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脱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37.27 KB
- 文档页数:2
熊去氧胆酸与思美泰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思美泰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产科门诊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作为临床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0例孕妇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孕妇均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思美泰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35例孕妇均给予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孕妇疗效指标及妊娠结局差异。
结果: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35例孕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对比,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羊水污染等情况均相应低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思美泰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孕妇病情同时,促进健康分娩,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症;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效果【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84-02本研究为科学选取适宜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应用的临床治疗方案,降低疾病所致的孕妇健康影响,系统纳入了我院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7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作为治疗对象,给予了熊去氧胆酸、思美泰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且为便于疗效观察,特纳入了我院收治的另35例同病症孕妇设为对照组,给予了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方案,进而就不同药物方案治疗下,两组孕妇的预后情况展开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门诊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作为治疗研究对象,所有孕妇治疗前均经生化免疫学检验及临床综合诊断确诊。
孕妇主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黄疸情况,血清胆酸值、血转氨酶浓度升高,均排除皮疹及其他肝病情况。
4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对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和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取86例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无糖尿病等其他合并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单一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熊去氧胆酸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用药期间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和地塞米松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图分类号 r714.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044-0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处于生育期的女性在妊娠的中晚期出现的一种特有的并发症现象,它以妊娠期出现瘙痒,伴或不伴有黄疸及血中肝酶、胆汁酸水平升高为特点。
icp发病具有区域性、复发性及家族聚集倾向。
目前大都认为,icp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胆盐转运缺陷导致的胆汁淤积等有关。
本次研究选取86例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病例(无糖尿病等其他合并症),对应用熊去氧胆酸与地塞米松联合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86例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无糖尿病等其他合并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44岁,平均28.8岁;治疗组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28.7岁;患者肝内胆汁淤积症时间均约1~2周,孕周约30~32周,临床表现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近。
两组患者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剂量为15 mg/(kg·d),分3次服用,共20 d;治疗组:口服熊去氧胆酸,剂量为15 mg/(kg·d),分3次服用,共20 d,口服地塞米松,6 mg/次,2次/d,连用7 d。
熊去胆氧酸胶囊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观察作者:伍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科收治的56例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
对照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皮肤瘙痒,血清ALT,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妇产科科联合观察发现,治疗组在整个妊娠期间发生胎儿宫内窘迫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减轻肝脏损伤,改善妊娠环境,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比单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疗效好,并且药物的安全性高。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图分类号】R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075-02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是临床常见症,以胆汁淤积、血清胆红素及总胆汁酸升高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皮肤瘙痒及肝功损伤。
严重者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围胎儿死亡及流产,是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的临床综合征[1]。
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的原因复杂,与妊娠期的生理变化、体内激素代谢改变及遗传因素有关。
我科自2012年以来,采用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斯弗)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治疗方法,治疗30例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治疗观察对象所有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共56例。
妊娠情况由我院产科确定,胆汁淤积情况由我科经过临床相关检查确定。
56例妊娠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平均年龄26.4岁,诊断标准参照第8版《传染病学》[2]。
