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11页word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第二次:2001-2005,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
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
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
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旦限定贷款规模,提高准备金率辅之提高利率,这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被限制了.(在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在总量来说就是减少的。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联农股份(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历史上的两次股市大崩盘在当今的时代,随着资本经济的发展,股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再单单是一种企业融资的行为,更是无数股民体验人生的所在。
当股市牛劲十足,疯狂飙升时,股民喜笑颜开;当股市像一头病熊,全线跌停时,股民心急如焚。
当今天的股民沉浸于投资获利带来的幸福时,也应看到硬币的另外一面,那些股市曾经有过的重大灾难,那些黑色的记忆……1929:“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对于美国的经济以及股民来说,都是最黑暗的一天。
上午10点,纽约证券交易所刚一开市,猛烈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抛!抛!抛!”所有股票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计价格、不计成本,只要抛掉就好,经纪人被“抛”得发晕、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指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
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为发端,美国乃至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全民炒股催生股市崩盘。
对于这个黑色的梦魇,所有人都陷入恐慌和怨天尤人之中,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日子的降临恰恰是他们自己催生的。
对于美国来说,一战是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由于大发战争财,美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带来的是股市一派牛气,入市炒股成为全民的投机行为。
到1928年,股市几近疯狂。
在地铁中,人们纷纷指责地铁公司没有在车厢里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以致人们在乘车途中无法炒股。
在波士顿的一家工厂,所有的车间都安放有大黑板,并有专人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
在得克萨斯州的大牧场上,牛仔们通过高音喇叭收听电台的消息,实时了解行情。
当乘客乘坐出租车时,司机会和乘客热情地讨论股票行情,就连宾馆门口擦皮鞋的小童也会向顾客介绍当天的热门股。
大多数股民都是炒短线,并非为了长期投资。
在疯狂的投机热潮刺激下,纽约股市一涨再涨。
所有投身其中的人们都未曾想到,当时股市的行情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近代中国的三次大股灾作者:蓝语嫣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06期在1850年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
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
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就开始疯涨。
许多商人和投机者都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
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两,就连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拥入,一些钱庄也不甘落于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
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这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离股灾的爆发也就不远了。
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遍布大江南北,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
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胡雪岩却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
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
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5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以115两或更低的价格随意出让,到了10月,开平股票每股只值70两,到1884年则跌落到29两。
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也从1882年9月的每股253两跌至1884年的34两。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股市在今天已成为很多人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所在。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而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股灾。
胡雪岩垮台引起股市下跌185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
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
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
许多商人和投机者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
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两,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涌入,一些钱庄也不甘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
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也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这离股灾的爆发就不远了。
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布大江南北。
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
