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基本原则[1]
- 格式:ppt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46
院前急救管理办法院前急救管理办法第一章急救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急救管理的目的和任务⒈急救管理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及时、有效、专业的院前急救服务。
⒉急救管理的任务包括建立紧急救护网络、规范急救流程、提升急救水平、加强人员培训等。
第二节急救管理的基本原则⒈人民至上: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⒉救护优先:对急危重病人实施优先救治,确保救治质量和效果。
⒊综合协调: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急救管理的整体合力。
第二章急救管理体制与机构第一节急救管理体制⒈精细分工:设立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站、急救队等多级机构,负责不同层级的急救工作。
⒉紧密配合:急救中心与医院、警察部门、交通管理等部门建立紧密配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第二节急救管理机构的职责划分⒈急救指挥中心: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指挥、调度和协调。
⒉急救站:负责急救车辆的运行和急救人员的培训。
⒊急救队:负责现场急救和伤员运送等实际工作。
第三章急救资源的建设与调配第一节急救车辆和设备的配置标准⒈急救车辆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急救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⒉急救车辆应配备必备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修和更新。
第二节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⒈急救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
⒉急救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
第四章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第一节急救流程⒈发现急救事件:及时报警或拨打急救方式。
⒉急救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根据急救事件的情况指挥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
⒊紧急救治:急救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的急救措施,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
⒋伤员运送:将伤员运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第二节急救操作规范⒈现场急救:按照急救操作规范,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措施。
⒉伤员运送:根据伤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方法。
第五章急救效果监测与质量控制第一节急救效果评价指标⒈救治时间:急救从接到呼叫到救治完成的时间。
简述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疗机构外,针对突发疾病、意外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而进行的急救
行为。
以下是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
1. 安全第一:救助者应保证自身的安全,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在救助现场时,应评
估场地安全性,并采取适当措施保障救助过程中的安全。
2. 判断呼吸循环:院前急救的首要任务是评估并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
救助者
应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3.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救助过程中,救助者应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120,以便专业救护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并提供进一步的医疗援助。
4. 遵循急救程序:院前急救应按照国际通用的急救程序进行,如ABC原则(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即确保气道暢通、呼吸正常、循環良好),及时进行头颈固定、急救用药等措施。
5. 快速反应:院前急救需要救助者和目击者尽快做出反应,以增加患者生存的可能性。
在急救过程中,应尽力减少时间耽误,并配合急救人员对患者的处理。
6. 系统培训和准备:为了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救助者应接受相关急救知识的系
统培训,并定期更新知识。
准备急救设备、身份识别符号和紧急联系人的资料也是必要
的。
7. 陪伴和安抚:院前急救时,救助者除了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外,还应给予患者和
其家属足够的陪伴和安抚,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自身安全、判断呼吸循环、拨打急救电话、遵循急救程序、快速反应、系统培训和准备、陪伴和安抚。
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制止危险:在进行急救之前,必须确保自己的安全,并尽量制止进一步的危险,例如切断电源、移开危险物品等。
2. 判断伤情:对伤者进行初步的判断,了解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有无大量出血等重要信息,以便决定急救措施的紧急程度。
3. 呼叫急救:及时呼叫急救服务或拨打急救电话,向相关医护人员报告伤者的状况,以便他们在院前急救时提前做好准备。
4. 维持呼吸道通畅:清除伤者的口腔内的异物,确保口鼻通畅,使用呼吸急救技术(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维持伤者的呼吸。
5.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严重的伤者,可以通过直接压迫或提高患肢高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防止伤者失血过多。
6. 确保心脏灌注:对于心脏停搏或心律不齐的情况,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心脏灌注。
7. 固定骨折:对于可疑骨折的伤者,可以通过适当的固定方法(如夹板、绷带等)来限制骨折部位的移动,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8. 提供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给予伤者安全感和心理支持,稳定其情绪,减轻其痛苦和恐惧感。
9. 考虑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伤者的特殊需求,并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0. 持续监测和评估: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持续监测伤者的状况,并根据其反应和状况的改变来调整急救措施。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答:(1)先排险后急救(2)急救与呼吸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3简述ICU的病床设置的要求。
