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52.87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一、燃烧的基本原理1.1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源于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同时,燃烧是放热反应,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
1.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其中,燃料是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着火点是燃料被点燃的温度。
1.3 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分为初燃和持续燃烧两个阶段。
初燃是燃料首次点燃,持续燃烧是在初燃后燃料继续燃烧并释放热量。
二、燃烧的反应类型2.1 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充足氧化反应,产生气体和水。
例如,烃类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4)O2 → nCO2 + m/2H2O。
2.2 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导致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气体、水和一定量的碳和一氧化碳。
例如,烃类物质不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2)O2 → nCO + (m/2)H2O。
2.3 明火与隐火明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的过程,如蜡烛的燃烧;而隐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不明显,不易察觉的过程,如气体泄漏导致地下室爆炸。
2.4 奶油燃烧奶油燃烧是指光照射下的燃烧,通常发生在漏油的地方或者食用油、汽油等具有易燃性的液体。
此种燃烧可能会导致火灾,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燃烧的应用3.1 火焰火焰是燃烧产物燃烧所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
不同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焰颜色不同,这是原子或分子在高温下发生辐射激发的结果。
3.2 燃烧的能量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被利用来发电、供暖、照明等。
例如,在发电厂中,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用于满足各行业的电力需求。
3.3 工业生产在化工生产、冶炼、矿山等工业领域,都需要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推动设备运转和生产。
3.4 煤气和油气的利用煤气和油气是利用煤炭和石油燃烧所得到的气体燃料,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能量供应。
燃烧及其利用是九年级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是对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1.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时,并伴有发热和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过程。
2.参与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燃料,主要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3.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燃料、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和足够的温度。
二、燃烧的类型1.全燃烧:燃料完全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2.不完全燃烧:燃料只与氧气部分反应,产生少量的碳氧化物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较少的热能和光能。
3.反燃烧:物质自身反应生成较稳定氧化物。
三、燃烧的方程式1.燃料+氧气→二氧化碳+水+热能2.燃料+氧气→氧化物+热能四、燃烧产物1.燃烧产物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等无害物质,还可能包括一些有毒物质和固体颗粒物。
2.燃烧产物的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
五、燃烧与能源利用1.燃烧是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3.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其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更友好。
六、燃烧与生活1.燃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煤气、汽油、柴油、燃气等。
2.点火器制作火光、炉子加热食物、车辆燃油驱动、电源发电等都与燃烧有关。
3.燃烧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是我们生活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正确使用和管理燃料能够减少事故和环境污染。
七、燃烧实验1.木材燃烧实验:通过将不同木材放入燃烧器中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并比较燃烧产物与燃料的关系。
2.燃烧剂实验:通过使用不同的燃烧剂(如氧气、氯气、氟气等)进行燃烧实验,研究燃烧剂对燃烧反应的影响。
总结:燃烧及其利用是九年级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燃烧是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时产生发热和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过程。
一、燃料及其利用【知识要点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②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①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②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
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打开窗通风,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④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5.缓慢氧化自燃氧化反应人的呼吸中包含缓慢氧化。
(放热)剧烈氧化(发光)二、燃料和热量【知识要点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 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初中化学中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复习攻略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氧化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有__可燃物__、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可燃物与O2接触__,三者缺一不可。
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有:可燃物的__性质__,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和氧气的__浓度__。
3.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硬纸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热水中的__白磷不燃烧__,不久,铜片上的__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__。
(2)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与氧气接触,符合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可以燃烧起来__。
4.灭火的原理:实际上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__其一__就可灭火。
5.灭火的方法:(1)消除__可燃物__或使__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__。
(2)隔绝__氧气__。
(3)使可燃物的温度__降低到着火点以下__。
知识点2: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如:车胎爆炸。
(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炸药爆炸。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和氧气的__浓度__。
3.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如__氢气、一氧化碳、甲烷__)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
4.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如KClO3、KMnO4、NH4、NO3、KNO3等。
5.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
6.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
初中化学燃烧及其利用寒假知识点总结
下载地址:初中化学燃烧及其利用寒假知识点总结.doc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中,燃烧及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涵盖了燃烧及其利用的
一些主要知识点: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产物和火焰的
过程。
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光、热和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这
些条件统称为“燃烧三要素”。
3. 燃烧反应的类型:根据可燃物质的状态及产生的产物,燃烧反应可分为氧化性燃烧、还原性燃烧和完全燃烧等。
4. 燃烧产物及其特征:燃烧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氧化物等。
燃烧产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是燃烧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5. 燃烧的利用: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和工业中。
如利用燃烧
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煮食、发电等。
同时,燃烧还可以用作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如用
燃料燃烧来驱动燃料电池。
6. 燃烧的环境问题:燃烧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以上是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1.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2.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隔绝氧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探究燃烧的条件:酒精灯放置的位置:两者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受热温度相同
4.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5.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如:灯帽盖灭酒精灯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酒精灯着火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都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森林着火前方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关闭燃气灶阀门灭火原理都是清除可燃物
