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

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

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
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

1.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或人性能善,所以,倡导()。

2.

A.

法治

B.

无为而治

C.

德治

D.

法术势

满分:10.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1.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与此同时,()2.

A.

两人都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

B.

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

C.

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

D.

两人都认为,人即便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二、多选题(共10.00 分)

1.

儒家仁爱表现为()

A.

己欲立而立人

B.

己欲达而达人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CBA

正确答案:

ABC

教师评语:

--

三、判断题(共50.00 分)

1.

儒家仁爱主张平等地、没有差别地爱一切人。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2.

墨家兼爱主张爱有差等。

正确

B.

错误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3.

化性起伪的伪是指人为。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有必要并有能力变恶为善。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也没有必要变恶为善,反而可以利用人性之恶来治理国家。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10.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四、填空题(共20.00 分)

1.

恻隐之心,()之端也;羞恶之心,()之端也;辞让之心,()之端也;是非之心,()之端也。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第1空:

第2空:

第3空:

第4空:

正确答案:

第1空:

第2空:

第3空:

第4空:

教师评语:

2.

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有耻且格。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第1空:

第2空:

第3空:

第4空:

正确答案:

第1空:

第2空:

第3空:

第4空:

教师评语:

--

一、单选题(共20.00 分)

法家通过“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失其所乘者也;尧为匹夫,不能使邻人;桀为天子,可以乱天下”的描述,说明如下观点:()不足羡,势位足可恃。

A.

权力

B.

德贤

C.

赏罚

D.

官职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2.

礼是被()所认可的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

A.

法律条文

B.

官吏

C.

风俗习惯

D.

政府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二、多选题(共10.00 分)

1.

根据法家对于法的有关论述,胡适先生认为法的性质包括

法是成文的

B.

法是有刑赏辅助实施的

C.

法是隐蔽的

D.

法是不一致的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AB

正确答案:

AB

教师评语:

--

三、判断题(共70.00 分)

1.

法家之术强调审合形(刑)名、循名责实。

A.

正确

错误

满分:8.75分

得分:8.75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2.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精神。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8.75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3.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的观点体现了法家思想。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8.75分

得分:8.75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4.

“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上述观点是说,背法而治,其治往往只有偶然性,没有常治;抱法而治,其治才有一定的必然性,才有常治。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8.75分

得分:8.75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法家认为,君主的无为不需要以有法为前提。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8.75分

得分:8.75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6.

儒家文化不仅是纸上经典,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8.75分

得分:8.75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7.

人治判断是非对错是用物准(即客观标准),法治判断是非对错是用心准(即主观标准)。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8.75分

得分:8.75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8.

儒家亲亲相隐的原则,只适应在举证层面,不适应在执法层面。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8.75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一、单选题(共20.00 分)

1.

既很认真,又能看破,体现了()的精神。

A.

阳儒阴法

B.

礼法互用

C.

儒道互济

D.

儒表法里

满分:6.66分

得分:6.66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体现了()的精神。

A.

为我

B.

轻物重生

C.

儒家

D.

法家

满分:6.67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3.

“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

用矣。”这里,“化而使之为我”的“我”,可以理解为()。

A.

自己

B.

统治者

C.

被统治者

D.

人民

满分:6.67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二、判断题(共20.00 分)

1.

问题可以理解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取消问题就是在现实中把二者的差距消灭掉,解决问题就是在心理上把二者的差距消灭掉。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2.

儒家主张为守道而仕,为行道而隐。

A.

B.

错误

满分:10.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三、填空题(共60.00 分)

1.

()则兼善天下,()则独善其身。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第1空:

第2空:

正确答案:

第1空:

第2空:

教师评语:

--

2.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狷者()也。”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第1空:

进取

第2空:

有所不为

正确答案:

第1空:

进取

第2空:

有所不为

教师评语:

--

3.

夫子怃然曰:“()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

道,丘不与易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