答:ICU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
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
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6简述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中应遵循的ABCD原则。
答:A:气道及颈椎控制: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护颈椎,实施颈椎制动。
B:呼吸及保持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充分给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机械通气。
C:循环及控制出血:补充周围循环血量,保持心脏泵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积极止血。
D:审计系统障碍:保护脊柱、脊髓,采用硬担架搬运,轴型翻身,防止躯干摆动和旋转。
颅脑损伤者预防和治疗颅内高压,伴颅内出血者积极止血,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E:暴漏及环境控制:充分暴漏病人身体,全面检查以及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其他脏器损伤。
暴露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暖。
7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
答:(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
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积蓄,体温骤增,甚至达到42°以上。
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
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
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答:(1)先排险后急救(2)急救与呼吸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3简述ICU的病床设置的要求。
答:ICU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
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
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6简述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中应遵循的ABCD原则。
答:A:气道及颈椎控制: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护颈椎,实施颈椎制动。
B:呼吸及保持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充分给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机械通气。
C:循环及控制出血:补充周围循环血量,保持心脏泵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积极止血。
D:审计系统障碍:保护脊柱、脊髓,采用硬担架搬运,轴型翻身,防止躯干摆动和旋转。
颅脑损伤者预防和治疗颅内高压,伴颅内出血者积极止血,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E:暴漏及环境控制:充分暴漏病人身体,全面检查以及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其他脏器损伤。
暴露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暖。
7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
答:(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
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积蓄,体温骤增,甚至达到42°以上。
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
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
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院前急救基本原则院前急救指的是在将病人送到医院之前所进行的急救。
基本原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有效、最安全、最综合的救助。
1. 迅速反应在急救发生后,迅速反应是最关键的。
这包括行动之前的准备和行动过程中的快速反应。
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急救所需的工具和资源,例如急救包、医用手套、口罩、消毒药水等等。
其次,在进行急救前应该告知其他人注意安全和避免干扰。
2. 判断病情急救人员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他们需要检查患者的症状、意识、呼吸和心跳等状况,以便判断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救治方法。
3. 快速救治急救人员必须相应地采取措施进行快速救治,例如包扎伤口、停止出血、进行CPR等,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得到及时救治。
4. 进行有效沟通急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在前往医院的路上,急救人员需要保持和患者家属的联系,在医院抵达之后也需要向医疗人员详细描述病情和急救措施,以便医疗团队更好地进行救治。
5. 应急准备急救人员应该进行严格的应急准备,以便在处理紧急情况时高效工作。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有效的训练可以帮助急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6. 保持专业在进行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保持冷静,严格遵守规定程序,按照专业标准操作。
及时担任职责,对患者进行平静的安慰,对医疗人员进行及时的汇报。
7. 强调安全在急救过程中,保证安全是最重要的。
急救人员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并与家人和其他人员保持适当距离,以便工作更加顺畅和安全。
8. 考虑心理支持急救过程中,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况同样重要。
急救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和家属信心增强,克服心理障碍,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救治的情况下。
在这些急救基本原则时应注意,及时、准确、有序的急救工作可以救更多的生命。
因此,急救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急救情况制定救治方案,并将其贯穿整个急救过程,以便更快地营救出现在突发情况下的人们。
院前急救原则1、院前急救原则先救命再治伤治病,先重后轻,先排险后施救,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以抢救为主,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
2、转送原则,在伤病情允许前提下,必须在医护监护下迅速送到医院救治,途中密切观察伤病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及转送记录,并妥善保管。
