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招考考试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招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绚丽多彩B. 绚丽多采C. 绚丽多姿D. 绚丽多采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B.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4.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
B. 画龙点睛:形容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C.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D. 以上都是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虎穴,怎么能得到虎子。
B. 不经历危险,怎能获得成功。
C. 不进入虎穴,就不可能得到虎子。
D. 不经历困难,怎能获得成果。
6.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句诗描绘的是()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出自()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孟郊8.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徜徉(táng yáng)C. 徜徉(cháng yáng)D. 徜徉(táng yáng)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的作者是()A. 王维B. 杜甫C. 李白D. 王之涣10.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诗的作者是()A. 王昌龄B. 李白C. 杜甫D. 王之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én 和Chó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和曹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另外)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勉强)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尚且)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居然/竟然)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1)把成语补充完整陈词滥调以儆效尤虚无缥缈再接再厉按部就班颠扑不破叠床架屋枕戈待旦(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小学语文老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 明B. 休C. 森D. 众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诗人()的《登鹳雀楼》。
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白居易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注重()。
A. 词汇量B. 阅读速度C. 文章结构分析D. 记忆背诵4. 下列关于汉字的书写规则,正确的是()。
A. 先上后下B. 先左后右C. 先外后内D. 以上都是5. “满江红”是一种()。
A. 词牌名B. 曲艺形式C. 现代诗歌D. 小说体裁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C. 不付出努力,就不会有成果D. 不经历困难,就不会有成功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A. 让学生死记硬背成语B. 通过故事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C. 只教授成语的字面意思D.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成语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A. 睡觉的床B. 井边的围栏C. 窗户D. 门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教师应该()。
A. 只要求学生背诵B. 结合现代文教学,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C. 忽略古诗文的教学D. 只教授古诗文的韵律10. 下列关于汉字笔顺规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及”字的笔顺是撇、横折、横、竖弯钩B. “九”字的笔顺是撇、横折弯钩C. “国”字的笔顺是竖、横、竖折、横、横D. “出”字的笔顺是竖、横、竖、竖折、捺答案:1. B2. C3. C4. D5. A6. A7. B8. B9. B 10. 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1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__》。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美”义相反的是: A. 漂亮 B. 难看 C. 晴朗 D. 冷酷答案:B. 难看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喜欢吃苹果。
” B. “我们去公园游玩,很开心。
” C. “你的书包在哪里?” D. “今天是我生日,好高兴!”答案:B. “我们去公园游玩,很开心。
”3.请在下列句子中标出主语和谓语:“小明爱看书。
”主语:小明谓语:爱看4.以下哪项不属于汉字的特点? A. 汉字是表意文字 B. 汉字是音节文字 C. 汉字是画形文字 D. 汉字有部首和笔画答案:B. 汉字是音节文字5.下列成语中,与“人山人海”意思最接近的是: A. 人山人海 B. 人满为患 C. 人来人往 D. 人声鼎沸答案:B. 人满为患二、填空题1.句子“荷叶上的雨滴像一颗颗钻石,晶莹剔透。
”中,动词是__像__,形容词是__晶莹剔透__。
2.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下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答案:纱窗动风,移影千里。
三、阅读理解题(文章来源:《百家姓》,作者:无名氏)《百家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著作,以讲述姓氏来表达人际关系、家族观念。
本书列举了300多个姓氏,其中有的姓氏非常稀少,而有的姓氏则非常常见。
姓氏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家族记忆。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姓氏是世代相承的,孩子的姓氏通常与父亲的姓氏相同。
根据以上文章,请回答以下问题:1.《百家姓》是一部什么样的文化著作?答案:《百家姓》是一部讲述姓氏的文化著作。
2.为什么姓氏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答案:姓氏是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家族记忆。
3.孩子的姓氏通常与谁的姓氏相同?答案:孩子的姓氏通常与父亲的姓氏相同。
四、问答题1.什么是修辞?答:修辞是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言语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一种表达方式。
2.请举例说明一个常见的修辞手法。
答:拟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给没有生命或无法拥有某种能力的事物赋予了生命和能力。
语文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瞭望(liào wàng)蹒跚(pán shān)B. 蹊跷(qī qiào)窈窕(yǎo tiǎo)C. 饕餮(tāo tiè)踌躇(chóu chú)D. 翩跹(piān xiān)徜徉(cháng y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B.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D. 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3.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学无术,却总是喜欢班门弄斧。
B. 她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成持重,处事不惊。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D. 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没有恒心。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B. 他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脆。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他的脸色像纸一样苍白。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跑跳飞B. 快乐悲伤愤怒C. 桌子椅子书本D. 红蓝绿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
C. 他不仅成绩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8. 下列成语中,使用错误的是:A. 他不拘一格,善于创新。
B. 他不学无术,却总是喜欢班门弄斧。
C.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成持重,处事不惊。
