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根 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及教育支持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刘宝根:幼⼉学习与发展的核⼼经验探讨导读:在核⼼经验引起热议的当下,我们特邀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师范⼤学杭州幼⼉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刘宝根副教授撰⽂,谈谈什么是幼⼉学习与发展的核⼼经验,以帮助读者避免对核⼼经验的误读,引导读者积极⾏动,推动幼⼉园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核⼼经验是对杜威“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
当前,幼⼉学习与发展的核⼼经验受到了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持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少。
本⽂试图进⼀步澄清对幼⼉学习与发展的核⼼经验的认识,以求教于⽅家。
在哲学上,经验是指⼈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既包括来源于感官的直觉观念,也包括来源于反思的、经由内省⽽获得的观念。
杜威认为,“经验这⼀名词可以⽤经验的或实验的思维态度来进⾏解释。
经验不是⼀种呆板的、封闭的东西,它是充满活⼒的、不断发展的”。
〔1〕“经验包含⼀个主动的因素和⼀个被动的因素……在主动的⽅⾯,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经验就是承受结果。
”〔2〕基于此,杜威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的、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种发展过程”。
〔3〕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是活动也是结果,既包括幼⼉的经验,也包括种族的经验。
经验的这种双重属性不是对⽴的,⽽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既不是“⼉童中⼼”的⽴场,也不是“学科中⼼”的⽴场,⽽是摆脱对⽴和偏见,链接幼⼉经验和学科逻辑的⼀种尝试。
杜威认为,“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的中⼼问题是从各种现实经验中选择那种在后来的经验中能够丰满⽽具有创造性的⽣活的经验。
〔4〕他还提出了经验判断和选择的两条标准,即连续性原则和交互作⽤原则。
经验的连续性原则意味着“每种经验既从过去经验中采纳了某些东西,同时⼜以某种⽅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
〔5〕“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看到⼀种经验所指引的⽅向,如果教育者不⽤其较为丰富的见识去帮助未成年⼈创造组织经验的各种条件,反⽽抛弃其见识,那么他的⽐较成熟的经验就毫⽆作⽤了。
语言领域核心经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语言领域核心经验学前儿童语言研究与发展核心经验》是一本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参考书。
其中,谈话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谈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谈。
以下是该书中关于谈话方面的核心经验。
概念良好的倾听惯和能力是谈话的关键。
幼儿应该具备主动、安静、有礼貌的倾听能力,不插话、不抢话。
示例在初步阶段,幼儿应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安静地倾听他人谈话,听懂对方的语言,并跟随对方谈话内容的变化而转移注意力。
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应该能够不插话或抢话,并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此外,幼儿还应该能够大方、清晰地回答他人的问题,并在成人的提示下使用礼貌用语,知道发言的时候要示意。
在稳定阶段,幼儿应该初步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谈话,并在谈话中做出目光、表情或口头语言上的回应。
此外,幼儿还应该能够根据声音、语气、语调辨别不同的谈话对象,并在谈话中会通过举手、请求等方式进行示意。
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应该能够遵守轮流发展的规则。
在拓展阶段,幼儿应该能够充分理解他人意思,初步听懂话语中的隐含意思,并关注谈话对象所提到的细节。
此外,幼儿还应该能够对他人谈话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认同与否,对他人的谈话进行评论和提问,并在交谈过程中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幼儿还应该初步根据谈话场合、对象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气、语速甚至词汇帮助对方理解。
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在谈话中,幼儿应该遵守基本规则,如说话双方轮流说话,采用礼貌用语,发言时进行示意等。
在初步运用谈话策略方面,幼儿应该能够采用多种辅助手段帮助交流和表达,能围绕主题发起、修补和维持谈话。
在主动发起谈话方面,幼儿应该能够采用表情、语气、动作、目光等辅助表达,围绕主题开展谈话,并主动地与熟悉的人发起谈话。
此外,幼儿还应该能够主动参与到他人的谈话中去,并根据对象和情景的不同初步调整自己的华语声音的大小和语气。
幼儿还应该通过观察、表达自己意见等方式参与到他人的谈话。
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关注,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探究作者:罗文红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2期摘要:为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谈话核心理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创建适宜的交流谈话主题核心理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创建与幼儿对话环境的交流谈话核心理念,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有效的谈话方法与技巧,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交流谈话习惯的核心理念,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谈话核心经验促进语言能力一、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谈话核心理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经验的获得大多来自于生活,幼儿自己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或者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大多幼儿都乐于参与这样的话题。
