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过华清宫杜牧(精)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杜牧《过华清宫》的意思及赏析杜牧《过华清宫》的意思及赏析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按顺序。
4一骑: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从长安眺望骊山,佳木葱茏、枝繁叶茂,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山上的层层宫门次第打开了。
飞奔的驿马让道路上尘土飞扬,深宫中的杨贵妃不禁破颜一笑,没有人知道,这是为她专门从涪州运来的新鲜荔枝。
【冲突之美】这首诗中蕴含了两个冲突:一个是唐朝的宫殿在长安,但是使者却“回望长安”,另有去向;另一个是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本来没有联系,为何放在一起。
解一开了这两个冲突,也就读懂了这首诗。
第一个冲突的答案是:唐明皇不在京城批阅奏章,妃子也不在后宫,他们正在骊山行乐。
第二个冲突的答案则是:八百里加急送的不是十万火急的公文,而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两个冲突,将安史之乱前的帝王荒唐,写的入木三分。
【赏析】我们也要学会和杜牧一样,把答案放在最后揭晓。
这样更能吸引人的兴趣,也能让读者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不过,我们之前埋下的问题,要是能够吸引读者的,也就是要与文章密切相关的,就像这里的“无人知是荔枝来”,一下子说出了全部的秘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启示】苏轼在《荔枝叹》中说: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杨贵妃引发的悲剧,不仅是李唐王朝的王位动摇,更是让黎民百姓深受其害。
不过这些诗文都成了“事后诸葛”,不能改变当时的情况,唯一的作用,就是警告后来人:不管事贵为天子还是普通百姓家庭,永远不要放纵和溺一爱一家人。
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过华清宫是杜牧的一首成名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过华清宫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全文翻译: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快马扬尘飞奔而至,妃子破颜一笑,没人知道,这是千里传送荔枝来。
过华清宫对照翻译:长安回望绣成堆,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快马扬尘飞奔而至,妃子破颜一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没人知道,这是千里传送荔枝来。
【《过华清宫》教案】【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的】一、诵读;二、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意;二、准确掌握字词意思;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长安回望绣成堆”【学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意;2、了解背景材料,包括作者信息;3、疏通全文,了解大意;4、复习以前接触过的作者的.诗文。
课堂教学一、导入课文:杨贵妃是哪位皇帝的宠妃大家都知道吧?(唐玄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了解唐玄宗是什么样的皇帝,还有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现象的。
二、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又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路过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误国所作。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
据史书记载,许多差官因为帮杨贵妃运送荔枝,都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四、范读全诗:要求:注意听朗读时的感情,同时注意停顿特点——七言绝句2、2、3顿或4、3顿。
五、研习课文。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通过对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这一事件的描写,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起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写诗人在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
“山顶千门次第开”,写诗人在山顶上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宫门依次打开。
“次第”,有依次、逐一的意思。
这两个句子,对仗工整,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和华清宫的奢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杨贵妃笑逐颜开的情景。
“一骑红尘”,写的是使者快马加鞭,尘土飞扬;“妃子笑”,写的是杨贵妃看到使者送来的荔枝,喜笑颜开。
“无人知”,写的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了给杨贵妃送荔枝。
这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深刻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因为这荔枝是用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小见大:这首诗通过描写杨贵妃吃荔枝这一事件,反映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2. 对比鲜明:这首诗通过“一骑红尘”与“妃子笑”的对比,深刻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
过华清宫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杜牧〔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
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
过华清宫是杜牧的一首成名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过华清宫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全文翻译:
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
