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厂旧址
- 格式:docx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2
临朐冶源缫丝厂的1975年职工家属筒子楼
临朐冶源除了老龙湾,还有个缫(SAO)丝厂,
厂房旁边有座1975年的职工家属居民楼。
临朐缫SAO丝厂(冶源)算是多年老企业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厂,至今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缫丝厂位于临朐老龙湾旁边,厂房旁边有职工家属居民楼。
这座居民楼是三层,始建于1975年,典型的筒子楼。
从一个单元门进,一层好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卫生间。
上卫生间,都要走出家门。
其实那时筒子楼都这样的。
这些居民楼和厂房,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看着可能是危房了。
不过仍然有人在里面居住。
居民们对这里都已经充满了感情。
回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周围居民都还在住平房时,
这些职工家属就住进了三层小楼,这在当时,
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想想都幸福啊~~
临朐(冶源)缫丝厂小资料:
这个建在半山腰的工厂,靠近临朐八大景之一的老龙湾,在临朐职教北边,当时这个工厂的女职工可是冶源甚至周边地区男青年找对象的首选啊,在全临朐男青年找对象的话,如果要找到这个厂的女职工那也是很有面子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该厂逐渐凋零,相似情况的还有冶源织布厂和杨善的纺织厂。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
通益公纱厂旧址历史景观修复设计说明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益公纱厂旧址位于杭州市拱宸桥堍,京杭大运河的西岸,原杭州一棉公司厂区内,属于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
2005年3月16日,通益公纱厂旧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座厂房和一处办公用房), 2007年12月,被划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益公纱厂旧址遗存四处建筑已编制修缮方案报批。
为保护表现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历史信息的完整性,保护通益公纱厂的历史景观,特编制本方案。
被划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益公纱厂旧址未公布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本方案所涉及的补形建筑位于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用地保护范围规划所划定的保护范围外。
一、历史沿革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在国内掀起了筹建机械化棉纺厂的热潮。
南浔富豪庞元济与杭州名绅丁丙、王震元自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筹建通益公纱厂,以“官为商倡”为理由,通过李鸿章借国库银40.1万两,筹集商股8.33万两,向英国订购纺纱设备。
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杭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拱宸桥被选为杭州海关关址,一时,拱宸桥地区成为杭州对外贸易的大门。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庞元济、丁丙、王震元等人选定杭州拱宸桥西动工兴建纱厂,当时划定的厂基面积为7191平方米,于二十三年(1897年)工厂建成开工生产,当时有纱锭1.5万枚,雇用工人1200人,是浙江民族资本创办最早的棉纺织工厂。
后因经营不善,于1902年停办。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假手高懿丞投资该厂,于1903年8月改组纱厂,更名为通益公纱厂新公司。
1914年8月(民国3年),由高懿丞另行集资,向通益公纱厂新公司租赁厂房和设备,改名为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重新开工。
1915年(民国4年),在北京举办的国货展览会上鼎新所产的棉纱获奖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日本棉纱倾销中国市场,华商纱厂受到冲击,高懿丞借口租厂期满,将“鼎新”归还给通益公纱厂新公司。
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杭州1944(一)杭州,简称“杭”,古称钱唐。
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已有2200多年的建置史。
早在秦朝设郡县制,称钱唐县。
隋朝设州县制,改称杭州,并作为专有地名至今。
而后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1912年,原钱塘、仁和两县合并为杭县。
1927年,划杭县城区、西湖及附近等地设杭州市。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回拱宸桥日租界。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
本期我们借助1944年珍贵的历史遥感影像,对这座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杭州进行介绍。
杭州市历史遥感影像杭州城墙与城门历史上,中国很多的城市都修筑过城墙。
例如:北京、西安、开封等城市都有自己风格和特点的城墙与城门,有的至今依然保存较为完整。
我们之前也特地利用两期的内容介绍了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杭州城墙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当时只有四个门。
到了五代十国,作为吴越国首府的杭州,先后两次扩城,城墙和城门数量有所增加。
南宋时期,杭州的城墙与城门达到了顶峰。
杭州外城的城墙共有旱城门13座、水城门5座。
由于元朝明文禁止修筑城墙,直至明朝对城门名称进行相应的更改之后,奠定了明清时期杭州城的基本格局,也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大家所熟悉的杭州十门。
杭州最早的城墙拆除是从1907年沪杭甬铁路自城外贯城而入时,拆除清泰门城墙开始。
1913至1940年期间,杭州城墙开始大范围拆除。
包括凤山、武林、望江、艮山、候潮等在内的城门及延伸城墙陆续被拆除。
1959年,残余的东北城墙和西城墙北段因拓建环城东路、环城北路和延伸环城西路时也被拆除。
现在,仅留下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大运河遗产,也是杭州唯一保存超过600年历史的古城门---凤山水城门。
艮山门艮山门始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是当年杭州城的东北门,位于现在的建国北路和环城北路路口的西北角位置。