高层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用嘴吹灭蜡烛灭火原理都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例如:人要实,火要虚,这里面的虚就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将煤球变为蜂窝煤这一变化目的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7.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为混合物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8.粉尘爆炸实验: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9.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等;②隔绝O2;如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③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2.其它应用: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D.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拓展:煽风点火、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空气)火上浇油、抱薪救火——增加可燃物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杯水车薪——水太少了,不能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注意事项】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ΔNa2CO3+H2O+CO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人教版)中考化学考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⒉着火点:到达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去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
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到达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知识清单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需满足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条件灭火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即可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但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等;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做饭、取暖、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四、燃料的合理利用1.化石燃料:(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混合物。
其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①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②甲烷的化学性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具有可燃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
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五、能源的利用和开发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可燃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
第七章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考试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二、爆炸(考点二)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考点三)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知识与考点】本单元中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中考探究题的热点之一,另外鉴别甲烷及甲烷的有关性质、化石燃料的组成也是中考的热点。
本单元的中考命题热点还有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命题。
【典型题例】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答案(1)(2)隔绝空气(或O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解析用嘴吹烛火时,空气流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冷空气包围了蜡烛火焰所在的位置,使环境温度低于石蜡的着火点,导致烛火熄灭。
答案:A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解析甲中热水传热给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又与空气充分接触,热水可使白磷达到甚至超过40℃,所以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热水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
燃烧反应知识点总结初中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火焰和放出热的化学反应过程。
常见的燃烧包括木材、煤炭、天然气等物质的燃烧,以及火药、汽油等化学物质的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1. 氧气:燃烧需要氧气参与,促使物质发生氧化反应;2. 初热源:为了启动燃烧反应,需要提供一定的初热源,使物质达到燃点;3. 可燃物质:能够进行燃烧的物质,即可燃物;4. 点燃温度:燃烧开始时,点燃温度是物质开始燃烧时的温度。
三、燃烧的类型1. 明火燃烧:指能够释放出火焰的燃烧,如蜡烛、煤炭等;2. 隐火燃烧:指没有明显火焰,但能够释放出热和光的燃烧,如电灯丝、自燃;3. 热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热化学反应,即可燃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四、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燃烧反应的一般形式:可燃物(C)+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能量;2. 每种物质在燃烧中的质量守恒:燃烧反应中,生成的产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质的质量;3. 气体状态的反应物和产物:饱和状态下氧气和气体状态的化合物不易反应,但是能与大部分物质反应。
五、燃烧反应中的能量释放1. 燃烧反应释放的能量:燃烧反应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2. 燃烧反应所需的能量:燃烧反应需要提供一定的初热源,使反应物质达到燃点,然后反应就可以自行进行。
六、燃烧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反应1. 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即可燃物质和氧气的化合反应;2. 还原反应:氧气在化合反应中被还原为水,而可燃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因此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七、燃烧反应的应用1. 生活中的燃烧:如煮饭、取暖、炖菜、烧物等;2. 工业生产中的燃烧:如燃料、发电、煤气等;3. 军事用途上的燃烧:如火药、导弹、照明弹等。
八、燃烧反应的危害1. 空气污染:燃烧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尾气,其中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产生污染;2. 火灾危害:燃烧反应可能因各种原因引发火灾,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 健康危害:燃烧反应所产生的烟尘、烟雾等物质对人体有害,容易引发呼吸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2020年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考点汇总)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2CO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2、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的燃烧及其利用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燃烧的概念和特征:燃烧是指物质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燃
烧具有明亮的火焰、放热和发光等特征。
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燃料、氧气和着火温度。
没有这三个条件之一,燃烧就无法进行。
3. 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过程中的火焰形态和燃烧产物,可以将燃烧分为明火燃烧和
隐火燃烧两种类型。
4. 燃烧的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燃料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变为热
能和光能。
5. 燃烧产品:燃烧的产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和燃料中的杂质。
不完全燃烧时还会
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燃烧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火的利用:火的利用主要包括烧火取暖、烧火煮食、照明等。
2. 燃烧与能源利用:燃烧是一种能源的转化方式,能够提供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热能
可以用于发电、加热等方面,光能可以用于照明、光电转换等。
3. 燃烧与环境保护: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作用,因此要注意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节能减排: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燃烧产物排放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以上就是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的主要知识点。
2019年中考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可燃性C2H5OH+3O2点燃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中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中考探究题的热点之一,另外鉴别甲烷及甲烷的有关性质、化石燃料的组成也是中考的热点。
本单元的中考命题热点还有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命题。
【典型题例】
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答案(1)
实验1可燃物
实验2与氧气接触
实验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隔绝空气(或O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解析用嘴吹烛火时,空气流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冷空气包围了蜡烛火焰所在的位置,使环境温度低于石蜡的着火点,导致烛火熄灭。
答案:A
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解析甲中热水传热给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又与空气充分接触,热水可使白磷达到甚至超过40℃,所以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热水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
然而热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高于40℃,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
由上面分析容易知道,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而图乙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的产物溶于水中,因此,图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2)③④;②④(3)乙
【巩固练习】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使火烧得更旺。
2.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
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
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4.消防官兵扑灭了特大森林火灾。
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参考答案:
1.(1)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2)移走可燃物(3)充足的氧气 2.(1)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3)用水灭火(其它答案也可)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