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1018.91 KB
- 文档页数:15
摄影考试大纲一、摄影基础理论1. 摄影的定义与历史- 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摄影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2. 摄影器材与技术- 相机的分类与选择- 镜头的基本知识-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ISO3. 摄影构图原则- 构图的基本原则- 构图的常见形式与技巧4. 色彩理论与应用- 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在摄影中的应用与影响5. 光线与影调- 自然光与人造光的特点- 影调的控制与运用二、摄影实践技巧1.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的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的光线运用- 人像摄影的情感表达2. 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的拍摄时机与地点选择 - 风光摄影的构图与视角- 风光摄影的后期处理技巧3. 新闻与纪实摄影- 新闻摄影的现场捕捉技巧- 纪实摄影的主题选择与深度挖掘 - 纪实摄影的伦理与责任4. 商业摄影- 商业摄影的市场定位与客户需求 - 产品摄影的布光与拍摄技巧- 广告摄影的创意与执行5. 创意摄影- 创意摄影的构思方法- 创意摄影的技术实现- 创意摄影的个人风格塑造三、摄影后期制作1. 图像编辑基础- 色彩校正与调整- 图像的裁剪与修饰2. 后期处理软件应用- Photoshop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后期处理的高级技巧3. 图像输出与展示- 数码打印的基本知识- 展览的策划与布置4. 版权与法律知识- 摄影作品的版权保护- 摄影作品的合法使用四、摄影作品分析与评价1. 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 摄影作品的审美标准- 摄影作品的风格与流派辨识2. 摄影作品的技术分析- 摄影作品的技术细节分析 - 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解读3. 摄影作品的社会影响- 摄影作品的社会意义- 摄影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4. 摄影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摄影批评的理论基础- 摄影批评的写作技巧五、摄影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1. 摄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摄影行业的热点与挑战- 未来摄影行业的发展方向2. 摄影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摄影师的职业定位与发展规划- 摄影师的自我提升与终身学习3. 摄影教育与学术研究- 摄影教育的体系与课程设置- 摄影学术研究的方法与实践4. 摄影社团与组织- 摄影社团的作用与活动- 摄影组织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六、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1. 理论知识测试-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2. 实践操作考核- 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作品展示3. 作品分析与评价- 作品分析报告、批评文章撰写4. 综合面试- 个人陈述、专业问题回答、职业规划讨论5. 评分标准-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操作的熟练度与创新性- 作品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综合面试的表现与沟通能力请注意,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考试要求有所调整。
一、相机的基本构成、设置: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不同之处是可以直接预览照片;如果照片不满意可以删除重拍..数码相机的组成;由镜头、取景器、CCD、液晶屏快门等组成..变焦距镜头改变焦距;也就是成像的大小..取景器用来取景用的;C CD是电子成像的元件;CCD的面积的大小决定像素大小;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液晶屏用来显示图像或构图用;快门用来拍照的按钮;存储卡是用来存储图像;存储卡越大存储的图像越多..1、光圈与快门:光圈是用来调节通光量的;光圈的数值越小通光亮越多;相反光圈数值越大通光量越小;光圈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调节曝光量的;通过调节是通过的光量达到标准;如果在光线相等的条件下成像暗说明光圈的通光小了;此时开大光圈加大通光量;如果图像过亮说明是曝光过量;需要缩小光圈使之达到曝光标准..只有曝光标准的图像才能拍出最佳的照片..