比如,小班幼儿对妈妈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如果有小朋友说,小火车是妈妈买的,这句话会引发很多小朋友的谈话表达欲望,会及时给于引导、提炼,使其成为大家共同的话题。
1、在一日生活常规中设计谈话活动。
比如,早晨入园,幼儿进行播报,预报天气情况;晨间活动,教师建立小小谈话活动,名称为"有趣的事儿告诉你",采用两人一组手拉手谈话,相互之间分享回家后发生的故事,这个活动,首先鼓励孩子学会倾听,学会理解与分享分享,促进幼儿情感的表达;餐前,鼓励孩子对饭菜进行评价,让幼儿认知蔬菜,对菜的色香味进行描述;组织幼儿宣读班级值日的名单,轮流讲述故事等活动,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谈话核心理念。
2、科学安排日常生活的零星时间,采用见缝插针的形式鼓励幼儿谈话。
谈话,具有比较自由的特点,户外活动可以谈话,室内可以谈话,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谈话的主题可以是看到,听到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经历的;可以是家中的事,可以是游玩路上的,谈话内容没有模式,没有要求,因此,日常谈话,显得更为灵活,也更为有效。
比如,利用餐前餐后的空隙进行谈话;利用离园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利用户外散步的时机进行谈话;并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幼儿园的一天,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对话,点点滴滴,关注日常生活中交流谈话核心理念,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参考资料著作类1.周兢.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张加蓉,卢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赵寄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夏燕勤,邹群霞.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唐淑. 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二)[C].南京:南京师范出版社,20048.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周兢.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活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13.陈定儿.点亮童心:幼儿园文学整合教育研究成果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4.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以康州大哈特福德地区为个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6.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17.方卫平.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M].上海:明天出版社,201218.梅子涵.童年书——图画书的儿童文学[M].上海:明天出版社,201119.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0.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1.彼得·亨特.理解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22.刘旭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梅子涵,朱自强等.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24.安·S.爱泼斯坦.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5.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26.王林,余治莹.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27.松居直.打开绘本之眼[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28.松居直.幸福的种子[M].上海:明天出版社,200729.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30.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31.费舍尔.教会儿童学会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凯瑟琳·斯诺. 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胡美华等译.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3.劳拉·贝尔克亚当·温斯勒. 鹰架儿童的学习:维果斯基与幼儿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4.Justice, L. M., & Sofka, A. E. (2010). Engaging Children with Print:Building EarlyLiteracy Skills through Quality Read-Aloud .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35.Morrow, L. M. (2009).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 . 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 Inc36.Neuman, S. B., & Dickinson, D. K. (Eds.). (2003). Handbook of Early LiteracyResearch .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37.Lyndon W. Searfoss, John E. Readence(1994). Helping children Learn toRead.Simon&Schuster,Inc38.Jeanne M.Machado(2007).Early Childhood Experiences in Language Arts: EarlyLiteracy, Eighth Edition.39.Carol Vukelich, James Christie, Billie Enz(2008).Helping Young Children LearnLanguage and LIiteracy:Birth through Kindergarten. Pearson40.Susan H.Foster-C0hen(1999).An Introduction to Child LanguageDevelopment.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41.Jean Berko Gleas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6th Edition).PearsonEducation,Inc论文类1.周兢. 中国幼儿园语言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学前教育研究,1997(04)2.