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1社会性、随机性 2时间紧急 3流动性大 4医疗急救环境差 5病种复杂 6以对症治疗为主 7体力强度大 4、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 1思想心理素质 2专业技术素质 3护理职业素质 4护士身体素质。
5、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 1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 3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
4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等。
5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一命令,不得擅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问题。
6、护理体检包括望、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发现可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
7、护理体检应注意那三清(1)听清病人或旁人的看清与主诉相付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主诉(2)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3) 表现8、急救护理程序主要包括护理体检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转送及进行途中监护9、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吗啡)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quot立即进行抢救,第一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1、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属:高血压脑病12、休克的基本原因是:DIC13、上消化道大出、尿毒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功能不全15、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1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是: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16、在我国糖尿病的死亡主要原因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17、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18、脑出血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颞叶沟回疝19、脑疝形成时,不可以腰椎穿刺20、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为: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
院前急救原则及步骤一、急救原则无论在哪里,发现危重伤病人,“第一目击者”(指在现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对伤病员的救护原则都必须十分明确清楚。
(一)首先要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二)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的安全。
(三)分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四)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病人的痛苦等措施。
(五)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二、急救步骤(一)判断意识:若病人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婴儿不能哭泣,可判断其无意识。
(二)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立即急救并求他人帮助,拨打“120”电话。
(三)救护体位:1、对于意识不清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便于复苏操作及评估复苏效果并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2、若伤病人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病人应采用侧卧位,液体容易从口中引流。
体位应稳定,并易于病人翻转其他体位;保持利于观察和通畅的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病人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病人,以免遭成伤害。
如不要用力拖拉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
有颈部外伤者在翻身时,为防止颈髓再次损伤,另一人应保持病人头颈部与身体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3、头部外伤者,则是水平卧位,头部稍稍抬高,如面色发红,则取头高脚低位,面色青紫,取头低脚高位。
(四)打开气道用最短的时间,先将病人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通畅,再将气道打开。
方法:1、仰头举颏法2、仰头抬颈法:无颈部外伤可用此法3、双下颌上提法:适用于怀疑颈椎外伤的病人4、手钩异物(五)呼吸1、判断呼吸检查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利用眼视、耳听、皮肤感觉在5秒钟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
侧头用耳听病人口鼻的呼吸声(一听),用眼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二看),用面颊感觉呼吸气流(三感觉)。
院前急救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发表者:任建谋(访问人次:13874)一、院前急救原则:先救命再治伤(治病),先重后轻,先排险后施救,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以抢救为主,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
二、转送原则:在伤病情允许前提下,必须在医护监护下迅速送到医院救治,途中密切观察伤病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及转送记录,并妥善保管。
三、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1)社会性、随机性(2)时间紧急(3)流动性大(4)医疗急救环境差(5)病种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7)体力强度大四、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1)思想心理素质(2)专业技术素质(3)护理职业素质(4)护士身体素质。