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疗效研究段楚瑶; 陈庆山; 汪黎明; 贺晓琪【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9(022)006【总页数】4页(P864-867)【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熊去氧胆酸; 治疗; 胆汁酸【作者】段楚瑶; 陈庆山; 汪黎明; 贺晓琪【作者单位】432700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432700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性肝脏损伤,也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黄疸为临床特征,血总胆汁酸(total serum bile acid,TBA)和甘胆酸升高为生化表现,对产妇没有显著的不良影响,是一种主要危及围生儿安全的疾病[1,2]。
目前,关于IC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根据大量研究实验和临床观察,有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与代谢紊乱、基因变异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用于治疗ICP 的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肝素、地塞米松、中药等,其中UDCA作为治疗ICP的一线药物,具有安全、方便、有效、依从性高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3]。
本研究应用UDCA治疗了ICP患者70例,观察了其临床疗效,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ICP患者70例,年龄24~31岁,平均年龄为(27.31±3.45)岁。
孕周为 30~39周,平均为(34.15±2.37)周。
参照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制定的ICP诊疗指南的标准诊断[4],在妊娠期间临床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伴或不伴血清TBA水平升高,瘙痒和血清学改变均于产后恢复,孕前无胆道和肝脏病史,纳入研究前未应用过治疗药物。
熊去氧胆酸联合思美泰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sICAM-1及CGRIA的影响邱敏玲,邱洁玲,王玲,李维真[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800][摘要]目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联合思美泰对妊娠期肝內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及肝胆酸放射免疫分析(cholylglycine radioimmunoassay,CG RIA)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500例妊娠期肝內胆汁淤积症患者,通过随机对照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250例,对照组25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思美泰。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血清sICAM-1及甘胆酸(cholylglycine,CG)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和妊娠结局。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A、ALT、AS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ICAM-1及CG RIA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瘙痒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熊去氧胆酸应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价值研究文略,郑小玲(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梅州514300)摘要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应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价值㊂方法:选择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㊂结果:研究组A L T㊁A S T㊁T B A㊁G G,相比于对照组更优(P<0.0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7.50%,相比于对照组低(P<0.05)㊂结论:熊去氧胆酸应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各项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妊娠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㊂关键词熊去氧胆酸;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生活指标;妊娠结局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12-0109-0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为一种肝脏疾病,发病率在我国占比2.3%~6.0%,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早产㊁产后出血㊁新生儿窒息㊁宫内窘迫等,严重影响母婴健康[1-2]㊂临床治疗尚无特异性方案和统一标准,主要为保肝㊁利胆㊂有研究指出,熊去氧胆酸应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提升临床疗效[3]㊂基于此,本文以院内2015年6月 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㊂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院内2015年6月 2020年6月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㊂对照组患者,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5.77ʃ5.12)岁;孕周25~35周,平均(28.52ʃ2.86)周;平均病程(7.14ʃ1.50)周㊂研究组患者,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5.21ʃ5.34)岁;孕周24~ 36周,平均(28.18ʃ2.79)周;平均病程(7.92ʃ1.35)周㊂两组孕周㊁年龄㊁病程等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㊂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即给予3g维生素C+ 0.4g肌苷(国药准字H44023203,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加入10%500m L的葡萄糖注射液溶液中,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1次/d㊂研究组口服熊去氧胆酸(国药准字H21022060,盘锦恒昌隆药业有限公司)250m g,3次/d,一个疗程为7d,两组持续治疗时间均为一个月㊂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治疗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各项生化指标值,即A L T(谷丙转氨酶)㊁A S T(谷草转氨酶)㊁T B A(胆汁酸)和G G(肝胆酸),同时比较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㊂1.4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软件以S P S S19.0代表,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用( xʃs)代表计量资料,经t 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值比较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值比对照组优(P<0.05),如表1所示㊂表1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值比较组别A L T( xʃs,U/L)A S T( xʃs,U/L)G G( xʃs,μm o l/L)T B A( xʃs,m g/L)对照组(n=40)188.22ʃ30.15187.66ʃ32.5521.35ʃ5.0937.54ʃ8.36研究组(n=40)141.38ʃ28.56a139.68ʃ31.88a16.32ʃ3.93a17.74ʃ5.13a