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3.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05)4.王津,周兢. 知识类图画书的概念、价值及其阅读指导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3(05)5.汤杰英,周兢. 测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工具开发——基于对美国埃里克森学院所开发工具的介绍和验证[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3(05)6.李林慧,周兢,刘宝根,高晓妹. 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02)7.周兢,李晓燕. 不同教育背景母亲语用交流行为特征比较研究[J]. 心理科学.2010(02)8.周兢,刘宝根.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早期阅读与读写发展过程:来自早期阅读眼动及相关研究的初步证据[J]. 中国特殊教育. 2010(12)9.周兢. 从前语言到语言转换阶段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习得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6(06)10.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4(12)11.周兢. 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汉语儿童语用发展研究给早期语言教育带来的信息[J]. 学前教育研究. 2002(03)12.周兢,程晓樵. 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J]. 学前教育研究. 1995(02)13.周兢. 幼儿园早期阅读怎样提高质量[N]. 中国教育报. 2012-04-22 (003)14.周兢,张明红. 学龄前儿童需要进行识字教育吗[N]. 中国教育报. 2012-09-23(001)15.周兢. 促进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形成的教育活动与指导建议[J].幼儿教育,201316.刘宝根. 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及其教育支持策略[J].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3(3).17.刘宝根.学前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研究述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6)18.刘宝根;周兢; 李林慧;张莉;高晓妹.文字突显程度对学前儿童图画书阅读中文字注视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9.刘宝根;李林慧.早期阅读概念与图画书阅读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13(7)20.刘宝根,周兢,高晓妹,李林慧. 4—6岁幼儿图画书自主阅读过程中文字注视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1(4)21.刘宝根,周兢,李林慧,高晓妹.文字是幼儿图画书自主阅读中的关键信息吗?——来自幼儿在文字和主角上注视的眼动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1(1)22.刘宝根,李菲菲,徐宇.幼儿教师创造性儿童特征内隐观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 (4)23.刘宝根.瑞吉欧教育超越了什么——从《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解读瑞吉欧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1(4)24.刘宝根,李菲菲,宋武.基于家长描述的幼儿园教育内容观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425.朱家存,刘宝根.幼儿园英语教育认识误区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7(11)26.刘宝根.是“幼儿教材”还是“操作材料”?——对有关“幼儿教材”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 2010(4)27.刘宝根,徐宇,刘金花.什么样的画是有创造性的——来自对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内隐观的访谈研究[J].幼儿教育,2012,328.刘宝根,高晓妹.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J].幼儿教育,2013(7)29.徐宇,刘宝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调查——基于某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场观察[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6)30.刘宝根,何静.标记对大班儿童故事倾听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6)31.刘宝根.正确理解儿童的创造性——基于创造性的参照体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32.刘宝根.“必读”与“不必读”的背后[J].上海教育科研, 2004(11)33.刘宝根.幼儿园潜环境的创设[J].幼儿教育, 2003(4)34.刘宝根.言语环境与儿童自我价值感[J].早期教育, 2005(7)35.刘宝根, 余捷,陶晓玲.蒙台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效果的比较——来自国外的声音[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2)36.刘宝根.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及其教育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4(3)37.刘宝根.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及其教育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4(6)38.刘宝根.学前儿童文字意识的研究述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6)。
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作者:刘宝根等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年第07期编者按:图画书是促进幼儿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将图画书阅读等同于看图讲述。
将图画书阅读教学等同于故事教学。
那么,图画书阅读教学与故事教学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幼儿什么样的核心经验?本期“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研究专辑”将全面梳理幼儿图画书阅读的“前阅读”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