D. 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没有恒心。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镌刻(juān)蹒跚(pán)蹊跷(qī)B. 踌躇(chóu)缱绻(quǎn)佝偻(lǚ)C. 踉跄(liàng)翩跹(xiān)踯躅(zhí)D. 徜徉(cháng)逡巡(qūn)咫尺(zhǐ)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生活中也表现得很出色。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答案:B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D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满志(犹豫)栩栩如生(生动)B. 囫囵吞枣(整个)戛然而止(突然)C. 咫尺天涯(距离很近)锱铢必较(非常小气)D. 徜徉自得(随意)瞠目结舌(惊讶)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
B.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他的性格如同钢铁一般坚强。
答案:A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B.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著称,被誉为“诗仙”。
C. 王维是宋代的山水画家。
D. 苏轼是元代的词人。
答案:B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筵席(yán)窸窣(sū)蹉跎(cuō)B. 踌躇(chóu)缱绻(quǎn)佝偻(lǚ)C. 踉跄(liàng)翩跹(xiān)踯躅(zhí)D. 徜徉(cháng)逡巡(qūn)咫尺(zhǐ)答案:C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送暖入屠苏 B. 人间四月芳菲尽 C. 飞流直下三千尺 D.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答案:A2.“我心念念不忘”的意思是: A. 很快忘记 B. 思念心切 C. 心情愉快 D. 不再期待答案:B3.关于《红楼梦》的作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曹雪芹 B. 施耐庵 C. 贾平凹 D. 鲁迅答案:A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落地生根 B. 法家政治 C. 一叶知秋D. 眉开眼笑答案:C5.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画饼充饥”相反? A. 空中楼阁 B. 救急不救穷C. 桃花源里人家D. 得不偿失答案:B二、填空题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公元__2__年。
答案:105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这是因为他们具备了__3__。
答案:坚定的信念3.《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全文共有__4__个字。
答案:108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__5__。
答案:《登鹳雀楼》5.现代汉语中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中劲、板、诚这三个词分别以下面哪个词结尾? A. 脆 B. 冷 C. 暖 D. 快答案:B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故事梗概。
答案:《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宋朝末年,一百零八位为了反抗腐败的官府和压榨的恶豪,被逼无奈下被迫当了起义军的梁山好汉,最终被官府镇压的故事。
故事以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一百个英雄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他们的英勇、聪明和义正言辞的个性,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陋。
2.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答案: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可以追溯到公元105年的东汉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了解如何将纤维素材料制成纸张。
最早使用的原材料是植物的纤维,如麻、葦和竹子。
首先将这些纤维浸泡在水中,使其软化。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答案(精编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2.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简答题(10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参考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字词句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化底蕴)、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道德、思想品质、研究方法和研究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20分)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城墙高8—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教学目标]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小学语文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拼音、字形均正确的一组是:A.风景,旁晖,装订B.帮助,光明,方向C.挥泪,准时,美丽D.机械,瓶塞,欺负答案:B2.下列词语中,与“华美”意思相近的一组是:A.华丽,优美,眩目B.精致,朴素,素雅C.绚丽,美观,壮丽D.美丽,漂亮,高雅答案:A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在选项中的一组是:A.舞蹈,绘画,体育B.课堂,祖国,小故事C.历史,童话,巨大D.农田,温暖,传统答案:C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姐姐在厨房做饭妹妹在客厅看电视B.小明喜欢运动:篮球、足球和乒乓球C.这个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D.今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答案:B5.下列成语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小明学习非常刻苦,每天都能见到他认真地_____。
A.忙碌于B.家乡的C.课本上D.呼唤着答案:C二、简答题1.请用五个句子,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纷繁复杂的婚姻关系、爱情纠葛和财产争夺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沉沦和衰败。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事件的展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崩溃。
2.写出三个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1)比喻:用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风般温暖。
(2)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例如:她跑得飞快,就像一只闪电穿梭在赛场上。
(3)拟人: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例如:阳光在窗户上轻轻敲打,好像在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
三、综合题请你仿照报告的格式,写一篇关于学校打算引进图书角的报告,包含以下内容:(1)需求背景(2)引进图书角的目的和意义(3)图书角的建设计划(4)预算及资金来源(5)预计效果及可行性分析答案:报告题目:学校引进图书角的计划一、需求背景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加和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善,为了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校计划引进图书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B. 人文性C. 科学性D. 实践性答案:C2. 以下哪个成语与“精卫填海”的故事无关?A. 坚韧不拔B. 水滴石穿C. 鹏程万里D. 奋不顾身答案:C3.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三点水旁”?A. 洒B. 洗C. 洋D. 浪答案:C4. 以下哪个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5. 以下哪个故事与《孟子》无关?A. 鱼我所欲也B. 得鱼而忘荃C. 不为五斗米折腰D.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第一学段的学生应认识____个常用汉字,并能写____个字。
答案:300,1007.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____、____、____”。
答案:头正、肩平、臂开8. 《狼和小羊》是一篇______童话,作者是______。
答案:寓言,伊索9. 《草原》一文中,老舍先生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草原的美丽。
答案:碧绿、一碧千里、翠色欲流10. 以下诗句出自《咏柳》:“______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二月、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1.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答案:读写结合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知识、情感和思想,为写作提供素材;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读写相互促进。
