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高级操作系统》课程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4
《高级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01400115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严飞任课教师(团队成员):张立强、王鹃课程中文名称: 高级操作系统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课程类型:研究方向必修课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2授课对象: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课程性质《高级操作系统》是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研究方向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详细讲授了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实现关键技术、一致性模型、崩溃恢复、并发控制、分布式文件系统、安全与容错、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布式系统的抽象、设计和实现技术,以及在构建系统中如何汇聚资源,构造快速、可扩展和容错的分布式系统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的作用,为社会输送培养优秀的系统安全人才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九大部分组成:(一)绪论 (2学时)1.分布式系统的分类2.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3.分布式软件服务模型4.分布式系统的特点5.分布式系统中的设计问题(二)分布式操作系统中的关键技术(4学时)1.远程过程调用2.交互系统中的线程问题3.分布式系统中的时序问题4.故障检测(三)一致性模型(4学时)1.顺序一致性模型2.松弛一致性模型3.最终一致性模型4.因果一致性模型(四)崩溃恢复与日志(2学时)1.崩溃的概念2.崩溃恢复技术3.日志技术(五)并发控制(4学时)1.并发事物的概念及特点2.串行化与两段锁3.多版本并发控制(六)分布式共识(4学时)1.2PC协议的引入2.2PC协议3.2PC实例4.故障容忍与共识5.具有故障容忍的分布式共识算法(七)分布式文件系统(4学时)1.文件服务2.远程文件访问的关键技术3.典型分布式文件系统举例(NFS,GFS等)(八)安全与容错(4学时)1.拜占庭问题2.分布式系统安全的设计3.分布式系统安全实例(九)大数据并行处理(4学时)1.MapReduce2.Dryad3.图数据并行处理模型四.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课堂练习及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互动教学等,同时注重知识传授上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能够从该课程的应用领域,逐渐了解到知识点,最后深入到该领域的知识体系,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该研究领域的学习兴趣。
高级操作系统原理基础知识全面解读在计算机领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桥梁,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软件之一。
高级操作系统则进一步扩展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性,为计算机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文将对高级操作系统原理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解读。
一、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和应用程序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合理分配和调度这些资源,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利用率。
2.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管理机制实现对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操作,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并确保它们能够良好地协同运行。
3. 文件系统管理: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系统管理机制实现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等操作,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方便的文件访问接口。
4. 设备管理:操作系统通过设备管理机制实现对各种外部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输入输出设备、通信设备等。
二、高级操作系统的特性高级操作系统相比传统操作系统,具有更多的功能和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是高级操作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共享计算机资源,并且能够快速地切换用户之间的上下文,实现多用户的并发访问。
2. 多用户操作系统:高级操作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每个用户都可以运行自己的程序和操作系统。
3. 多任务操作系统:高级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或进程,通过合理的调度策略,实现任务之间的快速切换和共享计算机资源。
4. 虚拟存储管理:高级操作系统通过虚拟存储管理机制,将物理内存和磁盘空间进行映射,扩展了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5. 图形用户界面:高级操作系统提供了直观、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使得用户能够通过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进行操作,而不需要记忆和输入复杂的命令行指令。
课程名称:高级操作系统一、课程编码:21-081202-04-01课内学时:48学分:3二、适用学科专业:软件理论与工程三、先修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四、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高级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掌握高级操作系统的原理、结构、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设计大型系统的能力。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材料自学与课堂讨论六、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1.引论3学时1.1分布式系统的特征1.2分布式系统的总体评价1.3分布式系统的结构1.4分布式系统的资源管理1.5分布式系统的拓扑结构2.分布式通信4学时2.1概述2.2消息传递2.3远程过程调用2.4间接通信3.进程间通信3学时3.1Internet协议API3.2外部数据的表示和整理3.3多播通信3.4网络虚拟化4.分布式协同处理5学时4.1事件定序与时间戳4.2分布式互斥4.3选择算法5.资源管理3学时5.1资源共享5.2资源管理5.3死锁处理6.进程与处理机管理5学时6.1进程和线程6.2进程管理6.3处理机管理7.任务分配与负载平衡4学时7.1任务分配7.2负载平衡7.3动态负载平衡算法8.分布式文件系统3学时8.1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要求8.2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组成8.3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策略8.4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接口8.5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9.命名服务3学时9.1命名方式9.2名字服务器的设计9.3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10.事务的并发控制3学时10.1锁机制10.2乐观并发控制10.3时间戳定序11.分布式事务6学时11.1嵌套事务11.2原子提交协议11.3并发控制12.故障恢复与系统容错3学时12.1事物恢复12.2容错12.3分层故障屏蔽和成组故障屏蔽13.分布式共享内存3学时13.1设计和应用13.2有序一致性13.3自由一致性七、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形式为考查,成绩以百分制衡量。