五、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2)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3)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4)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等;(5)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一命令,不得擅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问题;六、护理体检:包括望、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发现可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
七、护理体检应注意:三清,听清病人或旁人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付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表现八、急救护理程序主要包括:护理体检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转送及进行途中监护九、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吗啡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进行抢救,第一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十一、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属:高血压脑病十二、休克的基本原因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十三、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十四、尿毒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功能不全十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是: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十六、在我国糖尿病的死亡主要原因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十七、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十八、脑出血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颞叶沟回疝十九、脑疝形成时,不可以:腰椎穿刺二十、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为: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
院前急救的五大基本原则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处理。
它是抢救生命的关键环节,能够降低病人死亡率和残疾率。
以下是院前急救的五大基本原则。
一、安全原则安全是院前急救的首要原则。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急救人员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以免受到二次伤害。
同时,他们还要确保现场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确认现场是否安全:急救人员应先检查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穿戴防护装备: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失误。
二、判断原则判断是指对患者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和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观察患者症状: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意识等症状,判断其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询问患者或亲属: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病情。
3. 判断优先级:根据患者情况和急救资源的分配情况,确定急救优先级。
三、快速反应原则快速反应是指在发现紧急情况后,立即采取行动。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详细的现场情况。
2. 立即开始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前,立即开始必要的急救措施。
3. 加强监护: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并随时调整处理方法。
四、规范操作原则规范操作是指按照规范流程进行院前急救。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急救资源的分配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2.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急救: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急救,避免出现失误。
3. 注意操作细节:注意操作细节,如药品剂量、注射部位等,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五、人性化原则人性化是指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尽可能地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给予患者安全感:在处理过程中,告知患者处理方法,并给予他们安全感。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在医院院前急救工作中,为了确保患者在发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或其他急危重症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治和抢救,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规范急救过程,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一、院前急救指导原则1. 急救目标院前急救的首要目标是快速评估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并将其安全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同时,要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急救流程院前急救应遵循“pre-arrival, on-scene, and in-transit”三个阶段。
在到达现场前,急救人员应呼叫医疗支援,获取关键信息。
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迅速评估病情,进行急救处理。
在转运过程中,保持稳定并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
3. 患者权益和机密性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患者的知情同意原则,并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机密性。
急救人员在处理患者信息时,必须谨慎处理,确保信息安全。
二、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管理1. 设备配备医院院前急救车辆应配备必备的急救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器、氧气和各类急救药品等。
设备应定期检测、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药品管理院前急救药品应按照药品管理规定进行采购、验收、存储和使用。