一定要掌握好曝光量..2、变焦与聚焦:变焦指的是改变成像的大小;变焦有自动和手动之分;有推拉式和旋转两种;一般都是手动变焦;通过改变变焦得到所需的成像的大小;焦距就是焦点的距离;通常我们讲的清晰的;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是自动聚焦的;半按快门按钮开始自动聚焦;再按快门执行拍照..3、白平衡设置;白平衡指的是照片的色彩设定;如果白平衡设置不匹配拍出来的图像会发生偏色;通常所说的颜色不正;色温分日光、白炽灯、荧光灯、闪光灯等在室内一般用的都是闪光灯;白平衡有自动白平衡设定于自定义设定;拍摄大场面多色彩时自动白平衡比较准;一般都用自定义白平衡..4、存储卡的设定:数码相机成像的大小采用像素设定来决定的;数码相机一般用大、中、小或者高、中、低来表示..同一张存储卡像素越大拍的张数越少;拍的张数越多像素就越少;相对应的是像素大照片的放大倍率就越大;相反就越小..5、影是闪光灯同步设定:专业的数码相机都具备闪光同步功能;我们在影视灯下拍照一定选择闪光同步挡否则无法得到满意的曝光量;同步设置要根据相机的说明来设置..摄影基础知识二、光的运用:摄影离不开光;在摄影中光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三种;顺光指的是光线从被摄者正面打过来;侧光是从被摄者侧面打过来;逆光是从被摄者后背打过来..拍摄人像一般大都采用顺光或侧面光;很少采用逆光;顺光用得最多..在摄影室中通常分为主光等和辅助灯;顾名思义主光灯是整个照明的主要效果;辅助灯光起到连接补光作用;主光照射角度一般成45度角略高被拍者;辅助光角度与被拍者持平;主光量度要超过辅助光的亮度..灯光的距离取决于等的指数;距离要求远场面要求大闪光灯指数也要大才行..为得到光滑细腻柔和效果必须采用柔光箱..光的使用;现在的摄影用光大多采用平光;平光使用适合大多数..1、构图;照片看上去是否顺眼用什么衡量;首先用的是构图;构图的方法大致分为黄金分割法、对角线法、九宫格法等;只有达到这几点线上看起来操受看;否则就会不顺眼;黄金分割是将长方形分别纵向横向分成两等分;交叉四点就是黄金点;将主体方到点上;对角线法是主体在对角线上..人像分为特写、头像、半身像、七分像、全身像;合影等..2、色彩搭配;再派人像时背景和人物主体色彩尽可能协调一致;看起来才耐看;妆面上的眼影色彩一般许多人就会采用预服饰一致的搭配着也说明统一的;色彩的搭配淡雅的色彩更耐一些;大多数用作婚纱照..三、姿造型:姿势在照片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最基本的是;人物面部的朝向的空间要比面部的空间大一些;脚前的空间要小于脑后的空间;姿势分;直线、曲线、到三角、向内等等..人像摄影的美姿造型是商业人像摄影所特有的..商业人像摄影的受众是顾客;由于大多数顾客都希望拍出的照片把自己表现得漂亮一些;这就需要摄影师充分利用拍摄角度、道具环境、灯光造型等手段去美化顾客..在商业人像摄影中人物的美姿造型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1、顾客的气质类型一个人的气质是经历、素养、生存状态的综合反映;摄影师在看到顾客并与之接触后;对顾客的气质应该有一个大体的分类;比如有的顾客活泼开朗;有的顾客文静端庄;有的顾客高贵典雅等等..如为文静端庄的顾;客设计时;要使面部表情含绪微妙;四肢和身体的体块的变化不大;人物的姿态造型应是静态的..2、顾客的外部特征人像摄影中一般重点注意面部特征和人物体型特征;不同的面部特征顾客的美姿造型不同;一般我们拍摄的顾客都或多或少存在面部长相的缺;陷和体型的不完美;对此;美姿造型应有所不同..1、前额突出:拍摄时应请被摄者下颏上倾..或者设计被摄者的手、头发等掩饰前额..2、胖脸型:拍摄时让被摄者以半侧面对着镜头..拍正面人像;忌使用大平光..3、瘦脸型:拍摄时让被摄者面部正对镜头;用大平光、低光位..在取景框中看不要使人物面部颧骨或腮帮轮廊突出..4、鼻形不正:拍摄时让被摄者以半侧面或侧面对着镜头..避面正面拍摄..5、高鼻粱:拍摄时让被摄者正面对镜头;用平光位;柔性光..6、凹鼻粱:拍摄时让被摄者正对镜头;用顺光位;最好在人物鼻粱上产生高光..7、秃头:拍摄时让被摄者戴上帽子或假发;不要使顾客摆弯腰、头顶正对镜头的动作..8、双下巴:无论胖瘦;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拍摄时请被摄者下巴向前伸、拉长下巴肌肉;就不会挤在一起..还可以采用高机位拍摄..9、两眼大小不一:当有明显的大小眼时;可由造型师通过贴假双眼皮的办法解决;也可以请顾客拍照时将小眼睁大或者让眼睛转看不同的地方;还可以让被摄者的小眼靠近镜头;利用近太远小的透视变化修饰被摄者..10、凸眼睛:拍摄时可以拍正面人像;用平柔的光线顺光投向被摄者..11、面部一侧有斑痕:让被摄者有斑痕的一侧背向照相机或者用头发、手、饰物掩盖..12、扇风耳:用头发、手、头饰掩盖;让靠近相机一侧的耳朵处在阴影之中..不宜拍正面人像..13、对眼:尽量不拍正面平视;让顾客左右上下转动寻找最合适的角度拍摄..14、体形矮胖:让被摄者穿暗深色衣服;用暗深色背景、道具拍摄..15、两腿稍短:拍摄时让被摄者穿统一色调的服装;机位偏低拍摄..16、手臂太粗:用服饰修饰改善..拍照时手臂离开身体;不要挤压手臂;用饰物遮掩手指;减少手臂在画面中所占面积..17、小腹突出:拍摄时让顾客挺胸收腹;并可用手势或拿花等方式来作改善..18两人合影胖瘦距离太大:让较瘦的一方靠近相机;将另一方遮挡一部分或者转动角度使较胖者显瘦..19、两腿太租:让被摄者穿长裙或用道具、饰物掩饰..20、手形不美:转动手的角度;选择美的角度拍;如果没有理想角度可采取戴手套;用饰物掩饰等方法拍摄..四、被摄者的姿势、仪态1、站姿人像:站姿是人像摄影最常见的姿态之一;站姿人像能够充分展示人物体型线条;美姿自由度大、姿势多..在摆拍站姿人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被摄者的一条腿站直;另一条腿自由交叉或稍稍抬起;站直的一条腿不要弯曲;抬起的一只腿保持身体平恒..摆好腿脚是摆好上面身体部分的前提..B、被摄者的头部、胸部、臀部一般不在一条直线上..让身体主线形成曲线或S线..C、头部、胸部、臀部形成的体块的平面一般不应在一个平面内..如:胸部体块正向时;面部要侧面;又如:胸部侧向时臀部转正向正面..D、一般摆站姿都要求从脚下摆起..2、坐姿人像:坐姿人像相对站姿人像局限性大一些;但坐姿能形成优美的曲线;还有利于消除被摄者的紧张心理..坐姿以与相机成45度斜向坐姿为基准;分成斜侧向坐姿、背向坐姿与侧背向坐姿三种..