并提供有关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培养的教育建议。
同时对两个不同类型的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加以展示和评析。
期待读者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幼儿的阅读。
为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提出,要“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的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其中最大的区别在阅读材料和阅读对象上。
在阅读材料上,成人主要阅读报纸、书刊、网络信息等,而幼儿主要以阅读图画书为主;在阅读对象上,成人的阅读主要以文字为主,而幼儿的阅读遵循着从“图画到文字”的过程(周兢,2011),而且主要以图画为阅读对象。
图画书是幼儿最主要的阅读材料,自从早期阅读被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范畴之后,许多地方的幼儿园开展了以图画书为载体的早期阅读活动,但因为不明确幼儿图画书阅读的核心经验,许多教师将图画书阅读等同于故事教学或看图讲述。
在图画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既出现了到底是应该人手一书还是众人一书的争议。
也出现了图画书是阅读工具还是阅读对象的讨论(刘宝根,2013)。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不同类型的早期阅读活动,周兢教授(1996,2007,2009)曾将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内容划分为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融合,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书面语言的意识和敏感性,发展幼儿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行为,为后期正式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前识字”核心经验作者:张海雯章洁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年第03期“前识字”活动是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重要成分,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前识字”核心经验。
图画书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载体,对培养幼儿的“前识字”核心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画书中的文字不仅表现“画外之音”,也会通过大小、样式、环绕等变化承担叙述图画书内容以及表现图画书中人物语气、情绪变化的功能。
刘宝根等人(2011)的研究表明,儿童从5岁开始,在图画书阅读中对文字的关注会显著增加,随着阅读经验的增加,又会表现出“假装阅读(文字)”的行为。
因此,图画书阅读在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那么,如何挖掘图画书中有助于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培养的要素,通过图画书阅读活动实现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提升呢?我们以图画书《我的妹妹是跟屁虫》为例进行探讨。
一、活动设计的缘起和核心经验的分析图画书《我的妹妹是跟屁虫》讲述的是兄妹二人因为下雨不能出去玩,妹妹以学哥哥说话为乐,兄妹二人“斗智斗勇”的趣事。
整本图画书画面简洁,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和故事线索明确,语言简练且以对话形式贯穿整个故事。
以往这本图画书常常作为小班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但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整本图画书通过图画充分展现了哥哥和妹妹的表情变化。
比如,哥哥一开始被妹妹学自己说话时的困惑,到发现妹妹学自己说话时的生气、愤怒直至抓狂、无奈,再到故意逗妹妹说话时的得意;妹妹在学哥哥说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得意、调皮。
同时,哥哥和妹妹的情绪变化,乃至语气、语调的变化,又通过文字在大小、样式、环绕上的变化得到充分体现。
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下,这些文字产生了特定的功能,并诠释了不同的意义,很好地与画面上的人物表情匹配,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例如,图画书第9页(见图1)上哥哥说的话中“跟屁虫”三个字大而粗,并呈跳跃式排列,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对画面人物表情的观察,就可以判断“跟屁虫”三个字在这里传递了哥哥讨厌妹妹学自己说话而产生的生气情绪。
开展绘本阅读增强幼儿故事续编能力的研究摘要:《幼儿园早期阅读与绘本教学》一书中提出,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
合理运用绘本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态度,让幼儿喜爱绘本作品,发展幼儿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前书写能力,运用绘本养成幼儿语言交往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早期阅读与绘本教学一书还提到阅读越早,对智力开发越有益。
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绘本是早期阅读的首选。
国内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等多年来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精典绘本,认为幼儿经典绘本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
”因此,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增强幼儿故事续编能力。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故事续编能力1.开展绘本阅读增强幼儿故事续编能力的策略(1)个别阅读与集体阅读交相呼应绘本阅读是以绘本作为主要阅读材料的一种阅读活动,其活动的形式有亲子阅读、个别阅读和集体阅读。
集体阅读是适用于幼儿园绘本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绘本阅读教学。
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特点,选择部分适合孩子进行集体阅读的绘本内容。
作为集体教学,因为绘本数量有限,常以电子书的形式以满足集体阅读的需求,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提问进行绘本阅读,很好地满足了师幼互动与幼幼互动。
同时绘本作为纸质读物,读者与读物间的直接对话很重要,为了给幼儿提供自主个别阅读的空间,又以个别阅读进行弥补。
两者相结合,灵活运用,满足幼儿多方位的需求,帮助幼儿对绘本进行全方位解读。
(2)班级开展自主阅读与任务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阶梯式发展续编能力。