艮山门以前叫坝子门,修筑城墙的泥土是直接从当时的护城河里挖出来的泥土,现在此段护城河为京杭大运河艮山门段。
南浔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
南浔的建镇时间要上溯到745年前,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浔还是一座少有的巨富之镇,所谓“耕桑之富,甲于浙右”。
ﻫ南浔虽与同里、周庄这些江苏古镇相差不远,但建筑风格上却有着不小的差异。
嘉业堂、小莲庄都是南浔古镇中最有代表性的,它们与古镇中那些数量不小的水乡民居一道,为南浔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百间楼是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全长400余米,以门面百五十四,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嘉业藏书楼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原藏书楼主人刘承干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后,刘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他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 1925年至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
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
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
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直至1951年浙江省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下几种,藏书残缺严重。
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南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
1951年11月,刘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
广惠宫广惠宫是南浔镇知名的道观,俗称张王庙,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
历史上的广惠宫经历过数度衰败鼎盛之变。
在重修重建中,广惠宫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广惠宫也曾称三清殿。
本为祠山神庙。
据镇志载,广惠宫“宋时止一殿,奉祠山神像”,“为道流香火之所”。
尽管数百年来其构建布局几经“调整”,但主体仍是祠山大帝行宫,至少人们总是以张王庙称之。
于2003年上半年重建。
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建筑遗存。
镇安缫丝厂破土兴建
成和;永奎
【期刊名称】《北方蚕业》
【年(卷),期】1991(000)004
【摘要】地处秦岭深山的镇安县,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营以蚕桑为骨干,取得长足发展。
1990年全县桑树1560万株、发种14145张、产蚕35.78万公斤。
蚕桑发展也促进粮食生产和带动工贸业的兴旺,成为商洛地区依靠蚕丝业脱贫致富的先进典范。
在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上,1988年商洛地区决定筹建镇安缫丝厂,计划投资422万
【总页数】1页(P3-3)
【作者】成和;永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
【相关文献】
1.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破土开工兴建 [J], 许晓青
2.SpaceX公司破土兴建“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台 [J],
3.哈萨克斯坦第一家大型玻璃工厂破土兴建 [J],
4.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集团)(CEEDI)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承接的东莞台商会馆大厦已破土动工兴建 [J],
5.浦东铁路将在年内破土兴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4㊀㊀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51,No.6,2021工业建筑㊀2021年第51卷第6期无锡 永泰丝厂旧址 保护与再生∗刘抚英1,2㊀于开锦1㊀唐㊀亮1(1.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沈阳㊀110169;2.辽宁省城市与建筑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沈阳㊀110169)㊀㊀摘㊀要:研究简要概述了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发展历程,梳理凝练了永泰丝厂的历史演变进程;对丝厂厂区旧址及其主体建筑的遗产价值进行了阐释;基于文献整理和现场调查,对永泰丝厂厂区再生前的环境与建筑概况进行了分析,概括总结了厂区环境与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对策和方法㊂在此基础上,选取丝厂保护建筑中的典型案例 茧库建筑,解读其基本尺度与立面形式㊁空间形态与结构体系等特征,并对茧库建筑的保护性修缮方法进行了解析㊂㊀㊀关键词:缫丝工业;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永泰丝厂㊀㊀DOI :10.13204/j.gyjzG20052908STUDY ON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YONGTAI SILK FACTORY IN WUXILIU Fuying 1,2㊀YU Kaijin 1㊀TANG Liang 1(1.Northeastern University JangHo Architecture College,Shenyang 110169,China;2.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Digital Technology,Shenyang 110169,China)Abstract :The study briefl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silk reeling industry in China,andsummarie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Yongtai Silk Factory.It expounded the heritage value of the silk factory site andmain buildings.