而以上下身躯干所形成的角度来区分;则可分为直角坐姿、钝角坐姿与锐角坐姿;若以两腿交叉摆放的样式来细分;则又可分为大腿上交式与小腿下交式两种..在拍摄坐姿人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坐姿人像适合表现静态的表情;被摄者的表情宜内敛、含畜..B、对被摄者关节处的处理是关键部位..一般情况下..很少采用正面坐姿拍照;因为这样一来膝盖冲向镜头;大腿就会显得粗短笨拙..C、坐姿人像脊柱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因为坐姿人像的情绪就写在背上;尤其当拍摄侧背向坐姿与背身坐姿时;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时;脊柱总是直挺挺的..当情绪不佳时;脊柱将会大幅度蜷缩起来;而平常心态下的脊柱只是微微的弯曲;因此;当被摄者坐下时;摄影师要提醒他不要坐得太实;应虚虚地坐;脊背不能靠在椅背上;注意用脊梁骨去支撑上半身..D、坐姿人像不易显身形;一般不选择宽松肥大的服装;为了更好地体现身段曲线与四肢的线条;最好让顾客穿紧身一点的服装..E、摆坐姿造型时;首先要从镜头中寻找最恰当的身体比例..只有比例正常了;视觉感受才会舒适..线条的流畅完整是坐姿造型处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坐着的姿势往往会使延伸中的身段曲线中断;坐姿中的线条容易显得锁碎、零乱;但坐姿能更加从容地展示上身躯体的造型优势;可充分地利用上身的外侧轮廊特征曲线来显示体形;加上四肢的协调配合;便可形成较为完整流畅的身体曲线;在处理身体裸露部位;如臂弯、腰腹、大腿等处时;切不要显露因转动挤压而造成皮肉扭曲的线条..3、双人造型:双人合影照在婚纱摄影中常常遇到;相对于单人照片来说;双人照片的美姿造型更加多样..它不单有单个人物的体块、线条、人物表情的变化;还有人物之间的交流;在摆双人美姿时;一定不要忘了两人之间神、形的呼应和变化..拍双人婚纱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双人美姿在造型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体块变化;从人体结构上来看..人体分头部、胸部、臀部三大体块;在研究双人美姿造型时我们将两人的体块分成两组体块来研究;一般被摄者相对相机有六种基本结构组合:女正身男侧身、女半侧身顺男半侧身、女半侧身对男半侧身、男侧身女侧身、男正身女正身、男背身女背身..在这六种基本组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微调细分就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美姿造型..B、双人美姿造型要注意画面的线条变化;画面中的线条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刚直、雄健等;适合表现男性之美..曲线给人温柔、恬静的韵味;适于表现优美的环境或者温柔的女性之美..斜线具有动感;如果斜线的量在画面中占得很少..动感就少;如果斜线多了;整个画面的动感就会变得很强烈..斜线的倾斜程度不太大时;动感也就变得缓和了..五、美姿造型要与人物表情和环境气氛一致人像摄影中被摄人物的姿态表情与人物所处的艺术空间是相互关联的..被摄人物所处的环境不同;美姿造型也不同..例如表现被摄人物处在温馨的环境中时;人物的姿态造型要柔和一些..表摄人物处在热烈环境时;人物的美姿造型要奔放一些..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的姿态造型与画面中的其它造型元素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画面中任何造型元素的变化都将影响到被摄人物的美姿造型..摄影者一定不能脱离被摄者的实际情况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去研究美姿造型..风景摄影风景摄影是各类摄影中;最具变化性、戏剧性与挑战性的题材;你必须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并融入自然;有时为拍到一幅成功的照片;需要往返几次甚至几十次;风餐露宿;这里面的苦衷常人是很难理解的;在这里我们向喜爱风景摄影的众影友提几点建议:以风景摄影而论;摄影装备自然是越精良越好;越齐越好;但这不是初学摄影者能达到的;也大可不必一味地去追求装备的精良和齐全..一些摄影爱好者专注于对器材的兴趣;而忘却了摄影的本身;这种本末倒置;是摄影中应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倾向..我们应创造性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从最感兴趣的题材和形式出发;也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拍摄风光题材最好使用中画幅以上的相机;这倒不是底片越大越出作品;135的底片照样能出好片子;但是风景摄影若以大型相机拍摄;大底片特有的解像力与质感均佳;对于表现风景中细微东西有独特的视觉效果..但此类相机体积庞大;机动性差;操作不易..35毫米单反相机但它的底片面积太小;照片放大到20寸以上时;影像的颗粒较粗糙;细节也会有很大损失..但任何相机都很难将风光的表现方法涵盖进去;135相机不论电子式或机械式体积均小;机动性高;操作与测光亦容易;这是大型机无法比拟的..你需要了解你的相机;善于利用它的长处去拍摄..镜头:镜头种类繁多;35mm相机所使用镜头综合归纳为变焦与定焦两种..变焦镜头不必变换镜头;具有一支多用功能;机动性高;可迅速抓住动态画面之高潮与美感;且价格上又比同时购买多支定焦镜头便宜..若初学者选用此类变焦镜头为佳;你可以携带35至70mm及70至210mm各一支便可运用自如;缺点是解像力远逊于同级定焦镜头;照片放大尺寸过大时质感较差;这也是必然要考虑的缺失..拍摄风光时最好使用专业反转片;它的优势在于能逼真地表现拍摄对象;获得非常满意的质量和效果..