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快马扬尘飞奔而至,妃子破颜一笑,
没人知道,这是千里传送荔枝来。
过华清宫对照翻译:
长安回望绣成堆,
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快马扬尘飞奔而至,妃子破颜一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没人知道,这是千里传送荔枝来。
《过华清宫》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第一首诗通过描写唐玄宗逃奔西蜀时,杨贵妃笑迎探使的场景,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同时也暗示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唐朝的衰落。
诗的前两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描绘了骊山的美丽景色和华清宫的壮丽景象,暗示了唐玄宗的奢华生活。
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则通过描写杨贵妃笑迎探使的场景,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同时也暗示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唐朝的衰落。
第二首诗主要从侧面着手,通过描写安禄山向唐玄宗和杨贵妃献舞的情景,暗示了安禄山的野心和唐玄宗的昏庸。
诗的前两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描绘了新丰一带的景象,暗示了安禄山的势力范围。
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通过描写安禄山在华清宫献舞的场景,暗示了安禄山的野心和唐玄宗的昏庸。
第三首诗则是对前两首诗的补充和深化,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游乐生活,进一步揭露了他们的荒淫无道和唐朝的政治腐败。
诗的前两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描绘了唐朝的繁荣景象和唐玄宗的奢侈生活。
后两句“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则通过描写安禄山在华清宫献舞的场景,进一步揭露了唐玄宗的昏庸和唐朝的政治腐败。
这三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成为了唐代咏史诗的佳作。
它们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揭示了唐朝的政治腐败
和社会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同时,这些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过华清宫原文及赏析过华清宫原文及赏析原文: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这春天的月夜里,只听见乌鸦哀啼,帘幕长垂,阻隔着寂寞的宫花。
云雾缭绕,红色的窗格显得很暗淡,阶石断裂,钱形的紫苔歪歪斜斜。
当时玉碗里兴许还留有剩酒,银灯恐怕也亮着,外面围着薄纱。
蜀王出奔还没有消息的时候,泉边上就已经长出了水芹的嫩芽。
注释⑴华清宫:唐宫殿名。
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麓,其地有温泉。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建汤泉宫,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温泉宫。
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再行扩建,改名华清宫。
天宝十五载(756年)宫殿毁于兵火。
⑵御花:宫苑中的花。
⑶朱络:红漆的窗格子。
一说,为挂在屋檐下防鸟雀的红色网络。
⑷紫钱:紫色像钱形的苔藓。
明何景明《画钱赋》:“松团碧盖,苔断紫钱。
”⑸玉椀(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
一作“玉碗”。
残露:残余的露水,此指残余的酒。
⑹点:点亮。
一作点污之意,意思是灯纱上已经染上了斑点。
⑺蜀王:指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叛军猛攻长安,李隆基急急逃到蜀地去避难,诗人因此叫他是“蜀王”。
近信:新消息。
⑻泉:指温泉,即华清池。
芹:即水芹,夏季开白花,性喜温暖潮湿,茎叶可作蔬菜。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
诗人从各个角度,描绘昔日繁华富丽的华清宫而今荒凉破败的景象,暗寓讽刺和感喟之意。
首句写华清宫春夜的凄凉可怖气氛。
在月色明媚的春夜,当年华清宫车马合背,宫女如云,灯烛辉煌,歌吹沸天。
中唐诗人韦应物这样描写:“玉林瑶雪满寒山,上昇玄阁游绛烟。
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背溢四鄽。
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
朝廷无事共欢宴,美人丝管从九天。
”何等盛况,何等排场。
然而,“繁华事散逐轻尘。
”(杜牧《金谷园》)而今唯有一轮清冷的春月,照着这荒无人迹的宫苑;从黑黝黝的丛林里,传来阵阵寒鸦的哀鸣。
一片凄凉冷落。
次句写诗人隔着积满尘土的窗帘,看到宫花仍旧迎春盛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原文与赏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本题这三首诗讽刺唐玄宗的骄奢淫逸,居安忘危。
用七绝咏史是杜牧的特长。
华清宫在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上面,原称温泉宫,天宝六年(747),改名华清宫。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导致天宝十四载(755)的安史之乱。
而他的旧闻逸事,成为盛行于当时和后来的话题以及文学创作的题材。
先看第一首。
首句看似平直,却耐人寻味。
诗人路经华清宫到长安,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从长安回头望骊山,景色美不胜收。
骊山右是东绣岭,左为西绣岭,因为唐玄宗时栽上林木花卉,宛如锦绣而得名。
这一“绣”字,语意双关。
其中有对骊山景色的赞美,也蕴涵着对玄宗骄奢的指责。
后面“成堆”二字,既说明骊山到长安距离不近,偌大的两座山岭在回望中居然成了两堆锦绣。
这句诗也表明诗人一路上思潮翻腾,在思想上掀开了历史的一页。
后三句集中在传送荔枝一点上做文章,构思精巧,匠心独具,充分体现杜牧择取史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能力。
第二句来得突然,一下子造成一种悬念。
骊山上面平时紧闭严防的一道道宫门突然依次打开。
究竟为了什么呢?使人神秘莫测,疑窦横生。
第三句更叫人迷惑不解,只见远处一骑奔突而来,快马加鞭,飞尘滚滚。
是有了敌情或发生了重大事故,来向皇帝告急吗?可杨贵妃却在会心地笑,是怎么回事呢?末一句道出了秘密所在,原来是为杨贵妃送来了荔枝。
杨贵妃爱吃鲜荔枝。
荔枝夏天成熟,容易变质,唐玄宗为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特命人从四川、广东远程飞驰传送。
苏轼在《荔枝叹》中大有感慨地写道:“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这种穷奢极欲的享受太不得人心。
