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电子教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
第四章免疫系统第三节免疫细胞第四节免疫分子第一节免疫系统概述第二节免疫器官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2.简述T、B淋巴细胞的来源和特点;3.简述免疫分子的含义。
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由免疫系统来完成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见图2-4-1)。
图2-4-1 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二节免疫器官一、免疫器官概述二、中枢免疫器官三、外周免疫器官一、免疫器官概述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大类。
人体免疫器官的组成示意图(见图2-4-2)。
图2-4-2 人体免疫器官的组成示意图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1.骨髓骨髓是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2.胸腺胸腺大小和结构随年龄和机体状态而改变。
实验证明,出生后即切除胸腺的动物T 淋巴细胞缺乏,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免疫细胞在人类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和发育(见图2-4-3)。
图2-4-3 免疫细胞在人类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和发育三、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其它淋巴样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和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第三节免疫细胞三、抗原提呈细胞一、免疫细胞概述二、T 、B 淋巴细胞四、其他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指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
根据作用,免疫细胞可以分为三大类(见图2-4-4)。
图2-4-4 免疫细胞的分类主要免疫细胞示意图(见图2-4-5)。
图2-4-5 主要免疫细胞示意图主要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可以将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CD),因此,CD就是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一)T淋巴细胞淋巴干细胞经过胸腺分化发育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T淋巴细胞(见图2-4-6)。
图2-4-6 T淋巴细胞示意图1. T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包括:T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与CD3复合物、CD4、CD8、CD2。
B 淋巴细胞无CD2受体,所以CD2是鉴定T淋巴细胞的主要指标。
第三章常见病原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第二节肠道杆菌第三节弧菌属第四节厌氧性细菌第五节分枝杆菌属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一、化脓性球菌概述二、葡萄球菌三、链球菌四、肺炎链球菌五、脑膜炎奈瑟菌六、淋病奈瑟菌1.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说出血浆凝固酶、抗O试验的临床意义;3.了解其他化脓性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病原性球菌因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称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见图1-3-1)。
图1-3-1 化脓性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菌体呈球形,平均直径1µm,典型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
2.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的有色菌落。
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可形成透明溶血环。
3.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的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4.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耐盐性强;对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但本菌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包括: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根据不同疾病,可采集脓汁、渗出液、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等。
根据镜下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作出初步诊断。
再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点、凝固酶试验等鉴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四)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创伤应及时消毒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三、链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
2.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不同菌株表现不同的溶血现象,据此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