①开辟自主阅读空间阅览室的开放,大量绘本藏书供孩子在空闲时间自由地阅读。
作者:刘宝根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上传时间:2014-06-05谈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谈,是人们常用的语言运用形式,也是儿童交流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谈话能力是幼儿口头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而幼儿的口头语言能力又是在交往和谈话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谈话对于幼儿语言发展来说既有本体价值又有工具价值。
谈话不仅对幼儿口头语言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对幼儿其他方面(如社会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幼儿的谈话有什么样的特点?幼儿谈话能力发展的核心经验是什么?如何支持和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一、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具有良好倾听习惯和能力、乐于交往、敢于表达、能围绕主题谈话、掌握谈话规则是一个有着良好谈话能力的幼儿应有的状态,背后支撑这种状态的核心能力或品质就是幼儿谈话能力发展的核心经验。
根据谈话的语言要素、幼儿谈话活动的特点,我们将幼儿谈话核心经验划分为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初步运用谈话策略三个方面。
培养幼儿的谈话能力,主要就是要帮助幼儿获得这些未来口头交流能力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经验。
1.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注意听并能听懂是进行谈话的第一步,也是谈话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幼儿谈话能力中的首要核心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列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首要目标,重点是要发展幼儿主动倾听的经验,逐渐从有意识倾听和辨析性倾听发展到理解性倾听。
有意识倾听,即幼儿跟随成人的指令并作出回应;辨析性倾听,即幼儿能区分谈话对象中的特定内容,能意识到谈话对象言语中的声调变化;理解性倾听,即幼儿听懂了谈话对象的言语意义,对谈话对象的观点进行评价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会通过言语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幼儿在谈话中“会听”,良好的倾听能力让幼儿在谈话中“听会(懂)”。
幼儿教育中的谈话与经验发展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经历和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谈话和经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谈话是幼儿教育的基础。
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语言能力。
在与教师和同伴的谈话中,幼儿能够学习到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
同时,谈话也能够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幼儿能够学会倾听、表达、提问和思考,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经验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幼儿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学习经验,能够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幼儿能够积极探索和尝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经验发展也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培养自己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中,谈话和经验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谈话,幼儿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学习经验。
而在参与活动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因此,谈话和经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能够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谈话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应该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和任务,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培养自己的经验和发展能力。
教师还应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和支持。
幼儿教育中的谈话和经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谈话,幼儿能够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经验发展,幼儿能够培养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设计有趣的活动和任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幼儿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自信的人。
幼儿教育中的谈话与经验积累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经历和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谈话和经验积累,因为这正是他们认知世界、发展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经验积累是他们的知识体系的建立。
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参与各种活动来获取知识,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和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乐趣,主动学习。
再次,幼儿的谈话和经验积累是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参与各种活动来培养情感和价值观。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对社会负责,为他人着想。
幼儿的谈话和经验积累是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通过谈话和活动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个性,让他们敢于想象、敢于表达,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