但专业反转片的曝光宽容度比负片要小得多;所以准确把握曝光成为风光摄影最主要的问题..进行风景摄影时;常需使用小光圈来获得大景深;或需要慢速快门来表达动感;为了防止手持相机时震动而影响照片放大品质; 一个结实、性能很好的三脚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即使用了三脚架;并经过仔细调焦后;所得照片仍不够清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三脚架的稳固性太差造成的..尤其经常使用到200mm左右之长镜头;应选用约2公斤左右的三脚架较为稳定..为了防止慢速快门拍摄;用手指按快门时所造成之相机震动;或拍摄晨昏与夜景时;长时间曝光;快门线也是必备的工具;遮光罩用以遮挡阳光;避免侵入镜头产生光晕;而破坏影像明锐度及色彩;对提升画质颇有益处;惟使用广角镜头拍照;即应取下遮光罩;以免相机拍到该罩边缘;使作品四角产生黑影;滤镜是风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器材;它们可以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经常性使用之滤镜有天光镜SL、偏光镜PL、减光镜ND等;当处于阴暗状态下之近景可用闪光灯适度补光;以捕捉清晰影像与鲜锐之色彩;风景摄影中会面临各种风、雪、雨、雾等恶劣天候;对相机与镜头之损伤甚为严重;应随身带有一橡皮吹..冬天相机从室外到室内;应等一阵时间再将相机由摄影包中拿出..防止镜头产生水蒸气..。
摄影定理的定义摄影定理是一种描述物体表面和光线关系的定理,它是摄影技术的基础理论。
它解释了为什么光线会传播到物体表面,以及物体表面产生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摄影定理由法国科学家和思想家莱布尼茨于1822年提出,它要求定义光线的经典入射-出射和折射-表面反射过程。
因此,他最初将该定理称为“波束传播”或“光线折射”定理。
莱布尼茨提出的摄影定理有两个基本条件:(1)光线在它的传播过程中会遵循定向性规则,即:光线会从某个位置发出,在另一个位置透过空间和物质终止;(2)光线会以一定比例经由表面反射和折射,然后以新方向继续传播。
根据摄影定理,当光线进入物体表面时,其频率、颜色、色彩和强度都会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透过该表面进入物体内部,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随着光形距离的增加,表面反射的程度会不断减小。
另一方面,物体内部的反射现象会随着光线的传播越来越强烈,并且会进一步折射和反射光线,使光线连续传输物体内部。
摄影定理可以在各种摄影技术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例如摄影、胶片摄影、数码摄影、紧凑型数码相机技术以及全景摄影技术等。
这些技术都是基于摄影定理的原理,在照相过程中,照片中的所有技术特征都是根据摄影定理有规律而发生的反应。
此外,摄影定理也是视觉特性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一些研究表明,人类的视觉感受常常依赖于摄影定理。
例如,当人们看到阳光下照耀到墙壁上绘画或标志时,他们往往会先注意到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来的光线,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颜色等其他特征。
摄影定理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许多新的理论概念和见解也是摄影定理的一部分,它们将有助于摄影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视觉特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摄影定理也将更加发挥它在摄影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为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专业摄影基础知识摄影是一种通过使用相机记录影像的艺术形式。
对于想要从事摄影工作的人来说,掌握一些专业摄影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摄影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摄影技巧。
1. 相机的构造和原理相机是摄影的工具,了解相机的构造和原理对于摄影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机通常由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元件等部分组成。
镜头负责聚焦光线,快门控制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光圈则控制光线的强弱,感光元件记录光线并形成影像。
2. 光线的重要性摄影是利用光线记录影像的艺术,因此了解光线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对于拍摄出好的照片至关重要。
光线的强弱、方向、颜色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拍摄效果。
摄影师需要学会观察和利用光线,选择合适的光线条件进行拍摄。
3. 曝光的控制曝光是指感光元件记录光线的过程,掌握好曝光的控制是摄影基础中的重要一环。
曝光的过度或不足都会导致照片过暗或过亮。
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和感光度等参数来控制曝光。
了解曝光三要素的关系和影响,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握曝光的技巧。
4. 对焦和景深对焦是指使被摄对象清晰地呈现在照片中的过程。