t7.13336.66034.947012.771P<0.05<0.05<0.05<0.05注:a相较于对照组,P<0.052.2两组妊娠结局比较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0.05),如表2所示㊂表2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组别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宫内窘迫总发生率研究组(n=40)1(2.50)0(0.00)1(2.50)1(2.50)3(7.50)a 对照组(n=40)3(7.50)1(2.50)2(5.00)4(10.00)10(25.00)χ20.26320.00000.00000.85334.5006P>0.05>0.05>0.05>0.05<0.05注:a相较于对照组,P<0.053讨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常出现在妊娠中晚期,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通常认为与遗传㊁环境㊁妊娠期雌激素上升等因素有关,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恶心㊁失眠㊁全身皮肤瘙痒等,若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影响妊娠,对新生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率[4-5]㊂常规的药物治疗疗效尚可,但副作用较多,预后不佳㊂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安全㊁高效的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意义重大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值与对照组相比更优,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提示熊去氧胆酸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各项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妊娠发生率,促进母婴预后㊂分析其原因考虑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和高发的产科并发症,治疗原则为对胆汁酸的过度合成进行抑制,使胆汁酸加快排解,肝脏功能提高,促进母婴预后㊂熊去氧胆酸属于双羟基胆汁酸,主要由鹅脱氧胆酸代谢产生,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较为常见的一线药物[6]㊂优势体现于:熊去氧胆酸作为一种利胆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亲和力,可以有效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实现良好的利胆㊁保肝功效;可以使细胞膜和线粒体的通透性降低,防止肝细胞凋亡,并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使肝组织减少活化,从而有效修复受损的肝组织,对肝细胞进行保护,加快肝细胞再生进程,使肝功能改善;可以对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作用进行拮抗和抑制,对细胞膜和细胞进行保护,使胆汁酸的毒性减小;可以对内源性胆汁酸的吸收进行抑制,稳定肝细胞膜,使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从而对肝细胞进行保护;可有效加快转化血清胆汁酸,并降低其水平,避免胆汁淤积;可以使胆汁酸代谢系统提高解毒效果,减小细胞毒性,发挥调节免疫的功效,使母体和胎儿的免疫机能平衡,母胎之间的胆汁酸转运正常恢复㊂此外,熊去氧胆酸还可以松弛奥迪括约肌,对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分泌进行抑制,实现利胆的功效[7-8]㊂由于被时间和样本量等原因所限制,关于两组胎儿娩出后脐静脉血相关生化指标及护理干预等,有待临床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证明㊂综上所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保护母婴健康,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㊂参考文献[1]俞黎铭,施新颜,陈益明,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种胆汁酸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 1153-1156+1199.[2]何妍春,胡文胜,曹芬.血清免疫学指标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母婴结局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0):1239-1241. [3]张瑞莲.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1):140-142.[4]刁辉钦,钟敏,刘振超,等.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0,34(2):126-128. [5]郑彩霞,梁进,张兵.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0, 18(1):69-70.[6]应柳青,施锦梅,潘丹.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9-62.[7]李侠,肖维.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㊁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9,11(4):55-60.[8]汪芬,杨春玲,金彩凤,等.茵陈加味汤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2):3038-3041.作者简介:文略(1985-),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产科㊂E-m a i l:w e n l u e111@163.c o m㊂(上接第112页)[6]谢旋生,戴洪法,米沛明,等.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阶段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9,16(12):118-119. [7]徐小雅,马中梅,邱慧科.胸腺五肽联合红霉素㊁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㊁炎性因子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8):2259-2261.[8]余晓虹,吴幼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2):95-96.作者简介:吴晓伟,女,1983年5月3日,江苏邳州,本科,汉族,主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研究㊂。
熊去氧胆酸与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的比较分析首先,熊去氧胆酸是一种胆酸和熊脒的混合物,通过增加胆汁酸的浓度来改善肝功能。
它可刺激肝细胞摄取胆汁酸并促进胆固醇代谢,从而减少肝内胆汁酸的积累。
腺苷蛋氨酸是一种抗氧化剂,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肝脏的氧化损伤。
在疗效方面,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善肝功能和胆汁淤积的症状,增加胆汁的排泄,减少胆汁酸的沉积。
临床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胆红素水平,并减轻胆汁淤积引起的瘙痒症状。
腺苷蛋氨酸主要通过减少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来改善肝功能。
因此,虽然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