我们要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让他们在教育中尝试和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幼儿教育中的谈话与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幼儿的谈话和经验积累,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提供丰富的活动和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创造力和个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本文为浙江师范大学精品在线开放重点资助项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刘宝根,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论语言领域核心经验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关系*刘宝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310012)·课程与教学·【摘要】核心经验是幼儿通过活动获得的具有聚焦性、连贯性和适应性的知识、能力和学习品质。
本文分析了语言领域核心经验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途径、内容、活动组织与实施及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关系,以供讨论。
【关键词】核心经验;幼儿园语言教育;语言领域;关系;教师【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2-0014-05No.1、2,2019General No.789、7902019年第1、2期(总第789、790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核心经验是幼儿通过活动获得的具有聚焦性、连贯性和适应性的知识、能力和学习品质。
〔1,2〕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被提出之后,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充分关注。
然而,在理解和运用核心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存在诸多困惑和实践误区。
为此,本文以语言领域为例,分析语言领域核心经验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关系,以供讨论。
一、核心经验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关系在实践中,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往往会关照三个层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主题活动和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
因此,将核心经验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也必然会与这三个层面的目标产生关系。
我们认为,核心经验对这三个层面的目标具有如下作用。
1.为理解《指南》的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提供框架指引核心经验与《指南》中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两者都指向语言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关键的能力和要素。
转载:刘宝根《幼儿园课程审议中的儿童立场》(刘茹)课程审议是近几年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研修方式,它倡导针对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真问题通过集体审议的方式达成多主体暂时性共识进而做出决定,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01什么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是相对于成人立场或成人本位而提出来的。
儿童往往被称为教育关系中的弱者,因此宣称自己是“儿童立场”,往往无形中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但到底什么是“儿童立场”呢?立场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抱的态度和所处的地位,即你是为谁的(成尚荣,2007),立场往往在我们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显现出来。
举例来说,家里有小朋友不爱吃饭,怎么办呢?问100个家长,也许会有100个不同的答案,比如:家长1:饿他(她)几顿就好了;家长2:孩子自己知道自己饿不饿,没关系,不吃就不吃嘛;家长3:给他(她)讲吃饭的好处和不吃饭的坏处;家长4:带他(她)看医生,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家长5:跟他(她)说:吃了饭下午有奖励,也许她就吃了;家长6:把饭菜换个花样,比如他(她)喜欢小猪佩奇,就用小猪佩奇的碗和勺子,甚至可以把饭菜变成小猪佩奇的样子;家长7:把饭菜比喻成不同的东西,尤其是他(她)喜欢的东西,就像《我绝对不吃番茄》那本书一样;家长8:我会问问他(她),为什么不想吃,或者想吃什么其他东西;家长9:人总会有不喜欢吃的时候嘛,我小时候也这样,后来就好了;……虽然会有100种答案,但这些答案大多展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立场。
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成人立场”,即按照成人的思维来理解儿童的行为,按照社会文化的要求来看待并处理面对的儿童教育问题,以吃饭为例,吃饭是小朋友身体发育、营养均衡的基础,人类(尤其是成人)是趋利避害的,所以给小朋友讲吃饭的好处和不吃饭的坏处来让小朋友吃饭(家长3),给他(她)吃药(家长4)甚至是饿他(她)几顿(家长1),小朋友就会好好吃饭的观点,我们姑且可以认为是成人立场。
第二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成人的儿童立场”,这种立场往往是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运用儿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样以吃饭为例,成人在了解小朋友的需要、想法和态度后(家长8),用儿童喜欢、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家长6、家长7),包括使用小朋友喜欢的奖励(家长5),最终实现让小朋友好好吃饭的目的。
作者:刘宝根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上传时间:2014-06-05谈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谈,是人们常用的语言运用形式,也是儿童交流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谈话能力是幼儿口头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而幼儿的口头语言能力又是在交往和谈话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谈话对于幼儿语言发展来说既有本体价值又有工具价值。