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on-site survey,the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overview of Yongtai Silk Factory before regener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thefactory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were summarized.On this basis,the typical case in the silk factory conservation building cocoon warehouse building was selected,its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dimensions and facade form,spatialform and structural system were interpreted,and the protective repair methods of the cocoon warehouse building were analyzed.Keywords :silk reeling industry;industrial heritage;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Yongtai Silk Factor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125);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181106001,N180711014)㊂第一作者:刘抚英,男,1969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电子信箱:lfycl@ 收稿日期:2020-05-291㊀历史背景与发展沿革1.1㊀历史背景: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发展历程中国具有悠久的蚕丝生产历史,但在近代以前都是以农业家庭内部的缫丝手工业为主要生产形式,而西欧在19世纪初其缫丝业已开始进入机器化生产阶段㊂鸦片战争后,中国生丝出口量激增,但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土丝质量无法满足国外机器化丝绸生产对原料的要求,由此推动了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萌生和勃兴[1-4]㊂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初步成长期(1861 1894年)㊁发展全盛期(1895 1928年)㊁急剧衰落期(1929 1936年)㊁全面停滞期(1937 1949年)等4个阶段[1]:1861年,怡和洋行在上海创办第一家缫丝工厂 纺丝局,标志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发端;甲午战争后,特别是一战前后至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成为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尤以上海㊁无锡两地发展最快;世界经济危机使中国缫丝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此衰落期间,无锡永泰丝厂发展成为垄断缫丝业的资本集团;抗战期间及至解放战争期间,全国缫丝工业严重衰败,并走向全面停滞㊂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集聚性,主要集中在中国传统蚕桑基地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㊂其中,上海和无锡是长三角地区近代缫丝工业的主要城市[4]㊂而在1936年,无锡的缫丝工业就已经超越上海,成为中国近代缫丝工业最发达的城市[5]㊂据此,本研究选取无锡现存较完整的近代缫丝工业遗产 永泰丝厂作为典型案例,对其保无锡 永泰丝厂旧址 保护与再生 刘抚英,等55㊀护与再利用的策略进行解析㊂1.2㊀发展沿革:永泰丝厂演变历程薛氏丝茧企业集团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缫丝工业企业之一㊂永泰丝厂作为该集团的核心丝厂,其地位居无锡近代各丝厂之首,该丝厂的演变历程见表1㊂因其具有较重要的遗产价值,且厂区内的工业遗产保存较完整,研究选取该厂旧址作为缫丝工业遗产的典型案例㊂表1㊀永泰丝厂发展演变历程[1-2,6-9]Table 1㊀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Yongtai Silk Factory清末至民国时期(189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今时间重要事件时间重要事件1896年由薛南溟㊁周舜卿在上海七浦路合资创办,后改由薛南溟独资经营1954年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开始经营丝织业务1966年由公私合营转变为国营无锡市红卫丝绸厂1926年因土地契约到期,丝厂迁移到无锡继续经营1977年转变为专门的丝织厂,将缫丝业务全面停止1929年由薛寿萱接管丝厂,开始采用立缫车生产生丝,使永泰丝厂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家采用立缫车的丝厂1980年更名为国营无锡市第二丝织厂1989年被定为国家二级企业1933年在美国纽约开设永泰丝业公司,在英法等国设立代销处,向海外销售生丝㊂当时,永泰产生丝驰名海内外,并曾荣获纽约万国博览会金奖1994 2001年生产效益连年下滑,2001年该厂的经营已经资不抵债,厂区逐渐停产2003年现存老厂房被列为无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薛家经营丝厂共16家,基本垄断无锡乃至江南的缫丝业,永泰丝厂则成为无锡丝厂之首㊂抗战期间,丝厂基本处于停产状态2006年永泰丝厂旧址成为第六批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入选无锡市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同年无锡市南长区政府决定将永泰丝厂按历史原貌修复并改建成中国丝业博物馆1946年恢复生产,但由于其时原料短缺,缫丝成本较高,永泰丝厂仅开工半年后停产,之后,丝厂租给国有 中国蚕丝公司 继续经营2009年由清华大学设计的中国丝业博物馆正式建设完工2018年永泰丝厂旧址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㊀基于价值认知的建筑保护与再生策略解析2.1㊀厂区环境与建筑价值认知无锡永泰丝厂现存厂区旧址及建筑的遗产价值涵括了历史价值㊁文化价值㊁技术价值㊁艺术价值等4方面㊂1)在历史价值上,永泰丝厂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缫丝企业之一,其现存厂址和建筑是地域近代制丝产业兴衰演变历程的重要物化标志和实体见证,也是相关历史研究和工业考古的标本㊂2)在文化价值上,永泰丝厂保存完好的厂区和建筑通过真实环境场景和历史建筑本体成为地域性丝绸工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录体㊂3)在技术价值上,清晰的厂区外部空间结构㊁交通结构,与生产工艺流线和设备布置适配明确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形态等,投射出近代缫丝工业的技术特质㊁生产过程㊁工艺水平和生产运营的环境需求㊂4)在艺术价值上,永泰丝厂现存建筑在建筑空间布局形态㊁建筑风格㊁立面构图㊁表皮建构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较显著的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特征,可以作为工业建筑遗产时代性㊁类型化研究的典型案例㊂2.2㊀厂区再生前环境与建筑概况永泰丝厂旧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著名历史文化街 