摄影师需要学会使用相机的对焦功能,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和对焦点。
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范围,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
浅景深可突出主体,而深景深则可以保持整个画面的清晰度。
5. 构图和视角构图是指摄影师通过选择拍摄角度和布局方式,将被摄对象放置在画面中的过程。
合理的构图可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视角是指摄影师观看被摄对象的角度和高度。
不同的视角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视角。
6. 色彩和白平衡色彩是照片中色调和颜色的表现。
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白平衡设置来控制照片的色彩效果。
白平衡是指调整相机的色温设置,使白色在照片中呈现真实的白色。
不同的光源会影响照片的色彩,摄影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指对照片进行修饰和加工的过程。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焦距: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
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 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数码相机的CCD一般比135胶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数码相机,使用约13mm镜头时,其视角大概相当于135相机50mm的标准镜头。
由于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所采用的CCD规格型号不同,所以,大家都采用“相当于35mm相机(即135相机)焦距”的说法。
2.景深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
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大。
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超焦距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
傻瓜相机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档的傻瓜相机并不能自动对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
摄影摄像专业基础理论考试真题集锦姓名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一、判断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海拔低光线强度高。
正确答案:×2、望远镜头能使主体在画面上成像比例大。
正确答案:√3、反光率为物体反射光量与吸收光亮之比。
正确答案:√4、冷藏箱中保存胶卷不可马上使用。
正确答案:√5、小孔成像原理为孔子最早在《论语》中提出。
正确答案:×6、显影液功能为使在曝光时受光照射后起了变化卤化银转变是金属银。
正确答案:√7、黄色滤光片阻挡黄色光通过。
正确答案:×8、如果某滤光镜阻挡了某色光那将意味着这种光色调在洗印好后会被加深。
正确答案:√9、胶卷感光度越低,越适于高速抓拍。
正确答案:×10、顺光为从被摄主体正面照射过来光线。
正确答案:√11、拍摄点为拍摄时相机所在位置。
正确答案:√12、光线可曲线传播。
正确答案:×13、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正确答案:√14、一般情况下用于感光胶片卤化物为溴化银。
正确答案:√15、红滤色镜允许红光通过。
正确答案:√16、入射式侧光表用来测定被摄体表面一定区域亮度。
正确答案:×17、标准固定镜头视场角在53度左右。
正确答案:√18、灰卡最适于测纯黑色物体。
正确答案:√19、照相机镜头前加偏振镜保护镜头最好。
正确答案:×20、DIN24胶卷比DIN21胶卷感光度低。
正确答案:×21、发射式测光表为测光源照度。
正确答案:√。
年月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卡罗版(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柯达号()→又单反相机→莱卡型()→35CM 单反相机()→傻瓜相机(世纪年代)→拍立得()()→数码相机()。
、第一幅照片:年用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至分钟。
、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年推出了宽度为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
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
年,日本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
