进三大检索数据库,并将其推向最终读者使用的单位之一。
起初是陆续引进光盘数据库,1994年开始通过馆内局域网和校园网为读者提供CDROM光盘数据库的检索支持。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信息服务业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我馆开始着重引进数据库的Web版。
1998 年EI公司在我馆设立镜像服务器,向中国高校用户提供基于Web方式的EI Village服务;从1999年12月引进Web of Science(即常称的SCI网络版),通过国际专线提供检索;今年初又引进了包括Web of Science Pro ceeding(含ISTP的网络版)在内的WOS资源体系。
另外,EI、SCI还可通过国际联机Dialog系统检索,方式是用户提交申请, 由专业馆员代理检索。
鉴于各种数据库,各个版本在收录范围、检索性能各不相同,特别是利用著者途径检索收录与引用情况这项功能,比较烦琐,许多科研人员、评价部门甚至专业人员不很清楚,但确实关系到科研个人的切身利益(职称、报奖等),利害莜关,因此对查全查准都要求很高。
Back 首页论指导综合类 SI、EI收录论指南SI、EI收录论写作指南1、论进入SI、Ei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意义1) 加大论信息传播的力度、速度和广度,吸引读者,拓宽国内外的读者面,提高论乃至期刊在国内外的被引频次;3) 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4) 促进论编写格式的标准化和规化,并与国际献接轨;5) 提高论乃至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论发表期刊是否是检索机构的源期刊(SI、EI收录的中期刊名单附后);2)论的英摘要是否规;3)参考献的构成情况及是否规。
2、写作基本要求2.1 论标题和摘要的规写作1)摘要的要素简洁、具体的摘要反映论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内容足够的信息,体现论的创新性,展现论的重要梗概,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
对象是论研究、研制、调查等所涉及的具体的主题围,体现论的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问题的提出,研究方向的确立与目标的定位。
方法是论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设备、手段、程序等,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
2)摘要的写法写摘要首先正确全面地掌握论研究的主题围,认真地进行主题分析,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找出论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运用的具体方法,得出的具体结果及对结果进行剖析而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
以上述四要素为依托,找出每部分专指度高的主题概念词,然后正确地组织这些反映主题内容的主题概念词,用逻辑性强的关联词将其贯穿起来,就构成一篇完整的摘要,再以表现论的主题内容为主旨,以主题词为工具,经过耐心地推敲、简化,力求使摘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结构完整。
摘要的四要素固然重要,但选择论的主题概念词是写摘要的关键,因为主题概念词包罗了论所有的主题概念,代表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精练。
主题概念词可以根据论内容自由给定,毫无约束,但是必须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具体),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否则影响论被检索的概率。
三大检索工具-收录检索技巧及核心期刊投稿导引三大检索工具(SCI、ISTP、Ei)收录检索技巧及核心期刊投稿导引一、绪论1.三大检索工具简介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以国外四大检索工具SCI、ISTP、Ei、ISR为数据源进行学术排行。
由于ISR(《科学评论索引》)收录的论文与SCI有较多重复,且收录我国的论文偏少;因此,自1993年起,不再把ISR作为论文的统计源。
而其中的SCI、ISTP、Ei数据库就是图书情报界常说的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它创建于1961年,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 Garfield(1925.9.15)。
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我馆购买了1994年至今的数据使用权)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
它所收录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
从1990-2003年间,ISTP和ISSHP(后文将要讲到ISSHP)共收录了60,000个会议的近300万篇论文的信息。
Ei,即《工程索引》,创刊于1884年,由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编辑出版。
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主要为科技期刊和会议录论文),数据覆盖了核技术、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化学和工艺工程、照明和光学技术、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
ei期刊发表要求在学术界,EI期刊是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高水平期刊,因此,想要在EI期刊上发表文章,就需要了解其发表要求,并且按照要求进行撰写和投稿。
下面将从EI期刊的发表要求、撰写技巧和投稿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EI期刊对于投稿的文章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EI期刊要求文章的研究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者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法,并且需要有充分的论据和数据支持。
其次,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EI期刊一般要求文章的语言表达清晰、简洁、准确,避免出现语法错误、逻辑混乱或者术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因此,在撰写文章时,作者需要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歧义或者表达不清晰的情况。
此外,对于文章的结构和格式,也是EI期刊非常重视的方面。
一般来说,EI期刊要求文章的结构清晰,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并且需要符合一定的格式要求,比如字体、字号、行距、段落格式等方面都需要符合期刊的要求。
因此,在撰写文章时,作者需要严格按照期刊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和编辑,确保文章的结构清晰、格式规范。
最后,在投稿的过程中,作者需要注意一些投稿注意事项。
比如,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了解期刊的投稿流程和要求,确保投稿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确保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期刊的定位和要求相符合;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自我抄袭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确保文章的原创性和学术诚信。
总之,想要在EI期刊上发表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作者在撰写和投稿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期刊的发表要求,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才能有机会被EI期刊所接受和发表。
希望以上介绍对于想要在EI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作者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