南长街364号㊂改造前厂区内建筑分布较密集,在连接厂区东㊁西大门的主轴线上修建了一座体量较大的现在风格的工业厂房;在东大门南侧㊁准备车间东侧㊁办公楼西侧等也布置了多座厂房和附属建筑;厂区整体环境空间拥塞,景观较凌乱无序(图1)㊂图1㊀永泰丝厂再生前总体布局(2004年)Fig.1㊀General layout of Yongtai Silk Factory before regeneration in 2004厂区内建筑较破旧,由于年久失修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以再生后保护下来的几栋建筑(图2)为例[10]:2号建筑为锯齿形天窗的单层车间厂房,保护性修缮前存在混合承重体系的外砖墙和混凝土内柱的承载能力不足㊁木屋架杆件开裂㊁墙体有多处水渍等问题;3号建筑原为2层混合结构的生产准备车间厂房,由于墙体渗水严重造成其承载能力下降,木屋架多处存在木构件腐朽㊁开裂,局部檐口部位板条破损;5号建筑为2层砖木结构茧库,其砖墙局部风化严重,且存在水渍,严重影响承载能力,屋架局部构件损坏,亟待修缮加固;6号㊁7号两56㊀工业建筑㊀2021年第51卷第6期座办公建筑也分别存在墙体㊁木屋架㊁檩条等构件破损问题,需要采取修缮措施㊂1 大门;2 车间厂房;3 准备车间;4 重建连廊;5 茧库;6 办公楼1;7 办公楼2㊂图2㊀永泰丝厂再生后总体布局Fig.2㊀General layout of Yongtai Silk Factory after regeneration2.3㊀厂区环境与建筑保护与再生对策和方法地方政府于2007年决定将永泰丝厂旧址(即无锡市第二丝织厂厂区)再利用,改造为 中国丝业博物馆 园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负责博览园区的详细规划和建筑修缮㊁再生与部分重建的设计工作㊂针对永泰丝厂保护与再生的对策与方法涵括以下几方面[10]㊂1)厂区保护与再生规划编制㊂确定永泰丝厂厂区保护与再生规划范围(图3),包括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㊂在保护范围内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拆除影响历史环境风貌的建筑设施;对于在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进行适当的改建和拆除(图3)㊂规划保护区内总用地面积约为8921m 2,总建筑面积约为5617m 2㊂图3㊀永泰丝厂保护与再生规划设计范围Fig.3㊀Planning and design scope for conservation andregeneration of Yongtai Silk Factory2)环境整治与景观重塑㊂根据厂区内建筑遗产价值评价,对建筑进行保护㊁改造或拆除㊂对遗产价值较高的建筑进行严格保护,拆除部分与历史风貌不符的现代形式工业建筑;对保护范围内的场地环境和外部空间进行整理和重塑,形成园区的公共空间和绿化景观(图4);对园区内的交通流线进行重新组织,园区道路主要设置步行路㊂图4㊀经整理重塑后的园区环境景观Fig.4㊀Environmental landscape of the park after remolding3)建筑功能适应性再利用㊂对园区内保护建筑进行适应性再利用㊂永泰丝厂旧厂区再生为博览园区后,保留的单层厂房㊁准备车间厂房㊁茧库建筑等根据建筑破损情况采取加固㊁修缮措施,并得到了功能更新(图2)㊂其中,2号单层厂房建筑再生为大空间展厅和园区管理办公用房(图5a);3号建筑为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建筑,原用作准备车间,整体再生为博物馆主展厅(图5b㊁图5c㊁图5d);5号建筑为永泰丝厂初建时的茧库建筑(图5f),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加固修缮,二层再生为展厅,并通过重建的门廊(4号建筑,图5e)与主展厅相连接;5㊁6号建筑为原工厂办公楼,再利用为园区的办公建筑;1号建筑为重新修建的厂区东大门,作为博物馆园区的主入口(图5g)㊂a 单层厂房建筑;b 准备车间厂房建筑再利用博物馆主展厅;c 准备车间厂房建筑局部;d 主展厅内部空间;e 重建连廊(原厂区西大门门廊);f 茧库建筑局部;g 园区主入口大门㊂图5㊀永泰丝厂建筑保护与再生Fig.5㊀Building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Yongtai Silk Factory4)建筑形式保护与延续㊂保护并延续原民国风貌的建筑形式㊂保护建筑大多采用红砖或青砖清水墙㊁灰瓦或红瓦屋面,部分建筑采用欧式壁柱㊁拱券等立面构图形式,例如,准备车间建筑(图5b㊁图5c)外墙由青砖砌筑,局部采用混合砂浆抹灰,高低跨屋面采用红色机制瓦;建筑墙身在首层㊁二层之间设有水平线脚分划,窗间墙设壁柱;外墙门窗洞口大多为拱形,窗洞上部设有拱形砖饰;山墙设圆形和矩无锡 永泰丝厂旧址 保护与再生 刘抚英,等57㊀形通风孔,圆形通风孔周边砌筑圆形砖饰㊂在对建筑形式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破损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整理㊁修缮和局部替换㊂3㊀园区内重要建筑遗产 茧库建筑解析原永泰丝厂厂区再利用为中国丝业博物馆园区后,原厂区内3栋历史建筑,包括1栋茧库㊁1栋办公楼和1栋准备车间,都作为重要建筑遗产得到了保护与再生㊂其中,茧库建筑建于无锡永泰丝厂创办初期,作为近代缫丝工业的代表性建筑遗存之一,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该建筑以 永泰丝厂旧址 的名称被列入江苏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保护性修缮和适应性再利用㊂3.1㊀茧库建筑概貌解读1)基本尺度与立面形式㊂茧库建筑为2层砖木结构,平面形式为矩形,建筑总开间约30m,建筑总进深为12m,屋脊结构标高为10.100m,总建筑面积为748m2[10]㊂茧库建筑外墙采用红砖清水墙,歇山顶机平瓦屋面㊂建筑形式采用折衷主义风格,水平方向呈中轴对称构图;垂直方向由下至上由基座与首层㊁二层㊁屋面等形成三段式构图,其中,首层与二层之间设置砖砌出挑水平线脚进行立面分划㊂建筑东西向立面(长轴方向)为7开间,墙面采用8棵由基座底部通至屋面檐口的砖砌壁柱进行立面构图分化;南北向立面(短轴方向)为3开间,也通过壁柱分划立面;壁柱顶部与檐口相交处采用砖砌出挑线脚形成简化的柱头形式㊂建筑东㊁西立面在建筑基座处每个开间(门洞口处除外)均设有拱形疏水通风孔洞,在首层㊁二层墙面设有矩形窗洞口,东立面的首层居中开间开设弧形门洞口;建筑外墙采用一顺一丁式的英式砌法砌筑,门窗洞口周边墙面均有砖砌装饰㊂茧库建筑立面以红砖墙面和瓦屋面作为构图基底,通过壁柱㊁门窗墙洞以及砖砌线脚等形成虚实明晰㊁错落有致的立面形态㊂茧库建筑立面形态见图6㊂a 茧库建筑东立面;b 茧库建筑北立面㊂图6㊀茧库建筑立面Fig.6㊀Elevation of the cocoon warehouse2)空间形态与结构体系㊂茧库建筑两层空间皆为无内部隔断的整体空间,内部居中位置设有一排木柱㊂建筑结构体系为带有扶壁砖柱的纵向墙体和室内木柱共同承重的砖木结构;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别设有木梁及木隔栅㊂建筑屋顶使用三角形木屋架,屋架上放置木檩条和木屋面板,其上再覆瓦作;木屋架与木柱相连接,以加强承重结构整体性㊂建筑内部空间与结构体系见图7㊁图8㊂图7㊀茧库建筑剖透视图Fig.7㊀Profile of the cocoon warehouse① 机平瓦;② 木屋面板;③ 木檩条;④ 三角形木屋架;⑤ 木柱;⑥ 砖柱;⑦ 