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作为阜康的老板胡雪岩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
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
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5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以115两或更低的价格随意出让"。
股票市场崩盘:历史上的教训市场经济中,股票市场作为重要的经济交易场所,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资金配置的重要角色。
然而,股票市场也存在波动风险,有时会出现崩盘现象,给经济和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失,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教训。
本文将回顾几次历史上的股市崩盘事件,总结教训,并探讨如何规避类似风险。
一、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也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当时股市在短短几天内蒸发了大量资本。
这场崩盘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教训之一是市场过度狂热和过度杠杆。
当时的投机热情使得许多投资者借贷购买股票,当市场出现下跌时,这些投资者无法偿还贷款,引发了恶性循环。
二、1987年全球股市崩盘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普遍遭受重大冲击,这次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教训之一是市场机器交易的脆弱性。
当时,大规模的电脑指令交易在数分钟内导致股票价格暴跌,市场陷入混乱。
这次事件迫使监管机构采取措施,限制机器交易,并加强市场监管。
三、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暴雷,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被誉为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次事件展示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波动传染性。
教训之一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并设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四、中国股市崩盘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崩盘,被称为“中国股市黑周一”。
这次崩盘揭示了资本市场结构问题和市场操纵行为。
教训之一是市场风险的内外因素。
内因包括股市泡沫、杠杆交易等,外因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和全球市场影响。
维护市场稳定需要从制度、政策和市场参与者多个方面入手。
总结以上几次股市崩盘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第一,市场的过度狂热和过度杠杆是产生崩盘的重要原因,理性投资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第二,市场机器交易的脆弱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监管机构应加强市场监管。
第三,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是预防类似风险的有效手段。
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暴涨暴跌历史上三次大级别的调整行情股市出现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
沪深股市18年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各种调整,但是,大级别的调整次数还不多。
以上证指数为例,主要有3次,而这3次都伴随着季度K线的4连阴。
第一次,是1993至1994年:从1993年第一季度的最高点1558.95点,到1994年第三季度的最低点325.89点,总跨度时间为5个季度,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最大跌幅为79%,是迄今为止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其间,1993年三季度至1994年二季度的季度K线为4连阴。
第二次,2001的2245点——2005年的998点:大盘2001年第二季度创出2245.44点历史高点之后,进行了一轮长达4年的大调整,直到2005年第二季度创出998.23点的新低调整才结束,总时间跨度为16个季度,是截至目前调整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级别调整。
从2245.44点最高点到998.23点的最低点,最大跌幅达到55.54%。
在这轮调整最后阶段,即2004年二季度至2005年二季度,季度K线出现5连阴。
第三次,就是2010年10月16日的6124点至今的调整:从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6124.04点到2008年10月28日的阶段性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为72%,伴随着是季度K线的4连阴。
当然,现在还不能说本轮调整已经结束,怎样发展还要看今年第四季度。
沪市历史上这3次大级别的调整,总跌幅都超过50%。
而这3次各有特点,第一次是跌幅最大,第二次是调整时间最长,第三次股灾是否已经结束,还很难认定。
因为根据波浪理论,目前大盘的月K线处于大C浪下跌中。
请看另一篇文章:中国股市七大暴跌数据记录2008-04-24在2007年11月1日<<A股遭遇18年怪圈>>文章中阐述了中国股市的运行怪圈.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不妨回味一下本轮6124点至今2990点(2008年4月22日)的巨幅暴跌,短短半年时间中国A股市场以51.17%跌幅录得吉尼斯世界记录.落差为3134点距离998至6124之间的0.618位置2956点近在咫尺.为何如此惨烈?投资者千万次地问.在此探讨一下A股暴跌的前世今生:(1)1992年5月—1992年11月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2)1993年2月—1994年7月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3)1994年9月—1996月1月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4)1997年5月—1999年5月 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5)1999年6月—2000年1月 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22%(6)2001年6月—2005年6月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7)2007年10月—2008年4月6124点跌至2990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51.2%历史不可能简单地重复.但是股票市场的一些发展规律和运行节奏,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的,十八年来中国A股市场七次暴跌平均值为(72+79+51+30+22+55+51)/7=51.42%。
