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 格式:xls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
摘要:介绍了某道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及配合比设计过程,总结出当驼峰骨料给目标配合比带来困难而工程区附近又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料源时,可以考虑通过改装拌和楼来改善骨料级配。
通过大量试验,给出了粘结层AC220 型和磨耗层AC214 型沥青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及最佳沥青含量,这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试验还证明,对于酸性骨料,在矿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可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
利用美国ASTM D4867 标准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方法既简便又切合实际,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料;驼峰;沥青混合料;水损害中图分类号:TU528142 文献标识码:A1 沥青混凝土设计要求某道路工程位于非洲加纳。
从起点11 + 425 至23 + 125 是双层沥青混凝土,设计路面宽度为14.0m。
路面结构形式为6cm 粘结层+ 4cm 磨耗层,路面基层是规格为0~40mm 的级配碎石,碎石厚度为20cm。
从23 + 125 至40 + 829 是双层沥青表面处置,设计宽度为7.0m。
该工程基层级配碎石、沥青表面处置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石料都是花岗岩,石料场距离该工程起点49km。
沥青混凝土所用的沥青是从科特迪瓦进口的60/ 70 壳牌沥青。
该工程沥青混凝土粘结层和磨耗层的级配要求范围见表1。
骨料最大粒径分别是20mm 和14mm ,相当于我国道路沥青混凝土的AC20 和AC13[1 ] ,但级配范围比我国的偏上,细料相对多一些。
表1 粘结层和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粘结层和磨耗层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要求如下:击实次数均为两面各75 次;稳定度大于8kN ;流值2~4mm;空隙率3 %~5 %;沥青含量4.5 %~5.5 %;粘结层饱和度为60 %~75 % ,磨耗层为65 %~75 %。
现场沥青混凝土压实后的空隙率要求是6 %~8 %。
按试验室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为4 %计算,现场的压实度应控制在96 %~98 %之间。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样例一、实验目的1.掌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研究不同材料的配合比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确定适合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以提高路面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二、实验原理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根据所用材料的特性和路面使用要求,在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要求下,合理配置矿料、沥青和其他材料的比例;2.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主要包括矿料筛分试验、混合料沥青含量试验和骨料沥青拌和试验。
三、实验步骤1.矿料筛分试验:(1)按照要求取样,将试样放入试验筛,进行筛分;(2)记录通过每个筛孔和在每个筛孔上未通过的试料质量,计算矿料通过率。
2.混合料沥青含量试验:(1)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料试样;(2)在温度为60℃±1℃下,加入一定质量的煮沥青,并充分混合;(3)将试样铺平,用空气干燥至质量恒定;(4)称取试样质量,计算混合料沥青含量。
3.骨料沥青拌和试验:(1)根据配合比确定骨料种类及其不同粒径的用量;(2)将骨料和沥青进行拌和,使其均匀混合;(3)冲击试验块的制作:将拌和均匀的料放入冲击试验模具中,进行冲击压实,并制作试样;(4)试样养护:将试样放置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养护;(5)试样强度测试: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强度测试,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各项指标,并进行分析。
具体数据如下:1.矿料筛分试验结果:(1)筛孔直径(mm):5, 10, 20, 40, 60;(2)通过率(%):95.3,87.2,72.5,62.8,42.12.混合料沥青含量试验结果:(1)混合料质量(g):600;(2)煮沥青质量(g):200;(3)试样质量(g):320;(4)混合料沥青含量(%):62.53.骨料沥青拌和试验结果:(1)骨料种类:石子、砂子;(2)石子质量(g):800;(3)砂子质量(g):400;(4)沥青质量(g):300;(5)试样强度(MPa):2.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通过矿料筛分试验可以得出沥青混凝土中不同粒径矿料的通过率,以及骨料沥青拌和试验可以确定不同材料的质量。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标准实验方法,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包括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采用某品牌沥青,集料为碎石、砂、矿粉等。
2. 实验仪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马歇尔试验仪、车辙试验仪、冻融劈裂试验仪、孔隙率测试仪等。
3. 其他材料:标准砂、矿粉、水、油石比等。
三、实验方法1. 马歇尔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马歇尔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
2. 车辙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车辙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3. 冻融劈裂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4. 孔隙率测试: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孔隙率测试,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
四、实验步骤1. 拌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沥青、集料、矿粉等材料进行拌和,确保混合料均匀。
2. 马歇尔试验:a. 取一定量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马歇尔试验。
b. 测试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
3. 车辙试验:a. 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铺设。
b. 在规定温度下,用车辙试验仪进行车辙试验。
c. 测试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4. 冻融劈裂试验:a. 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铺设。
b. 将铺设好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冻融处理。
c. 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5. 孔隙率测试:a. 取一定量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孔隙率测试。