砖墙㊂图8㊀茧库建筑结构与构造体系示意Fig.8㊀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structuralsystem of the cocoon warehouse3.2㊀茧库建筑保护性修缮方法茧库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存在一些结构和构造问题,对此采取了以下保护性修缮方法[10]:1)建筑外墙修缮加固㊂在保护建筑墙体原形态基础上,对建筑红砖清水外墙进行了维护㊁修缮和加固㊂墙体历经岁月变迁的痕迹大部分得到保留;针对墙体承重性能降低的情况,在外墙内侧采取了结构加固措施;在外墙上部分被封堵的门窗得到恢复,形成连续完整的立面形态㊂2)建筑内部空间整修与复原㊂建筑内部原为匹配仓储功能的整体空间,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砌筑了与中柱整合的分隔墙㊂在修缮过程中,为恢复建筑初建时的原空间形态,拆除了后砌筑的隔墙,修缮后的茧库建筑内部空间再利用为丝业博物馆的丝厂历史资料展厅㊂3)建筑屋架修缮加固㊂针对建筑屋架部分存在杆件缺损和腐朽破坏等问题,对其采取修缮加固措施;基于保留文物建筑原貌的原则,对部分部件进行更换,以消除存在的结构安全隐患㊂4)增加与原建筑具有显著形态差别的疏散楼梯㊂为满足建筑功能再生后的防火疏散要求,在建筑南侧立面开设了疏散口,加建了一部疏散用钢楼梯,为形成与建筑遗产具有明显差别㊁清晰可辨的形态特征,在疏散楼梯外部包覆了点支玻璃幕墙外表皮㊂4㊀结束语永泰丝厂作为长三角地区近代丝绸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丝企业,见证了中国近代缫丝工业从萌生㊁兴盛,到衰落㊁停滞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较突出的历史价值㊁文化价值㊁技术价值㊁艺术价值㊂丝厂厂区整体环境和近代建筑遗产保存较完整,研究将其选作典型案例样本,在史料文献调查梳理的基础上,对丝厂进行了现场调研㊁信息数据采集㊁测绘㊁建模㊁特征分析和保护与再生对策解析等,据此记录生成数字化档案,并将图形和属性信息数据输入综合信息数据库,用以作为对地域性㊁类型化工业遗产基因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㊂参考文献[1]㊀徐新吾.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㊀王庄穆.民国丝绸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3]㊀‘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纺织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4]㊀张茂元.技术应用的社会基础:中国近代机器缫丝技术应用的比较研究[J].社会,2009,29(5):21-38,223-224. [5]㊀钱耀兴.无锡四大码头之一:丝码头简史(三)中国蚕丝史上的一次灾难性浩劫:沦陷时期,中国蚕丝业被害史实(上)[J].江苏丝绸,2015(5):11-17.[6]㊀罗永平.江苏丝绸史话[J].江苏丝绸,2014(1):6-14.[7]㊀钱耀兴.无锡四大码头之一:丝码头简史(四)上丝码头重放光彩[J].江苏丝绸,2016(5):11-17.[8]㊀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无锡市志:第二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1995.[9]㊀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㊃蚕桑丝绸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10]吴晨.南长古韵:无锡市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复兴暨中国丝业博物馆工业遗产设计再创造[C]//2012年中国第3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3:325-347.(上接第53页)[6]㊀李广东,方创琳.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1):49-65.[7]㊀周劲.三线㊃三生㊃三控:城乡布局结构的宏观管控机制[J].规划师,2019,35(5):5-12.[8]㊀刘觉民,李毅,马姝玮,等.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0-13.[9]㊀金贵.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10]扈万泰,王力国,舒沐晖.城乡规划编制中的 三生空间 划定思考[J].城市规划,2019,40(5):21-26,53.[11]于贵思,赵明华.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 三生空间 研究现状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7(3):76-82. [12]李冕,常江.旧工业区适应性更新改造研究:以夏桥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6):80-83.[13]周麟,沈体雁.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4):409-419.[14]陈振华.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城市职能转变与空间规划策略思考[J].城市规划,2014,38(4):28-33.[15]李冬生,陈秉钊.上海市杨浦老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对策:从 工业杨浦 到 知识杨浦 [J].城市规划学刊,2005(1):44-50. [16]李和平,肖瑶.文化规划主导下的城市老工业区保护与更新[J].规划师,2014,30(7):40-44.[17]刘燕.论 三生空间 的逻辑结构㊁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2016(3):5-9.[18]虞虎.大都市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对城市功能演化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6,36(11):214-223.[19]翟坤周.生态文明融入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整合与技术路径[J].求实,2016(6):47-57.[20]陈楠,陈可石,崔莹莹.城市中心区的小单元功能混合发展模式:伦敦中央活动区模式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6,31(3):56-62.[21]City Planning Group.CAZ Planning&TransportationSupplementary Planning Guidance[R].London:Westminster City Council,2001.[22]郜昂,邹兵,刘成明.由 单一 转向 复合 的深圳旧工业区更新模式探索[J].规划师,2017,33(5):114-119. [23]徐耀宽.从 退二进三 到价值创新园区:广州市工业用地的转型与回归[J].规划师,2018,34(12):54-62.[24]曾鹏,曾坚,蔡良娃.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空间形态结构研究[J].建筑学报,2008(8):34-38.[25]葛春晖,董淑敏,汤春杰.市场经济主导下温州工业区转型规划与政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2(增刊1):185-192. [26]邵磊,辛修昌,郑德高.从生产到生活:后工业时期城市滨水地区职能转变下的发展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4): 117-124,149.[27]黄楚梨,吴丹子.风景园林驱动下的老旧工业区转型[J].工业建筑,2019,49(11):38-42.58㊀工业建筑㊀2021年第51卷第6期。
