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八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环境教育教案初中环境教育教案(精选5篇)初中环境教育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二)学习新课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
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
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
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
2.提问:(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篇一: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八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案八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案八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案【篇二: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七课垃圾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一、计算导入:(算一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西安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海宁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180000千克 180吨月 5400000千克5400吨年 65700000千克 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西安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西安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西安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二、观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西安市来开展研究。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西安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西安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西安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4. 提高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为创建绿色校园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1. 环境问题的定义及分类2.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3. 环境问题对人类及地球的影响第二课时: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1.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2. 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3. 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与方法第三课时:水资源保护1. 水资源的重要性2. 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与危害3.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第四课时:空气质量与大气污染1. 空气质量指标及意义2. 大气污染的来源与危害3. 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呼吸道的措施第五课时:生物多样性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与价值2.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与危害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与行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互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4. 课后实践:关注学生将所学环保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2. 课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相关图片和视频3. 案例材料: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及存在的问题4. 实践活动材料:环保手工制作、低碳出行等实践活动指导材料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45分钟)2. 第二课时: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45分钟)3. 第三课时:水资源保护(45分钟)4. 第四课时:空气质量与大气污染(45分钟)5. 第五课时:生物多样性保护(45分钟)6. 第六课时:土壤污染与保护(45分钟)7. 第七课时:噪音污染与控制(45分钟)8. 第八课时:废旧物品回收与利用(45分钟)9. 第九课时:环保法律法规与公民义务(45分钟)10. 第十课时:环保实践活动与案例分享(45分钟)七、教学要点1.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2. 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3. 环保科学与技术4. 环保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环保实践活动。
2. 难点:环保科学与技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
2. 实践法: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
2. 实验器材:用于环保实践活动的工具。
3. 参考资料:环保科普读物,环保实践活动案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3. 讨论:分组讨论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通过环保实践活动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 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分为十个课时,每个课时安排45分钟。
初中环境教育计划5篇初中环境教育计划(篇1)为了营造浓厚的生态市建设氛围,根据瑞安市环保局、教育局、共青团温州市委、市少工委和温州都市报《关于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态市”环保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态市”环保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从我做起,带动全家,推动社会”的活动思路,进一步推进环保教育的深入开展,把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广泛发动全校小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家长和学生讲绿色环保、倡生态文明、创美好家园的良好风尚,推动学生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瑞安生态市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二、活动安排(一)__年11月底印发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各班班主任负责将信发放于每位学生手里,由学生带回家,将环保、文明、和谐的理念传播到家庭、社区,倡议家长学习生态文明,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号召家长在“小手拉大手”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子女的榜样,自觉改变日常生活中不文明和不环保的习惯,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
(二)__年3月—4月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绿色环保主题班队会活动。
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开展一次绿色环保主题班队会,引导、组织少先队员如何与家长一起学习文明公约,增强生态意识,养成环保习惯,与家长“手拉手”共建绿色家庭。
(三)__年5月组织一次亲子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和家长代表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观瑞安市的生态村,了解生态村的情况,在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共造生态市”亲子体验活动中,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__年12月进行一次环保知识普及教育。
四、五、六年级各班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由学生将《生态环保知识问卷》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完成答题,按时上交由学校统一评分,并由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将正确答案向家长反馈,从而把生态保护理念和节能减排等知识输给学生,传播到家庭。
(五)开展环保生活事迹征集与征文活动。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2. 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原则3.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技巧4.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5. 环保实践活动案例分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原则、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技巧。
2. 难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环保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享环保实践活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材。
2. 课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原则、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技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环保实践活动案例。
3. 实践道具:环保实践活动所需道具。
4. 视频资料:相关环保实践活动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环保实践活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知识拓展:讲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
七、课堂小结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2. 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3.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4. 环境保护科学与技术5. 环保行动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科学与技术。
2. 难点:环境保护实践的行动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科学与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实际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环保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课时1. 总共需15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具体分配如下:第1-4课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第5-8课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第9-12课时: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第13-15课时:环境保护实践与行动策略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和数据,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实际效果。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环保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八、教学资源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的图片和数据。
2. 环保案例的相关资料。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环境问题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定义和种类。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1.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定义和种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经济发展等的影响。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环境保护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问题。
让学生分享了解到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水资源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和行为。
2.2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状况和重要性:地球水资源、我国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节水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节水习惯的养成、节水技术的应用、节水活动的开展。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和重要性,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
小组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行动。
