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化学第一章碱金属
- 格式:ppt
- 大小:849.00 KB
- 文档页数:15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递变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碱金属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第一主族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francium(Fr)。
2.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还原性、氧化性、密度、熔点、沸点等。
3. 碱金属元素的特点:易失电子、低电离能、强还原性、与氧气、水反应等。
4. 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递变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结合实例,讲解碱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4.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第二课时讲解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递变规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碱金属元素的日常生活应用,如钠灯、锂电池等,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序数、原子结构等。
3. 分析:讲解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如原子半径的变化。
5. 应用:介绍碱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钾肥、铷铯合金等。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碱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的知识。
高中化学教资教案碱金属教学内容:碱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碱金属的反应特点和应用场合。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碱金属的应用场合和相关实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锂、钠和钾样品、水、碘溶液、甲醇。
2.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幻灯片、化学实验手册等。
四、教学过程:1. 碱金属的一般性质介绍(15分钟)a. 碱金属是指第一族元素中的锂、钠、钾等金属元素。
b. 碱金属具有银白色、柔软、密度低等特点。
2.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30分钟)a.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观察碱金属与水的反应产生氢气和碱性溶液。
b. 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介绍碱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 碱金属的应用场合(20分钟)a. 碱金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碱金属在合金制备、催化剂制备等方面的应用。
b. 碱金属的危害性:介绍碱金属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 实验操作与讨论(20分钟)a. 实验:观察碘与碱金属的反应。
b. 讨论:让学生讨论碱金属与碘的反应可能产生的产物及其特点。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1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碱金属的一般性质是什么?b.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列举碱金属的应用案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碱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高一化学碱金属元素【本讲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1. 以钠为例,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了解焰色反应,并能用焰色反应检验钠、钾等元素。
2. 注意锂、钾、铷、铯等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总结出以下规律:(1)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一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为8电子(Li除外)。
(2)不同点: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3)递变规律:按Li、Na、K、Rb、Cs顺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离子半径)。
(4)推论性质递变: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引力的减弱、失去电子的趋势增强,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2.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它们都能跟卤素、氧气、硫等非金属直接化合,在反应中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2R+2H2O=2ROH+H2↑反应的现象各不相同。
与水反应不熔化;钠与水反应时熔化;钾与水反应熔化,且使产生的H 2燃烧;铷、铯都与水猛烈反应。
碱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则生成的氢氧化物继续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碱金属均不能在水溶液中置换另外的金属单质。
(1)跟非金属反应 卤素:RX X R 222=+ 氧气:O Li O Li 2224=+ 222 2O Na O Na 点燃+22KO O K =+(K 、Rb 、Cs 与氧气反应,都生成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 氢气:Na 、K 、Rb 、Cs 与氢气反应,都生成RH 。
与硫等大多数的非金属起反应。
(2)跟水的反应碱金属都能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22222H ROH O H R 。
钠与水反应比锂与水反应剧烈,钾跟水的反应比钠更剧烈,常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爆炸,据此可得出结论:金属单质置换出水中氢越容易说明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碱金属知识点总结
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除氢(H)外的六个金属元素,即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碱金属位于ⅠA族,其周期律性质主要表现为:
①自上而下,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
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ρ=m/V,Na到K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K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
②自上而下,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③自上而下,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
逐渐增强(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推断).
④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物为氧化物(锂)、过氧化物(钠)、
超氧化钾、比超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铷、铯).
⑤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从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高一化学碱金属知识点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碱金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高一化学中关于碱金属的知识。
1. 碱金属的特性碱金属是指周期表中第一组的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钫(Fr)。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具有许多共同的特性。
首先,碱金属是活泼的金属。
它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也就是阳离子。
这是因为它们的外层电子结构只有一个s电子,而这个电子很容易被移走。
其次,碱金属是非常活泼的金属。
它们与非金属反应非常迅速,甚至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起火。
这种反应非常强烈,有时甚至会爆炸。
另外,碱金属的密度相对较低,而且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这使得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用途,例如在制造合金和电池中广泛应用。
2.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碱金属与水反应是我们学习化学时经常遇到的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碱金属的活泼性和与水反应的产物。
当碱金属与水反应时,会发生放出氢气的反应。
这是因为碱金属的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了氢氧化物,并释放出氢气。
例如,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Na + 2H2O -> 2NaOH + H2↑在这个反应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了钠氢氧化物(NaOH),并释放出氢气。
需要注意的是,碱金属与水反应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该小心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3. 碱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除了与水反应外,碱金属还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
这些反应也非常活泼,产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碱金属与卤素的反应非常剧烈,会产生相应的盐。
以钠和氯为例,它们的反应可以表示为:2Na + Cl2 -> 2NaCl在这个反应中,钠与氯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另外一个例子是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元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碱金属是指位于第一族元素的一组金属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钫(Fr)。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它们都是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其次,碱金属具有低的密度和熔点,以及较低的硬度和强度。
它们在常温下都是固体,但随着族别的增加,其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
此外,碱金属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在水中能够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碱性溶液。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电子结构上。
碱金属的原子都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失去这个价电子,形成带有+1电荷的阳离子。
这种稳定的+1价状态使碱金属具有良好的还原性,能够与非金属元素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
碱金属与氧气反应会产生氧化物,例如氧化钠(Na2O)和氧化钾(K2O)。
此外,碱金属还与水反应形成碱性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
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具有强碱性,能够中和酸溶液并与酸反应。
这也是碱金属得名的原因。
碱金属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锂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广泛用于电池制造。
钠和钾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在冶金、玻璃制造和肥料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铷和铯是相对较稀有的金属,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以及激光和光学设备中。
钫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其化合物用于研究核反应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虽然碱金属具有许多实用的应用,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危险性。
由于碱金属的高反应性,与水等物质接触时容易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氢气和溶液的腐蚀性。
此外,碱金属的离子在体内具有毒性,摄入过多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总的来说,碱金属是一组具有共同性质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容易与非金属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
它们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需要注意它们的危险性。
对于学习化学的人来说,碱金属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高一化学碱金属课件WORD文件格式高一化学碱金属课件高一化学碱金属课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
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
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内容统一起来。
为以后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卤族铺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
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点。
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它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
教学建议高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编写,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