成绩评定依据:平时讨论30%,论文与讲述40%,编程30%。
《高级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级操作系统英文名称: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课程编号:0812002165课程性质:必修学分/学时:2/32。
其中,讲授20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12学时,实训0学时。
课程负责人: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与应用,操作系统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掌握操作系统的具体实现,在linux内核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源代码集合中抓住主要内容,找到进入Linux内部的突破口,使Linux的源代码适应自己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核级程序的开发,培养学生从内核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软件工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工程知识1.1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
1.2能够应用上述知识去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2 问题分析2.1能够理解并恰当表述工程实际问题。
2.2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
2.3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能够合理解决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3.1 能够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应用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设计并体现创新意识。
3.2 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科学研究及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并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合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并设计实验方案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熟练运用source insight 源代码分析工具。
6个人和团队6.1 能够在团队中正确发挥个人作用。
6.2能够与团队成员保持协调与合作。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高级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和辅导材料,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课堂讲授演示与上机实践结合。
本课程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第一章分布式系统概述1.1什么是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是若干独立计算机的集合,它们对于用户来说就像一个系统。
1.2分布式系统中透明性的种类、定义。
透明性:如果一个分布式系统能够在用户和应用程序面前呈现为单个计算机系统,这样的分布式系统就称为是透明的。
分类:1、访问透明性:隐藏数据表示形式以与访问方式的不同2、位置透明性:隐藏数据所在位置3、迁移透明性:隐藏资源是否已移动到另一个位置4、重定位透明性:隐藏资源是否在使用中已移动到另一个位置5、复制透明性:隐藏资源是否已被复制6、并发透明性:隐藏资源是否由若干相互竞争的用户共享7、故障透明性:隐藏资源的故障和恢复8、持久性透明性:隐藏资源(软件)位于内存里或在磁盘上。
1.3分布式系统中的扩展技术有哪些?(1)隐藏通信等待时间:包括异步通信和减少通信量(2)分布技术:即分割组件,然后分散到系统中,例如DNS和WWW(3)复制技术: 多拷贝1.4 分布式系统的类型。
(1)分布式计算系统(分为群集计算系统和网格计算系统)(2)分布式信息系统(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和企业应用集成)(3)分布式普适系统(如家庭系统、电子健保系统、传感器网络)第二章体系结构2.1四种体系结构样式。
分层体系结构(Layered architectures)(网络通信广泛应用)基于对象的体系结构(Object-based architectures)(特点:松散的组织结构;通过远程过程调用进行通信)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Data-centered architectures)基于事件的体系结构(Event-based architectures)(优点:进程松散耦合)2.2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服务器(server):实现某个特定服务的进程客户(client):向服务器请求服务的进程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一般交互:请求/回复(如下左图)基于无连接协议的客户和服务器通信:高效,但是易受传输故障的影响(无法检测消息是否丢失也无法解释是否发生传输故障)。
《高级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0520201课程名称:高级操作系统英文名称: Advanceed Operating System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硕士学分: 2.5学时: 40开课学期:二开课周次: 1-10开课系及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任课教师及职称:李为副教授先修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适用专业:计算机主要内容:高级操作系统即多机操作系统,而分布式操作系统则是多机操作系统的典型和卓越代表。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配置的一种操作系统。
本课程主要介绍设计和构造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部分实现技术。
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具体内容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特征、结构与拓朴构形;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结构模型、层次划分、控制算法及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分布是式通信机制,包括消息传递、远程过程调用;及基于 Agent 的异步分布式进程通信模型。
第三部分分布式协同处理,具体内容为事件定序与时间戳、分布式互斥及选择算法。
第四部分资源管理,主要介绍分布式资源共享和资源管理策略及其相关的死锁预防与死锁检测的有效方法。
第五部分专门讨论线程及其管理、分布式进程管理的有关问题。
第六部分任务分配和负载平衡。
第七部分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命名服务的有关策略。
第八部分分布式事务及事务的并发控制。
第九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布式共享内存的概念、设计和应用及一致性模型。
第十部分分布式操作系统实例,主要对Mach、Chorus、 Amoeba等系统进行分析与比较。
使用教材:《分布式操作系统》、何炎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分布式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Doreen L.Galli著徐良贤等译机械工业出版教研室意见:系(院、部)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意见:华北电力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学指导书年级、专业:计算机课程名称:高级操作系统自学时间: 10周教材名称:《分布式操作系统》自学学时: 80学时编写教师:李为周学学习内容对应章节习题、思考题、测试题次时(可另附录)18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第一章28分布式通信第二章34分布式协同处理第三章34资源管理第四章44资源管理第四章44进程与处理机管理第五章54进程与处理机管理第五章54任务分配与负载平衡第六章64任务分配与负载平衡第六章64分布式文件系统第七章74分布式文件系统第七章74命名服务器第八章84分布式事物处理第九章84分布式事物处理第九章98故障恢复与系统容错第十章108分布式共享内存第十一章备:授课学时为计划学时的2/3 左右,自学学时为计划学时的 2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