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工程措施与特殊地质地段
- 格式:ppt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53
隧道特殊和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方案隧道内主要的特殊地质和不良地质地段为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地段、采空区、高低温地段、高地应力地段、放射性、瓦斯及有害气体地段。
1.断层破碎带施工断层破碎带地段容易发生突水突泥和塌方风险,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地质工作获取的地质信息及施工揭示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判定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范围,制定施工方案和工程措施。
施工方法和措施:按照“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步步为营,稳步前进。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并视围岩情况采用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法或中隔壁法短进尺、弱爆破辅以人工风镐开挖,严控装药量,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合理疏排地下水,加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结构,快速封闭成环,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控制隧道的收敛及拱顶下沉。
施工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工程设计和施工措施,优化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改善围岩结构,提高围岩自稳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2.岩溶发育地段施工岩溶发育地段容易发生突水突泥和塌方风险,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地质工作获取的地质信息及施工揭示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判定溶蚀带和其它富水构造以及施工中可能发生突水、突泥、塌方等施工灾害地段。
施工方法和措施:按照“断面封闭、超前注浆、释能降压、超前支护、快速开挖、加强支护、及时封闭、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优化设计”的原则施工。
开挖采用微台阶法或三台阶七步法短进尺光面爆破,严控装药量,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合理疏排地下水,加强支护结构,快速封闭成环,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控制隧道的收敛及拱顶下沉。
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超前地质钻探,做好防排水,加强洞内外监控量测,将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程设计和施工措施,必要时采用超前帷幕、周边注浆或局部注浆加固围岩并封堵地下水,优化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改善围岩结构,提高围岩自稳能力,加强工艺、工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建筑工程中的特殊地质条件处理在建筑工程中,地质条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特殊地质条件的存在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这些特殊地质条件,以确保工程的成功实施。
任何一个建筑项目在进行之前,都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首先,工程团队需要了解地质构造、土层岩性、地下水位等地质信息,以及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
这些信息将对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在处理特殊地质条件时,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采用浅基础、深基础或增加地基处理等方式。
浅基础适用于地质较好、承载力高的地区,其基础形式包括筏基、扩展基础和悬挂基础等。
而对于地质条件较差、承载力低的地区,通常需要采用深基础,如桩基、桩承台基础等。
增加地基处理则是在原有地基上进行加固和改良,以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另一种常见的处理特殊地质条件的方法是使用地下结构。
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地下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软土地区,可以采用土钉墙、地下连续墙和地下梁等结构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在高地下水位的地区,可以采用排水井、防水层和地下排水系统等措施来保持基坑的干燥和稳定。
特殊地质条件还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渗漏和地表沉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团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地质工程措施。
例如,在高地下水位的地区,可以采用深层抽水井和地下防渗墙等方式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渗透。
对于地表沉降问题,可以采用土体加固、地下注浆和地下爆破等方法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除了上述措施,在处理特殊地质条件时,还需要密切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特殊地质条件往往伴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并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植被恢复、水源保护和土壤防护等。
总之,建筑工程中的特殊地质条件处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常见防治措施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多会碰见各种不利于隧道工程的不良地质环境,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在遇到富水断层破碎围岩、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以及黄土地质这三个不良地质段时候的各种防治措施。
一、不良特殊地址地段概述一、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的概念:(一)不良地质地段不良地质地段是指滑坡、崩塌、岩堆、偏压地层、岩溶、高应力、高强度地层、松散地层、软土地段等不利于隧道工程的不良地质环境。
(二)特殊地质地段特殊地质地段是指膨胀岩地层、断层破碎带、软弱黄土地层、含水未固结围岩、溶洞、岩爆、流沙等地段以及瓦斯溢出地层等二、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害:1、土石坍塌2、隧道支撑严重变形3、衬砌结构断裂三、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工程的一般规定:1、制定完整预案,做好技术、物资、机械储备2、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3、根据预报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4、必须加强量测工作,并及时反馈量测结果四、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注意事项:1.选择施工方法注意事项:选择施工方法(包括开挖及支护)时,应以安全及工程质量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要求、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
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误和增加投资。
施工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
2.加强监控和量测工作3.使用喷锚技术注意事项:(1)爆破后如开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时,应在清除危石后及时喷射混凝土护面。
(2)锚喷支护后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拱架支撑加强支护。
4.采用临时支护时注意事项:(1)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开挖后的围岩压力。
(2)围岩出现底部压力,产生底膨现象或可能产生沉陷时应加设底梁(3)当围岩极为松软破碎时,应采用先护后挖,暴露面应用支撑封闭严密;(4)根据现场条件,可结合管棚或超前锚杆等支护,形成联合支撑(5)支护作业应迅速、及时,以充分发挥构件支撑的作用。
