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新版)第16周ppt
- 格式:pptx
- 大小:97.79 KB
- 文档页数:19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516周之图形问题、巧妙求和第15讲图形问题一、知识要点解答有关“图形面积”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细心观察,把握图形特点,合理地进行切拼,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地解决;2.从整体上观察图形特征,掌握图形本质,结合必要的分析推理和计算,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二、精讲精练【例题1】人民路小学操场长90米,宽45米。
改造后,长增加10米,宽增加5米。
现在操场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思路导航】用操场现在的面积减去操场原来的面积,就得到增加的面积。
操场现在的面积是(90+10)×(45+5)=5000平方米,操场原来的面积是90×45=4050平方米。
所以,现在的面积比原来增加5000-4050=950平方米。
练习1:1.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22分米,宽8分米。
如果长和宽分别减少10分米、3分米,面积比原来减少多少平方分米?2.一块长方形铁板,长18分米,宽13分米。
如果长和宽各减少2分米,面积比原来减少多少平方分米?3.一块长方形地,长是80米,宽是45米。
如果把宽增加5米,要使面积不变,长应减少多少米?【例题2】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6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5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36平方米。
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思路导航】由“宽不变,长增加6米,面积增加54平方米”可知,它的宽为54÷6=9米;由“长不变,宽减少3米,面积减少36平方米”可知,它的长为36÷3=12米。
所以,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12×9=108平方米。
练习2:1.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2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4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60平方米。
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5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30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3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48平方米。
植树问题
1、8个小朋友排队做操,每人之间向隔6米,队伍总长多少米?
2、在一条长300厘米的绳子上从头到尾晒手帕。
一只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共能晒几块手帕?如果用夹子把手帕的两头夹住,共要用多少个夹子?
3、在一条102米长的公路两侧栽树。
从起点到终点共栽树36棵。
如果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树之间有多少米?
4、一座长200米的大桥的两边从头到尾每隔4米有一个石狮子,共有多少个石狮子?
5、学校举办运动会,在周长264米的操场周围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共插了多少面彩旗?
6、在一个湖的周围每隔8米种1棵柳树,共种了23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之间又种了3棵杨树。
问湖的周长是多少米?拱了多少棵杨树?
7、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用12分钟,如果把一根同样的钢管以同样的速度锯成10段共要用几分钟?
8、钟表4点钟敲4下,用12秒敲完。
8点钟敲8下,用几秒敲完?
9、两盆红花相距30米,在两盆红花中间等距摆了5盆紫花。
问第1盆紫花与第四盆紫花相距多少米?
10、蓉蓉和明明比赛爬楼梯,明明爬到4楼时,蓉蓉恰好爬到3楼,照这样计算,当明明爬到16楼时,蓉蓉爬到几楼?。
目录◆第一讲找规律(一) (2)◆第二讲找规律(二) (5)◆第三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8)◆第四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二) (11)◆第五讲算式谜(一) (14)◆第六讲算式谜(二) (17)◆第七讲植树问题(一) (19)◆第八讲植树问题(二) (22)◆能力测试(一) (25)◆第九讲和差问题(一) (28)◆第十讲和倍问题(一) (31)◆第十一讲和倍问题(二) (33)◆第十二讲差倍问题 (35)◆第十三讲年龄问题(一) (38)◆第十四讲年龄问题(二) (41)◆第十五讲还原问题(一) (43)◆第十六讲还原问题(二) (45)◆能力测试(二) (48)◆第17讲周期问题(一)...........................20. ◆第18讲周期问题(二) (7)◆第19讲假设问题(一) (12)◆第20讲假设问题(二) (16)◆第21讲计数问题(一) (17)◆第22讲计数问题(二) (19)◆第23讲容斥问题(一) (23)◆第24讲容斥问题(二) (26)◆能力测试(一) (26)◆第25讲行程问题(一) (28)◆第26讲行程问题(二) (31)◆第27讲平均数问题 (35)◆第28讲推理问题(一) (37)◆第29讲推理问题(二) (39)◆第30讲巧算(一) (40)◆第31讲巧算(二) (45)◆第32讲巧算(二) (45)◆第33讲巧算(三) (45)◆第34讲等量代换 (45)◆第35讲拼拼算算 (45)◆能力测试(二) (63)第一讲找规律(一)事物的发展中有规律的,只有认为观察事物,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数学竞赛中,常常出现按规律填数的题目,找规律的方法是根据已知数的前后(可上下)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求得相应的数。