文/邵壮百年蚕校见证中国柞蚕起源Century-Old Silk School Witnessed Origin of Chinese Tussah在芝罘区环山路中端,有条南北方向的小路叫做“桑园路”。
沿着小路上山,犹如进入一条时空隧道,刚刚还是车水马龙的都市喧嚣景象,突然一下子静了下来,路边斑驳、绵长的矮石头墙上,几片绿油油的桑叶随风摆动,闭上眼睛,空气中酸甜的桑葚味儿沁人心脾。
走到半山腰,就到了一个浓缩烟台千年养蚕技艺、拥有百年丝绸故事的都市“桃源”。
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桑园路47号,主体建筑是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建筑平面近似方形,对角线两端(东南与西北),STORY OF YANTAI老烟台·旧居蚕校旧貌The old appearance of the Silk School.各矗立三层方尖顶角楼。
墙角及门窗边框均是清水砖饰墙装饰,外廊是木制构架,四面铁皮坡形屋顶,屋脊与角楼竖一长方抢刺,现仅存教学楼、食堂、缫丝车间三座建筑,保存较好。
该旧址建筑建于1904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父设计。
烟台是中国柞蚕发源地,蚕丝绸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柞蚕也被称为“野蚕”,是为了与家庭饲养的桑蚕加以区别,后者要将桑叶采到家里喂养,前者则就在柞树枝条上生长,并直接在树上孵化、产卵。
烟台地区早在西晋崔豹所着的《古今注》中,就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为茧”、“收得万余石,民以为蚕絮”的记载,到东汉时期,柞蚕的养殖已经由国家统一调配优良“蚕种”到逐渐形成规模。
到了唐朝,登、莱两州已经成为中国“水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点。
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丝绸的出口量随之增多,柞蚕养殖、生产和织绸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曾兴盛一时。
烟台作为柞蚕丝绸生产的中心,被称为“山东府绸”或“宁海府绸”。
烟台开埠以后,西方商人纷纷来到烟台创办洋行,他们一边开拓柞丝在欧美的市场,一边在烟台及胶东一带提倡柞丝的生产。
【盛泽之最】最早的缫丝⼚和最早的丝织⼚
2017-06-06⽂/周德华
最早的缫丝⼚:
民国⼆⼗⼋年(1939),李连⽣、陈翼南等⼈合资在西荡⼝团防局旧址开设锦丰缫丝⼚,
当地⼈习称“湖丝⼚”,规模仅 80 绪,⽤⽼式坐缫车,另备⼩锅炉⼀台供⽔供⽓,雇佣外地
⼥⼯,童⼯(打盆⼯)则在本地招收。
该⼚⾃设茧⾏收购鲜茧,经营 4 年,后⼆年因亏损⽽关闭。
沦陷时期,三星绸⼚股东兼经理唐岩曾在⼚内附设缫丝⼯场,收茧⾃缫⾃织,但为期亦
短。
缫丝⼚虽然存在时间不长,然则改写了盛泽只产绸不产丝的记录。
缫丝车间
最早的丝织⼚:
民国五年(1916)2 ⽉,盛泽最早的丝织⼚——经成丝织⼚(简称经成绸⼚)开设于华阳
街,沈鹏出任总经理。
经成丝织⼚由杭州营造商设计承建,参照杭州纬成、虎林两家丝织⼚模式。
经成丝织⼚内
分准备及织造⼯场各⼀,后者设计安装 40台⽇本提花织机。
经成丝织⼚的⼯艺虽然尚在⼿⼯操作阶段,然已初具⼯⼚雏形,全⼚技⼯及操作⼯ 137
⼈,其中⼒织⼯ 20 ⼈、帮机⼯ 5 ⼈、摇纡⼯ 2 ⼈,拣纬⼯ 1 ⼈,运经⼯ 2 ⼈,扻经⼯ 2
⼈,打线⼯ 4 ⼈,调丝⼯ 90 ⼈,分⼯明确。
另有厨师、门房及职员,各司其职。
百⼈⼤⼚当
年还是⾸家。
经成丝织⼚引进的⽇本制造⼿拉织机和提花装置可以织造较为复杂的花⾊绸,当年其新创
织的华丝葛、⾹云纱、横罗、直罗、⽣丝熟纡纱等新织物曾受到北京政府农商部的奖励。
经成绸⼚⼚徽王民声提供。
中国历史故事-陈启源是如何办起继昌隆缫丝厂的?如何评价他?陈启源,生于公元1834年,去世于公元1903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
陈启源幼时学习诸子百家,少时开始接触西方知识,后来跟随自己的二哥前去越南经商,眼界更加宽阔。
陈启源在越南的时候,看见法国人开办的缫丝场以机器缫丝,受到启发之后,回到故乡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这家缫丝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他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四的兴起。
缫丝纺线这个行业在近代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就产生于这个行业。
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一个很重要的的标志。
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向世界扩张的时候,纱线丝布是最重要的货物之一。
当初英国叩开中国国门,向中国倾销商品,有一段时间就是以机器生产的布料打开中国市场,使当时许多用人工纺线织布的手工作坊破产。
机器缫丝和织布,因为成不低所以物美价廉,很容易就开拓市场。
但是要在中国创建自己的缫丝场,对于陈启源来说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吉昌隆缫丝厂面临的问题,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遇见的问题有一致性。
陈启源在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之前,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在中国创建以机器生产的工厂了。
而且相比于陈启源个人而言,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创建的工厂资本雄厚,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陈启源创办缫丝厂,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与这些工厂竞争,抢占市场份额。
不过好在陈启源个人眼界宽阔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他亲自设计机器,使用半机械化生产,生产出来的丝线质量很好,粗细均匀,纯白洁净,所以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开拓了海外市场。
除此之外,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还面临了他个人的客观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金困难。
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的资本银全由其兄陈启枢自安南汇回,虽然两兄弟在越南经商多年,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华侨商人,但是购买机器开办工厂需要的资金还是许多的。