“无人知”除唐玄宗、杨贵妃等人外,谁都不知道。
这三字深刻而又含蓄。
这是杜牧胜人一筹之处。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唐诗鉴赏《过华清宫绝句》杜牧唐诗鉴赏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诗鉴赏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
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4220·《唐诗鉴赏大典》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
“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杜牧《过华清宫》古诗和词语解释及赏析杜牧《过华清宫》古诗和词语解释及赏析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文解释】一: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
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的南方运来的鲜荔枝。
二: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扬起的尘土飞扬,只为赢得杨贵妃那一笑。
却没人知道那快马加鞭送来的是杨贵妃最爱的荔枝。
【词语解释】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次第:按顺序。
一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赏析一】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
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
杜牧的过华清宫赏析杜牧的过华清宫赏析杜牧唐七言绝句:《过华清宫》原文: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参考注释: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②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③次第:按顺序。
④一骑:指一人一马。
⑤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⑥探使:帝曾使探试探安禄山反否,使受安金,言不反。
⑦乱拍:安禄山肥,但能在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宫人拍节乱。
杜牧唐七言绝句:《过华清宫》赏析: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
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
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过华清宫》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过华清宫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华清宫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全文翻译: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快马扬尘飞奔而至,妃子破颜一笑,没人知道,这是千里传送荔枝来。
过华清宫对照翻译:长安回望绣成堆,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快马扬尘飞奔而至,妃子破颜一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没人知道,这是千里传送荔枝来。
【赏析】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全诗从“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
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
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唐杜牧翻译过华清宫唐杜牧翻译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注释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知是:一作“知道”。
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过华清宫》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欢迎阅读。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
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杜牧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
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1.回望铺垫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古诗_作者杜牧_古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及注释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注释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宣城見杜鵑花
李白
過華清宮
杜牧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贈汪倫
李白
贈別
〈二之一〉
杜牧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絕句
杜甫
贈別〈二之二〉
杜牧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遣懷
杜牧
歧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赤壁
杜牧
題烏江亭
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寄人
張沁
己亥歲
曹松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離思
元稹
隴西行
陳陶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逢入京使
岑參
不第後賦菊
黃巢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集靈臺之一
張祜
祭灶詩
呂蒙正
日光斜照集靈台,紅樹花迎曉露開;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昨夜上皇新授籙,太真含笑入簾來。
玉皇若問人間世,亂世文章不值錢。
集靈臺之二
張祜
雲
來鵠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閒處作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