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必须清晰标注。
同时,应定期检查库存,保持药品的充足供应。
三、院前急救人员管理1. 急救人员资质医院院前急救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的执业证书。
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应进行定期的评估,确保其能够胜任急救工作。
2. 岗位责任和协作急救人员应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协同配合,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
急救车辆和医疗机构之间应有有效的沟通和协同机制,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院前急救培训和演练1. 急救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培训,提升急救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指南的更新、现场救护技巧的训练以及团队协作等。
院前急救的护理一、院前急救的定义1、当病人突然急症发作或遭到意外伤害时,救护人员赶赴到现场,利用所携带的医疗器械、设备和救护物品对病人立即救治,以达到保全生命、缓解疼痛和防止疾病恶化为目的。
在急救中,护士将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救护任务.二、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三、院前急救的特点: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2、以对症治疗为主3、病种多样复杂4、时间紧急5、流动性大6、急救环境条件差,体力强度大四、院前急救的原则1、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2、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3、先重伤后轻伤-- 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4、先救治后运送-- 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5、急救呼救并重-- 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争取外援。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任务一致、协调步调一致、减少痛苦,减少死亡五、县医院急救网络病人、目击者→ 120急救中心↓各急救站↓医生1、护士1、司机1↓5分钟内开出救护车现场急救转送交接报告六、主要护理工作1、护理体检2、急救护理措施3、转运和途中监护七、护理体检顺序:1 、检查瞳孔、意识状态2 、测量生命体征3 、观察一般状况4 、应用基本物理检查方法:头颈、脊柱、胸、腹、骨盆、四肢生命体征(T、P、R、BP、瞳孔)头部体征(口、鼻、眼、耳、面部、颅)颈部体征(颈动脉搏动、颈椎损伤、颈后压痛)脊柱体征(自上向下,肿胀、出血)胸部体征(锁骨、胸廓、肋骨)腹部体征(出血、压痛、肌紧张)骨盆体征(损伤、骨折)四肢体征(关节活动、肢端血液循环、动脉搏动护理体检要求:1、动作轻柔,勿引起继发性损伤2、不同病因检查的侧重点不同3、寻找有无活动性出血的伤口和脏器破裂的迹象,以及喉梗阻的症状等迅速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4、及时记录阳性所见,避免他人重复检查,延误诊治。
通过检查,将病人分成三种情况:轻症病人、中重度病人、重度病人八、急救标记1、病伤严重危及生命→红色2、严重,无危及生命者→黄色3、受伤较轻可行走→蓝色4、濒死、死亡伤病员→黑色(1)、在进行初步的体检后,护士应根据医嘱对病人进行急救处理。
院前急救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1、院前急救原则先救命再治伤治病,先重后轻,先排险后施救,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以抢救为主,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2、转送原则,在伤病情允许前提下,必须在医护监护下迅速送到医院救治,途中密切观察伤病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及转送记录,并妥善保管;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1社会性、随机性2时间紧急3流动性大4医疗急救环境差5病种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7体力强度大4、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1思想心理素质2专业技术素质3护理职业素质4护士身体素质;5、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2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3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4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等;5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一命令,不得擅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问题;6、护理体检包括望、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发现可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7、护理体检应注意那三清听清病人或旁人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付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表现8、急救护理程序主要包括护理体检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转送及进行途中监护9、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吗啡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进行抢救,第一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11、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属:高血压脑病12、休克的基本原因是DIC13、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14、尿毒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功能不全15、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是: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 16、在我国糖尿病的死亡主要原因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 17、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 18、脑出血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颞叶沟回疝 19、脑疝形成时,不可以腰椎穿刺 20、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为: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 21、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22、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起病最多的是:腔栓塞 