摄影专业基础理论考试题库一、填空: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3.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4.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5.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6.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7.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8.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9.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0.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1.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变焦)镜头。
12.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3.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4.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5.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6.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7.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8.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19.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0.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1. CCD或CMO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22.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 )来表示。
23. 光圈大,景深(小)。
24. 光圈小,景深(大)。
25.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6. F/4 光圈比F/5.6 光圈大(一级)光圈。
27.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8. 135 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29.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摄影摄像理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技巧和手法。
3. 理解摄影摄像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摄影摄像的定义与分类摄影:利用光敏材料或电子传感器捕捉图像的过程。
摄像:通过电子设备捕捉图像并连续播放的过程。
2. 摄影摄像的基本原理曝光:光线进入镜头并与感光材料或传感器发生作用的过程。
焦距:镜头到感光材料或传感器的距离。
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头的大小。
快门速度:控制光线进入镜头的时间。
3. 摄影摄像的基本技巧构图:合理布局画面元素,吸引观众注意力。
光影运用:利用光线与阴影的对比,增强画面效果。
色彩搭配:合理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氛围。
镜头运用:选择合适的镜头,展现不同视角和效果。
4. 摄影摄像的手法与风格写实:真实记录事物,呈现客观现实。
抽象:以简洁的元素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理念。
创意:运用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个性化的想法。
5. 摄影摄像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传递情感:通过画面和构图表达摄影师的情感和心境。
记录历史:记录重要事件和瞬间,具有历史价值。
表达思想:通过画面和构图传达摄影师的观念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摄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摄影摄像作品,分析其构图、光影、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拍摄不同主题的照片或视频,提高摄影摄像技能。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摄影摄像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摄影摄像技巧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摄影摄像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摄影摄像设备:相机、摄像机、镜头等。
2. 教材或参考书:介绍摄影摄像基本理论和技巧的书籍。
3. 优秀作品集:展示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摄影摄像作品。
4.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作品和讲解知识点。