开展节水活动,如节水标语设计、节水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和行为。
第三章:大气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让学生掌握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
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清洁能源的使用、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低碳环保意识的培养: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
小组讨论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
开展低碳环保活动,如低碳生活标语设计、低碳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
初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环境教育是一门涉及全球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的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通过设立初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能力。
二、活动安排1. 观察与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森林公园或河流,观察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厂或污水处理厂,让他们亲眼目睹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并了解相关的环保措施。
2. 实验与模拟通过实验和模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并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式。
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扮演环境保护者,解决各类环境问题,锻炼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教学,我们可以创造一种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和学习。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环境保护小组”,让学生扮演小组成员,分析并解决真实的环境问题。
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材使用在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中,应选用富有生态环境内容的教材。
例如,课本中关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与当代环境问题相关的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四、评估方法在评估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兼顾评估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环境知识测试:测试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的内容和观察所得,撰写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报告。
2023初中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从教已经有很多年了。
在慢慢的教学中,我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觉得自己进步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帮助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教学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进步,我相信我是能够做好的。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____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1、初一级学人教版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9课。
安排19课时,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三级学人教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
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1、初一、三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五、教学目标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____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1、初中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教学计划一、前言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初中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刻不容缓。
环境保护教育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活动,使初中生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本教学计划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教育促进法》和《初中课程标准》制定,内容涵盖环境科学、环境伦理、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实践活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初中生掌握环境科学基本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环保法律法规意识和环境伦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分析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环保工具和技能,践行环保生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初中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强化环保责任感,形成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
三、教学内容1. 环境科学知识: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环境污染与防治、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
2. 环境法律法规:环保法律法规基本原理、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环保法律法规实践等。
3. 环境伦理:环境伦理观念、环境道德规范、环境正义与公平等。
4. 环境实践活动:垃圾分类与回收、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环保创意实践等。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学计划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参观等。
3. 教学过程:a) 导入: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b)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系统讲解环境科学、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伦理等知识。
c) 案例分析:分析环境问题案例,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d)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巩固环保知识。
e) 总结与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环保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撰写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环保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在环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促进自我提高。
初中安全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初中安全环境教育教学计划5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安全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安全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安全工作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在工作中,我注重把安全工作纳入班级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学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二、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安全工作,就必须有章可循,确定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定期出版墙报、专栏,定期开展广播,刊登、播出安全知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课等开展安全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
我将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制度。
每天都要组织值日队对校门口、校园等地方的巡逻,节假日都要做好防盗、防火等工作,每天放学都组织值日队维持好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发现重要情况,及时上报,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3、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学期开始对班级每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教室的门窗、供电等更要定期检查,对较旧的电气设备、电线等进行更换,杜绝隐患。
4、总结经验定期对班级安全工作进行总结,积累经验,找出差距,不断完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
三、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及分工:(一)组织与制度: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管理机构,构建班级安全管理网络健全。
2.制订本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工作预案。
3.制订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制度(二)宣传教育:1.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的工作。
2.综合学科教学,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安全教育内容真正进课堂。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我国的环境状况,环境问题的危害。
2. 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环保法律法规的实践运用。
3. 环保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学习工作中的环保行为。
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危害。
2. 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运用。
3. 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和学习工作中的环保行为。
四、教学难点1.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2. 环保法律法规的具体运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危害,传授环保法律法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法律法规的具体运用,讨论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分享环保经验。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发挥自己的作用。
3. 引导学生运用环保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和公共环境权益。
七、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成因:人口压力、工业化进程、资源过度开发等。
2. 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政策法规、科技创新、公众参与等。
3. 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投诉举报、维权途径等。
八、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2. 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
3.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和能力。
九、教学难点1.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环保法律法规的具体操作。
3.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十、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讨论解决办法。
2. 小组讨论法:分组探讨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分享参与环保活动的经验。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
初中教科书环境教育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社会·思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
2. 运用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爱护。
2. 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负责和参与。
3. 培养学生对环保行动的积极和持续的态度。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环境问题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感受。