12. 请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答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2)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阅读材料;3)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讲故事、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精编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与能力答案:D2.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A. 演示法B. 讲授法C. 讨论法D. 情境法答案:C3. 以下哪个词语的书写有误?A. 持之以恒B. 自强不息C. 奋发图强D. 精卫填海答案:D二、填空题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常用汉字________个。
答案:30002.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能力。
答案:听、说、读、写3. 以下成语中,与“水滴石穿”意义相近的是________。
答案:磨杵成针三、简答题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在一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荷叶母亲》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问题:请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并评价其优点和不足。
答案:这位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查阅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D)A.匕首XXX卑鄙bǐ剥玉米bāo擦黑板cā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C.出殡XXX蓓蕾XXXXXX车辆liàngD.泡沫pào陌生mò宁肯níng哺育bǔ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研究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XXX、XXX,和XXX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C)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不屈不挠B.顾不得睡觉,遗忘了吃饭——夜以继日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D)A.XXXB.XXXC.XXX.XXX6.义务教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头脑感情,指点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白话交际能力。
B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答案:1.D(“宁肯”的“宁”应读nìng)2.C(另三项中分别有别字“度”“在”“拂”)3.4.C(应是“高屋建瓴”)5.D 6.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7.名句填空(4分)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⑵XXX《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共 10 题,共 20 分)1.代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 ( )。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2. 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B. 《夜雨寄北》——李商隐一一唐代。
C. 《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 .宋。
D. 《春水》——鲁迅——现代。
3.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 )。
A.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B.《郭沫若诗两首》为我们描画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
C.. 《女娲造人》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是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知识前对人是怎样产生的一种解释。
D.《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使我们深受感动。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一项是 (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涣散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5.下面四句诗中,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 )。
A.霜叶红于二月花B. 映日荷花别样红C.百般红紫斗芳菲D.乱花渐欲迷人眼6.诵读要注意节奏,下面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 /覆其口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7.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 )。
A.你欢迎,我不欢迎。
B.你欢迎我?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小学语文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必竟、川流不息B. 穿流不息、再接再励C. 再接再厉、川流不息D. 再接再励、必竟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的诗句。
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白居易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今天晚上我有事情,不能去了。
B.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
C.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
D. 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4.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出自()。
A. 《论语》B. 《道德经》C. 《左传》D. 《尚书》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
A. 《将进酒》B. 《静夜思》C.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望岳》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穿流不息、再接再励B. 再接再厉、川流不息C. 川流不息、穿流不息D. 再接再励、必竟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指()。
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不努力就不会成功C. 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D.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孟浩然B. 王维C. 李白D. 杜甫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B. 我最喜欢的是打篮球。
C. 我们班的同学都去春游了,除了小红。
D.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10.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出自苏轼的()。
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赤壁赋》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的诗句,其中“天街”指的是_________。
1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的_________。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题:填空题1.乌鸦()青葡萄。
2.穿越长江()德州。
3.天上()飞。
4.海上()天。
5.数飞()雪花落。
6.青蛇()白蛇少。
7.少数人()正人君子。
答案1.逆2.如3.飞的4.落的5.落6.旧7.肯定第二题: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四书五经的内容?•[ ] 《论语》•[ ] 《大学》•[ ] 《庄子》•[ ] 《红楼梦》2.《长恨歌》是唐代哪位文人所作?•[ ] 白居易•[ ] 杜牧•[ ] 白乐天•[ ] 杜甫3.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做事效果低下、费力不讨好?•[ ] 杯水车薪•[ ] 拔苗助长•[ ] 水落石出•[ ] 抱头鼠窜4.下列哪个是文言诗?•[ ] 《挂席》•[ ] 《春江花月夜》•[ ] 《房玄龄潇湘夜雨》•[ ] 《木兰诗》1.[x] 《红楼梦》2.[x] 白居易3.[x] 杯水车薪4.[ ] 《春江花月夜》第三题: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四大名著是哪几部?2.古代四书五经中的《论语》的作者是谁?3.什么是对仗?4.什么是比喻?5.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家。