① 1992年5月-1992年11月 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② 1993年2月-1994年7月 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③ 1994年9月-1996年1月 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④ 1997年5月-1999年5月 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⑤ 1999年6月-2000年1月 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⑥ 2001年6月-2005年6月 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⑦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6124点跌至1664,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73%从中国实际来看,动态定投时股债资产转换的大致频率应该是几年呢?正如富爸爸所言,经济决定货币,货币决定市场。
随着经济景气周期的变化,央行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从而对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估值较低的股市长时间上升,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估值过高的股市长时间下跌。
所以,在用CPI到GDP的各种指标判断经济景气周期之后,富爸爸密切关注着货币政策的变化,紧紧追随市场的脉搏。
以中国过去19年为例,从1991年到2009年,大致经历了7波牛熊转换,平均一波转换频率为2-3年:第一波,1991-1993 年的2年牛市。
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1991年初的11.34%下调到1991 年4 月的7.56%,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此间涨幅超过600%;第二波,1993-1996 年的3年熊市。
1993年全年CPI高达14.7%,面对汹涌的通货膨胀,1993 年5 月央行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到9.18%,两个月后进一步上调到10.98%,3年间股市跌幅超过60%;第三波,1996-2001 年的5年牛市。
随着通胀缓和,到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央行的货币政策从之前的“适度从紧”调整为“稳健”,一年定存利率到1999 年6 月已经被下调到2.25%。
中国股票闪崩的例子中国股票市场发生的闪崩事件是指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下跌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市场恐慌、大规模卖出、系统错误等因素导致的。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国股票闪崩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1. 2015年7月8日,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午快速下跌了8.5%,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次闪崩事件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2. 2016年1月4日,中国股市再次发生了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7%,导致交易暂停。
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许多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3. 2018年10月11日,中国A股市场再次发生了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 5.22%,创下了两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是由于市场对贸易战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而引发的。
4. 2015年6月26日,中国A股市场发生了一次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7.4%,创下了四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闪崩事件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5. 2015年7月27日,中国股市再次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8.49%,创下了六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导致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并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6. 2016年5月6日,中国股市再次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6.4%,创下了四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是由于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和外部不确定性的担忧而引发的。
7. 2018年2月6日,中国A股市场再次发生了一次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 4.05%,创下了两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是由于市场对全球股市下跌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担忧而引发的。
8. 2020年2月3日,中国股市再次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7.72%,创下了四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是由于市场对新冠疫情的担忧而引发的。
9. 2015年8月24日,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第二次:2001-2005,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
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
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
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旦限定贷款规模,提高准备金率辅之提高利率,这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被限制了.(在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在总量来说就是减少的。