b. 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歇尔试验结果:- 密度:2.41g/cm³- 稳定度:6.5kN- 流值:28mm结果分析: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均符合规范要求。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研究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以及对影响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的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关键工艺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引言:公路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确定级配范围、优选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到各项性能参数合格的试验数据,并对其进行验证后才能用于指导沥青路面的施工,是施工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规范的核心内容,保证路面使用的性能和安全。
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原材料控制1.1.1粗集料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可以采用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矿渣等。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且无风化、不含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当使用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岩石轧制的粗集料时,若达不到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等级的要求,必须采取抗剥落措施。
工程中常用的抗剥落剂;用干燥的生石灰、消石灰粉或水混作为填料的一部分;或将粗集料用石灰浆裹覆处理后使用等。
1.1.2细集料用于拌制沥青混凝土的细集料,可以采用天然砂、机制砂或石屑。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用量不超过20%。
机制砂或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范围,应与沥青有良好的黏结能力,如采用粘附性较差的天然砂或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细集料时,应有抗剥落措施。
1.1.3填充料沥青混凝土中常用的填料大多采用石灰岩或憎水的强基性岩浆岩,加工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填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沥青和填料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沥青和组成的沥青胶浆,是沥青混合料中生要的组成部分,对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有直接影响。
1.1.4沥青沥青是一种典型的有机胶凝材料,在混合料中起黏结作用,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感温性材料,在配合比设计中要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等级标号的沥青。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的研究摘要:结合施工实际,阐述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配合比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空隙率;饱和度中图分类号:U414.1 文献标识码:A沥青混凝土是我国路面面层采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
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路面中,90%以上的路面为沥青路面。
沥青面层既是道路的功能层,也是基层的保护层和车辆荷载的传递层,其费用一般占道路总体投资的30%~50%。
由于沥青面层在道路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性能的复杂性,使其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都具有自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因此,研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找出合理的设计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验和验收指标,对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现行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1997)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199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作出了明确要求,见表1。
说明:第一,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稳定度可降低1kN;第二,Ⅰ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为2%~6%;第三,当沥青碎石混合料在60℃水溶液中浸泡即发生松散时,可不进行马歇尔试验,但应测定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第四,残留稳定度可根据需要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或真空饱水浸水马歇尔试验;第五,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宜符合表2要求。
上述技术指标中,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所规定的项目有一些出入:设计规范中对残留稳定度的规定与年降雨量有关,而施工规范的规定比较笼统;设计规范对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作出了要求,而施工规范中未涉及;设计规范对SMA的技术要求作出了基本要求,但对矿料未提出要求,而施工规范中未涉及SMA的任何资料。
这一方面说明规范的制定缺乏一致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规范的修改不及时,导致在执行规范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矛盾。
2现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指标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均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提出了进行车辙试验验证的要求。
近年来,沥青路面在公路面中占居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迅速增长,车速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发生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前修后坏,有的使用周期达不到设计年限。
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面层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本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一探讨。