二、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15分钟)1. 老师介绍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分享讨论结果。
三、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15分钟)1. 老师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运用环保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成果和感受。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行动。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环境知识、环保意识和行动方面的掌握程度。
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等。
初二环境保护计划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行动习惯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行动习惯,初二年级制定了一项环境保护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本文将介绍该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效果,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
一、计划目标该环境保护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初二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行动习惯,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心,同时促进他们采取实际行动改善环境。
通过学校与社区合作,构建一个全面的、持续的环保教育体系,使环保观念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
二、计划内容1. 环保知识普及课程:学校将安排专门的环保知识普及课程,通过有趣互动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 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每月将组织一次环境保护主题班会,邀请专业人士或社区环保组织代表进行演讲和交流,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3. 环保行动实践:学生将参与各种环境保护行动实践,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和节能减排等。
学校将与社区合作,组织定期的环保行动,建立学生参与的有效奖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行动。
4. 环保主题作文比赛:学校将组织环保主题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通过书写表达环保观点和建议,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5. 环境保护项目展示:学校将组织环境保护项目展示活动,展示学生参与的各种环保行动项目,并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参观,加强广泛的环保宣传和教育。
三、实施效果该环境保护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他们开始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主动采取行动来改善环境。
其次,在环保知识普及课程和环保主题班会的影响下,学生的环保知识储备明显增加,对环保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参与的环保行动实践不断扩大,垃圾分类率和节能减排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最后,在环保主题作文比赛和环境保护项目展示中,学生展示了积极的环保观点和创造力,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理念。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掌握环保知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3. 环保实践活动与方法4.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5. 环保意识与行为养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 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3. 环保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方法5. 环保意识与行为养成的培养途径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影响及环保法律法规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情景模拟法:模拟环保场景,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 第二课时:环保法律法规简介3. 第三课时:环保实践活动与方法4. 第四课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5. 第五课时:环保意识与行为养成教案内容需进一步细化,包括具体的教学步骤、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
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六、第六课时:生活中的环保实践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做法。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的习惯。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举例。
环保实践的方法与技巧。
环保习惯的养成与重要性。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实践方法。
环保习惯的长期坚持与养成。
4. 教学方法实例展示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实际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实践的方法。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并分享个人的环保经验。
行为演练法: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学习内容。
5. 教学安排分享生活中的环保案例。
2023初中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
____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
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二、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5、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6、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指导学生制作"保护环境、美化社区"沙盘;"减卡救树"宣传卡等。
使学生懂得社区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免赠贺卡可以节省大量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学科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7、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习惯。
4. 提高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2. 我国的环境现状3.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4. 环保行动与生活方式5. 青少年如何参与环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环保法律法规;青少年如何参与环保。
2.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环保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环保法律法规,青少年如何参与环保。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行动与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第2课时:我国的环境现状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环境现状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我国环境现状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的环境问题案例。
4. 课堂互动:学生讨论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第3课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 导入:介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讲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4. 课堂互动: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法规保护环境。
第4课时:环保行动与生活方式1. 导入:介绍环保行动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2.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3.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4. 青少年如何参与环保活动5. 环保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2. 环保政策的理解与运用3. 青少年如何参与环保活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环保政策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建议。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介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影响。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经历。
第2课时: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1. 导入: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讲解:介绍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如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等。
3. 互动: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措施。
第3课时: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1. 导入:讲解环境保护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3. 互动:学生分析环保政策的优点和不足。
第4课时:青少年如何参与环保活动1. 导入:讲解青少年参与环保活动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青少年参与环保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3. 互动: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环保计划。
第5课时:环保案例分析1. 导入:讲解环保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 讲解: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环保知识的掌握。
初中八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
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
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二、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2. 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3. 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
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
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
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
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5、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6、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安排
全学年共进行教学18课时,开展活动并进行期末考查评价2课时,间周进行。
(一)上学期
教学内容:“生态篇”
课程周次
第1课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平衡 1
第2课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 3
第3课“地球之肺”持续萎缩:森林锐减 5
第4课中华大地的动脉在流血:水土流失7
第5课“地球的癌症”:土地荒漠化9
第6课风与沙的肆虐:沙尘暴11
第7课谨防引狼入室:生物入侵13
第8课“地球之肾”:湿地15
第9课让地球充满生机:保护生物圈17
综合实践活动及期末考查评价19
(二)下学期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篇”
课程周次第10课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 2 第11课保护珍惜动植物最后的乐园:自然保护区 4 第12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家园:海洋 6
第13课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生态工业园8 第14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10 第15课珍惜地球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2 第16课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策略: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4 第17课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证:绿色科技16 第18课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行动18 综合实践活动及期末考查评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