中国股市七次暴跌数据① 1992年5月25-1992年11月11日 1429点跌至386点,历时5.5个月,最大跌幅达72.8%;(19921111-19930216 386-1559,历时3.1个月,最大涨幅达301.8%.)② 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1559点跌至325点,历时17.5个月,最大跌幅达79%;(19940729-19940913 325-1053,历时1.5个月,最大涨幅达224%.)③ 1994年9月13日-1996年1月 19日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19940913-19950207 1053点跌至524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0%;19950207-19950522 524-926,历时1.5个月,最大涨幅达76.7%.19950522-19960119 926点跌至512点,历时8个月,最大跌幅达44.7%;19960119-19970512 512-1510,历时15.8个月,最大涨幅达195%)④ 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 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19970512-19970923 1510点跌至1025点,历时4.4个月,最大跌幅达32%;19970923-19980604 1025-1423,历时8.4个月,最大涨幅达38.8%.19980604-19980818 1423点跌至1043点,历时2.5个月,最大跌幅达26.7%;19980818-19991117 1043-1300,历时3个月,最大涨幅达24.6%。
19981117-19990517 1300点跌至1047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19.5%;19990517-19990630 1047-1756,历时1.5个月,最大涨幅达67.7%)⑤ 1999年6月30日-1999年12月27日 1756点跌至134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3.6%;(19991227-20010614 1341-2245,历时18.5个月,最大涨幅达67.4%.)⑥ 2001年6月13日-2005年6月6日 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7.7个月,最大跌幅达55.5%;(19970512-19970923 1510点跌至1025点,历时4.4个月,最大跌幅达32%;19970923-19980604 1025-1423,历时8.4个月,最大涨幅达38.8%.19980604-19980818 1423点跌至1043点,历时2.5个月,最大跌幅达26.7%;19980818-19991117 1043-1300,历时3个月,最大涨幅达24.6%。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中国股市第一轮大涨大跌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中国股市第二轮大涨大跌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中国股市第三轮大涨大跌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中国股市第四轮大涨大跌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
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
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中国股市第五轮大涨大跌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
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
股市崩盘案例分析近年来,股市崩盘事件频频发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些经典的股市崩盘案例,深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系列金融风暴,全球股市纷纷受到冲击,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崩盘。
该次崩盘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和信贷风险暴露。
由于金融市场信心受到极大的动摇,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出现了大规模的下跌,许多企业面临破产。
案例二:2015年中国股市崩盘201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中国股市的崩盘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股市长期处于牛市,投资者过度乐观导致市场泡沫膨胀;二是监管不力和操纵市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健康运行。
崩盘期间,上证指数一度下跌超过30%,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
案例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股市崩盘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股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停摆,不少企业陷入严重困境,股市出现大规模的下跌。
此次崩盘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对疫情后果的担忧和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同时,疫情还导致产业链断裂、需求锐减,进一步加大了股市崩盘的压力。
无论是哪个案例,股市崩盘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影响。
首先,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资金迅速撤离市场,造成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发展。
同时,崩盘还会导致股市财富缩水,投资者的财产损失严重,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引发金融风险传导和经济衰退。
针对股市崩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其影响。
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增加投资者保护措施,避免操纵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其次,投资者要有正确的投资观念和风险意识,遵循长期投资原则,分散投资风险,避免盲目跟风。
同时,政府需要采取稳定市场的措施,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稳定投资者信心。
总结起来,股市崩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往往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历次股灾情况汇报
股市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市场,其波动对经济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股市曾多次发生股灾,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对历次股灾情况进行汇报,以期对当前和未来的投资者有所启示。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是20世纪最著名的股灾之一。
当时,股市出现了持续的下跌,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这次股灾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失去了财产,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是另一次严重的股灾。