1 、级配类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一般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以下简称《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和《公路工程集试验规程》(JTJ058—2000)。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由此分析,厚度一定的沥青面层,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低要求选择级配类型,则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普遍偏大,何况还有0~5%的颗粒超过最大粒径,这样势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带来难以解决的施工难度,如摊铺机的熨平板易拉动大粒径的骨料,尤其比最大粒径大0~5%的超粒径骨料。
若采用细料弥补,易破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级配,使局部部位的面层压实度难以控制,或使沥青混凝土面层空隙率偏大,渗水严重等。
濮阳市的沥青路面结构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4cm+3cm的厚度组合模式,这种组合模式对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
4cm的下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超过25mm,3cm上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15mm;根据近年来濮阳地区路面所用材料的情况,经调查、试验、分析、比较可知,下面层的选择余地较宽,多采用AG-201级配类型。
而上面层混合料型的选择非常困难。
3cm厚的上面层,按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选择AC-10I型较合适,AC-10I型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方案1.1试验目的根据设计规定的技术要求,对选定的原材料进行多种配比试验,选出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确定适用于现场试验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1.2试验内容(1)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试验;(2)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的选择试验;(3)沥青混凝土物理力学及变形性能试验;(4)确定沥青混凝土标准配合比;(5)沥青玛蹄脂试验。
1.3试验程序及方法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室内试验和设计遵循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和设计准则,所有试验按沥青混凝土试验的有关规程、规范进行,试验方法按《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试行)》SD22O-87执行,并参照《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DL/T5363-2006和《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362-2006进行。
⑴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性能试验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密度、含蜡量、脆点、含水量、溶解度、闪点、薄膜烘箱试验、四组分分析、粘度试验。
粗骨料:密度、吸水率、磨耗损失、针片状、超逊径、耐久性与沥青的粘附力。
细骨料:密度、吸水率、坚固性、石粉含量、含泥量、水稳定等级、有机质含量、轻物质含量、超径。
矿粉:密度、含水率、亲水系数、细度。
⑵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的选择矿料级配指数分别为0.25、0.35、0.4,固定矿粉用量为12%,沥青用量分别为6.2%、6.4%、6.6%、6.8%、7.0%拌制沥青混合料,按试验规程要求制备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试验和检测:①沥青混合料外观评定;②沥青混凝土密度、容重、孔隙率、渗透系数;③马歇尔稳定度、流值试验。
分析试验成果,选定固定矿粉用量不同级配指数下的沥青混凝土最佳沥青用量。
矿粉级配指数选定为0.25、0.35、0.40,固定沥青用量,选择填料浓度为2时矿粉用量为基准,并±0.5%、±1%进行波动,进行五组不同矿物用量的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试验内容包括:①沥青混合料外观评定;②沥青混凝土密度、容重、孔隙率、渗透系数试验;③马歇尔稳定度、流值试验。
近年来,沥青路面在公路面中占居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迅速增长,车速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发生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前修后坏,有的使用周期达不到设计年限。
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面层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本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一探讨。
1级配类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一般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以下简称《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和《公路工程集试验规程》(JTJ058—2000)。
我国现行搜索规范规定,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由此分析,厚度一定的沥青面层,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低要求选择级配类型,则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普遍偏大,何况还有0~5%的颗粒超过最大粒径,这样势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带来难以解决的施工难度,如摊铺机的熨平板易拉动大粒径的骨料,尤其比最大粒径大0~5%的超粒径骨料;若采用细料弥补,易破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级配,使局部部位的面层压实度难以控制,或使沥青混凝土面层空隙率偏大,渗水严重等。
濮阳市的沥青路面结构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4cm+3cm的厚度组合模式,这种组合模式对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
4cm的下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超过25mm,3cm上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15mm;根据近年来濮阳地区路面所用材料的情况,经调查、试验、分析、比较可知,下面层的选择余地较宽,多采用AG-201级配类型。
而上面层混合料型的选择非常困难。
3cm厚的上面层,按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选择AC-10I型较合适,AC-10I型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
