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导读专题复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27.50 KB
- 文档页数:42
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考点透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对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了解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了解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关于文学名著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教材所推荐阅读文学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了解教材所推荐文学名著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概述。
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
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知识讲解文学常识一、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主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要点进行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热点04 名著阅读(一考点四题型四技巧)名著阅读,可以说是近年中考热点中的“热点”。
从考查范围来说,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2部名著。
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荐某一部文学名著;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片段。
从题型设置上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以及阅读理解。
分析近年中考名著命题的特点,可以发现中考名著的命题呈现四“突出”。
1.突出整本书阅读名著考查主要考查对全书脉络的把握,对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对主题进行全面探究归纳等。
命题者将更加注重考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把握,而不仅仅是某个片段或情节。
2.突出跨学科整合名著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广,方式越来越灵活,突出表现是利用综合性学习的题型,将名著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思品、历史、地理、艺术等,以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突出综合素质。
3.突出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名著阅读的考查不仅考查各种知识要点,阅读方法的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阅读《西游记》时精读与跳读,阅读《骆驼祥子》时的圈点和勾画,还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命题者会围绕阅读方法的考点多角度设题。
4.突出文学鉴赏能力中考语文可能会增加对名著艺术手法、风格等方面的鉴赏评价,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名著,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针对名著考查的重点内容,答题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
1.概括(述)故事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一般会给出章节名称、插图或者提示词,让考生概括其相关情节。
学习和复习时,对于名著的阅读要坚持读整本书,理清书中情节和人物关系,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同时,解答此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审题目,抓关键词,明确所要求概括的情节。
(2)情节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情节中涉及的主要内容等要写准确。
中考名著导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设计者:孝感市孝南区陡岗中学池行超课标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中学生阅读名著,就是与先哲对话,与大师握手;与幸福者齐欢欣,与不幸者共悲切……阅读名著,能丰富知识储备,习得语言精华,增进情感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审美情趣。
从近年来孝感市的中考试题看,命题者在导向上正在摒弃原来的作品常识记忆考查形式,越来越强调在“真读”的基础上答题。
为此我对于这个专题进行了下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指导阅读名著并掌握重点的方法和策略。
2、分析近年来孝感市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命题形式。
3、针对性的解题指导。
4、模拟性的实战演练。
5、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爱经典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命题形式的理解。
2、解题指导对于学生的启发和帮助。
3、阅读和积累名著重点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名著内容的重点,如何抓考点。
2、解题方法策略的把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指导阅读方法师:阅读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对于初中快毕业的学生而言,也一定有自己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和习惯,请大家相互交流以资借鉴。
在学生的交流基础之上教师适时总结推荐。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考试前的名著阅读复习可采取针对性的时间短效率高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二:一是勾画重点法:这方法主要是针对意向性复习的篇目,对于教材中介绍的名著导读内容抓重点。
尤其是材料中总结性的语句,精彩片段中的重点段落,要重点的勾画并熟记。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分析一、名著类试题分析文学名著是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珍奇瑰宝,文学名著导读是新课改以来在中考语文命题中新出现的一种考试内容。
它有别于文学常识,也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名家名篇阅读。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②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③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④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⑤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⑥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文学名著导读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阅读状态,其篇目主要是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
题型主要有:①概述题: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某一片段的故事情节。
②推介题:从作家、作品及推荐理由三个方面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在指定的文学名著中选一部用备选词语写一段话进行介绍;从文学名著名称、内容、理由三个方面给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
③填写题:以某一部文学名著为范围,从备选人物中选填与某一情节相关的人物。
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二、2013中考名著复习方法“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书笔记。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图书和报刊。
为了强化名著阅读,各地市已将名著阅读列入中考考查的范围,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复习“名著阅读”已势在必行。
名著复习方法:1、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例(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名著阅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几部名著的基本容2、熟悉考试尤其是中考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重点与基本题型3、积累相关知识,从容面对相关考试第一课时学习容【考点疏理】从名著考查涉及的容来看,此类题主要考查名著的名称、名著的作者、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容提要以及从作品中得到的启发等。
从考查的形式看,主要有:名著常识填空、根据有关情节撰写对联、针对某一部名著展开辩论、制作名著推荐卡、名著访谈录、名著仿写、读名著谈阅读体会以及课外名著拓展阅读等形式。
考题讲究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考试题型】(一)常识类(涉及作品名称、作者、人物、情节等)1、填空式例1:《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
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基)罗、列夫 ?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卡片式例 2:某同学用表格形式做读书卡片时,遇到了困难,请帮助他把表格填充完整。
作品作者精彩情节《水浒》施耐庵__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__ _《在烈日和暴雨下》 _老舍__《骆驼祥子》 _《威尼斯商人》_莎士比亚__法庭审判契约纠纷案(二)概述类(涉及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容等)3、对联式例3: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西游记》: __眼明心亮,悟空打死白骨精《水浒传》:_情深义重,鲁达大闹野猪.4、辩论式例4:某校初三( 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初三语文复习名著解读必备技巧在初三语文复习中,名著解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名著中的文学细节、主题思想以及人物形象等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三语文复习中名著解读的必备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选择适合的名著在复习名著解读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
初三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名著非常丰富,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阅读基础,选择一两本自己较为熟悉并感兴趣的名著进行深入解读。
二、关注文学细节在进行名著解读时,要注重捕捉文学细节,例如描写手法、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
这些细节往往能够揭示出作品的特点和作者的意图。
比如,《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玩笑、谐音、隐喻等手法来描写情节和人物,这些手法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因此,学生在解读名著时,要仔细品味这些文学细节所蕴含的意义。
三、把握主题思想名著中的主题思想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思考。
在解读名著时,要关注作品的主题,并深入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义。
以《西游记》为例,该作品以孙悟空等主要人物为代表,通过他们的奋斗和成长,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学生在解读名著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解读。
四、人物形象的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核心,也是名著解读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解读名著时,要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可以从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剖析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宋江等人物通过不同的行动和选择,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英雄的形象。
学生在解读名著时,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背后的价值观。
五、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名著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借助集体智慧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可以通过和同学一起组织读书会、参加课堂讨论以及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形式,展开对名著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