谈话不仅对幼儿口头语言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对幼儿其他方面(如社会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幼儿的谈话有什么样的特点?幼儿谈话能力发展的核心经验是什么?如何支持和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一、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具有良好倾听习惯和能力、乐于交往、敢于表达、能围绕主题谈话、掌握谈话规则是一个有着良好谈话能力的幼儿应有的状态,背后支撑这种状态的核心能力或品质就是幼儿谈话能力发展的核心经验。
根据谈话的语言要素、幼儿谈话活动的特点,我们将幼儿谈话核心经验划分为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初步运用谈话策略三个方面。
培养幼儿的谈话能力,主要就是要帮助幼儿获得这些未来口头交流能力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经验。
1.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注意听并能听懂是进行谈话的第一步,也是谈话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幼儿谈话能力中的首要核心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列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首要目标,重点是要发展幼儿主动倾听的经验,逐渐从有意识倾听和辨析性倾听发展到理解性倾听。
有意识倾听,即幼儿跟随成人的指令并作出回应;辨析性倾听,即幼儿能区分谈话对象中的特定内容,能意识到谈话对象言语中的声调变化;理解性倾听,即幼儿听懂了谈话对象的言语意义,对谈话对象的观点进行评价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会通过言语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幼儿在谈话中“会听”,良好的倾听能力让幼儿在谈话中“听会(懂)”。
幼儿在这一核心经验上的发展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幼儿在谈话活动中能安静倾听教师或同伴讲话,眼睛注视谈话对象,注意力跟随谈话对象指示的变化而转移。
在谈话过程中,能够听懂教师或同伴的语言,根据教师的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
稳定阶段:幼儿在谈话活动中能初步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讲话,初步用眼神、面部表情或口头语言对对方作出回应;能根据声音、语气、语调辨别不同的谈话对象;能理解他人话语中较长的句子,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一些陌生的词语。
拓展阶段:幼儿在倾听他人谈话时,能充分理解他人的意思,并能初步听出话语中隐藏的意义,如反语、幽默等;能在理解意思的过程中关注细节;会对他人的谈话内容进行评论、提问。
2.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谈话活动的推进离不开谈话者对交流和表达规则的掌握和使用,谈话过程中的规则主要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注意倾听他人发言,及时给予应答和反馈;不随便插话、抢话,发言时先示意;注意谈话对象之间的轮流;谈话双方围绕主题开展谈话(这是谈话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指南》中语言领域的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主要涵盖的就是这个范畴的经验。
幼儿在这个核心经验上的发展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幼儿在谈话活动中能在教师的提示下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当别人跟自己交谈时能大方、清晰地回答;知道发言要先示意,通过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发言的意愿,做到在成人的提醒下暂时不插话、不抢话;谈话过程中主题不稳定,常常更换主题;在谈话的前后根据成人的提示会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再见”等)。
稳定阶段:幼儿在谈话活动中能初步遵守谈话规则,发言时会通过举手、请求等方式先示意,做到在成人的提示下不插话、不抢话,遵守轮流发言的规则;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自己声音的大小、语气;谈话过程中具有多个稳定的谈话双方感兴趣的主题,但谈话内容主要是自身态度、经验的表达。
拓展阶段:幼儿在谈话活动中能初步做到有礼节地进行交流,具体表现为在交谈过程中能保持较长的倾听时间,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插话、抢话的冲动;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会初步根据谈话场合、对象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气、语速甚至词语帮助对方理解;谈话过程中主题比较稳定,能根据指定的主题进行谈话。
3.初步运用谈话策略谈话是一个多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谈话双方能否很好地发起谈话关系到谈话能否开展;谈话双方能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自己进行表达是谈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谈话双方能否通过提问、追问、分享等方式维持谈话是谈话能否持续并深入的关键。
谈话中发起谈话、维持谈话、辅助表达等策略就是幼儿需要初步发展并运用的谈话策略。
幼儿在该核心经验上的发展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幼儿主要是随机或偶然参与到他人的谈话中,谈话主要由成人主导,幼儿主要是回答成人的问题;在谈话中会借助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辅助自己的表达,以让他人更明白自己的意思,但目的性不强,缺乏主动维持谈话的意识。
稳定阶段:幼儿对他人的谈话感兴趣,会主动与熟悉的人发起谈话,会主动通过观察、表达自己意见等方式参与他人的谈话,开始通过提问、提议等方式主动发起谈话;会有意识地运用动作、表情等方式辅助自己的表达;会在成人的提示或提问下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维持谈话。
拓展阶段:幼儿会主动通过提议、提问的方式与同伴发起谈话,大胆与陌生人交谈;会通过观察来关注对方的理解程度,采用追问、分享自己经验或想法的方式维持谈话;能熟练地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表演等方式辅助自己的表达。
二、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发展的教育支持策略《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想要促进幼儿谈话能力的发展,就要为幼儿提供交流和运用的平台,让幼儿在谈话中现已有的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水平,同时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中获得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教育支持策略,以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