继昌隆缫丝厂在创办初期,曾经一度面临资金短缺无法周转的问题。
无锡古运河诗会小辑79古运河上的水弄堂龚 璇古运河上,水弄堂的月桨搅得鼎沸的橹声,哪里藏匿?船舫经过,人已去向不明但我一直相信,南长街的宫灯映衬着绯红的脸,我和你相见恨晚我只能低着头,与流动的风景窃语丁点儿诗意,生长倔强的记忆水墨似的梦境,契合柔美的风韵策划一种爱的习惯你懂得时光的密码,破译心事才说出情有独钟的道理。
此刻,夜深人静谭木匠的梳子铺也已关闭清名桥的石栏边,还有一个娴淑的女孩傻傻的,不说话,望穿水弄堂的寂静那是不是我想见的某个人一朵泪花,轻漾水月亮的涟漪缫丝厂旧址达 黄平房剪出的一方天井在江南足以安放一滴墨水吴语抑扬顿挫委婉动听大事件也跟着化为玉帛(要知道,从运河上游频频带来的北方已经没有了冰块的棱角)多少青砖砌成的秘密借助青苔旺盛揭示了时间的湿度黄酒微醺杯盏晃动夕阳如慈母在我们身上长久地做着针线银杏就这样围绕着婉转的嗓门在记忆里编织遥远的蚕丝温暖而细腻如嘶哑的古井收集失散多年的声音有一些故事总是曲径通幽旧时代的工匠 采集指尖的战栗抽出山河与鸟类的颜色工业 把铁锈红的螺钉拧得更紧生活 却把精微绣的光亮放回原处人在渐次离开而他们的魂却慢慢聚拢像灶膛里的火很红古运河的黄昏李 刚落日即将来临,它将义无反顾地西沉这倒让黄昏更为开阔,仿佛一条返乡的路铺在古运河的水波上时光总是带着机器般的轰鸣哪怕一枚孑影,也像声音里挤出的铁刨花黄昏充满悬念,就像一条河的主题即使暮色渐近谁又能解开它的谜临河人家,从一开始就在梳理河水的光影谁也猜不出,水弄堂里曾经的吆喝是一路流淌的沧桑还是落日留给黄昏的私语天色落于河畔,游人的手足仿佛沾满了花粉轻轻一掸,运河两岸灯火灿烂好似古老的黄昏正在交出被它湮没的无数春天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厂企业建国60年征文:历史钩沉看一丝春天乐章谱新猷__市第一丝厂原是一家生产白厂丝的企业,其前身瑞丰丝厂是由日商瑞丰片仓株式会社于一九二六年建成投产,地处盘门外的日租界青旸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接收,成为官僚资本企业,更名为中国蚕丝公司__第一实验丝厂。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丝厂职工,特别是缫丝女工和打盆童工的劳动环境十分恶劣,受尽了苦难和折磨,正如厂内流传的歌谣那样“湖丝阿姐真苦恼,双手水里泡,冬天象水牢,夏天犹如炎火烤,起早落黑累断腰,萝卜干当菜,冷饭热水淘,安全健康无保障,满腹辛酸向谁告?”为了争取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工人们曾多次展开罢工斗争,特别是在__解放前夕,当得知国民党政府企图把工厂原料和设备拆运台湾时,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英勇的护厂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在__市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七日,__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__第一实验丝厂,该厂成了当时__市最早的三个国营企业之一。
全厂职工欢欣鼓舞,积极配合工作,于同年七月工厂即全面恢复生产。
根据华东局加强对国营企业党的领导的指示,一度曾由__市委付书记兼任厂党支部书记。
一九五二年,按照上级归属调整的指示,中国蚕丝公司__第一实验丝厂由国营改为地方国营,并定名为__市第一丝厂(以下简称一丝厂),并一直延用至今。
一丝厂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彻底废除了旧社会的管车制、抄身制和童工制、十二小时工作制等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从上到下实施民主改革,末成年童工都被安排到学校上学。
一九五一年厂首届职工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并分批提拔优秀工人充实各级领导岗位。
一方面,工厂致力于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和福利设施,如淘汰落后的缫丝设备坐缫车为立缫机,结束了高温缫丝的历史、取消了打盆工;对低矮潮湿的车间进行气楼式改造、加装了夏季车间降温设备;新建了职工食堂、女工宿舍、保健站、托儿所、女工卫生室;开办了职工业余学校、职工业余疗养院、职工营养食堂等等。
034 中国纺织 2014▲▲甚为可惜与遗憾的是,有着千年辉煌历史的苏州东北半城的丝织产业,如今已经无法寻觅与捉摸到丝毫的历史遗存与印迹了。
东北区域的原住民中,至少有一半的家庭只要上溯三、四代,都与丝绸业有关;在进入现代之后的前30年,有近3万多家庭中有成员曾在丝绸行业就业;在古城区大规模改造之前的东北半城,连续五、六代及以上都从事丝绸行业的“丝绸世家”并不鲜见。
人们从中确实可以掂量到丝绸产业在苏州古城区的不一般的广泛、深厚的影响。
甚为可惜与遗憾的是,有着千年辉煌历史的苏州东北半城的丝织产业,如今已经无法寻觅与捉摸到丝毫的历史遗存与印迹了。
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东北半城的核心街区——平江路街区,理当对积淀厚重并特有的丝织文化进行挖掘与弘扬。
不过,苏州丝绸制造真正意义上的没落,应该是随着东吴丝织厂、苏州振亚丝织厂、光明丝织厂、新苏丝织厂这曾经的四大绸厂的破产、倒闭与被收购。
东吴丝织厂:被收购后的传承苏州东吴丝织厂创建于1919年,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集织造、纺丝,服装等生产能力于一体,曾经是以生产出口真丝绸和各类交织花色绸以及化纤织物为主的全国丝绸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和出口定点单位,也曾经是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
1958年,苏州东吴丝织厂工程师沈大宝首创丝绸机械提花机,边织造边挖花,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而之前类似敦煌绸等织物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挖花工艺,织一梭后停车挖二次梭,产量低,每小时仅3寸左右。
而后,新苏丝织厂制成苏州第一台自动丝绸检验机。
1960年,新苏丝织厂成品车间试制成功苏州市第一台自动检验机,提高工效三倍。
文|本刊记者 苏珍珍前几年拜访苏州时,曾经听到过当地人说起两件和苏州刺绣有关的故事:故事一,当年苏州为了引进与新加坡合作的工业园区,政府招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时,特地带李光耀去了苏州刺绣研究所,李光耀看了绣娘的精细工艺,大大增加了对苏州的好感,对工业园区最终落户苏州起到了一定作用。
故事二,据说明基友达集团董事长李耀当年去苏州考察,也去了刺绣研究所,看到苏州人能做这么精细的工艺品,认为苏州人一定能做好精细的IT 产品,于是决定投资苏州,明基投资苏州,对于苏州IT 产业开好头起到了很大作用。
辑里丝绸:一个丝绸世家的前世今生辑里丝绸:一个丝绸世家的前世今生本文关键词:丝绸,世家,前世,今生辑里丝绸:一个丝绸世家的前世今生本文简介:朱家世代居住于江南古镇震泽镇勤幸村吴家港。
震泽地理位置优越,吴家港河以前又是一条震泽古镇通往苏州的主要水上商贸通道之一。
太湖流域水系发达,土地肥沃,适宜栽桑养蚕,吴家港家家户户养蚕、摇丝经,生活富裕。
朱顺奎年轻时拜师学艺做起了箍桶匠,走村串户,由于他虚心好学,为人老实,手艺高超,在镇北一带小有名辑里丝绸:一个丝绸世家的前世今生本文内容:朱家世代居住于江南古镇震泽镇勤幸村吴家港。
震泽地理位置优越,吴家港河以前又是一条震泽古镇通往苏州的主要水上商贸通道之一。
太湖流域水系发达,土地肥沃,适宜栽桑养蚕,吴家港家家户户养蚕、摇丝经,生活富裕。