当时,美国股市在一天内暴跌22%,引发了全球股市的恐慌性抛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次股灾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股市的风险和波动性,加强了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近年来最严重的股灾之一。
次贷危机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信贷紧缩,许多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大幅下跌。
这次股灾不仅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许多公司倒闭,失业率飙升。
从历次股灾可以看出,股市的波动和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投资者应该对股市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做好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避免股灾对经济和投资者造成过大的伤害。
总之,历次股灾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股市的风险和波动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需要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以避免类似的股灾再次发生。
希望本文的汇报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我亲历的三次破产通过市场交易赚钱是很困难的。
1950—1980 年,市场大潮平稳涨落,债务、通胀率与增长率也随之涨落。
宏观市场波动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尤其是在 1971 年金本位制结束之后。
20 世纪70 年代,发生了三次这样的宏观波动。
第一次发生于 1971 年,是美元贬值的结果;第二次发生于 1974—1975 年,在此期间通胀率上升到了“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收紧了货币供应,利率攀升到创纪录的高水平,从而造成了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股市下跌和经济下滑。
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宏观波动发生于 1979—1982 年:利率和通胀率先是猛涨,然后暴跌;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外汇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失业率达到了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
无论是对于全球经济、各个市场,还是我本人而言,这都是一段极为动荡的时期。
当 1978 年通胀率开始上升时,我编辑 徐珊11.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狂潮引发民众恐慌2.美国石油豪门亨特兄弟投机大豆、白银期货牟取暴利,曾引发市场剧烈波动觉察到美联储可能采取行动收紧货币供应。
到 1979 年,通胀已明显失控,吉米.卡特总统任命保罗.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
几个月后,沃尔克宣布美联储将把货币供应增速限定为 5.5%。
根据我当时的计算,5.5% 的货币增速将打破恶性通胀,但也将扼制经济和各个市场,并有可能造成一场灾难性的债务危机。
首富破产感恩节前不久,我在达拉斯的石油俱乐部与邦克.亨特会面,当时他是全球第一富翁。
几年之前,我的一位客户和朋友,在石油和牲畜方面生意做得很大的得州人巴德.迪拉德介绍了我们认识。
我经常与邦克讨论经济和市场问题,尤其是通胀。
就在我们这次会面几周之前, 伊朗武装人员攻击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将 52 名美国人扣为人质。
当时美国人排很长的队购买天然气,市场波动剧烈。
显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危机感:整个国家困惑、沮丧、愤怒。
第一次大调整:从1992年5月26日最高1429.01点下跌至1992年11月17日最低386.85点,下跌幅度为:72.928%;下跌时间近半年;
第二次大调整从1993年2月16日最高的1558.95点下跌至1994年7月29日最低325.89点,下跌幅度为:79.095%;这也是中国股市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下跌,下跌时间将近1
年半;
第三次大调整从1994年9月13日最高1052.94点下跌至1995年2月7日最低524.43点,下跌幅度为:50.218%时间为5个月;
第四次大调整从1995年5月25日最高926.41点下跌至1996年1月19日最低512.83点,下跌幅度为:44.643%,时间近8个月;
第五次大调整从1997年5月12日最高1510.18点下跌至9月23日最低1025.13点,下跌幅度为:32.11%时间仅为4个半月;
第六次大调整从2001年6月14日最高2245.44点下跌至2005年6月6日最低998.23点,下跌幅度为:55.544%
第七次大调整从2007年10月17日最高6124.04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最低1664.93点,下跌幅度为:72.813%,时间刚好1年,下跌幅度跟1993年2月16日到1994年7月29日的那次最大幅度调整相比只有不到6.3%的差距!但目前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都没有见底的迹象,只不过现在介入应该没有什么风险了,即便再下跌应该幅度也不会超过10%,所以空仓的朋友现在应该可以逢低大胆介入了!但是如果被深套的目前不宜急着补仓,还需在等待一些时日。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第二次:2019-2019,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
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
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
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旦限定贷款规模,提高准备金率辅之提高利率,这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被限制了.(在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在总量来说就是减少的。
那么能够按比例渗入股市的量也就是减少的。
当然,您会说除了企业的资金还有居民的资金可以流入。
可是有两个事实您不要忘了。
其一,我们的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险体系还不完善,居民不可能将所有储蓄用于证券投资;其二,经过前两年轰轰烈烈的“式”营销,能进来的钱早已就位,这个从现在基金和理财产品发行火爆程度的衰退就不难看出端倪。
试想一下,前两年在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火爆行情诱惑下都不进来的资金,难道行情越来越差,他们就会来了?稍微有一点常识,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国内没辙,再看看国际也就是国外。
现在正是全球生产关系瓶颈的初期,以美国次级债为导火索的全球衰退刚刚露出冰山一角,这个时候各国的金融市场都需要各国央行注入流动性,也就是缺钱。
在这种背景下,能流入国内的钱是增多还是减少呢?既然国内和国际的钱都在减少即使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期望今年的行情比去年好,今年的钱比去年好挣?您说是吗? 3.可是从目前看来,想要今年供给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首先在的工作报告里,创业板的推出被纳入了议程,也就是今年一定会推出,即使今年IPO和再融资的总额和去年基本不变,这一块的抽血是实实在在增加的。