六、摄影摄像的构图原则1. 视觉中心:每张照片或视频都应该有一个视觉中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摄影入门日常知识点总结摄影是一门充满艺术感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被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摄影器材所迷惑。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就能够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下面我将从摄影的基本原理、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构图技巧、光影和色彩等方面,对摄影入门的日常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影原理:摄影的本质是利用光线照射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掌握好光线的方向、色温和亮度是摄影的基础。
2. 快门与光圈: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光圈控制光线的进入量。
快门越快,曝光时间越短;光圈越大,光线进入的量越多。
两者可以相互调节,来获得合适的曝光。
3. ISO感光度:ISO值越高,感光性越强,适用于光线较暗的环境;ISO值越低,画质越细腻,适用于光线充足的环境。
4. 焦距与景深:焦距决定了镜头的视野;景深决定了照片中清晰范围的大小。
长焦距可突出主题,短焦距适合拍摄景深较大的场景。
二、摄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1. 相机:单反相机、微单相机、傻瓜相机等,每种相机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初学者可以选择入门级的单反或微单相机。
2. 镜头:常见的镜头有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不同的焦段适合不同的拍摄主题。
广角适合拍风景,长焦适合拍摄远距离主题。
3. 三脚架:用于固定相机,拍摄长曝光或稳定的照片。
4. 滤镜:可用于调节光线和色彩,例如减轻反光、加强对比度等。
5. 存储卡和电池:经常外出拍摄时备用电池和存储卡是必需品。
6. 清洁工具:保持镜头和相机的清洁是拍摄质量的保障。
三、构图技巧1. 三分法则:将画面平均分成九等份,将主题放在交叉点附近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
2. 留白与对角线:通过合理的留白和构图的对角线,能够增加画面的平衡和和谐感。
3. 剪裁与主题:通过选择合适的前景和背景,可以突出主题,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4. 线条与形状:利用线条和形状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提升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
5. 视角与高度:改变拍摄角度和高度,可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拓展拍摄的创意可能性。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常见题型(4)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常见题型五、简答:1.景深:答:当镜头对准某景物聚焦后,在该景物前后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景物,也能在焦平面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
这个结像清晰景象空间的纵长距离深度,叫做景深。
2.曝光过度,显影过度的底片有何特征?答:整个底片密度较大,底片上没有最透明的地方,最大密度部分看不出一点纹理,最小密度部分的影纹也不清晰。
其最大密度约为2.03左右,最小密度约为0.90左右。
3.曝光不足,显影也不足的底片有何特征?答:整个底片很透明,最大密度部分也很薄,最小密度和灰雾度一样,看不出影纹。
其最大密度约为0.72左右,最小密度约为0.12左右。
补救方法:印制时选择加厚药水或选择3、4号相纸。
4.什么是轮廓光?在摄影作品中起什么作用?答:轮廓光是指:在被摄体上能够勾勒出物体形状的光线,通常比背景亮,亮度也超过主光。
作用:用来勾画被摄体轮廓,从而把被摄体与背景在亮度上分开,使得被摄主体能够轮廓鲜明,为画面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和美感,它对加强形象的立体感也起着重要作用。
5.黑白胶片的主要特性:答:感色性感光度颗粒性反差6.视角与焦距的关系:答:摄影镜头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如底片对角线的长度固定,则完全决定于焦距的长短。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7.快门的主要作用有哪两个方面?答: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8.遮光罩的作用?答: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的一个附件。
防止漫射光和强烈的斜( 直)射光进入镜头,以免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9. 简答出不同规格胶卷的类型:答:135胶卷、120胶卷、110胶卷、126胶卷10. 如何保存胶卷: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或过热,相对湿度在40%左右,温度低于10度11. 简答出三种以上我国出版的有关摄影的杂志:答: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像摄影、摄影世界12. 说出4种135相机的品牌名称:答:尼康、佳能、宾得、徕卡13. 答出5种135彩色负片的品牌名称及出产国家:答:富士、柯尼卡(日本)、乐凯(中国)、柯达(美国、中国)14. 你家是否有相机?什么类型?答:(略)15. 冬天在北方摄影,最好使用什么类型的相机?为什么?答:机械相机,因为机械快门的耐寒度较高。