在安全性方面,熊去氧胆酸可能会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此外,过量使用熊去氧胆酸还可能导致肠道积液和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腺苷蛋氨酸在临床应用中相对较安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和头晕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患者应注意遵医嘱,避免长期过量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仅可用于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对其他类型的肝硬化无效。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肝功能、病程阶段、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是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的有效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善肝功能,并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从妊娠中晚期开始出现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伴或不伴黄疸出现,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可见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肝功能损害[1-2],该疾病主要影响胎儿结局,例如胎儿宫内死亡风险增加、早产、宫内窘迫发生率增高、羊水粪染以及出生体重低等不良结局[3-7]。
目前ICP治疗中主要有减轻瘙痒等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以延长孕周,避免不良胎儿结局[8]。
熊去氧胆酸(UDCA)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无细胞毒性的熊去氧胆酸来替代亲脂性细胞毒性胆汁酸,减少有细胞毒性的胆汁酸进入细胞、避免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不良事件。
维生素A(VitA)、维生素E(VitE)均为脂溶性维生素,都存储于肝脏细胞中,可参与胆汁酸代谢[9],VitA可通过其核受体诱导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的表达,进而作用于肝脏以抑制胆汁酸合成限速酶CYP7a1的表达[10];有文献指出VitA缺乏者多伴有慢性肝病,胆汁酸吸收与排泄常在慢性肝病中受到干扰,可出现胆汁淤积症状[11-13]。
VitE可防止脂质过氧化导致的组织损伤[1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联合使用UDCA及VitE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并且联合用药的稳定性较好[15]。
本研究探讨传统使用UDCA治疗ICP患者时联合使用VitA及VitE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ICP患者设为病例组,同孕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
根据随机数法,病例组分为不同治疗观察组,每组24例,分别包括只服用UDCA的对照治疗组,服用UDCA联合VitA的观察治疗组1,服用UDCA联合VitE的观察治疗组2,以及UDCA联合VitA、E的观察治疗组3。
对照治疗组年龄22~36岁,平均(28.69±3.63)岁,孕周33~37周,平均(36.18±1.17)周,初产妇15例,经产妇9例,孕1次10例,2次11例,≥3次3例;观察治疗组1年龄22~36岁,平均(27.27±3.20)岁,孕周35~39周,平均(36.56±2.06)周,初产妇13例,经产妇11例,孕1次9例,2次13例,≥3次2例;观察治疗组2年龄23~39岁,平均(27.27±3.20)岁,孕周35~38周,平均(35.47±1.73)周,初产妇13例,经产妇11例,孕1次8例,2次14例,≥3次2例;观察治疗组3年龄22~36岁,平均(28.81±3.80)岁,孕周34~38周,平均(36.21±1.55)周,初产妇14例,经产妇10例,孕1次6例,2次14例,≥3次4例。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病毒性肝炎合并肝内重度胆汁淤积是目前肝病治疗的难题之一。
加速黄疸消退、防治肝纤维化也是改善本病的关键。
为探索其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作者以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3年2月至2005年8月收住急性淤胆型肝炎和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
治疗组:男51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39.5岁;急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39例、慢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27例;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53例、丙型肝炎4例、戊型肝炎6例;对照组:男52例,女14例;年龄17~66岁,平均38.2岁;急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40例、慢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26例;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53例、丙型肝炎3例、戊型肝炎7例;诊断标准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各项指标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用腺苷蛋氨酸冻干粉针剂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熊去氧胆酸20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
对照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针剂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 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
两组均配合应用能量合剂、14—氨基酸、维生素等,不加用其他退黄降酶作用为主的药物。
治疗后每日观察症状、体征,并分别于2、4周复查肝功能,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总胆汁酸(TBA)等。
1.3 疗效评定各项症状以消失和明显好转为有效;肝肿大以回缩为有效,以此计算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有效率;对皮肤瘙痒,肝肿大进行组间有效率的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进行组间降幅(均值)及复常率的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值比较为t检验。
·临床研究·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5月第21卷第15期作者简介:王敏(1982.02-),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方向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患者症状的改善评价王敏(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佳宝妇产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摘要】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
方法:本研究的时间选择在2018年6月4日至2022年2月9日,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60例进行分析。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熊去氧胆酸片治疗。
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不良妊娠结局、患者不良反应以及睡眠质量。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均较差(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理想,可促使患者肝功能快速恢复,提升睡眠质量,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症状改善效果【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5-0035-0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妊娠期特发性肝脏损伤,属于产科疾病,其发病阶段在妊娠中晚期,虽然该疾病发生率并不高,但是却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危害。
产妇会出现严重瘙痒症状,其身心承受巨大痛苦,影响产妇的睡眠[1]。
其次,胆汁淤积还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异常,进而引发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等症状,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