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分配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4
试述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概念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假设条件(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
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上林赋原文及翻译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介绍文段翻译《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把分配问题作为论述的中心,运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起来的抽象法。
李嘉图认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个人利益,是追求个人功利,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而个人追求个人利益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他实际上是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立场上,把资本家追求利润的个人利益与生产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和社会进步看作是一致的。
他的研究方法带有形而上学的片面性,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看作是永恒的、不变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全书分为32章,结构比较松散。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完全包括在前六章中,其他各章则是李嘉图理论原则的运用或是对其原理的解释和补充。
第一章论价值,还论述了工资、利润,第二章论地租。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工资、利润和地租,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他还论述了货币理论、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赋税的一般原理和原则。
该书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出了重要发展,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完成阶段。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把分配问题作为论述的中心,运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起来的抽象法。
Based on the utilitarianism of Jeremy Bentham,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places distribution in the centre of discuss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stract method of classical plutonomy.李嘉图认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个人利益,是追求个人功利,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而个人追求个人利益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大卫·李嘉图经济思想研究摘要:大卫·李嘉图,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派。
劳动价值论、分配学说以及比较优势学说是其代表理论,其中,他的劳动价值论在新古典兴起之后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但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自由贸易的贡献却是不朽的。
关键词: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学说分配理论一、简介(一)生平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
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李嘉图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童年所受教育不多,曾随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活动,16岁时便成了英国金融界的知名人物。
在经济理论方面,大卫·李嘉图算是以为大器晚成的奇才。
1799年,他27岁的时候,才第一读到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并开始受它影响影响,激发了他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其研究领域主要为货币和价格,对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研究。
他热心参与英国当时突出的经济问题:“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辩论。
(二)主要代表作及理论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阐述了他的税收理论。
李嘉图的著作不像斯密那样结构严谨,行文没有斯密那样流畅,词句也不如斯密那样华美,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更为精炼的理论架构,更加贴近现实的语言与例证,全面论述了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使他成为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9世纪初叶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他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人类经济万年史】178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时期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在英国产业革命进程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1817年,李嘉图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出身于伦敦一个交易所经纪人的家庭,从14岁起他跟随父亲从事交易所的活动,并在25岁左右成为拥有百万英镑的大资产者。
1799年,李嘉图阅读了亚当.斯密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从此,他对政治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李嘉图最早的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著是关于货币银行的问题。
李嘉图的第一篇经济论文是《黄金的价格》,匿名发表在1809年8 月29日的英国《晨报》上,并在此基础上于1810年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书名为《金块价格高昂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
这本小册子在短期内再版了多次,使李嘉图博得货币流通理论家的声誉。
1811年,李嘉图发表了《答博赞克特先生关于金块委员会报告的具体意见》,1816年发表了《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通货的建议》。
李嘉图在其关于通货问题的论著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尖锐批评英格兰银行的政策,要求制止通货膨胀,恢复银行券的兑付。
当时,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阶级正围绕《谷物法》的存废进行激烈争执,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
1815年,李嘉图出版了《论谷物低价格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证明限制进口的不适宜:兼评马尔萨斯最近的两本著作<地租的性质和发展的研究>和<对限制外国谷物进口政策的看法和根据>》。
在这本著作中,李嘉图对于马尔萨斯维护土地贵族阶级《谷物法》的论调进行批判,指出《谷物法》引起的谷物价格上涨将导致利润降低,使普通居民生活状况恶化,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1817年,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利益' 的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税收思想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其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他的财政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这部著作之中,该书被誉为继斯密《国富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学巨著。
李嘉图的财政税收理论虽不像斯密那样完整和系统,但他对税收问题作了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虽与斯密是一脉相承,却也有其独到之处。
他在税收理论上有很多独树一帜的见解,其基本内容可概括如下:(1)赋税的性质和来源。
李嘉图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税收看作是被国家占有运用的一定数量的劳动产品,认为赋税是劳动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是一种转来收入,从而说明了税收与经济的本质联系。
他指出:“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它最后总是由该国家的资本中或是由该国的收入中支付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27页)。
(2)赋税的经济影响。
①赋税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李嘉图认为,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因而从总体上看,税收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他说:“如果没有赋税,资本这种增加还会更多得多。
凡属赋税都有减少积累能力的趋势。
赋税不是落在资本上面,就是落在收入上面。
如果它侵占资本,它就必然会相应地减少一笔基金,而国家的生产性劳动的多寡总是取决于这笔基金的大小的。
如果它落在收入上面,就一定会减少积累,或迫使纳税人相应地减少以前的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非生产性消费,以便把税款节省下来。
但是,赋税的巨大危害倒不在课税的目的的选择,而在于整个来说的总效果”(同上,第128—129页)。
李嘉图还进一步指出,来自资本的赋税比来自收入的赋税对生产更有害。
如果赋税落在资本上,人民原来决定用在生产性消费上的基金将会因此受到损失。
李嘉图在阐述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时,还指出赋税会造成利润率下降,从而导致资本转移的倾向。
他说:“如果谷物的价格不能按课税总额提高,农业利润就会低于一般利润水平,资本就会寻找更为有利的用途”(同上,第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