23、口服所致急性中毒时,下列那种情况不宜洗胃误服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 24、食入性急性中毒用洗胃管洗胃清除胃内毒物时,那种病人不能用此法洗胃昏迷病人禁止 25、抢救有机磷农药洗胃中毒时,阿托品用量根据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程度和治疗反应而定: 26、治疗敌敌畏急性中毒的胆碱脂酶复能剂是双复磷 27、解磷定和氯磷定对有机磷农药中毒那种疗效最好:对硫磷1650中毒 28、急性一氧化碳毒时,重要的治疗法是氧气疗法 29、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首先是:脱离接触,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30、上肢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应扎在:上臂中1/3 31、下肢远端严重活动性出血时,止血带应扎在大腿中下1/3 32、四肢开放性损伤合并大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不得超过 60分钟 33、什么止血方法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止血带法 34、在创伤止血时,常用止血方法为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 35、一般在服毒后几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4—6小时内 36、抢救巴比妥类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辅助呼吸; 37、对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其紧急处理措施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8、抢救大咯血窒息时,最关键的措施是:立即采用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措施 39、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40、快速房颤病人,在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心率变慢而整齐,最好的处理是:停用洋地黄41、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是劳力时历时数分钟胸骨后压榨感; 42、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是 T波高耸 43、电击伤的急救护理 1立即切断电源 2立即进行人工复苏 3检查灼伤处 4静脉输液 44、电击伤如何切断电源用木棍或其它绝缘物挑开病人身上的电线或电器,关闭总电源开关; 45、四肢骨折和关节损伤,伴有热烧伤,碱烧伤时如何处理,先用清水冲洗伤肢,然后再包扎、固定; 46、如遇到断手、断指或断肢情况时,如何处理应将离断的肢体用无菌巾包好,放入完好的塑料袋内,以降低断离肢体的代谢,断肢的近端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避免用钳子盲目乱夹,以免加重神经、血管损伤; 47、使用充气夹板,可以止血和固定,但应注意:勿使压力过高,上肢使用时,以手部能自由活动为好,足趾能自由活动好;周围放置冰块,或行血管结扎,下肢使用时,以 48、使用夹板固定时应注意过紧会压迫患肢,影响血运,过松则失去作用,所以应保持松紧适中,固定条带能上、下放动1cm为宜; 49、如何处理开放性腹部创口脱出肠管当肠管从腹壁创口脱出时,切忌还纳腹腔,以免加重污染,外部肠管可用大块无菌敷料覆盖后以饭碗或宽皮带作成的圆圈,绷带等固定进行保护性处理; 50、如遇到腹壁外伤创口过大肠管大量脱出时如何处理当肠管大量脱出难以保护,或因此而牵拉影响血压,或脱出肠管有嵌顿的情况,则应将肠管送回腹腔并包扎腹部伤口; 51、开放性气胸如何急救护理 1半坐位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2立即封闭创口,用5—6层大块凡士林油沙布封闭,使开放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3抗休克治疗;4病人转送途中,严密观察呼吸、血压、脉博变化,防止封闭创口的敷料松动滑脱,警惕张力性气胸的发生;52、张力性气胸的急救护理 1取半卧位,迅速在患侧胸部第2、3肋问与锁骨中线高点处用粗针头穿刺排气,针尾接一橡皮指套,在其项部剪一小口,使之成为活瓣排气针,穿刺排气必须在封闭原创口后进行; 2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 3应用镇静、止痛药物,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严密监护下迅速送病人到医院; 53、胸腔积血多少为小量血胸胸腔积血<500ml 54、中量血胸的病情观察:胸腔积血<1500ml,病人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博弱,血压下降,伤侧下胸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 55、大量血胸的病情表现胸腔积血>1500ml,有休克症状,伴有严重的循环呼吸功能紊乱,伤侧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56、心脏创伤的急救护理 1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快速输入血浆代用品,或平衡液,并给氧气治疗,以纠正或改善严重的休克状态; 2如有明显心包填塞征象,可以用心包穿刺治疗,以缓解心脏压迫 3如伤口仍带有刺伤锐器,不要在现场拔出以防大出血,使病人立即死亡; 4胸部创伤未确诊前应绝对禁饮、食; 5分秒必争将病人迅速送医院; 57、院前急救中,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根据什么来判断; 根据意识状态,症状的轻重,昏迷的深度与持续时间及生命体征的改变而定,对现场抢救有重要意义; 58、颅脑损伤轻型的表现:病人有轻度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昏迷时间在30分钟内; 59、颅脑损伤中型的表现:有神经系统体征轻度异常和生命体征改变,昏迷时间在12小时内 60、颅脑损伤重型的表现: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生命体征的改变深昏迷或昏迷时间起过12小时,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清醒后再度出现昏迷; 61、脑挫裂伤引起珠网膜下腔出血时,瞳孔表现为:双侧瞳孔缩小 62、脑疝时瞳孔的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63、脑挫裂伤的急救护理 1病人平卧;头稍抬高,保持安静休息; 2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瞳孔及意识的改变; 3给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4开设静脉通道,给予脱水治疗; 5局部伤口处理,制止大出血和防止感染; 64、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处理 1将病人移离有毒环境; 2除去有毒味衣物,并用塑料袋密封好; 3开通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及抗胆碱,胆碱酯酶复能剂等药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并作详细记录; 5口服中毒者,应尽快彻底洗胃,以排除未吸收等毒物; 65、安眠、镇静药中毒的处理 1立即催吐 2保持气道通畅及人工呼吸,对呼吸抑制的病人立即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给予氧疗; 3进行心电监护,如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4开通静脉,遵医嘱输入中枢兴奋剂,利尿剂及碱化尿液的药物;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66、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发病急,进食后30分钟一3小时发病,以心悸、气短、头晕、恶心、呕吐、发绀、缺氧症状为主; 