例题与方法例1.请找出下列各组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第16周工程问题(一)专题简析在解答工程问题时,如果对题目提供的条件孤立、静止地看,则难以找到明确的解题途径。
如果把相互关联的数学信息进行恰当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基本单位,便会使隐蔽的数量关系立刻明朗化,从而顺利找到解题的途径。
王牌例题1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要12小时,乙独做要10小时,丙独做要15小时。
如果要求这批零件在8小时以内做完,应该怎么办? 请你设计一个方輩并说说需要几小时?【思路导航】这是一道开放题,方法有多种,如:⑴若由甲、乙一起做,完成时间是:⑵若由甲、乙、丙一起做,完成时间是:(3)若由甲先做2小时,再由乙、丙一起做,完成时间是:举一反三11. 修一条水渠,甲工程队单独修需20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修需15天完成,丙工程队单独修需30天完成。
若要在13天内完成任务,应该怎么办?2. 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需8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10天完成,丙队单独修需12天完成。
若要在6天内完成,应该怎么办?3.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60天完成,乙队独做需30天完成,丙队独做需20天完成。
若要在15天内完成,应该怎么办?王牌例题2一项工程,甲、乙两人一起做需36天完成,乙、丙两人一起做需45天完成,甲、丙两人一起做需60天完成。
甲、乙、丙独做,各需多少天完成?【思路导航】甲工效+乙工效=1/36乙工效+丙工效=1/45甲工效+丙工效=1/60(甲工效+乙工效+丙工效)×2=甲工效+乙工效+丙工效=丙: = 180(天)甲: =90天)乙: =60天)答:甲独做需90天完成,乙独做需60天完成,丙独做需180 天完成。
举一反三21.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一起做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一起做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一起做需20天完成。
如果甲、乙、丙三队一起做,需几天完成?2. 放满一个水池的水,若同时打开1,2,3号阀门,则20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2,3,4号阀门,则21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3,4号阀门,则28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2,4号阀门,则30分钟可以完成。
四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精品)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四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目录◆第一讲找规律(一) (2)◆第二讲找规律(二) (5)◆第三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8)◆第四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二) (11)◆第五讲算式谜(一) (14)◆第六讲算式谜(二) (17)◆第七讲植树问题(一) (19)◆第八讲植树问题(二) (22)◆能力测试(一) (25)◆第九讲和差问题(一) (28)◆第十讲和倍问题(一) (31)◆第十一讲和倍问题(二) (33)◆第十二讲差倍问题 (35)◆第十三讲年龄问题(一) (38)◆第十四讲年龄问题(二) (41)◆第十五讲还原问题(一) (43)◆第十六讲还原问题(二) (45)◆能力测试(二) (48)◆第17讲周期问题(一)...........................20. ◆第18讲周期问题(二) (7)◆第19讲假设问题(一) (12)◆第20讲假设问题(二) (16)◆第21讲计数问题(一) (17)◆第22讲计数问题(二) (19)◆第23讲容斥问题(一) (23)◆第24讲容斥问题(二) (26)◆能力测试(一) (26)◆第25讲行程问题(一) (28)◆第26讲行程问题(二) (31)◆第27讲平均数问题 (35)◆第28讲推理问题(一) (37)◆第29讲推理问题(二) (39)◆第30讲巧算(一) (40)◆第31讲巧算(二) (45)◆第32讲巧算(二) (45)◆第33讲巧算(三) (45)◆第34讲等量代换 (45)◆第35讲拼拼算算 (45)◆能力测试(二) (63)第一讲找规律(一)事物的发展中有规律的,只有认为观察事物,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数学竞赛中,常常出现按规律填数的题目,找规律的方法是根据已知数的前后(可上下)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求得相应的数。
例题与方法例1.请找出下列各组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精品)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