另外就是有关允许境外公司来A 股上市解决红筹股回归的问题今年也非常有可能破题,别的红筹公司我们暂且不说,光是中移动、中电信、中海油这些巨无霸加入,今年的IPO额肯定会创新高。
接着是平安1200亿的再融资方案被通过,虽然从1600亿减少到1200亿(当然这是中国最惨烈的非暴力不合作市值蒸发运动)但是一数字仍然接近去年再融资额的三分之一,平安这样一个公司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不说明用途、在不顾中小股东压力的情况下况且能如此?其他公司还不跃跃欲试?所以今年的再融资额恐怕也要创新高。
如果这样矛盾就出来了。
一个月49次登陆龙虎榜,没有人怀疑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有大鳄深藏。
是宁波敢死队移师这里?是机构客户在此安营?还是一群大户集结于此?事实会让你大跌眼镜。
让湖墅南路风生水起的,其实只有一对夫妻。
丈夫章建平是绝对核心,妻子方文艳是他的助手。
他们有多大实力? 20亿资金,一年交易700亿元。
今年1月8日,章建平光买中信证券的资金,就投入了5.3亿元。
2019年7月以来,湖墅南路上榜的几乎每只股票,都是这对夫妻导演的。
2月25日至28日,理财周报记者数次踏访湖墅南路,都未能见到章建平夫妇本人。
但通过遍访杭州证券业人士,并多方求证,章建平的面目,已经大体清晰。
一个人贡献营业部成交额一半在朋友的描述中,章建平个子较矮,微胖,不会开车,甚至连手机都没有。
章性格和,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如果在路上碰到,没人会想到他是有10位数身家的人,更不会将他同“股神”联系起来。
章建平1967年出生,天津商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从事家电的销售和批发业务。
1992年,章从XD杭州解辞职,回到老家临安,做起了复印机维修的生意。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章建平将当时仅有的5万元资金投入股市,就此成就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1996年至2019年,炒股可以透支,应该说,正是这个机制,成就了他。
2019年,他账户上的资金,已经从5万元增长到20万元,2019年达到500万,一年后又到了3000万元。
” 2000年,章建平杀入刚刚推出的香港创业板,可惜才半年时间, 3000万元资产,就亏了一半。
经此一役,章建平据说理性了不少,从此顺风顺水,在2019年年末接触中信证券和建设银行前,几乎没载过大的跟头。
他的资金规模,也一直平稳上行。
2019年高峰的时候,章建平个人的资产,据说已经达到近20亿元。
如果把他放到中国最牛散户百强榜,章建平是绝对的第一,即使放在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也能排到275位,同正泰集团老总南存辉并驾齐驱。
了解其实力的人,都将其奉为浙江股市第一盟主。
可供佐证的是,2019年,章建平在沪深两市的交易额,光股票一项,据说就达到了700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2.8亿元。
单单印花税,他一年就给国家上交了近2亿元。
记者注意到,整个2019年,湖墅南路营业部在上交所的股票交易额,不过639.5亿元,如果沪深两市成交额相当,那么章建平一人的交易量,就占据了整个营业部的一半强。
据说2019年的时候,他的交易量曾占据90%份额。
'东吴湖墅南路可以说是章建平一个人撑起来的,兴衰全寄托在他身上。
章建平钱多了,确实也怕被监管部门盯上。
据我们了解,他基本遵守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
交易所说哪个股票不能买,他绝不会顶风,比如近段时间市场炒作极为疯狂的全聚德和N金风,章建平就没有参与。
”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这两只浙江游资屡屡兴风作浪的股票,东吴湖墅南路确实没有上榜。
8年时间换了3家营业部从1996年进入股市后,2000年,已经颇有实力的章建平到了国信证券杭州保俶路营业部,两三年后,又去了新疆证券庆春路证券营业部。
章建平加盟后,新疆证券营业部马上成为杭州证券市场最大的一匹黑马。
2019年,营业部排名全国743名,次年就蹿到了270名,接下来两年分别为317名、325名。
2019年全国8大敢死队栖身营业部,新疆证券杭州营业部排名第五。
当时市场传言,宁波敢死队有核心成员转战这里,却不知主力正是章建平。
2019年7月,章建平转移到东吴证券,新疆证券营业部的交易额应声而下,2019年就直线下降到1840名。
显然,章建平及其追随者的离去,让新疆证券一下从云端坠入谷底。
“他有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既可以让一个营业部绝处逢生,也可以让一个营业部瞬间死去。
”据说浙江本土券商财通证券总部、银河证券杭州管理部等,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挖他过去,但因为东吴证券服务到家,一直未果。
东吴湖墅南路的总经理杨运是位女士,在服务客户方面,有一般男性经理所没有的细致。
今年年初买下自己的私家车前,章建平每天早晚来回炒股,都由营业部一位高层开车接送,风雨无阻。
营业部唯一的一辆轿车,几乎成了章建平夫妇的接送车。
有一个版本的说法是:章建平还在新疆证券营业部时,有一次和宁波过来的一位敢死队成员一起吃饭,杨运刚好也在场,席间端饭送菜,极尽殷勤,章建平当即被感动,之后终于下决心,移师此前默默无闻的东吴湖墅南路,并以一己之力,将湖墅南路推上一个又一个的龙虎榜,最终成为令市场刮目相看的浙江游资大本营。
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东吴湖墅南路几乎所有上榜股票,都是章建平一手主导的。
他的风格与宁波敢死队有些类似,就是调动巨额资金,博新股和强势股,短线操作,见好就收。
因为资金量大,交易频繁,而且屡屡上榜,章建平早就被沪深交易所定为“疯狂的投资者”,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据说有段时间,深交所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有一次还警告他,再不收敛,就让营业部总经理到深圳谈话。
两只股票赚了上亿元在章建平参与过的数百只股票中,据说北辰实业和招商轮船是他赚得最多的两只。
2006年10月16日,北辰实业上市,东吴证券湖墅南路买入92268946.62元,居买入榜第二。
11月9日,北辰实业出现首次涨停,湖墅南路买入31769415.98元,排名第一。
11月20日至22日,营业部又5次上榜,3天共成交1.54亿元。
从10月16日上市时的3.27元,到12月 6日收盘的8.91元,一个多月时间,北辰实业即大涨172%。
在此期间,湖墅南路共上榜14次,累计买入2.5亿元,卖出2亿元。
几乎与北辰实业同时,招商轮船也掀起了大涨行情。
2006年12月1日,招商轮船上市首日,就从开盘的5.51元最高涨到了6.70元,收于6.37 元。
湖墅南路排在买入第一位,单向买入1.05亿元,随后三天招商轮船连续涨停,湖墅南路分别买入0.35亿元、0.45亿元、0.58亿元,卖出 0.65亿元、1.09亿元和0.5亿元。
到12月11日的7个交易日中,湖墅南路共上榜10次,累计买入3.3亿元,卖出3.52亿元。
在2只股票上,章建平的获利,据说就达上亿元。
数亿资金折戟中信证券 2007年12月14日(周五),章建平开始建仓中信证券,首次以84元左右的价格,买入1.68亿元,第二个交易日,又买入2.23亿元。
1月8日,章建平尝试拉升突破,当日动用资金5.3亿强势买入,中信证券最高拉至98.88元,但出乎章建平意料,中信证券没能封住涨停,收盘时反而掉到了92.88元。
次日,章建平火速出货1.6亿元。
这段时间,大盘尚在盘升,中信证券也有所上行。
但1月15日,中信证券以98.35元开盘后,急速下跌,以94.04元收盘,此后几个交易日,又狂跌不止,到1月22日收盘,股价已经跌到了72.57元。
这中间的1月17日,章建平又补仓5468万元。
章建平也许认为反弹的机会已经来临,22日买入8585万元。
不料股价依旧埋头下跌,1月30日开盘,只有69.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