1.中国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2.古代四书五经中的《论语》的作者是孔子。
3.对仗是指诗词中用相同或相似的音、韵、字或词对呼应,形成一种艺术效果。
4.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相似或类似的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生动形象的效果。
5.杜甫是一位唐代文学家,他的诗作展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注,被誉为“诗圣”。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题:论述题请就以下主题进行论述,并给出自己的看法:主题: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良好的语文教育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识字、识句、识文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试题(一)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12分)⑴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为知类。
⑸曹刿阻止鲁庄公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古人写雪,手法不一。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A.间或(jiān)嗤笑(chī)锐不可当(dǎng)同仇敌忾B.啜泣(chuò)颔首(hàn)孜孜不倦(zī)海市蜃楼C.妖娆(ráo)匀称(chèng)根深蒂固(dì)盛气凌人D.悲怆(chuàng) 拮据(jū)毛骨悚然(shù)妄自菲薄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4、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②浓正的长眉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④丹凤的亮眼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5、在句中,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下面哪项属于语文启蒙的范畴?A.以读为主兼讲B.早学红楼梦C.记忆古诗D.学习古汉字答案:A2.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按什么关系来安排知识范畴?A.以章节为主体,各章成一个小系统B.从容易到难,由近及远C.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D.全面分步骤答案:C3.对于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辅助教学,应首先采用什么方法?A.念读法B.指尖阅读法C.精读法D.略读法答案:A4.下列哪几项是构成作文综合素质的基本要素?A.思维能力B.学习习惯C.领悟力D.语文素养E.接受英语教育的能力答案:A、C和D5.在鼓励学生写更好的作文时,教师应该注意什么?A.不刻意注重语文技艺,而要强调写作思维的拓宽和支持B.只要字写得好,语言得体,就可以了。
其它的都无所谓 C.注重字、句、段落、结构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分强调个人看法 D.尽量涵盖全面而细致的对语言表现的要求,坚持分享所有在细节上的精细发现,以生动地再现各种作文情境答案:D6.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情趣,那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情趣?A.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知识水平B.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典籍和名著C.让学生体验一些美文佳句 D.以上都正确答案:D7.阅读理解中,学生遇到不懂的生字词如何处理?A.硬记生字词B.把生字词的含义用其他词说明白C.前后文推敲生词意思D.以上都可以答案:D8.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影响能力,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A.导读法B.念读法C.互读法D.上篇文法E.以上全对答案:E二、填空题1.汉字最早的记载时间在__________时期。
答案:甲骨文2.语词调和可以体现其群众性,言语效果会更为__________。
答案:自然3.语文教育需“恰好地当场、留意形象、情理交融、歌舞其文”,这是由谁提出。
答案:陈宝笙4.《生字考》是由谁编写的?答案:许多人5.所谓语文修养即是为了加强_________,激励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én 和Chó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和曹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另外)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勉强)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尚且)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居然/竟然)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滥调以儆效尤虚无缥缈再接再厉
按部就班颠扑不破叠床架屋枕戈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
三、阅读能力考查(18分)
阅读下列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争论。
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李四光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
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
但是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他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他还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
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具有宽广的胸怀。
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反对意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B)(1分)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C.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D.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⒎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
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是(A、C)(2分)
A.正如李四光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
动。
”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C.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
D.普鲁斯特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
⒏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2分)
⒐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什么?(2分)
答:不能删;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
⒑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指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1分)
答: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会引起学术的争论
⒒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1分)
“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歌德也说……思想获得丰产”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⒓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司马迁。
该作者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2分)。
⒔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3分)
①適通谪,含义是充军
②唱通倡,含义是倡导
⒕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1分)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杀之以应陈涉
⒖下列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1分)
A.今天逃跑也是死,举起大旗造反也是死,等着死,死在国家里可以吗?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现在死亡也是死,举旗起义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为国而死可以吗?D.今天逃亡也是死,商量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国内好吗?
⒗简要概括陈胜认为起义将会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
(2分)
答:一是“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