67、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出现意识改变,血压下降,惊厥,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循环衰竭; 68、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院前急救时如何做简单的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取血5ml,在空气中震荡15分钟,血液呈棕色或不变色为阳性,血腥红色为阴性; 69、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急救护理 1病人绝对卧床,置于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有抽搐者注意保护,防止转送途中损伤 4建立保持静脉输流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尽快送到医院; 70、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 1将病人置于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者进入C0中毒室内,应俯伏入室; 2纠正缺氧,立即给予高浓度纯氧吸入,必要时使用呼吸兴奋剂和建立人工气道; 3防止脑水肿、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适当应用利尿剂和激素类; 4对症治疗,迅速将病人送至医院,行高压氧治疗; 71、急性酒精中毒,主要引起: , 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紊乱 72、急性酒精中毒的兴奋期表现为:面红、多语、胡言乱语,语无伦次,吐词不清,情绪不稳,呕吐物及呼气中有酒味; 73、急性酒精中毒的昏睡期表现为:昏睡,浅昏迷至深昏迷,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青紫,呼吸缓慢而有鼾声,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心动过速,常因呼吸中枢麻痹或心跳骤停而死亡; 74、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处理 1保护气道,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而造成死亡,应将病人放成头低左侧卧位; 2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的监测; 3出现呼吸抑制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辅助呼吸; 4监测意识水平的改变; 5如果饮酒在1—2小时之内,病人清醒可用催吐法 6如因中毒引起创伤应进行头颅、胸、腹部检查; 75、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可能用静脉留置针; 2快速输入扩容液体,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3输入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止血药物; 4适当应用镇静剂,减少病人的恐惧感; 76、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特征是呕血和黑便 77、脑出血的最主要症状:突然意识障碍,神志不清 78、溺水的急救护理流程 1迅速清除呼吸道水、异物、开通气道; 2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心肺复苏; 3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保暖; 4复苏后转送医院; 79、中度昏迷的表现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的刺激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微弱,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80、急性腹痛急救护理措施 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2在未明确诊断前,应禁食、禁水,禁用止痛剂,禁热敷; 3在送医院的途中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81、何谓休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缺氧、缺血、代谢功能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综合症; 82、何谓发热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致体表温度高于37.5度,即称为发热; 83、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深度、频率;按压与吹气的比例 1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4—5cm: 380—100次/分钟 415:284、气管插管术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以及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等患者;85、老年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衰竭使用简易呼吸机应采用什么给氧,应将氧气浓度选择控制在多少浓度位置上; 1持续低浓度浓度 250% 86、颈总动脉和股动脉止血点: 1压迫颈总动脉、阻止头、面部的出血; 2用双手拇指重叠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阻止大腿出血;87、止血带止血一般不宜超过几小时,并应每几分钟放松一次,放松时间半分钟到一分钟; 13小时 230分钟 88、如用绷带包扎肢体,检查血液循环障碍的方法:用力压甲床使成白色,放松压力后,甲床迅速恢复粉红色,表示血液通畅,如不能恢复,颜色灰白,发凉发钳,指示已有血运障碍; 89、胸腰椎骨折的固定伤员要平卧在垫有软垫的板式担架或铲式担架上,不宜用高枕,腰椎骨折在腰部垫以软垫,使病员感到舒适、没有压迫感; 90、伤情检测分类标志: 1红色代表危重伤病员;2黄色代表中度伤病员; 3蓝色代表轻度伤病员;4黑色代表已死亡者; 91、癫痫全身发作急救流程: 1扶持其卧倒,防止跌伤或撞伤; 2针刺人中,涌泉配内关及足三里; 3注意观察意识,呼吸频率; 4持续低流量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5遵医嘱药物治疗,迅速控制发作; 6转送医院 92、脑梗塞急救护理流程: 1静卧、尽量减少搬动;2注意观察神志、呼吸、脉博、血压变化; 3吸氧、保持呼吸通通畅 4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5病情允许立即转送医院; 93、口腔呕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迹亦可为咖啡渣样变性血液,多由什么疾病所致; 多由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所致 94、烧伤急救时需立即气管切开的患者是:大面积烧伤,伴呼吸困难患者 95、肢体无骨折时,采用加垫屈肢止血的方法是:可用绷带卷,毛巾或衣物卷成卷作垫,放在关节曲侧,再屈曲关节并用绷带、布条等固定关节于屈曲位,止住关节远端出血; 96、如何应用气囊止血带应用气囊止血带,除衬垫外,扎好止血带后应在止血带上用绷带或布带捆扎,防止充气后止血带各层分离,起不到止血效果; 97、观察休克病人血管痉挛严重程度的主要依据是:脉压大小 98、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治疗方法:牵引99、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室传导阻滞; 100、电击复律后心电监护至少不能少于多少小时 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