1.创设积极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指南》都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幼儿的谈话经验是在谈话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创设积极的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和喜欢说。
首先,多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有内容可谈。
教师要注意通过家园联系了解幼儿的兴趣和交流能力发展的特点,鼓励家长多创设机会让幼儿参与到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接触大自然、了解新科技、阅读图画书,丰富幼儿的所见所闻,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与幼儿互动。
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游戏、语言区角,提供玩具材料,让幼儿积极与材料以及同伴和教师互动,通过观察、访问、记录等方式展现幼儿的经验,从而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谈话活动中有内容可谈。
其次,选择恰当的谈话主题,让幼儿想谈。
教师可以根据某一生活事件与不同人数的幼儿进行谈话,如幼儿出现争论时,教师可以让争论双方进行表述,并让一方对另外一方的说法进行回应,鼓励目击的幼儿参与到谈话中,让事实在谈话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让幼儿通过谈话自主解决问题,发展谈话能力。
在谈话中,教师可主要根据教学内容、时令节气、突发事件甚至新闻轶事,选择幼儿熟悉且有一定相关经验的谈话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就看到有关地震的新闻后的感受、如何躲避地震等话题引导幼儿进行谈话;阅读完《敌人》这本图画书后,可以就“敌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当幼儿对谈话主题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时,他们就自然会想说。
再次,营造一种安全、积极的谈话氛围,让幼儿敢谈并有机会谈。
在安全的谈话氛围中,教师不以禁止谈话作为惩罚手段;幼儿的谈话在规则范围内不会被限制,幼儿有在闲暇时间谈话的自由;一旦幼儿在谈话中出错,教师的反馈是示范、鼓励,而不是批评或嘲笑。
在积极的谈话氛围中,教师和幼儿都会积极寻找时间和空间进行多方的交流;教师与幼儿的谈话不是检查,不是拷问,而是真诚的倾听、用心的交流;教师会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积极的语言营造有利于幼儿自我价值感发展的语言环境。
2.在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在一日生活中设置相关的谈话环节来聚焦幼儿的谈话内容,并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寻找机会引导幼儿进行谈话,以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
首先。
一日生活中要有必要的谈话环节。
在以往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往往会设置晨间谈话、餐前谈话、离园谈话等环节,这些环节有的聚焦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的聚焦主题内容,有的聚焦常规养成或行为管理,时间往往在1O~15分钟,具有时间短、主题明确的特点。
但近年来,有的教师感到在一日生活中谈话环节“无话可谈”,因此忽视甚至取消谈话环节。
我们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一日生活中还是应保留1~2个谈话环节,让幼儿有基于一日生活情境的集体性谈话机会,以发展幼儿的倾听习惯和能力,这样教师也可以基于一日生活示范,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谈话规则和策略。
其次,一日生活中的谈话要注意处理好四对关系。
在谈话主题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上,既要根据幼儿已有经验预设谈话主题,又要重视幼儿生成的谈话主题;在谈话形式的随机与集中之间的关系上,要以随机谈话为主,确保集中谈话有效率;在谈话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上,要围绕主题拓展谈话内容,不强求幼儿开展深度讨论;在谈话中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导之间的关系上,应强调幼儿是主导者,教师是助推者。
最后.关注一日生活中的师幼谈话。
一日生活中,幼儿有着较为充分的机会与同伴交谈,通过与同伴交谈,幼儿能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谈话能力。
然而,有的幼儿可能因为性格、社会性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充分参与到同伴的谈话中,而教师能给幼儿谈话经验的发展提供示范和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在一日生活如入园、离园、整理等环节中与幼儿开展单独的师幼谈话。
3.以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谈话是言语互动的过程,在谈话中教师不仅是幼儿的倾听者、信息的分享者,更是幼儿谈话核心经验发展的促进者。
在谈话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水平和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目标,通过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
首先,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提问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
教师的提问要能引导幼儿说并有意识地学会“怎么说”,从而推动幼儿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
如在晨间谈话中,谈到幼儿昨天的经历时,教师可以通过“你们去了哪里”“你和谁去的”“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你有没有看到……”这些问题不断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谈话,从而促进幼儿“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这一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也可以用“仔细听一听小朋友昨天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事情”等问题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这一谈话核心经验;还可以用“你记得谁也去过哪里”“你最想跟谁分享这个故事”等问题来培养幼儿“初步运用谈话策略”这一谈话核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