摄影基础理论360分填空:(55分)1.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
2.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蓝。
3.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4.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速度。
5.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镜头。
6.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不同的高度。
7. 遮光罩是加戴在()前边的一个附件。
8.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主要取决于()的长短和()的长度。
9. 焦距(),视角()。
10. 快门的主要作用();()。
11.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和(),使影像的()和()受到影响。
12.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影像的。
13.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
14.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来表示。
15.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或防止相机震动。
16. F/4光圈比F/5.6光圈大()光圈。
17. 前景深()后景深。
18. 摄影光源有()和()两种。
19. 焦距短,视角()。
20. 焦距长,视角()。
21. 光圈大,通光量()。
22. 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与影像的()。
23. 快门的作用是控制进光时间和影响成像的()。
24. 二度空间,只有()和()。
25. 拍摄位置,即拍摄时()所在的位置。
26. 拍摄点由拍摄(),(),()三者共同确定。
27. 主光是在摄影布光时占()地位的光线。
又称()。
28. 照相机速度调节盘上的A档,是()自动曝光模式档。
29. 镜头的焦距值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是()。
30. 135单反相机由()和()组成。
31. 照相机主要的附件有()、()、()、()等。
32. 广角镜头焦距(),望远镜头焦距()。
33. 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一般用()表示。
摄影专业基础理论考试题摄影基本知识了解关于摄影的名词解释1.DC:数码相机的标志。
2.DV:数字摄像机的标志。
3.ASA:美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4.ISO:国际标准感光度制式标志。
5.GB:中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6.MC: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标志。
7.CCD:数码相机的电荷耦合器件,为数码相机的感光装置。
8.LCD:液晶显示器。
9.快门:控制进入照相机焦平面光线时间长短的装置。
10.景深:当聚焦在某景物时,此处最清晰,该景物前后的清晰范围称景深范围,简称景深。
11.标准镜头:镜头焦距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的长度的镜头。
12.短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3.长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4.取景器:照相机上选取景物范围的设备,并兼有其他功能。
15.物距:被摄体到镜头前节点的距离。
16.宽容度:感光胶片按比例纪录景物亮度差别,正确表现景物明暗层次的能力。
17.颗粒度:银盐在人眼中产生的颗粒状态的感觉。
18.自然光:天然形成的光源。
19.潜影:胶片在照相机内拍摄曝光后,未经过显影前所产生的看不见的潜在影像。
20.显影:用显影剂药品使感光材料曝光后的潜影变成可见影像的过程。
21.定影:显影后把没有感光的卤化银去掉,把感光的卤化银固定下来,使影像稳下来的过程称定影。
22.标准灰:18%反光率所产生的灰色影调,也称V区中灰,是曝光的基准。
23.全色片:所有7个单色光全部感光的黑白胶片。
24.胶片:是一种可把影像记录下来的感光材料,经过一定的化学药品处理,能把影像固定下来。
25.焦点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的影像时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26.曝光宽容度:指感光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能允许的程度。
27.产品摄影:也是产品照片。
主要用于产品的样本、说明书和商品宣传画等。
28.主光:又称,塑型光,指在摄影画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光线。
29.光度:是光源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