浅析特殊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和措施摘要:本文从特殊土地的分类、工程危害、以及特殊土地基的常用工程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工程施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殊土地工程危害工程处理一、特殊土地的种类特殊土地是指与一般土地工程性质有显著差异的土类,即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
我国幅员辽阔,在土的堆积形成过,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地质历史、物质成分和次生变化对土的性质有重大影响,形成种类很多各不同的特殊土,其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我国主要区域特殊土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膨胀土等。
这些特殊性土的工程性质差异很大且对工程的危害极大。
因此,特殊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以及处理方法有重要意义。
二、特殊土的工程危害软土地基强度低,地基沉降量大且不均匀,沉降速率高、沉降稳定时间长。
而位于倾斜基岩或其他倾斜坚硬地层上的软土,当倾斜坡度较大时,除造成不均匀沉降外,还可能发生倾斜上软土的蠕变滑移。
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土地崩解,结构破坏,强度下降,产生湿陷。
红粘土地区岩溶现象较为发育,红粘土下常有石芽、溶沟存在,且红粘土厚度分布不均,自上而下软硬变化明显,地基稳定性差、不均匀沉降大。
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建筑物随季节性变化反复不断地不均匀升降,对低层尤其轻型建筑物危害严重等。
建在这些地基上的建筑物,常常由于不良的地质病害,危及建筑物安全,造成建筑物开裂、滑移、倾倒、塌陷。
由于特殊土的的不良地质现象。
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由于对其性质认识不足,出现许多工程事故,有的被迫搬迁,有的耗费大量整治费用,有的工程遭受彻底的破坏,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
但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了关于特殊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措施,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下面将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三.特殊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措施特殊土地基由于其特殊性在工程施工中有特殊要求,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以下情况。
(一)软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措施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建筑物开裂损坏或严重影响使用等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特殊地段施工与安全措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特殊地段(如高楼、隧道、高速公路等)的施工工程越来越多。
在这些地段施工,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特殊地段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高楼施工与安全措施高楼施工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高楼施工的复杂性,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确保工人的安全,施工单位需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首先,必须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不同高度和天气条件下的风险,施工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方案。
其次,施工现场需设置安全网和护栏,以防止工人从高处坠落。
此外,施工单位应给予工人适当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隧道施工与安全措施隧道施工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由于空间狭窄、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隧道施工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在隧道施工中,施工队必须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此外,施工现场应设置良好的照明设备,以便工人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避免事故发生。
在进行地质勘察时,施工单位应特别注意隧道周边地质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稳定措施。
三、高速公路施工与安全措施高速公路施工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的工程。
为确保工人和行驶车辆的安全,高速公路施工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施工单位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施工区域,并设置合理的交通导向标志,引导车辆绕行。
同时,施工单位需要为工人提供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反光衣等,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此外,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定期检查施工区域的安全状况,及时补充或更新安全设施。
四、地铁施工与安全措施地铁施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地铁施工中存在着复杂的地下环境和高压设备等因素,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首先,施工单位必须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在地铁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并划定安全区域,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隧道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施⼯措施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施⼯措施在修建隧道中,常遇到⼀些不利于施⼯的特殊地质地段。
如膨胀⼟围岩、黄⼟、溶洞、断层、松散地层、流沙、岩爆等。
在开挖、⽀护和衬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发⽣⼟⽯坍塌,坑道受压⽀撑变形,衬砌结构断裂和各种特殊施⼯问题,严重影响施⼯进度、安全和质量。
隧道穿越含有⽡斯的地层,更严重地威胁着施⼯安全。
本章将讲述⼀些在特殊地质条件下进⾏隧道施⼯时应掌握的基本加识、采取相应的施⼯办法和防范措施。
隧道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施⼯时应注意以下⼏点:⑴施⼯前应对设汁所提供的⼯程地质和⽔⽂地质资料进⾏详细分析了解,深⼊细致地作施⼯调查,制订相应的施⼯⽅法和措施,备⾜有关机具材料,认真编制和实施施⼯组织设计,使⼯程达到安全、优质、⾼效的⽬的。
反之,即便地质并⾮不良,也会因准备不⾜,施上⽅法不当或措施不⼒导致施⼯事故,延误施⼯进度。
⑵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以“先治⽔、短开挖、弱爆破、强⽀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
隧道选择施⼯⽅法(包括开挖及⽀护)时,应以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程地质及⽔⽂地质条件、断⾯型式、尺⼨、埋置深度、施⼯机械装备、⼯期和经济的可⾏性等因素⽽定。
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程失误和增加投资。
⑶隧道开挖⽅式,⽆论是采⽤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还是采⽤⼈⼯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安全等条件合理选⽤。
如⽤钻爆法施⼯时,光⾯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既能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
爆破应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进⾏施⼯,如遇地质变化应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⑷隧道通过⾃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浅埋软岩和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层、砂卵(砾)⽯层、断层破碎带以及⼤⾯积淋⽔或涌⽔地段时,为保证洞体稳定可采⽤超前锚杆、超前⼩钢管、管棚、地表预加固地层和围岩预注浆等辅助施⼯措施,对地层进⾏预加固、超前⽀护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