朱顺奎年轻时拜师学艺做起了箍桶匠,走村串户,由于他虚心好学,为人老实,手艺高超,在镇北一带小有名气,都称他叫“箍桶阿宝”,他生意非常好。
在生意中结识了镇上在吴家港放田租的徐家老板,徐老板经常请他去干箍桶活,帮助修理一些摇丝车,一来二去,朱顺奎成为徐家的常客和朋友,徐家对他非常信任,叫他留下来做工,同时叫他到下乡收购丝经。
朱顺奎聪明能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一长,徐老板很欣赏他,便让他跟着帮忙打理日常事务,做了大约4年多,徐老板就主动鼓励朱顺奎经营蚕丝经业。
由于朱顺奎没有资金,徐老板就借一点钱给他,并且帮助他在震泽镇上麟角坊沿街租了一间店铺。
开办朱记辑里摇丝经业作坊。
后来,徐家成为朱家的亲戚。
1906年起朱顺奎正式开始从事蚕丝摇经业,当年朱顺奎他是第一代创始人,在震泽开办朱记辑里蚕丝摇丝经业作坊,下乡收蚕茧,再摇成丝经,卖给徐家老板,在摇丝经的同时,朱顺奎也深深感到:从事粗加工所获利润,远不如他人的精加工成品所获效益大。
故尔在1911年,将朱记摇丝作坊升级为摇(丝经)织行,形成了前店后坊的经营格局,主业除摇丝之外,再少量加工丝绵斗,做成蚕丝被、吴绵(蚕丝)袄,逐渐开创形成了“辑里蚕丝被”的招牌,由于选料考究,制作工艺细腻,所摇蚕丝质地优良,经他手中加工成的一件件蚕丝制品,既耐用又美观,在当时引领了当地丝织业潮流。
沧口七大纺织印染企业的由来及演变那洪岐沧口是青岛市纺织印染企业集中的地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占了青岛,外国资本和国内实业家先后在青岛市投资创办企业。
从此书写了青岛纺织、印染行业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青岛第四棉纺织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四流南路62号,占地面积173 530.92平方米。
现隶属青岛纺织工业总公司,是以纺织中长化纤产品为主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1934年由日商丰田纺织株式会社上海工场创建,1935年4月竣工投产,定名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青岛工场(通称丰田纱厂)。
1937年日商又建设第二工场。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同年12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当局下令炸毁日商在青岛开设的9个纱厂,丰田纱厂亦遭破坏。
1938年1月,日军占领青岛,丰田纱厂于1939年1月复建开工。
主要生产平布、漂白布、华达呢布。
1946年1月25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派员接管丰田纱厂,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第四棉纺织厂(通称中纺四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的军管组接管了中纺四厂。
6月16日,工厂举行了复工典礼。
1951年1月1日,中纺四厂更名为国营青岛第四棉纺织厂。
青岛五棉纺织有限公司青岛五棉纺织有限公司位于四流南路70号,隶属青岛纺联集团,系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纱线、布。
1934年,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在青岛开设的分工厂,名为“上海纺织青岛支店”,通称“上海纱厂”。
1935年5月1日竣工投产,为上海纱厂的第一工厂。
占地面积35.36万平方米,计有日本丰田式纺机40 448锭,织机720台,自备4 800千瓦发电设备。
1937年2月开建第二工场。
是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2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青岛当局下令炸毁日商在青岛的九大纱厂,上海纱厂第一工场全部被炸毁,第二工场已运达的纺织机件也被炸毁一部分。
1938年1月,日军侵占青岛。
同年4月中旬,在厂区内原第二工场旧址实施重建,10月15日竣工投产,重建的上海纱厂有纱锭43 948枚,织机800台,线锭3 960枚。
山西晋中榆次景点以下是 9 条关于山西晋中榆次景点的内容:1. 榆次老城那可是个宝藏地方呀!就好比一个时光的宝盒,走进去仿佛能穿越回古代。
你能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那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哇,真让人惊叹不已!我上次去啊,就在那古老的街道上慢悠悠地逛着,感受着那份独特的韵味,你不想去体验体验吗?2. 常家庄园简直太壮观啦!那一大片的古建筑群,像不像一个庞大的历史王国?漫步其中,那些亭台楼阁、园林小径,处处都透着典雅。
我朋友去了之后赞不绝口,说那真的是太美了,你难道不心动吗?3.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哇哦,那可是大自然的杰作呀!大片的森林郁郁葱葱,就好似绿色的海洋。
你去了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山林的宁静,这可不是随便哪里都能有的享受呀,还不赶紧去?4. 后沟古村宁静而古朴,就像一位隐居的智者。
那里的窑洞、石径,都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我记得有次在那,和当地的一位老人聊天,听他讲过去的故事,真的太有趣啦!你不想去听听那些故事吗?5. 榆次体育公园多热闹呀!大家在那运动、玩耍,充满了活力。
就像一个欢乐的大派对!我常看到孩子们在那嬉笑奔跑,大人们也在放松身心,你也快来加入吧!6. 百草坡森林植物园美极啦!五颜六色的花朵盛开,如同绚丽的画卷。
在里面散步,那感觉真是太棒了。
上次我和家人一起去,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你不想带着你的家人去享受这份美好吗?7. 潇河湿地公园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吸引人?那大片的水域和丰富的植被,仿佛是大地的宠儿。
你可以在那看到各种鸟儿飞翔,真的太神奇了,还等什么呢?8. 老城瓮城,哎呀,那可是个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呀!站在那城墙上,好像能感受到古代的战争与和平。
你想想,几百年前的人们是不是也在这城墙上守望过呢?这多有意思呀,不来感受感受吗?9. 晋华纺织厂旧址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那拍照特别出片,我好多朋友都去打卡了呢,难道你不想去留下自己的足迹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榆次的这些景点真的都太棒啦,各有各的特色和魅力,非常值得大家去游玩、去探索、去感受。
缫丝厂旧址
平房剪出的一方天井
在江南足以安放一滴墨水
吴语抑扬顿挫委婉动听
大事件也跟着化为玉帛
(要知道,从运河上游频频带来的北方已经没有了冰块的棱角)
多少青砖砌成的秘密
借助青苔旺盛揭示了时间的湿度
黄酒微醺杯盞晃动
夕阳如慈母在我们身上长久地做着针线银杏就这样围绕着婉转的嗓门
在记忆里编织遥远的蚕丝
温暖而细腻如嘶哑的古井
收集失散多年的声音
有一些故事总是曲径通幽
旧时代的工匠采集指尖的战栗抽出山河与鸟类的颜色
工业把铁锈红的螺钉拧得更紧生活却把精微绣的光亮放回原处人在渐次离开
而他们的魂却慢慢聚拢
像灶膛里的火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