浅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简述了沥青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要求、选取,以及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bstract: describes the asphalt concrete material requirements of each component, selection, and asphalt concrete proportioning design method.Keywords: asphalt concrete, mix, design沥青混凝土是有一定比例的各种粗、细集料、填充料(矿粉)、胶结料(沥青)组成,是一种弹-塑-粘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快捷,能及时开放交通,可分期改造和再生利用,经济耐久;路面平整且有一定的粗糙度、较好的抗滑性,能减震降噪,舒适性较高,行车比较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在公路路面中占主导地位,这就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及各种材料的级配好坏又直接影响到配合比的使用。
沥青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选取。
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过程中,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工程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防止因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而造成损失的情况发生。
1.1、选材原则:经济性好,结合环保因地制宜,同时必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简称《规范》)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相关要求。
1.2、沥青:在道路工程中,主要应用道路石油沥青。
沥青路面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的等行车速度慢得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 - 字数作文】第一篇、沥青,配合比试验沥青配合比验证报告集料常规性能试验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四种碎石粗、细集料原材料常规性能试验结果:1碎石采用宝腾碎石厂沥青试验配合比优化与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宝腾碎石场AC-25宝腾碎石AC-25级配原材料组成为:宝腾碎石粗、细集料、矿粉、改性沥青,掺0.3%的3#沥青抗剥离剂。
碎石AC-25筛分结果与矿料合成情况见下表2矿料级配合成曲线图如下图2.2.1-1所示。
碎石AC-25合成级配曲线矿料级配优选根据各档集料的密度、吸水率及相应的用量比例,可计算出各合成集料的性质,并由Superpave集料结构设计软件获得各初试级配推荐的初试油石比,如表2.2.1.1-1:矿料合成级配混合集料的密度及初试油石比最佳油石比优选在矿料级配优化的基础上,以程序软件推荐的最佳油石比为起点,增加+0.3%、+0.6%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最佳油石比的优选,AC-25的马歇尔击实试验结果见下表所示3从图中可以得出:击实密度最大时油石比a1=4.3;稳定度最大时油石比4a2=4.0;设计空隙率4.5%时油石比a3=4.2;设计饱和度范围中值a4=4.0; OAC1=(a1+a2+a3+a4)/4=4.13;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设计空隙率最大值6%时取得OACmin=4.0;设计饱和度取上限70%时取得OACmax=4.4;OAC2=(OACmin+OACmax)/2=4.20计算得:最佳油石比为 OAC=(OAC1 +OAC2)=4.16;取整得OAC=4.2%;换算成沥青用量为4.0%。
最佳油石比验证通过不同油石比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性能,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2%,在该油混合料性能验证2.2.1.4 志宏AC-25配合比设计根据取样的集料、矿粉、沥青等原材料,按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和沥青混合料评价标准进行室内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最佳油石比为4.2%(沥青用量4.0%);各档集料的比例为:经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验证,各项指标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工地目标配合比设计,并为生产配合比提供设计依据。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沥青混凝土是由沥青、矿料和适量的添加剂按一定配合比混合而成的一种道路材料。
在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广泛应用于路面结构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和防水性能。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沥青、矿料和添加剂在混合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沥青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起到粘结和胶凝矿料的作用。
沥青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来确定。
常用的沥青有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沥青,其用量在配合比中也会有所差异。
矿料是沥青混凝土的骨料部分,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主要由破碎的石料组成,常用的有碎石、砂石等。
细骨料主要由砂状材料组成,常用的有天然砂、人造砂等。
矿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
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改性剂、增粘剂、增稠剂等。
添加剂的使用量和种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确定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时,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要求、环境条件和材料的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配合比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沥青含量: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沥青的含量密切相关。
沥青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过软,容易变形和损坏;沥青含量过低则会影响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沥青含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2. 骨料配合比:骨料的粒径和配合比对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粗骨料的含量应占总骨料的60%~80%,细骨料的含量应占总骨料的20%~40%。
同时,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添加剂的使用量和种类: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如增加抗水损失能力、改善抗龟裂能力等。
但添加剂的使用量不能过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控制。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和环境因素对配合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